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队活动过程.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312687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队活动过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队活动过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队活动过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队活动过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队活动过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队活动过程.docx

《中队活动过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队活动过程.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队活动过程.docx

中队活动过程

“九九重阳节,浓浓敬老情”主题队会

活动过程:

中队长:

各小队整队报告:

(小队长整队报告)出队旗,全体起立,敬礼。

(出旗)唱队歌,(唱队歌)

主持人甲:

我们把道德比作阳光,因为道德就如同阳光一样,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温暖和幸福。

主持人乙:

我们是新世纪的雏鹰,将展翅搏击长空,我们播撒下尊老敬老的种子,就会获得道德的丰收,心灵的快乐。

主持人甲:

敬老爱老助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先辈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

主持人乙:

在我们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重视人伦道德、讲究家庭和睦是我们文化传统中的精华,也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与亲和力的具体体现。

主持人甲:

切实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让他们度过幸福、美满、安详、健康的晚年,共享人类社会发展的成果,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尊重老年人就是尊重人生和社会发展规律,就是尊重历史。

主持人乙:

老人,是我们的长辈,他们辛勤劳动了一辈子,为社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并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

所以,尊敬老人既是对老人的关心与照顾,又是继承前辈们"财富"的需要。

“老年人是一座活着的图书馆”、“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人人都敬老,社会更美好……”

主持人甲乙;四二中队“九九重阳节,浓浓敬老情”主题队会现在开始。

主持人甲:

我知道同学们早就搜集了很多相关重阳节的资料要与大家分享.下面就请欣赏 《重阳节的传说》 

主持人乙:

新中国成立后,把重阳节定为老人节。

现在的重阳节,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

主持人甲:

全国各机关、团体、街道,往往都在此时组织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的老人们秋游赏景,或临水玩乐,或登山健体,让身心都沐浴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开阔视野,交流感情,锻炼身体,培养人们回归自然,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高尚品德。

很多家庭的晚辈也会搀扶着年老的长辈到郊外活动或为老人准备一些可口的饮食。

主持人乙:

确实,很多老人都曾有过辉煌的青春年华,他们有的曾为民族的解放负过伤流过血,有的曾为祖国的富强出过力流过汗。

主持人甲:

更多的则是默默无闻、勤勤恳恳地在各个岗位上奉献了一生,就像我们的爷爷奶奶,这样的老人理应引起全社会的尊敬,下面就让我们听几个敬老爱老的故事吧!

主持人乙:

这些孝老爱亲的故事深深地震撼着我们的心灵,今年的重阳节全社会又是怎样注重老年人的呢?

主持人甲:

你听,小小新闻发布会已经开始了。

(学生搜集的来自全国各地的重阳节新闻报道)

主持人乙:

看来,大家都在重视老人,关心老人。

那重阳节那天你为爷爷奶奶做了些什么?

听说很多同学表现非常出色,写下了自己的亲自感受,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是怎么做的。

(习作展览,口风琴表演)

主持人甲:

作为学生的我们,虽然没到有赡养老人的义务的年龄,但为老人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也是义不容辞的,为老人洗一次脚,捶一次背,梳一次头,买一次菜,做一顿饭……也许这对我们来说仅仅小事情,不过不管我们做什么,只要我们用“心”去做,相信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们一定会眉开眼笑的,内心感到欣慰的。

主持人乙:

关心老人、协助老人并不但仅表现在重阳节这个天,更多的应表现在平时的一言一行中,下面我想考考大家:

(1)你知道爷爷奶奶的生日吗?

主持人甲:

(2)你的爷爷奶奶爱吃什么?

主持人乙:

(3)你了解爷爷奶奶的起床时间吗?

主持人甲:

(4)你平时是怎样关心爷爷奶奶的?

主持人乙:

(5)爷爷奶奶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抢答)

主持人甲:

看来有的同学已经学会了关心爷爷奶奶,有的同学还没有从行动上真正地去关心他们。

希望大家能从小事做起,真正地让老人拥有一个幸福的晚年,让重阳节永远绽放它的光彩。

主持人乙:

“孝敬师长”的传统在中国可谓源远流长,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孟之道中就闪耀着它的光辉。

主持人甲:

在今后的学习中,希望大家能做一个有心人,去注重每一位老人。

主持人甲乙:

老吾老

齐:

以及人之老

主持人甲:

最后我们向全体队员发出倡议!

