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职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373525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7.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台职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台职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台职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台职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台职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台职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

《台职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台职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台职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

台职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项目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

二○一一年十月八日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一、专业基本情况

(一)专业建设背景

台州市“十二五”期间,要大力提升发展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特色装备制造、医药、资源再生、石化等支柱产业和家用电器等特色产业,着力培育发展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材料和海洋新兴产业等新兴产业,并坚持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协同配套发展,完善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交通运输装备制造业与特色装备制造是台州市两大传统优势主导产业,也是打造台州市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排头兵,已被列入“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

交通运输装备制造业发展方向一是汽摩及配件,目前台州地区现有汽车、摩托车及配件生产企业3000多家,不乏聚集了像吉利、吉奥、钱江等知名龙头企业,产值达402.18亿元,是中国最大的摩托车及配件生产出口基地,年产量160万台,占全国的10%以上。

二是船舶修造。

有以枫叶船业、宏信船舶、皓友造船为龙头的船舶修造企业48家,造船能力50万载重吨。

特色装备制造产业发展方向一是模具,台州以“中国模具之乡”闻名,有模具生产企业8748家,2008年产值197.63亿元,占全部工业的10.48%。

二是泵业,台州是中国水泵出口基地,拥有企业1.2万多家。

三是水暖阀门,被称为“中国阀门之都”,集聚了大小企业多家。

四是缝制设备,台州以“中国缝制设备之都”享誉内外,是我国重要的服装机械生产出口基地,有生产企业1450多家,各类工业缝纫机、家用多功能缝纫机、电动裁剪机等,品种多达200多种,年产量300多万台套,占全国的40%,产量和出口量都居全国第一。

交通运输装备制造业与特色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需大量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提供产业支撑服务。

专业人才需求)二(

台州地区制造业企业越来越重视产业的升级改造,产品创新,走产品高端化发展之路,为此引进了先进的设备与制造技术,这就急需一大批能够维护、维修、管理、消化先进技术及先进生产装备的机电一体化高技能专门人才。

人才资源是台州制造业进一步发展的一大瓶颈,人才交流中心统计数据分析显示:

能解决制造业生产一线技术难题的高技能人才是当前最紧缺人才;在台州就业人口中,台州人才总量达到34.2万人,居全省第五位,但人才占人口比例处在全省中偏下水平;专业人才高、中、初级职称结构比例矛盾比较突出,新型产业领域人才总量偏少,企业的创新能力薄弱。

人才素质偏低,高层次、高技能人才明显不足。

机电一体化人才需求连续多年位于用人需求榜前3名。

人才交流统计数据表明,近年来台州市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需求整体持续增长,年均需求达1000人以上,其中引进人才约40%,接受应届毕业生约60%,人才交流供需两旺,其中大专学历人才的需求量最大。

建设好机电一体化专业,对发展台州制造业,提升先进制造业的整体水平,促进台州地区产业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专业现状及特色

1.概况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设立于1999年,目前在校生679人。

该专业为教育部教学改革试点专业,浙江省重点专业。

2008年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又被台州市政府确立为首批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专项建设资金四年达300万元。

2009年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重要支撑的学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被确立为台州市高校重点建设学科;同年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又被确认为浙江省示范性重点建设专业。

2010年度机电一体化技术被省教育厅确认为省级特色专业。

2011年度机电一体化技术实验室被台州市科技局立项为台州市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专项建设资金120万。

经过一系列项目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2.人才培养模式

坚持“技文双馨、和谐发展”人才培养目标,依托台州机电企业,实施专业共建和人才共育,构建“以工学结合为主线,以机为本,以光、机、电结合技术

为重点,以机电设备数字化改造设计和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为核心技能,在多个维度上促进工学结合学习领域课程的职业能力阶段目标循环式螺旋递进的机电一体化技术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即:

一条主线,一个根本,一个重点,两个核心技能的“1112”、“多维循环、螺旋递进”高技能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培养模式。

3.课程建设

教学团队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法,将专业职业成长分为操作工制图员、工艺员、维修装调工、技术员、技师、生产管理者等阶段,总结提炼出简单机械拆装等14个典型工作任务、并由此构建了典型零件测绘与造型等专业学习领域课程体系。

初步完成了对机电专业的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开发;完成了5门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建设;建设有省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重点教材5项,校级精品课程5门,省市级教改项目4个。

4.实践实训建设

(1)校内实训基地

以“实训基地车间化、生产实训同步化、教学做一体化”为建设原则,遵循“学习过程工作化、工作过程学习化、顶岗实习毕业设计就业一体化”的教学实施标准,完成了“七个2”实训基地建设工程。

