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J9787doc37工程监理资料.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32361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682.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OC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J9787doc37工程监理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DOC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J9787doc37工程监理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DOC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J9787doc37工程监理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DOC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J9787doc37工程监理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DOC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J9787doc37工程监理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DOC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J9787doc37工程监理资料.docx

《DOC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J9787doc37工程监理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OC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J9787doc37工程监理资料.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DOC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J9787doc37工程监理资料.docx

DOC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J9787doc37工程监理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

GBJ97-87

 

主编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

批准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委员会

施行日期:

1987年10月1日

 

关于发布《水泥混凝土路面

施工及验收规范》的通知

计标〔1987〕226号

根据原国家建委(81)建发设字第546号文的通知,由交通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制订的《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

现批准《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J97—87为国家标准,自一九八七年十月一日起施行。

本标准由交通部管理,其具体解释等工作,由浙江省交通厅负责。

出版发行由我委基本建设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国家计划委员会

一九八七年二月九日

 

编制说明

本规范是根据原国家建委〔81〕建发设字546号文通知,由浙江省交通厅负责主编,并会同广东省交通厅等十四个单位共同编制而成的。

本规范在编制过程中,进行了比较广泛的调查研究,总结了建国以来修筑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经验,吸取了有关科研成果,并广泛征求全国各有关单位的意见,多次召开专题讨论会,经反复讨论修改,最后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审查定稿。

本规范共分六章十一节和八个附录,主要内容有总则,施工准备,基层与垫层,水泥混凝土板施工,水泥混凝土路面质量检查和竣工验收,安全生产等。

本规范是首次编制,请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注意积累资料,总结经验。

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交浙江省交通厅(杭州梅花碑),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

1987年2月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施工准备

第三章基层与垫层

第四章水泥混凝土板施工

第一节材料

第二节混凝土配合比

第三节混凝土拌合物的搅拌和运输

第四节混凝土拌合物的浇筑

第五节钢筋设置

第六节接缝施工

第七节混凝土板养护

第八节冬季施工和夏季施工

第九节旧混凝土板加厚

第五章水泥混凝土路面质量检查和竣工验收

第一节质量检查

第二节竣工验收

第六章安全生产

附录一混凝土配合比算例

附录二混凝土板真空吸水工艺

附录三混凝土板切缝机具及施工工艺

附录四混凝土板接缝填缝料

附录五混凝土板塑料薄膜养护工艺

附录六混凝土抗压、抗折和劈裂抗拉强度试验

附录七计量单位的换算

附录八本规范用词说明

附加说明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了提高水泥混凝土路(道)面(以下简称混凝土路面)工程的施工技术水平,保证工程质量,以促进交通建设和运输的发展,特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和改建的公路、城市道路、厂矿道路和民航机场道面等就地浇筑的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及验收。

注:

民航机场道面指跑道,停机坪,滑行道。

第1.0.3条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必须根据设计文件、施工条件及水文、地质、气象等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以保证工程质量。

第1.0.4条混凝土路面原材料的选用,应贯彻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

第1.0.5条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应采用机械操作,并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

第1.0.6条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及验收,除按本规范的规定执行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施工准备

  第2.0.1条施工单位应根据设计文件及施工条件,确定施工方案,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第2.0.2条施工前应解决水电供应,交通道路,揽拌和堆料场地,办公生活用房、工棚仓库和消防等设施。

  第2.0.3条有碍施工的建筑物、灌溉渠道和地下管线等,均应在施工前拆迁完毕。

  第2.0.4条施工前必须对混凝土路面原材料进行取样试验分析,并应提供混凝土配合比验数据。

  第2.0.5条施工单位应根据设计文件,复测平面和高程控制桩,据以定出路面中心、路面宽度和纵横高程等样桩。

控制桩测量的精度,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三章基层与垫层

  第3.0.1条混凝土路面的路基,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路基的高度、宽度、纵横坡度和边坡等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二、路基应有良好的排水系统;

  三、路基应坚实、稳定,压实度和平整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四、对现有路基加宽,应使新旧路基结合良好,压实度应符合要求。

