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福建省龙岩市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查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31658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99.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详解福建省龙岩市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查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详解福建省龙岩市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查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详解福建省龙岩市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查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详解福建省龙岩市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查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详解福建省龙岩市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查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详解福建省龙岩市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查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

《详解福建省龙岩市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查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详解福建省龙岩市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查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详解福建省龙岩市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查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

详解福建省龙岩市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查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含答案

2019年5月

龙岩市2019年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查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第Ⅰ卷选择题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左传》记载,鲁襄公二十九年(公元前544年),吴国公子季札出使鲁国,请求观赏周朝的音乐和舞蹈。

季札观后皆能“尽知其意”,并一一作了恰当的评论,博得了鲁人的敬佩。

据此推断合理的是

A.华夏文化影响扩大

B.经济区域差异缩小

C.民族融合现象出现

D.诸侯结盟成为常态

【答案】A

【详解】材料核心信息:

吴国季札的周礼水平获得鲁国认可。

说明春秋时期以周礼为代表的华夏文化传播范围不断扩大,从黄河中下游地区影响到四方,故答案为A项;材料无法体现南北方的经济差异及其变化趋势,B项排除;材料无法体现汉族与其他民族或者少数民族间交往与趋同现象,另外,民族融合是一种历史现象,春秋之前就已经存在,C项排除;诸侯结盟是国力与利益的产物,与周礼传播关联不大,D项排除。

【点睛】本题属于推理类选择题。

精准简约提炼材料信息——吴国季礼的周礼水平获得鲁国认可,基于此推理原因——周礼为代表的华夏文化影响扩大,二者构成因果逻辑关系。

考生选择题备考应注意选择题设问的开放类型,例如,据此推断合理的是,其中的“推断”二字表明,正确选项是基于材料核心信息推导出来的原因或影响,注意防止选择材料核心信息本身。

2.《史记》、《汉书》的本纪和人物传大都开门见山,直述人物言行。

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纪传体史书,不仅在“传”首载明其祖、父等先世的官阶、履历,还在“传”末详述其子孙。

这一变化反映当时

A.社会主流思想的变化

B.史书编写体例的革新

C.门阀士族制度的盛行

D.思想活跃局面的形成

【答案】C

【详解】材料核心信息:

魏晋时期史书编写注重历史人物的家世背景。

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的选官标准是门第,这影响到历史人物的事迹,进而影响了史学编写内容,故答案为C项;自汉武帝时代以来儒学成为中国古代社会主流思想,A项排除;材料反映的纪传体在不同时代的编写差异,B项排除;魏晋时期,“三教并立”,儒学出现危机,但还达不到“百家争鸣”式的思想活跃局面,D项排除。

【点睛】本题属于解读类选择题。

首先提炼材料核心信息,即变化——魏晋时期史书编写注重历史人物的家世背景。

其次解读材料核心信息,推导其原因或影响——门阀士族制度的盛行是其原因。

精准理解和记忆主干史实和核心历史概念,如九品中正制、百家争鸣等,可以减少干扰项,有效提高正确率。

3.下表为北宋都城夜市的记载。

由此可知,北宋

A.社会崇尚奢靡之风

B.商业管理制度较为混乱

C.专业化市场已出现

D.商业经营方式灵活多样

【答案】D

【详解】材料核心材料:

北宋夜市类型多元,商品服务丰富,私营为主。

故答案为D项;材料没有反映社会非理性和过度消费等信息,A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商业管理政出多门、相互矛盾与朝令夕改等方面的信息,B项排除;周秦至唐代坊市制下早已出现专业市场,并且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按类型或行业分类的交易市场,C项排除。

4.1754年,乾隆皇帝在改建承德避暑山庄丽正门时,以满、蒙、汉、维、藏五种民族文字题写门额。

后来,又下令将清朝祖陵的石碑亦用上述五种民族文字镌刻。

其意在表达

A.民族主义的思想

B.国家一统的理念

C.民族平等的愿望

D.孝亲敬祖的情感

【答案】B

【详解】材料核心信息:

五族文字并用范围扩大。

乾隆皇帝通过扩大五族文字应用范围,彰显五族的地位与作用,进而有助于巩固国家统一和反对民族分裂,故答案为B项;材料没有体现强调本民族或本国利益与地位的信息,无法得出民族主义的结论,A项排除;五族排序有讲究,以满族为先,C项排除;孝亲敬祖不是材料主题,材料主题是五族文字并用的政治意义,D项排除。

5.1860年,咸丰帝在英法联军攻陷北京后的中英谈判中说“此次夷务步步不得手,致令夷酋面见朕弟已属不成事体,若复任其肆行无忌,我大清尚有人耶?

