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基础》小自考复习资料10.docx
《《幼儿园教育基础》小自考复习资料1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教育基础》小自考复习资料10.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幼儿园教育基础》小自考复习资料10
《幼儿园教育基础》自考复习资料(2016.10)
第一章幼儿园教育概述
1、幼儿园教育:
(名词解释)是指由幼儿园承担的、由专职幼教工作者根据社会的要求,对在园幼儿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的社会活动。
学前教育通常是指0-6岁儿童的教育,幼儿教育只是对3-6岁幼儿的教育。
幼儿园的创立,标志着幼儿园教育的产生,幼儿教育便从此迈上了科学化的轨道。
(选择题)
2.“恩物”(名词解释):
福禄贝尔创制的一套用于幼儿教育游戏的玩具,幼儿通过这些玩具来认识物体形象,学习世界的法则,发展自己的感官和其他本能;
3.正规性幼儿教育机构,是指由政府主导,在正式的教育体制及正规的教育制度制约下,经由教育部门认可的有组织的幼儿教育机构。
(名词解释)
4.非正规性幼儿教育机构:
是指在现行的教育系统以及正规的幼儿教育制度之外所进行的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幼儿教育活动机构。
(名词解释)
5.关键期:
是指人在某一特定的年龄阶段,某种知识经验的学习或行为的形成比较容易,而错过了这一时期再弥补是很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
(名词解释)
6、福禄贝尔幼儿园的教育“创举”:
(简答)
(1)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是世界上第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幼儿教育机构;
(2)特制玩具“恩物”供幼儿学习
(3)有供幼儿观察的花草树木,供幼儿玩的沙土,还有种植园地,首次为幼儿提供了与他们身高相匹配的桌椅;
(4)游戏是在园幼儿的主要活动,有集体性的运动游戏,集体性的恩物游戏,还开展种植栽培活动等。
7、我国幼儿园教育的产生和发展(简答)
(1)我国第一所幼儿园的诞生和蒙养院制度的建立;
(2)我国幼儿教育体系的形成;
(3)新中国成立初期至改革开放前我国幼儿园教育的发展;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幼儿园教育的普及与提高。
12、幼儿园教育的性质(简答)
(1)基础性
(2)启蒙性(3)公益性
13、幼儿园教育的特点(简答)
(1)群体性
(2)专业性(3)计划性
(4)组织性(5)活动性
14、幼儿园教育的地位(论述)
(1)幼儿园教育是幼儿教育的核心;
(2)幼儿园教育是终身教育的基石;
(3)幼儿园教育是社会公益事业的联结点。
15、幼儿园教育的作用(简答)
(1)对幼儿发展的作用:
促进幼儿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协调发展,并为幼儿进入小学教育和终身教育做好准备;
(2)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为未来社会培养人才,减轻父母教养幼儿的负担,为社会的稳定提供支持;
(3)对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作用:
处于核心地位的幼儿园教育在整个幼教系统中起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辐射作用和促进各种幼教形式相互沟通,形成合力两个方面。
1、柏拉图是第一个提出较为系统的学前教育思想的人,认为对儿童的教育开始得越早越好,甚至提出优生、胎教的问题。
2、夸美纽斯第一个对学前教育提出了深刻认识并有系统论述,
夸美纽斯的著作《母育学校》是教育史上第一部论述幼儿教育的专著
3、卢梭的教育思想集中在其教育著作《爱弥儿》中
4、裴斯泰洛齐继承和发扬了“教育必须顺应自然”的思想,强调“爱”的教育。
5、欧文于1816年在苏格兰纽兰纳克创办了一所幼儿学校,目的是谋求社会底层儿童的生存、健康和幸福,这是历史上第一所为工人阶级创办的幼儿教育机构。
6、德国幼儿教育家福禄贝尔被誉为“幼儿园之父”,他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
7、杜威的幼儿教育思想:
杜威的名字是和“儿童中心论”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是杜威教育理论中的三个核心。
杜威主张教育应该是“从做中学”,
