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 五年级下册 10册 科学教案.docx
《湘教版 五年级下册 10册 科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 五年级下册 10册 科学教案.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湘教版五年级下册10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听话的电磁铁》
1制作电磁铁
【教学目标】
学习奥斯特认真、细致、努力的科学研究精神。
体验与他人合作有助于增进思考。
知道电能产生磁。
知道电磁铁由铁芯和线圈两部分构成,电磁铁通电产生磁性,断电磁性消失。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指导学生制定实验研究计划。
难点:
做通电导线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能够通过分析建立解释;引导学生在“玩”中观察发现,提出新的问题。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模仿奥斯特的发现
1.奥斯特当年正在用一个简单的电路做实验,实验桌上还放着指南针,无意中奥斯特突然看到一个现象……你们想试一试吗?
2.学生活动。
3.你们有什么发现?
你怎样解释这个现象呢?
4.现在你们认为奥斯特的猜想是什么?
5.电流可以产生磁。
那通电导线可以吸引铁吗?
三、验证奥斯特的猜想
1.学生活动
3.汇报:
你们又有什么发现?
在哪种情况下指南针偏转的角度大?
四、总结拓展
想一想:
你今天带来的电池里还有电吗?
能用什么方法检验?
板书设计:
电 电和磁
奥斯特
磁 导线通电,磁针偏转 电能生磁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二、新授
(一)制作电磁铁,探究基本性质
1.请学生阅读课文P3铁钉电磁铁的制作方法。
2.学生动手制作铁钉电磁铁,并自由实验。
(二)、研究电磁铁的制作材料
1、我们现在来观察一下电磁铁的构造,它可以分成几部分?
2、学生观察后回答。
3、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4、介绍磁化现象。
三、总结回顾
1、我们这一节课制作和研究了电磁铁,请认真回顾一下我们的实验过程,想想你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写下来。
2、学生汇报整理的情况,师生共同进行条理化的总结。
四、课外拓展
请同学们课外用制作的电磁铁实验,看关于电磁铁,你会产生哪些感兴趣的问题?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一节课布置同学们课外玩玩电磁铁,这一节课我们来继续玩电磁铁。
你想怎样玩电磁铁呢?
二、学生分小组玩电磁铁
1.学生分小组做电磁铁的实验,老师巡视指导。
2.分组讨论:
你们有哪些玩法?
哪些发现?
提出了那些问题?
填写P5面的问题卡片
3.共同梳理分组汇报:
玩法、发现和问题
重点:
你们都提出了什么问题?
你提出问题的依据是什么?
三、制定研究计划。
1.刚才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这些问题怎么解决呢?
2.强调制定计划的意义。
3.选取一个学生提出的问题,介绍制定计划的程序
四、总结拓展
同学们都根据提出的问题制定了研究计划,下一步就要动手研究了。
请同学们课外进行相应的研究,看谁有新发现哦!
板书设计:
实验计划
我的问题:
电磁铁……?
我的猜想:
电磁铁……。
实验材料:
电池、导线、铁钉、……
实验方法:
(对比实验法
控制条件:
对比条件:
)
实验步骤:
1.……
2.……
3.……(可图、文结合)
……
2电磁铁的磁力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认真细致,与人合作的实验习惯。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磁铁线圈的圈数,连接电池节数的多少有关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实验导入
二、作出我们的假设
1.上节课我们玩过电磁铁,谁来说一说:
电磁铁是用哪些材料做成的?
它的磁性又是怎样产生的?
2.要使电磁体的磁性得到加强,你能想到哪些办法?
你认为哪些因素会影响电磁铁的磁力呢?
为什么这样认为?
3.学生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强调假设时要说明自己的理由,尽量避免无端的猜测。
指导填写P6表格。
三、指导制定计划
1.学生阅读教材上的范例。
以研究电池节数多少对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影响为例,说明:
这是一个典型的对比实验,要想知道电池节数增多时,磁力是会加大还是减小,我们要使哪些因素保持不变呢?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要改变哪些因素,才能知道电池节数会对磁性造成影响呢?
2.看书P7表格,小组讨论并填写表格。
教师根据课前审阅各组最佳计划发现的问题给一些建议。
板书设计
电磁铁的磁性
可能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
线圈的圈数
电池个数(电流强弱)
铁芯的形状
…………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二、新授
(一)小组检验所选择的假设
1.各小组根据自己的假设设计实验记录表格。
2.教师强调各小组要分工协作,提醒各组做好小组的汇报发言准备。
分组领取实验材料。
(二)汇报交流,共享研究成果
1.全班交流
2.总结这2节课的学习,我们发现电磁铁的磁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有什么样的关系?
