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365822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54.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方案.docx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方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方案.docx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方案

某某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

二ΟXX年一月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完整的先进的废旧商品回收体系的意见》(国办发〔2011〕49号),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商务部《关于加强公共机构废旧商品回收利用工作的通知》(国管节能〔2012〕91号),财政部办公厅、商务部办公厅《关于2012年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有关问题的通知》(财办建〔2012〕53号),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供销合作总社关于印发《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中长期规划(2015-2020)》的通知(商流通发[2015]21号),特向XXXXX申报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项目。

第一篇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的

总体思路和具体目标

一、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发展循环经济和实现节能减排为目标,以“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社会参与”为原则,以合理利用资源和有效保护环境为出发点,以构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提高回收利用率为着力点,以核心项目和重大项目为抓手,以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为动力,以中心城区为重点,把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与XX经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促进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

通过构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立回收企业和个人的从业资格培训体系,完善相关法律、标准和政策,逐步建立政府推动、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形成“分类、回收、分拣、加工”四位一体的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链。

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的具体目标

XXX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的近期规划是通过两期工程的建设,争取到20XX年使再生资源主要品种回收率达到90%以上,通过政府、企业、全社会紧密合作,形成以XXXX再生资源开发利用有限公司为主体企业,带动区里各居民区的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

打造集分类、回收、分拣、集散交易、物流配送、培训教育、信息管理、电子商务等为一体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基地和极具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再生资源产业群。

努力建设好1个再生资源循环经济产业园(含区域性集散市场五区一中心、信息化服务平台等)、2个分拣加工中心、280个社区回收站点。

第二篇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的模式和具体内容

一、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的模式

XXXX公司再生资源体系建设模式是以利用企业为主体发起,建设涵盖社区回收、区域分拣、配套物流的运行体系,并以物联网平台为载体,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的高效能,实现资源配置渠道最短、时间最快、距离最近、性能最优。

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规范建设、有效管理的指导思想,坚持政府推动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建立有效的激励、推进机制,努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以回收为基础,以加工为手段,以资源利用和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为目标,达到并实现试点之目的。

以企业带动,引进国际国内先进分拣设备,加强规范管理,不断创新机制,提高利用水平,引导再生资源回收向规范化、规模化、信息化方向发展,建立XXX、“辐射全市、运转灵活、物流通畅、加工便利”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为构建XX再生资源循环经济产业链奠定基础,打造绿色XX。

XX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的运行模式如下:

1、专业化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建设

XXXX公司拥有多年的再生资源运营和管理经验,建设分拣中心符合国家政策,同时分拣中心具有“以疏代堵”替代传统旧货市场的作用,也是引导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及从业人员走向集约化、正规化发展管理的必经之路。

2、社区一级回收网络建设

为减少二次污染,倡导绿色回收,打造绿色XX,XXXX公司计划一期在XX近300个社区建立300个社区回收网点,回收网络终端使用自动回收机,自动回收机可以实现电子支付、条码识别、信息互联、自动压缩、环保宣传等多项功能,预计此项工程也将解决XX本区300名就业人员。

3、建设物联网平台,实现再生资源网络现代化

XXXX公司新的回收体系建设,将引入最新科技理念,建设物联网平台。

公司将建成远程监控系统,实现对分拣中心的实时监控,并建设分拣中心间的连接体系,做到分拣中心与总部、分拣中心之间的数字化连接,实现机械设备远程管理、交易远程管理,资源相互共享和调动,初步建设了物联网的雏形。

XXXX公司的分拣中心和社区回收体系建设以及物流体系建设将直接植入物联网平台,实现分拣中心、社区回收网点、再利用企业、物流体系的全面互联。

届时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通过城市绿色环保出行体系,进行便利的支付和宣传,以实现对网络所有成员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

同时公司的回收物联体系将与有关部门和相关企业进行互联,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和利用。

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布局主要分为社区回收网点——分拣加工中心——再生资源循环经济园三个层次,以社区回收网点为基础,分拣加工中心为连接、再生资源循环经济园区为核心,形成“一园区、三中心、多网点”的格局。

“一园区”:

即XX再生资源加工交易产业园;

“三中心”:

即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再生资源分类分拣展示教育中心、再生资源仓储中心;

“多网点”:

以社区再生资源回收站构成。

总之,通过再生资源循环系统,使XXX的生活生产性废旧物资逐步实现“零污染”“零排放”的目标。

XX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框架示意图

此套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可以实现城市生活及生产垃圾分类化、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能实现再生资源分类回收率100%,终端减量90%,资源利用率90%,使XXX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水平达到国际依靠标准。

