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阳县农民文化家园建设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371602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51.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开阳县农民文化家园建设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开阳县农民文化家园建设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开阳县农民文化家园建设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开阳县农民文化家园建设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开阳县农民文化家园建设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开阳县农民文化家园建设研究报告.docx

《开阳县农民文化家园建设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阳县农民文化家园建设研究报告.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开阳县农民文化家园建设研究报告.docx

开阳县农民文化家园建设研究报告

 

开阳县农民文化家园建设研究报告

 

 

 

 

 

 

 

 

 

 

 

芶以勇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

 

二00八年三月

 

 

 

 

 

 

 

 

第一部分开阳县农民文化家园建设的总体概况……………

(1)

一、开阳县概况………………………………………………

(1)

二、开阳县农民文化家园建设的由来………………………

(2)

三、开阳县农民文化家园建设的主要内容…………………(6)

第二部分开阳县建设农民文化家园的特点及影响力………(7)

一、开阳县建设农民文化家园的特点………………………(7)

二、开阳县创建农民文化家园的影响力…………………(14)

第三部分开阳县建设农民文化家园的战略思路…………(17)

一、战略理念………………………………………………(17)

二、总体要求………………………………………………(21)

三、主要建设任务…………………………………………(26)

第四部分开阳县建设农民文化家园的战略布局和战略步骤………………………………………………………………(31)

一、农村文化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31)

二、战略布局………………………………………………(33)

三、战略重点………………………………………………(36)

四、战略步骤………………………………………………(41)

第五部分开阳县建设农村文化家园的对策措施…………(46)

一、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46)

二、加大投入,建立农村文化发展基金…………………(47)

三、创新体制和机制,进一步整合农村文化资源…………(49)

四、抓好地域特色文化,增强农村基层文化活力………(52)

五、加强文化队伍建设,培养一批农村文化人才………(54)

六、培育农村文化产业,增强自身造血功能……………(56)

七、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管理,营造文明健康的社会环境…………………………………………………………………(58)

 

附件1:

开阳县新农村建设示范点(38个)情况…………(60)

附件2:

开阳县农民文化家园示范点建设情况……………(62)

 

 

 

 

 

 

 

 

 

 

 

 

 

开阳县“农民文化家园”建设是贵州省继遵义市余庆县创建“四在农家”活动后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又一次开创性的创举,是贵州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农民的一次新的举措。

开阳县的农民文化家园创建活动一经问世就受到中共贵州省委的高度重视。

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贵州省文明办将开阳县“农民文化家园”创建的经验向全省宣传推广,在全省范围内引起广泛的影响。

本研究报告将对开阳县“农民文化家园”建设的经验从理论上给予总结。

 

 

第一部分开阳县农民文化家园建设的总体概况(省略)

第二部分开阳县建设农民文化家园的特点及影响力(省略)

 

 

 

 

 

 

 

 

 

 

 

 

第三部分开阳县建设农民文化家园的战略思路

 

 

农民文化家园,作为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工程”,对开阳县农村文化建设具有提升文化理念、传播文化知识、建设文化设施、开展文化活动、陶冶文化艺术、营造文化氛围、享受文化成果的综合性、系统性、开放性的功能。

建设农民文化家园,也是一项宏大的事业,必须从战略理念、总体要求和主要建设任务几方面来认识。

 

一、战略理念

 

文化理念是农民精神的反映,是农民文化家园建设的灵魂。

新时期我国多元化、全方位的文化需要和新的文化理念在不断改变着农民的精神风貌。

开阳县建设农民文化家园必须要注入新的文化理念。

(一)核心理念

核心理念:

“四境”,即自主勤勉,诚信互助,健康和谐,精神启迪。

理念层的核心放在向农民传输一种内在的精神追求和价值理念,使其融入其中,人、情、境、文化粘合在一起,得到愉悦和享受。

农民文化家园建设的核心理念——“四境”或“四境追求”,向世人展示一种新的价值理念和人文精神,其内核包括四个递进层面,一是农民自身层面,“自境”;二是农民人际关系层面,“他境”;三是乡村社会层面,“共境”;四是农民精神层面,“悟境”。

