(新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一册教案(全套精品).docx
《(新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一册教案(全套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一册教案(全套精品).docx(6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物体的质量
教学目标
教学设想
1、知道什么是物体的质量。
质量的主单位和常用单位;能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2、知道天平的构造。
会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
会正确使用天平。
知道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
3、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重点:
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
知道测量质量的工具,会正确使用天平。
难点:
利用实验探究质量是物体的物理属性。
教法:
引导探究式
教学准备 铁钉、铁块、大头针、橡皮泥、牙膏、药片、托盘天平
二 次
一课题引入
教 学 过 程
备 课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到“物质”和“物体”两个概念。
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各种各样的物体,但有时组成这些“物体”的“物质”是相同的。
请比较下列几样“物体”,看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1、课桌和凳子;2、铁钉和铁块;
1、相同点:
都是木头做成,属于同一种“物质”;
不同点:
大小、形状不同,所用木头多少不同。
2、相同点:
都是铁做成,属于同一种“物质”;
不同点:
大小、形状不同,所用的铁多少不同。
二讲授新课
由刚才的讨论我们发现,同种物质可能构成不同的物体,区别就在于它们所含的“物质”的数量有多有少,为了概括表示物体的这种共同性质,物理学中引入了质量这个概念。
质量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
符号是m。
性质结论
质量随状态、形状、位置改变而改变吗?
质量不随物体的状态、形状、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它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
国际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主单位是千克,符号是kg。
(学生看书并回答千克这个单位的来由。
)
常用单位
光有主单位是不行的,汽车、火车的装载量,粮食、钢铁的产量或者药房、实验室里用的是什么单位?
常用的单位是吨、克、毫克。
1 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克=1000毫克。
质量的测量
实验室里常用的工具是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
这是一架托盘天平,请同学仔细观察并参照书上的图来了解一下托盘天平的构造。
主要部分是:
底座、托盘、横梁、指针、分度盘、标尺、游码、平衡螺母等。
砝码盒中有砝码和镊子。
天平的使用注意事项:
1、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最大称量;
2、不能用手接触砝码,加减砝码要用镊子;
3、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盘中。
学生实验
称出橡皮和铅笔的质量,巩固天平的使用方法。
操作后思考书本p4的问题。
三小结
四作业布置
课堂作业:
学习指导用书家庭作业:
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6.1 物体的质量一、质量:
定义: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
符号是m。
性质:
不随状态、形状、位置改变而改变。
单位:
主单位是千克,符号为kg,旧称公斤。
常用单位有吨、克、毫克。
单位换算: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克=1000毫克;二、质量的测量工具:
实验室里常用的的有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
三、天平的构造。
教后感: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学会使用天平及测量固体或液体质量的方法;通过探究活动,
让学生掌握一种测量微小物理量的实验方法和思想方法——累积法。
2.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问题,通过自主的活动创新学习。
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大胆猜想,实验研究,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研究方
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
教学设想
法及科学素养。
4.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重点:
使用天平及测量固体或液体质量的方法
难点:
让学生掌握一种测量微小物理量的实验方法和思想方法教法:
教学准备 天平,一盒回形针,烧杯,水
二 次
教 学 过 程
备 课
一.复习引入:
复习天平的使用
1.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
2.调节天平
将游码移至标尺最左端
调节横梁的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中央刻度线
3.放物体称量左物右码
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然后移动游码直到指针对准中央刻度线
二.新课教学(特殊测量)
活动一:
测量一个金属回形针的质量可能的思考:
学生1:
只要把一枚大头针放到天平上称就行了。
学生2:
应该在托盘上多放一些大头针来称。
学生3:
应先测一空杯质量,再将一枚大头针放入空杯中测出总质量,两次测量结果相减就是大头针质量。
学生做小组实验(4人一组)
很快就知道测一个回形针是测不准确的,其质量小于天平的感量。
提问:
测微小的东西应该怎么测提示:
刻度测量中有类似的测法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让学生体验到测量微小物体的质量可以采用
测多算少的方法(累积法),此结论应由学生直接去体验。
实验序号
1
2
回形针数量/个
总质量/g
一个回形针的质量/g
3
★此设计采用开放性实验探索与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自主探索,为学生创造广阔的活动空间、思维空间和表现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活动二:
测量烧杯中水的质量
学生有了一定的测量经验,让学生思考如何来测量,测量的步骤怎样分?
序号
1
测量步骤
质量/g
2
3
步骤:
1.测量空烧杯的质量
2.测量烧杯和水的总质量
3.计算烧杯中水的质量
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以这样的步骤。
为什么不以2,1,3的步骤?