3、学生填写P8的空格。
三、拓展:
设计超强磁力的电磁铁
1.汇总这些研究成果后,我们能够用手中的材料做出一个磁力更大的电磁铁吗?
2、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3、动手试一试,小组比一比。
3电磁铁的磁极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认真细致,与人合作的实验习惯。
知道电磁铁也有南北极。
知道电磁铁的磁极是可以改变的。
【教学重、难点】
针对可能改变电磁铁磁极变化的因素,制定计划并实施探究活动。
【教学准备】
电池,电池盒,导线,铁钉,小磁针。
【教学设计】
一、教学导入
二、新授:
(一)电磁铁是否也有南北极
1.引导学生思考:
如果电磁铁有南北极的话,应该怎样实验检验?
2.学生汇报自己的实验设计。
3.各组分别用电磁铁钉尖和钉帽去靠近指南针,学生观察判断电磁铁的钉尖和钉帽的磁极,填写在教材第9页的表。
(二)、改变电磁铁磁极的原因
1.改变电磁铁的磁极的原因有哪些呢?
请同学们认真对比一下各小组的实验方法以及电磁铁的构造,相互讨论后填写好教材第9页的表格,小组内说说自己猜想的依据。
2.全班交流总结:
通过实验探究发现,改变线圈缠绕的方向,改变线圈两端连接的电池正负极可以改变电磁铁的磁极。
三、课外延伸
思考比较电磁铁与条形磁铁有哪些相同与不同?
你知道生活中哪些东西用到了电磁铁吗?
请同学们课外进行观察。
4生活中的电磁铁
【教学目标】
乐于用学到的关于电磁铁的知识解决自制蜂鸣器中存在的问题。
知道电磁铁与条形磁铁的异同。
知道电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利用的是电磁铁磁性的有无、磁力大小可以控制的特性。
【教学重、难点】
了解电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探究其工作原理。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二、新授
(一)比较电磁铁与条形磁铁
1.电磁铁与实验用的条形磁铁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呢?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每组选定一名记录员,记录讨论发言的情况。
2.汇报交流
(二)、电磁铁在生活中的运用
1.提问:
电磁铁有哪些特性?
利用这些特点,电磁铁能应用于哪些方面?
2.观察分析:
⑴.老师这里还有一些小电动机,一个电铃,一个电话听筒……你能找出它哪个地方用到了电磁铁吗?
⑵.学生分小组观察。
3.生产、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电磁铁呢?
三、拓展运用:
设计电磁铁工具
1.刚才制作了蜂鸣器,了解了它是怎样利用电磁铁工作的。
我们身边还有这么多的电磁铁工具,它们有什么利弊呢?
请选择你感兴趣的电磁铁工具,认真分析,提出你的改进意见,然后将你的设计图画在14面的空格中。
2.学生独立分析设计。
3.交流评价学生的设计,鼓励课后完成制作。
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
1太阳与影子
【教学目标】
培养、训练学生的空间思维与想象力。
认识一天中气温也会随着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而变化。
知道能够利用影子的变化来测定时间。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制定观察计划,进行观察实验,发现一天温度与影子长度的变化规律。
难点:
设计制作一个太阳钟。
【教学准备】
粉笔、卷尺(米尺)、铅笔、绘图纸、直尺、厚纸板(或小木板)、竹杆(或小铁丝)等。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提示课题
二、探究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
(一)了解学生已有认知
1.看书上的插图,小结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
2.大家认为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与影子有什么关系?
小组讨论,把大家都认同的意见记下来。
3.分组汇报
(二)提出问题,作出预测。
1.提出问题:
一天中,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物体的影子、气温到底会怎样变化呢?
2.分组讨论,作出预测,把预测的结果写在科学文件夹上
(三)探讨观察方法,设计观察计划。
1.那么你们认为怎样观察可以验证我们的预测呢?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制定观察计划。
我们比一比,哪个小组的计划最可行。
2.交流讨论的结果,师评价激励:
(四)、室外观察,搜集数据
1、组长领队下楼,保持安静。
2、分组,合作实验,搜集数据。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二、新授
(一)影长与气温的关系
1.各小组汇报自己的观测数据
2.组分析观察结论,说一说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度的变化和气温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3.交流观察结果,共享我们的发现。
(二)制作太阳钟
1.介绍古代的太阳钟——日晷
2.制作太阳钟
三、课外拓展
1.修改完善自己的日晷,并用它来测定时间。
2.玩手掌日晷
3.在用日晷测定时间的同时,留心身边动植物的变化。
2昼夜交替
【教学目标】
知道昼夜变化会影响动植物的行为。
【教学重、难点】
制定研究动植物是怎样适应昼夜变化的计划
设计实验研究昼夜变化对动植物行为的影响。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二、新授:
(一)、初次探讨昼夜现象对动植物的影响(唤醒学生生活经验)
1.小组交流:
我们知道的动植物行为受到昼夜变化影响的例子。
动、植物名称
受到昼夜变化影响的表现
2.交流、注意避免重复发言。
3.集体交流。
教师小结:
每种动植物的生活习性都是受着节律的支配,这种节律有时按24小时变化着,和钟的周期一样。
这种影响动植物生活的节律我们也称作生物钟。
(二)、探究一种动物对昼夜变化的适应
1.在我们的周围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小动物,我们可以通过什么途径了解它们对昼夜变化的适应?
