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预防知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351452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疾病预防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疾病预防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疾病预防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疾病预防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疾病预防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疾病预防知识.docx

《疾病预防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疾病预防知识.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疾病预防知识.docx

疾病预防知识

疾病预防知识

疾病预防知识、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材料

讲究卫生,爱护清洁,预防疾病,增强体质

完善自我,促进和谐,健康心理,快乐人生

如皋市薛窑中学政教处宣

春季流行病预防知识

春天来了,天气暖了,花儿开了,叶儿绿了,景色美了,人们的心情也自然格外的舒畅。

但春季冷暖空气交汇频繁,天气多变忽冷忽热,适宜多种病原微生物孳生繁殖,呼吸道的抵抗力降低,若不注意健康保养,很容易患上传染病尤其是呼吸道传染病和肠道传染病。

因此,同学们要增强自我防范意识,既不要盲目恐慌,又不能掉以轻心,要注意采取积极预防、综合控制的措施,御病原于身体之外。

春季容易流行的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有4种:

1、麻疹:

原本是由病毒引起的小儿常见传染病,是一种发热伴出疹性的疾病,但因儿童普遍接种过麻疹疫苗,因此目前成人麻疹病例较多。

此病在发热同时伴有呼吸道的其他症状,如咳嗽、流涕、打喷嚏、眼睛发红且分泌物增多等,在发热的第4天左右,从耳后、发根处出疹,随后波及全身。

麻疹本身并不可怕,但此病可以合并肺炎、喉炎、脑炎和心功能不全等并发症,如发生在小儿身上可危及生命。

成人麻疹的症状比较严重,但预后较好,并发症相对较少。

2、腮腺炎:

俗称痄腮,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全身多种腺体的疾病,最常波及的腺体是涎腺(即唾液腺,包括腮腺、颌下腺与舌下腺),此外还可侵犯生殖腺等,因此临床上可见腮腺炎、颌下腺炎、睾丸炎以及胰腺炎等。

此病发病时除发热外,还伴有局部腺体的肿胀与疼痛,小儿还可合并脑膜炎,成人多发生胰腺炎和睾丸炎。

3、流脑:

是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简称,此病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经呼吸道传播的一种化脓性脑膜炎。

传染源为病人或带菌者,主要通过咳嗽、喷嚏、说话等产生的飞沫传播。

该病一般表现为突然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精神不振、颈项强直,重者可出现昏迷、抽搐,如不及时抢救可危及生命。

4、风疹:

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空气飞沫传播是主要传播途径,日常的密切接触也可传染。

患者通过咳嗽、说话、打喷嚏等方式将带有病毒的飞沫排入空气中,当抵抗力低下的人吸入了带有病毒的空气,就可能被感染。

另外,风疹患者粪便及尿中排除的病毒可污染食具、衣物、用品等发生接触感染。

潜伏期一般为14天-21天,平均18天。

其主要表现是在发病前1-2天内可有低热、头疼、厌食、倦怠、咽痛、咳嗽、喷嚏、流涕和结膜炎等上呼吸道症状。

通常在发热的第一天或第二天出现皮疹,一天内皮疹从面部开始,按躯干、四肢的顺序迅速遍及全身,但手掌、足底大多没有皮疹。

春季容易流行的肠道传染病主要有6种:

1、菌性痢疾:

这是天气转暖时由痢疾杆菌引起的常见病、多发病,大多是进食不洁食品后感染痢疾杆菌所致。

病菌随病人或带菌者

粪便排出,易感者通过污染的手、生活接触、被污染食物或水源,或借苍蝇等方式传播。

主要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大便下坠感,可伴随恶心、呕吐、口干、浑身无力等表现。

2、食物中毒:

春季来临,气温逐渐回升,细菌易繁殖,外出旅游的流动人口大量增加,餐饮业超负荷运行,给疾病的传播造成可乘之机,人群吃进了被细菌或细菌毒素污染的食物均可发病。

潜伏期短,一般为数小时至2天,最短为1小时。

主要表现为畏寒、发热(低热或高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水样便、粘液便、脓血便或血水样便),严重者可引起脱水、血压下降、酸中毒,甚至休克。

