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健康教育.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370442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63.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健康教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大学生健康教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大学生健康教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大学生健康教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大学生健康教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生健康教育.docx

《大学生健康教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健康教育.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学生健康教育.docx

大学生健康教育

学习卫生

本章思考题

☐1.大脑机能活动特性及卫生意义?

☐2.影响脑力工作能力的因素有哪些?

☐3.影响大学生学习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4.大学生的一日生活制度如何安排?

☐5.学习时如何注意用眼卫生?

什么是学习?

☐学习(learning)是在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相对持久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

Ø学习是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

Ø学习行为是相对持久的变化

Ø学习是基于经验的过程

二、大脑皮层的功能活动特性及其卫生意义

☐大脑皮层在参与脑力活动过程中,具有特定的功能活动特点和规律。

如果学习活动不符合这些规律,便不利于其发育、健康和学习效果。

(一)优势法则(dominantrule)

人能从内外环境的大量刺激中,选择地接受最强的或最重要的、符合本身目的、愿望和兴趣的少数刺激,这些刺激在皮层所引起的兴奋区域称为优势兴奋灶。

优势兴奋灶容易形成条件反射,提高工作效率和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如果明确学习目的,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就能在大脑皮层上形成学习的优势兴奋灶,使注意力集中指向学习,避免无关刺激对学习的干扰。

(二)始动调节(startingregulation)

大脑皮层的工作能力在工作开始时水平较低,经启动过程逐渐提高,这一现象称为始动调节。

始动调节现象在学日、学周、学期、学年开始时都能看到。

因此在学习开始时,学习难度和强度不宜太大,应逐步加强。

其产生原因为:

Ø神经细胞功能的启动以及对其他器官系统的功能调节都需要一定时间。

Ø随着工作时的损耗,会引起恢复过程的逐步加强,故工作能力逐渐上升。

(三)动力定型(dynamicfinalization)

身体内外环境的条件刺激按一定顺序重复多次后,在大脑皮层上与此相关的神经环路相对固定下来,称为动力定型,也就是习惯。

一切技能的培养和训练都是动力定型的形成过程。

培养成有规律的作息、正确的动作技巧、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健康的行为等非常重要。

(四)镶嵌式活动(mosaicsituation)

学习中的大脑皮层的功能活动并非全部处于兴奋状态,而始终是有一些区域兴奋,另一些处于抑制、休息状态。

随着活动性质的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区和抑制区、工作区和休息区在空间结构上、功能定位上、时间分配上发生相应的轮换,称为镶嵌式活动。

镶嵌式活动不但能使各皮层区轮流休息,而且由于新的兴奋区对其周围的抑制诱导,使得那些由工作状态转为休息状态的区域抑制加深,这样加快该区域功能的恢复和能量的储备。

(五)保护性抑制(protectiveinhibit)

一旦大脑皮层的活动超过其功能限度时,皮层反馈地进入抑制状态,称为保护性抑制。

它是一种生理功能,保护大脑皮层免于陷入功能衰竭,赢得迅速恢复的时机。

睡眠就是保护性抑制的表现形式。

在学习过程中,要避免出现对保护性抑制具有破坏性的安排,要注意观察学习疲劳的早期表现,及时休息,以促进大脑皮层功能的恢复。

(六)终未激发(terminalmotivation)

大脑皮层在持续较长时间的功能活动后,兴奋性逐渐降低,但即将结束工作任务的喜悦又可反射引起大脑皮层一过性兴奋性增高的现象,这称为终未激发。

终未激发的出现与否取决于大脑皮层兴奋性降低的程度、物质和能量贮备的多少、个体对任务的认知态度和当时的情绪状态等。

四、影响脑力工作能力的因素

1.健康状况

发育不良、体弱多病或重病初愈的学生,其脑力工作能力不如精力充沛、身体强壮的学生。

如,患贫血的学生,会出现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易疲倦,因此其脑力工作能力欠佳。

2.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在社会、家庭、学校的影响下形成的与学生年龄特征、意识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推动学习的心理需要。

