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注册消防工程师技术实务章节练习01.docx
《一级注册消防工程师技术实务章节练习0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级注册消防工程师技术实务章节练习01.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级注册消防工程师技术实务章节练习01
一级注册消防工程师技术实务章节练习
一级消防工程师《技术实务》章节习题及解析:
第一篇第1章
第1章燃烧基础知识
一、单项选择题
1.液体燃烧是液体受热时蒸发出来的液体蒸气被分解、氧化达到燃点而燃烧,期间不会产生的现象是(B)。
A.闪燃B.阴燃C.沸溢D.喷溅
【解析】沸溢是含乳化水的液体在燃烧过程中形成的热波而在液面产生猛烈沸腾现象。
喷溅是液体燃烧形成的热波向下传播过程中,当热波达到水垫时,水垫的水大量蒸发,蒸气体积迅速膨胀,以至把水垫上面的液体层抛向空中,产生向外喷射的现象。
阴燃是指只冒烟而无火焰的缓慢榉烧,是针对固体燃烧而言的。
因此,阴燃不是液体燃烧呈现的现象。
2.燃烧产物会对人体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常见的燃烧产物中,其不包括(D)。
A.氰化氢B.一氧化碳C.氨气D.氯气
【解析】燃烧产物中含有大量的有毒成分,如CO、HCN、SO2、NO2、NH3、HCl等,这些气体均对人体有不同程度的危害。
其中不包括氯气。
3.液态烃类物质燃烧具有(A)火焰,并散发浓密的黑色烟云。
A.橘色B.无色C.黄色D.蓝色
【解析】可燃液态烃类燃烧时,通常产生橘色火焰并散发浓密的黑色烟云。
醇类燃烧时,通常产生透明的蓝色火焰,几乎不产生烟雾。
某些醚类燃烧时,液体表面伴有明显的沸腾状,这类物质的火灾较难扑灭。
4.醇类液体燃烧具有(D)火焰,几乎不产生烟雾。
A.橘色B.无色C.黄色D.蓝色
【解析】醇类燃烧时,通常产生透明的蓝色火焰,几乎不产生烟雾。
5.固体可燃物由于其分子结构的复杂性和物理性质的不同,其燃烧方式也各不相同,但不包含(C)。
A.蒸发燃烧B.分解燃烧C.闪燃D.阴燃
【解析】固体可燃物由于其分子结构的复杂性和物理性质的不同,其燃烧方式也各不相同,主要有蒸发燃烧、表面燃烧、分解燃烧、熏烟燃烧(阴燃)和动力燃烧(爆炸)5种。
故固体可燃物燃烧不包括闪燃,即答案为C。
二、多项选择题
1.燃烧是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其中大部分燃烧的必要条件有(ABDE)。
A.可燃物B.氧化剂C.明火D.引火源E.链式反应自由基
【解析】燃烧的发生和发展必须具备三个必要条件是指可燃物、氧化剂和引火源。
而大部分燃烧发生和发展需要的四个必要条件是指可燃物、氧化剂、温度和链式反应自由基。
根据题意是选择大部分燃烧的必要条件,因此,答案是A、B、D、E。
2.燃烧按照其形成的条件和发生瞬间可分为(BE)。
A.闪燃B.爆炸C.自燃D.点燃E.着火
【解析】燃烧类型按照燃烧形成的条件和发生瞬间的特点可分为着火和爆炸。
因此,答案为B、E。
3.气体燃烧根据在燃烧前可燃气体和氧的混合状况不同,其燃烧方式有(AC)。
A.扩散燃烧B.集中燃烧C.预混燃烧D.闪燃E.爆炸燃烧
【解析】可燃气体的燃烧不需像固体、液体那样经熔化、蒸发过程,所需热量仅用于氧化或分解,或将气体加热到燃点,因此容易燃烧且燃烧速度快。
根据燃烧前可燃气体与氧混合状况不同,其燃烧方式分为扩散燃烧和预混燃烧。
4.燃烧产物会对人体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其中燃烧的主要燃烧产物是(BD)。
A.氰化氢B.一氧化碳C.氨气D.二氧化碳E.二氧化硫
【解析】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是燃烧产生的两种主要燃烧产物。
其中,二氧化碳虽然无毒,但当达到一定的浓度时,会刺激人的呼吸中枢,导致呼吸急促、烟气吸入量增加,并且还会引起头痛、神志不清等症状。
而一氧化碳是火灾中致死的主要燃烧产物之一,其毒性在于对血液中血红蛋白的高亲和性,其对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氧气高出250倍,能够阻碍人体血液中氧气的输送,引起头痛、虚脱、神志不清等症状和肌肉调节障碍等。
因此,答案是B、D,而A、C、E只是燃烧产物而已。
三、简答题
1.常见的引火源有哪些?
