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6古对今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384534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6古对今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小学语文6古对今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小学语文6古对今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小学语文6古对今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小学语文6古对今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6古对今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小学语文6古对今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6古对今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语文6古对今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小学语文6古对今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1课时19日

课题

6.古对今

课型

新授课

教法

讲授法、练习法、朗读指导法

教师

6.古对今鸟语花香

莺歌燕舞快乐无限

和风细雨

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实施方法

效果评价

1.认识“圆、严、寒、酷、暑、凉、晨、细、朝、霞、夕、杨”12个生字,并运用识字方法记住它们。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一、图片引入,揭示课题

1.教师引导学生看图片,欣赏对联。

2.教师引问:

你在什么时候看过对联?

3.教师以一副对联为例,说出上下相对的特点。

如:

“春来鸟语满林,夏至花香万里”中,“春对夏”“来对去”。

4.教师根据对联揭题“古对今”并板书。

 

1.学生读出对联上的内容,有困难的可以寻求老师帮助。

2.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出在什么时候看过对联。

(春节、寿宴、喜宴等)

3.学生在教师的描述中知道对联中其他相对的词语。

(“鸟语对花香”“满林对万里”)

4.学生齐读课题,再将“对”字省去,读一遍“古今”。

用“古”字扩词、说话。

 

学生参与度高

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实施方法

效果评价

3.掌握对对子的特点,并能自己说出几个对子。

4.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爱护自然的好习惯。

二、熟读课文,随文识字

1.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读一读课文,巡视指导和帮助。

相机正音。

2.课件出示第一节,教师引导学习第一节。

贴词——学字——导读。

3.教师引导学生动笔画出第二节中相对的词语。

贴词——生对词——学字——背诵。

教师点拨识记方法。

如:

加一加、拆分法、看部首猜意思的方法。

4.教师引导学生自由读第三节,自主学习这节。

出示自学提示。

(1)引导画出相对词语,读熟。

(2)启发学生对对子,掌握相对词语。

(3)引导学生在游戏活动中背诵第三小节。

 

三、诵读韵文,书写汉字

1.组织学生展开“开火车组词擂台赛”,为生字扩词。

 2.教师引领学生展开游戏活动,巩固生字,并扩词。

3.教师组织学生多种游戏诵读儿歌。

4.教师指导学生书写。

师范写,生书空。

强调“李”字第五笔压线,“香”字第六笔压线。

 

四、总结识字,布置作业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

(1)遇到读不好的词语多读几遍。

(2)同桌互相读一遍,互相帮助。

(3)全班展示读。

2.学生看课件,试读、齐读第一节。

(1)仔细观察,发现:

古和今、圆和方、严寒和酷暑、春暖和秋凉都是相对的词语。

(2)同桌对读词语,全班齐读词语。

(3)学生圈画本节生字:

圆、严、寒、酷、暑、凉。

同桌交流怎么记住这些字。

3.学生自由读第二节,画出意思相对的词语。

(1)学生看课件,对对子。

(2)学生自主识记汉字。

晨:

加一加。

(日+辰=晨,早晨、清晨)绿 色 圃 中 小 学 教 育 网h t t p :

 / / w w w . l s p j y . c o m

朝:

拆分法。

(十日十月、早上的太阳叫“朝阳”、早上的云霞叫“朝霞”、早上的露水叫“朝露”)

霞:

雨字头与天气有关。

(云霞、彩霞、晚霞、霞光)

(3)学生有节拍朗读、背诵第二节。

①拍手朗读;②同桌拍手齐背诵。

4.学生自由读第三节,采用自学与小组活动相结合的方法。

(1)画出相对的词语,读一读。

(2)同桌之间出上联、对下联。

桃对(   )、柳对(   )、莺歌对(   )、鸟语对(   )。

(3)同桌拍手游戏,朗读并背诵第三小节。

识字方法多样,老师可先引导,否则会浪费太多时间。

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实施方法

效果评价

 

四、总结识字,布置作业

教师布置作业。

1.这节课你都学会什么了?

可以和同学交流交流。

2.把你今天学会的识字方法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1.学生开火车读生字,组词多的小组获胜。

获胜小组获得生字卡,当老师领读。

2.学生玩识字游戏。

摘苹果游戏,学生读生字,读对了可获得苹果,看谁的苹果最多。

3.打拍子读课文、找伙伴拍手读、和老师合作读、男女生对读等。

4.学生随师书空,自主描红,练习书写。

左右结构的字应用“三看法”,即一看大小、二看高矮、三看笔画。

当堂检测训练题

1.对子连线。

(将上下句相对的词语连起来)

春 来 鸟 语 满 林,

 

 

 

夏 至 花 香 万 里。

目标一

目标二

目标三

作业布置

作业:

1.背熟《古对今》。

2.运用对对子的方法自己写两个对子。

教学反思

本节课力争摒弃“单纯识字”的教学弊端,开创识字教学新视野,使识字教学呈现“趣味性”和“文化味”。

1.从“识字”到“方法”,形态灵活,妙趣横生。

针对本课生字较多的特点,教学中把汉字按照结构分类梳理,采用编字歌、猜字谜、加一加、换一换、编故事等丰富多彩的识字方法,引领学生遨游于汉字的美妙世界里。

这样既使学生习得了识字方法,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2.从“学文”到“传承”,且学且放且渗透。