3.学习兴趣

Ø学习兴趣是学生对获取知识和技能的积极态度及参与的积极倾向。

Ø学习兴趣具有选择、定向、动力的作用。

Ø浓厚的学习兴趣可引起皮层学习优势兴奋灶的形成,引导注意指向学习,提高脑力工作能力。

Ø学习兴趣的培养有赖于社会、学校、教师和家庭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4.情绪和情感因素

Ø情绪是个体生理需要与客观现实关系的心理体验。

Ø情感是指个体社会需要与客观现实关系的心理体验。

5.学习和生活条件

学习和生活条件涉及诸多方面,作为影响学习能力的外部因素,有作息制度、学习场所的建筑与设备、营养供给。

6.遗传

Ø神经类型多受遗传的影响,在同年龄学生中,兴奋型、易扰型、迟缓型者的脑力工作能力较低,而灵活型者的脑力工作能力较强。

Ø遗传素质的潜力是否得到有效的发挥则取决于后天的生活、学习环境和各种非智力因素。

Ø随着年龄增长,遗传性对运算能力或学习成绩的影响减弱。

第三节大学生在学习中的常见问题

一、学习动机问题

学习动机在大学生学习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在生理学角度,它可以在大脑皮层中形成优势兴奋灶,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习;在心理学角度,学习动机就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行为朝向一定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的心理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一)大学生学习动机缺乏

1.大学生学习动机缺乏表现

(1)无明确学习目标

(2)无成就感

(3)学习上注意力分散

(4)缺乏适宜的学习方法

(5)有厌学情绪

中国医学生誓言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

当我步入神圣医学学府的时刻,谨庄严宣誓;我志愿献身医学,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恪守医德,尊师守纪,刻苦钻研,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全面发展。

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

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著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

下定决心,

不怕牺牲,

排除万难,

争取胜利!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力量,学习动机发生问题,要根据其原因进行有针对性的调适。

为此,可考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明确学习的目的,确立合适的学习目标。

☐提高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大学生学习动机缺乏的可能原因

(1)环境因素

☐社会生活是影响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其中对大学生学习动机影响最大的是社会价值观。

☐学校是大学生生活的最直接环境,学校的软硬件条件都会影响学生学习动机。

☐家庭环境对学生学习动机有直接的影响。

如:

家庭经济条件、父母亲文化程度和对待子女的期望程度及教养方式等。

(2)个人因素

学生本人的情绪、意志、态度、兴趣、经历、价值观及健康状况会对学习动机产生直接影响。

个人以往的学习经历中如果遭遇到太多次的失败与挫折,对待学习就会有痛苦和沮丧的情绪,会导致学习动机减弱以至消退。

(二)学习动机过强

☐如果大学生将自己的学习目标设置过高或对学习目的认知不恰当,就会造成学习动机过强,学习动机过强也会出现一些可能影响身心健康表现。

1.学习动机过强可能是对自己的过高估计。

对于这类学生,在老师帮助下对自己的能力和水平要有一个客观的评价,正确认识自我,制定理想、抱负时要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内,不要好高骛远,要与自己所具备的条件及实际环境结合起来。

2.学习动机过强的学生往往过分注重家长、老师及周围的同学对自己的看法,使得学习中压力过大。

要引导他们把注意力从只关心学习成绩到关心自己的知识获得和能力提高上来。

学生自己也要淡化名利得失,同时要增强自己的抗挫折能力。

3.学习动机过强的学生是有一个形成过程的。

在这个过程中,环境因素的影响作用很大,因此父母、教师、社会应尽量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依据各人的不同情况给予正确的引导。

二、学习焦虑问题

☐学习焦虑是个体由于不能达到预期学习目标或不能克服学习上的困难使自信心受到挫伤,或者使失败感和内疚感增加而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恐惧的情绪状态。

☐大学生由于从中学到大学学习环境的转变,一些学生难以适应这一变化,因此学习焦虑的问题是比较常见的。

而大学生长期处于较高的焦虑水平,对于学习效率和效果将有很大的负面影响,严重的还将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

1.学习焦虑的表现

☐处于严重学习焦虑状态下的大学生,常表现为在学习上注意力涣散、记忆力减退、思维混乱、烦躁、易怒等。

严重的还常伴有头晕、头痛、忧虑等现象。

☐学习焦虑的突出表现是“考试焦虑”,即在临考前或临考时产生紧张与恐惧的情绪状态。

考试焦虑表现在临考前神情紧张、忧虑,在临考时肌肉紧张、心跳加快、血压上升、手足发凉、注意力不集中、思维僵化、记忆力下降,原本熟悉的材料也因过度紧张而回忆不起来,严重时还会出现“晕场”的现象。

