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复习检测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348736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4.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地理复习检测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三地理复习检测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三地理复习检测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三地理复习检测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三地理复习检测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地理复习检测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docx

《高三地理复习检测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地理复习检测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地理复习检测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docx

高三地理复习检测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检测: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一、单选题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近五年产业发展矩形方阵分析图。

读图,完成1~2题。

1.该城市在产业发展中(  )

A.石油化工和石化产品制造业增长潜力较大

B.农副产品加工及食品制造业发展空间较小

C.缺少增长快、比重大的优势主导产业

D.纺织业可优先培育为主导产业

2.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该城市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扩大资源开采规模,大量输出原料 ②发展传统产业,吸收剩余劳动力 ③提高资源加工深度,延长产业链 ④培育新兴优势产业,提高竞争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D.②④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石油化工和石化产品制造业为该地区的主导产业,但近五年增长率较低。

第2题,由图中可以看出,增长率较大的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较低,且大都为原料导向型和劳动力导向型产业,故应该加强资源深加工力度,延长产业链;主导产业较少且增长率较低,故应培育新兴优势产业,提高竞争力。

答案:

1.C 2.B

第二产业就业人口比重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地区工业化进程。

下图表示某国1960~2010年第二产业就业人口数及其占总就业人口比重的变化情况。

据此完成3~5题。

3.下图所示的四幅图中,符合该国就业人口总数变化特征的是(  )

A.①B.②

C.③D.④

4.该国最可能是(  )

A.美国B.中国

C.巴西D.日本

5.该国20世纪80年代第二产业就业人口数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发展(  )

A.原料导向型工业

B.技术导向型工业

C.劳动力导向型工业

D.动力导向型工业

解析:

第3题,1960~1970年间,第二产业就业人口数减少的不多,但第二产业就业人口比重下降很快,说明其他产业就业人口增长快,总就业也增长,排除B、C项;1980~1990年间,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和所占比重都迅速增长,反映了这一时期就业人口增长快。

第4题,根据2010年总就业人口接近8亿可以推知,为中国。

第5题,20世纪80年代,中国第二产业就业人口数增长迅速,主要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政策,吸引大量劳动力导向型企业集聚。

答案:

3.D 4.B 5.C

下图是“我国四个不同地区城市化的典型模式”。

据此完成6~7题。

6.四个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共同特点是(  )

A.外来资金支持城市化

B.工业化带动城市化

C.政府投资促进城市化

D.人口迁移导致城市化

7.以上四个地区城市化过程中都会出现的问题是(  )

A.资源短缺B.劳动力短缺

C.环境质量下降D.农产品供应不足

答案 6.B 7.C

解析 第6题,由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四个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共同特点是工业化带动城市化。

第7题,工业化是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在工业化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是环境质量下降。

惠州潼湖湿地是广东省最大的内陆淡水湿地,包含湖泊、河流、基塘、水库等多种湿地类型。

某房地产企业依托潼湖湿地,着力打造广东首个科技小镇示范项目。

科技小镇定位为物联网和智能控制产业基地,目前该项目吸引了广州、深圳等地近80家科研企业和机构率先入驻。

据此回答8~9题。

8.潼湖科技小镇吸引产业入驻的突出优势是(  )

A.科技先进     B.信息通达

C.政策支持D.环境优美

9.与一般工业园区相比,科技小镇(  )

A.工业部门多,企业间生产协作较好

B.生态、文化与产业有机结合

C.交通更加便利,产业集聚效果显著

D.土地成本低,廉价劳动力丰富

解析:

第8题,潼湖湿地包含湖泊、河流

、基塘、水库等多种湿地类型,环境质量好,景色优美且科技企业对环境要求高,故潼湖科技小镇吸引产业入驻的突出优势是环境优美,D正确。

第9题,与一般工业园区相比,科技小镇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发展经济,定位为物联网和智能控制产业基地,生态、文化与产业有机结合,B正确。

答案:

8.D 9.B

发达国家在经历了20多年金融自由化后,金融危机重创了其过度膨胀的虚拟经济,危机

后,发达国家纷纷出台了再工业化的政策,掀起了再工业化的浪潮。

下图示意再工业化的动力机制。

据此完成

10~12题。

10.再工业化使发达国家(  )

A.新兴产业比例下降B.资源环境问题加大

C.传统工业部门复兴D.实体经济地位上升

11.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对我国的影响是(  )

A.延缓制造业升级换代进程

B.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

C.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加大

D.提高制造业的竞争力

12.应对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我国应(  )

A.大量承接低端产业的转移

B.大力推进新型工业的发展

C.从“走出去”转向“引进来”

D.逐步取缔中小型民营企业

解析:

第10题,再工业化会增加工业在国家总产值中的比重,则实体经济地位会有所上升。

图示信息显示再工业化是升级制造业,并不是简单的传统工业部分复兴,也不会使资源环境问题加大;再工业化也包含新兴产业,则新兴产业比例不会下降。

第11题,发达国家再工业化会吸引一部分准备布局在发展中国家的先进工业转移到发达国家,则会延缓我国制造业升级换代进程。

第12题,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一般会发展新型工业,我国应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发展,提升我国工业的市场竞争力。

答案:

10.D 11.A 12.B

读“我国某地区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图”,完成13~14题。

13.从图中可知,该地(  )

A.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

B.城市化水平高

C.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不协调

D.工业发达

14.为促进该地区经济的发展,应采取的措施是(  )

A.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第二、三产业

B.发展农业科技,提高第一产业的比重

C.以旅游业为主导,增加就业机会

D.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增大第二产业的比重

答案 13.C 14.A

解析 第13题,对比两图可知,第一产业就业比重占一半以上,而产业结构不足四分之一,说明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不协调。

第一产业就业比重大,说明城市化水平低,工业落后。

第14题,从区域可持续发展来看,该区域第一产业就业比重高,产值比重较低,说明农业落后。

应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农业科技,降低第一产业就业比重;大力发展第二、三产业,增加第二、三产业的比重(并非只增大第二产业的比重)。

近年来,我国浙江省的特色小镇建设迅速,这些特色小镇既有信息经济、高端装备制造、旅游等支撑未来发展的产业,又有茶叶、丝绸、黄酒等历史经典产业。

并注意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和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

据此并结合该省“首批特色小镇产业分类统计表”,完成15~16题。

产业类别

高端装备制造

信息经济产业

金融产业

旅游产业

健康产业

时尚产业

历史经典产业

数量

6个

5个

4个

8个

2个

5个

7个

15.在该省首批37个特色小镇的产业类型中,所占比重超过20%的是(  )

A.高端装备制造   B.旅游产业

C.信息经济产业D.历史经典产业

16.加强特

色小镇的建设,有利于(  )

①新型城镇化与城乡一体化

②扩大中心城市的功能与绿地面积

③产业集聚、升级与拉长产业链

④延缓人口老龄化与提高空气质量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②④

解析:

第15题,该省首批一共有37个特色小镇,其中旅游产业小镇为8个,所占比重超过20%。

第16题,特色小镇建设与中心城市功能扩大无关,则②错误;特色小镇建设不能延缓人口老龄化,则④错误;特色小镇是新型城镇化的一种形式,可以就地实现产业集聚和升级,促进农村产业链的延伸和发展,①③正确。

答案:

15.B 16.B

下图示意我国沪宁杭城市群。

读图,完成17~18题。

17.该城市群竞争优势大的原因在于(  )

A.实施改革开放政策早

B.劳动力成本低

C.水资源丰富

D.教育发达,人才优势突出

18.该城市群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

A.产业饱和,亟待转移升级

B.传统产业为主,创新能力差

C.城市等级结构不合理

D.发展资金不足

答案 17.D 18.A

解析 第17题,我国最先实行改革开放的地区是粤、闽两省的部分沿海城市;我国中西部地区劳动力成本低;珠江三角洲、长株潭、成渝等南方地区的城市群,水资源也很丰富;该地经济发达,教育水平高,相对我国其他地区人才优势突出。