每一层面都体现一种文明健康向上的精神境界。

1、“自境”——自主勤勉。

新农村尤其是农民文化家园建设需要解决的是,农村居民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只有农民具有自信、主动、勤勉的价值理念,并逐步形成积极主动、自我学习的提高机制,才能在农村构建起学习科技、诚信守法、开拓进取、奉献拼搏、艰苦创业等农村新型乡风。

2、“他境”——诚信互助。

人之信,诚为本。

村民之间要建立融洽的邻里关系,根本在于诚信互助。

广大的农村,一盘散沙,各自为政,农民不仅需要一个团结的组织,更需要一种合作的理念、合作的文化和合作的精神。

在农村以文化入手,不仅需要培养农民互助合作的意识,而且更需要鼓励农民参与合作的文化生活实践,并建立起农民自己的新型的合作经济组织,才能以合作的力量在市场竞争中赢得胜利。

3、“共境”——健康和谐。

环境与农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农村环境不健康,是农民最不满意的问题之一。

建设农民文化家园,在抓好村容村貌的同时,要把农村社会环境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切入点,抵制封建迷信、酗酒赌博等不文明现象,抵制腐朽文化和邪教的侵蚀,重构农村文明健康的乡土秩序,打造健康向上的环境氛围和精神家园,努力营造“家庭邻里和睦、党群干群融洽,家家谋致富、户户创和谐,人人讲文明、事事讲奉献”的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

4、“悟境”——精神启迪。

建设农民文化家园,就是要振奋村民精神,提高村民素质,培养村民的上进心,核心在于“精神启发”,唤醒农民,冲破贫穷与灰心丧气的过去,积极投身于以增加收入,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的新农村建设实践。

帮助农民找回奋发图强、迎难而上的血性和胆魄,克服小农固有的懒散,易于满足的陋习,培养勤俭节约、自主自助、相互信任、相互帮助的良好风尚。

(二)一级理念

一级理念:

“五民”,即以民生、民为、民融、民治、民享为内容的和谐家园建设。

一级理念层的重点放在向农民传递一种文化家园带来的体验、感受和氛围,也使来本村的客居者能够受到感化和影响,同时,向世人展示一种与时俱进的人文精神,进而使农民文化家园能够体现出其真正重要的核心价值。

“五民”或“五民家园”事实上是指农民应拥有五种权利,在建设中,民生是前提和基础,民治是关键环节,民享是归宿。

1、民生。

农民的生存权问题。

物质是基础,生活为第一需要,没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再好的精神文化建设都是一座空中楼阁。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的文化需要出现了“求富、求知、求乐”的特点。

在这“三求”当中,首当其冲的是“求富”,这是农民文化需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民为。

是指农民求作为、求进步,发展权问题。

农民作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建设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其综合素质的高低,是能否实现这一重大历史任务的关键。

如何培养造就一代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已成为当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对农民文化素质、科技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法律素质和身体素质等方面的提高,来解决农民的发展问题。

3、民融。

即融入、进入,参与权问题。

农民文化家园建设要让农民自身有认同感和归属感,按照“农民文化农民办”的思路,逐步形成“活动共办、人才互补、资源互用、群众广泛参与”的乡村文化活动模式,让群众从台下看戏的观众变成自我参与、自我展示、自我进步的“演员”,让更多更广泛的农民群众参与进来,增强文化活动的覆盖面。

4、民治。

农民的管理权问题。

是指实施民主管理,健全乡村治理新机制。

建设农民文化家园,就是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健全村务公开、组务公开制度,开展普法教育,建立以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为标志,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内容的自治制度,引导农民树立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观念,确保广大农民群众依法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5、民享。