2.学习焦虑的原因

☐外部原因有:

①学业压力,②考试压力,③周围环境的压力。

☐内部原因包括:

自信心不足、学习成功的动机过强、对以前考试失败和挫折的体验太深刻

3.改善学习焦虑

☐大学生应针对可能产生学习焦虑的原因,找出缓解的方法。

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的能力,确立切合自身实际的学习目标;调整适应大学学习的学习方式,根据大脑活动特性和自己的特点,尽快摸索出总结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注意劳逸结合,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培养广泛的兴趣,适当转移注意力,降低焦虑水平;注意培养自己的抗挫折的能力;正确认识考试的意义,端正考试的动机,对考试成绩的期望值要符合个人实际。

三、学校作息制度问题

☐作息制度一般是指一日生活制度,即对人们一昼夜内工作、学习、业余活动(文娱、健身)、睡眠、休息、进餐及自由活动的时间分配和交替顺序形成制度。

(一)大学生制定作息制度基本原则

①学生要针对自己的健康状况制订作息制度;

②按照大脑皮层的功能活动特点和脑力工作能力变化规律,合理安排活动和休息的交替;

③既能满足规定的学习任务,又能满足生理需要;

④作息制度一经确定,不要轻易改变。

(二)一日生活制度

1.课业学习

目前我国每节课普遍采用的时间是:

小学40分钟,中学45分钟,大学50分钟。

2.课外活动

每日户外活动的时间(包括在户外体育锻炼、活动、游戏、休息和徒步往返学校等全部时间)为:

大学生应不少于2小时,其中最少要有1小时的体育锻炼(包括早操、课间操、体育课和课外锻炼)。

3.睡眠

睡眠时间应随年龄和健康状况而异。

一般小学生每天应睡足10小时,中学生9小时,大学生8小时。

除要求足够时间外,睡眠还要保证深度。

为此,应尽量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睡前避免各种精神刺激和过饱。

4.休息

课间休息应采用主动、积极、活动性的休息方式,如到室外呼吸新鲜空气、散步或远眺等,既消除脑力疲劳,又能放松眼的调节,松弛因维持坐姿而造成的肌肉的紧张。

午休对消除上午的学习疲劳、保持下午和晚上的学习效率有积极意义。

午休应以静息性休息为主,炎热季节应保证有短时间的午睡。

5.进餐

☐一般可实行三餐制,三餐间隔以不超过4~5小时为宜。

☐热量分配约为早餐占30%,午餐占40%,晚餐占30%。

☐若两餐间隔时间太长,可于中间加一次间餐,如大学生的晚饭和睡觉时间相隔较长且晚饭热量较低时,可考虑适当增加一次晚间加餐,其热量为10%~15%。

☐每次进餐时间应在20~30分钟,餐后休息0.5~1.0小时再开始学习和进行体力活动;体力活动后至少休息10~20分钟再进餐。

晚餐后至少1.5~2.0小时才能睡觉。

6.自由活动

①对在学的大学生而言在计算机前时间应不超过每日2~3小时,而且中间要有10-15分钟的休息。

②大学生中适当的勤工俭学是应当提倡的,但如果占学生的时间过多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健康和学习。

从作息制度卫生的角度,建议大学生的勤工俭学时间应在每周2~3次,一次在3小时以内为宜,或每周3~4次,一次在1~2小时以内为宜。

第四节大学生在学习中应注意的其它健康问题

一、学习期间用眼卫生

1.合理安排生活制度,限制近距离用眼时间。

Ø增加课外活动时间,保证8小时的睡眠时间。

Ø此外,还可做望远活动,即向5m以外远处眺望。

每日3~4次,每次数分钟至10分钟。

望远时一定要有目标,如望远处的绿色树木和房屋等,要避免强光刺目。

2.重视阅读和书写卫生

Ø阅读与书写时,坐姿要端正,眼离书本的距离保持在30~35cm之间。

Ø应避免走路时或在震荡较大的车厢里看书,此时书本与眼的距离不断改变,字体不易看清并且由于不断地进行调节,眼容易疲劳;

