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月考卷及答案3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330438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0.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月考卷及答案3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二语文月考卷及答案3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二语文月考卷及答案3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二语文月考卷及答案3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二语文月考卷及答案3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月考卷及答案31.docx

《高二语文月考卷及答案3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月考卷及答案31.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语文月考卷及答案31.docx

高二语文月考卷及答案31

益阳市第十六中学高二语文第三学月考试试题卷

注意:

本试卷共五大题,考试时间120分钟,分值150分,请将答案做在答题卷上

一、基础知识(共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珐琅(fǎ)   体己(tī)   综合征(zhēnɡ)    少安毋躁(shāo)

B.腈纶(jīng)   靓妆(jìng)  菁华园(jīng)     三聚氰胺(qíng)

C.里弄(lòng)   摒弃(bìn)   鲫鱼汤(jì)       本末倒(dǎo)置

D.氛围(fèn)    粮囤(dùn)   擤鼻涕(xǐng)     探囊取物(láng)

答案:

B;A珐琅(fà)少安毋躁(shǎo)C摒弃(bìng)本末倒(dào)置D氛围(fēn)探囊取物(ná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碰瓷     返聘     绩优股     别出新裁

B.颉颃     编纂     口头禅     美轮美奂

C.融资     家具     照像机     雍容华贵

D.北漂     羸弱     撒手锏     饥肠漉漉

答案:

B(A.别出心裁 C.照相机 D.饥肠辘辘)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希望‘公益金百万行’越办越好,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谢文贤说,做善事不是为了宣传,只是他的一份心意,希望能为社会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B.新世纪初,某出版社出版了一套“走向诺贝尔”文学丛书,丛书囊括了当代可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的作品,真可谓洋洋大观。

C.分析人士认为,普京充满信心地指定梅德韦杰夫为下届总统的候选人,可能认为他是一个“容易驾驭的人”,但时间一长.两人肯定会分道扬镰。

D.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造成不少农村子弟选择进城读书,这不但导致农村大量校舍闲置,而且使城市教育资源不足的状况捉襟见肘。

3、   D(A绵薄之力:

微不足道的力量。

指尽自己的努力去帮助别人。

(谦词)B洋洋大观:

洋洋:

盛大、众多的样子;大观:

丰富多彩的景象。

形容事物或景象十分丰富多彩,盛大壮观。

C分道扬镳:

比喻志趣不同,各走各的道路。

也比喻双方财力相当在地位上互不相让。

D捉襟见肘:

拉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肘儿,形容衣服破烂。

比喻生活困难或处境窘迫。

应用“雪上加霜”。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春夜雨霏霏》是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莫言的第一部处女作,1981年5月发表在河北保定的文学双月刊《莲池》上。

B.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2年11月8日召开,出席这次党代会的代表有干部和青年,还有不少女同志。

C.“闯黄灯罚6分”的“史上最严交规”之所以引起人们的争议,是因为公安部有关部门在制定这一规则时,没有广泛听取民意,没有科学决策等原因造成的。

D.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采用一箭双星方式,将九号卫星发射升空并送入预定转移轨道。

4、D(A成分赘余,“处女作”与“第一部”重复;B不合逻辑,“干部”“青年”“女同志”有交叉关系;C句式杂糅,应删去“因为”或“等原因造成的”)

5.下列对联中,最适合祝贺学校科技节开幕的一项是()

A.喜看杏坛添秀色,乐闻木铎振新声

B.能歌善舞心弄巧,长书工画指生花

C.披文入理游胜景,穷天究地探谜宫

D.架集古今书万卷,柜藏中外帖千函

5、C(A项适用于学校门联,B项适用于艺术节,D项适用于书店。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共22分)

   曼卿,讳延年,姓石氏,其上世为幽州人。

幽州入于契丹,其祖自成始以其族闲走南归。

天子嘉其来,将禄之,不可,乃家于宋州之宋城。

父讳补之,官至太常博士。

   幽燕俗劲武,而曼卿少亦以气自豪。

读书不治章句,独慕古人奇节伟行非常之功,视世俗屑屑无足动其意者。

自顾不合于时,乃一混以酒。

然好剧饮大醉,颓然自放。

由是益与时不合。

而人之从其游者,皆知爱曼卿落落可奇,而不知其才之有以用也。

年四十八,康定二年二月四日,以太子中允秘阁校理卒于京师。

   曼卿少举进士,不中,真宗推恩,三举进士皆补奉职。

曼卿初不肯就,张文节公素奇之,谓曰:

“母老乃择禄邪?