农民的享有权问题。

建设农民文化家园,就是要让农民与城市居民一样,享有“国有待遇”,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在享有平等的教育权、健康权、就业权的基础上,充分享有文化发展成果带来的权益,使农民在寓劳于乐之中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和精神风貌的愉悦。

(三)二级理念

二级理念:

“六势”,即整合资源,组织建设,思想教育,科技培训,文体活动,休闲娱乐。

二级理念是根据开阳县农民文化家园建设的不同特点分别作为主题来划分,系统性完整地向世人展示一种态势、风貌、景观、活动和成绩。

农民文化家园建设是村级组织活动室、农家书屋建设等组成的农村多种文化资源和设施建设的总集合,是集整合资源、组织建设、思想教育、科技培训、文体活动、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多功能、开放性的村级文化建设体系。

“六势”即是其不同的主题和组成要素。

(四)文化理念的引领和策略

1、文化理念的重要性。

文化理念注入农家,可以改变昔日农村的陈规陋习,树立起新的公民道德观念;文化理念注入农家,可以提高农民精神文化素质,促进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

通过文化设施建设、文化活动的开展和文化消费的引导,把新的文化理念注入农家,使农民在寓教于文、寓教于乐之中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和精神风貌改变的愉悦,乃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条有效途径。

2、文化理念的引领策略。

帕累托改进,即在保证农民的经济不下降的前提下,通过农民文化家园中的文化建设来增加农民的精神福利,通过开展文化娱乐活动,打破落后衰落的村庄平衡状态,将一种积极向上、追求上进的文化理念输入到“固化”的农村社会,文明其精神。

发展繁荣农村文化事业,并逐渐地利用和创造条件,促进精神力量向物质财富的转变。

 

二、总体要求

 

建设农民文化家园,必须以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为主线,抓住阵地、队伍、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这几个中心环节,加大投入力度,培育文化市场,加强文化专业队伍建设,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成果,不断创新农村文化服务内容、方式和手段,使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和农村文化建设面貌得到较大改善,把开阳县农村建设成为一个环境靓丽、健康向上的文化家园、精神家园与和谐家园。

(一)指导思想

开阳县建设农民文化家园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和树立科学发展观;着眼于增强党在农村的执政能力和执政基础,着眼于维护乡村发展稳定的大局,着眼于满足农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和提高农民文化素质、乡村文明程度;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坚持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以乡(镇)文化站为龙头,抓住村这个关键,在夯实基础上下功夫;以乡村文化中心户为重点,抓住农户这个细胞,在文化入户到人上下功夫;以政府投入为主导,公办、民办并举,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兴办农村文化家园建设的积极性。

充分利用先进信息技术手段,努力扩大优秀文化资源在农村的传播。

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和基础设施建设,活跃和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水平,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提高农民的知识文化水平。

(二)发展目标

1、近期目标

开阳县农民文化家园建设的近期目标是,经过5年左右的努力,全县乡、村文化基础设施相对完备,公共文化服务切实加强;农村文化工作体制机制逐步理顺,现有文化资源有效利用率达90%以上;文化队伍不断壮大,农民自办文化更加活跃;文化产业较快发展,基本解决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问题;农村电视入户率在90%(示范点达95%)以上,电话入户率60%以上,并逐步实现农村“户户通”电视;全面开通农村广播频率,切实解决广播覆盖全县农村问题。

着力打造“一个重点”,努力推进“四个提高”,倾力铸就“十·一建设”。

(1)“一个重点”。

着力对开阳县“清龙河十里画廊”示范带沿线自然村寨进行重点打造。

(2)“四个提高”。

在农村大力进行文化知识普及、科学技术普及和思想道德教育;基本上完成县、乡、村、户四级文化网络的建设,充实、完善文化设施;发展乡村文化,为广大农民提供与小康物质生活相适应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培养健康的村风民俗,让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乡村文化阵地,使农民的整体文化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3)“十·一建设”。