Ø躺着看书不易保持适当的眼书距离,使眼和全身容易产生疲劳;

Ø还应避免在光线过强或过弱的地方读和写。

Ø阅读和书写的持续时间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一般每隔1小时左右应有短时间的休息,望远并变换活动方式以便消除眼的疲劳。

Ø3.开展体育锻炼,做好眼保健操

4.合理饮食,注意营养

5.改善学习环境

文字与纸张背景的对比(亮度对比度)应该大些,字迹要清晰以便于阅读。

学校中教室的采光、照明是否充足,对学生的视力有很大的影响。

大学生要特别注意宿舍的照明条件符合学习的要求。

6.定期检查视力

饮食、营养与健康

本章思考题

☐膳食中营养素的种类与功能?

☐何为必需氨基酸?

都有哪些?

☐合理膳食的原则?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主要内容?

☐中国居民膳食宝塔分几层?

☐营养素摄入不平衡引发的疾病常见的有哪些?

☐营养素是指食物中可给人们提供能量、机体构成成分和组织修复以及生理调节功能的化学成分。

☐现代营养学认为,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和水,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均为膳食中的营养素。

☐人们通常把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称为三大营养素,它们具有供给人体热能、构成组织成分、调节代谢等多种生理功能。

一、蛋白质

1、蛋白质是生命结构的物质基础:

蛋白质由氨基酸组成,是人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及食物的重要成分之一。

人体需要的氨基酸有20余种,其中8种氨基酸人体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获取,称必需氨基酸,有赖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和缬氨酸。

组氨酸婴儿的必需氨基酸。

2、动物蛋白与植物蛋白:

动物蛋白:

含蛋白质最多的动物食品是鸡肉,干贝是水生动物中含蛋白质最高的食品,其他肉、禽、鱼、奶、蛋等,均属优质蛋白质,营养价值一般高于植物蛋白。

植物蛋白:

含蛋白质最多的植物是黄豆,依次是其他豆类、芝麻、葵花籽、谷物等,除谷类蛋白质含量低,不属优质蛋白质外,其他均属优质蛋白质。

二、脂肪

1、脂肪的分类:

脂肪包括甘油三酯、固醇和磷脂三大类。

根据其来源不同,脂肪分饱和脂肪和不饱和脂肪。

2、脂肪的功能:

☐脂肪是热能的最好来源。

正常人每日需脂肪30~40克。

☐脂肪是维生素的最好溶剂。

☐脂肪含有人体需要的胆固醇、类脂质。

☐脂肪有健脑作用。

☐脂肪有保持身体丰满、皮肤润泽、头发光亮的作用。

☐脂肪能协调内分泌功能。

三、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又叫糖类,包括单糖、双糖和多糖。

碳水化合物除给人体提供热量外,多余的碳水化合物可转化为脂肪或蛋白质在体内成为储备能源。

糖原是人体的主要组成成分,储存在肝脏和肌肉组织中的糖原是人体重要的储备能源。

☐碳水化合物是植物性食物的主要成分

☐五谷杂粮类:

小麦、大米、玉米等谷物类;大豆、蚕豆等干豆类;马铃薯等薯类。

☐水果类:

苹果、柑橘等果类;西瓜等瓜类。

☐蔬菜类:

西红柿、胡萝卜等红色蔬菜;韭菜、等绿色蔬菜;黄花菜、南瓜等黄色蔬菜;冬瓜、茭白等白色蔬菜。

一般来说,颜色深的蔬菜营养价值要高于颜色浅的蔬菜。

☐豆制品类。

☐糖类:

红糖、白糖等。

四、维生素

☐维生素是人体生长发育、维持生命健康必需的物质。

维生素是一个庞大的家族,目前所知的维生素就有几十种,大致可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大类。

前者包括维生素A、D、E、K,后者包括维生素B族、维生素C以及许多类维生素。

☐维生素大多数不能在体内合成,需要从食物中摄取。

人体需要量并不大,但缺乏时可引起人体发病-维生素缺乏病。

五、矿物质

☐人体内的常量元素有钾、钠、氯、钙、镁、磷、硫。

☐微量元素有铁、锌、铜、铬、锰、硒、碘、钴、钼、硅、钒、镍、锡等。

☐钾、钠和氯对维持人体的水、盐和酸碱平衡起重要作用,钙、镁和磷则对维持骨骼的结构和功能,维持神经及肌肉的兴奋性,以及维持各种酶的活性起重要作用;

