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记者培训资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366680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5.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记者培训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小记者培训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小记者培训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小记者培训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小记者培训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记者培训资料.docx

《小记者培训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记者培训资料.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记者培训资料.docx

小记者培训资料

小记者培训资料

第一讲

主要内容:

1、什么叫记者?

记者就是指采访新闻事件和写新闻报道的专职人员。

包括编辑、采访、评论人员。

记者可以归类成很多种,下面给大家举几个常用的分类标准:

 从采访和报道的对象上划分,记者可以分为新闻记者、体育记者、娱乐记者等许多种。

从采访和报道的形式上划分,记者可以分为文字记者、摄影记者。

 从采访和报道的范围上划分,记者可分为国内记者和国际记者。

 在做采访和报道的过程中,记者应该始终坚持四个字:

“客观拷贝”。

简单地说,就是要坚持“三忠”原则——第一要忠于事实,第二要忠于历史,第三要忠于公众。

这样,才能够能做到原汁、原味、原样地拷贝事实真相,完全真实地报道被访内容。

2、什么叫新闻?

 顾名思义,新闻就是能引起人们重视的新鲜事。

但既然身为小记者,我们可就得学会以“专业”的眼光来看待“新闻”哟,因此请大家记住这个目前最权威的定义——“新闻”是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我们先来举个例子吧。

比方说,昨天,我们班级的张小红同学由于见义勇为智擒歹徒,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称赞和钦佩。

那么,张小红同学智斗歹徒的事不就是“新近”发生的“真实”的“新鲜事”嘛?

因此,大家不难总结出,“新闻”这个概念包含了“新近”、“事实”和“报道”三个最主体内容,这三者相互联系,缺一不可。

 课后作业:

 在报纸上选择自己喜欢的两则新闻细细地品读。

第二讲

主要内容:

 新闻中地“五个W”和“一个H”是什么?

 记得刚开始学写作地时候,语文老师就乐呵呵地告诉我们说:

“其实写作文跟解数学题目一样,都是有规律可以遵循地。

”记叙文的三大要素——“起因、经过、结果”基本可以撑起一篇完整的作文。

其实新闻写作也是这样哟!

 19世纪中期,由于电信技术不够发达完善,发报经常中断,新闻记者为尽早将新闻的基本内容发往报社,于是发明了一种将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等新闻要素集中于导语部分的体裁,居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到了1898年,美联社总经理斯通更明确地提出了,新闻包含“五个W”——即Who(何人)、What(何事)、When(何时)、Where(何地)、Why(何故),此外还有“一个H”——How(如何),有了这些基本内容,就能大致构成新闻报道了。

 实际上,这六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就好像构筑了一个框架,小记者只要在它们的基础上再加些必要的描述,便能够比较容易地完成至少合格的新闻作品。

大家可要记住喽,这六个基本要素事吧事实叙述清楚的最起码的条件,是构成新闻体裁的必需要件,它是新闻规律所决定的。

 课后作业:

 1、分析报纸新闻中的六要素。

 2、写一句话新闻,要求包含六要素。

小记者培训-人物专访

人物专访,是记者请新闻人物就专门性的问题进行解答的一种方式,是记者带着目的对有关人士进行专门的采访。

是以记者同人物的谈话为主取得直接材料并穿插背景材料而成的一种特殊通讯。

它比一般报道要详细而生动。

专访中少不了采访对象、记者两个因素。

专访的特点在一个"专"字,重点是一个访。

人物专访既强调新闻性、政治性又要强调其可读性。

一、事先围绕主题设计一些重要问题。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要确立主题,围绕主题事先精心设计几个问题。