就是通过农村示范点建设,基本建成群众满意的社会主义新村庄,有1-2条增收致富的新产业,组建一批社会和谐发展的新组织,一个安居乐业的新环境,一批适应现代农业和和谐社会发展的新农民,适应社会进步、和谐发展的新风尚,群众收入明显增加,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显著增强,使每一示范点和每一农户均达到两个层面的“十个一”目标。

具体讲就是:

——每一示范点的目标。

每一示范点都有一个产业支撑;一个公共娱乐场所;一个有力的民间组织;一套民主的管理制度;一个广播文化室;一条串寨硬化路;一个宣传栏;一个优美的环境;一台电脑;一个远程教育播放点。

——每一农户的目标。

每一农户都有一条致富门路;一门以上适用技术;一口沼气池;一幢美观安全的房子;一个优美的庭院;一条串户硬化路;一间清洁的厕所;一间卫生的淋浴房;一种文明的生活习惯;一台电视机。

2、中长期目标

通过10年左右的努力,着力建设“四个体系”,精心打造“五个名牌”,逐步达到“六化格局”。

实现农村文化资源明显增加,农村文化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农村文化建设的主要指标达到全省乃至国内先进水平。

(1)“四个体系”。

着力建设以政府投入为主要来源和社会共同参与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投入体系;以完善的文化设施为基础的农村文化权益保障体系;以丰富的文化生活为目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文化先进乡(镇)、特色示范工程和文化示范村为龙头的农村文化示范体系;以现代化科技信息网络为载体的农村文化新型传播体系。

(2)“五个名牌”。

精神打造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名牌艺术产品、名牌文化产业、名牌文化设施、名牌文化活动和名人品牌的推介及宣传,使开阳特色文化项目和优势文化品牌在省内外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知名度,文化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地域文化特色更加鲜明,人民群众文化需求基本得到满足。

(3)“六化格局”。

逐步达到机构网络化、服务社会化、设施规范化、内容乡土化、形式多样化、运作市场化的乡村文化新格局。

(二)基本原则

开阳县农民文化家园建设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政府主导,社会参与。

要认真解决基层文化设施、场所、设备等方面的问题,把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作为公共财政支出的重要方面,予以重点扶持。

同时,完善文化产业政策,积极吸引社会投资,逐步形成以政府主导、社会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的基层文化建设新格局。

2、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全县各乡镇、各村农民群众的经济条件、居住条件、文化习俗各不相同,分别制定村级发展目标和具体实施方案,本着以点带面,先易后难,逐步推进的方针,积极建设农村基层文化服务点。

在农村文化建设中,一定要听取群众意见,尊重群众意愿,按照“缺啥补啥”的办法进行实施,不搞一刀切,搞统一模式。

3、示范带动,择优建设。

根据开阳县农村文化资源特点和布局情况,选择示范带和示范点,抓好已规划确定的农民文化家园示范点的建设。

在示范点建设中,要认真做好经验总结,便于下步在全县推广。

4、综合利用、共建共享。

目前,开阳县已建成的农村远程教育网络、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要充分利用好现有的村级文化资源,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共享,并使之成为农村文化传播的主要阵地。

要结合好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以及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使“农民文化家园”建设的基础设施不断得到丰富完善。

5、与时俱进,以人为本。

在挖掘利用地域文化资源,继承和研究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要用全面开放的观点来审视地域特色文化,坚持与时俱进,弘扬开拓、创新、进取、竞争的文化精神,挖掘农民文化家园建设中的文化内涵,打造开阳文化精品和文化品牌。

一是要改变单纯只搞娱乐活动的做法,注意把先进性与广泛性、知识性与趣味性、教育性与娱乐性有机结合起来,把广播影视宣传、思想道德教育、普及科技和卫生知识、开展体育活动等有机地融入乡村文化,融入农民精神的重塑中。

二是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要经常化、制度化,坚持为农民群众送戏、送书、送电影、送科技文化知识。