  第3.0.2条混凝土路面的基层,宜采用板体性好、强度高的石灰稳定土、工业废渣类、级配碎(砾)石掺灰和水泥稳定砂砾(包括砾石土)等半刚性基层,及泥灰结碎(砾)石基层。

  第3.0.3条混凝土路面基层的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基层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石灰稳定土基层,应做到土块粉碎,石灰合格,配料准确,拌和均匀,控制最佳含水量,碾压密实。

石灰含量宜占土的8~12%。

当日平均气温低于5℃(摄氏度)时,应停止施工,并应在冻结前达到规定强度,石灰稳定土基层不宜在雨天施工;

  二、对煤渣、粉煤灰、冶金矿渣等工业废渣类基层,应按其化学成份和颗粒组成,掺入一定数量石灰土或石渣组成混合料,加水拌和压实,洒水养护。

当日平均气温低于5℃时,不应施工,并应在冻结前达到规定强度;

  三、泥灰结碎(砾)石基层,应严格控制泥灰的含量。

泥灰的总含量不宜大于总混合料的20%,石灰含量宜占土的8~12%,土的塑性指数宜为10~14。

施工可采用灌浆法或拌和法,采用拌和法时,应先拌匀灰土;

注:

土的塑性指数,为采用76克平衡锥标准测定液限。

如采用100克平衡锥,土的塑性指数宜为15~22。

  四,级配碎(砾)石掺石灰基层的碎(砾)石颗粒应符合级配要求。

细料含量宜为20~30%,石灰含量宜占细料的8~12%;

  五、水泥稳定砂砾(包括砾石土)基层的砂砾应有一定的级配,最大粒径不应超过5cm,水泥含量不宜超过混合料总重的6%,压实工作必须在水泥终凝前完成。

  第3.0.4条基层完成后,应加强养护,控制行车,不使出现车槽。

如有损坏应在浇筑混凝土板前采用相同材料修补压实,严禁用松散粒料填补。

对加宽的基层,新旧部分的强度应一致。

  第3.0.5条设置垫层时,垫层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宜选用当地的砂砾或炉渣等材料;

  二、垫层施工前,应处理好路基病害,并完成排水设施;

  三、垫层铺筑应碾压密实、均匀;

  四、冰冻地区采用灰土垫层时,当日平均气温低于5℃时,不应施工,并应在冰冻前达到规定强度。

  第3.0.6条混凝土路面施工,应按设计要求,及时完成路肩、排水及人行道等工程。

第四章水泥混凝土板施工

第一节材料

  第4.1.1条用于混凝土板的水泥,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应采用强度高、收缩性小、耐磨性强、抗冻性好的水泥。

其物理性能和化学成份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

  二、公路、城市道路、厂矿道路应采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简称普通水泥),水泥标号不应低于425号。

当条件受限制时,可采用矿渣水泥,其标号不应低于425号,并应严格控制用水量,适当延长搅拌时间,加强养护工作;亦可采用325号普通水泥,但应采取掺外加剂、干硬性混凝土或真空吸水等措施;

  三、民航机场道面和高速公路,必须采用标号不低于425号的硅酸盐水泥;

  四、水泥进场时,应有产品合格证及化验单。

并应对品种、标号、包装、数量、出厂日期等进行检查验收;

  五、不同标号、厂牌、品种、出厂日期的水泥,不得混合堆放,严禁混合使用。

出厂期超过三个月或受潮的水泥,必须经过试验,按其试验结果决定正常使用或降级使用。

已经结块变质的水泥不得使用。

  第4.1.2条混凝土板用的砂,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应采用洁净、坚硬、符合规定级配、细度模数在2.5以上的粗、中砂;

  二、当无法取得粗、中砂时,经配合比试验可行,可采用泥土杂物含量小于3%的细砂;

  三、砂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4.1.2的规定。

  第4.1.3条混凝土板用的碎(砾)石,应符合下列要求:

  二、含盐量不得超过5000mg/L;