1.常见的引火源一般分直接火源和间接火源两大类。
(1)直接火源
1)明火。
明火是指生产、生活中的炉火、烛火、焊接火、吸烟火,撞击、摩擦打火,机动车辆排气管火星、飞火等。
2)电弧、电火花。
电弧、电火花是指电气设备、电气线路、电气开关及漏电打火,电话、手机等通信工具火花,静电火花等。
3)雷击。
瞬间高压放电的雷击能引燃任何可燃物。
(2)间接火源
1)高温。
高温是指高温加热、烘烤、积热不散、机械设备故障发热、摩擦发热、聚焦发热等。
2)自燃引火源。
自燃引火源是指在既无明火又无外来热源的情况下,物质本身自行发热、燃烧起火,如白磷、烷基铝在空气中会自行起火;钾、钠等金属遇水着火;易燃、可燃物质与氧化剂、过氧化物接触起火等。
【考点来源】《消防安全技术实务》教材(公安部消防局)第2页
2.燃烧类型有哪些?
答:
燃烧类型按照燃烧形成的条件和发生瞬间的特点,可分为着火和爆炸。
(1)着火是指可燃物在与空气共存的条件下,当达到某一温度时,与引火源接触引起燃烧,并在引火源离开后仍能持续燃烧的现象。
着火可分为点燃和自燃。
(2)爆炸是指物质由一种状态迅速地,变成另一种状态,并在瞬间以机械功的形式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或是气体、蒸气瞬间发生剧烈膨胀等现象。
【考点来源】《消防安全技术实务》教材(公安部消防局)第3页
一级消防工程师《技术实务》章节习题及解析:
第一篇第2章
第2章火灾基础知识
一、单项选择题
1.建筑物内电气柜发生的火灾是属于(C)火灾。
A.C类火灾B.D类火灾C.E类火灾D.F类火灾
【解析】火灾分为A、B、C、D、E、F六类,其中E类火灾为带电火灾,即物体带电燃烧的火灾,如变压器等设备的电气火灾等。
因此,题意中的电气柜火灾为带电火灾,即正确答案为C。
2.某市一生产厂房发生金属粉尘燃爆事故,导致29人丧生,49人重伤,则该事故为(C)事故。
A.一般B.较大C.重大D.特别重大
【解析】由于火灾事故的分级由死亡、重伤和直接经济损失决定,对于死亡29人和重伤49人的火灾事故,按死亡人数大于等于10且小于30属于重大火灾事故,按重伤人数大于等于10且小于50为较大火灾事故,评定事故级别时以其严重者为准,故为重大火灾事故,即正确答案为C。
3.室内火灾进入充分发展阶段的主要标志是(B)。
A
.闪燃B.轰燃C.爆燃D.自燃
【解析】在建筑室内火灾持续燃烧一定时间后,燃烧范围不断扩大,温度升高,室内的可燃物在高温的作用下,不断分解释放出可燃气体,当房间内温度达到400~600℃时,室内绝大部分可燃物起火燃烧,这种在一限定空间内可燃物的表面全部卷入燃烧的瞬变状态,称为轰燃。
通常,轰燃的发生标志着室内火灾进入充分发展阶段。
因此,正确答案为B。
4.某企业发生一起火灾事故,导致3人死亡,10人轻伤,则该起火灾为(B)火灾。
A.一般B.较大C.重大D.特别重大
【解析】由于火灾事故的分级由死亡、重伤和直接经济损失决定,对于死亡3人的火灾事故,按死亡人数大于等于3且小于10属于较大火灾事故,评定该起火灾为较大火灾,即正确答案为B。
5.下列选项中,(D)不属于灭火的基本原理。
A.冷却B.隔离C.化学抑制D.难燃