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的具体内容

(一)健全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

社区回收站是XXX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的基础,承担着回收全区的生活生产性废旧物资、为分拣加工中心提供货源的重要任务。

1、回收站

按照连锁经营的方式,按照“七统一、一规范”即“统一规划、统一标识、统一服饰、统一指导收购价格、统一计量工具、统一车辆、统一管理、规范经营”的要求,在XXX每个小区设立新的回收站,并对现有的回收站进行整合、完善,对现有从事再生资源回收的个体工商户进行规范化管理,取缔非法回收点,提升回收能力,做到“日收日清”、并能进行初步分类、分拣,将其纳入再生资源回收网络系统。

2、回收箱

再生资源回收箱的设立应根据实际情况,由回收站在人口密度大的居民小区、机关团体和企业办公楼、商业机构设立固定简易回收箱,并负责管理和维护。

(二)建立分拣加工中心

分拣加工中心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报废机电设备产品、废造纸原料、废塑料等。

在专业分拣中心,再生资源将按照分类标准及品类、品质、规格要求,集中进行有一定规模的专业化分类、挑选、清洗、破碎、切割、拆解、打包等简单加工,并按产业化和环保要求进行加工处理,以便集中进入集散市场或销售给加工企业,妥善解决分散污染问题,通过集中无害化处理,实现再生资源的高效利用。

(三)建立立再生资源加工交易产业园

再生资源加工交易产业园既具备区域性交易平台和分拣中心的职能,又体现完备的服务功能、更大规模的交易、更规范的经营管理,其主要功能有:

一是接受分拣加工中心送来进行深加工的再生资源。

二是按照再生资源分类标准、品质状况进行深度分拣整理和加工。

三是通过市场运作,实现再生资源合理配置,方便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进场交易,促进资源有序流动。

(四)研发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信息平台

建设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网络平台,是搭建XXX乃至北京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信息化管理和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的重要手段,是实现行业管理标准化、管理制度常规化、资源利用最大化、回收网点建设合理化、资源共享化的有效途径。

信息平台包括:

门户网站、再生资源回收企业管理系统、电子商务平台。

其中,门户网站上设立网站简介、行业资讯、政策法规、再生技术、市场信息、供求信息、价格行情等栏目。

客户可通过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对行业动态、价格走向、市场行情、技术发展趋势、物流配送等内容进行交流和网上交易。

(五)建设环保教育宣传基地

通过引导中小学生到再生资源产业园来参观,让其了解再生资源的分类、分拣、回收整个流程,从小灌输垃圾分类的观念,破解我国居民生活垃圾分类难题。

(六)建立人才培训体系

利用高等院校及职业技术学校资源,成立再生资源人才培养基地。

坚持长期教育和短期培训相结合,对常规技能人才,制订岗前职业资格取证培训、工艺理论培训、岗位适应性培训和岗中培训制度,促进低层次人才向高层次人才的跃升,实现人才资源配置效率的最大化和人才使用效率的提高;对重点人才,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形式,聘请技术专家到企业进行专项培训,选送岗位需要的优秀技能人才赴外地考察、培训、研修,进一步拓宽高技能人才的视野。

第三篇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的规划和实施步骤

一、建设规划

本项目固定资产总投资30000万元,规划年分拣利用再生资源60-80万吨,其中废钢铁28.2万吨,废旧木材26.5万吨,废旧塑料5.3万吨,相当于年练钢21万吨、生产新纸15.2万吨、生产塑料2万吨,打造一个城市油田、一座城市矿山、一片城市森林;与原生材料相比,可节约铁矿石30万吨,节约焦碳20万吨;节约木材15.8万m³;综合节能35万吨标准煤;可减少污水排放680.92万吨;可减少固体废弃物56.88万吨;可减少SO2排放7800吨;可减少CO2排放15.8万吨;这将大大减少XX地区乃至全北京地区填埋与垃圾焚烧量,此外该体系预计解决XX本地500名从业人员。

相关规划图片

再生资源分拣中心:

垃圾减量、资源回收利用

仓储中心:

再生资源存储与调配中心

网络交易平台:

信息发布,求购,现货、期货交易价格

环保教育基地:

通过分拣分类来倡导垃圾分类与减量理念

二、实施步骤

XX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工程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分两期实施。

