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办法.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349352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6.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办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办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办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办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办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办法.docx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办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办法.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办法.docx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办法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指标体系

第三章

考核评价程序

第四章

审核要求

第五章

结果发布及应用

第六章

动态管理机制

第七章

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客观反映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国家级经开区)在经济、科技、生态、社会以及体制创新等方面的综合发展水平,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4〕

54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考核制度促进创新驱动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14

号)关于完善考核体系的有关要求,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旨在引导国家级经开区进一步明确发展定位,充分调动地方和国家级经开区加快转型升级、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积极性,在全国围树立国家级经开区的典型例和良好品牌,同时为各级管理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第三条国家级经开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以下简

称考核评价)的指标体系设定、信息收集、类别评定、结果发布以及国家级经开区动态管理,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综合发展水平,是指国家级经开区在经济发展、对外开放、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区域带动、生态环保、行政效能等方面的表现。

第四条考核评价对象包括国务院已批准设立的国家

级经开区和申请新设立或升级为国家级经开区的省级经济

开发区。

第五条商务部牵头负责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设定和结果发布。

省级商务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本行政区域国家级经开区的考核评价信息收集和初审。

商务部成立专家小组或委托第三方机构负责审核,以保持考核评价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

第六条商务部会同相关部门建立信息沟通机制,将各部门在考核评价年度对国家级经开区发生突发事件、财政税收及规划违规、债务风险失控等方面的处理意见和通报结果纳入考核评价。

第七条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考核评价工作,信息收集通过国家级经开区信息一体化平台完成。

逐步完善国家级经开区信息一体化平台,增加程序审核、自动提示、流程监控、数据汇总和分析等功能。

第八条各国家级经开区要加大政务公开推进力度,建立健全信息公开、公示制度,及时在官方或公开刊印的招商、统计资料中发布本区主要经济数据。

加大监督与追责力度,确保通过国家级经开区信息一体化平台上报的考核评价数据与对外公布数据的一致性。

第九条商务主管部门开展考核评价工作,不得向国家级经开区收取任何费用。

第十条考核评价工作责任部门和相关工作人员应增强责任意识,违反规定造成考核评价结果失真的,视情节轻重,

对责任人及所在省级商务主管部门或国家级经开区进行通报批评或取消考核评价资格。

第二章指标体系

第十一条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坚持发展导向的科学性、

先进性和指标的规性及可操作性。

(一)统一性原则。

对国家级经开区的考核评价和动态管理采用统一的指标体系。

(二)分类指导原则。

针对国家级经开区发展阶段、园区性质和管理体制等方面的差异性,在指标体系设置不同的指标权重。

(三)系统性原则。

从国家级经开区的发展定位出发,围绕产业基础、科技创新、区域带动、生态环保、行政效能等方面设定考核评价指标。

(四)规性原则。

按照相关部门的规性定义对考核评价指标进行解释。

第十二条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设定产业基础、科技创

新、区域带动、生态环保、行政效能五大类一级指标,53项

二级指标。

考核容着重体现创新能力、品牌建设、生态环境、知识产权保护、投资环境等方面。

具体说明如下:

(一)产业基础。

含13项指标,主要反映国家级经开区经济发展、对外开放、财税收入、产业集聚、单位土地产出强度、基础设施等方面情况。

(二)科技创新。

含15项指标,主要反映国家级经开区的科技平台、科技资源、科研能力及人才供应水平等方面的投资环境,弓I导国家级经开区增强科技创新驱动能力,积极构建科技创新平台,完善人才保障体系。

(三)区域带动。

含12项指标,主要考核评价国家级经开区辐射带动示作用的发挥,并同步反映各国家级经开区对所在地区实体经济的贡献度与支撑度。

(四)生态环保。

含9项指标,主要反映生态环境建设、单位产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等方面情况,引导国家级经开区绿色集约发展,提高环境准入门槛和能源资源利用效

率,减少污染物排放。

(五)行政效能。

含4项指标,主要反映政府行政效率,引导国家级经开区以投资者满意度为核心,创新行政管理体

制,提高行政效率和透明度。

商务部在当年考核评价工作开展前初步确定各大类一级指标及其中二级指标权重,并可根据每年考核评价情况进行微调。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及指标解释附后。