”曼卿矍然起就之,迁殿直。

久之,改太常寺太祝,知济州金乡县。

叹曰:

“此亦可以为政也。

”县有治声,通判乾宁军。

丁母永安县君李氏忧,服除,通判永静军,皆有能名。

充馆阁校勘,累迁大理寺丞,通判海州,还为校理。

   庄献明肃太后临朝,曼卿上书,请还政天子。

其后太后崩,范讽以言见幸,引尝言太后事者,遽得显官,欲引曼卿,曼卿固止之,乃已。

自契丹通中国,德明尽有河南而臣属,遂务休兵养息,天下晏然,内外弛武三十余年。

曼卿上书言十事,不报。

已而元昊反,西方用兵,始思其言,召见。

稍用其说,籍河北、河东、陕西之民,得乡兵数十万。

曼卿奉使籍兵河东,还称旨,赐绯衣银鱼。

天子方思尽其才,而且病矣。

既而闻边将有欲以乡兵扦贼者,笑曰:

“此得吾粗也。

夫不教之兵勇怯相杂若怯者见敌而动则勇者亦牵而溃矣今或不暇教不若募其教行者则人人皆胜兵也。

”其视世事,蔑若不足为。

及听其施设之方,虽精思深虑,不能过也。

状貌伟然,喜酒自豪,若不可绳以法度,退而质其平生趣舍大节,无一悖于理者。

遇人无贤愚,皆尽欣欢。

及闲而可否天下是非善恶,当其意者无几人。

其为文章,劲健称其意气。

 参考译文

曼卿名延年,姓石,他的祖先是幽州人。

幽州被北方的契丹占领后,他的祖先自成才率领他的一族人向南逃逸,投归北宋。

北宋皇帝为嘉奖他们来投奔,准备让他们享受国家的俸禄,没有实行,于是在宋州的宋城定居下来。

曼卿的父亲,名叫补之,官至太常博士。

幽燕一带一般人都强健勇武,石曼卿年少时也豪气逼人。

读书不研究章节句读,只仰慕古代那些有奇伟的节操品行并建立过非同寻常功劳的人,看轻世俗的小功名,心中不为所动。

自认为跟时代不相合,于是整日借酒混世。

且喜欢痛饮大醉,颓废地放纵自己。

从此更加与时代不相合。

那些跟他交游的人,都只懂得爱慕曼卿卓异超群的气度,却不懂得他的才华可以为世所用。

康定二年二月四日,在京城逝去,时年四十八岁,担任太子中允秘阁校理。

   石曼卿年少时便被举荐为进士,但没被选中,真宗皇帝广施恩惠,凡多次被举荐的人都给予奉职。

曼卿开始不肯就职,张文节一向以他为奇才,对他说:

“你母亲去世了,你才选择官禄吗?

”曼卿惊视了一下,同意就职了,后调任殿直。

不久,改任太常寺太祝,管理济州金乡县。

曼卿曾感叹说:

“这也可以施展治理国家的才华啊!

”治县得到好评,任乾宁军通判。

母亲李氏逝世,服丧完后,任永静军通判,都得到好评。

充任馆阁校勘,调任大理寺丞,海州通判。

后任校理。

庄献明肃太后上朝处理国政,曼卿上书,请求太后还政给天子。

后来太后去世,范讽因进言被皇上宠爱,推荐那些曾经为太后还政天子一事进过言的人,那些人很快得了高官,范讽要推荐曼卿,曼卿坚决推辞不就,范讽才作罢。

自从契丹与中原结好,黄河以南都臣服开始,北宋就推行(致力)休兵养息政策,天下安宁,从中央到地方放松军事三十多年。

曼卿上书谈了留心边事,平时练兵,防患未然等十件事,没有引起重视。

不久元吴背叛,北宋向西边用兵,皇上才想起曼卿的谏书,召见了曼卿。

逐渐采用了他的主张,在河北、河东、陕西百姓中征兵,得到乡兵几十万。

石曼卿也奉命在河东征兵,做得非常好,合乎皇帝的心意,回到朝廷,皇帝赐给他绯衣银鱼。

皇上正想充分发挥他的才智,重用他,他却身体不好。

不久听说有一位边将想率领乡兵与贼决斗,曼卿笑着说:

“这只领悟了我的表面意思。

没有经过调教的士兵,勇敢的胆小的杂在一起,假如胆小的见到敌人就动摇溃逃,那么勇敢的人也会跟着溃逃。

现在或许没有空闲来调教,不如招募那些经过调教有品行的人,这样招来的人个个都是强兵。

”他看待世事,轻得像不值得做似的。

到听了他设计的方案,即使是深思熟虑,也不能超过他。

他仪表英俊,喜欢饮酒,性恪豪爽,表面看去好像不可用法度来约束他,退一步想想,他一生做事却追求大节,从不违背事理。

不管是贤者不贤者,都十分喜欢结交。

等到闲暇议论天下是非善恶,却没有几个人能符合他的心意。

他写文章遒劲刚健,正像他的为人。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丁母永安县君李氏忧       忧:

指父母丧事

    B.稍用其说                   稍:

稍微

    C.若不可绳以法度           绳:

约束

    D.及闲而可否天下是非善恶   否:

贬斥、议论

6、答案.B(稍:

逐渐)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用法和意义不同的一项是(3分) (      )

A、乃  欲引曼卿,曼卿固止之,乃已

       使牧羝,羝乳乃得归

B、之  而人之从其游者,皆知爱曼卿落落可奇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以  而不知其才之有以用也。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D、然  状貌伟然,喜酒自豪

其下平旷,有穴窈然

7、A、才B(定语后置的标志)C、(用来)(用)D、(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8、下列句子断句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夫不教之兵/勇怯相杂/若怯者见敌而动/则勇者亦牵而溃矣/今或不暇教/不若募其教行者/则人人皆胜兵也。

B、夫不教之/兵勇怯相杂/若怯者见敌/而动则勇者/亦牵而溃矣/今或不暇教/不若募其教行者/则人人皆胜兵也。

C、夫不教之兵/勇怯相杂/若怯者/见敌而动/则勇者亦牵而溃矣/今或不暇教不若/募其教行者/则人人皆胜兵也。

D、夫不教之兵/勇怯相杂/若怯者见敌/而动则勇者/亦牵而溃矣/今或不暇教/不若募其教/行者则人人皆胜兵也。

8、A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石曼卿年少时放荡不拘,读书不研究章节句读,只仰慕古代那些有奇伟节操品行并建立非同寻常功劳的人,自认为不合于时,常大饮而醉。

 B.石曼卿不顾个人安危,两次上书进谏,一为太后干预朝政,一为朝廷的边防担忧,他主张太平时期练兵,防患未然。

 C.作者刻画石曼卿,先交代其性格特征和结局,再回头叙写他一生的几件重要事情,这有制造悬念、吸引读者、引起共鸣的作用。

D.石曼卿仪表英俊,性格豪爽,文武双全,他的文章就像他的为人,遒劲刚健,他生逢其时,深得皇帝重用,可惜已病重,只活了48岁。

9、D(“生逢其时,深得皇帝重用”错)

10.翻译文中画线句子(共10分)

  

(1)天子嘉其来,将禄之,不可,乃家于宋州之宋城。

(3分)

(1)北宋皇帝为嘉奖他们来投奔,准备让他们享受国家的俸禄,没有实行,于是(他们)在宋州的宋城定居下来。

(禄:

使……享受俸禄;状语后置;句意各1分)

  

(2)张文节公素奇之,谓曰:

“母老乃择禄邪?

”(4分)

(2)张文节一向以他为奇才,对他说:

“你母亲去世了,你才选择官禄吗?

”(关键字:

素、奇、老、乃:

  (3)遂务休兵养息,天下晏然,内外弛武三十余年。

(3分)

(3)北宋就推行(致力)休兵养息政策,天下安宁,从中央到地方放松军事三十多年。

(晏然:

安宁;弛:

放松;句意各1分)

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

(共21分)

1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题目。

(12分)

青门引·春思

张先

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

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

楼头画角风吹醒,入夜重门静。

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

(1)从意象入手分析这首词的意境。

(4分)

(1)通过风雨、寂寞的庭轩、残花、楼头画角、重门、明月、秋千影等意象(2分),塑造出凄冷、孤寂、伤感的意境(2分)。

(2)本词运用了多种表达技巧,择其较主要的两种,赏析其表达效果。

(7分)