三是要采用卫星通讯、互联网等现代科技手段、整合现有文化资源、传播先进文化和现代科技知识。

四是广大文化工作者要深入基层、汲取艺术营养,努力创作出反映人民群众生活,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

6、依法管理,规范市场。

要加强对演出、音像、娱乐、电子游戏、网吧等乡村文化市场的管理,保证基层文化的健康发展,防止和抵制腐朽颓废文化的影响渗透。

加强文化执法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执法水平。

改进文化产品的经营管理方法,积极推行集中配送、连锁经营等现代流通方式,严厉打击盗版盗印,为正版音像制品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7、整合资源,兴办产业。

开阳文化农村资源相对较为丰厚,真正形成产业的项目却为数较少,没有与当地旅游形成配套。

在“农民文化家园”建设过程中,要整合农村文化资源,把民族民间文化与乡村旅游发展相结合,形成复合型,独具开阳特色的文化产品,助推开阳旅游业的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三、主要建设任务

 

农民文化家园建设,是农民增收致富的助推器,是改变农村环境的催化剂。

建设“农民文化家园”就是要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实现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协调发展,为构建和谐贵州做贡献。

从总体建设来看,有六项内容;从建设途径和方式来看,有六项任务。

(一)“231”六项内容

建设农民文化家园,从总体建设上看,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就客体(受益对象)而言,中心是“两大主题”,即是抓整合民间民俗文化资源,抓思想文化建设、科技文化知识的普及,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培养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的新型农民,进而从根本上实现农民文化精神的重塑。

就主体(建设力量和途径)而言,中心是“三大基础”,即是抓组织、设施和队伍建设,为集合多种资源,形成综合效应,推进农村文化建设,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提供物质保证。

1、两大主题

(1)思想文化建设

农民文化家园建设,主要通过科学文化普及和思想道德教育,树立新风和塑造新人,即形成“文化力”,以反作用于经济,促进乡村经济发展。

思想文化建设包含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①文化知识教育。

一是保障农民低收入家庭的适龄儿童无条件上学;二是创造条件使乡村辍学儿童重新上学;三是大力开展文化知识的普及工作,对成年人实施扫盲,巩固扫盲成果;四是适应农业生产发展需要,帮助农民提高文化知识水平。

②科学技术教育。

依靠科学兴农、科技致富,用科学技术武装农民,用科学技术帮助贫困地区农民发展掌握现代农业、现代林业、现代养殖业、现代畜牧业。

③文艺审美教育。

开展健康有益的文艺活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满足广大农民爱美求乐的精神文化需求。

大力创作反映农村变革,具有时代精神、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积极开展民间、民俗文艺活动,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观念和文艺审美水平。

④思想道德教育。

树立阵地意识,下大力气抓好农民精神的重塑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水平,教育农民自觉抵制封建主义残余和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破除封建迷信,克服社会陋习,树立社会主义新风尚。

这是农民文化家园建设的出发点、着力点和归结点。

(2)整合民族、民间文化资源

要充分利用农村地区的固有文化优势,组织收集、挖掘、整理民族、民间文艺作品、音乐、歌舞,发展有民族特色、地方特色的民族民间文化和民族民间工艺品生产,开发人文景观、自然景观等珍贵的旅游资源,发展旅游工艺品、纪念品的生产,积极向国内外宣传介绍具有民族和地方特色的民间文化。

2、三大基础

(1)乡村文化基层组织建设

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县、乡(镇)、村、组的文化组织建设,逐步形成网络,并有效地发挥各级文化组织的作用。

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文化站、文化中心等文化组织(公益型事业)的基本经费应由国家拨给。

乡(镇)文化站,实行一站多能,一站多用,成为文化扶贫的基地和枢纽,应予特殊重视。

村文化室(文化俱乐部、文化大院)等村级文化组织,其经费应由村委会提供。

文化专业户为自由盈亏的个体文化单位,是县、乡、村文化机构的重要补充,应积极扶持。

(2)乡村文化设施建设

文化设施、文化设备是文化的重要构成因素,是开展文化活动的物质载体,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逐步建设。