病情的轻重与摄入的细菌数量以及人体防御功能等因素有关,故同餐人群可集体发病。

3、霍乱:

是一种由霍乱弧菌引起的烈性肠道传染病,进食含有霍乱弧菌的不洁饮食后感染发病。

病情发展迅速,如不及时救治,可死于多器官衰竭,且传播快,可大规模流行。

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将其列为两种甲类传染病之一。

本病的传染源是病人和带菌者,经水、食物、日常生活接触和苍蝇等途径传播,人群普遍易感。

潜伏期为3小时至7天,主要表现为严重的腹泻和呕吐,吐泻物可以表现为米泔水样,一般无腹痛、无发热,严重者可发生失水性休克、皮肤干皱、口渴唇干。

4、急性肠炎:

进食不洁食物后染病,多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伴恶心、呕吐,口干、口渴,但无明显大便下坠感。

5、伤寒:

进食含有伤寒杆菌的不洁食物后发病。

主要表现为持续发热、皮疹、精神抑郁等。

6、甲型肝炎:

进食含有甲型肝炎病毒的食品1月左右后发病,病毒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他们从粪便中排除的大量病毒会污染水源、食物及周围环境,正常人群一旦接触这些污染物,就可能导致发病。

潜伏期大约为半个月到一个月时间。

多数病人起病时类似感冒或胃病,有发热、怕冷、疲乏无力、不思饮食、恶心、呕吐、厌油等现象。

一般患者几日后会退烧,但尿色渐深,出现眼黄、皮肤黄染,肝区疼痛等,此时肝功异常(转氨酶高达几百、甚至几千单位,胆红素明显升高)、肝脾肿大。

如何预防春季传染病呢,预防措施归结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首先,保护好易感人群。

进行计划性人工自动免疫是预防各类传染病发生的主要环节,应及时接种有关预防传染病的疫苗。

目前我国已研制成功疫苗、菌苗、类毒素等自动免疫制剂多达30余种,可以成功地预防麻疹、腮腺炎、风疹、甲肝、霍乱、伤寒等传染病。

预防性疫苗是阻击传染病发生的最佳积极手段,也是投资小、收效大的预防举措。

其次,开展健康教育和爱国卫生运动,普及卫生防病知识。

肠道传染病都是通过污染的食物、饮用水、手、蟑螂和苍蝇等媒介侵入肠

道而发病的,并能从粪便中排出病原体,是典型的“病从口入”或者吃出来的疾病。

因此,一要加强食品卫生意识,当心“病从口入”。

食物必须保证新鲜干净,鱼、蛋、肉类等食品在食用前必须蒸熟煮透,不喝生水,生、熟食在存放和加工时必须分开;水果、蔬菜食用前务必洗净;尽量不要到街头无证摊贩处吃东西,也不要暴饮暴食。

集体用餐最好实行分餐制,以减少传染性疾病传播的机会。

二要切断传染途径,主要包括消灭四害(老鼠、臭虫、苍蝇、蚊子)以及蟑螂等有害昆虫。

对饮食、水源、粪便加强管理或无害化处理。

讲究社会公德,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

一旦有人得了肠道传染病,要立即进行家庭自我隔离,不与他人共同进餐,并把自己用过的餐具进行高温消毒。

同时应尽量保存好可疑不洁食品的标本待检,如有多人同时发病,则应及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及时联系医院就诊,明确病情,早期治疗。

再次,注意个人卫生和防护,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饭前便后、外出归来、打喷嚏、咳嗽、玩牌以及清洁鼻子后,要立即用流动水和肥皂洗手,最好每天用清水洗眼、洗鼻腔两次以上,保持眼、鼻的卫生。

