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运算律.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638154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5.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运算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运算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运算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运算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运算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运算律.docx

《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运算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运算律.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运算律.docx

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运算律

2019-2020年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运算律

四年级(上册)教材里教学了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

本单元教学乘法分配律。

先教学什么是乘法分配律,再教学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使一些计算简便,单元结束时安排一次实践与综合应用《我们去春游》。

编写的一道思考题有十分丰富的内容,如果分别观察等式左边的变化和右边的变化,可以发现变化是有规律的;如果研究同一个等式从左边到右边的变化,可以用乘法分配律作出解释。

还编写了一篇“你知道吗”,介绍十三世纪欧洲人运用的“双倍法”,并让学生试着用乘法分配律解释“双倍法”的算理。

1教学乘法分配律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发现规律、理解含义上。

乘法分配律的教学分四步进行:

第一步从买5件夹克衫和5条裤子一共要多少钱的两种解法建立一个等式,既从现实情境引出数学现象,又利用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帮助他们在首次感知乘法分配律时体验它的合理性。

第二步通过比较等号两边的算式有什么联系,初步感受乘法分配律的含义。

这一步是教学难点,首先要紧密联系实际问题,通过具体的数量关系来体会:

等号两边都是解决同一个问题,求得的都是买5件夹克衫和5条裤子一共需要的钱。

左边算式是1套衣服的钱乘5,右边算式是5件夹克衫的钱加5条裤子的钱。

然后要适度抽象等式的本质特点,在运算的层面上解释等号两边的联系:

左边先算65加45的和,再把和乘5;右边先算65乘5与45乘5,再把两个积相加。

所谓“适度”就是抽象时不要离开65、45、5这些数,所谓“抽象”是排除买衣服的具体数量关系,只从运算的角度看这个现象。

第三步验证这种联系具有普遍性,安排的学习活动有写算式、算结果、比得数和交流发现。

写出的每组算式都应该是两个,其中一个算式是两个数相加的和乘一个数,另一个算式是这两个加数分别乘那个数,再把积相加。

各组算式都可以仿照(65+45)×5和65×5+45×5写出来。

同组的两个算式之间能不能写等号,要分别计算、比较得数后才能进行。

在这一步教学中,从个案的等式关系到若干同类现象的等式关系,丰富了学生的感性材料,也体现了科学的认知方法和态度。

学生交流发现包括两点内容:

一点是写出的各组算式及同组两个算式间的相等关系,另一点是例题及自己写的等式的共同特点。

第四步用字母表示规律,并告诉学生这个规律是乘法分配律。

再次凸现乘法分配律的含义:

a加b的和乘c与a乘c的积加b乘c的积是相等的。

“想想做做”第1~3题帮助学生消化初步认识的乘法分配律。

第1题是应用乘法分配律改写算式,通过改写准确把握乘法分配律。

其中有顺向的改写,也有逆向的改写。

学生在逆向改写时会有困难,要给予适当的帮助。

第2题选择了学生初学乘法分配律时可能出现的错误,如40×50+50×90与40×(50+90)让学生辨析,进一步明晰概念。

还选择了比较特殊的情况,如74×(20+1)与74×20+74,有助于学生从本质上而不是形式上理解乘法分配律。

第3题用两种方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并用乘法分配律沟通不同算法间的联系,既能加强对长方形周长的理解,又能加强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

2教学简便运算重在“悟”,不能“灌”。

应用乘法分配律能使一些运算简便,教材分三步安排:

第一步是第55页第4、5题中初步体会。

其中第4题先分别计算同组的两题的得数后“比一比”,既要发现算式之间的关系,它们可以根据乘法分配律相互改写。

还要比较哪一道算式的计算简便,体会简便在哪里,分析简便的原因。

第5题里的班级数和各班人数都是精心选择的,无论求两个年级的人数和还是求两个年级的人数差都有两种算法,而且有一种算法比较简便。

要鼓励学生选择比较简便的那种方法。

第二步是第56页例题教学简便运算。

先让学生进行的估算、口算和笔算,有利于他们理解简便运算的方法。

口算时先算100件是3200元(32×100),再算2件是64元(32×2),最后把3200和64合起来,这样的过程与方法已经在应用乘法分配律。

例题在教学简便运算时有“扶”有“放”,把102看成(100+2)是扶的,用乘法分配律算32×(100+2)是放的。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理解两点:

一是为什么把102看成(100+2);二是由于应用乘法分配律使每一步都能口算,所以运算简便。

这道例题教学后,要让学生进行一些类似的简便计算,不要过早进入“试一试”。

第三步是第56页的“试一试”,逆向应用乘法分配律也能使计算简便。

要在学生独立思考并完成计算的基础上,引导他们体会计算简便的原因是46+54的和正好是100。

应用乘法分配律简便运算最根本的一点是使比较繁的计算转化成容易进行的口算。

另外,“想想做做”第1题再次安排改写算式的练习,目的是使学生熟练掌握乘法分配律。

这是进行简便计算的基础,必须练好。

编排第3、5、6题是让学生体验运算律的应用是广泛而经常的,培养自觉进行简便运算的意识。

3练习五里的内容有巩固、有扩展,有助于学生组建新的认知结构。

第1、2题分别巩固乘法分配律的含义和应用它进行简便计算。

第3、4题是两个数的差乘一个数也有类似乘法分配律那样的关系,也可以用于简便计算。

这是知识的扩展,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扩展不是类比推理。

第3题通过计算、比较发现关系是归纳推理,圆圈里的等号必须在计算并比较得数后才能填写。

第4题是演绎推理,由于存在这种关系,所以可以改写原来的算式。

教学时不能把目光都集中在第4题上,要在第3题安排充分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经历发现规律的数学活动过程。

否则,第4题会陷入机械接受的学习。

第6~8题把以前教学的运算律与本单元教学的运算律综合在一起,让学生知道前后一共学习了哪些运算律。

教学时要帮助学生区别结合律与分配律,包括它们的意义和应用有哪些不同

 

乘法分配律(p54-5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并理解乘法分配律。

2.使学生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发展比较、分析、抽象和概括的能力,增强用符号表达数学规律的意识,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渗透从特殊到一般,再有一般到特殊这种认识事物的方法,使学生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发现和理解乘法分配律。

教学流程

第一段:

情境引进

流程1:

情境引进

师:

同学们,六一儿童节快到了,王阿姨准备买一些衣服作为节日礼物送给福利院的孩子们,请看图片。

课件出示主题图。

(图略)

师:

仔细观察,从图中我们可以知道哪些信息?

要解决什么问题?

根据这些信息,你会列式解答吗?

请同桌互相说一说,然后在本子上列算式,并解答。

(暂停)

第二段:

探索规律

流程2:

交流算法

师:

同学们都解答好了吗?

课件分别出示2种计算方法:

师:

同学们的计算方法和小青椒、小番茄的相同吗?

你们看,由于他们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小青椒是先算买夹克衫和买裤子各用了多少元,小番茄是先算买一套衣服用多少元,所以列出的算式就不同。

但是,这两道算式解决的是同一个问题——都是求买5件夹克衫和5条裤子的总价。

所以,它们的计算结果也相同,都是550元。

那么,同学们会把这两道列式写成一个等式吗?

想一想,在本子上试试看

流程3:

观察交流

课件出示等式:

(65+45)×5=65×5+45×5

师:

同学们是这样写的吗?

请大家仔细观察,你发现等号两边的算式有什么联系?

想一想,能换不同的数据,再写几组类似这样的等式吗?

请大家在自备本上试一试,写一写,然后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说一说。

(暂停)

流程4:

发现规律

师:

同学们一定又写出好多这样的等式吧?

小萝卜也写了一些这样的等式,你们看:

课件出示一组等式:

师:

同学们,这样的等式写得完吗?

