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中考化学解析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342341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72.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泰安市中考化学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山东省泰安市中考化学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山东省泰安市中考化学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山东省泰安市中考化学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山东省泰安市中考化学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泰安市中考化学解析版.docx

《山东省泰安市中考化学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泰安市中考化学解析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泰安市中考化学解析版.docx

山东省泰安市中考化学解析版

2018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化学(解析版)

相对原子质量:

H-1C-12O-16Na-23S-32Ca-40Zn-65

第I卷(选择题共2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你认为下列做法与这理念不相符的是

A.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

B.使用一些新型可降解的塑料,减少”白色污染”

C.自带水杯出行,不用一次性纸杯

D.将校园散落的塑料袋、树叶集中焚烧,保持整洁的环境

【解析】选D。

将校园散落的塑料袋、树叶集中焚烧,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造成环境的污染,D错误。

2、下列物质中。

属于纯净物的是

A.空气B.煤C.蒸馏水D.赤铁矿石

【解析】选C。

空气中有氧气、氮气等,属于混合物,A错误;煤中有碳和杂质等,属

于混合物,B错误;蒸馏水含有水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C正确;赤铁矿石有氧化铁

和杂质等,属于混合物,D错误。

3、下列数据为常见水果的pH,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解析】选A。

呈酸性的物质中,柠檬的pH最小,故酸性最强。

4、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A.二氧化碳B.氯化钾C.铜D.氧气

【解析】选B。

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A错误;氯化钾是由钾离子和氯离

子构成的,B正确;铜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铜原子直接构成的,C错误;氧气属于气态

非金属单质,是由氧分子构成的,D错误。

5、实验室制取气体选择收集方法时,下列气体性质不需考虑的是

A.密度B.可燃性C.溶解性D.能否与水反应

【解析】选B。

实验室制取气体收集方法的选择一般考虑气体物理性质中的密度和溶解性,化学性质中看它是否与水发生化学反应,无需考虑是否具有可燃性。

6、硅是信息技术的关键材料。

从石英砂制取芯片的重要反应是

咼温

SQ2+2CSi+2COT,该反应属于

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

【解析】选C。

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C正确。

7、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解析】选C。

氧气验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观察木条是否复燃,A

错误;给试管中液体试剂加热时,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B错

误;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试剂时,胶头滴管应悬空竖直在试管口上方,C正

确;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时,导管应插入集气瓶的底部,这样才能将空气排净,D错误。

8、下列化学肥料中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A.硫酸钾[K2SO4]B.尿素[CO(NH2)2]

C.硝酸铵(NH4NO3]D.磷酸二氢钾[KH2PO4]

【解析】选D。

磷酸二氢钾[KH2PO4]中含钾和磷两种元素,属于复合肥,故选D。

9、下列物品所使用的材料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解析】选B。

铝合金属于金属材料;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玻璃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羊毛属于天然材料。

10、制造C919大飞机采用的非金属材料氮化硅(Si3N4),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3价,则硅元素的化合价是

A.+1B.+2C.+3D.+4

【解析】选D。

氮元素为-3价,设硅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

3x+(-3)X4=0,则x=+4价。

11、从安全的角度考虑,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A.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氢氧化钠溶液

B.霉变的大米经洗净、高温蒸煮后也不能食用

C.误食重金属盐,可服用豆浆、牛奶等解毒,并及时就医

D.遇到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迅速离开现场

【解析】选A。

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碳酸氢钠溶液,不能使用氢氧化钠溶液(具有强腐蚀性),A错误;霉变的大米中含有的黄曲霉

菌毒素性质稳定,经洗净、高温蒸煮后也不能食用,B正确;重金属盐遇到牛奶或生

鸡蛋清会使之发生变性,而缓解与人体蛋白质结合,所以喝牛奶或生鸡蛋清能解毒,C

正确;湿毛巾有类似防毒面具的功能,可防止吸入有毒气体或烟尘,有毒气体的密度受热会变小,会聚集在上方,故逃生时应底下身子,D正确。

12、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关于物质的用途不正确的是

A.铜一一做导线B.小苏打一一治疗胃酸过多

C.碳酸钡一一用于钡餐透视D.干冰一一用于人工降雨

【解析】选C。

铜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可做导线,A正确;小苏打能与胃酸反应,可治

疗胃酸过多,B正确;碳酸钡能与胃酸中的盐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的氯化钡,从而是人体中毒,因此碳酸钡不能用于钡餐透视,C错误;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D