即2个虚拟平台:

一是虚拟机构创新设计平台、一是虚拟数字化制造车间;2个重点实训室:

一是工业机器人实训室、一是机电设备数字化改造车间;2个生产性实训车间:

一是机加工实训车间、一是机电设备装调实训车间;2个基础实训室:

一是机器人控制器制作实训室、一是微控制器技术实训室;2个校外样本实习基地:

一是安露清洗机样板实训基地、一是汇宝科技样板实训基地;2个门户级网站:

一是工业机器人网站、一是工业缝纫机网站;2个共建研究所:

一是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研究所、一是真空泵技术研发中心。

拥有各类实训设备总资产达2000万元。

(2)校外实训基地

与20多家大中企业共建校外实训基地,其中与汇宝科技、安露清洗机企业共同开发校企紧密合型作项目,在人才培养方修,建设了两个校外样板实训基地.

订、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校外顶岗实习项目建设、横向项目技术研发等方面开展互利双赢的合作。

5.师资队伍

按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内在要求,通过实施了“五个一”专任教师业务能力与实践技能培养工程,即一名专任教师:

联系一个校外实习基地、聘任一个兼职教师、承接一个企业横向项目、合编一个教学案例或一本教材或开发一个企业顶岗实习项目、联系跟踪一组(5名以上)毕业生,并提交跟踪分析报告,建设成一支“教、做、研”全面发展的教师队伍。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团队现有专任教师25名,其中博士3名、在读博士3名占25%,硕士9名占37.5%;高级以上职称10名,其中教授级高工1名,教授1名,占41.6%;双师素质23名,占99%;职业资格证高级以上19名,占80%,其中高级技师5名,专兼职教师比达到1∶1,初步形成了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双师素质教学团队。

6.科研与社会服务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团队技术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在地区制造业领域形成了一定口碑、技术服务品牌。

目前有国家科技部服务中小型企业创新项目1项、省级项目16项、市级项目7项、专利26项,其中发明专利1项、横向项目16项,横向项目到账经费达150万,为企业实现产值1000多万,“ZJQ600/400低噪声气冷罗茨真空泵”和“SJQ-2-590高精度晶片大型多线切割机”两项研究成果被专家评审为国际先进水平。

对外培训服务是专业建设为地区经济及产业服务的重要体现。

已组织了包括社会人员再就业培训、企业员工技能培训等各类培训活动计1200余人次。

7.人才培养质量

专业近年来毕业生初次就业率100%;学生技能大赛屡获佳绩:

省级数控大赛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台州市技能大赛一等奖4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2名,浙江省机械设计大赛三等奖1名,全国零部件设计与制造技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高,浙江省机器人技能大赛第五名。

名,1能大赛三等奖.

获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9项。

培养和输送一批高质量中职师资,先后有15名同学在浙江省内职业技术学校甚至高职院校担任技能教师。

8.专业发展存在的不足

(1)实训基地建设相对滞后

经过新一轮的教学改革,重新对机电专业人才培养规格进行了定位,从“以机为本,重在数控技术应用”逐渐转向“以机为本、光机电结合、突出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与机电设备数控化改造技能”。

人才培养规格的转变需要相应的条件支撑,还需建设机电一体化设备生产性实训车间。

(2)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机电一体化专业已经从企业引进了一批专家型和实践型兼职教师,但与专业发展相比,数量仍然相对较少,特别是能够长期、稳定地担任教学工作的兼职教师不足;专业教师的知识和技能与生产第一线的实际需求还有一定的距离,需要通过企业实践锻炼来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

教师的视野需要扩大、技术研发能力需要增强,需要派遣一批教师到国内外先进高校学习。

(3)社会服务需进一步拓展

学院地处民营企业集中、以加工制造业为主的台州地区。

台州地区企业对于高校为其提供技术服务与支持有强烈的愿望。

机电专业社会服务有广阔的市场,目前机电专业社会服务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实现横向项目、专利技术转让成果显著但是还有极大的提升空间,需要在横向项目课题研究、科研专利技术转让、社会人员技术培训、产学研等方面与企业开展更广阔深入的合作。

(4)校企合作机制等待完善创新

学院作为理事长单位发起成立了台州市工程师协会,构筑了政府、行业、企业、高校等专家交流学习和技术服务的平台,成为学校推进产学研合作的重要渠道。

但在合作过程中,如何让企业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合作,参与人才培养的过程,实现双赢,取得实效当前需要考虑的课题。