依据文本的特点,在初读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每句中都含有“对”字,并以此为节点,画出每句中相对的词。

这样,在师生灵动的交流中,使学生发现文本特点,并依据特点大胆寻找文中相对的词语,渗透“对子”这一传统文化形式,潜移默化地引领学生感悟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

 

《古对今》学情分析

虽然经过一个学期多的学习,课堂常规、课堂纪律已经形成,但是由于一年级学生的特点,要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及学习是困难的,因此仍有必要将学习过程融入一定的激励、激趣活动中,例如“比比谁的红花多”(完成一个学习任务,奖励一朵小红花,课堂教学结束后统计并给予奖励)“闯关”“登高峰”(完成一个学习任务,就闯过一关或登上一坡,完成所有学习,就闯关成功或登上高峰)“小组比赛”(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完成学习任务后,评出最佳小组)等活动,寓学于玩中,以唤起注意,维持学习兴趣。

《古对今》效果评价

这节课教学内容设计合理,将教学重点放在了借助图片或实际理解重点词语和正确、流利朗读对韵歌,背诵对韵歌上。

这节课教学环节安排周到,上课伊始通过复习词语的方式使学生迅速回忆起上节课学习的内容,使学生快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

之后进行“古、夕”两个字的写字指导,重点强调了笔画、笔顺,并充分关注了学生的写字姿势。

在理解课文和指导朗读的环节中,利用指名读、拍手读、同桌读、小组读等多种方式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

在朗读的基础上,通过引导回忆的方式,使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能基本背诵出课文内容。

利用图片,通过让学生看图说对子、拖动图片连线、粘贴图片等形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重点词语。

最后进行拓展,给学生每个人一张对子,让学生找到能和自己相对的词语,然后读一读,丰富学生的积累。

这节课练习充分,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并通过教师及时、丰富、有针对性的点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大部分学生都能做到有话说。

本节课的亮点在于电子白板的运用,可以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此外本节课还设计了学生参与电子白板操作的环节,让孩子上台拖动电子白板上的图片,孩子们感到很新奇,每个孩子都跃跃欲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

这节课同时也暴露出授课教师的许多问题。

需要教师及时反思,今后改正。

第一是生字拓展不足。

写字环节时,“古”和“夕”两个字老师应该拓展,例如让学生利用这两个字组词。

第二是环节设计不到位。

这节课对课文的处理过于细碎,应该加以整合。

因为前面环节处理过慢,最后的拓展部分没有讲完,教师应该对课堂节奏的把握更加从容。

第三是朗读的梯度没有体现。

这节课学生的朗读没有很明显的提升。

教师应该在课前明确:

这节课应设计几次朗读,形式分别是什么,朗读的增长点在哪里。

例如对课文第一小节的处理,教师应该先让学生朗读,再让学生看图猜对子,最后再利用不同形式朗读。

对课文第二小节的处理上,在学生拖动图片连线的环节之后,应该再让学生拍手朗读。

对课文第三小节的处理上,学生贴图的时间过长,可以相应压缩时间,让学生多朗读。

《古对今》教材分析

本课采用对韵歌的形式识字,这是本套教材第二次采用这种形式识字。

这首对韵歌以对子的形式描绘了四季气候及景物特点。

课文配有一幅插图,采用写意画的方式展示了“莺歌燕舞、鸟语花香”的美好景象。

课文由三个小节组成,每小节四行,且结构相同:

每一小节的前两行是单音节词对单音节词,如“古对今”“晨对暮”“桃对李”;后两行是双音节词对双音节词,如“严寒对酷暑”“和风对细雨”“莺歌对燕舞”。

三段韵文,分别用简洁形象的语言和长短句交替的节奏,或同义组对,或反义相对,描绘了四季轮回,冬去春来,昼夜交替,欣欣向荣,万物生长的自然规律,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想象四季美景,进行理解、诵读、欣赏和积累,在识字中了解常识,获得知识,感受生活的美好。

《古对今》测评练习

1.写出下列汉字的反义词。

今—()圆—()暖—()

2.我会说。

严寒对(),春暖对()。

3.带有“雨”字头的字。

4.我会说。

和风对(),朝霞对()。

5.早对()

长对()

春风对()

山高对()

《古对今》课后反思

本节课力争摒弃“单纯识字”的教学弊端,开创识字教学新视野,使识字教学呈现“趣味性”和“文化味”。

1.从“识字”到“方法”,形态灵活,妙趣横生。

针对本课生字较多的特点,教学中把汉字按照结构分类梳理,采用编字歌、猜字谜、加一加、换一换、编故事等丰富多彩的识字方法,引领学生遨游于汉字的美妙世界里。

这样既使学生习得了识字方法,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2.从“学文”到“传承”,且学且放且渗透。

依据文本的特点,在初读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每句中都含有“对”字,并以此为节点,画出每句中相对的词。

这样,在师生灵动的交流中,使学生发现文本特点,并依据特点大胆寻找文中相对的词语,渗透“对子”这一传统文化形式,潜移默化地引领学生感悟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

 

 《古对今》课标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

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

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我力求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遵循“先教后学,以教导学”的教学思路,让孩子们在活动中识字、在朗读中识字,并且在识字过程中注重方法渗透,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识字,使汉字不再是枯燥的符号,而是变成了鲜活的画面,具有了丰富的感情。

学生不仅认识了汉字,还感悟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