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师考试《中级统计基础理论及相关知识》模拟试题及答案一.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638313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1.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计师考试《中级统计基础理论及相关知识》模拟试题及答案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统计师考试《中级统计基础理论及相关知识》模拟试题及答案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统计师考试《中级统计基础理论及相关知识》模拟试题及答案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统计师考试《中级统计基础理论及相关知识》模拟试题及答案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统计师考试《中级统计基础理论及相关知识》模拟试题及答案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统计师考试《中级统计基础理论及相关知识》模拟试题及答案一.docx

《统计师考试《中级统计基础理论及相关知识》模拟试题及答案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计师考试《中级统计基础理论及相关知识》模拟试题及答案一.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统计师考试《中级统计基础理论及相关知识》模拟试题及答案一.docx

统计师考试《中级统计基础理论及相关知识》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统计师20XX年考试:

《中级统计基础理论及相关知识》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1.下列属于推断统计问题的是(   )。

  A.利用参数估计对总体进行推断

  B.了解数据分布的某一特征

  C.分析总体的某一特征

  D.用饼图研究总体各部分所占的比重

  【答案】A

  【解析】统计分析数据的方法大体上可分为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两大类。

推断统计则是研究如何利用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特征的统计学方法,内容包括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两大类。

BCD三项属于描述统计的内容。

  2.下列属于分类变量的是(   )。

  A.月收入

  B.质量

  C.性别

  D.文化程度

  【答案】C

  【解析】AB两项是数值变量;D项是顺序变量。

  3.为了解全国大豆产量的情况,应采用的调查方式是(   )。

  A.典型调查

  B.重点调查

  C.普查

  D.抽样调查

  【答案】D

  【解析】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按照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观察研究,以抽样样本的指标去推算总体指标的一种调查。

随机原则要求所有调查单位都有一定的概率被抽取。

对全国大豆产量进行调查,属于难于进行全面调查而又必须取得全面数值的总体现象的调查,因此应运用抽样调查方法。

  4.从含有N个元素的总体中,抽取n个元素作为样本,为了使得总体中的每一个元素都有相同的机会(概率)被抽中,应采取的抽样方式是(   )。

  A.简单随机抽样

  B.分层抽样

  C.系统抽样

  D.整群抽样

  【答案】A

  【解析】使用抽样的方式采集数据有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

其中,调查的实践中经常采用的概率抽样方式有以下几种:

①简单随机抽样是最基本的形式,是完全随机地选择样本;②分层抽样;③整群抽样;④系统抽样等。

  5.在统计分析中,使用饼图的主要任务是(   )。

  A.对总体中各组成部分所占比重进行研究

  B.比较多个总体的构成

  C.看一组数据分布的密集程度

  D.比较多个样本的相似性

  【答案】A

  【解析】饼图又称圆饼图、圆形图等,它是利用圆形及圆内扇形面积来表示数值大小的图形。

饼图主要用于总体中各组成部分所占比重的研究。

  6.为了研究不同变量之间的结构差异问题,应该采用的图表方式是(   )。

  A.环形图

  B.折线图

  C.直方图

  D.散点图

  【答案】A

  【解析】饼图只能显示一个变量(如年龄变量)各部分所占的比重。

如果我们想比较不同变量之间的结构差异,就可以通过画环形图来实现。

  7.直方图中,纵坐标表示的是(   )。

  A.频数

  B.频率

  C.变量分组

  D.组限

  【答案】A

  【解析】对于一个定量数据,直方图是一个常见的而且非常重要的图形。

它的横坐标代表变量分组,纵坐标代表各变量值出现的频数,这样,各组与相应的频数就形成了一个矩形,即直方图。

  8.已知某中学一个班级的8个学生的身高分别为(单位:

cm):