第十三条针对国家级经开区东、中、西部地域差异和园区性质不同,商务部将对各大类一级指标及其中二级指标设置差异性的权重,在当年考核评价工作期间予以明确,以发挥导向作用,保证评价结果客观反映不同地域、不同发展阶段和园区性质的差异性。

东、中、西部地区的划分依据为国家根据经济带划分的东中西部地区标准。

第十四条对在考核评价年度开发建设过程中发生下列违规和重大突发影响事件的国家级经开区,由商务部定期与相关部门沟通,取得相关部门处理意见和通报结果,在考核评价中相应作扣分处理:

(一)报告期发生直接相关并承担相应责任的重大突发影响事件的(包括安全生产事故、环境影响事件和群体性事件);

(二)报告期发生财政、税收、规划等违规的;

(三)报告期国家级经开区管理机构债务规模突破批准限额的。

第三章考核评价程序

第十五条考核评价工作原则上每年开展一次,考核评价期间为上一年度。

考核评价结果反映国家级经开区上一年度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的综合发展水平状况。

考核评价工作在当年6-10月开展。

商务部可根据实际情况,对考核评价周期、考核评价期间和完成时限做出调整。

第十六条考核评价工作包括五个环节:

信息收集、地方初审、数据核查、量化考核评价、结果发布。

第十七条各国家级经开区应在6月30日前通过国家级经开区信息一体化平台(211.88.22.54/)”填报考核评价数

据及相关审核材料。

第十八条省级商务主管部门采用多种形式对本行政

区域国家级经开区的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数据及审核材料进行初审。

完成初审后,对通过审核的国家级经开区在国家级经开区信息一体化平台中予以确认,同时将本省关于国家级经开区考核评价数据及审核材料的初审意见、汇总的审核材料(电子文档)在7月31日前报商务部。

第十九条商务部会同第三方机构采取与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等部门数据对碰方式进行查证核实,并于8月30

日前将核查结果反馈省级商务主管部门。

商务部可根据工作需要,按一定比例抽取国家级经开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

数据和审核材料进行全面审核

第二十条商务部将各地上报的考核评价数据及审核材料交专家小组或第三方机构进行量化考核评价。

专家小组或第三方机构应在9月30日前完成对各国家级经开区考核评价数据的量化考核评价,得出考核评价结果和评审意见,并撰写考核评价分析报告。

第二^一条商务部根据专家小组或第三方机构提交的考核评价结果和评审意见,确定实施动态管理的国家级经开区。

考核评价结果在10月31日前发布。

第二十二条任何个人或组织均可举报考核评价工作中的不公平、不公正和弄虚作假行为,或对考核评价结果提出异议,商务部对异议人的回复,可采用信函、传真、电子等书面方式。

第四章审核要求

第二十三条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在商务部指导下开展考核评价初审、专家小组或第三方机构开展量化考核评价工作,应确保考核评价数据和审核材料真实有效。

第二十四条审核容包括时效性、完整性、准确性和逻辑性审核四个方面。

(一)时效性审核。

一是国家级经开区应按规定时间填报考核评价数据和审核材料;二是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应按规定时间完成本行政区域国家级经开区的初审。

对超期上报的国家级经开区及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在考核评价中作相应扣

分处理。

(二)完整性审核。

考核评价数据和审核材料应按规要

求上报、收集、装订,并与要求的结构、基本格式一致。

提供伪造资料、无效资料、过期资料的,该项资料按作废处理,不予重新补报,所证明的对应指标得分按0分处理。

(三)准确性审核。

对考核评价数据和审核材料进行比对审核,考核评价数据应与所附审核材料一致,且应与国家级经开区官方上公布的数据一致。

(四)逻辑性审核。

在国家级经开区信息一体化平台中对各国家级经开区的考核评价数据进行数据比对和增速、结构、比例、比率之间的逻辑关系审核。

逻辑关系审核超出规定比例的,须提供异常变化指标说明”(上传文档说明),列明造成异常的主要企业、项目等具

体因素,变动数额、幅度等能有效解释变动情况的数据。

若不能提供相应说明,则该项指标得分按0分处理。

第五章结果发布及应用

第二十五条商务部联合第三方机构,以召开专题发布会或出版年度报告形式,向全社会和各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国家级经开区公开发布国家级经开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情况。