第18题,沪宁杭城市群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科技领先、城市等级结构合理的地区。

该城市群产业发展早、发展程度高,现在已经极为饱和,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空间小,所以鼓励部分产业转移出去,并加快产业升级换代。

下图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加工贸易产业转型升级途径示意图。

图中甲、乙、丙、丁、O代表加工贸易价值链的不同类型的企业。

读图,完成19~20题。

19.下列关于我国加工贸易产业转型的叙述,合理的是(  )

A.甲、乙类型企业转向以研发设计和营销服务为主

B.O类型企业处于中间环节,应向甲、乙类型企业升级

C.营销服务和研发设计将取代加工生产的地位

D.仍以加工生产为主体,同时向上下游高附加值产业活动延伸

20.我国加工贸易产业转型将直接影响(  )

A.环境质量B.就业结构

C.城市化水平D.交通密度

解析:

第19题,一般来说,产品的研发设计环节技术含量高,营销服务环节附加值高,这两个环节一般位于经济技术水平较高的国家和地区,而属于劳动力导向型加工生产环节的附加值低,一般位于经济技术欠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读图可知,甲、乙类型企业都属于加工生产环节,完全转向以研发设计和营销服务为主条件还不成熟,需要一个过程,故A项不合理;企业生产总是要追求利润的最大化,O类型企业处于中间环节,说明产业升级的条件已经具备,它应向附加值更高的研发设计和营销服务企业升级,故B项不合理;产品的生产环节缺一不可,缺少任何一个环节,产品都将生产不出来,故C项不合理;目前,我国加工贸易产业转型应仍以加工生产为主体,同时向上下游高附加值产业活动延伸,故选D项。

第20题,我国加工贸易产业从加工生产环节向研发设计和营销服务转型,必然会使得我国的就业结构发生很大的变化。

答案:

19.D 20.B

二、综合题

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湾区是由一个或若干相连的海湾、港湾、邻近岛屿共同组成的区域。

在优越的自然条件基础上,湾区依托海港城市的交通枢纽和门户优势,高效配置资源,形成了具有开放经济结构的湾区经济,成为带动区域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引领技术变革的领头羊。

粤港澳大湾区具备建成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良好基础。

2017年7月,《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在香港签署,三地将在国家支持下

,建设成为更具活力的经

济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和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的示范区,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

形成“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四个核心城市”的格局。

下图示意粤港澳大湾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1)概括湾区经济的主要特征。

(2)分析国家选择粤港澳规划湾区经济的特色优势条件。

(3)推测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可能遇到的障碍。

(4)提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措施。

解析:

(1)题,对“具有开放经济结构”“区域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引领技术变革的领头羊”“宜居宜业宜

游”等信息进行提炼即可得出答案。

(2)题,从位置、交通、经济与城市化优势、科技、政策等角度分析即可。

第(3)题,注意三地经济、政治制度不同,协调发展有一定难度。

第(4)题,可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资源、技术与产业的合理分工与合作角度分析。

知识拓展:

湾区经济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四大世界级湾区分别是粤港澳大湾区、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

粤港澳大湾区优势有:

是全球最大、人口最多的湾区都市群,地理位置优越;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海港群和空港群,经济活力强、对外开放程度高。

答案:

(1)湾区区域高度开放;经济高度发达;科技创新;强大的集聚外溢功能和发达的国际交往网络;宜居宜业等。

(2)粤港澳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网发达,对外经贸合作便利;有广阔的经济腹地;经济发展水平高、速度快,产业体系完整,市场竞争力强;城市密集,城市化水平较高;资金雄厚,基础设施完善;国家政策支持,对外联系经验丰富;高科技产业密集,引领经济发展的能力强等。

(3)政治制度不同;经济体制不同;城区差异明显等。

(4)加强区域交流合作,拓展发展空间;提升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信息网络;合理布局产业,优化产业结构;深化对外开放,打造高水平的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平台;汇聚创新资源,培育中高端产业发展等。

2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是全国社会经济发展最为快捷的地区之一,但其内部各县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交通、环保等基础设施存在差异。

1982年、2010年广东省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人口分级图

注:

图中标出地名的6市为中部地区,其东面的7个县市为东部地区,其西面的11个县市为西部地区。

(1)按照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东、中、西部划分,归纳该地区2010年人口分布的基本格局

(2)据图归纳1982年至2010年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人口级别的变化差异。

(3)从社会经济角度,分析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中部地区人口级别变化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

(4)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人口增长主要依靠自然增长还是机械增长?