一些问题可以现场发挥,但关键的问题一定要做准备。

记者在采访前主题明确既可保证采访有的放矢,也能减少时间浪费。

记者必须要有几个直奔主题的问题,事先要有充分的估计,不打无准备之战。

有些口才不太好的记者,用这种方法,效果更好。

一是可以做到心中有底,临阵不会慌乱。

二是也可以事先练习问话。

几个问题其实也就是采访的大纲和思路。

有助于记者控制局面,把采访者引到主题上来。

笔者在采访一个商界女强人时,这个女企业家见多识广,表现欲望很强,话很多却总跑题。

笔者事先设计的几个问题就用上了,一跑题,就用一个问题把她问回来。

二、提问轻松话题,安定采访对象情绪。

对一些由于激动或紧张不能很快进入状态的采访对象,为了让他们情绪安定下来,记者可以先谈与主题无关而又轻松的话题。

通过轻松话题让对方放松情绪,尽快缩短两人之间的心理距离。

一盆花、一段经历,对一个问题的看法,或对方的兴趣爱好都可以成为提问的话题。

笔者在采访中常采用这种方法。

有次采访一位英勇牺牲的警察妻子,警嫂心情总平静不下来,笔者就问有关他们女儿的事情,从年龄问到女儿对父亲的死如何说的、如何想的。

然后就引到了采访的主线上来。

在采访残疾音乐家方放(国际大奖获得者)时,他因为反感采访,加之紧张,采访无法进行。

笔者就问古典吉它与民谣吉它的不同等他所熟悉的问题,使他放松。

三、对回避采访的,以提问对方感兴趣的问题,诱导其配合采访。

用老话说,采访也是功夫在诗外。

丰富的知识的确有助于采访。

笔者在采访一个锐意改革的全国先进法院院长时,院长怕宣传自己影响不好,笔者事先了解被采访者古文造诣很深,对法家思想和军事很有研究,就问他对韩非子、荀子、商鞅和《吕氏春秋》的评价,通过对商鞅"轻罪重判重罪不将至也"的看法,自然而然他就谈到了他进行的改革。

采访进行下去了,并改变了采访对象的态度。

原只限半个小时的采访时间,不知不觉延长到五个小时。

小记者去采访前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呢?

小记者去采访前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呢?

采访,就是了解情况,采集材料,调查访问。

怎样做好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呢?

首先,要掌握采访线索。

要知道你去采访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

掌握采访线索的方法很多;可以从学校或班级的黑板报和墙报上寻找;可以从同学、家长或社会一些人的闲谈中发现;还可以从一些材料中获得,等等。

掌握了采访线索,才能有目的地采访。

其次,要熟悉有关材料。

你有了采访线索,知道采访对象以后,就要尽可能地找些有关的参考材料。

例如,你去采访一位优秀学生,要尽可能知道这位学生的年龄、学习情况、思想情况,大概有些什么事迹等。

有了这些材料,采访时才能顺利进行。

还有,要制订采访提纲。

也就是要有一个采访的计划,包括;需要了解什么情况,提些什么问题,什么地方要追问或详细了解;先谈什么,后谈什么;还要找哪些人谈话,等等。

对这些问题,尽可能拟得细一点,到采访时,可以不断变动,随机应变。

以上的准备工作做好了,采访时就心中有数,采访效率就会提高。

怎样做采访笔记

我们每次去采访的内容都会很丰富,在没有录音机的情况下(就是有录音机也要做简要的笔记),光凭自己的脑子是不可能全记得住的。

因此,采访的主要内容必须当场用笔记下来。

做采访笔记要注意做到--

记具体

谓记具体,不是把采访对象所说的话,原原本本像录音机似的记下来,而是要记下他所说的具体内容。

譬如人名、地名、数字和事实经过等等。

有的内容要当场问清楚,如人名和地名不仅要问音而且要问字,避免写出同音不同字来。

有些数字,对方口头谈了,还要反复核对准确。

对有关的事情经过也尽可能记具体些。

特别是对一些重要的事实千万不要只记个概况,印象,要不,写成文章就容易出问题。

记原话

采访对象所说的能反映他思想的关键语言,要原原本本记录下来,不要经过自己改造、概括后再写上笔记本。

因为人物的语言大都是有生活气息、有个性的,比我们概括的要精彩得多。

记下原话还有助于事后对人物谈话内容的分析和判断。

人物谈话时的姿态、口吻和气氛也要注意观察,必要的也可以记录下来,以备写作时参考。

记疑难点

采访中,总会有疑难之处,这些疑难往往是问题的关键所在,也是要向读者说明的重点,首先要问明白,然后记清楚,事后才能很好地表达出来。

如果疑难问题一晃而过,待到写稿时,才发现没有弄清楚,不得不又要去补充采访,这就费时费力了。

另外,采访要做到口到、耳到、眼到、手到、脑到、边问、边听、边看、边记、边想。

特别是要边记边思考,不能只顾记录,不开动脑筋。

一般在采访时就要开始考虑写作的问题。

哪些材料要深挖?

哪些细节要多问?

哪些数字要核实?

哪些观点要反复问证?

这些都要在采访时,边记边思考,才能心中有数。

采访笔记要及时整理,时间久了,感觉和记忆就会打折扣,有些当场漏记的,及时通过回忆还可作补充。

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采访作用,写好稿子。

小记者的任务是什么?