”他甚至想用免除关税来换取外国取消公使驻京的要求。

这表明清政府

A.强烈谴责列强侵华暴行

B.竭力维护传统纲常礼教

C.严重缺失近代外交意识

D.朝贡外交体制日趋瓦解

【答案】C

【详解】材料核心信息:

咸丰帝注重等级礼仪,轻视国家主权。

近代外交意识强调国家主权至上,加强国际交往和互派使节。

故答案为C项;材料没有体现清政府抨击反对列强侵华暴行的信息,A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君臣关系、父子关系和夫妻关系等方面的信息,B项排除;朝贡外交体制是指中华帝国作为天朝上国,周边国家作为藩属国,二者形成一种等级鲜明和实力有别的国际关系。

与材料核心信息不符,D项排除。

6.1917年12月,北洋政府税务处宣布:

“以后凡属手工所织之布,除仍照案由海关征收每百斤出口正税银l两外,其应纳50里内常关税项应予一体豁免。

”这一规定旨在

A.促进自然经济瓦解

B.保护国货市场竞争力

C.改善对外贸易环境

D.推进民族工业近代化

【答案】B

【详解】材料核心信息:

北洋政府减轻手工棉布的出口税负。

这可以保护和提高其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故答案为B项;材料无法体现耕织分离、手工业者和农民破产等方面信息,A项排除;材料核心信息与C项说法不符,排除;“民族工业”是近代企业,采用机器生产,而材料信息是手工业棉布,不符,D项排除。

7.1942年底,中共中央提出了“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方针,号召解放区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

大生产运动的开展

A.表明发展经济成为当时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

B.打破了国民党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封锁

C.为敌后持久抗战和争取抗战胜利提供了物质基础

D.为国民政府迁都和民族工业内迁创造了有利条件

【答案】C

【详解】大生产运动的开展为坚持抗战和赢取抗战提供经济保障,故答案为C项;1942年底属于全面抗战阶段,抗战是当时第一要务,A项排除;是“有助于”而非“打破了”,B项排除;D项说法是七七事变前后的史实且与材料无关,时间不对,排除;

8.1984年,北京天桥百货公司首次向社会半公开发行股票,其股权结构如下图所示。

由此可知,该国企

A.尚未成长为独立的市场竞争主体

B.形成了符合市场规律的资本结构

C.是政企分开改革的成功案例

D.建立和完善了现代企业制度

【答案】A

【详解】材料核心信息:

企业股份比例小。

这决定了企业无法掌控经营领导权,经营自主权仍然很小,故答案为A项;材料没有体现企业股权分散和企业股份比例最大的资本结构,B项排除;材料信息反映出当时政企分开程度仍然非常有限,C项排除;根据材料信息和常识,远没有达到政企分开、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等现代企业制度要求,D项排除;

【点睛】本题是解读类选择题。

扣紧试题时空,精准简约提炼材料核心信息是前提,如企业股权小。

基于材料核心信息逻辑推导因果,如企业经营自主权仍然小,难以成为市场竞争主体。

解题时,紧扣试题时空信息,依据史实或常识排除一些干扰项,如资本结构和现代企业制度的特点等,可以有效提高此类选择题正确率。

9.罗马法规定,如果原告有诈欺、胁迫等情形,虽程式书中未列有抗辩,承审员也有权减免被告的责任。

这表明罗马法

A.忽视对公民私有财产的保护

B.严格按照法律程序处理纠纷

C.注重以诚信规范人们的行为

D.遵循了古老的契约自由原则。

【答案】C

【详解】材料核心信息:

罗马法注重原告与被告的公正平等。

材料中“如果原告有诈欺、胁迫等情形,……”的信息反映罗马法注重以诚信规范人们的行为,故答案为C项;A项“保护私有财产”与材料核心信息不符,排除;B项“注重司法程序”与材料核心信息不符,排除;材料无法体现合同双方自主和灵活地订立契约的信息,且不符合材料信息,D项排除。