原因:
主要是可能有水残留在烧杯中
练习:
1.下列物体中,质量最接近2×106mg的是 ( )
A.一头牛B. 一只鸭
C.一粒米D. 一只玻璃杯
2.汽车的质量为5.5t=kg=g
蚂蚁的质量为0.03mg=g=kg
3.托盘天平调节后,在称量时,发现指针向左偏,这时应该( )
A.向右盘添加砝码
B.将游码向左移动
C.减少右盘中的砝码
D.将横梁右端螺母向右移
板书设计:
二.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测一个回形针的质量
方法:
以多测少测烧杯中水的质量
步骤:
1.测量空烧杯的质量
2.测量烧杯和水的总质量
3.计算烧杯中水的质量教后感:
教学目标
教学设想
1、知道密度的概念。
知道密度的主单位和常用单位;能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2、知道密度是物质的物理属性之一,可以利用密度来区分不同种类的物质。
3、知道量筒和量杯的用途,会用天平和量筒测液体或固体的密度。
重点:
密度的概念。
密度的公式及其单位。
单位间的换算。
物体的密度
难点:
密度概念的引入。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归纳能力。
教法:
引导探究式
教学准备 刻度尺、托盘天平、砝码、量筒、小石块、细线、水
二 次
一课题引入
教 学 过 程
备 课
一、密度概念的建立:
1、探究同种物质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出示大小不等的铝块,分别测量出每快铝的质量和体积并填入下列表格:
并在坐标系统中描出对应的点:
质量(g) 体积(cm3)
铝块1铝块2铝块3
通过上述的实验我们可以发现同种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成 关系,也就是说同种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一个固定的值。
二新课讲授密度及性质
2、探究不同物质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出示大小不同的铁块,铜块和铝块,分别用天平测量出它们的质量,用量筒测量出它们的体积。
分别计算它们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并且与上一实验比较我们可以发现:
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固定的,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不相同的,这实际上反映了物质的一个属性,在物理学中物质的这个属性就称为密度。
(1)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就叫物质的密度。
用公式可以表达为ρ=m/V
单位及换算
(2)明确公式中各个物理量的符号含义及其单位:
ρ——密度——千克每立方米(kg/m3)
m——质量——千克(kg)
V——体积——立方米(m3)
(3)kg/m3和g/cm3之间的换算关系:
1g/cm3=1000kg/m3
1g/cm3=1kg/dm3
理解密度的含义
水的密度的1g/cm3,它的含义是1cm3的水的质量是1g。
(熟练掌握)钢铁的密度是7.9g/cm3,它的含义是 。
三小结
四作业布置
课堂作业学习指导用书家庭作业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教后感:
6.3密度一、密度:
定义:
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
符号是ρ 。
性质:
是物质的基本属性。
单位:
主单位是千克/米3,符号为kg/m3。
常用单位有克/厘米3
单位换算:
1000千克/米3=1克/厘米3
二、密度的计算公式:
ρ=m/V
教学目标
教学设想
1、会使用量筒测量液体、固体的体积。
2、会使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液体、固体的密度。
3、熟练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重点:
测量物质的密度。
难点:
量筒和天平的使用。
物体的密度
教法:
实验探究式
教学准备 量筒、托盘天平、砝码
二 次
教 学 过 程
备 课
一新课讲授
量筒的使用方法:
1、观察使用的量筒
(1)了解量筒上标注的单位是什么?
它和国际单位之间有什么联系?
(2)量筒的测量范围是多少?
它的最小分度值是多少?
2、演示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的注意要点:
倾倒液体时试剂瓶的瓶口要与量筒口接触,并把量筒略微倾斜防止液体飞溅。
读数时要把量筒置于水平的工作台面上,视线要与量筒内的液面齐平。
俯视会造成读数偏大,仰视会造成读数偏小。
二实验探究
测量液体的密度:
(一)1、用天平测量出液体的质量(先测量出空烧杯的质量,再往烧杯中倒入液体测量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两者差即为倒入的液体的质量)。
2、把液体倒入量筒中测量出液体的体积。
3、利用密度公式计算。
(二)思考:
这一实验过程中会不会造成测量结果的偏差?
在把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时,不可能完全倒入,会造成体积偏小,最终会造成密度偏大。
(三)如果先测量液体的体积,再测量液体的质量有没有偏差?
同样会有偏差,在测量液体质量的时候同样由于量筒中残留了一部分的液体,会造成测得的液体质量偏小最终造成所测量的液体的密度偏小。
(四)实验改进:
1、先在烧杯中倒入液体,测量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
2、再把烧杯中的一部分液体倒入量筒中测量出倒出的液体的体积V
3、测量出烧杯和剩余的液体的质量m1
4、计算:
ρ=(m—m1)/V
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1、用天平测量出石块的质量。
2、用量筒测量出石块的体积。
(1)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体积V
(2)用细线系住小石块把小石块浸没在水中读出体积V1
3、利用密度公式计算:
ρ=m/(V—V1)
思考:
我们使用1角硬币看上去象是铝这种材料制成的,你能否通过实验证实这一猜想?
三小结
四作业布置
课堂作业:
学习指导用书家庭作业:
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6.3测量物质的密度一、体积的测量工具:
体积的测量方法:
二、质量的测量工具:
质量的测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