正确。

13、全球近140个国家将根据签署的《国际防治汞污染公约》,在2020年前禁止生产和出口含汞产品,如电池、荧光灯、化妆品、温度计、血压计等。

汞元素部分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汞为非金属元素B.汞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80

C.汞原子的质子数为80D.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00.6

【解析】选A。

汞属于金属元素,A错误;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80为该元素的原子序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B、C正确;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00.6,D正确。

14、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电解水时正极和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2:

1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将一氧化碳通入灼热的氧化铁,红色粉末逐渐变为黑色粉末

D.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解析】选A。

电解水时正极和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1:

2,A不正确;铁丝在氧

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B正确;将一氧化碳通入灼热的氧化铁

时,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红色粉末逐渐变为黑色粉末,C正

确;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蓝色沉淀氢氧化铜和硫酸钠,D正确。

15、下列化学用语的使用及其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

A.H2O――—个水分子中含有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原子

B.4H――4个氢元素

C.Ca+2――一个钙离子带二个单位正电荷

D.2CO2――两个二氧化碳分子

【解析】选D。

H2O微观上可表示一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A错误;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B错误;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

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

2+

要省略,钙离子可表示为Ca,C错误;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

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2CO2可表示两个二氧化碳分

子,D正确。

16、如图是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属于同种元素B.③⑤化学性质相似

C•②③④均表示离子D.②④形成的化合物是MgCI

【解析】选B。

①②的核内质子数不同,不属于同种元素,A错误;决定元素化学性质

的是最外层电子数,③⑤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B正确;③质子数=核

外电子数=13,为原子,②④的质子数不等于核外电子数,表示离子,C错误;②④分

别是镁元素、氯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氯化镁,镁元素显+2价,氯元素显-1价,其化

学式为MgCb,D错误。

17、某同学对所学部分化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有错误的一组是

A.物质的分离

B.物质的鉴别

淡化海水一蒸馏

海水晒盐一蒸发

氨气、氧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带火星的木

硝酸铵、氢氧化钠、氯化钠三种固体——水

C.化学与健康

D.化学与生活

缺铁易引起贫血

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坏血

洗去餐具上的油污一一洗洁精使媒燃烧更旺一一把煤做成蜂窝状

【解析】选Bo.海水的淡化一般采用蒸馏法,因为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较小,所以蒸发溶剂结晶法来晒盐,A正确;只有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所以不

能用带火星的木条来检验氢气、氧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B错误;人体缺铁易患

贫血,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坏血病,C正确;洗洁精中富含乳化剂,对油污起到乳化作用,所以可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将煤做成蜂窝状增大了煤炭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了煤炭的燃烧,D正确。

18、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物质都适用降温结晶法使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机■°z:

B.60C时将4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能得到90g饱和溶液

C.通过降温能使A点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D.分别将甲、乙物质饱和溶液从60C降至20C,甲析出晶体较多

【解析】选C。

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所以乙物质适用蒸发结晶法使溶质从溶液中析出,A错误;60C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60g,所以将4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能得到80g饱和溶液,B错误;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所以通过降温能使A点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C正确;分别将甲、乙物质饱和

溶液从60°C降至20°C,饱和溶液的质量不能确定,所以析出晶体的质量也不能确定,D错误。

19、从海水中制备纯碱和金属镁的流程如下图所示:

 

F列说法错误的是()