8、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思想:
意大利幼儿教育家,她于1907年在罗马贫民区创办了一所招收3-6岁贫民儿童的幼儿学校,并命名为“儿童之家”。
被世人誉为“幼儿园改革家”。
9、皮亚杰的幼儿教育思想:
瑞士儿童心理学家及教育家,其儿童心理学的理论基础是“发生认识论”。
10、陈鹤琴提出适合中国国情的“活教育”理论,并基于此理论创立了“五指活动”课程,对我国的幼儿园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影响深远。
11、1903年,湖北巡抚端方在武昌创办湖北幼稚园,是我国自己创办的第一所幼儿园
12、陈鹤琴创办的南京鼓楼幼稚园是我国第一所实验幼稚园,陶行知创办的南京燕子矶乡村幼稚园是我国第一所为农村幼儿创办的平民幼儿园,陈鹤琴创办的江西女子师范学校是当时我国第一所培养幼儿教师的机构。
1932年还产生了我国第一部幼儿园课程标准——幼稚园课程标准)(选择题)
13、1989年颁布的《幼儿园管理条例》是我国第一个幼儿教育法规,使我国的幼儿教育从此步入法制化轨道;1996年颁布《幼儿园工作规程》、2001年颁布《幼儿园指导纲要》、2012年颁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第二章幼儿园教育的基础概念
1、儿童观:
是一定社会人们对儿童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吸收性心智”:
是指儿童通过与周围环境的密切接触和感情联系,获得各种印象,吸收文化传统,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个性和行为模式。
(名词解释)
3、“敏感期”:
是指处于适当环境之中的儿童,可以在无意识中悠然自得地掌握某种能力的时期。
(名词解释)
4、“原罪说”:
认为儿童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而是上帝恩赐而来的,儿童被认为是“有罪的羔羊”,一生来就带有“原罪”,必须尽早禁欲和信奉上帝以求得“宽恕”,即所谓的“赎罪”。
5、完整儿童是指儿童是作为一个身心不可分离的有机整体而存在,并且,完整儿童是指儿童发展的完整)(名词解释)
6、最近发展区:
是维果斯基提出的概念,指的是儿童现有发展水平和在成人帮助下所能达到水平之间的差距。
(名词解释)
7、内部活动:
又包括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生理活动是指满足个体生命生存与运动需要的活动,心理活动是满足探究、表现自身及客观世界的需要和构建自身内部世界的需要的活动。
8、外部活动:
是指具有外显行为的幼儿实践活动,即幼儿与周围环境直接作用的活动。
9、幼儿教师观:
是指关于幼儿教育机构中的教师的观念,包括幼儿教师应承担的角色,幼儿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等。
(名词解释)
10、幼儿教育工作者应具备的儿童观(简答)
(1)儿童是稚嫩的个体;
(2)儿童是独立的个体,享有基本权利;
(3)儿童是完整的个体;
(4)儿童是独特的个体,与成人不同;
(5)儿童是能动的个体,具有学习和发展的主动性。
11、幼儿教师的角色转变:
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从幼儿的管理者转变为幼儿权利的维护者和保障者;从教育活动的控制者转变为合作者。
12、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
(1)专业理念与师德;
(2)专业知识;(3)专业能力。
13、幼儿教师的专业理念与师德(简答)
(1)遵循教育规律,遵守法律法规;
(2)爱与尊重;
(3)对本职业有正确的理解与认识;(4)掌握一定的行为规范,有良好的个人修养。
14、幼儿教师应具备的专业能力(简答)
(1)观察与了解幼儿的能力;
(2)环境创设的能力;
(3)教育活动的设计和指导能力;(4)沟通与合作的能力;
(5)自我发展的能力。
15、幼儿教育观(简答)
(1)教育应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发展;
(2)幼儿教育是个整体,应发挥整体功能;
(3)活动是幼儿园“教”与“学”的共同基础;
(4)环境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条件,同样具有教育的功能;
(5)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16、幼儿园教育如何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发展(论述)
(1)教育者必须充分了解幼儿现有的发展水平;
(2)为每个幼儿设置“最近发展区”;