二、建设目标与实施方案

(一)建设目标

1.总体目标

科学规划专业发展战略,优化师资结构,凝练专业特色,打造专业品牌,整体提升专业发展水平,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制造业建设提供优秀的机电一体化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全面提升对台州市展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特色装备制造的支撑和服务能力。

2.具体目标

立足台州、服务和辐射浙江,融专业于产业、引企业进课堂,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双师结构教学团队构建、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等方面凸现工学结合特色,实现新突破,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成为紧跟机电设备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发展,在机电行业内知名度高,具有机电设备安装调试维修、改造设计、生产车间管理、生产加工高端技能人才培养特色和优势的区域品牌专业。

3.人才培养目标

面向现代装备制造业等台州市及周边相关产业,对行业企业操作工、制图员、工艺员、维修装调工、技术员、技师、生产管理者等岗位,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备创新与团队协作意识、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和质量责任意识,能熟练采用测量仪器和CAD软件测绘、设计机械零件及其加工工艺,能操作机床加工机械零件,能装配调试普通机电设备及工业机器人,能进行机电设备数控技术改造和从事机器人技术应用,能组织和管理企业的车间生产、运行,适应机电设备生产、管理和运行第一线和企业技术研发助理需要的具有本专业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教学质量目标及其监测指标

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目标是保证和提高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育教学质量,在课程、基地、教师、教学质量、人才培养质量方向建设各自评价子体系,

构建“指标量化、目标统一、评价全面、多方参与,反馈通畅”的综合评价体系。

1.构建课程评价指标体系

构建课程评价体系主要包括:

①课程体系建设。

评价量化指标为知识、能力和素质目标是否与企业人才要求一致,着重分析评价其适用性、可行性和操作性,每年评价一次。

若一定比例的专家组成员(如50%)认为课程达不到知识目标要求就应修改,及时调整计划。

②课程建设。

重点评价指标,是课程开发是否符合工学结合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的深度、广度是否适合行业企业对人才标准。

专家组中一定比例的人员认为课程内容达不到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应予以调整。

③教材建设。

教材的监控和评价因素主要包括教材的时效性、规格、创新性、先进性、适应性和学生的满意度。

而评价的重点是教材的时效性、规格和创新性,应及时反映生产实践中的新知识、新工艺、新技术,项目案例是否来自企业典型工作任务等。

2.构建基地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重点是校内实验实训条件、校外实训基地、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等。

①对校内实训基地的评价包括生均设备值、是否贴近企业化标准、生产性实训比例、校企合作项目等。

②对校外实训基地的评价包括稳定性、实习项目开发、管理机制创新等。

3.构建教师评价指标体系

师资评价包括①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包括师资建设规划、建设计划及其落实情况,教师进修学习、培训提高情况、师资结构改善情况等。

②专职师资方面。

教师的数量主要通过师生比进行;师资质量主要通过教师的学历构成、年龄构成、职称结构、技能构成、科研水平、师德教风等反映;青年教师中,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及以上学位比例应达到规定的要求;教师队伍中高级职称比例应达到规定的要求;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双师型”教师比例应达到规定的要求。

③兼职教师方面。

兼职教师队伍的专业结构与学校专业设置要基本相适应。

兼职教师数占专业课与实践指导教师合计数之比应达到规定的要求。

④科研服务方面。

横向项目、专利、经费、培训、成果转化、产品开发等方面.

4.构建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包括①招生规模:

要切实“以满足社会有效需求为目标,以培养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就业率和专业对口率为重要参考,调控专业招生规模。

②新生素质:

要对招生录取分数线和录取新生成绩进行系统分析,全面了解本专业生源基础知识、学习兴趣、自学能力状况,并与本届其它专业、其它学校,以及往届生源比较,以便合理调整计划,做到因材施教。

其次,进行教学评价,实施教师职业能力测评与公开课制度,评价教师教学能力。

③对运行管理评价。

教学运行管理即教学过程日常管理,重点监控与评价教学管理组织、教学管理人员履行职责情况及工作成效、教学管理制度执行情况、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标准的落实情况、教师执行教学规范情况等。

5.构建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人才培养质量评价,①对知识、职业能力与素质评价。

包括必备基础理论知识考试合格率、职业技能水平、计算机应用能力、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累积通过率,素质方面包括学生遵纪守法、履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职业道德修养情况、考风考纪情况、学生身心健康、学生参加社会劳动、社会实践和科技文化活动等。

②是职业资格证书,学生参加专业规定的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证书考试通过率。

③是毕业情况。

毕业生毕业情况评价的重点指标是毕业率。

毕业率从总体上反映毕业生符合人才培养规格、达到毕业质量标准和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情况,也是教学质量的具体体现。

