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用血管理制度.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312384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抢救用血管理制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抢救用血管理制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抢救用血管理制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抢救用血管理制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抢救用血管理制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抢救用血管理制度.docx

《抢救用血管理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抢救用血管理制度.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抢救用血管理制度.docx

抢救用血管理制度

抢救用血管理制度

1、凡病人需血时,由经治医生或值班医生按实际情况开出医嘱和配血叉单交护理部,由当班或值班护士送会计处登帐。

化验室按有关规定及时联系做好交叉配血工作。

2、经当班或值班护士查对无误后抽血并送化验室配血,无特殊请况配血单及血液途中不得交给病人或陪人。

如遇抢救病人时医护人员不够需护理部与化验室电话互相联系并证实无误。

3、配血袋上贴上胶布,注明病人床号、姓名,配血单上医生、护士、化验员签全名,签字必须正规,字迹不得潦草。

4、护理部在输血时,由二人严格查对医嘱、配血单、输血卡无误后方可输血。

5、输血完后当班护士应将供血员卡号、血量、时间,如实填写好,以便备查。

6、在抢救危重病人必要时,无血源情况下,必须请示医院领导及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方可自行采血与输血。

抢救用血制度

1、凡病人需血时,由经治医生或值班医生按实际情况开出医嘱和交叉配血单交护理部,由当班或值班护士记帐。

化验室按有关规定及时联系做好交叉配血工作。

2、经当班或值班护士查对无误后抽血并送化验室配血,无特殊清况配血单及血液途中不得交给病人或陪人。

如遇抢救病人时医护人员不够需护理部调配___人员协助。

3、配血袋上贴上胶布,注明病人床号、姓名,配血单上医生、护士、化验员签全名,签字必须正规,字迹不得潦草。

4、当班护士在输血时,由二人严格查对医嘱、配血单、输血卡无误后方可输血。

5、输血完后当班护士应将供血员卡号、血量、时间,如实填写好,以便备查。

6、在抢救危重病人必要时,无血源情况下,必须请示医院领导及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方可自行采血与输血。

7、产妇用血管理制度

(1)所有孕产妇入院后核对输血前九项、血常规,abo和rh血型等检查是否完善,缺项者及时补齐。

高危孕妇分娩前、剖宫产术前配血___ml或酌情决定配血量,签署输血知情同意书。

(2)配血血样保留至高危孕妇平安分娩或术后三天。

(3)检验科备足各种血型的成分血和血浆,并保证危重孕产妇抢救时用血优先。

(4)检验科接到产科紧急用血通知后,应争夺秒立即配血,并及时通知产科病房(手术室)取血。

(5)rh阴性孕妇入院后通知检验科,做好用血计划;分娩前,留血样在本院血库,由血库负责与市血站联系,在市血站备血;产科医生在产妇临产后通知血库做好取血准备,一旦发生产后出血,立即去市血站取血。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为确保临床急救用血的需要,根据《___献血法》和___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制定本制度。

1.输血申请

1.1申请输血应由经治医师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由主治医师核准签字,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前交血库备血,电话、口头备血无效,输血必须符合输血适应症。

1.2凡可能或需要输血的病人,必须提前做好血型鉴定、血常规、alt、抗体筛查和乙肝三系、丙肝抗体、梅毒抗体、艾滋病抗体等规定项目的血液化验后,方可申请输血。

急危、抢救病人应先开验血医嘱,后开输血医嘱。

1.3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或其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写明“我已经了解输血的风险及并发症,同意接受输血治疗”并签名,《输血治疗同意书》存入病历。

1.4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的患者紧急输血,应报医院总值班或主管领导同意,并把请示汇报的具体情况记录在病历中。

1.5部分血液制品执行预约制度,如rh阴性血液、血小板等,必须提前24h与血库联系,以便血库能与血站及早预约。

1.6血库人员接到临床用血申请单,根据临床用血需求,及时做好血液的预约或储血工作,确保按期发血,储备中如不能满足临床及时与申请医师联系,共同协商解决。

1.7血库应严格核查相关手续,对合格者给予用血,不合格者退回;临床领取用血时,务必认真查对,一经出库原则上不能退回。

2.输血会诊与审核

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少于___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上级医师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

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在___毫升至___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经上级医师审核,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

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达到或超过___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报医务部门批准,方可备血。

以上规定不适用于急救用血。

3.输血各个环节必须严格执行输血查对制度。

4.输血不良反应管理

4.1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失血量、贫血程度、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全程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尤其是输血开始后___分钟),对于无自主意识的患者、婴儿、无家属伴随的儿童,更应重点严密地观察其生命体征。

4.2输血不良反应处理流程为。

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液管、改换生理盐水、报告医生、遵医嘱给药、严密观察并做好记录、及时填写输血反应报告卡、上报血库;怀疑严重反应时、保留血袋、抽取患者血样、送血库。