(3)对幼儿实施差异教育。
17、如何理解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三个立论点)(简答)
(1)由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及特点所决定;
(2)是人们对幼儿教育历史经验认识并总结的结果;
(3)源自幼儿教育相关政策法规中的规定。
1、卢梭的儿童观:
认为儿童首先是性善的、自由的,其次,儿童不是“小大人”,儿童有自己的快乐和幸福,再次,儿童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和不可转让的价值,不是可以教育的“白板”。
卢梭呼吁“让儿童在成为成人之前让他先成为儿童”。
(选择题)
2、福禄贝尔的儿童观:
也认为儿童的本性是善良的,认为儿童有四种本能:
活动的本能、认识的本能、艺术的本能和宗教的本能
3、蒙台梭利的儿童观:
以对儿童的重视与尊重为基础,认为儿童的心理发展有其自身的特点,即具有独特的“心理胚胎期”、“吸收性心智”和“敏感期”。
“心理胚胎期”又称“精神胚胎期”,是人所特有的(生理胚胎期为人和动物所共有),是人出生后形成最初心理萌芽的时期。
4、陶行知提出了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眼睛”、“嘴”、“时间”和“空间”等儿童创造力的六大主张。
第三章幼儿园教育的目标及内容
1、教育目的:
是指在进行教育之前,在人们头脑中存在着的教育所要取得的结果,它是人们在观念上、思想上对教育结果的总的预设。
(名词解释)
2、幼儿园教育目标:
是以教育目的、教育方针规定以及幼儿教育目标等为宗旨,以把幼儿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为依据,针对幼儿园机构的特点及其教育实际情况而制定出来的目标。
3、幼儿园教育内容:
是以幼儿园教育目标为依据,选择适合并有助于幼儿身体、认知、情感、社会性等发展的知识、经验、游戏活动等,并加以组织成有一定联系的内容体系。
4、幼儿园教育的过程性内容:
是指幼儿园教育活动类型,是教师的“教”和幼儿的“学”共存的时空形态,如观察、讲述、表现等。
(名词解释)
5、幼儿园教育的对象性内:
容是指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对象即客体,是教师的“教”和幼儿的“学”的共同作用对象,如动植物、诗歌、绘画作品等。
(名词解释)
6、幼儿园教育目标的意义(简答,选择题)
(1)幼儿园教育目标为教育活动提供一个较为科学的行动指南或方向;
(2)幼儿园教育目标明确了幼儿发展的方方面面,利于选择适宜幼儿发展的各种活动;
(3)幼儿园教育目标界定了幼儿园教育的领域的范围及要点;
(4)幼儿教育目标是评价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重要依据。
7、制定幼儿园教育目标的依据(简答)
(1)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特点及需要;(最根本)
(2)社会发展的需要;
(3)我国的教育目的。
8、幼儿园教育目标的构成(简答)
(1)横向结构:
幼儿园教育目标构成主要包含以下五个方面:
身体目标、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个性与社会性目标。
(选择题)
(2)纵向结构:
由高到低依次有幼儿园教育总目标、幼儿园教育领域目标、幼儿年龄阶段目标、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选择题)
9、选择幼儿园教育内容的原则(论述)
(1)基础性原则(为幼儿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2)启蒙性原则(选择的内容是简单的、入门式的,以让幼儿获得初步的知识、技能)
(3)适宜发展性原则(既要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及水平,又要促进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向前发展)
(4)生活性原则(贴近幼儿的生活实际,来源于幼儿的生活)
(5)趣味性原则(让幼儿喜欢,富有趣味性)
(6)综合性原则(包含幼儿全面发展需要的身体、认知、情感、社会性等多个方面)
第四章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原则
1、幼儿园教育原则:
是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幼儿教育性质制定出来的,同时是幼儿教育实践经验总结出来的,更是今后幼儿园教育工作者行动的依据。
2、尊重和保护儿童的原则:
要求教师把儿童当作教育的主体,尊重其主体权利与地位,并为儿童的发展提供保护,消除教育活动中可能对儿童身心产生伤害的各种隐患,促进儿童健康持续发展。
3、尊重和保护儿童原则的实践运用
(1)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幼儿的活动,学会倾听幼儿;
(2)呵护幼儿的身心健康;
(3)及时发现幼儿的兴趣,捕捉教育契机;
(4)理解欣赏幼儿,左右耳自主活动的鼓励者、支持者、帮助者。
4、全面教育和协调发展原则:
就是教师在制定活动计划、设计活动及实施活动过程中,要以儿童的身心发展的现状和可能为前提,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特点与规律的活动,来促进儿童在身体、认知、情感、个性、社会性等方面协调发展。
5、协调发展的含义
(1)幼儿身体的各个器官、各个系统机能的协调发展;
(2)幼儿各种心理机能,包括认知、情感、性格、社会性等协调发展;
(3)幼儿生理与心理的协调发展;
(4)幼儿个体需要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协调。
6、全面教育和协调发展原则的贯彻(论述)
(1)教育目标制定和内容选择应有全面性和完整性;
(2)教育活动组织与实施要有综合性和整体性;
7、面向全体和因人施教原则是指教育既要面向全体儿童,使每一个儿童都得到发展,又要兼顾每个儿童的特点和差异,做到因人施教。
8、面向全体和因人施教原则的实施(简答)
(1)教师要有教无类,吸纳每一个幼儿的加入;
(2)幼儿园教育教学内容要有选择性和针对性;
(3)将多种组织形式进行整合促进儿童的发展。
9、保教结合:
是指既保养幼儿使之正常发育,健康成长,又在知识、智力、品德上进行必要的训练与教育。
(名词解释)
10、贯彻保教结合的具体要求(简答)
(1)适应幼儿的特点,在日常生活中落实保教结合;
(2)在教学活动中推行保教结合;
(3)在游戏中做好保教结合。
11、贯彻保教结合原则要避免的问题是保教分离和重“教”轻“保”。
(选择题)
12、寓教育于幼儿一日生活之中:
就是幼儿园对幼儿的教育要渗透到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之中,而不靠单一组织的专门教学。
(名词解释)
13、寓教育于幼儿一日生活之中原则的实践运用
(1)科学合理地安排幼儿一日生活;
(2)利用一日生活的教育契机对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3)从幼儿生活中挖掘有价值的教育内容。
14、活动性原则:
是指幼儿园教育必须以活动为主导,以活动贯穿整个教育过程,以活动作为幼儿园教育的主要内容和形式。
(名词解释)
15、活动性原则的实施
(1)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活动材料;
(2)为幼儿活动创设宽松的充满关爱的心理环境;
(3)及时满足幼儿的兴趣和学习需要。
第五章幼儿园教育的基本方法
1、语言法:
是以语言为媒介进行教与学以帮助幼儿掌握教育内容的一种方法,需要教师运用语言技巧,充分发挥语言信息的传输作用和人际沟通作用,以达到教育目标。
(名词解释)语言法是运用最广泛的方法。
(选择题)
2、语言法的内容(简答)
(1)教师口语
(2)谈话法(3)讲解法(4)提问法
3、运用语言法的注意事项
(1)创设积极的语用环境;
(2)正确运用语言技能;
(3)与其他方法有机结合。
4、形象法:
是直观形象法的简称,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采用直观的教具、图纸、电化工具或榜样行为展示给幼儿具体的实物形象或榜样形象,使幼儿通过观察学习这些形象获得身心发展的方法。
(名词解释)
5、形象法的类型:
实物形象法和榜样形象法;语言形象法和行为形象法;有意形象法和无意形象法。
6、形象法的运用步骤(简答)
(1)准备直观材料或树立形象;
(2)引导幼儿观察形象;
(3)及时强化(一般运用于榜样法)。
7、运用形象法的注意事项(简答)
(1)选择科学、丰富的直观教具;
(2)将实物形象法与语言法、行为练习相结合;
(3)禁用反面形象威胁幼儿;
(4)慎用榜样形象。
8、实践法:
又名活动法,是指幼儿园提供各种材料,让幼儿通过自己练习、操作、发现、感受,以获得知识或经验,养成行为习惯的方法。
(名词解释)
实践法的特点是直接经验性、知行统一性、体验性与亲历性。
9、实践法的运用要求(简答)
(1)在一日生活中落实行为要求;
(2)开展探究活动,丰富幼儿的实践经验;
(3)建立必要的幼儿当值制度,并长期坚持。
10、游戏法是指以游戏作为手段来开展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方法,特点是科学性、趣味性和娱乐性。
11、游戏法的运用要求
(1)创造游戏化的班级生活氛围;
(2)用游戏法来组织教学,使教学游戏化。
①教学前:
开始前的几分钟可以组织一个游戏作为教学的导入环节;