第一是采访;第二是写作。

采访是写作的基础。

这里着重谈一谈采访。

敏锐发现新闻线索

采访新闻,首先要有新闻线索。

新闻线索是什么?

新闻线索就是“新闻苗头”,或者叫“新闻现象的初步显露”。

深山里,有人发现—块铁矿石,循此挖下去,挖出了一座铁矿。

这块铁矿石就是这座铁矿的“苗头”、“初步显露”,就是“线索”。

采访新闻也是如此。

要想采访到好的新闻,首先要敏锐地发现新闻线索。

有—位小记者在放学的路上,听到某班的同学情不自禁喊道:

“啊,今天的考试真快乐!

’他抓住这个线索,采访了这些同学和他们的老师。

原来,这个班里举行下一堂别开生面的考试:

把试卷改成了写有题目的彩色纸条。

同学们可以任意选择题目,答对了大家为他挥动小红旗,答错了还可以“选题目、;这位小记者写出了一篇很好的报道《快乐考试》。

报道写得好,是因为线索发现得好。

怎样才能发现新闻线索呢?

这就需要有敏锐的新闻嗅觉。

第一要注意重大事情的预告。

比如,校长宣布准备表扬一批优秀少先队员。

这就是新闻线索,可以循此追下去。

优秀队员是谁?

他们有什么动人事迹?

深入采访,就可以写出很好的人物典型报道来。

第二要注意周围人们的议论。

能引起议论的事,一定是大家感兴趣的事,也是尚未被大家了解的事。

一位小记者听到有人议论“某某同学被公安局叫去了”,就此追下去,得知是这位同学协助警察破获了一个大案。

于是,他采写了一篇很好的报道。

第三要注意周围事物的变化。

事出有因,变化标明着发展。

变化的背后往往藏着新闻。

一个同学上课迟到了,浑身足泥,裤子也撕破了。

小记者及时采访,原来这个同学在脏水管道里救出了一个小女孩,他写出了一篇很好的报道。

作好准备,选好采访对象

有了新闻线索,要去采访,事前要有准备。

首先,要掌握背景材料,就是要把与此线索有关的情况尽可能多的了解到,有文字材料的要用心阅读,这样采访时能够多方面地提出问题。

其次,要列一个采访提纲,就是要把采访哪些人、对每个人提什么问题、观察哪些现场、索取哪些实物和照片等都力求心中有数。

再次,要做好必要的物质准备,准备好采访本、录音机、照相机。

如果需要当事人签名或寄语,要准备笔和纸。

有了准备后,还要选准采访对象。

如果采访一个人物,采访对象就是当事人。

如果采访个事件,采访对象可能是几个人。

这些人中有主要的,有次要的。

不管是哪一种采访,最好都采用先“外围”后“中心”的办法进行。

可以先找那些与当事人有关的人,再找当事人。

这样做到由表及里,由浅入深。

比如,采访一位获得科学发明专利的同学,先不采访本人,而是先采访他的辅导老师、好伙伴、家长。

评委等。

这些人不是当事人,谈起别人来比较随便,容易把话题展开。

小记者可以从他们那里了解到事情的概貌,了解到当事人更多的情况,更好地丰富自己对当事人的提问。

当然,采访外围只是手段,采访当事人才是目的,应当把主要的功夫用在采访当事人上。

要有高质量的提问,是采访的主要方式。

新闻的基本内容主要是通过提问得到的。

提问要注意什么问题呢?

第一,要抓住要害。

采访开始,小记者要把自己的采访目的和内容直截了当地告诉采访对象,让对方非常清楚你的采访意图,以便配合。

交谈起来,不要随便打断对方的谈话,应当让他广泛地谈。

采访当中,小记者仔细听,发现了重要内容,要在脑子里(或采访本上)记住它,谈到一个段落,再对这些重要内容做进一步采访。

如果对方离题很远,扯起许多与主题不相干的事情,小记者可以巧妙地把话题拉回来。

第二,问题要具体。

问题具体,对方才好回答,才能讲出细节。

比如采访一位数学竞赛冠军,如果你张口就叫:

“请问,你得冠军的原因是什么?

”他可能一时很难回答。

如果改问:

“你还记得你是什么时候对数学发生兴趣的吗?

”他可能回答:

“我小时候老去买酱油、醋,一次算帐时……”于是讲出一段生动的故事来。

提问中,忌讳问那些”你高兴吗?

