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明简史 简版.docx
《世界文明简史 简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文明简史 简版.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世界文明简史简版
世界文明简史
一、古代文明的四个区域
提到古文明,就会想到四大文明古国,我们在地图上审视一下,可以发现,这四大文明古国所在的位置从地理上看,都处于封闭的地理单元内。
苏美尔文明位于两河流域,这里被地中海、黑海、里海、波斯湾、红海、马尔马拉海、高加索山脉、伊朗高原和卜哈利沙漠包围,相对封闭,高山大海成了保护农耕文明的天然屏障。
古埃及文明位于尼罗河三角洲,向东北有西奈半岛和外面连接,向南沿尼罗河可到达非洲中部,除此之外四周皆是茫茫大漠,环境封闭。
古印度文明位于南亚的印度河流域,南亚的北面和西面被大山包围,南面是茫茫大海,只有西北部有一个叫开伯尔的山口与
外面联通。
华夏文明所在的东亚地区同样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区域,这里北面是高大的山脉,东面是大海,南面是喜马拉雅山脉,只有一个河西走廊和外界连通。
在上古的陆权时代,大海和高山就是天然屏障,这些天然屏障阻止了游牧民族的入侵,为农耕文明提供了一个稳定的发展环境。
在萌芽初期,脆弱的农耕文明是经不起游牧民族的侵扰的,这些天然屏障有效地降低了游牧民族对农耕文明的冲击,使得文明得以发展成长。
二、文明萌芽
两河流域是人类文明发祥地之一,这里是被高山、大海、湖泊、大漠围绕起来的封闭区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
斯河为文明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地和水源。
苏美尔文明位于两河流域下游,7000年前始,这里从一个小村庄逐步发展出独立的城市国家,发展起来城邦和文字。
尼罗河三角洲除了东北部的西奈半岛通向外面,也是一个封闭的地理环境。
古埃及文明最早形成于约7450年前下埃及的法尤姆地区,一直到5100年前古埃及处于前王国时期,这一时期,古埃及建立了城邦,发展了文字,开始使用铜器。
二、文明昌盛
农耕文明的繁荣昌盛期是从约5500年前一直持续到约3700年前。
在这个时期,苏美尔建立了城邦,在许多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包括城市建设、楔形文字、车轮、太阳历、计时系统、数学、艺术、宗教、学校、犁、小麦、燕麦、裸麦和大麦,以及现代的山羊、绵羊、牛、猪、金属冶炼冶等。
古埃及在这一时期建立了统一的王朝,经历了早王朝、古王国、第一中间期和中王国时期。
古埃及人在建筑、医学、历法、文字、艺术、农业等方面均取得了令人惊讶的成就,尤其是巍峨的金字塔和粗大的神庙石柱,至今是未解之谜。
在这近二千年的时间里,农耕文明独步天下,没有对手。
这一时期,农耕民族的文明水平相对于游牧民族来说,不在一个维度,和游牧民族的战争便是降维打击。
正是这种优势,使得农耕民族不断向外开拓,建立了极为庞大的统治区域,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声教讫于四海”便是这种实力的反应,也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天下观和四海观。
这时候农耕民族的脚步遍及世界,建立了一个覆盖全球的治理体系,其影响力达到了所有的农耕民族居住区,正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这一点从古人关于大地的观念中可以得到印证,古人认为大地在乌龟的背上,四周是大海。
如果古人没有到达大地的四周,是不可能形成这个观念的。
古代农耕文明的影响力到达了五大洲的每一个角落也可以从散落在世界各地的远古遗迹得到印证。
农耕时代属于陆权时代,这个时候海洋还是危险和不可逾越的障碍。
繁荣昌盛的农耕文明吸引了游牧民族,他们聚集在农耕文明区域的周围,向农耕民族学习,和农耕民族交易,游牧民族逐渐成长起来。
这些在农耕文明哺育下成长起来的游牧民族却对农耕民族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三、中东地区游牧的四次入侵