170、163、169、171、170、175、165、171,则这些学生的众数是(   )。

  A.175

  B.163

  C.170和171

  D.169

  【答案】C

  【解析】在这组数据中,170和171都出现两次,其余的出现一次,所以众数为170和171。

  9.设一个总体共有5个元素,从中随机抽取一个容量为2的样本,在不重置抽样时,共有(   )个不同的样本。

  A.20

  B.10

  C.5

  D.25

  【答案】B

  【解析】设总体共有个元素.从中随机抽取一个容量为的样本.在不重置抽样时,共有抽法,即可以组成不同的样本。

题中,N=5,n=2,所以在不重置抽样时,共有10个不同的样本。

  10.随着样本容量的增大,点估计的值越来越接近被估计总体的参数,估计量的这一标准称为()。

  A.一致性

  B.无偏性

  C.有效性

  D.随机性

  【答案】A

  【解析】无偏性是指估计量抽样分布的期望值等于被估计的总体参数。

有效性是指估计量的方差应尽可能小,随机性是针对样本而言的

 

11.小区的写字楼月租金的标准差为160元,要估计总体均值95%的置信区间,希望的允许误差为19.6元,应抽取的样本量为()。

  A.90

  B.256

  C.120

  D.150

  【答案】B

  【解析】已知σ=160,E=30,1.96,所以应抽取的样本量为:

  ==256(元)

  12.下列选项中属于时间序列的有()。

  A.1000户居民家庭按用电量高低形成的数列

  B.一个月内每天某一固定时点记录的气温按度数高低排列形成的序列

  C.某地区居民按收入高低形成的数列

  D.2000~20XX年某地区能源消费总量形成的数列

  【答案】D

  【解析】时间序列是指反映社会、经济、自然现象的数据按时间先后顺序记录形成的数列。

时间序列有两个要素构成:

①现象所属的时间;②对应不同时间的统计指标数值。

ABC三项中的数列不是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形成的,因此不属于时间序列。

  13.假定某一现象每年增长速度是固定的,则年绝对增长量的变化趋势是()。

  A.稳定不变

  B.有所上升

  C.有所下降

  D.有升有降

  【答案】B

  【解析】增长速度是根据增长量与基期水平对比而求得的一种相对数,它表明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增长的程度,说明报告期水平比基期水平增长了百分之几(或若干倍)。

假定某一现象每年绝对增长量是稳定的,由年增长速度=年增长量/上一年水平,随着时间的延长比值不变(年增长速度固定),但由于分母变大(上一年水平不断增大),则年增长量的变化趋势会有所上升。

  14.在使用指数平滑法进行预测时,如果时间序列基本呈平稳状态,则平滑系数的取值()。

  A.应该小些

  B.应该大些

  C.应该等于0

  D.应该等于1

  【答案】A

  【解析】在使用指数平滑法进行预测时,当时间数列变化剧烈时,应选较大的α值,以便很快跟上其变化。

若时间数列呈比较平稳的状态,则α取值应较小,使各期数据的作用缓慢减弱。

  15.某食品厂20XX年的产量比20XX年增长了15%,总成本增长了13.5%,则该厂20XX年产品单位成本()。

  A.减少0.62%

  B.减少1.3%

  C.增加12.9%

  D.增加1.75%

  【答案】B

  【解析】产品产量指数=1+15%=115%,总成本指数=1+13.5%=113.5%,因为总成本指数=产品产量指数×单位产品成本指数,那么,产品单位成本指数=总成本指数/产品产量指数=113.5%/115%=98.70%,说明该厂20XX年产品单位成本减少了1-98.70%=1.3%。

  16.某市20XX年社会商品零售额为12000万元,商品销售量指数是125%,这五年中物价上涨了4%,则20XX年的商品零售额是()万元。

  A.13000

  B.12480

  C.15000

  D.15600

  【答案】D

  【解析】价格指数=1+4%=104%,销售额指数=销售量指数×价格指数=125%×104%=130%,则20XX年的商品销售额=销售额指数×20XX年商品零售额=12000×130%=15600(万元)。