【解析】为防止火势失去控制,继续扩大燃烧而造成灾害,需要采取一定的方式将火扑灭,通常有冷却灭火、隔离灭火、窒息灭火和化学抑制灭火等方法,其根本原理是破坏燃烧条件,可见,其不包括“难燃”,即正确答案为D。
6.一般认为,火灾的衰减阶段是从室内平均温度降至其峰值的(A)时算起。
A.80%B.60%C.50%D.25%
【解析】在火灾充分发展阶段的后期,随着室内可燃物数量的减少,火灾燃烧速度减慢,燃烧强度减弱,温度逐渐下降,一般认为火灾衰减阶段是从室内平均温度降至其峰值的80%时算起。
因此,正确答案为A。
二、多项选择题
1.建筑火灾蔓延的传热基础就是热量传递,其中热量传递的主要方式有(ACD)。
A.热传导B.热扩散C.热对流D.热辐射E.热放射
【解析】热量传递有3种基本方式,即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
在建筑火灾中,燃烧物质所放出的热能,通常是以上述3种方式来传播,并影响火势蔓延扩大的。
因此,正确答案为A、C、D。
2.建筑火灾由最初发生在室内的某个部位蔓延到相邻的区域,甚至整个建筑物,其发展过程大致了(ABDE)等几个阶段。
A.初期阶段B.增长阶段C.轰燃阶段D.充分发展阶段E.衰减阶段
【解析】建筑火灾发展过程分为初期增长阶段、充分发展阶段和衰减阶段,其中初期增长阶段又可以划分为初期阶段和增长阶段,因此,按题意选择A、B、D、E。
3.为防止火势扩大化而造成灾害,需要采取一定的方式进行灭火,其灭火原理主要有(ABDE)。
A.冷却灭火B.隔离灭火C.人工灭火D.窒息灭火E.化学抑制
【解析】为防止火势失去控制,继续扩大燃烧而造成灾害,需要采取一定的方式将火扑灭,通常有冷却灭火、隔离灭火、窒息灭火和化学抑制灭火等方法,其根本原理是破坏燃烧条件,故正确答案为A、B、D、E。
三、简答题
1.火灾是如何分类的?
火灾按照国家标准《火灾分类》分为A、B、C、D、E、F六类。
(1)A类火灾:
固体物质火灾。
(2)B类火灾:
液体或可熔化固体物质火灾。
(3)C类火灾:
气体火灾。
(4)D类火灾:
金属火灾。
(5)E类火灾:
带电火灾,即物体带电燃烧的火灾。
(6)F类火灾:
烹饪器具内的烹饪物(如动植物油脂)火灾。
【考点来源】《消防安全技术实务》教材(公安部消防局)第11页
2.发生火灾时是如何分级的?
火灾按《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分为特别重大火灾、重大火灾、较大火灾和一般火灾四个等级。
(1)特别重大火灾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2)重大火灾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3)较大火灾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4)一般火灾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其中,“以上”包括本数,“以下”不包括本数。
【考点来源】《消防安全技术实务》教材(公安部消防局)第11~12页
3.灭火的基本原理有哪些?