打喷嚏或咳嗽时掩住口鼻,不要随意吐痰。

做到勤洗澡,勤换衣,勤晒衣服和被褥,每天室内应通风换气,保证居室空气清新。

及时打扫房间卫生,清理卫生死角,不给病菌以孳生之地。

在呼吸道传染病多发期应减少集会,尽量少到人群密集和通风效果差的公共场所去,尤其不要带小孩到医院探望病人,以免交叉感染。

游泳爱好者在游泳时应自备毛巾、浴巾、拖鞋,佩戴泳镜、耳塞等,游泳后要及时用清水洗头、洗脸、洗掉身上有可能残留的细菌。

在使用公用健身器材健身后,要马上洗手,不能不洗手就直接吃东西、抽烟、用手揉眼睛。

家中备用一些常用的消毒剂,如84消毒液、过氧乙酸消毒液等,定期对室内表面进行消毒清洗。

第四,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春天人体的各个器官、组织、细胞的新陈代谢开始旺盛起来,正是运动锻炼的好时机。

另外,要保持正常的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处事不要过激,力求心平气和,情绪安定,减少心理压力,以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第五,注意防寒保暖,合理安排好饮食。

应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注意防寒保暖,切不可一下子减得太多。

要补充足够的水分,以保持呼吸道黏膜的湿润。

饮食上不宜太过辛辣,也不宜过食油腻,要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平时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宜多食些富含优质蛋白、糖类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枣、蜂蜜和新鲜蔬菜、水果等。

心理健康知识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依据中学生的心理特征,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可以归纳为:

1.认知能力发展正常,智力水平在正常值以上。

主要标准为:

有强烈的求知欲,乐于学习;对新问题,新事物有兴趣和探索精神,表现出能动性;智力各因素在活动中能够有机结合,积极协调,正常地发挥作用。

2.情绪稳定,乐观,心情愉快

中学生情绪健康的内容主要有:

积极情绪多于消极情绪,使自身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情绪反应适度,有适当的引发原因,反应强度与引发情境相符合;能有效调节和控制情绪的质,量,度,使其能在适当时间、场合恰如其分地表达,既能克制约束,又能适度宣泄,不过分压抑。

3.意志健全,有较强的行动的自觉性,果断性,顽强性和自制力

在活动中有自觉目的,而不是缺乏主见或盲目决定,一意孤行;执行决定中能及时决断,并根据变化的外界环境随时调整决定;能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克服一切困难和挫折,实现既定的目标;同时能有效地控制,调节自身的心理活动,使之符合实现目标的要求。

4.自我观念正确,具有健全统一的个性

关于自我的一致标准为:

对自己的认识比较接近现实,不产生自我同一性混乱;能愉快地接受自己,对自己的生活,学习,现状和未来有一定程度的满足感和发展感;以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作为个性的核心,把自己的需要、愿望、目标和行为统一起来。

5.和谐的人际关系

和谐的人际关系主要表现为:

乐于与人交往,既有稳定广泛的一般朋友,又有无话不说的知心朋友;在与人交往中不卑不亢,保持自己的个性;宽以待人,乐于助人,客观评价自己和别人。

取人之长,补已之短;积极的交往态度多于消极态度;有必要的心理准备,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保护和发展自己。

6.较强的适应能力

这里的适应能力包括社会适应、学习适应、生活适应等。

其标准是:

能和集体保持良好的接触和同步关系,自己的需要和愿望与社会的要求、集体的利益发生矛盾时,能迅速自我调节,谋求与社会协调一致,对社会现状有较清晰的认识,明确自己所处的位置;学会调控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掌握排解心理困扰、减轻心理压力的方法;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与策略,能够优化和调节自己的学习过程,能够调控自己的学习心理状态,开发潜能,达到良好的学习适应。

(二)、如何培养竞争心理

竞争可以克服惰性,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竞争让人们满怀希望,朝气蓬勃。

这是一种健康的心理。

但是,竞争也容易使人在长期的紧张生活中产生焦虑,出现心理失衡、情绪紊乱、身心疲劳等问题,尤其对失败者,由于主观愿望与客观满足之间出现巨大差距,加上有的人心理素质本来就存在不稳定因素,则会引起他们消沉、精神变态,甚至出现犯罪或自杀。