(2)本词主要运用了抒情、烘托、炼字、象征、拟人等手法,前三种较为主要,可以从中任选两种加以赏析。

示例一:

这首词运用了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手法。

全词通过风雨、庭轩、残花、秋千影等清冷意象,寄寓了词人的孤独、寂寞和忧苦心境,词味含蓄隽永。

(意思对即可)

示例二:

这首运用了烘托的手法。

词中描绘了气候的忽冷忽暖,风雨至晚才停,侧面烘托了词人的心绪不安;通过描写隔墙的秋千之影,烘托出入夜后月明人静的凄清,进而烘托了词人的孤独寂寞和抑郁的心情。

示例三:

这首词精于炼字。

“乍”“还”“方”精确地表现出气候和天气的变化,暗切微妙人情。

一个“醒”字,暗示出酒醉之深和愁恨之重。

“那堪”二字,则揭示出为秋千影所触动的情怀之深。

示例四:

这首词运用了象征的手法。

“残花”象征沧桑的人事,暗含词人对美好破灭的痛惜之情;“重门”象征紧闭的心扉,深刻地表现出词人抑郁的心灵。

(若答“拟人”可从“送”入手赏析,分析合理,也可酌情给2-4分)

12、古诗文默写(10分,每空1分)

(1)、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

            ,愿乞终养。

(2)、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           。

(3)、木欣欣以向荣,                。

(4)、心非木石岂无感?

                  。

 

(5)、                ,隔叶黄鹂空好音。

(6)、悦亲戚之情话,____________________。

   

(7)、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                。

1、报养刘之日短也。

乌鸟私情,

2、未老莫还乡 还乡须断肠

3、泉涓涓而始流  

4、吞声踯躅不敢言

5、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6、乐琴书以消忧

7、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共12分。

其中,选择题6分,每小题3分;简答题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从世界范围来看,地震学研究近30年发展很快。

大多数科学家认为,板块的相对运动及其互相作用是产生地震的基本原因。

软流层托住的板块之间,因彼此的相对运动而处于一种应变状态,大部分应变能在板块边界附近的地震过程中释放出来,而积累在板块内部的应变能,则通过远离板块边界的调整作用——高断层面发生破裂即板块内地震而释放出来;火山活动则造成了稳定板块内部的其他地震。

板块学说是本世纪六十年代英国、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家的地球科学家提出并迅速发展起来的。

这个学说面世后,不同国家的学者对有关的细节问题,如地幔是如何对流的等等,虽持有不同的看法,但大多数地球科学家是赞同这个学说的。

地球上的大部分地震主要分布在板块的边缘上,在大洋中脊(如大西洋西部),来自软流层深部炽热的新物质上涌到地面,逐渐冷却固结,形成新的洋底岩石层板块,并使洋脊扩张。

新生长出的板块很薄,厚度一般不超过10千米。

在这样的地带(即发散带),地震较浅、较小,表现出与海底扩张有关的性质。

在两大板块汇聚的地带(即俯冲带、汇聚带、消减带),一板块俯冲到另一板块下面,地震最大,表现出与板块俯冲有关的性质。

在两板块沿着垂直于地面的边界(即转换断层)滑动的地带,地震强度虽不及俯冲带的地震大,但因震源很浅,仍颇具破坏力。

以上说的是三种主要的板块边界,大多数地震(板间地震),都是发生在这些边界上的。

但是,有些地震并不是正好发生在板块的边界上。

它们不直接与板块的边界有关,而是与岩石层板块内部的形变有关。

像由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在喜马拉雅地区的碰撞引起的欧亚大陆内部的形变和地震就属于这种情况。

中国大陆内部的地震,像近年来接二连三在西部、西南发生的较大地震主要是这种地震。

我国地处欧亚板块的东南部,印度板块的碰撞与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使得我国的地震活动与世界的两大地带——横贯欧亚地震带及环太平洋地震带紧密相关。

频繁发生的地震给我们造成灾害。

13.下列有关“板块学说”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板块学说解释了许多地震产生的原因,火山活动是岩石熔化膨胀的结果,其造成的地震与板块学说关系不大。