”“一你有什么感想?

”之类的话。

第三,要代读者提问。

新闻报道最终是要给读者看的,所以小记者要体会读者想知道什么,站在读者的位置提问。

此时,把记者、采访对象、读者三方面交融在一起,仿佛促膝谈心。

这是一种“近距离交流”,其境况十分美妙。

第四,深挖细节。

细节,是人物思想和品格的生动表现。

没有细节,就没有报道。

细节,有时表现在动作上,有时表现在语言上。

有时甚至表现在表情上。

采访时,要抓住细节多一些提问,甚至请采访对象把当时的情景重新表演一番。

当然,细节不是枝节。

不要抓住一些与主题无关的细枝末叶,当成细节而不厌其烦地提问。

采访是—门很深的学问,小记者要好好地学习研究它。

校园记者培训内容一:

做一名合格的校园记者

 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学生记者?

学生记者要具备哪些条件?

这是许多学生记者关心的问题。

我认为要想做一名优秀的学生记者,就要做到“五个学会”,才能获取更多、更新、更有价值的新闻。

  一、学会交往,首先要把人际关系搞好,只有认识的朋友多,新闻线索才多。

  二、学会观察,学生记者要留心观察周围的环境、人和物,经过思考、分析、判断是否有有价值的新闻。

  三、学会聆听,除了每天看电视、听广播外,还要注意人与人之间的谈话,从中挖掘出能反映人思想动态的新闻。

  四、学会欣赏,首先要对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欣赏自己,还要去欣赏别人。

  五、学会记忆,在生活中要学会运用形象记忆法进行记忆。

  不仅要学会这些,还要具有外向的性格、优秀的沟通能力,能以平淡的方式打消对方的戒备或恐惧感,良好的性格也不可缺少,能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将心比心,这才是最重要的!

当然校园记者也应具备一些基本的条件,主要是以下几方面:

   一、是非分明。

校园记者是做舆论宣传工作的,提倡什么?

反对什么?

态度应该十分鲜明。

在学生的生活中,确实有一些不文明、不健康的现象,校园记者应该旗帜鲜明地予以反对,大力提倡积极的东西。

  二、知识丰富。

因为知识就是一个人的通行证,只要有知识,才能克服人生中所遇到的种种困难。

校园记者所写的新闻是多方面的,因此必须对各方面的知识都要有所了解,可以通过阅读书籍和报刊、听广播、看电视、收集信息来丰富自己的知识。

校园记者对各方面知识不求专与深,但一定要了解,以免在写稿中出现知识性错误。

  三、高度敏感。

当今社会的信息很多,但这些信息不一定都能够构成新闻。

校园记者要能敏锐地发现其中具有新闻价值的线索,及时发现那些重要的、新鲜的、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并紧追不舍,这样,才能采写出有价值的新闻。

  四、吃苦耐劳。

当学生记者也是非常辛苦的,一分辛苦,才能有一分收获。

因为好新闻不会自己送上门来,而需要学生记者自己去挖掘。

参加采访共青团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两位学生记者,白天采访会议代表,晚上写稿至深夜,非常辛苦,但他们都圆满地完成了采访任务。

  五、广交朋友。

学生记者要广交朋友,因为朋友越多,新闻窗口就越多。

这些朋友有你的同学、小伙伴,也有老师、家长,还有大记者。

有许多新闻线索,朋友会及时、主动提供给你的,缺少朋友是当不好学生记者的。

  六、勤奋写作。

面对同一新闻事实,不同的学生记者写出的报道有很大的差别,这是由于写作基本功不一样所造成的。

学生记者要勤奋学习,坚持写作,学习别人好的写作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校园记者培训内容二:

培养自己的新闻敏感度

新闻是作为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报道,是记者从大量的浩如烟海的事件中筛选出来的,这种选择事实,判断新闻价值的能力就是新闻敏感。

没有新闻判断和敏锐的观察力,很难扑捉住具有影响力的新闻,碰到好新闻也可能失之交臂,可以说新闻敏感对一个记者来说就是一件必备的常规武器,取胜的法宝。

那么如何能培养自己的新闻敏感呢?