④是就业情况。

职业教育就业导向的基本特征,决定了其教学目的,最终必须体现在学生毕业就业上。

就业率是体现办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对就业率实施监控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前提。

就业监控与评价重点是就业指导与服务组织、就业网络建立与运作成效、毕业生初次就业力(能力)与就业率指标100%,以及专业对口率指标80%以上、工资水平起薪2500以上、企业对毕业生满意率80%以上、家长对学校满意率90%以上、学生对学校满意率90%以上,大学生创业率5%等。

五是社会评价。

指企业对毕业生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职业能力、服务意识、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方面的评价。

每学年对以往毕业生工作情况进行追踪调查,开展一次“满意度”调查。

(三)建设内容

1.加强及创新校企合作机制,推进校企对接

以“校中厂,厂中校”建设为纽带,带动相关课程群的发展,推动教学团队的建设,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强化梯队结构,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促进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的“无缝对接”。

(1)以“互聘互任”为纽带,建设校企合作运行机制

一是建立系一级产学办公室专职负责协调校企之间合作事项,有针对性地调研企业合作需求、理顺校企合作思路、开发校企合作项目、制定校企合作方案、指导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车间。

二是创新“校中厂、厂中校”运行模式。

三是建立校企合作考核激励制度。

实施“五个一”工程:

即联系一个校外实习基地、聘任一个兼职教师、承接一个企业横向项目、合编一个教学案例或一本教材或开发一个企业顶岗实习项目、联系跟踪一组(5名以上)毕业生,并提交跟踪分析报告,通过五个方面建设内容量化考核教师校企合作业绩,将校企合作落实到实处。

(2)以“项目”为主导,探索校企“互惠”合作之路

积极探索引进企业的科研项目,生产任务转化为教学项目,实现教学内容与企业岗位技能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增强教学内容和培养过程的实践性和针对性,激发学生的潜能。

对于企业来说,将项目委托给学校可以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企业可以利用项目教学培养到自己所需的人才,实现“双赢互惠”。

2.加强人才模式创新,探索系统培养

(1)坚持系统化设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坚持“技文双馨、和谐发展”人才培养目标,依托台州机电企业,实施专业共建和人才共育,构建“以工学结合为主线,以机为本,以光、机、电结合技术为重点,以机电设备数字化改造设计和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为核心技能,在多个维度上促进工学结合学习领域课程的职业能力阶段目标循环式螺旋递进的机电一体化技术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即:

一条主线,一个根本,一个重点,两个核高技能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培养模式。

螺旋递进”“多维循环、、”1112“心技能的.

见图一所示:

机床数机床数改改造车核技技工业机工业机器人实训安装调机床电机电产品控制系调实训车调安装调以学生机械技能培养为根生产性虚拟机构测绘加工实新设计平造型车、数字训结制造车典型机典型典型机零件制件及及产品工艺与绘造技工艺制图递递

图一:

人才培养模式示意图

围绕“工学结合”这一主线,以建设融“教、学、做”为一体的生产性实训基地为依托,以构建“遵循学生职业发展阶段”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为核心、以打造“专兼结合”的双师素质队伍为保障,继续夯实机械方向学习领域课程,在机械、电子、光机电、人文素养等纬度上通过学习领域课程之间前续后接、实训

基地之间交叉共享、专兼职教师合作互任,稳步推进学生职业能力循环式螺旋递进发展。

①从机械、电子、光机电综合三个纬度建设课程体系与实训基地。

一是机械纬度:

从《典型零件及测绘造型》到《典型机械零件制造工艺与实施》等,从“测绘与造型实训室”到“生产型机加工实训车间”等;二是电子纬度:

从《小型电子产品制作》到《微控制器系统产品设计制作》,从“控制器制作实训室”到“微控制器实训室”等;三是光机电综合纬度:

从《机床电气控制系统安装调试》到《机床数控改造》等,从“生产性机电产品装调实训车间”到“机床数控改造车间”等。

②三个纬度中,每一纬度学生职业能力发展阶段目标既层次鲜明又循环递进。

第一层次“操作工制图员”培养,第二层次“工艺员、技术员、装调维修技工”培养,第三层次“技师”培养,以每一纬度学习领域课程为主线,课程的学习情景不断由简单到复杂循环发展,推进学生职业能力阶段目标螺旋递进,最终实现最高层次目标的人才培养。

(2)注重中高职衔接、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①校校协商互议,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在制订“3+3”和“3+2”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除了聘请行业企业专家,还要邀请中职校的专业教师人才全程参与中、高职衔接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共同探讨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就业岗位和在中、高职两个阶段应具备的职业能力等。