在中东主要有两个游牧民族,一个是在阿拉伯半岛上的阿拉伯人,一个是在黑海北部森林里的印欧人,他们围在农耕文明的周围,在和农耕民族的交往中,逐步学会了先进的技术和社会组织方式,武装起来的游牧民族对农耕民族构成了巨大的压力。
农耕民族开始受到游牧民族的侵扰,这个时间大约发生在4000年前。
约4000年前后,最后一个苏美尔人建立的国家被来自东部的埃兰人灭亡,苏美尔文明从此退出历史舞台,游牧民族开始成为了中东的主人。
古埃及凭借封闭的环境保持了文明的连续。
到了约3700年前,游牧民族开始侵入埃及,埃及开始进入新王国时期,影响力开始下降。
从4000年前开始,中东农耕文明先后经历了四次游牧民族的入侵。
1、第一波入侵
第一波入侵发生在约公元前1700至1500年之间,入侵者通常是手执青铜武器,驾着马拉的战车侵入文明中心。
这一波的入侵者包括赫梯人、喀西特人、胡里安人等,这个时期入侵者的最大特点是他们往往以文明的继承者自居,因为这时候农耕民族在文化上占据绝对优势。
到公元前1500年,第一次入侵浪潮在中东平息下来,在中东形成三大强国,北方的赫梯帝国,南方的埃及帝国和东方的亚述帝国。
2、第二波入侵
第二次约在公元前1200至1100年之间,入侵者通常是骑在马上,用铁制武器作战。
这一波的入侵者包括腓尼基人、阿拉米人、希伯来人、波斯人。
第二波入侵者和第一波入侵者最大的不同是,他们不再以古文明的继承者自居,而是在汲取古文明营养之后,逐步发展起来自己的文明。
第二次入侵的结果是农耕文明的持续衰落。
至此,两河文明已经消失。
3、第三波入侵
第三波入侵在2000年前左右,印欧人开始统治埃及,这一次入侵,游牧民族发展起来了自己的文化,已经拥有了独具特色的文明形态,对与古文明不再仰视。
随着古文明的式微,反而把古文明看出了异己。
入侵者包括希腊人、罗马人。
2300年前,希腊人在古埃及建立了托勒密王朝,他们虽然自任法老,却已经不是埃及人了。
4、第四波入侵中东地区的伊斯兰化
第四次发生在1600年前,兴起的伊斯兰教彻底改变了这里的文化形态,扫去了古文明最后一点痕迹。
经过伊斯兰化之后,曾经辉煌的古文明在文化上彻底消失了。
这四次入侵,一次比一次猛烈,对上古文明的摧毁一次比一次彻底。
这些游牧民族在一次次的入侵中,不断地学习上古文明的各种技术和组织方式,随着学习的深入和力量的加强,对原来的文明摧毁的就更加彻底。
4000年前开始,苏美尔文明覆灭,古埃及文明被冲击,游牧民族崛起。
这些变化致使农耕族群为了躲避战乱,开始陆续外迁。
同时期,在另外两个封闭的地理单元,中国和印度出现了文明,印度出现哈拉帕文明,中国出现最早的青铜器,出现二里头文化。
四、族群东迁
华夏族群的东迁,是一个文明的传播过程,也是一个对周边族群的影响和融合过程。
东迁的大致方向和《山海经》里面东山经和北山经的排列相一致,在亚洲是从西向东传播,在美洲是从北往南传播。
在亚洲的迁徙地点有两个,一个是距离中东较近的南亚,一个是较远的东亚。
这两个地方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是一个封闭的地理单元,都有一个和中东链接的通道。
印度位于南亚次大陆,北面是喜马拉雅山,南面是印度洋,东面和西面是高山,只有一条开伯尔山口和外界相连。
东亚的情况和印度相仿,北面外兴安岭、贝加尔湖和阿尔泰山,南面喜马拉雅山和东面、南面的大海共同组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地理单元只有西北的河西走廊和中东链接,在这样一个封闭的环境里,有利于农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也减少了文明间的厮杀。
文明东迁的原因有三个,一个是华夏部落在击败东夷后成为天下的实际统治者,开始了向未知世界的探索。
这个时间应该在古埃及文明强盛时期。
另一个原因是东夷战败又不愿意屈服的族群被迫远走,这个时间和上一个时间应该不会太远。
这个时间大体是四千三百年前后。
第三个是在中东游牧民族兴起之后,华夏先民被迫离开故土,这个时间大体是公元前的第二个千年,也就是三千多年前。
四千三百年前是古埃及文明的古王国时期,也就是建造金字塔的时期,这时是古埃及文明的鼎盛时期,向外界探索是自然的事情。
当然,对于没有屈服的东夷部族,远徙是个不错的选择。
这一时期在中国和印度发生了什么呢?