B.总的来说,不同国家的多数科学家都支持板块学说的观点,只是在地幔如何对流的细节问题上有不同看法。

C.板内地震与岩石层板块内部的形变有关,与板块的边界无关,欧亚大陆内部的一些地震就属于这种情况。

D.相较于板块内部,板块之间的运动和相互作用直接而频繁,因而地球上的大部分地震多发生在板块的边缘上。

13.答案:

D/A.“其造成的地震与板块学关系不大”文中无据;事实上,火山活动频发区就集中在地壳中的断裂带上,这就是运用板块学说验证了的事实。

B.原文是“如地幔是如何对流的等等”,表明有许多类似的问题,“只是”限定不准确,C.原文“不直接与板块的边界有关”,注意“不直接”三字。

1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或推断,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在板块间的相对运动中,会形成一种应变能,它们会通过板块边界附近的地震和板块内的地震释放出来。

B.在大洋中脊,新物质上涌到地面,形成新的洋底岩石层板块,洋底岩石的年龄是离中脊愈远而愈年轻。

C.转换断层处的地震因震源浅而颇具破坏力,可以推知发散带的地震虽然较浅、较小,也同样颇具破坏力。

D.中国大陆“5.12”汶川大地震,是由板块之间相互碰撞而引起的,因而它属板间地震而不是板内地震。

14.答案:

A/B.应是“愈远而愈古老”。

C.“小”“浅”不是地震破坏力大小的充分条件。

D.汶川大地震是属于“板内地震”。

15.我国是一个地震频发的国家,根据文意,谈谈板块学说能给我国防震减灾带来哪些启示。

(6分)

15.答案:

启示主要体现在防震和减灾两个方面。

(6分)

1、注意研究中国所处的欧亚板块以及周边板块的运动规律,及时进行地震预报,以减少损失。

2、尽量避免在地震带兴建大中型城市和重要工厂、设施等,减少地震带来的大规模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

3、注意观察板块内诸如火山、地质变化等情况,防止由此引发的地震灾害。

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共20分)

阅读下列文选,回答下列试题。

一滴水能活多久

迟子建

这滴水诞生于凌晨的一场大雾。

人们称它为露珠,而她只把它当作一滴水来看待,它的的确确就是一滴水。

最初发现它的人是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子。

她不是在玫瑰园中发现它的,而是为了放一只羊去草地在一片草茎的叶脉上发现的。

那时雾已散去,阳光在透明的空气中飞舞。

她低头的一瞬间发现了那滴水。

它饱满充盈,比珠子还要圆润。

阳光将它照得肌肤发亮,她在敛声屏气中盯着这滴水看的时候,不由发现了一只黑黑的眼睛。

她的眼睛被水珠吸走了,这使她很惊讶。

我有三只眼睛,两只在脸上,一只在草叶上,她这样对自己说。

然而就在这时候,她突然打了一个喷嚏,那柔软的叶脉随之一抖,那滴水骨碌一下便滑落了。

她的第三只眼睛也随之消失。

她便蹲下身子寻找那滴水,她太难过了,因为在此之前她从未发现过如此美的事物。

然而那滴水却是难以寻觅了。

它去了哪里?

它死了吗?

后来她发现那滴水去了泥土里,从此她便对泥土怀着深深的敬意。

人们在那片草地上开了荒,种上了稻谷。

当沉沉甸甸的粮食蜕去了糠皮在她的指间矜持地散发出成熟的微笑时,她确信她看见了那滴水。

那滴水滋养了金灿灿的稻谷,她在吃它们时,意识里便不停地闪现出凌晨叶脉上的那滴水。

它莹莹欲动,晶莹剔透。

她吃着一滴水培育出来的稻谷一天天地长大了。

有一个夏日的黄昏,她在蚊蚋的歌声中发现自己成了一个女人,她看见体内流出第一滴血时,确信那是几年以前那滴水在她体内作怪的结果。

她开始长高,发丝变得越来越光泽柔顺,后来她嫁给了一个种地的男人。

她喜欢他的力气,而他则依恋她的柔情呢?

她俯在男人的肩头老有说也说不尽的话,后来她明白是那滴水给予她的柔情。

不久她生下了一个孩子,她的奶水真旺啊,如果不吃那滴水孕育出的稻米,她怎么会有这么鲜浓的奶水呢?