  

(一)关心国家大事

  作为一名校园记者应该比其他同学更关心国家大事,因为这是由校园记者的职责所决定的。

你只有了解国家这一时期的大政方针,才能找出宣传这一方针的主题,挖出新闻线索。

比如,国家的大政方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联系起来,确定了党在新世纪的庄严使命等,而你对这些一无所知,只关注自己身边的好人好事或小型活动,肯定写不出能引起编辑同志感兴趣的文章来。

  

(二)关注自己身边小事

  关心国家大事并不等于不关心身边小事,而且对身边小事更应该关心。

这两种事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只有了解了国家大事,你才能知道自己身边的哪些小事值得关注,才能根据国家的大政方针去挖掘身边小事中的新闻。

比如中央下达了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过重作业负担的通知,那么下边是怎么做的,同学和家长有什么反映,我们很容易了解到,而且也是报社急需了解和反映的,所以你写的稿件就很容易被采用。

再如,中央工作重点转移到注重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学生能为和谐社会的建设作些什么贡献,学校在这方面开展了哪些活动,都是很好的新闻线索。

如果你有了宣传国家大政方针的意识,就很容易抓到新闻。

  (三)开动脑筋,勤于思考

  一条好新闻的产生离不开思考。

有时同样一条新闻线索,有的人只从表面现象予以一般性报道;有经验的记者或通讯员经过深入调查、思考,会写出很有份量的新闻。

比如,《大学生落户小岗村》在安徽省政府广电节目评选以及全省好新闻评选中相继获得了一等奖,它之所以如次成功就在于勤于思考,深入挖掘新闻信息,紧密贴近当前新农村的形势,也特别符合党在新形势下对新闻宣传工作的要求。

  (四)学会抓住“新闻眼”

  我们常说画龙点睛,这里的“睛”就是龙的眼睛。

我们写新闻也跟画龙一样,也要有眼睛,有一个最引人关注的点,当学校记者要学会抓住这个新闻眼。

光有好的思路并不是说一篇好的新闻报道就成功了,有些时候,在采访的过程会有一些新的情况出现,这些情况往往是事先没有料到的,那么就要有所取舍、有所把握,看它对采制的新闻作品是否有帮助,或者新情况的出现能否成为新闻作品中的一个闪亮的“新闻眼”;接着就是必须要考虑这篇报道如何开篇。

拿《小岗村新村民》为例,大学生去小岗村发展,去做农民,这本身虽然是一个新鲜的新闻事件,但是从中央到省里已经有很多这方面的报道了,再加上采访是滞后的,需要寻找一个新闻亮点,否则报道就会平淡。

他们的采访是从小岗村农民卖蘑菇开始的,因为小岗村的农民以前从来没有种过那么多的蘑菇,更没有品尝过每天能卖1000元钱的喜悦。

这样的好事情是怎么来的?

他们的蘑菇是怎么种出来的?

他们又是怎么卖出一个好价钱的?

这些都是值得挖掘的内容,这些内容能够体现小岗村来了三名大学生之后的变化。

在他们当时看来,小岗村的农民把蘑菇一车车的拉去卖,将大把的钱高兴地装进口袋,这就是“新闻的亮点”,他们把它放在了报道的开篇。

  同样,还可以举出许多例子。

如盲人运动会、城里姑娘下乡办托儿所、女教师打“的”追捕抢劫犯等等,同学们都能找出其中的新闻眼来。

  (五)学会利用新闻线索

  作为校园记者,因为活动空间的限制,接触外界的面终究比较窄,更多的时间还是在班里,接触最多的是自己班里的同学,所以学会利用新闻线索很重要。

比如,课间休息时,留心一下学校的橱窗、校园壁报;广播时间注意聆听学校的通知或表扬的好人好事。

同样,学校科技活动中哪位同学又有了什么新的小发明,学校里哪位同学在什么比赛中得了大奖等等,都可以顺藤摸瓜。

只要做个有心人,不愁抓不到新闻。

还有一个笨方法,就是在发现了新闻线索又怕自己忘了的时候,及时找张纸记个题目,提醒自己,放学后有时间再做调查整理。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教训,当时发现了新闻线索,因为没有及时记录下来,过后一忙,时过境迁就忘记了,使很多好的新闻线索从自己的眼前溜过去,这是很可惜的。