六、膳食纤维

☐膳食纤维又称纤维素。

纤维素是植物的根、茎、叶的主要成分,广泛存在于各种蔬菜瓜果及粮谷之中。

由于纤维素进入人体后不能产生热量,不含蛋白质,并会大量吸收水分而膨胀起来,膨胀的纤维素能加速肠管的蠕动,促使其他营养物的消化吸收。

另外,它还可将食物残渣、机体代谢产物和细菌等有害物质包裹成形排出体外。

☐纤维素过多食用也会影响蛋白质、脂肪、微量元素等营养素的吸收,无须补充高纤维膳食。

七、水

☐水是人体赖以生存的基本要素,成人体重的60%—70%是由水组成的。

☐水在人体中的作用包括:

☐维持细胞形态。

☐调节血液和组织液的正常循环。

☐维持血液的水、盐及酸碱平衡。

☐通过排汗散发热量,调节体温。

☐润滑关节和眼睛。

八、植物化学物

☐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证明,在蔬菜和水果中含有一些生物活性物质,即植物化学物,如多酚、芥子油甙、皂甙、植物雌激素、硫化物等,它们具有保护人体和预防诸如心血管病和癌症等慢性病的作用。

人体需要的氨基酸有20余种,其中8种氨基酸人体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获取,称必需氨基酸,有赖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和缬氨酸。

组氨酸婴儿的必需氨基酸。

一、合理膳食的原则

(一)满足身体的各种营养需要

☐足够的热能维持体内外的活动;三大营养素产生热量的比例为碳水化合物占60%—70%,蛋白质占10%—15%,脂肪占20%—25%。

☐有适当量蛋白质供生长发育、维持正常生理功能;

☐有充足的无机盐参与身体组织和调节生理机能;

☐有丰富的维生素以保证身体健康、维持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适量的膳食纤维以维持肠道蠕动和正常排泄,减少有害物质在肠内积留;

☐充足的水分以维持各种生理程序的正常进行。

(二)对人体无毒无害

☐合理的膳食结构应以食物的“无毒无害”为基础,避免一切可能存在的毒害。

如化学污染、农药残留、生物性污染等潜在的不安全因素。

☐喷洒农药的水果应去皮食用;在讲究卫生清洗餐具使用洗涤剂的同时,应注意充分清洗餐具,以免洗涤剂在餐具上残留;发霉的粮食(尤其是发霉的花生米)应放弃食用,以免可能存在的黄曲霉毒素毒害人体肝脏、诱发肝癌;选购食品商品的时候要注意保质期……

(三)易于消化吸收

☐食物种类及搭配、就餐习惯、就餐环境、烹饪方法均会对各营养素的吸收产生一定的影响。

(四)科学的膳食制度

☐我国人民一般习惯一日三餐,两餐的时间间隔4—6小时。

从数量的分配上看,一般主张早餐占总热能的30%,午餐占45%—50%,晚餐占20%—25%。

(一)《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主要内容

☐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常吃奶类、豆类或其制品;

☐经常吃适量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

☐食量、体力活动要平衡,保持适宜体重;

☐吃清淡少盐的膳食;

☐如饮酒应限量;

☐吃清洁卫生不变质的食物。

(二)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共分五层,宝塔各层位置和面积不同,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各类食物在膳食中的地位和应占的比重。

☐谷类食物位居底层,每人每天应摄入300-500g;蔬菜和水果占据第二层,每天应分别摄入400-500g和100-200g;鱼、禽、肉、蛋等动物性食物位于第三层,每天应摄入125-200g(鱼虾类50g,畜、禽肉50-100g,蛋类25-50g);乳类和豆类食物占第四层,每天应摄入乳类及乳制品100g,豆类及豆制品50g;第五层塔尖是油脂类,每天不超过25g。

在应用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时应注意:

☐日常生活无需每天都样样照着“宝塔”推荐量吃;