灭火的基本原理主要有:
(1)冷却灭火:
将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燃烧即会停止。
(2)隔离灭火:
将可燃物与氧气、火焰隔离,就可以中止燃烧、扑灭火灾。
(3)窒息灭火:
燃烧在低于最低氧浓度就不能进行,火灾即被扑灭。
(4)化学抑制灭火:
抑制自由基的产生或降低火焰中的自由基浓度,即可使燃烧中止。
【考点来源】《消防安全技术实务》教材(公安部消防局)第18页
第3章爆炸基础知识
一、单项选择题
1.化学爆炸是指由于物质急剧氧化或分解产生温度、压力增加或两者同时增加而形成的爆炸现象,其不包括(D)。
A.炸药爆炸B.可燃气体爆炸C.可燃粉尘爆炸D.锅炉爆炸
【解析】化学爆炸是指由于物质急剧氧化或分解产生温度、压力增加或两者同时增加而形成的爆炸现象。
化学爆炸前后,物质的化学成分和性质均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其包括炸药爆炸、可燃气体爆炸和可燃粉尘爆炸。
因此,不包括“锅炉爆炸”,即正确答案为D。
2.爆炸极限是评定可燃气体火灾危险性大小的依据,爆炸范围越(A),下限越低,火灾危险性就越大。
A.大B.小C.高D.低
【解析】爆炸极限是评定可燃气体火灾危险性大小的依据,爆炸范围越大,下限越低,火灾危险性就越大。
此题还考察了用词妥当性问题,如C中的“高”和A中的“大”,通常,爆炸极限用“高、低”描述合理,爆炸范围用“大、小”合理,根据题意,正确答案为A。
3.对于粉尘爆炸而言,其颗粒越细小,则其比表面积越大,氧吸附也越(C),在空中悬浮时间越长,爆炸危险性越大。
A.大B.小C.多D.少
【解析】可燃性粉尘因其燃烧热的高低、氧化速度的快慢、带电的难易、含挥发物的多少而具有不同的燃烧爆炸特性;其中颗粒越细小其比表面积越大,氧吸附也越多,在空中悬浮时间越长,爆炸危险性越大。
因此,正确答案为C,而A不符合题意的描述。
4.最小点火能量是指每一种气体爆炸混合物,其起爆所需的(B)点火能量,低于该能量,混合物就不爆炸,目前都采用mJ作为最小点火能量的单位。
A.最大B.最小C.最高D.最多
【解析】所谓最小点火能量,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每一种气体爆炸混合物,都有起爆的最小点火能量,低于该能量,混合物就不爆炸,目前都采用mJ作为最小点火能量的单位,即其有一个下限值;从另一角度看,起爆能量可以很大,即没有上限值,因此,A、C、D均不正确,即正确答案为B。
5.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火源会发生爆炸的最高或最低的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极限,其中能引起爆炸的最高浓度称爆炸上限,能引起爆炸的最低浓度称爆炸下限,上限和下限之间的间隔称爆炸范围,例如甲烷的爆炸范围是(C)。
A.4%~75%B.3%~12%C.5%~15%D.2%~9%
【解析】如下表所示为部分可燃气体的爆炸极限对应的爆炸范围,可见,正确答案为C。
二、多项选择题
1.按物质产生爆炸的原因和性质分类,通常将爆炸分为(ACE)等几种。
A.物理爆炸B.粉尘爆炸C.化学爆炸D.炸药爆炸E.核爆炸
【解析】按物质产生爆炸的原因和性质分类,通常将爆炸分为物理爆炸、化学爆炸和核爆炸三种,其中物理爆炸和化学爆炸最为常见。
根据题意,正确答案为A、C、E,而B、D属于化学爆炸。
2.化学爆炸是指由于物质急剧氧化或分解产生温度、压力增加或两者同时增加而形成的爆炸现象,其可分为(ABC)。
A.炸药爆炸B.可燃气体爆炸C.可燃粉尘爆炸D.锅炉爆炸E.瓦斯爆炸
【解析】化学爆炸是指由于物质急剧氧化或分解产生温度、压力增加或两者同时增加而形成的爆炸现象。
化学爆炸前后,物质的化学成分和性质均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其包括炸药爆炸、可燃气体爆炸和可燃粉尘爆炸。
3.下列选项中,(ADE)属于化学火源。
A.明火B.撞击C.摩擦D.化学反应热E.自燃
【解析】引火源是发生爆炸的必要条件之一,常见引起爆炸的引火源主要有机械火源、热火源、电火源及化学火源,如下表所示,故正确答案为A、D、E。
三、简答题
1.爆炸极限在消防上的应用有哪些?
爆炸极限在消防上的应用主要体现在:
(1)爆炸极限是评定可燃气体火灾危险性大小的依据,爆炸范围越大,下限越低,火灾危险性就越大。
(2)爆炸极限是评定气体生产、储存场所火险类别的依据,也是选择电气防爆形式的依据。
(3)根据爆炸极限确定建筑物耐火等级、层数、面积、防火墙占地面积、安全疏散距离和灭火设施。
(4)根据爆炸极限确定安全操作规程。
【考点来源】《消防安全技术实务》教材(公安部消防局)第24页
2.引起爆炸事故的直接原因有哪些?