主持人乙:

在学校,我们要做一名尊师守纪,积极向上的好学生。

主持人甲:

在家里,我们要做一名尊老爱幼、体贴父母的好孩子。

主持人乙:

在社会,我们要做一名明礼诚信、爱国守法的好公民。

主持人甲:

亲爱的队员们,我们是新一代的雏鹰,我们的翅膀还很稚嫩,但我们会努力

主持人乙:

我们会经受住各种各样的考验,在社会、在学校、在家庭的各个方面去体验,去感受。

主持人甲:

把一份份的真切体验,转化为一颗颗品德高尚的种子,扎根在我们每一名队员的心中。

主持人甲乙:

五(三)中队“九九重阳节,浓浓敬老情”主题队会到此结束。

 

 

《重阳节的传说》

   和绝绝大部分传统节日一样,重阳节也有古老的传说。

   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丧命,这个带的百姓受尽了瘟魔的蹂躏。

  一场瘟疫夺走了青年恒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点儿丧了命。

病愈之后,他辞别了心爱的妻子和父老乡亲,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掉瘟魔。

恒景四处访师寻道,访遍各地的名山高士,终于打听到在东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个法力无边的仙长,恒景不畏艰险和路途的遥远,在仙鹤指引下,终于找到了那座高山,找到了那个有着神奇法力的仙长,仙长为他的精神所感动,终于收留了恒景。

   这个天仙长把恒景叫到跟前说:

“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你本领已经学成,应该回去为民除害了”。

仙长送给恒景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并且密授避邪用法,让恒景骑着仙鹤赶回家去。

  恒景回到家乡,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准备。

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但是瘟魔刚扑到山下,突然闻到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便戛然止步,脸色突变,这时恒景手持降妖宝剑追下山来,几个回合就把温魔刺死剑下,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

  后来人们就把重阳节登高的风俗看作是免灾避祸的活动。

另外,在中原人的传统观点中,双九还是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意思,所以后来重阳节才被立为老人节。

毛泽东主席尊老敬老的故事

尊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我们敬爱的毛泽东主席是尊老敬老的楷模。

1959年,毛主席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故乡--湖南韶山。

在短暂逗留的日子里,他特地请家乡的老人吃饭。

在他向一位70多岁的老人敬酒时,那位老人说:

"主席敬酒,岂敢岂敢。

"毛主席说:

"敬老尊贤,应该应该。

"这件事一时传为佳话。

东汉有一个叫做黄香的人,九岁就成了有名的孝子。

为了回敬老父母以前为养育他付出的一片真情,在炎热的夏天,每到夜晚,他便用扇子将老父亲的床铺和枕头扇凉,将蚊子赶跑,先用自己的身体让房间里的蚊子叮咬,喂饱蚊子,以免老父亲让蚊子咬;到了寒冷的冬天,天黑了以后,小黄香便先躺进父亲冰冷的被窝里,用自己的体热温暖被褥后,再请老父亲入睡。

又有一个忠孝两全的女子,令我肃然起敬。

她,就是经历十年血雨腥风,跃马横戈,战功赫赫的花木兰!

为使老父亲免受战场之苦,一个弱女子,毅然代父从军、用柔弱的肩膀撑起了保家卫国的重任,竭尽了孝道,竭尽了忠心。

在中国历史里,树立了一面“忠孝”的旗

张晓,男,17岁,共青团员,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宝塔社区人,平凉二中高三(10)班应届毕业生。

    张晓4岁丧父,母亲曹雪红重病卧床。

他自小挑起家庭重担,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精心侍奉瘫痪在床的母亲,并以顽强的毅力完成了小学到高中的全部学业,用自己14年的行动实践着“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

    从4岁起,张晓开始学习煮饭、侍候母亲。

锅台高,够不着,他就踩着小凳,趴在锅台上做饭,时常被沸出的米汤烫伤胳膊。

上小学时,张晓每天要帮母亲穿衣、洗脸、刷牙、梳头,还要捡柴、生火、做饭,洗衣服。

读初一时,长年卧床的母亲病情持续加重,一度大小便失禁,张晓每天要给母亲接屎接尿,擦洗身体。

他最惦念的是母亲,邻居送他一个馒头,他要留给母亲,别人给的好吃的,他总能找出自己不喜欢吃的理由,留给母亲吃。

张晓的邻居何彩兰老奶奶说:

“这娃娃太孝顺了,我活了这么大没有见过这么懂事的娃娃!