  17.当价格为3元时,某种商品的需求量为300;当价格为2元时,该商品的需求量为700。

则需求函数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设供给函数为,令=300,=3;=700,=2,得:

,解得:

=1500,=400。

故供给函数为。

  18.在保持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如果某种商品供给曲线的斜率为正,则该商品价格下降,将导致()。

  A.供给增加

  B.供给量增加

  C.供给减少

  D.供给量减少

  【答案】D

  【解析】供给法则表明,在保持其余因素不变的条件下,价格水平越高,商品的供给量就越多;反之,价格水平越低,商品的供给量就越少。

  19.某人领取了失业救济金后,就不再积极地寻找工作,这种行为属于()。

  A.违法行为

  B.道德风险

  C.逆向选择

  D.顺向选择

  【答案】B

  【解析】道德风险的概念最初产生于保险领域,指人们在买了全额保险后不再采取预防行动,甚至采取更为冒险的行为,使发生风险的概率增大。

如购买汽车保险后不认真驾驶汽车,购买财产保险后不注意防盗。

  20.对在生产过程中排放污水的造纸厂采取的有效的政府政策是()。

  A.适当减少其赋税

  B.适当增加其赋税

  C.适当增加其补贴

  D.对企业进行国有化

  【答案】B

  【解析】排放污水的造纸厂属于负外部性的企业,政府可以使用税收手段对这样的企业征税来减少或者消除外部性

21.从支出角度看,国内生产总值可分为()。

  A.总消费、总投资和净出口

  B.总消费、政府投资和净出口

  C.家庭消费、总投资和净出口

  D.总消费、政府投资、企业资和净出口

  【答案】A

  【解析】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总消费、总投资和净出口之和。

其中总消费包括家庭消费和政府消费;总投资包括家庭、企业和政府的投资。

  22.平均消费倾向和平均储蓄倾向之间的数量关系是()。

  A.两者乘积为1

  B.两者乘积为100

  C.两者之和为1

  D.两者之和为100

  【答案】C

  【解析】由于国民收入恒等于消费和储蓄之和,因此,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互为补数,平均消费倾向和平均储蓄倾向之和等于1,即。

  23.从全社会来看,影响货币的预防性需求的主要因素是()。

  A.利率

  B.宏观政策

  C.政治形势

  D.收入

  【答案】D

  【解析】从全社会来看,货币的预防性需求是收入的增函数,即收入水平越高,货币的预防性需求就越大;反之,收入水平越低,货币的预防性需求就会越小。

  24.如果经济低于充分就业,()能使经济更接近于充分就业。

  A.政府支出的削减或税收的增加

  B.政府支出或税收的削减

  C.政府支出或税收的增加

  D.政府支出的增加或税收的削减

  【答案】D

  【解析】财政政策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两种基本类型。

当经济低于充分就业,可以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即政府支出的增加或税收的削减来使经济更接近于充分就业。

A项政府支出的削减或税收的增加常用于经济出现“过热”时。

  25.除了公开市场业务外,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还包括()。

  A.存款利率和不动产信用控制

  B.存款利率和再贴现率

  C.证券市场信用控制和消费者信用控制

  D.再贴现率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答案】D

  【解析】货币政策有三个重要政策工具,通常被称为货币当局或中央银行的“三大法宝”,即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

  26.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记录收益分配和经常转移的项目是()。

  A.经常项目

  B.资本和金融项目

  C.官方储备项目

  D.误差与遗漏项目

  【答案】A

  【解析】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规定,国际收支平衡表包括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官方储备项目以及误差与遗漏四个部分。

B项资本和金融项目记录资本的国际流动即国际资本流动;C项官方储备项目主要是用来说明为使国际收支平衡表保持平衡,国际收支的盈余和赤字是如何进行调整的;D项误差与遗漏项目是为了解决由于统计资料方面的误差与遗漏所产生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