那么,在充满竞争的现代社会里,如何才能扬长避短,保持心理健康呢,

首先,应该对竞争有一个正确认识。

我们知道,有竞争,就会有成功者和失败者。

但是,关键是正确对待失败,要有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

其次,对自己要有一个客观的恰如其分的评估,努力缩小"理想我"和"现实我"的差距。

在制定目标时,既不好高骛远,又不妄自菲薄,要把长远目标与近期目标有机地统一起来,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做起,这样才有助于"理想我"的最终实现。

再者,在竞争中要能审时度势,扬长避短。

一个人的需求、兴趣和才能是多方面的,如果在实战中注意挖掘,那么,很可能会造成"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局面。

这样不仅能增加成功的机会,减少挫折,而且会打下进一步发展和取胜的好基础。

当然,成功了固然可喜,失败了也问心无愧,如果从中悟出了一番道理,或者在竞争中学到了知识,增长了才干,那么这种失败或许更有价值,谁能说它不是明天成功的起始呢,

(三)、中学生如何对待焦虑心理

在学习生活中,学生所感受到的学习压力,常常是与考试联系在一起的。

例如,面临的考试很重要;或者考试难度过大;他人、自己的过高要求超过了个人的实际能力;仅以考试的成绩来判断个人的价值等„„这些都容易导致学生陷入考试焦虑。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认识和对待考试焦虑呢,

一、考试焦虑情绪的表现:

考试焦虑是在面临考试时所出现的紧张、担心、不安等情绪状态。

考试焦虑包含三种成分:

1.是认知方面。

它是以担忧为特征的、由消极的自我评价或他人评价所形成的意识体验。

如“我比别人差,万一我考不好怎么办,”“怎么这么简单的问题都答不出来,”2.是生理反应。

如,面对考试,感到头昏,心跳加快,容易疲倦,没有食欲等。

3.是行为方面。

如,考试焦虑所导致的行为表现有注意力不集中、判断力减弱、读书效率低、记忆力减退、失眠等。

二、产生考试焦虑的原因:

不同的人产生考试焦虑的原因各不相同,因为处于特定的应试情境,或身体不适,或自身知识储备不足,或缺乏自信,或害怕失败,或过分认真、追求完美等,都可能导致考试焦虑。

除此之外,人格特征不同,对考试的反映也不一样:

从气质上说,多血质、粘液质的人考试焦虑较低,胆汁质、抑郁质的人较容易引起考试焦虑;从性格上说,内向型的人更在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更关注自己考试的结果,因而也更容易产生焦虑情绪。

三、正确看待考试焦虑:

面对考试,一些同学可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感。

其实考试焦虑并不可怕,在考试前、考试中的焦虑是正常的情绪反映。

适度的焦虑不仅体现了学生对待考试积极认真的态度,而且能使考生保持兴奋和紧张状态,发挥出自己的正常水平。

但是,过度的考试焦虑却会干扰学生的学习,对身心健康造成不利影响,是一种消极情绪。

四、克服焦虑的对策:

其实,过度考试焦虑并不可怕,采用科学的自我调控方法,完全可以减轻或消除过度考试焦虑。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建议学生可以采取下面一些简便易行的方法,进行考试前的心理按摩,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一、饮食法。

多吃一些如草莓、洋葱头、柑橘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有直接减轻心理压力的作用。

二、活动法。

适当运动,在学习间歇伸伸腰、踢踢腿、散散步等,让体力活动与脑力活动有机结合。

三、转移法。

有意识地转移注意力。

在复习间歇,听听轻快的音乐、泡泡热水澡,与家人聊聊天、讲讲笑话。

四、睡觉法。

充足的睡眠,能保证精力充沛和心灵的宁静。

五、自信法。

鼓励自己,这个阶段努力了,考试一定能发挥出“平常功”。

每天早上和睡觉前都对自己微笑,对自己说:

“我真棒~”