如职业技能培训分段实施,中职阶段达到数控技能或维修电工技能初级水平,高职阶段进行中级、高级的培训。

②课程体系统筹,五(六)年融会贯通。

根据培养目标,以全局观念统筹构建课程体系,课程设置由浅入深:

中职课程重基础,强应用,让学生初步建立职业概念;高职课程重实践,强创新,鼓励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工作场景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实践性。

如中职阶段开设机械制图、机械原理、电工基础;高职阶段注重实践创新,在实训车间学习机械零件制造及工艺编制、电子产品设计等。

③加强校际交流,联办教研活动。

每学期要与合作的中职校联合举办各关于课程衔接的教研活动,两校的专业教师一起以课程衔接为核心议题,研讨计划、.

规划教材、交流心得。

每学期开学之初,组织所有参与教学的教师进行讨论,分析学生特点。

针对学生的这些特点,对既定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筛选,选取中职相适应的课程内容。

3.改善实训、实验条件,强化实践育人

坚持“实训基地车间化、生产实训同步化、教学做一体化”的建设原则,遵循“学习过程工作化、工作过程学习化、顶岗实习毕业设计就业一体化”的教学实施标准建设实训基地。

(1)校内实训基地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坚持引入企业要素的原则,主要以项目实施为主,不仅仅是改善硬件条件,主要是要消化吸收企业要素,同企业合作共建、扩建数控改造车间生产性实训基地,工业机器人实训室,虚拟实训室,模具制造实训车间,机电产品装调车间。

①扩建数控改造车间生产性实训基地。

与企业合作建设数控改造车间,通过选择被改造机床、数控系统类型、自制技改件、外购技改件、标准件;然后进行改造工作图设计;再根据改造工作图进行安装;调试运行,训练学数控机床维修技能、机电设备改造技能。

②扩建工业机器人实训室。

通过提供开放性的机器人实验平台,让学生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开发和集成技术,使学生从系统整体角度认识复杂智能机器人系统。

通过机器人实验室的建设,还可以使学生的机电系统的设计,装配,调试能力得到综合训练;机器人实验教学可以解决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中缺乏实践环节的问题。

以机器人应用为导向,在工程项目中掌握电路设计调试,嵌入式系统技能,以及机电系统整体的规划,机-电-软综合安装、调试能力。

③扩建虚拟实训室。

虚拟实验室包括虚拟创新设计平台与数字化制造车间,以虚拟实训补充实体实训解决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机制不灵活、封闭及消耗型实训的问题。

虚拟机构设计平台由常用平面机构及空间机构库支撑,并有通用的联如可以进行机构仿真和进行机构创新设计,并具有一个仿真器,结和运动副库,

图二所示。

数字化制造车间包括零件、刀具、工装和加工设备,主要进行工艺设计规划、刀具选择、工装设计虚拟实训,如图三所示。

图二:

虚拟机构创新设计平台功能图三维模型数据管二维图建立平台模型结构报表打实验典典机构组件产品零件平台管理维实验室管

绘制机构简零件三维展导入零件三维模参数设二维图矢量信三维模转换3DMa模导入零件数机构创新设拓扑组关系

产品虚拟装配

零件展示图形区虚拟动态仿真文件区

三维模型数据管理二维图形建立工厂数据库结构树报表打印零件库刀具库工装库设备库工厂管理维护实验室管理

毛坯定义参数设置零件三维展示建立车间仿真场景二维图形加加工余量刀路仿真三维模型工导入零件数据虚拟认识实习仿进给速度真刀具定义

零件展示图形区场景导航和管理零件检测文件区

图三虚拟数字化制造车间功能图

④扩建模具生产性制造车间。

模具制造车间与滨海模具合作共建,引进企业的模具、技术、管理等,进行工艺、工装、刀具、装配、精益生产、现场管理和质量控制方面的单项和综合实训,使学生能进行模具加工,熟悉整套模具加工工艺流程。

⑤扩建机电产品装调车间。

同台州市双辉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一个开放型的高水平校内生产性实训车间,可为全校机电、电气等专业提供机电设备安装、调试、装配等生产性实训,并可进行机电一体化设备的设计、改造、调试、安装、维护等方面的综合实训,为机电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课程开发和教学建立一个理想的工作平台,为专业建设奠定基础。

与企业合作建立生产性实训车间,其设计思想是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为目标,采取任务驱动、项目教学、校内顶岗实习为教学方法。

所有的实验设备均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