2.学生讨论制定研究计划。
3.交流计划,共同讨论确定方法。
5.布置学生课外研究,做好研究记录。
3昼夜是怎样形成的
【教学目标】
知道地球在不停地自转,自转一周为一天,需24小时。
知道昼夜交替是因为地球的自转形成的。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用查阅资料与模拟实验的方法来探究昼夜交替的成因。
教学难点:
体验地球的不同转法,会初步解释地球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地球自转形成昼夜交替)
一、导入课题
二、新授:
(一)昼夜形成的猜想与验证
1.前人说法与自己的猜想。
2.模拟昼夜的形成
⑴.对于为什么地球上昼夜会不断交替,同学们做出了自己的猜测,这些猜测会不会出现昼夜交替?
我们有什么办法进一步证明呢?
⑵.共同讨论,引入模拟实验,体会实验材料与模拟对象的相似性。
地球——乒乓球(不透明球体)
太阳——手电筒(或蜡烛光源)
把乒乓球当作地球,手电筒当作太阳,被“太阳”照亮的一面相当于一天中的什么时间?
(白昼),背着太阳的一面呢?
(黑夜)
⑶.分组实验,模拟验证:
在“地球”上贴(或画)一个小纸人,怎样才能让小人在同一地点(例如贴小纸人的地方)出现昼夜交替现象?
用实验的方法检验每一种假设。
把你的判断记在科学文件夹中。
3.汇报交流
(二)地球自传的实证——傅科摆
1.导入:
2.学生独立阅读后集体交流。
3.形成共识:
昼夜交替是由于地球的自传形成的。
三、拓展延伸:
地球是怎样自传的?
自传一周需要多长时间?
查阅收集有关资料。
第二课时
(地球绕地轴自转,地轴始终倾斜)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新授:
(一)地球怎样自传
1.地球是怎样自传的?
自传一周需要多长时间?
2.同组交流后集体交流
3.教师引导加深理解
⑴根据学生生活经历,简单牵引,理解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向前行驶,——向后退;
人坐车、船里 看到路旁(岸边)的树
向后行驶,——向前进。
请同学们站起来,原地旋转360度,感受教室四壁反方向运动。
太阳东升西落——地球运动的方向:
自西向东或逆时针方向。
⑵引导理解:
地球绕地轴自转。
⑶地球自传一周约需要24小时。
(二)探究谁先看到日出
三、课外延伸
地球是不是只有自转这种运动方式呢?
请同学们课外查阅资料了解。
4一年四季
【教学目标】
1.知道四季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认识四季变化对动物、植物行为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用阅读资料和观察的方法来研究四季对动、植物的影响。
【教学设计】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一年有哪几个季节呢?
板书:
一年四季
2、你知道每一个季节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吗?
二、新授:
(一)四季对我们的影响——学习合理安排作息
1、出示学校的作息时间对照表。
2、你发现各个季节的安排有什么不同吗?
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呢?
3、你觉得学校的作息时间安排合理吗?
为什么?
4、你能根据季节的特点设计一份夏季和冬季的作息时间表吗?
5、小组交流设计的情况,评一评:
谁设计的合理?
为什么?
(二)、四季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三)、更多的观察——我们的观察计划。
1.我们周围的动植物在各个季节又是什么样子?
你想观察什么动物或植物?
2.制定观察计划:
选一种身边的动植物,观察它从冬季到春季的变化。
学生把计划写在课本30面。
3.交流计划,布置学生课外观察,做好纪录(可图文结合)。
四季变化观察纪录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5四季是怎样形成的
【教学目标】
了解哥白尼的贡献,“日心说”的创立者。
知道地球在不停地绕太阳运动,这种运动就是地球的公转,地球公转的周期是一年。
了解四季是在地球的公转过程中形成的。
了解南、北半球的季节变化是相反的。
【教学重、难点】
用查阅资料与模拟实验的方法来探究四季是怎样形成的
【教学设计】
一、提出问题。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交替循环。
四季是怎样形成的呢?