那我们能不能想个办法,用一个等式把具有这样模式的等式都表示出来呢?

请同学们想一想,独立在本子上试一试,完成后跟同桌互相交流一下。

(暂停)

流程5:

揭示乘法分配律

师:

大家一定想出很多方法来表示这样的等式了吧。

是啊,表示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但表达的意思都一样。

那同学们知道这种等式所表示的意思吗?

同桌之间交流一下吧。

(暂停)

师:

同学们,这样的等式都表示一个相同的规律: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等于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乘积相加。

(课件出示规律文字)我们如果用字母a、b、c来分别表示不同的三个数,那么这个规律可以怎么写呢?

可以写成:

课件出示字母公式:

(a+b)×c=a×c+b×c

师:

等式的右边就相当于把括号外的因数c,分配进入括号中的两个加数,分别与之相乘。

这就是乘法分配律。

(出示课题)同学们会用自己的语言来说一说什么是乘法分配律吗?

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吧。

(暂停)

流程6:

小结过渡

师:

什么是乘法分配律,同学们都记住了吗?

这一条规律的发现对我们继续学习数学可有着很大的作用呢。

大家理解它所表示的意思了吗?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记住它。

第三段:

巩固规律

流程7:

想想做做1

课件出示

师:

我们继续看,想一想,可以怎样填呢?

请同学们根据乘法分配律,自己在书上填一填。

(暂停)

流程8:

交流想想做做1

课件出示

师:

同学们填好了吗?

大家在填写等式的过程中,有没有注意到,乘法分配律的运用出现了细微的变化:

与字母公式相比,有的是从左向右,如1、4两题,有的是从右向左,如2、3两题;有的是两个数的和乘一个因数,有的是一个因数乘两个数的和,正是因为乘法存在分配律,所以它们的形式虽然不完全一样,但实质都是一致的。

所以,我们的思维可要灵活哦。

流程9:

想想做做2

师:

接着看,这一组题,横着看,哪一组算式的得数相同,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自己在书上画一画吧。

(暂停)

流程10:

交流想想做做2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2答案:

师:

我们来看正确答案,同学们是这样画的吗?

最后一题为什么不可以画“√”呢?

(停顿)是啊,同一个数分别跟另外两个数相乘的积相加,应该等于这个数与另外两个数的和相乘。

同学们一定要看仔细哦!

流程11:

想想做做4

课件出示

师:

再看这两组算式,请同学们选择其中的一组先算一算,再比一比,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暂停)

流程12:

交流想想做做4

师:

我们看正确答案,第一组,第一题,64×8+36×8,可以同时计算64乘8和36乘8,等于512加288,结果是800,这一题,64乘8表示64个8,加上36个8,实质就是100个8;第二题,(64+36)×8,先算括号里面的64加36得100,再算100乘8得800,这一题,64与36的和乘8,也表示100个8,这两题,虽然算式不一样,但表示的意义是一样的,所以结果也相同,但很显然,第二题的计算比较简便;同理,第二组的两题也是,虽然算式不一样,但表示的意义实质上是一致的,结果都是500,但第二题的计算比较简便。

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

(暂停)

第四段:

小结、作业

流程13:

全课小结

师:

同学们,今天我们探索了乘法运算中一条很重要的规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等于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乘积相加,它就是乘法分配律。

在有些计算中,应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计算变得较为简便。

二次备课

 

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

猜想---验证---归纳---应用

(65+45)×5 = 65×5+45×5

(32+45)×3 = 32×4+45×3

(13+10)×2=13×2+10×2

……

(a+b)×c = a×c+b×c

  先和         先两个积   

教后反思

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p56-5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提高计算能力.

2.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计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继续加深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能比较熟练地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是教学的重点;学生对乘法分配律与乘法结合律的应用容易混淆,特别是反向应用乘法分配律是学习的难点.

教学流程

流程1:

基本练习

师:

同学们,昨天我们探索得出了乘法运算中一条很重要的规律,乘法分配律,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