②教学中:
创造游戏情境,使教学游戏化;
③教学后:
一堂课接近尾声的时候,同样可以组织一个游戏。
12、情境法:
是情境教学法的简称,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图片、音乐、语言、动作等形象,创设某种典型的场景或营造某种氛围,将学习者引入其中,使他们产生一定的内心感受和情绪体验,从而帮助他们理解教学内容,身心得到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
(名词解释)情境法不是孤立的方法,要以语言法、形象法、游戏法等为基础。
13、情境创设的原则:
幼儿主体性原则、具体直观性原则、趣味性原则。
(选择题)
14、常用情境创设举例:
生活情境创设、游戏情境创设、故事情境创设、问题情境创设、表演情境创设。
15、评价法:
是教师通过语音、物质手段等表达对幼儿看法的教育方法,根据评价信息的性质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表达否定性评价信息的方法,如批评法,惩罚法;另一类是表达肯定性评价信息的方法,有表扬、鼓励、奖励等,由于肯定评价具有激励作用,所以肯定评价法又称为激励法。
评价法的鲜明特点是及时。
(选择题)
16、激励法的运用方法:
(一)表扬、鼓励和奖励运用要求:
(1)表扬适当,鼓励适度。
表扬时机恰当,对应表扬的行为要及时表扬,表扬的内容要具体,不能笼统。
奖励要控制次数,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
(2)多鼓励幼儿,鼓励方式多元化。
(二)积极期望
(1)要从积极方面去引导
(2)注意语气语调
(3)积极期望与表扬、鼓励相结合
17、评价法的理论基础
(1)强化理论;强化分为正强化、负强化和自然衰退三种类型。
(2)罗森塔尔效应。
源自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所做的实验,罗森塔尔效应证明,教师的积极期望是促使学生产生自信,进而获得良好学习效果的方法,但消极的期望则会产生不良的学习效果,甚至使本来成绩不错的学生变成绩差生。
(名词解释)
18、积极期望:
是应用罗森塔尔效应而建立的方法,基本做法是通过积极正面的行为将眼下幼儿的行为赋予积极的意义,暗示幼儿应该怎么做,从而达到教育目的。
(名词解释)
第六章幼儿园教育环境与资源
1、幼儿园教育环境: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幼儿园教育环境既包括幼儿园内部的小环境,又包括园外的家庭、社会、自然、文化等大环境。
狭义的幼儿园教育环境,是指幼儿园内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全部条件,主要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大类。
2、幼儿园物质环境:
是指幼儿园内对幼儿发展有影响作用的各种物质要素的总和,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最基本保障。
物质环境包含:
优美的自然环境、充足的活动和游戏场所,设施设备、教学器材等
3、幼儿园精神环境:
主要是指对幼儿园教育和幼儿发展产生影响的一切精神要素的总和,主要包括幼儿园的人际关系、幼儿园园疯、幼儿园文化等。
(名词解释,选择题)
4、幼儿园物质环境创设:
包含园舍建筑、园内装饰、场所布置、设备条件、物理空间的设计及利用各种材料的选择与搭配等。
分室外环境和室内环境两个部分进行。
(名词解释)
5、室内物质环境:
是指班级内部各种物资设备条件,即班级的“硬件”,主要涉及活动室、寝室、卫生间、班级走廊和班级设备五个方面。
6、幼儿教育资源:
是指直接或间接影响幼儿教育,有利于实现幼儿教育目标,促进幼儿发展的各种因素。
7、幼儿园教育环境对幼儿发展的作用(简答)
(1)对幼儿身体和大脑发育的作用;
(2)对幼儿认知发展的作用;
(3)对幼儿情感和行为的影响。
8、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论述)
(1)安全与健康原则;
(2)目标导向性原则(具有教育的内涵,体现一定的教育目的);
(3)发展适宜性原则(既要适应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又要促进幼儿身心进一步发展);
(4)丰富性原则;
(5)开放性原则(园内与园外环境相结合);
9、良好师幼关系的特征:
民主性、互动性、分享性
10、怎样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简答)
(1)友好地对待幼儿,处处体现对幼儿的关系与爱护,多与幼儿沟通;
(2)以幼儿学习伙伴的身份出现在幼儿面前,变强制为引导;
(3)创设有利于幼儿主动学习和发展的环境。
11、幼儿园教育资源的利用