(一)第一期工程

建设时间周期为8个月,主要任务有:

1、规划建设再生资源加工交易产业园

XX再生资源加工交易产业园的建设用地拟选在XXXX经济园内,占地面积200亩,废弃荒沙地即可。

主要承担再生资源的储存、集散、深加工、交易、信息收集发布、人员培训、电子商务等功能。

建成后,XXX整个再生资源回收网络系统90%以上的资源都将通过XX再生资源加工交易产业园的交易平台进行交易,再生资源年处理量将达60-80万吨。

产业园由“五区一中心”即商品交易区、分拣加工区、仓储配送区、商品展示区、配套服务区和培训教育宣传中心构成。

加工区与交易区配备相应的环保、安全等作业设施,对废弃物进行集中处理,消除二次污染。

商品交易区按交易产品种类实行集约化经营,每个交易区域的建筑面积不低于3000平方米,综合性分拣加工区建筑面积不低于6000平方米,仓储配送区总建筑面积不低于8000平方米,商品展示区建筑面积不低于3000平方米,配套服务区建筑面积低于10000平方米,培训教育宣传中心建筑面积不低于800平方米。

2、到2015年底,全面建成以产业园区为核心,以分拣加工中心为重点,以社区回收站为基础的“三位一体”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形成“回收-循环-利用”的再生资源完整产业链。

(二)第二期工程

建设时间为20XX年,主要任务有:

1、建设规范整合全区回收网点

(1)规范XX城区和郊区现有回收网点;

(2)整合现有微小再生资源企业和不符合规范要求的分散回收站点;

(3)按规划布局要求新建回收网点。

每个回收点经营面积不低于10平方米,每个回收站的营业面积不少于100平方米。

2、抓好城区、乡镇回收站建设,到20XX年底,基本覆盖XXX所有街道办事处、乡、镇。

3、建设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网络信息平台,通过再生资源回收规范化、资源利用最大化、行业管理标准化,实现资源共享。

4、成立再生资源职业技能培训中心,逐步实现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全面提高行业服务水平。

第四篇承办企业与项目建设标准

一、承办企业。

XXXX环境工程科技有限公司XXXX成立于2004年,已经从事再生资源开发利用十几年,目前已经发展为集建筑物拆除、再生资源运营投资、环保技术研究开发、建筑垃圾清运处理、水处理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性科技型工程企业。

1、公司从事相关行业已经十几年,团队管理经验丰富,从未出任何大小事故;并多次作为区示范性企业受到政府领导视察指导。

2、公司同时拥有中海恒基建筑物拆除公司及垃圾清运处理公司,对再生资源上下游的专业处理能力能最大限度提高再生资源利用率。

3、公司拥有众多专业的分拣从业人员及分拣设备操作管理人员,能使资源分拣更精细化、更专业化。

4、公司拥有较强的筹措资金能力,致力于发展环保实体企业。

二、建设标准。

参照国家行业标准《再生资源回收站点建设管理规范》、《再生资源专业分拣中心建设管理规范》、《再生资源区域性集散市场建设管理规范》等执行。

具体如下:

1、再生资源回收站点建设管理标准:

(1)城区回收点为封闭式建筑,营业面积不低于10㎡。

(2)每个回收站配置统一样式的回收专用车,回收站统一设计、统一标识、统一价格、统一管理、统一车辆、统一服装、统一衡器、经营规范,门面招牌采用统一规范的站名和设计,回收站显著位置标注再生资源回收统一标识和经营企业的名称、网点编号,投诉电话。

回收人员一律持证上岗。

(3)建筑设计需符合GB2894、

GBJ16要求。

城区回收站点设计及装修做到美观、实用,与社区环境相协调,采用浅绿色环保轻质型建筑材料进行全封闭式建设。

(4)回收站内划分废旧纸品、废旧金属、废旧玻璃等物品堆放区、并设置废电池回收箱。

⑸配备符合消防安全设施,电气线路采用阻燃PVC管保护,配电开关安装在阻燃材料上。

每个回收站配备不少于1瓶3KG干粉灭火器。

符合消防安全管理规范要求

(6)排污设施完善,符合环保要求。

(7)安装电话和电脑设备,能及时上传回收物资信息。

2、再生资源专业分拣中心建设管理标准:

具备再生资源回收、初加工、转运功能,消防、排污设施完善,符合消防、环保要求,着重防止废弃物溢散、散发恶臭、污染地面及影响四周环境,实现办公自动化和在线通信。

场地原则上不少于30亩,回收区建筑面积不少于2000平方米,加工区建筑面积不少于3000平方米,仓储区建筑面积不少于5000平方米,配有运输、仓储、包装、地磅和初加工等设施。