  (六)新闻是“跑”出来的

  这里说的“跑”是指深入实际,不辞辛苦地采访。

做一名校园记者实际是很辛苦的。

每天既要和其他同学一样要学好功课,完成好作业,同时还要时常考虑着自己准备采访的对象。

这不像是写作文,都是在课堂上凭着自己的回忆,写一次活动、一件有意义的事。

每一条新闻的背后都能看出记者的辛劳。

还是举送瞎信的这个例子吧。

有一名通讯员为了写好这条新闻,亲自跟着同学们跑了四五个钟头,十几里路,不知爬了多少层楼梯后才写出仅有几百字的小通讯。

由于是自己亲自跑出来的,很有切身体会,所以这条新闻使人能够感受出作者与读者之间的感情交流,读者看到的不仅仅是一条消息、一条新闻,而且和作者产生了共鸣。

  (七)学会挖新闻

  有些新闻是明摆着的,有人称为是会议新闻、活动新闻,尤其是一些规模较大的活动,新闻单位都要派记者去采访、报道。

这些对于我们校园记者来说,机会终归很少,而大量的需要我们报道的,也是我们校园记者有着得天独厚条件,是从自己的日常生活、学习中那些司空见惯的事物中,从那些表面看来似乎毫无新闻价值的线索中挖掘出来的有价值的新闻。

前边提到要“关心国家大事,关注身边小事”,只有你平时关心国家大事,又了解学校近一时期的工作,把握住各新闻媒体这一时期的报道要点,注意留心观察身边发生的变化,哪怕只是微小的变化,找出了事物本身的特点,就有可能挖出有价值的新闻来。

  (八)新闻也需要策划

  在实际新闻工作中,经常需要设计、策划一些好的活动,经过实施形成新闻,有些活动策划本身就是新闻,而且是非常有影响的新闻。

像同学们都比较了解的“希望工程”、手拉手地球村环保活动、暑假调研活动等,都是设计、策划出来的,后来成为有影响的新闻。

  我们同学不管是开个班会,还是开展校园活动等,都要凑到一起出出主意,如果你经过了校园记者的培训,头脑里多少有了一点新闻意识,那么,你一定能给大家出个好主意,然后带领大家去实践,使你策划的活动成为新闻。

比如前边举过的例子中:

给瞎信找“家”,暑假调研活动,校园记者报道祖国各地新气象等都是策划出来的活动,后来都成了新闻。

相信同学们经过校园记者的培训,再加上脑勤、腿勤、嘴勤、手勤,一定能成为一名很有前途的记者。

  总而言之,新闻素材是需要一双敏锐的“新闻眼”去挖掘的,作为学生记者,只有时时关注校园动态,学会鉴别各类消息的价值性,有一定的预见能力才能拥有“新闻眼”,只有不断培养自己的新闻敏感度,才能不断进步成为一名优秀的新闻记者。

校园记者培训内容三:

如何做好采访

(一)人物采访时问什么问题好

  为一名记者,人物采访是经常要面对的一项工作。

在采访人物过程中,提问显得尤为重要。

俗话说,熟能生巧,从事记者工作多年的人,采访过各种类型人物的人,也能从中也获得了一些心得。

高质量的提问离不开采访前的充分准备。

采访对象做了哪些具体事情?

他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他的潜在动因是什么?

他行为的背后有哪些深层社会原因?

包括他的性格和为人,这些都要在采访前做好提问准备,还要尽可能通过各大新闻媒体、政府部门、网络等渠道多获取一些资料,多查、多看、多思考,明确采访主题。

记者在采访中要围绕采访主题提问,层层剖析,步步深入。

那么究竟怎么提问呢?

  一、要通过提问营造一种融洽的气氛,从而拉近同被采访对象的距离。

被采访对象千差万别,有的很容易调动情绪,有的却很拘谨,这时可以用拉家常的办法来拉近距离。

  二、提出的问题要具体细致,不要泛泛而谈。

有的记者在采访中经常会问这样的问题:

"您遇到了哪些困难?

""您的感受是什么?

""您的愿望是什么?

""您的打算是什么?

"等等。

这些问题就像简单的公式,缺乏个性。

泛泛地提问往往得到的是泛泛的回答。

那么,怎样避免泛泛提问呢?

经验是:

记者提出的问题要具体。

  三、要善于运用层层追问的办法来挖掘故事的细节、深入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

采访中,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

被采访对象往往对自己做过的事情当中的好多细节不以为然,蜻蜓点水、浅尝辄止。

这时记者就要以敏锐的眼光迅速捕捉住、追问下去。

  四、记者在遇到采访对象隐晦的问题时,可以采取迂回式提问的办法,避开正面提问而从侧面深入。

比如,一个名模的成功受人注目,她成功的背后更引人关注。

但这类问题她们是不会正面回答的。

于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环境科学食品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