各国家级经开区考核评价结果及今后发展合理化建议,将通过商务部函的方式反馈给各国家级经开区及其所属省级商务主管部门,以指导其今后发展。

第二十六条商务部以年度考核评价数据为基础建立

国家级经开区数据库,作为全面准确掌握国家级经开区发展情况的基础,为指导国家级经开区发展提供数据支撑。

第六章动态管理机制

第二十七条对申请新设立或升级为国家级经开区的

省级经济开发区,给予2年培育期,待培育期满后进行实地考察,并参照本办法进行考核评价,各项指标在被培育开发区中位居前列的,启动升级办理程序。

第二十八条进一步强化约束和倒逼机制,根据当年考核评价结果提出拟约谈、通报、建议退出的国家级经开区和处置建议。

(一)通报和约谈。

对当年考核评价结果处于最后10

名的国家级经开区,予以通报和约谈,指出其发展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和薄弱环节,责令整改。

(二)对连续两次考核评价结果处于最后5名的国家级

经开区,建议降为省级经济开发区,按程序报国务院批准。

第七章附则

第二十九条参与考核评价工作的所有相关工作人员均需履行责任和义务。

在商务部向全社会公开发布各国家级经开区考核评价类别之前,一律不得对外泄露相关信息。

有关机构未经商务部允许,不得使用相关考核评价数据或发布相关信息。

第三十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原《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办法》同时废止。

附件: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附件: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

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代码

二级指标

单位

数据来源

产业基础

1

地区生产总值(地区GDP)

万元

统计部门

2

出口总额

力美兀

海关部门

3

其中:

咼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

力美兀

海关部门

4

进口总额

力美兀

海关部门

5

其中:

咼新技术产品进口总额

力美兀

海关部门

6

实际使用外资金额

力美兀

商务部门

7

单位土地地区生产总值产出强度

万元平方公里

统计、国土部门

8

劳动生产率

元/人*年

统计部门

9

主营业务收入30(东部地区)/15(中西部地

区)亿元及以上的制造业企业数量

自行填报及

审计报告审核

10

世界500强上榜企业投资研发中心、总部

中心数量

自行填报及

相关文件审核

11

上市企业数量

自行填报及

相关文件审核

12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配套能力

公里平方公里

自行填报及验收

竣工文件审核

13

每平方公里光纤里程数

公里

自行填报及验收

竣工文件审核

科技创新

14

实际用于科技创新的财政支出金额

万元

科技、财政部门

15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

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

%

统计部门

16

职业技能培训机构数量

自行填报及

相关文件审核

17

孵化器、众创空间数量

自行填报及

相关文件审核

18

省级及以上研发机构总数

自行填报及

相关文件审核

19

拥有省级及以上名牌产品的企业数量

自行填报及

相关文件审核

20

咼新技术企业数

科技部门

21

高新技术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区“四上”

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

%

科技、财政部门

22

硕士及以上学历人才数量占比

%

人社部门

23

具有咼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才占比

%

人社部门

24

咼技能人才占比

%

人社部门

25

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

件/万人

知识产权部门

26

年度PCT专利申请量

知识产权部门

27

年度发明专利授权量

知识产权部门

28

技术合同交易额

万元

科技/商务部

区域带动

29

地区生产总值(地区GDP)占所在地级市

地区生产总值(地区GDP)比重

%

统计部门

30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占所在地级市公共财政

预算收入比重

%

财政部门

31

税收收入占所在地级市税收收入比重

%

税务部门

32

实际使用外资占所在地级市实际使用外资

比重

%

商务部门

33

咼技术制造业产值占所在地级市咼技术制

造业产值比重

%

统计部门

34

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所在地级市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

%

统计部门

35

设立产业引导基金、创业投资基金或其他

政策性扶持基金个数

自行填报及

相关文件审核

36

企业数量增长率

%

工商、

市场监管部门

37

与其他国家级经开区合作共建的园区个数

自行填报及

相关文件审核

38

与其他地区合作共建的园区个数(经省级

或以上政府认同的跨省合作园区)