分析该地区这类人口增长的正负效应。

解析:

(1)题,根据图中标出地名的6市为中部地区,其东面的7个县市为东部地区,其西面的11个县市为西部地区。

根据图示图例分析中部地区人口数量级最大,人口分布最稠密,东部其次,西部最稀少。

(2)题,根据图示:

西部

地区人口数量级变化较小,而东部地区人口数量级变化较大。

具体讲是东部

多数县市人口级别显著提高;西部多数县市人口级别没有提升。

第(3)题,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有经济因素、战争、宗教、社会变革、国家政策、生态环境变化、个人动机和需求等。

中部地区人口数量级增大的主要原因是人口的迁入。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临近港澳,对外资吸引能

力比较强;中部地区城市交通、环境等基础设施较好;省会城市广州的辐射作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工资收入高;第二、三产业发展需要大批劳动力,就业机会多。

第(4)题,珠江三角洲人口增长主要依靠外来人口的迁入,属于机械增长。

人口迁入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应该分为有利和不利影响。

人口迁移对迁入地的影响是:

提供充足的劳动力,能够带动经济的发展,但是会带来一定的环境问题。

答案:

(1)人口分布中部最密,东部其次,西部最稀。

(2)东部多数县市人口级别显著提高;西部多数县市人口级别没有提升。

(3)临近港澳,对外资吸引能力比较强;中部地区城市交通、环境等基础设施较好;省会城市广州的辐射作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工资收入高;第二、三产业发展需要大批劳动力,就业机会多。

(任答两点即可)

(4)机械增长。

正效应:

提供充足劳动力;促进三大产业发展;促进城市化发展。

(任答两点即可)

负效应:

资源供给压力加大;环境污染加剧;产

生社会、治

安等问题。

(任答两点即可)

23.有近30万“北漂”每天往返于北京与“睡城”燕郊之间。

近年来,北京许多科研院所和制造业迁至燕郊,燕郊借此加快了留住人才建设“创业燕郊”的步伐。

读京津冀地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析河北省水库主要分布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及对京津地区的生态环境效益。

(2)分析河北省发展重工业的有利条件。

(3)简述“创业燕郊”对缓解北京城市问题的作用。

【答案】

(1)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处燕山或太行山地区),抬升夏季风(东南季风)形成丰富的降水,多河流(径流丰富);山地森林较为茂密;削弱沙尘、冬季风(具有防风、降尘效益);涵养、提供水源。

(2)煤矿、铁矿等能源、原料丰富;铁路、海运交通条件好;靠近京津,市场广阔;劳动力资源丰富廉价,就近承接京津相关产业转移、历史基础好。

(3)疏散北京人口和相关产业(分散城市职能);缓解北京交通拥堵状况;减轻北京入学、住房、就医、治安等方面的压力;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北京环境质量。

【解析】第

(1)题,河北水库分布区地处燕山或太行山地区,地形以山地为主。

山地抬升夏季的东南季风,形成丰富的降水,径流丰富。

山地森林较为茂密,削弱沙尘、冬季风,对京津地区具有防风、防尘效益,且涵养水源,为京津提供清洁水源。

(2)题,河北省煤矿、铁矿等能源、原料丰富,铁路、海运交通条件好,靠近京津,市场广阔,劳动力资源丰富廉价,可以就近承接京津相关产业转移、历史基础好。

第(3)题,“创业燕郊”有利于疏散北京人口和相关产业,分散城市职能。

有利于缓解北京交通拥堵状况,减轻北京入学、住房、就医、治安等方面的压力,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北京环境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公共行政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