10.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

行政人员、法官不得在国会占有议席,国会议员也不能受任政府的文官职位,政府官员和国会议员也不能同时担任法官。

此规定旨在

A.协调各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

B.规定各种权力的制衡

C.创建人民主权原则的新政府

D.加强联邦政府的权力

【答案】B

【详解】美国宪法强调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权分立。

通过三权分立可以确保三大机构间的制衡,进而捍卫民主,故答案为B项;两党制和国会两院制可以起到协调各利益集团间的关系,不是三权分立,A项排除;材料无法体现代议制、民选或少数服从多数等信息,C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中央加强控制地方的信息,D项排除。

【点睛】本题是推理类选择题。

精准简约提炼材料核心信息是前提,如三权分立。

基于材料核心信息推导因果是关键,如通过分权有效制衡,捍卫民主共和,则是其原因。

精准理解和记忆历史概念和主干知识可以有效排除干扰项,如联邦制原则、人民主权原则、国会两院制和两党制等。

11.在启蒙运动期间,沙龙、图书馆、咖啡厅都成为传播新思想的有效渠道,为逃避追查,出版的启蒙著作有许多用的是笔名、假出版社和假印刷地点,甚至有不少书籍还标明是在“北京”印刷的。

可见当时的法国

A.言论自由的环境渐趋成熟

B.启蒙思想日益为民众接受

C.大众传媒尚远离民众生活

D.崇尚中华文化已蔚然成风

【答案】B

【详解】材料核心信息:

启蒙思想成功躲避追查和得到有效传播。

说明启蒙思想得到民众的认可和支持,故答案为B项;A项说法与材料中的躲避追查等信息相反,排除;沙龙、图书馆、咖啡厅成为传播途径,说明是“结合”而非“远离”,C项排除;仅仅靠材料中“甚至有不少书籍还标明是在“北京”印刷的。

”无法得出D项说法,排除。

12.1988年,美国国会通过《综合贸易及竞争办法法规》,授权政府“对于不合理或不公正的贸易可采取必要的行动”,以减少国内产业的压力。

这表明美国

A.推行利己主义外贸政策

B.强化政府干预经济职能

C.积极维护公平贸易原则

D.借助WTO规则维护权益

【答案】A

【详解】材料核心信息:

美国国会立法授权政府保护本国产业。

其结果是有利于美国政府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故答案为A项;强化政府干预经济的职能是罗斯福新政以来的史实,史实性错误,排除;材料强调立法保护本国产业,与C项说法不符,排除;D项史实性错误,WTO是1995年成立的,排除。

第Ⅱ卷非选择题

本卷共12小题(包含选考题),共160分,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38-42题为必考题,每个考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3--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选择作答。

【必考部分】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清时期,中国出现了走向社会转型的许多特征。

16世纪开始,以租佃权商品化和货币化为前提的新租佃制推行,导致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

主要手工业部门出现了手工工场或包买商。

徽商、晋商等商帮为代表的大商人资本兴起,全国性市场形成;一批新的工商业城市、市镇与集市蓬勃兴起,出现早期市镇化趋势。

社会政治方面,政府改革运动、民间党社运动和市民运动都在明后期蓬勃兴起,构成社会政治新气象。

与此同时,明中后期兴起了突破传统观念束缚的思想大解放,如16世纪阳明心学思潮与反传统思潮兴起,17世纪实学思潮与早期启蒙思潮兴起。

但是,这场开启于晚明的社会转型运动,直到1840年也未完成向近代工业社会的转型。

——摘编自余同元《明清社会近代转型及转型障碍》

材料二15-17世纪,英国传统的庄园经济和小农经济逐渐被商品经济取代,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城市化进程开始,工商业经济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英国的政治转型表现为君主主权逐渐转移到议会主权,在这个转变过程中,英国原有的议会传统得到继承和发展并起了重要作用。

但促使英国完成社会转型的则是工业革命,蒸汽机的发明、工厂制的生产组织形式.蒸汽机车的发明、铁路的修建等改变了英国社会面貌;更为主要的是工业成为国家的命脉,人们靠工业、而不是靠农业生存。

19世纪,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