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问答分析题重难点总结.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320183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政治问答分析题重难点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考研政治问答分析题重难点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考研政治问答分析题重难点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考研政治问答分析题重难点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考研政治问答分析题重难点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研政治问答分析题重难点总结.docx

《考研政治问答分析题重难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政治问答分析题重难点总结.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考研政治问答分析题重难点总结.docx

考研政治问答分析题重难点总结

[纯干货]考研政治问答分析题考点整理

唯物辩证法包括联系观、发展观、矛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的内容。

1.联系观:

(1)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

A.普遍性:

原理: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

物是孤立存在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着的统一的整体。

方法论:

用联系

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B.客观性:

原理: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本性,它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

要从事物的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C.多样性:

原理:

由于事物和现象之间的联系是具体的,因而事物的普遍联系必

然是复杂多样的。

不同的物质与运动形式之间,不同的事物和现象之间存在不同

的联系。

方法论:

要求我们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从

时间、地点、条件作为转移。

(2)整体与部分:

原理:

A.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

方法论:

这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B.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在一定条件下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

要求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3)系统优化的方法:

原理: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系统的

基本特征,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方法论:

要求我们要着眼于事件的整体性;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2.发展观

(1)普遍性:

原理: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

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方法论: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构成。

(2)前进性与曲折性:

原理:

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何事物的发展是曲折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方法论:

要求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心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

还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面对挫折和考验。

(3)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

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方法论:

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

(补充知识点:

区分概念:

发展的实质:

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发展的道路:

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发展的状态:

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发展的原因:

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发展动力:

矛盾)

 

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

(1)对立统一原理: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求我们坚持一分为二,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2)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

矛盾具有同一性和斗争性两种基本属性,两者相互区别又互相联系。

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

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

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A.普遍性原理:

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方法论:

要求我们承认矛盾,分析矛盾,用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B.特殊性原理:

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都有特点。

方法论:

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达出来;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

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5)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

原理:

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次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

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

我们看问题、办事情,既要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6)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原理:

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

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矛盾的次要方面在事物内部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

二者是对立统一的,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且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

我们看问题,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主流,又不能忽视次要方面,要看到次要方面对主要方面的影响。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7)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辩证否定观:

原理: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联系的环节。

辩证的否定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

克服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其实质就是“扬弃”。

方法论:

必须树立创新意识,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4.为什么要创新?

(创新的科学依据)

(1)从唯物论角度: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2)从辩证法角度:

发展的实质.

辩证否定观: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方法论:

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纪,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

另一方面:

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3)从认识论角度: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4)创新的社会作用:

创新能够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5.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一是勇于实践;二是必须经过理性思考的作风。

 

6.真理的本性是主观和客观的一致、符合: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质活动,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特点和优点,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和优点。

 

7.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对中国、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第二次革命是相对于第一次提出的,改革开放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结合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立足于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2)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造性地将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

(3)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中国社会生产力

(4)为世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5)充分展示了中国力量

(6)积极作出了中国贡献,推动了世界进步

(7)改善了人民生活,使中国逐渐走上复兴。

 

8.为什么要坚持(继续)改革开放?

(1)纵观世界,变革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改革开放是正确之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

(2)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9.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优势。

(1)有利于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2)有利于科学民主决策

(3)有利于化解冲突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4)有利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5)有利于发挥我国政治制度优越性,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10.如何爱国?

(1)做到爱国的深厚情怀、理论认识和实际行动一致,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

在现阶段,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献身于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献身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献身于促进祖国统一大业。

(2)每个人只要把自己的人生和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把日常每一项平凡的工作做好,那就是不平凡。

 

11.为什么要爱国:

(1)没有国就没有家,国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爱国主义体现了人们对自己祖国的身后情感。

(2)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社会主义价值观中的重要内容,爱国有利于我们情感的发展,促进社会团结稳定。

(3)爱国是我们每个人都应当自觉履行的责任和义务,是对祖国的报答。

 

12.奉献观:

一个人确立了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人生追求,才能把握正确的人生价值标准,才能懂得人生的价值首先在于奉献。

在今天,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最重要的就是看一个人是否用自己的劳动和聪明才智为国家和社会真诚奉献,为人民群众尽心尽力服务。

任何人,只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兢兢业业,就应该对其人生价值给予积极肯定的评价。

 

13:

对中美贸易战的评价:

特朗普政府无视现行国际秩序和多边治理规则,无视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发起贸易战,这是对自由贸易的扭曲。

是单边主义对多边主义,保护主义对自由贸易,强权对规则之战,是霸权主义对世界的挑衅。

后果:

一、破坏了多边贸易规则和国际经济秩序。

二、阻碍国际贸易和全球经济复苏。

三、冲击全球价值链

四、最终会损害美国自身利益。

 

14.如何面对贸易战?