板书:
四季是怎样形成的
二、新授:
(一)认识地球的公转。
1.学生阅读课本31面的关于“日心说”的资料,了解哥白尼的重大贡献。
2.提问,学生回答:
哥白尼对天文学有什么重大的贡献呢?
3.老师讲解演示,引导理解地球的公转
(二)探究四季形成的原因。
1.提出问题,作出推测
2.实验探究
学生阅读课本上33-34面的实验方法,老师说一下实验注意事项,要求学生认真搞好实验记录。
第三单元《显微镜下的的世界》
1、解开生物体结构的秘密
【教学目标】
1.知道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知道细胞是构成大多数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教学重、难点】
学习显微镜的使用。
观察细胞。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新授:
㈠、了解显微镜的构造
学生阅读教材,初步了解显微镜的构造,对照实物,教师讲解,进一步加深印象。
㈡、学习使用显微镜
1、刚才我们认识了显微镜的构造,怎样正确的使用它呢?
2、教师演示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
3、教师检查组长完成情况后,各组分组在组长指导下按照操作步骤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三、整理回顾
组织同学们整理实验桌,向学生简单介绍洋葱表皮的完整结构,总结评价各组情况。
板书设计
显微镜
显微镜的构造(图)
观察步骤:
安放一对光一上片一调焦一观察、记录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新授:
㈠、观察各种生物切片,建立较完整的细胞概念:
1.明确观察活动纪律:
以小组为单位由组长主持活动,确保每个同学都能参与;静心观察、认真绘图;全组同学观察完一种切片后,由组长找老师换领另一种生物切片;喧哗无序的小组将责令返回教室整顿纪律等。
2.观察各种切片
3.分小组展示观察结果,共享成果。
3.更多的生物
㈡、猜想:
生物体为什么能长大?
1.根据我们的观察学习,请你推想一下:
生物体为什么能长大?
2.阅读指南针信箱,了解细胞的生长和分裂。
三、课后拓展
显微镜的出现大大拓宽了人类视野,不仅解开了生物体结构的秘密,也为揭开了一个奇妙的微生物世界。
请同学们课后查找收集有关微生物的资料。
板书设计
解开生物体结构的秘密
基本结构--细胞—生长分裂
形态各异功能多样
2、无处不在的微生物
【教学目标】
知道微生物的存在。
知道微生物和人类生活的关系密切。
【教学重、难点】
对食物变质等生活现象提出一定的猜想,并能根据自己的猜想设计简单实验来验证。
知道微生物和人类生活的关系密切。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新授
㈠、观察变质食物
1.分小组观察变质食物。
(变霉的橘子皮、发臭的小鱼等)
2.交流观察结果。
食物变质后都有哪些变化?
(颜色、形状、气味、软硬……)
3.作出我们的猜想
食物变质可能是……可能是……
教师简要板书学生的猜想:
㈡、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1.大家对食物变质的原因做出了种种猜想,到底对不对,必须通过实验来验证。
2.指导制定计划
⑴你认为食物变质与什么因素最有关系?
要验证这个观点,必须保证哪些条件相同?
怎样做到?
⑵集体交流
⑶个人制定书面实验计划
㈢、根据实验计划,课后实验。
板书设计
实验计划
我的问题:
食物变质与是否有关系
我的猜想:
实验材料:
实验方法: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新授
㈠、食物变质的原因
1.汇报交流实验结果。
2.阅读
我们进行了这么多研究,知道了食物变质与温度湿度等很多因素都有关系,但到底为什么食物会变质呢?
请同学们阅读P43“指南车信箱”资料。
交流:
原来食物变质是由于微生物引起的。
㈡、我所知道的微生物
1.你还知道哪些微生物?
可以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微生物以及微生物的故事,并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一些抗菌素的说明书和其他一些资料等知道更多的微生物名称。
2.阅读教材P44资料,进一步体验微生物的多样性和广布性。
三、拓展:
知道吗?
蘑菇也是真菌呢!
同学们课后去调查调查,还有哪些食用菌?
都有什么特点?
3微生物的生活
【教学目标】
知道部分微生物的繁殖方式。
知道微生物适宜生存的环境。
【教学重、难点】
设计实验探究适宜微生物生存的环境。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直接提出研究话题:
我们身边生活着这么多的微生物,那么微生物是怎样生活的?