项目总投入不少于600万元,其中场地建设不少于200万元,设备投入不少于400万元。

用于信息化建设和人员培训不少于20万元。

3、再生资源区域性集散市场建设管理标准:

⑴循环经济产业园占地面积200亩左右,园区内进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分区分类建设和经营,应设“五区一中心”即“商品交易区、分拣加工区、仓储配送区、商品展示区、配套服务区和培训中心;经营区要分类经营,以交易产品种类进行细分,不少于3个交易区,每个区的建筑面积不低于5000平方米,分拣加工区建筑面积不低于10000平方米,仓储配送区建筑面积不低于10000平方米,商品展示区建筑面积不低于5000平方米,配套服务区建筑面积不低于10000平方米,培训中心建筑面积不低于1000平方米。

项目建设总投资不少于1000万元。

并定期进行消毒。

综合类市场场内每个单位经营面积不低于400㎡;专业类市场场内每个单位经营面积不低于200㎡。

⑵园区固定建设应符合国家厂区建筑要求,货场地面应硬化,场区道路应符合GBJ22的规定。

堆场、加工场地、停车场、办公用房、公共卫生间等经营服务所,其建设应符合国家厂区建筑工要求等。

市场连接交通干道的道路应达到国家三级路面标准。

市场内道路应保持通畅,卫生清洁,消防无障碍。

市场内部具有防止地面水、雨水汲油类混入或渗透功能的混凝土地面,处理设施周围应有油类或液体的截流、收集及油水分离的环保设施或措施。

市场内配备相应的卫生、安全等作业设施。

具备集散、交易、储存、初加工、治污减排等功能,配有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机具设施,建有集中的污染治理设施。

⑶园区应配置电气线路、照明设施或其他电器设备,电气线路、照明设施应用阻燃PVC管保护,配电开关应安装在阻燃材料上,供电设施应满足市场所有用电设施设备的用电负荷要求。

按照公安、消防规范配备满足安全需要的消防设施和灭火器材,经营场地面积低于200㎡的应至少配备4瓶3KG干粉灭火器,不低于400㎡的应至少配备4瓶3KG干粉灭火器,3瓶3KG泡沫灭火器。

⑷园区应按照GB50057的规定设置避雷接地装置。

⑸园区应铺设通信设施,市场内铺设自来水管理网,水质应达到GB5749的规定,并根据市场规模,按照消防要求设置相应的消防水栓。

在相应位置设立安全警示牌,并提供相应的安保服务。

⑹园区应配备招牌、导购图、区域标志及摊位号牌等经营标志;设置网站、信息交易系统、询问台、价格板、宣传栏、投诉箱(电话)、监控系统、有线广播、音响系统等服务设施。

市场周围应进行绿化,场内设置绿化带,绿化面积应符合HJ/T273的规定。

附赠资料: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思考

  摘要

  摘要:

本文在系统总结我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十三五”时期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深刻剖析了其在税收政策不合理、回收设施缺失、稳定经营风险增大等方面面临的问题。

根据对上述问题的论述,认为行业应从借助垃圾分类的历史机遇构建新型回收体系、持续推进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以低值可回收物为切入点进入垃圾分类、实现回收全程信息化管理等六个方面,政府从制定支撑行业稳定发展的税收政策、将回收利用经营保障设施纳入城市管理规划、推动园区化经营和“圈区化”管理等十个方面鼓励、引导、支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十四五”规划;垃圾分类

  紧紧把握全球经济发展新形势,贯彻落实国家发展宏观战略,发挥区域和行业优势,科学研究和编制“十四五”发展规划,是当前国家部委、各级政府、大型企业和社会机构的头等大事。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涉及再生资源的回收运输、分拣加工、绿色供应链等诸多环节,是循环经济、节能环保领域的重要内容。

随着垃圾分类制度、“无废城市”建设在全国持续快速推进,科学规划“十四五”时期再生资源行业的发展成为行业面临且必须解决的问题。

本文根据作者多年从业经验,在分析我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行业发展思路和政策措施建议两个维度提出“十四五”发展建议。

  行业发展现状

  政策环境不断优化

  第一,制度建设逐步完善。

2018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要求到2020年年底,基本建立垃圾分类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活垃圾分类模式,还提出要建立与再生资源利用相协调的回收体系。