(1)利用各种自然和物质资源,创设有特色的幼儿园环境;
(2)以自然、物质、文化、组织等资源为平台,开展各种活动(主题系列活动、领域活动、区域活动、一日生活活动等);
(3)充分利用家长、社区等人力资源,形成教育“合力”。
第七章幼儿园教育活动
1、幼儿园教育活动:
是以幼儿为主体,在教师创设的以适合幼儿身心发展需要特点的多种形式活动和与环境的互动过程中,引发幼儿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并大胆表现的教育活动,旨在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和谐、整体地发展。
(名词解释)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特点:
整合性、游戏性、动态性、多样性。
2、幼儿园教学活动:
是指教师根据幼儿园教育目标和任务,结合社会需求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而专门设计的多种形式的、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活动。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特点:
幼儿园教学活动本身具有较强的计划性、组织性和教师的指导性,同时,幼儿身心发展的特性决定了幼儿园教学活动还具有整合性、直接经验性、生活性、趣味性等多个特点。
3、生活活动:
是指幼儿园中满足幼儿基本生活需要的活动,主要包括入园、盥洗、进餐、喝水、如厕、自由活动、午睡、离园等。
(名词解释)
幼儿园生活活动的特点:
基础性、独特性、习惯性、情感性。
(理解)
4、自由活动:
是指幼儿自己选择活动内容,玩具材料及玩伴,在活动过程中主动参与、充分交往,获得直接经验,体验各种情感的活动过程。
(名词解释)
5、游戏:
是幼儿追求快乐的一种行为,是幼儿自愿参加、以娱乐为主要目的,通过模仿和假想反映社会现实生活,并伴有快乐情绪体验的社会性活动。
(名词解释)
幼儿游戏的特点:
自主性、象征性、愉悦性、现实性、非功利性(游戏目的在于游戏本身,好玩而玩,除此之外,无外在目的)。
(理解)
6、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基本类型(简答)
(1)按活动对象的关联程度,可以划分为领域教育活动,主题教育活动以及区域教育活动,其中,区域教育活动,其活动对象的关联程度几乎为零;
(2)按活动性质,可以划分为教学活动、游戏活动、一日生活活动、操作活动和考察活动;
(3)按活动形式,可以划分为集体、小组、个别教育活动。
7、游戏的意义(简答)
(1)游戏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
(2)游戏有利于幼儿智力、情感、社会性的发展;
(3)游戏有利于幼儿创造力的发展。
8、幼儿园游戏的指导要求(论述)
(1)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2)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
(3)观察与支持幼儿游戏;
(4)游戏评价与反思。
9、幼儿园教学设计与指导要求(论述)
(1)教学活动目标(活动目标的确定是评价活动设计有效性的关键,通常包括情感态度、认知和动作技能三个方面)
(2)教学活动准备(包括幼儿经验准备、材料准备及投放、场地及空间准备)
(3)教学活动过程(包括导入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
10、组织教学活动过程需要注意的问题(论述)
(1)要有目标意识,活动过程要与活动目标对应,活动过程的设计与实施是为了完成预设的活动目标;
(2)应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与反应,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引导幼儿主动学习;
(3)注意引导方法及风格的变化,给幼儿新鲜感,使活动更有趣。
第八章幼儿园教育的合作与衔接
1、家庭教育:
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自觉地、有意识地按一定社会的要求,通过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实施的教育影响。
(名词解释)
2、家园合作:
指幼儿园与家庭在平等沟通、协商的基础上达成相互理解,形成共识,继而相互支持、配合,实现幼儿全面发展目标的教育过程,又叫家园共育。
(名词解释)
3、社区幼儿教育:
是以社区为基本单位,在利用社区资源基础上开展的促进社区内全体幼儿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