A•流程I依次向粗盐水中加入过量Ca(0H)2溶液、NazCQ溶液和适量稀盐酸去除

杂质

B•流程II吸氨是使溶液呈碱性,有利于吸收二氧化碳

C.上述流程涉及到三种基本反应类型

D•流程IV、V是通过化学方法富集氯化镁

【解析】选C。

过量的氢氧化钙可除尽氯化镁,过量的碳酸钠溶液可除去氯化钙和氢

氧化钙,适量稀盐酸可除去碳酸钠,A正确;二氧化碳是酸性气体,在碱性溶液的吸

收效果好,B正确;上述流程涉及到复分解反应和分解反应两种基本反应类型,C错

镁,过过程是通过化学方法富集氯化镁,D正确。

20、向某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某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点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B.be段(不含b点)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MgCl2+2NaOH==Mg(OH)2J+2NaCI

C.整个变化过程中氯离子数目没有改变

D.d点溶液中含有两种溶质

【解析】选Doa点时,稀盐酸没有完全反应,溶液显酸性,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时溶液变红,A正确;bc段(不含b点)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B正确;整个变化过程中,氯离子没有和其它离子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水等,

因此氯离子数目没有改变,C正确;d点时,氢氧化钠恰好和盐酸、氯化镁完全反应,溶液中只含有氯化钠一种溶质,D不正确。

第II卷(非选择题共30分)

二、(本题包括3小题,共12分)

21、(4分)水循环”、氧循环”和碳循环”是自然界存在的三大重要循环。

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从物质变化及分子角度看,三种循环中有一种与另外两种在变化上有本质的区别,这种循环主要是由的运动引起的;

(2)用学科观点分析碳循环和氧循环,其中正确的是—(填字母序号);

A.变化观:

每个人都在参与碳、氧循环

B.守恒观:

碳、氧循环过程中各元素守恒,其化合价不变

C.平衡观:

碳、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D.微粒观:

绿色植物的作用是使自然界中的氧原子总数增加

(3)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主要是通过二氧化碳来实现的。

图中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有—(填数字序号)。

近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导致温室效应,因此人类要积极采取措施维持循环体系中二氧化碳的相对平衡;

(4)为解决日益加剧的温室效应,有科学家提出”绿色自由”构想:

把CO2含量高的气体

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然后再通过化学反应在分解池内放出二氧化碳进入合成塔,在合成塔内300C、200kPa和催化剂条件下使之变为甲醇(CH3OH)和水。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析】

(1)地球表面的水循环”主要是由水分子的运动引起的,发生的是物理变化;自然界碳循环”中的碳”是指二氧化碳发生的化学变化;氧循环”是指氧气发生的

化学变化。

(2)变化观:

每个人都在参与碳、氧循环,A正确;守恒观:

碳、氧循环过程中各元

素守恒,化合价发生改变,如光合作用中,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B错误;平

衡观:

碳、氧循环使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C正确;微粒观:

由质

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与数目保持不变,D错误。

(3)由图1可

知,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有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海水的吸收。

(4)在合成塔内

300C、200kPa和催化剂条件下氢气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甲醇(CH3OH)和水,据此

书写化学方程式

(4)3H2+CO2,■优割CH3OH+H2O

22、(4分)宏观和微观相联系是化学独特的思维方式

 

(1)微观探析化学反应的规律是化学科学的核心任务。

根据下列微观示意图回答问题:

1从微粒的角度说明图A反应的实质是;

2图B所示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微粒是(写出微粒的符号)。

(2)化学上有一种能将微观粒子数目与宏观物质质量联系起来的量,叫物质的

量,其单位是摩尔。

1摩尔任何物质中含有构成它的微粒个数都是6.021023个,1摩尔任何物质的质量是以克为单位,数值上都等于该物质的化学式量。

例如1

摩尔水的各种量关系如下:

11摩尔水中复原子数目是个;②1摩尔水中氧元素质量为g。

【解析】

(1)①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图A反应的实质是:

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了水分子;②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图B所示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微粒是Zn、Cu2+。

(2[①1摩尔任何物质中含有构成它的微粒个数都是6.02初23个,每个水分子是由

两个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1摩尔水中氢原子数目是1.2041024个;②由于

1摩尔任何物质的质量是以克为单位,数值上都等于该物质的化学式量,水分子中氧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6,所以1摩尔水中氧元素质量为16g。

答案:

(1)①H+和OH-结合成H2O或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

2ZnCu2+

(2)①12041024或2X6.021%23②16

23、(4分)利用坐标系建立物质间的关系是总

结化学知识的一种方法。

A-M是初中化学

常见的九种物质,下图是根据这九种物质

的类别和其中某种元素的化合价构建的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图中表示一种物

质转换成另一种物质),已知A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俗名是;

(2)H、G均可与M溶液反应,分别生成含该金属元素的两种盐溶液。

G与M的反应

常用于工业除锈,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D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在B溶液中加入一定量D溶液,过滤后取滤液,滴入过量M溶液,无明显现象,则滤液中的溶质是(写出所有可能情况,填化学式);

(4)A-H八种物质中能与M溶液反应的物质有种。

【解析】A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故A是氧化钙,转化生成的B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转化生成的C是碳酸钙;氢氧化钙转化生成的E能转化生成D,最终转化生成碳酸钙,且D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故E是氢氧化钠,D是碳酸钠;H是单质,

能与M反应,G与M的反应常用于工业除锈,故M是盐酸,H是铁,G是氧化铁,生成的F是氯化铁,带入框图,推断合理。

(1)A是氧化钙,俗名是生石灰。

(2)G是氧化铁,M是盐酸,二者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

(3)D是碳酸钠,在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碳酸钠溶液,过滤后取滤液,滴入过量M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不含

有碳酸钠,则滤液中的溶质可能是NaOH、NaOH和Ca(OH)2【NaOH、NaOH和Ca

(OH)2也可】。

(4)A-H八种物质中能与M溶液反应的物质有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钙、铁、氧化铁、碳酸钠、氢氧化钠共七种。

答案:

(1)生石灰

(2)Fe2O3+6HCI=2FeCI3+3H2O或Fe2O3+3H2SO4=Fe2(SO4)3+3H2O

(3)NaOH、NaOH和Ca(OH)2或KOH、KOH和Ca(OH)2

(4)7

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13分)

24、(5分)以下是初中化学一些基本实验,请根据实验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下图进行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去除和配制一定质量分数氯化纳溶液的实验。

1相盐中难溶性杂质去

除的主要操作顺序是(填字母

序号);

2配制11%的氯化钠溶液量和量取,其它操作均规范无误,最终导致配制

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填大于”、

小于”或”不能确定”)11%

(2)下图为某小组探究金属化学性质的两组实验。

如】

轴111

AB

★沖'¥”0,

TMA7**5

\y

CE

1实验I中以金属表面产生气泡的快慢”为标准来判断锌、铁的活动性强弱,有同学认

为不够合理,理由是;

2写出实验II中C试管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实验II中要验证Cu、Fe、Ag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至少要做的实验是(填字

母序号)。

【解析】

(1)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去除的主要操作顺序为溶解、过滤、蒸发。

②砝码与

药品放错托盘会使所称取固体溶质质量偏小,造成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如图量取蒸馏水时,会导致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从而导致配制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2)①从图可以看出选取的酸的种类不同,因此以金属表面产生气泡的快

慢”为标准来判断锌、铁的活动性强弱不够合理。

②实验II中C试管内发生的反应是铜

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据此书写化学方程式。

③由C可知,铜能置换出

硝酸银中的银,说明活动性铜〉银,D中的铁能置换出硫酸铜中的铜,说明活动性铁

>铜,故可得活动性:

铁>铜>银,故选CD。

答案:

(1)①BDC②小于

(2)①酸的种类不同②Cu+2AgN03==2Ag+Cu(NO3)2③CD

25、(8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通过咨询老师准备用亚硫酸钠溶液与浓硫酸反应来制备一定量的SO2(Na2SO3+H2SO4(浓)==Na2SO4+SO2T+H2O]。

老师给他们提供了一瓶亚硫酸钠溶液并告知该瓶溶液放置时间可能较长,不知是否变质。

兴趣小组的同学分成甲、乙两小组对该瓶亚硫酸钠溶液成分进行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①该瓶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②该瓶溶液中亚硫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查阅资料】

(1)Na2SO3有较强还原性,在空气中易被氧气氧化:

2

Na2SQ+O2==2Na2SO4;

(2)Na2SO3能与酸反应产生SO2气体;