    毫无生活来源的张晓家生活一直十分艰难,在政府、武警官兵、邻居、老师、同学和好心人的协助下,母子俩渡过一个个难关。

家里再困难,日子再苦,张晓也不愿给好心人增添负担。

有的人留下电话,让他有困难时联系,但他从来没有主动打电话提要求。

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张晓把每位好心人的协助记入自己的《恩人簿》。

一到周末,张晓忙着洗衣服、做家务、照顾母亲,还要抽时间给洗车行打工、捡垃圾贴补家用。

    虽然家庭生活十分困难,张晓却很阳光乐观。

在学习上,他和同学互帮互助;在生活中,他乐于助人,关爱他人。

“贫困中坚守的阳光男孩”,是同学们和老师对张晓的评价。

苦难没有压倒张晓。

小学阶段的张晓,年年是学校的三好学生。

进入初中、高中,学习也不曾落下。

上高中的张晓学习更加用功,每天起早贪黑,忙于学习和照顾母亲;他每天都是早早起床,把母亲从床上抱到凳子上洗脸、梳头,打扫完家里的卫生就赶忙去上学。

中午又急急忙忙赶回家先侍候母亲方便,再做饭,一口一口喂给母亲吃,然后又骑着破自行车赶到学校。

张晓靠着自己的努力,以顽强的毅力完成了小学到高中的全部学业。

    中国青年报6月14日以《张晓:

含泪奔跑的阳光少年》为题刊登张晓事迹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媒体随后作了报道。

    张晓先后获得平凉市优秀共青团员、第十一届甘肃青年五四奖章。

洪战辉,男,中共党员,25岁,原湖南怀化学院学生,现中南大学学生。

2005年底,一个年轻人的名字迅速传遍大江南北。

他,从13岁起就支撑着一个父亲患病、母亲出走、弟弟读书、妹妹待哺的困苦家庭;他,面对不幸、贫穷与孤苦,顽强坚持12年,终于使父亲病情好转,妹妹健康成长,自己考上大学,全家人重新团聚。

他,就是被称为"中国男孩"的洪战辉。

1994年,洪战辉的父亲突发间歇性精神病,造成妻子受伤骨折,女儿意外死亡,家里欠下巨债。

随后,父亲又捡来了一个和女儿年龄相仿的女婴。

面对沉重的家庭负担,母亲离家出走了。

年仅13岁的洪战辉,默默地挑起了伺候患病父亲、照顾年幼弟弟、抚养捡来妹妹的家庭重担。

这副重担,对于成年人来说尚且不易,何况一个10多岁的孩子!

但洪战辉没有退缩,一挑就是12年。

为了挣钱养家,他像大人一样,做小生意,打零工,拾荒,种地。

他利用课余时间卖笔、书、磁带、鞋袜,在学校附近的餐馆做杂工,周末赶回家浇灌8亩麦地。

在兼顾学业和谋生之时,他牺牲了几乎所有的休息时间。

为了带好捡来的妹妹,洪战辉费尽心血。

每天晚上,他都让妹妹睡在内侧,以防父亲突然发病伤及妹妹。

妹妹经常尿湿床单、被子,他就睡在尿湿的地方,用体温把湿处暖干。

从高中到大学,他将妹妹一直带在身边,每天都保证妹妹有一瓶牛奶和一个鸡蛋,自己却常常啃方便面。

在怀化念大学的日子里,他安排妹妹上了小学,每天不管学习多忙,都坚持接送妹妹,辅导妹妹功课。

为了治好父亲的病,洪战辉吃尽苦头。

2002年10月,父亲突然发病,因为没有钱,他不得不在一家精神病医院门前跪求治疗……在他孝心的感染下,2005年底,河南第二荣康医院主动将他父亲接去诊治。

现在,父亲的病情已明显好转,出走的母亲、打工的弟弟也相继回家,一家人终于重新团聚。

2006年以来,已成为公众人物的洪战辉,又将爱洒向了社会。

为资助贫困学生,他在学校和政府的协助下建立了教育助学责任基金。

为推动青少年思想教育,他应邀在全国各地作了150多场励志报告,并欣然出任"中国宋庆龄基金会青少年生命教育爱心大使"。

他还多次到湖南、河南等地贫困山区与困难学生交流,捐赠学习用品。

他说:

"我要力所能及地协助需要协助的人。

"在不到两年时间里,关于他的书籍出版了6本,其中《中国男孩洪战辉》发行250多万册。

洪战辉先后获得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