二、新授
㈠“疯狂”繁殖的细菌
1.讲解:
细菌是通过分裂方式繁殖的。
在适宜条件下,有的细菌大概每20分钟就能分裂一次。
2、算一算、画一画
100分钟后,一个细菌会分裂繁殖为多少个?
4个小时(240分钟)后呢?
3、小结
㈡、微生物适合怎样的环境
1.提出问题
2.猜想
小组内交流猜想,班级汇报。
3.指导实验设计
4、各小组课后根据自己的假设和研究计划进行实验。
三、拓展:
制作酸奶
酸奶是大家喜爱的食品,它是由新鲜牛奶在乳酸菌的作用下发酵而成的。
你们想不想自己制作一杯酸奶呢?
学生阅读P47资料
请同学们回家后动手试一试,成功了可要记得与父母一起分享!
(注意卫生!
)
4微生物的功与过
【教学目标】
了解微生物在地球环境中的作用和意义。
了解人类对微生物的利用。
【教学准备】
事先了解和搜集、整理一些关于微生物知识的资料卡片或书籍杂志。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整理回顾:
二、新授:
㈠、说说你所了解到的微生物对人类的影响
1.小组交流、集体汇报
2.看来大家对于“微生物对人类”的影响的了解并不多(或:
大家已经对“微生物对人类”的影响已经有所了解),微生物对人类还有哪些影响了,要想更加全面的了解,我们还是去做一番调查吧。
㈡、制定调查计划
1.怎样进行调查呢?
我们得先做一份调查计划。
你认为一份比较完整的调查计划应该包括哪些方面呢?
2.讨论:
⑴我们的调查可以采用哪些的方式?
⑵如何进行采访?
问题设计
选择适当的时间、地点(预约)
意外情况的处理(临时有事、采访中断)
⑶收集到的信息处理
3、制定实验计划
(调查组自由组合,教师做好登记)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同学们静心制定了自己的调查计划,并在课后进行了认真的调查,这节课我们就来展示一下大家劳动的成果。
二、新授:
㈠参观各组手抄报
1.讲述参观要求:
2.集体交流:
①你们小组在调查活动中遇到哪些困难,是如何解决的?
②经历了这次调查活动你有什么感受?
㈡小小辩论会
1.谈话:
通过调查我们知道了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真的很密切,那么,微生物给人类带来的影响到底是好还是坏呢?
认为微生物对人类有好处的同学举手
认为微生物对人类有害的同学举手
2.举行辩论会
①评委评价标准:
观点明确、证据充分、表述条理分明、能倾听和吸取对方合理的观点。
②正反方分别陈述、发言、总结
③教师小结
第三单元《遗传和变异》
1从种瓜得瓜说起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遗传和变异现象。
2.知道生物的很多特性是遗传的,了解遗传和变异也是生物的特性之一。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初步认识遗传和变异现象并寻找更多的证据。
难点:
动植物中遗传和变异调查活动的落实和组织。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二、活动:
寻找相似与差异
1.同一品种的植物果实中,有哪些相似和差异之处呢?
老师这里有同一品种的黄豆、玉米、花生、葵花籽,现在发给每个小组一些,请同学们认真观察。
2.讨论交流:
你重点观察的是什么种子,它们有哪些相似和差异的地方呢?
3、植物的果实有相似和差异的地方,那动物呢?
4.刚才我们讨论了动植物,那我们人呢。
5.讨论交流:
你发现你这个家庭的成员有哪些相似和差异?
三、活动:
家族中的遗传和变异。
1.阅读:
道尔顿的发现。
2.通过阅读,你有什么疑惑呢?
3.老师根据学生的疑惑相机讲解什么是色盲,认识色盲是一种遗传体征。
4、你是色盲吗?
下面我们来测试一下:
请看课本55面三组测试图,迅速将答案写在纸上,愈快愈好。
5.老师公布答案,学生对照。
四、阅读:
奇怪的皇族病
1.阅读《奇怪的皇族病》
2.说说血友病A在皇族中传播的原因。
3.了解:
还有哪些病也是常见的遗传病。
遗传特征调查表调查人:
爷爷
奶奶
爸爸
妈妈
我
有无色盲
有无耳垂
单眼皮或双眼皮
板书设计:
从种瓜得瓜说起
植物
动物都繁殖相似的后代后代之间、后代与上代都有差异
人遗传变异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一、汇报导入
二、观察植物的遗传和变异
1.我们对人的遗传和变异有了一定的了解。
自然界的植物也是这样吗?
让我们带着放大镜,走进自然进行观察。
观察之前同学们思考:
我们可以观察些什么项目?
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
2.学生看表格,说一说,表格中可以增加哪些项目。
叶
茎
花
根
颜色
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