商务部等五部委印发《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中长期规划(2015—2020年)》,明确“十三五”时期我国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目标、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为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的工作重点指明了方向。

  第二,管理能力不断增强。

国家相关部委发布《关于推进再生资源回收行业转型升级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行方案》,进一步强化对再生资源行业的管理,为全面推进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工作提供了支撑。

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废钢铁、废橡胶、再生铜、再生铅、再生塑料等主要再生资源行业的技术规范和企业名单,对推动加工利用环节的规范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多家单位共发布了19项国家(行业、团体)行业相关标准,为再生资源回收站点、分拣中心、重点品类再生利用提供了依据。

商务部取消再生资源经营备案证,进一步放宽和降低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的准入门槛。

  第三,示范带动持续推进。

在前期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开展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城市、“城市矿产”示范基地的基础上,国家多部委持续开展相关示范工程。

如商务部分别于2017—2019年开展了三批共计43家再生资源新型回收模式企业的评选;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在全国评选出了50家资源循环利用基地[1];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确定了85项国家资源再生利用重大示范工程[2],进一步探索行业发展的新机制、新模式,引领行业向规范化、集约化、绿色化方向开展。

  行业结构优化升级步伐加快

  第一,再生资源回收量与回收总值均呈现增长势头。

2014—2018年,我国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塑料、废轮胎、废纸、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报废机动车、废旧纺织品、废玻璃、废电池10大类别再生资源回收率大幅提高至75%左右,回收量稳步增长,由2014年的2.45亿吨增长到2018年的3.22亿吨,累计增长了31.7%(见图1)。

2019年预计达到3.5亿吨,如果将2019年的回收量纳入统计,累计增长达到43%。

回收总值除2015年受主要再生资源品种价格持续走低影响出现负增长外,总体保持增长势头,由2014年的6446.9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8704.6亿元,累计增长了35.0%[3-7](见图2)。

  第二,再生资源进口量受进口政策影响。

2014—2017年,受海关总署打击“洋垃圾”走私专项行动等影响,我国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塑料和废纸4大类别再生资源进口量呈现稳中有降的态势。

进入2018年,受《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等政策执行的影响,4大类别再生资源进口量呈现断崖式下降,全年进口量仅为2241.3万吨,较近5年高点已减半[3-7]。

  第三,再生资源中的新兴品种获得更多关注。

一是低值可回收物。

随着快递行业快速发展,以及全国多地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在投放过程中容易混入其他类别生活垃圾,单纯依靠市场调节难以有效回收处理的废玻璃类、废大件家具类、废旧纺织品类、低值废塑料类以及快递复合包装物等固体废物受到管理部门的更多重视,探索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回收处理。

二是报废动力蓄电池。

为应对新能源汽车迅猛发展造成的报废动力蓄电池数量急剧增长局面,工业和信息化部等7部委印发了《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以加强其回收利用管理;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牵头整车企业、动力电池生产企业、回收利用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成立了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循环利用战略联盟。

  第四,回收企业数量及从业人员规模逐步减少。

根据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2018年的调研数据,截至2017年年底,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登记注册的再生资源回收企业有11万家,同比减少约8%;再生资源进口加工企业比2015年减少200多家;各类再生资源回收站点、分拣中心近20万个,同比减少约15%;从业人员1200万人,同比减少约200万人。

一方面,回收企业和从业人员的减少是适应国家产业和进口政策调整的结果,不规范的企业和回收人员数量减少;另一方面,正规企业的规范管理和技术装备升级所需的人力减少,也是该行业从劳动密集型转型的反映。

“十三五”期间,行业从业人数和企业数量呈现逐渐减少的势头。

  运营模式和管理手段不断提升

  第一,基于“两网融合”的创新模式。

自中央提出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制度以来,各地再生资源企业纷纷介入生活垃圾分类减量领域,承担“两网融合”对接任务,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回收。

上海市、广东省广州市、浙江省杭州市、江苏省南京市、浙江省金华市、湖南省邵东县、河南省光山县等地的再生资源企业,根据当地情况已经初步形成各具特色的运营、盈利模式,再生资源回收网与生活垃圾清运网互相衔接的雏形已形成,如环卫回收一体化模式、传统再生资源企业跨界转型模式、环卫企业向后延伸打造垃圾全产业链模式、回收企业对接干垃圾分类回收模式、全产业链运营模式等。

  第二,基于“互联网+回收”的创新模式。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