文化设施、设备主要有:

一是演出放映设施,包括电影院、剧院、录像放映厅、音乐曲艺厅和电影机、摄像机、录像机、电视机、广播电视设备等。

二是娱乐设施,包括游艺室、棋牌室、卡拉OK厅、歌舞厅、乐器、表演服装及道具等。

三是科学教育设施,包括中学、小学、农民夜校、农村技校、农村党校、党团活动室、图书室、计划生育指导室、科普站、气象站等。

四是竞技、游乐设施,包括体育场、公园、游乐场和体育运动器材、游乐设备。

五是文化馆、文化站、文化室的房舍和办公设备。

(3)乡村文化队伍建设

抓好文化队伍建设,保证事有人干,人有事干,是农民文化家园建设能否落到实处的关键之一。

对乡(镇)宣传文化服务中心人员定期进行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

宣传文化服务中心应积极扶持农村民间文化社团的发展壮大,团结和吸引具有专长、乐于奉献的业余文艺爱好者。

每个乡(镇)宣传文化服务中心至少要建立1—2支农村文化骨干队伍,每个村明确一名村干部具体负责村文化活动室工作,每个村至少培训1名农民文化骨干。

同时还要抓好村文化中心户的建设。

3、一个实业:

文化产业

乡文化站、村文化室要注意增添少儿读物,有意识地组织开展少儿游艺活动,丰富少年儿童的生活。

文化馆、文化站、文化室在搞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根据自己的业务特点和社会需要,创造条件可以开展开辟新的有偿服务项目,适当兴办文化产业,开展“以文补文”活动,“以农补文,以工补文,以商补文”,增加经济活力,支持自身的业务活动。

(二)六项重点任务

农民文化家园建设,主要以完善文化设施、改善生活环境、发展文化产业、培育新型农民为重点,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入手,切实从根本上解决各村(寨)示范点的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具体任务是:

1、制定规划,村庄整治。

各乡(镇)要结合示范点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村寨整治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

通过“三清五改”(即:

清垃圾、清淤泥、清路障,改水、改路、改厨、改圈、改厕)工作,有效治理“八乱”(即:

临棚乱搭、墙面乱画、庭院乱挂、柴草乱垛、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牲畜乱跑)现象。

2、示范带动,大力推广。

全县通过“政府补助、部门帮扶、企业捐助、群众自助”等方式,以“清龙河十里画廊”示范带沿线自然村寨为主,同时每个乡镇选择1至2个点,对100个自然村寨进行重点打造。

以此示范点为依托,采取政府帮建、对口支援、捐赠赞助等形式,以村组干部、返乡青年、科技能人、致富大户为重点,鼓励农民自办文化大院、文化室、图书室、农民书屋等,增强示范带动作用,并在全县400个自然村实施“农民文化家园”建设推进计划。

3、加大投入,完善设施。

各村寨要加强以“水、电、路、气、房、林、电视、电话”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抓好基础设施项目。

一是人畜安全饮水率;二是村寨用电达到城乡要实现同网同价;三是各村寨的进村公路和串户进寨路的硬化;四是户均拥有一口沼气池;五是各村寨就无危房改造;六是大力开展义务植树活动,不断提高绿化覆盖面积;七是加大农村电视、通讯网络和信息化建设力度,实现村村通广播电视,提高电视入户、电话入户率,实现每个村寨至少有一台电脑以上。

4、发展致富,兴办产业。

各村寨要根据全县农业产业发展的总体布局,结合当地实际,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尤其是特色农业和绿色(生态)农业。

每个示范点要发展1—2个产业,不断农民人均纯收入。

5、提高素质,培育农民。

各村寨要以“新一轮农民技术培训”、“绿色证书”、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雨露工程”建设为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