☐同类互换,调配丰富多彩的膳食;

☐合理分配三餐食物量,三餐食物量及间隔时间应与作息时间和劳动状况相匹配,一般早、晚餐各占30%,午餐40%为宜,特殊情况可适当调整;

☐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资源。

在某些情况下,由于地域、经济或物产所限无法采用同类互换时,可暂用豆类替代乳类、肉类或蛋类替代鱼、肉;

☐要养成习惯,长期坚持。

第三节与膳食不平衡有关的疾病

一、营养缺乏疾病

(一)低血糖症:

由于进食过少,能量供给不足,可引起血糖过低。

表现为软弱无力,精神不振,嗜睡,出虚汗,甚至意识朦胧等。

(二)蛋白质缺乏症:

偏食,过度节食和盲目减肥,尤其是素食者均可因蛋白质摄入不足或质量不高,引起蛋白质缺乏症的表现。

蛋白质营养不良

一、营养缺乏疾病

(三)维生素缺乏症:

不吃蔬菜水果或饮食中缺乏脂肪可引起维生素A缺乏,发生夜盲症,皮肤干燥症等。

长期食用精米、精面,而无其他杂粮或副食品的补充,可引起维生素B1缺乏,发生脚气病。

饮食中动物性食品、豆类、绿叶菜过少可引起维生素B2缺乏,发生阴囊炎、口角炎和舌炎等症。

新鲜蔬菜水果缺乏可引起维生素C缺乏,发生坏血病。

维生素E的缺乏可能是造成妇女习惯性流产和男性精子无活动能力的原因之一,烟酸的缺乏可造成癞皮病。

☐坏血病

一、营养缺乏疾病

(四)无机盐及微量元素缺乏:

人体内存在多种无机盐及微量元素,参加机体的组成和生理活动。

由于新陈代谢,每天都有一定数量的无机盐及微量元素通过各种途径排出,必须通过膳食补充,如果摄取不足即可发生疾病。

例如缺钙可致佝偻病;缺锌可使生长停止,性发育障碍与性功能低下,儿童智力障碍,机体免疫力下降,创伤不易愈合等;缺铁可发生缺铁性贫血;缺碘与克汀病发病有关。

一、营养缺乏疾病

(五)纤维素过少:

有些人专爱食精米精面,长期下去有弊无益。

精制食品在制作过程中维生素等营养素损失较多,大量的食物纤维也丢失了。

而食物纤维可促进肠蠕动,有利于通便、排毒,对预防结肠癌等症有实际意义。

此外,精致食品中往往有添加剂、防腐剂、着色剂等,长期食用对人体肝脏可有损害。

因此,经常吃点粗粮是有益的。

二、营养素摄入不平衡引发的疾病

(一)动脉粥样硬化

与营养有关的心血管疾病有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这些病的发生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

膳食中胆固醇、甘油三酯过高和由膳食不合理引起的高脂蛋白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直接原因。

营养防治原则:

☐限制总能量摄入,保持理想体重;

☐限制脂肪和胆固醇摄入。

膳食中脂肪摄入量以占总热量20%—25%为宜,饱和脂肪酸摄入量应少于总热能的10%;

☐提高植物性蛋白的摄入,少吃甜食;

☐保证充足的膳食纤维摄入;

☐供给充足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饮食清淡、少盐和少饮酒。

为预防高血压,每日盐的摄入应限制在6g以下;

☐适当多吃保护性食品:

鼓励多吃富含植物化学物的植物性食物,如黑色、绿色食品和洋葱、香菇等。

(二)高血压

☐除遗传因素和精神紧张外,一些膳食与营养因素被认为与高血压有密切关系,如肥胖、高盐饮食、饮酒等。

营养防治原则:

☐控制体重控制体重可使高血压的发生率减低28%~40%;

☐改善饮食结构

☐限盐:

建议正常人每天摄盐量应该在6g以内,高血压患者应在1.5—3.0g;

☐增加钾的摄入:

摄入含钾高的食物,如新鲜绿叶菜类、豆类等;

☐增加钙的摄入:

多摄入含钙高的食品,如牛奶、豆类等;

☐保持良好的脂肪酸比例:

高血压患者脂肪摄入应控制在总热量的25%或更低,其中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应为1: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