自行填报及

相关文件审核

39

对口援疆、援藏、援助边境合作区个数

自行填报及

相关文件审核

40

土地开发利用率

%

国土部门

生态环保

41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

吨标煤万兀

环保、统计部门

42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水耗

立方米万元

环保、统计部门

43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化学需氧量(COD)排

放量

千克/万元

环保、统计部门

44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硫排放量

千克/万元

环保、统计部门

45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氮氧化物排放量

千克/万元

环保、统计部门

46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氨氮排放量

千克/万元

环保、统计部门

47

通过ISO14000认证企业数

自行填报及

相关文件审核

48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

环保部门

49

再生水(中水)回用率

%

环保部门

行政效能

50

(一站式)政务服务大厅在线审批率

%

自行填报及

相关文件审核

51

公共服务支出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比重

%

财政部门

52

是否独立设置安全生产机构

是/否

自行填报及

相关文件审核

53

是否通过ISO9001质量认证

是/否

自行填报及

相关文件审核

指标解释

1.地区生产总值(地区GDP):

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国家级经开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2.出口总额:

指报告期国家级经开区企业实际输出我国国境的货物总金额。

3.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

指报告期国家级经开区企业

实现的高新技术产品(注:

高新技术产品指根据科技部、财

政部、税务总局联合发布的《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目录》围的产品,下同)出口总额。

4.进口总额:

指报告期国家级经开区企业实际输入我国国境的货物总金额。

5.高新技术产品进口总额:

指报告期国家级经开区企业实现的高新技术产品进口总额。

6.实际使用外资金额:

指报告期国家级经开区批准的合同利用外资金额的实际执行数,外国投资者根据批准外商投资企业的合同(章程)的规定实际缴付的出资额和企业投资总额外国投资者以自己的境外自有资金实际直接向企业提供的期限一年以上的中长期贷款。

7.单位土地地区生产总值产出强度:

截至报告期末,国

家级经开区地区生产总值(地区GDP)与经开区管辖围的规

划面积的比值。

经开区管辖围的规划面积,包括经国务院批准的四至围(核心区),以及通过委托代管等方式实际管辖

且符合规划的示辐射带动区域(示辐射区)。

采取政区合一模式的国家级经开区,采用行政区面积。

8.劳动生产率:

上一年度国家级经开区的地区生产总值(地区GDP)与同期区从业人员平均人数的比值。

9.主营业务收入30(东部地区)/15(中西部地区)亿元及

以上的制造业企业数量:

根据报告年度企业审计报告,国家

级经开区主营业务收入达到相应标准(东部地区30亿元及

以上,中西部地区15亿元及以上)的制造业企业数量。

10.世界500强上榜企业投资研发中心、总部中心数量:

截至报告期末,国家级经开区由近三年美国《财富》杂志评

选的世界500强上榜企业直接投资的研发中心、总部中心合

计家数。

11.上市企业数量:

截至报告期末,在国家级经开区注册的企业在境主板、创业板、中小板上市的企业数量。

12.城市地下综合管廊配套能力:

截至报告期末,国家级

经开区地下综合管廊铺设里程数与已供地面积(包括出让+

划拨)的比值。

13.每平方公里光纤里程数:

截至报告期末,国家级经开区光纤铺设里程数与已供地面积(包括出让+划拨)的比值。

14.实际用于科技创新的财政支出金额:

上一年度,国家

级经开区用于科技创新的专项资金财政决算额;对于未在财政决算中单独例示科技创新专项资金的国家级经开区,以实

际支出金额作为决算金额进行计算。

1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

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

截至报告期末,国家级经开区规模

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与主营业务

收入的比值;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即报告年度在企业科技活动经费部支出中用于开展研究与试验发展

(R&D)活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的实际支出,包括用于研究与试验发展(R&D)项目(课题)活动的直接支出,以及间接用于研究与试验发展(R&D)活动的管理费、

服务费与研究与试验发展(R&D)有关的基本建设支出以及外协加工费等,不包括生产性活动支出、归还贷款支出以及与外单位合作或委托外单位进行研究与试验发展(R&D)活

动而转拨给对方的经费支出。

16.职业技能培训机构数量:

截至报告期末,国家级经开区设立的取得教育部门办学许可证或经劳动人社部门批准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数量。

17.孵化器、众创空间数量:

截至报告期末,国家级经开区设立并根据《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和管理办法》、《发展众创空间工作指引》等文件要求经科技部备案的国家级孵化

器、众创空间合计家数。

18.省级及以上研发机构总数:

截至报告期末,国家级经开区拥有的经省级或省级以上科技部门、商务部门认定的从事自然科学及其相关科技领域的研究开发和试验发展(包括

为研发活动服务的中间试验)的机构数量。

19.拥有省级及以上名牌产品的企业数量:

截至报告期

末,国家级经开区拥有在省级或省级以上质监部门申报成功的名牌产品的企业数量。

20.高新技术企业数:

截至报告期末,国家级经开区设立

的咼新技术企业数量(注:

咼新技术企业是指符合国务院《咼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的企业)。

21.高新技术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区四上”企业主营

业务收入的比重:

截至报告期末,国家级经开区达到四上”

标准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与全区四上”企业主营业

务收入的比值;其中,四上”企业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限

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企业、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有

资质的建筑业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和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指企业确认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主营业务的收入,根据会计主营业务收入”科目的期末贷方余额填报。

22.硕士及以上学历人才数量占比:

截至报告期末,国家

级经开区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人才数量占全区从业人员数量的比值。

23.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才占比:

截至报告期末,

国家级经开区拥有的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才数量占全区从业人员数量的比值。

24.高技能人才占比:

截至报告期末,国家级经开区拥有的取得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职业资格的技能劳动者数量占全区从业人员数量的比值。

25.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

截至报告期末,国家级经

开区单位和个人作为专利权人所拥有的有效期的中国发明

专利件数与全区从业人员数量(以万为单位)的比值。

26.年度PCT专利申请量:

报告期企业或个人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PatentCooperationTreaty)途径递交国际专利申请,向多个国家申请专利的当年新增总数。

27.年度发明专利授权量:

当年国家级经开区新增加的经专利审批部门授权的中国发明专利数量。

28.技术合同交易额:

报告期,国家级经开区企业在科技部门(技术市场管理机构)和商务部门认定登记的技术合同

(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的合同标的金额的总和。

29.地区生产总值(地区GDP)占所在地级市地区生产

总值(地区GDP)比重:

截至报告期末,国家级经开区生产总值(地区GDP)与经开区所在地级市地区生产总值(地区GDP)的比值。

直辖市和副省级城市的国家级经开区,填报

国家级经开区生产总值(地区GDP)占派出其管委会的人民

政府所辖地区地区生产总值(地区GDP)的比重。

30.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占所在地级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比重:

截至报告期末,国家级经开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与经开区所在地级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值。

直辖市和副省级城市的国家级经开区,填报国家级经开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占派出其管委会的人民政府所辖地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

31.税收收入占所在地级市税收收入比重:

截至报告期

末,国家级经开区税收收入与经开区所在地级市税收收入的比值。

直辖市和副省级城市的国家级经开区,填报国家级经

开区税收收入占派出其管委会的人民政府所辖地区税收收

入的比重。

32.实际使用外资占所在地级市实际使用外资比重:

截至

报告期末,国家级经开区实际使用外资额与经开区所在地级市实际使用外资额的比值。

直辖市和副省级城市的国家级经开区,填报国家级经开区实际使用外资占派出其管委会的人

民政府所辖地区实际使用外资的比重。

33.高技术制造业产值占所在地级市高技术制造业产值比重:

截至报告期末,国家级经开区高技术制造业产值与所在地级市高技术制造业产值的比值;高技术制造业的分类可

参考国家统计局《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分类(2013)》。

直辖市和副省级城市的国家级经开区,填报国家级经开区高技术制造业产值占派出其管委会的人民政府所辖地区高技术制造业产值的比重。

34.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所在地级市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

截至报告期末,国家级经开区第三产业增加值与所在地级市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值;直辖市和副省级城市的国家级经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