222+

(3)SQ-、SO4-均能与Ba反应产生白色沉淀,BaSO3可溶于稀盐酸。

【作出猜想】

猜想1:

没有变质,成分是Na2SO3;

猜想2:

完全变质,成分是Na2SO4;

你认为还可能有的猜想3:

【实验探究I】甲、乙两组分别进行实验探究溶液是否变质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盐酸;

产生气

没有变质,还是

Na2SO3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再加入足量稀盐酸。

已部分变质

【评价】有同学质疑甲组方案不合理,理由是。

【实验探究II】

甲组设计如下实验测定NazSQ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注:

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影响

忽略不计)

(1)连好装置并检查装置气密性,在锥形瓶中放入126g该样品

(2)实验前称量C装置的质量;

(3)关闭活塞K,用注射器推入浓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

(4)打开活塞K,缓缓鼓入一定量的氮气,关闭活塞K;

(5)再次称量C装置的质量发现比反应前增重6.4g。

由此,计算出该溶液中Na2SO3的质量分数为;

【解释】若没有进行第4步操作,则测得亚硫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实际的—(填”偏小”或”偏大”。

乙组仍使用第一次实验的原理,进行如下实验测定Na2S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第一步:

称取试样ag;

第二步:

在溶液中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和足量稀盐酸;

第三步:

过滤、洗涤、烘干沉淀;

第四步:

称量沉淀的质量为bg;

第五步:

计算溶液中NazSQ的溶质质量分数=(1-142b/233a)100%。

试完成下列问题:

(1)加入氯化钡溶液过量的目的是;

(2)第三步操作要洗涤沉淀的原因是;

【反思】由此可得出,保存亚硫酸钠时应。

【解析】解:

【作出猜想】部分变质时的成分是Na2SQ、Na2SO4。

【实验探究I】取

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盐酸,产生气泡,说明溶液中含有亚硫酸钠;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再加入足量稀盐酸,产生白色沉淀,沉淀部分溶解,产生气泡,说明溶液中含有硫酸钠和亚硫酸钠。

【评价】有同学质疑甲组方案不合理,理由是含有硫酸钠和亚硫酸钠的溶液也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

【实验探究□】再

次称量C装置的质量发现比反应前增重6.4g,说明反应生成了6.4g二氧化硫,设亚硫酸钠质量为x,

Na2SO3+H2SO4(浓)=Na2SO4+SO2f+H2O,

12664

x6.4g

==6.4g,

x=12.6g,

该溶液中Na2SO3的质量分数为:

二:

X1OO%=1O%。

【解释】若没有进行第4步操作,会导致二氧化硫不能被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吸收,则

测得亚硫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实际的偏小。

(1)加入氯化钡溶液过量的目的是使硫酸钠完全转化成沉淀。

(2)第三步操作要洗

涤沉淀的原因是除去沉淀表面的附着物,以防止影响实验结果。

【反思】亚硫酸钠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因此应该密封保存亚硫酸钠。

答案:

[作出猜想]部分变质,成分是Na2SO3和Na2SO4

[实验探究I]

小组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乙组

产生白色沉淀,加入稀盐酸后沉淀部分消失,生成气体

[评价]部分变质也会产生气泡

[实验探究11]10%

[解释]偏小

(1)使溶液中Na2SO4全部转化成沉淀

(2)沉淀表面溶液中含有NaCI、BaCb,烘干时一并析出造成沉淀质量偏大[反思]密封保存防止氧化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5分)

主要成分:

化哮A:

cj枣or金<♦:

5*唤/支

**:

10.0g/l

26、儿童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发育不良等症状。

如下图为某补锌口服液说明书的部分信息,图中葡萄糖酸锌化学式已不完整,请根据相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葡萄糖酸锌的化学式量是455,则葡萄糖酸锌化学式中氢原子右下角的数字为;

(2)若儿童1kg体重每日需要0.5mg锌,每天从食物中只能摄入所需锌的一半。

体重为20kg的儿童,理论上一天还需服该口服液支?

【解析】

(1)葡萄糖酸锌的化学式量是455,则12X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