5、积极推行节约用血的新型医疗技术,积极推行成分输血,规范开展互助献血工作,提高合理用血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

动员符合条件的患者接受自体输血技术,提高输血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临床合理用血评估及用血效果评价制度

随着《___献血法》、___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施行,本院制订了科学合理、节约用血的一些措施,把降低输血总量,提高成分输血比例作为医院的目标,根据国家___部制订医疗用血评价制度,将对患者在临床治疗时,是否有必要使用大量的血液和血液成份制品正确应用进行用血评估,对是否有必要用血以及用血能起多大的作用进行评估和评价。

一、符合用血的条件

1、急性大量出血病人和手术中用血病人。

2、慢性出血导致血色素下降至50-60g/l的病人。

3、血液病、各种血细胞减少及凝血因子缺失病人。

4、严重烧伤病人。

二、成份血的适应病症

1、全血只适用于失血量已超过___ml~___ml,并同时有进行性出血,濒临休克或已经发生休克的患者。

2、悬浮红细胞。

应用于临床各科输血,适宜血容量正常的慢性贫血的输血者和外伤手术等引起的急性失血患者。

3、浓缩红细胞(同悬浮红细胞)。

4、洗涤红细胞。

①主要用于输注全血或血浆后发生过敏反应的患者。

②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

③高血钾症及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

④反复输血已产生白细胞或血小板抗体而引起发热的患者等。

5、白(粒)细胞。

白(粒)细胞减少症。

6、血小板。

①各种原因导致的血小板计数低于___万的病人。

②血小板数量正常但血小板功能下降者。

7、新鲜冰冻血浆。

凝血因子缺乏症或凝血功能障碍者。

8冷沉淀。

主要用于血友病甲,血管性血友病及纤维蛋白原缺乏患者。

三、科学合理、节约用血措施

1、医院领导重视成立以业务院长、医务科长、检验科、血库主任及临床科主任为成员的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依据___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及《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对医院的临床用血进行监督、指导。

2、严格执行输血工作“三统一”的规定本院一律使用规定的采供血机构—六安市中心血站供应的血液及血液成分,主动及时与其联系,互通信息,全市计算机联网,进一步确保临床用血及时与安全。

3、医护人员学习与考核相结合___全体临床医生认真学习国家有关临床输血的法律法规,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科学合理用血知识讲座。

4、患者或家属签订输血同意书临床医师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需要输血治疗时,应切实负起向患者及家属宣传安全用血的责任。

应向患者或家属告知输血的目的和可能发生输血反应及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可能性(窗口期问题),征得患者或家属同意并签订输血同意书。

这样使患者及其家属知道输血既有治疗作用,但又要承担一定的风险,从而杜绝输注“人情血”、“安慰血”、“营养血”、“新鲜血”,医院的输血人次减少总用血量下降,同时也减少了由于输血所引起的医疗纠纷。

5、临床输血申请和审批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少于___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上级医师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

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在___毫升至___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经上级医师审核,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

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达到或超过___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报医务部门批准,方可备血。

以上规定不适用于急救用血。

6、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

临床医师应严格掌握临床输血指征,减少不必要的输血(如失血量不超过血容量的___%时不输血)。

临床医师必须重视成分输血,根据不同病人的需要,输给相应制品。

临床用血评价及公示制度

为了进一步加强医院临床用血的管理,促进更加科学、安全、合理用血,将临床用血情况纳入临床科室和医师个人工作考核指标体系。

特制订本制度:

一、临床用血评价制度

评价临床科室和医师合理用血和输血后疗效评估的实施情况。

1.用血合理性的评价。

主要评价是否严格按照输血适应症进行输血,输血适应症按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要求执行。

2.输血后疗效的评价。

主要评价在输血后是否有输血治疗的疗效评价及有无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处理、记录。

二、临床用血公示制度

实施临床科室和医师临床用血专项检查,将检查结果在全院公示,并由医院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更好提升临床用血的科学管理,促进临床用血合理、安全、有效。

1.检查人员。

由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成员组成。

2.检查方法。

每月检查,抽取当月所有输血病历。

3.检查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1)《临床输血申请单》的填写是否规范;

(2)输血前是否有输血前免疫学检查;

(3)输血前患者是否签署《临床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

(4)是否有相关实验室检查,是否有临床输血指征;

(5)大量用血是否有审批;

(6)是否有患者输血适应症的评估,输血过程和输血后疗效评价情况。

输血不良反应处理及上报制度

输血反应是指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受血者发生的不良反应。

在输血当时和输血___小时内发生的为即发反应;在输血后几天甚至几月发生者为迟发反应。

一般包括:

发热反应过敏反应溶血反应

输血后移植物抗宿主病

大量输血后的并发症(循环负荷过重、出血倾向)细菌污染引起的输血反应输血传播的疾病

一、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1、减慢或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

2、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和血库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

二、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护静脉通路,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在积极治疗抢救的同时,做以下核对检查:

1、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录;

2、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

用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与供血者血样、新采集的受血者血样、血袋中血样,重测abo血型、rh(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

3、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加肝素抗凝剂,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

4、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血浆结合珠蛋白测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并检测相关抗体效价,如发现特殊抗体,应作进一步鉴定;

5、如怀疑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抽取血袋中血液做细菌学检验;

6、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

7、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后5-___小时测血清胆红素含量。

三、临床输血出现不良反应和发生输血相关疾病时,相关科室医师应详细记录输血反应反馈卡后送血库,并及时调查处理。

血库每月统计上报输血管理委员会,并向负责供血的血站反馈。

四、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应对输血不良反应进行定期分析,制定对策,不断提高临床输血安全水平。

输血感染登记、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

1、当出现输血后感染病例时,经治医师应立即填写输血后感染报告单,上报血库。

2、血库接到报告后应深入临床科室,记录发生输血后感染患者的姓名、血型、住院号、科室、所输血液制品的名称、献血员姓名、血液编码、输入量、感染症状、处理方法、结果等,对疑为输血后感染病人进行评估,并详细做好记录,必要时请市中心血站专家会诊评估。

3、因输血发生感染性疾病,经治医生必须认真按照要求填写感染疾病报告卡,___小时内上报院感办。

4、因输血所发生的感染性疾病,血库必须将受供血者血样重新进行实验室检查,并及时做好调查处理工作。

5、院感办接到报告后应及时___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处理,查找感染源及追踪感染原因,做好相应登记,写出调查报告,同时要及时上报市中心血站处理。

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制定相应防范措施。

6、经治医师、护士应配合职能部门查找、追踪感染原因,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7、分管院长接到报告,应及时___相关部门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与控制工作,并从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予以保证。

8、患者在接受输血治疗一段时期内出现输血传染病症状,如病毒性肝炎、艾滋病、梅毒等,除向疾病控制中心报告外,应向供血机构书面报告。

血液报废工作制度

1、血库应注意进库血液的失效期,以防止不必要的浪费,血液应在有效期内使用。

2、血库因某种原因需要报损血液的,须填写血液报损申请单,报血库负责人。

3、血库负责人核实血液报损原因,上报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有关领导报批。

4、报损血液批准后,报批单登记备案,以防查处。

5、血液报损后,同时从电脑中出库该血袋资料,并注明为报损血液。

6、报损血液送污物处理中心处理。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为了我院临床用血安全,根据有关规定和市中心血站的要求,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输血的日常管理设在检验科。

二、检验科要指定专人负责血液的收领、发放工作,要认真核查血袋包装,核查内容如下:

(一)血站的名称及其许可证;

(二)献血者的姓名(或条形码)、血型;

(三)血液品种;

(四)采血日期及时间;

(五)有效期及时间;

(六)血袋编码(或条形码);

(七)储存条件。

三、检验质量报告单与登记本,须正楷填写清楚,不可字迹潦草或涂改。

血型鉴定结果在报告单上写明型别外,还应在登记本(或同时在报告单)内的血型栏旁加注“+”“-”符号表示对抗a抗b标准血清凝集状况。

四、接到配血单后应及时主动与临床医师联系,以确定配血数量,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浪费,随要血随到中心血站取血。

每次配血试验操作人员必须“一班到底”完成任务,不得中途交接班。

五、试验结束以后,应保存病人和献血员的剩余血液标本,从输血结束起算___小时无意外事故发生方可弃走。

六、取血者须是需血科室正式工作人员,应持血型、配血试验结果报告单领血。

取血者与发血者应当共同查对病员姓名、科别、床号、血袋号、采血有效日期,血袋无破损,无瓶鉴污损不清,血型无误,交配结果以及血量质量等全部符合。

无溶血、无凝块、无污染后再由取血者签收,并写明取血时间等。

七、健全差错登记,发生问题及时寻找原因,遇有严重问题立即报告医务科处理。

八、血型鉴定

(一)血型鉴定用的标准血清:

1、标准血清的凝集效价应符合规定。

必须是经灭活,无菌的,有明显标鉴,易于区别的,效价应为抗a>1:

128抗b1:

64,冷凝集效价<1:

4者。

2、标准血清凝集素的亲和力。

应在___秒内出现凝集,___分钟时凝集块不小于1立方毫米。

3、每批购入标准血清后须用abo各型红细胞悬液测试符合质量,方可使用,并随时注意其失效期限。

4、标准血清取用后,应立即存放冰箱中备用,随时注意防潮,避免污染与标签脱落。

注:

以上

1、___条实验室无法检测,但定购标准血清必须从正规途经购买,买回后必须按

3、___条严格执行。

(二)实验室操作

1、所用试管,吸管等必须干燥呈中性。

2、红细胞悬液浓度应为___%;

3、试验时间与离心速度须适当,试管法:

离心速度1000转/min,玻片法:

放置时间不小于___分,不超过___min,夏季水分易蒸发,应将玻片放入置有湿棉花或纱布的平皿内并加盖,放置时间如上。

4、试验温度。

一般在室温(18-22°)中进行。

如有疑问时,应放置于37度水浴中___min,离心后观察结

果。

5、不论试管或玻片法除肉眼检查结果外,必须再用镜子细分复查。

十、配血试验

(一)配血方法选择

1、无输血反应史者及无输血史者可用盐水配血法。

2、反复输血,有输血反应以及新生儿溶血病者应到血站做配血试验。

3、大量输血时(献血员___人以上),除按规定病员与献血者作交叉配血以外,各献血员之间也应交叉配血。

每次输血前,输血单上必须注明有无输血史,及输入量,输血反应情况。

临床科室用血管理制度

为了我院临床科室用血安全,根据有关规定,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

各临床科室应当遵照合理、科学的原则,制定用血计划,不得浪费和滥用血液。

二、

凡患者血红蛋白低于100g/l和血球压伿低于___%的属输血适应症。

患者情需要输血治疗时,经治医师应当由相关临床科室主任核准签字后报检验科(血库)。

临床输血一次用血,备血量超过___毫升时,需经检验科主任签字后报医务科批准(急诊用血除外)。

三、

经主治医师给患者实行输血治疗前,应当向患者或其家属告知输血目的可能发生的输血反映和经血液途径感染疾病的可能性,由原患双方共同鉴署用血支援书或输血治疗同意书。

四、

确定输血后,医护人员持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当面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历号、急诊/病室、床号、血型和珍断,采集血样。

五、

由医护人员或专管人员将受血者血样与输血申请单送交检验科(血库),双方进行项核对。

六、

临床科室应有专人持配血单领取临床用血。

领血时要认真核查有关内容,不符合要求的应当拒绝领用。

七、

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

八、

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带病历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等,确认与配血报告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后,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

九、

取回的血应尽快输用,不得自行贮血。

输用前将血袋内的成份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

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好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十、

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

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输尽后,

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

十一、

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1、减慢或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

2、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和血液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

十二、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护脉通路,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在积极治疗抢救的同时,做以下核对检查:

核对受血申请单、血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录;

1、核对用血申请单、血液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录。

2、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

用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与供血者血样、新采集的受血者血样、血袋中血样,重测abo血型、rh(d)血型,不规则抗体液做细菌学检验;

6、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

7、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经___小时测血清胆红素含量。

十三、输血完毕,医护人员对有输血反应的应逐填写患者输血反应回报单,并返还(血库)保存。

(血库)每月统计上报医务科。

十四、输血完毕后,医护人员将输血记录单(交叉配血报告单)贴在病历中,并将血袋送(血库)至少保存一天。

第五篇。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为了我院临床用血安全,根据有关规定和市中心血站的要求,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输血的日常管理设在检验科。

二、检验科要指定专人负责血液的收领、发放工作,要认真核查血袋包装,核查内容如下:

(一)血站的名称及其许可证;

(二)献血者的姓名(或条形码)、血型;

(三)血液品种;

(四)采血日期及时间;

(五)有效期及时间;

(六)血袋编码(或条形码);

(七)储存条件。

三、检验质量报告单与登记本,须正楷填写清楚,不可字迹潦草或涂改。

血型鉴定结果在报告单上写明型别外,还应在登记本(或同时在报告单)内的血型栏旁加注"+""-"符号表示对抗a抗b标准血清凝集状况。

四、接到配血单后应及时主动与临床医师联系,以确定配血数量,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浪费,随要血随到中心血站取血。

每次配血试验操作人员必须"一班到底"完成任务,不得中途交接班。

五、试验结束以后,应保存病人和献血员的剩余血液标本,从输血结束起算___小时无意外事故发生方可弃走。

六、取血者须是需血科室正式工作人员,应持血型、配血试验结果报告单领血。

取血者与发血者应当共同查对病员姓名、科别、床号、血袋号、采血有效日期,血袋无破损,无瓶鉴污损不清,血型无误,交配结果以及血量质量等全部符合。

无溶血、无凝块、无污染后再由取血者签收,并写明取血时间等。

七、健全差错登记,发生问题及时寻找原因,遇有严重问题立即报告医务科处理。

八、血型鉴定

(一)血型鉴定用的标准血清:

1、标准血清的凝集效价应符合规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