印度出现了哈拉帕文明,中国则是所所有新石器时代集体转型或者消失。
这种情况除了外力导致,没有别的解释,文明的演进不会出现整齐划一的变化。
印度由于距离中东近,中东的每一次社会变动都会在印度留下痕迹,积累下来,形成了印度特有的千层饼的社会结构。
相较于印度,华夏位于亚欧大陆的东端,和中东的距离较远,通过河西走廊和中东相连。
华夏文明区域分为华夏文明孕育区,华夏文明核心区和华夏文明辐射区。
孕育区包括黄河中下游地区。
核心区包括了大海以西,青藏高原以东,南海之北,戈壁之南的广大农耕区域,辐射区包括外兴安岭以南,阿尔泰山以东,,喜马拉雅山以北,包括越南北部,日本朝鲜琉球和库页岛一带,这个范围的纵深要比印度半岛大得多,气候地形的多样性也好于南亚。
在这里,虽然也遭受多次入侵,但是,华夏文明都以超强的韧性和包容性,超大的体量,给予融合了。
华夏文明是融合的文明。
五、文明西播
欧洲文明是中东文明的次生文明。
是盘踞在欧洲的游牧民族在中东古文明的影响之下逐步开化的结果。
其顺序是依照距离中东古文明区域的远近,依次兴盛。
欧洲文明和古文明的区别有两点,一是,上古文明是农耕文明,欧洲文明是工商文明;二是,上古文明是陆权时代,欧洲的工商文明开创了海权时代。
当技术进步可以打破大海的阻隔的时候,历史的天平就开始向工商文明倾斜了。
(1)兴盛地域序列表
希腊半岛---亚平宁半岛---伊比利亚半岛---高卢地区---英伦三岛---莱茵河地区---伏尔加河地区---美洲
(2)兴盛帝国序列图
希腊---罗马帝国---葡萄牙帝国---西班牙帝国---法兰西帝国--大英帝国---德意志帝国---苏联---美利坚
(3)兴盛时间序列
六、当今世界文明版图及成因
当今是三大文明板块,一是中东文明板块,这样板块是游牧民族在覆灭了农耕文明后,在农耕文明的灰烬上发展起来的文明,现在的中东文明和古文明无论是人种还是文化都没有多少关系了。
第二块是西方文明,西方文明是现代文明的发源地,这个文明是古文明向西传播和变异的结果,从巴尔干半岛、亚平宁半岛、伊比利亚半岛一直延伸到北美。
第三块是华夏文明,华夏文明是在中东古文明受到游牧民族入侵的情况下,向外迁徙的结果。
从四千年前到三千年前这一千年的时间里,迫于游牧民族入侵的压力,中东地区的农耕民族开始外迁。
同时期,东亚地区的古代文化开始转型,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农耕文明在东亚的发展相比于中东地区的古文明应该幸运很多。
首先,东亚黄河、长江、珠江等大江大河及其辽阔的平原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相比于中东狭小的农耕区,这里的土地更辽阔,气候更适宜,能够养活的人口也更多。
再一个就是相比于中东北方辽阔肥沃的游牧区,东亚的北方是隔壁荒漠,这样的环境能养活的游牧民族数量有限,对农耕文明的冲击力大大降低了。
由于农耕区域的辽阔和游牧区域的贫瘠,使得农耕文明在东亚得以数千年绵延不绝。
七、西方文明的终结和世界文明的新生
世界文明经历了两次传播,第一次是农耕文明的传播,这次传播是对陆权的争夺。
这一次传播西抵伊比利亚半岛,东到美洲,其范围覆盖了整个世界。
这个时间在四千年前之前。
这一点可以从世界各地的文明遗迹得到印证。
也可以在山海经的考证中得到印证。
第二次是工业文明的传播,这一次是对海权的争夺,肇始于希腊的海洋文明,向西逐步延伸,直至到今天的美国,达到了海权商业文明的顶峰,所谓物极必反,顶峰的后面就是衰退,现在美国衰像已显,进入了不稳定期。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运输成本的降低,陆路运输的优势将逐步得到凸显,世界将重新回到陆权时代,陆权时代的回归将重塑世界格局,亚非欧超级大陆将重回世界中心,美洲和澳洲回归边缘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