引起爆炸事故的直接原因通常有:
(1)物料原因:
生产中使用的原料、中间体和产品大多是有火灾、爆炸危险性的可燃物。
(2)作业行为原因:
如违反操作规程、违章作业;生产和生活用火不慎,乱用炉火、灯火等。
(3)生产设备原因:
如选材不当或材料质量有问题,而致设备存在先天性缺陷;由于腐蚀、超温、超压等而致破损、失灵、机械强度下降等。
(4)生产工艺原因:
如物料的加热方式方法不当,致使引燃引爆物料;对工艺性火花控制不力而致形成引火源等。
此外,还有如放火、停水、停电、毁坏设备及地震、台风、雷击等自然灾害也同样可能会引发爆炸。
【考点来源】《消防安全技术实务》教材(公安部消防局)第24~25页。
第4章易燃易爆危险品消防安全知识
一、单项选择题
1.易燃气体有氢气、乙炔气、一氧化碳、液化石油气等,其按火灾危险性分为(A)级。
A.两B.三C.四D.五
【解析】易燃气体分为两级。
Ⅰ级:
爆炸下限<10%;或不论爆炸下限如何,爆炸极限范围≥12个百分点。
Ⅱ级:
10%≤爆炸下限﹤13%,且爆炸极限范围﹤12个百分点。
因此,正确答案为A。
2.易燃气体是指温度在20℃、标准大气压101.3kPa时,爆炸下限<13%,或燃烧范围>12个百分点的气体,其火灾危险性不包括(C)。
A.扩散性B.可缩性C.流动性D.带电性
【解析】易燃气体的火灾危险性包括易燃易爆性、扩散性、可缩性和膨胀性、带电性、腐蚀性和毒害性等,而流动性是易燃液体的通性,故选C。
3.对于I级易燃气体,其爆炸下限小于(A)%。
A.10B.12C.13D.15
【解析】Ⅰ级:
爆炸下限<10%;或不论爆炸下限如何,爆炸极限范围≥12个百分点。
考试宝典:
[2016年一级消防工程师考试宝典[免费下载]
考试题库:
2016年一级消防工程师历年真题+章节试题+模拟试卷[做题]
网校培训:
一级消防工程师考试要一次通关?
一级消防工程师押题密训
查看其他试题,请扫描二维码,立即获得本题库手机版
课程详情咨询:
4000-525-585!
在线咨询微信号:
w712931601。
4.通常将闪点小于(C)℃的液体归为甲类火灾危险性物质。
A.-18B.23C.28D.60
【解析】通常,将闪点小于28℃的液体归为甲类火险物质,将闪点大于等于28℃且小于60℃的液体归为乙类火险物质,将闪点大于等于60℃的液体归为丙类火险物质。
因此,由题意得C为正确答案。
5.固体根据燃点的高低分为可燃固体和易燃固体,其中易燃固体和可燃固体的临界燃点为(D)℃。
A.100B.150C.200D.300
【解析】根据燃点的高低,固体燃烧物质可分为易燃固体和可燃固体。
燃点高于300℃的称为可燃固体,燃点低于300℃的为易燃固体。
根据题意,正确答案为D。
二、多项选择题
1.易燃易爆危险品是指容易燃烧爆炸的危险品,其不包括(BE)。
A.易于自燃的物质B.腐蚀品C.氧化性物质D.有机过氧化物E.有毒品
【解析】易燃易爆危险品是指容易燃烧爆炸的危险品,包括爆炸品、易燃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易于自燃的物质和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氧化性物质和有机过氧化物。
虽然部分易燃易爆危险品具有腐蚀性和毒害性,但易燃易爆危险品种类不包括危险品中的腐蚀品和有毒品,因此,答案选择B、E。
2.易燃液体是指闭杯试验闪点小于61℃的液体、液体混合物或含有固体混合物的液体,但不包括由于存在其他危险已列入其他类别管理的液体,其火灾危险性包括(ABCE)。
A.爆炸性B.受热膨胀性C.流动性D.扩散性E.带电性
【解析】易燃液体的火灾危险性包括易燃性、爆炸性、受热膨胀性、流动性、带电性、毒害性等,根据选项,正确答案为A、B、C、E,而D为易燃气体的火灾危险性。
3.固体根据燃点的高低分为可燃固体和易燃固体,其中易燃固体按其燃点高低、燃烧速度快慢、放出气体的毒害性大小分为(AB)。
A.一级B.二级C.三级D.四级E.特级
【解析】根据燃点的高低,固体燃烧物质可分为易燃固体和可燃固体,其中易燃固体按其燃点的高低、燃烧速度的快慢、放出气体的毒害性的大小又分为一级和二级。
因此,正确答案为A、B。
三、简答题
1.易燃气体的火灾危险性有哪些?