六、深呼吸法。

进入考场后,如果觉得紧张,就长长吸气,再缓缓地呼出去。

你会觉得心跳不那么快了,身体很舒服。

七、听音乐法。

轻松愉快的音乐可以舒缓紧张的心情。

附:

测一测你的考试焦虑程度

在学习生活中,我们不可避免地要进行大大小小的、各种各样的考试。

那么面对考试,你能否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呢,下面是一个心理测试的“考试焦虑的自我检查”。

考试焦虑度测验

下面有33道题,每道题都有4个备选答案,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题目后面圈出相应字母,每题只能选择一个答案。

A——很符合自己的情况;C——较不符合自己的情况;

B——比较符合自己的情况;D——很不符合自己的情况。

1(在重要的考试前几天,我就坐立不安了。

ABCD

2(临近考试时,我就泻肚子了。

ABCD

3(一想到考试即将来临,身体就会发僵。

ABCD

4(在考试前,我总感到苦恼。

ABCD

5(在考试前,我感到烦躁,脾气变坏。

ABCD

6(在考试前,常会想到:

“这次考试要是考得不好怎么办,”ABCD

7(一想到马上就要考试了,参加任何文娱活动都感到没劲。

ABCD

8(越临近考试,我的注意力越难集中。

ABCD

9(在考试前,我总预感到这次考试将要考坏。

ABCD

10(在考试前,我常做关于考试的梦。

ABCD

11(到了考试那天,我就不安起来。

ABCD

12(当听到开始的铃声响了,我的心马上紧张地急跳起来。

ABCD

13(遇到重要的考试,我的脑子就变得比较迟钝。

ABCD

14(看到考试题目越多、越难,我就越感到不安。

ABCD

15(在考试中,我的手会变得冰凉。

ABCD

16(在考试时,我感到十分紧张。

ABCD

17(一遇到很难的考试,我就担心自己会不及格。

ABCD

18(在紧张的考试中,我会想些与考试无关的事情,注意力集中不起来。

ABCD

19(在考试时,我会紧张得连平时记得滚瓜烂熟的知识一点儿也回忆不起来。

ABCD

20(在考试中,我会沉浸在空想之中,一时忘了自己是在考试。

ABCD

21(考试中,我想上厕所的次数比平时多些。

ABCD

22(考试时,即使不热,我也会浑身出汗。

ABCD

23(在考试时,我紧张得手发僵,写字不流畅。

ABCD

24(考试时,我经常会看错题目。

ABCD

25(在进行重要的考试时,我的头就会痛起来。

ABCD

26(发现剩下的时间来不及做完全部考题,我就急得手足无措、浑身大汗。

ABCD

27(如果我考了个坏分数,家长或教师会严厉地指责我。

ABCD

28(在考试后,发现自己懂得的题没有答对时,就十分生自己的气。

ABCD

29(有几次在重要的考试之后,我腹泻了。

ABCD

30(我对考试十分厌烦。

ABCD

31(只要考试不记成绩,我就会喜欢进行考试。

ABCD

32(考试不应当象现在这样的紧张状态下进行。

ABCD

33(不进行考试,我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ABCD

计分与评价:

统计你所圈各个字母的次数,每圈一

总分焦虑水平个A得3分、B得2分、C得1分、D得0

0—24镇定分。

用下列公式可以算出你的总得分:

25—49轻度焦虑

总得分=3×圈A的次数+2×圈B的50—74中度焦虑

次数+圈C的次数

75—99重度焦虑根据你的总得分查下面的评价表,就可以知道你的考试焦虑水平。

求学路上,伴随着成功与喜悦,也有紧张和焦虑。

成功与喜悦让同学们对求知充满了渴望,对生活充满了信心;而紧张和焦虑则常使他们心烦意乱、手足无措。

面对学习压力和考试焦虑,我们想送给同学们五句话:

“平时努力是基础,相信自我很重要,调整想法为关键,放松训练要坚持,心理咨询可尝试。

”就让我们一起笑对压力,克服过度考试焦虑,勇敢迎接挑战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