后来她又接二连三地生孩子,渐渐地她老了。

她在下田时常常眼花,即使阴雨绵绵的天气也觉得眼前阳光飞舞。

她的子孙们却像椴树林一样茁壮地成长起来。

她开始抱怨那滴水,你为什么不再给予我青春、力量和柔情了呢?

难道你真的死去了吗?

她步履蹒跚着走向童年时去过的那片草地,如今那里已经是一片良田,入夜时田边的水洼里蛙声阵阵。

再也不见碧绿的叶脉上那滴纯美之极的水滴了,她伤感地落泪了。

她的一滴泪水滑落到手上。

她又看见了那滴水,莹白圆润,经久不衰。

你还活着,活在我的心头!

她惊喜地对着那滴水说。

她的牙齿渐进老化,咀嚼稻米时显得吃力了。

儿孙们跟她说话时要贴着她耳朵大声地叫,即使这样她也只是听个一知半解。

她老眼昏花,再也没有激情俯在她男人的肩头咕哝不休了。

而她的男人看上去也畏畏缩缩,终日坐在门槛前的太阳底下,漠然平静地看着脚下的泥土。

有一年的秋季她的老伴终于死了。

她嫌他比自己死得早,把她给丢下了,一滴眼泪也不肯给予他。

然而埋葬他的一个深秋的夜晚,她也不知怎的格外的想她,想念她的青春时光。

她一个人拄着拐杖哆哆嗦嗦地来到河边,对着河水哭她的老伴。

泪水落到河里,河水仿佛被激荡得上涨了。

她确信那滴水仍然持久地发挥着它的作用,如今那滴水幻化成泪水融入大河。

而她每天又都喝着河水,那滴水在她的周身循环着。

直到她衰老不堪,即将辞世的时候,她的意识里只有一滴水的存在。

当她处于弥留之际,儿孙们手忙脚乱地为她穿寿衣,用河水为她洗脸,她的头脑里也只有一滴水。

那滴水湿润地滚动在她的脸颊为她敲响丧钟。

她仿佛听到了叮当叮当的声音。

后来她打了一个微弱的喷嚏,安详地合上眼帘。

那滴水随之滑落在地,渗透到她的辛劳一世的泥土里。

她不在了,而那滴水却在仍然活着。

她在过世后又变成了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子,有一天凌晨,大雾消散后她来到一片草地。

她在碧绿的青草叶脉上发现了一颗露珠,确切地说是一滴水。

她还看见了一只黑亮的眼睛在水滴里闪闪烁烁。

她相信她与一生中所感受的最美事物相逢了。

16、简要概述最后一段文字在文中的作用。

(5分)

①首尾呼应,归束全文。

与文章开篇内容遥相呼应,使全文结构布局完整。

(3分)

②强化主旨,升华主题。

以一滴水轮回与小女孩生命的再逢,体现了生命的永恒。

(2分)

17、作者怎样描写“她”在自己老伴去世时的感情?

(7分)

①文章以一滴水,一滴泪为切入点,从正反两方面写了“她”对老伴去世的感情。

(3分)

②她嫌老伴丢下他,一滴眼泪也不给老伴,这是对老伴的恨。

(2分)

③她格外思念他,思念青春,对着河水泪哗哗,这是对老伴的爱。

(2分)

18、试从结构内容上概述文章的写作思路。

(8分)

文章以一滴水的生命出现与再现,(2分)

小女孩子的生命成长与轮回,(2分)

两线交织,自然界生命与女人的生命相伴相随进行谋局布文(2分),

首尾相接,结构圆环。

(2分)

六、作文(6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片罂粟开花了,娇艳美丽的花朵在风中摇曳。

罂粟对过路的人说:

“如果你能采食我的果实,一定会给你带来快乐。

路人对罂粟说:

“如果我陶醉于你片刻的快乐,就会给我带来长久的痛苦!

”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按高考评分标准评分)

   审题提示:

人生在世,“痛苦”与“快乐”这对矛盾的情感会伴随终生。

如何正确地对待这一矛盾体,值得青年学生思考。

在高考中,“关系型”话题是一个重要的命题方式,本题采用材料作文的方式提出一个“关系型”命题是一种新尝试。

参考立意:

从整体上来看,这则寓言,讲了“痛苦”与“快乐”的辩证关系,写作时要注意辩证地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两者看似对立却又紧密统一,相互转化。

从局部来分析,亦可立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