易燃气体的火灾危险性主要包括易燃易爆性、扩散性、可缩性和膨胀性、带电性、腐蚀性和毒害性等。
2.易燃液体的火灾危险性有哪些?
易燃液体的火灾危险性主要包括易燃性、爆炸性、受热膨胀性、流动性、带电性、毒害性等。
第二篇建筑防火
第1章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A)是指采用机械加压送风方式或自然通风方式,防止烟气进入疏散通道、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或消防电梯前室的系统。
A.防烟系统B.排烟系统C.防排烟系统D.通风系统
【解析】防排烟系统可分为排烟系统和防烟系统。
排烟系统是指采用机械排烟方式或自然通风方式,将烟气排至建筑外,控制建筑内的有烟区域保持一定能见度的系统;防烟系统是指采用机械加压送风方式或自然通风方式,防止烟气进入疏散通道、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或消防电梯前室的系统。
由题意可知,正确答案为A。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建筑主动防火措施的是(D)。
A.自动灭火系统B.火灾自动报警系统C.防排烟系统D.建筑防火间距
【解析】通常,建筑防火措施包括被动防火和主动防火两个方面。
建筑主动防火措施主要是指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灭火系统、防烟排烟系统等。
由题意可知,只有D不属于主动防火措施,即正确答案为D。
3.下列选择中,不属于建筑被动防火措施的是(C)。
A.建筑防火分区分隔B.建筑防火构造C.防排烟系统D.建筑防火间距
【解析】通常,建筑防火措施包括被动防火和主动防火两个方面。
建筑被动防火措施主要是指建筑防火间距、建筑耐火等级、建筑防火构造、建筑防火分区分隔、建筑安全疏散设施等。
由题意可知,只有C不属于被动防火措施,即正确答案为C。
二、多项选择题
1.由于引起建筑火灾的原因众多,其导致的危害呈多种形式,主要有(ABCE)。
A.危害人员生命B.造成经济损失C.破坏生态环境D.影响企业声誉E.影响社会稳定
【解析】建筑火灾具有空间上的广泛性、时间上的突发性、成因上的复杂性、防治上的局限性等特点,其危害性主要表现在危害人员生命、造成经济损失、破坏文明成果、影响社会稳定等。
所以,正确答案为A、B、C、E。
2.建筑防火是指在建筑设计和建设过程中采取防火措施,以防止火灾发生和减少火灾对生命财产的危害,通常包括(AC)。
A.主动防火B.主动灭火C.被动防火D.被动灭火E.社会防控
【解析】建筑防火是指在建筑设计和建设过程中采取防火措施,以防止火灾发生和减少火灾对生命财产的危害。
通常,建筑防火措施包括被动防火和主动防火两个方面。
所以,正确答案为A、C。
3.如果建筑内空间面积过大,火灾时则燃烧面积大、蔓延扩展快,因此在建筑内实行(BD),可有效地控制火势的蔓延,既利于人员疏散和扑火救灾,也能达到减少火灾损失的目的。
A.安全疏散B.防火分区C.防排烟D.防火分隔E.总平面布置
【解析】如果建筑内空间面积过大,火灾时则燃烧面积大、蔓延扩展快,因此在建筑内实行防火分区和防火分隔,可有效地控制火势的蔓延,既利于人员疏散和扑火救灾,也能达到减少火灾损失的目的。
防火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