  三、PH值不得小于4。

  第4.1.6条混凝土掺用的外加剂,应经配合比试验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

掺用的外加剂,可按下列规定选用。

  一、为减少混凝土拌合物的用水量,改善和易性,节约水泥用量,提高混凝土强度,可掺入减水剂;

  二、夏季施工或需要延长作业时间时,可掺入缓凝剂;

  三、冬季施工为提高早期强度或为缩短养护时间,可掺入早强剂;

  四、严寒地区为抗冻,可掺入引气剂。

  第4.1.7条混凝土板用的钢筋,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钢筋的品种、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

  二、钢筋应顺直,不得有裂缝、断伤、刻痕,表面油污和颗粒状或片状锈蚀应清除。

第二节混凝土配合比

  第4.2.1条混凝土配合比,应保证混凝土的设计强度、耐磨、耐久和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的要求。

在冰冻地区还应符合抗冻性的要求。

  第4.2.2条混凝土配合比,应根据水灰比与强度关系曲线进行计算和试配确定。

并应按抗压强度作配合比设计,以抗折强度作强度检验。

  混凝土抗压强度的试验应符合本规范附录六的规定。

  第4.2.3条混凝土的试配强度宜按设计强度提高10~15%。

  第4.2.4条混凝土拌合物的稠度试验,采用塌落度测定时,塌落度宜为1~2.5cm;塌落度小于1cm时,应采用维勃稠度仪测定,维勃时间宜为10~30s。

每一工作班应至少检查两次。

  第4.2.5条混凝土的水灰比,当有经验数值时,可按经验

  二、摊铺厚度应考虑振实预留高度;

  三、采用人工摊铺,应用锹反扣,严禁抛掷和耧耙,防止混凝土拌合物离析。

  第4.4.4条混凝土拌合物的振捣,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对厚度不大于22cm的混凝土板,靠边角应先用插入式振捣器顺序振捣,再用功率不小于2.2千瓦平板振捣器纵横交错全面振捣。

纵横振捣时,应重叠10~20cm,然后用振动梁振捣拖平。

有钢筋的部位,振捣时应防止钢筋变位;

  二、振捣器在每一位置振捣的持续时间,应以拌合物停止下沉、不再冒气泡并泛出水泥砂浆为准,并不宜过振。

用平板式振捣器振捣时,不宜少于15s;水灰比小于0.45时,不宜少于30s。

  用插入式振捣器时,不宜少于20s;

  三、当采用插入式与平板式振捣器配合使用时,应先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后用平板式振捣器振捣。

分二次摊铺的,振捣上层混凝土拌合物时,插入式振捣器应插入下层混凝土拌合物5cm,上层混凝土拌合物的振捣必须在下层混凝土拌合物初凝以前完成。

插入式振捣器的移动间距不宜大于其作用半径的1.5倍,其至模板的距离不应大于振捣器作用半径的0.5倍,并应避免碰撞模板和钢筋;

  四、振捣时应辅以人工找平,并应随时检查模板。

如有下沉、变形或松动,应及时纠正。

  第4.4.5条干硬性混凝土搅拌时可先增大水灰比,浇筑后采用真空吸水工艺再将水灰比降低,以提高混凝土在未凝结硬化前的表层结构强度。

  混凝土板真空吸水工艺应按本规范附录二的要求操作。

  第4.4.6条混凝土拌合物整平时,填补板面应选用碎(砾)石较细的混凝土拌合物,严禁用纯砂浆填补找平。

经用振动梁整平后,可再用铁滚筒进一步整平。

设有路拱时,应使用路拱成形板整平。

整平时必须保持模板顶面整洁,接缝处板面平整。

  第4.4.7条混凝土板做面,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当烈日曝晒或干旱风吹时,做面宜在遮阴棚下进行;

  二、做面前,应做好清边整缝,清除粘浆,修补掉边、缺角。

做面时严禁在面板混凝土上洒水、撒水泥粉;

  三、做面宜分二次进行。

先找平抹平;俟混凝土表面无泌水时,再作第二次抹平。

混凝土板面应平整、密实;

  四、抹平后沿横坡方向拉毛或采用机具压槽。

公路和城市道路、厂矿道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