(1)国际社会应秉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2)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合力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共同推动世界各国的发展繁荣。

(3)坚定开放合作信心,共同应对风险挑战,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15:

伟大民族精神内容: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爱国精神,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

 

16:

幸福观:

(1)幸福是一个总体性范畴,但不是尽善尽美的。

(2)要幸福就要奋斗,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3)其次,实现幸福离不开一定的物质条件,同时要注意自身精神修养。

(4)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不能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损害社会整体和他人利益的基础上。

 

17:

如何理解中国进博会“不是一般性的展会”?

(1)主题不一样,是世界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是国际贸易发展史的一大创举。

(2)内容不一般,集外交、展览、论坛于一体。

(3)形式不一般,坚持开放合作办展,参与国与中国一道共同打造开放多元的博览会;体现了开放、融通、共赢、互利的合作观。

(4)作用不一般,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服务对外开放战略,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既让世界分享中国庞大市场机遇,也为各国相互合作搭建公共平台,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一个国际公共产品。

 

18.宪法:

我国宪法必须随着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这是我国宪法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也是一条基本规律。

为更好发挥宪法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的重大作用,需要对宪法做出适当修改。

宪法的地位: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

(2)宪法是国家各项制度和法律法规的总依据。

(3)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

(4)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权力。

 

19.创新驱动发展的五条路径:

(1)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2)强化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战略科技力量。

(3)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4)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5)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

 

20.怎么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第一,大力发展实体经济。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

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

第二,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深入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努力实现到2035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的目标。

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

强化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战略科技力量,推动重大科技创新取得新进展。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提升大众创立,万众创新水平。

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第三,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第四,积极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优化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空间布局,实施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坚持协调发展理念,优化区域发展格局,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人民生活水平大体相当。

第五,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

第六,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

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构建市场经济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

 

21:

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

如何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

首先要牢牢掌握中央对港澳的全面管治权。

当前继续推进港澳向前发展,归根到底是要坚守方向,踩实步伐,全面准确理解和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

具体做法:

必须始终准确把握“一国”和“两制”的关系。

(一国是两制的前提和基础,两制从属和派生于“一国”,并统一于“一国”之内。

A.对港澳:

国家主体坚持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是港澳保持繁荣稳定的前提和保障。

香港、澳门必须充分尊重国家主体实行的社会主义制度。

B.对台湾:

解决台湾问题,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的三大历史任务之一。

做法:

(1)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

(2)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3)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

(4)坚决反对和遏制任何形式的“台独”。

(5)秉持和践行“两岸一家亲”理念。

(6)携手同心,共圆民族复兴中国梦。

 

22.如何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第一,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

第二,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

第三,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社会保障体系发挥兜底作用。

保障全社会成员基本生存和生活需要,要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

第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是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第五,实施健康中国战略。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

 

23.新发展理念: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如何贯彻新发展理念?

(1)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发展动力决定发展速度、效能、可持续性。

坚持创新发展,是应对发展环境变化,增强发展动力,把握发展主动权,更好引领新常态的根本之策。

对我国这么大体系的经济体来讲,如果动力问题解决不好,要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难以做到的。

抓住了创新,就是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关键。

坚持创新发展,就是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的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2)协调是健康发展的绿色要求。

协调既是发展手段又是发展目标,还是评价发展的标准和尺度。

协调发展不是搞平均主义,而是更注重发展机会公平,更注意资源配置均衡。

这要求我们既要着力破解难题,补齐短板,又要考虑巩固原有优势。

坚持协调发展要着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

(3)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4)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坚持开放发展,就要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内外需协调,进出口平衡,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

(5)共享: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其内涵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全民共享,即共享发展是人人享有,各得其所,不是少数人共享,一部分共享。

二是全面共享,即共享发展就要共享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各方面建设成果,全面保障人民在各方面的合法权益。

三是共建共享,即只有共建才能共享,共建的过程也是共享的过程,四是渐进共享,即共享发展必将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不均衡到均衡的过程,即使达到很高的水平也会有区别。

(即:

创新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协调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绿色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开放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共享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

 

24.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第一,推进增长功能转换,以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为重点全面提升实体经济。

第二,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实现由以价取胜向以质取胜的转变。

第三,加大人力资本培育力度,更加注重调动和保护人的积极性。

第四,持续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优化市场供求结构,坚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

 

25.中国梦:

中国梦的科学内涵:

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如何实现中国梦?

(1)必须走中国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3)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4)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必须建设伟大工程,必须推进伟大事业,只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戮力同心,不懈追求,接力存力,我们就一定能够到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彼岸。

 

26.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和丰富内涵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鲜明主题,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

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概括中的“八个明确”。

即:

第一,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

分两步走在21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第二,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第三,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第四,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第五,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第六,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

第七,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第八,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27.怎样发展社会主义——十四大基本方略(十四个坚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

(1)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3)坚持全面深化改革。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4)坚持新发展理念。

(5)坚持人民当家作主。

(6)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7)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8)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9)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0)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11)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支撑。

(12)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

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必须把维持中央对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全面管治权和保障特别行政区的高度自治权邮寄结合起来,确保“一国两制”方针不会变、不动摇,确保“一国两制“实践不变形,不走样。

(13)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4)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卡通动漫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