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版山地旅馆建筑设计指导任务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302219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692.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修改版山地旅馆建筑设计指导任务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修改版山地旅馆建筑设计指导任务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修改版山地旅馆建筑设计指导任务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修改版山地旅馆建筑设计指导任务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修改版山地旅馆建筑设计指导任务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修改版山地旅馆建筑设计指导任务书.docx

《修改版山地旅馆建筑设计指导任务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修改版山地旅馆建筑设计指导任务书.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修改版山地旅馆建筑设计指导任务书.docx

修改版山地旅馆建筑设计指导任务书

山地旅馆建筑设计指导要点

(-)基地选择

1.基地的选择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要求,并应选在交通方便、环境良好的地区。

2.在历史文化名城、风景名胜区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附近,基地的选择及建筑布局,应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管理条例和保护规划的要求。

3.在城镇的基地应至少一面临接城镇道路,其长度应满足基地内组织各功能区的出人口、客货运输、防火疏散及环境卫生等要求。

(二)总平面设计

1.总平面布置应结合当地气候特征以及所处的具体地理环境。

2.主要出人口必须明显,并能引导旅客直接到达门厅。

主要出人口应根据使用要求设置单车道或多车道。

3.不论采用何种建筑形式,均应合理划分旅馆建筑的功能分区,组织各种出入口,使人流、货流、车流互不交叉。

4.在综合性建筑中,旅馆部分应有单独分区,并有独立的出人口;对外营业的商店、餐厅等不应影响旅馆本身的使用功能。

5.总平面布置应合理安排各种管道,做好管道综合,并使于维护和检修。

6.总平面布置应处理好主体建筑与辅助建筑的关系。

对各种设备所产生的噪声和废气应采取措施,避免干扰客房区和邻近建筑。

7.应根据所需停放车辆的车型及辆数在基地内或建筑物内设置停车空间,或按城市规划部门规定设置公用停车场地。

8.基地内应根据所处地点布置一定的绿化,做好绿化设计。

(三)建筑设计

1.公共用房及辅助用房应根据旅馆等级、经营管理要求和旅馆附近可提供使用的公共设施情况确定。

2.建筑布局应与管理方式和服务手段相适应,做到分区明确、联系方便,保证客房及公共用房具有良好的居住和活动环境。

3.建筑热工设计应做到因地制宜,保证室内基本的热环境要求,发挥投资的经济效益。

4.建筑体形设计应有利于减少空调与采暖的冷热负荷,做好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和隔热,以利节能。

5.采暖地区的旅馆客房部分的保温隔热标准应符合现行的《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规定。

6.锅炉房、冷却塔等不宜设在客房楼内,如必须设在客房楼内时,应自成一区,并应采取防火、隔声、减振等措施。

7.室内应尽量利用天然采光。

8.电梯。

(1)一、二级旅馆建筑3层及3层以上,三级旅馆建筑4层及4层以上,四级旅馆建筑6层及6层以上,五、六级旅馆建筑7层及7层以上,应设乘客电梯。

(2)乘客电梯的台数应通过设计和计算确定。

(3)主要乘客电梯位置应在门厅易于看到且较为便捷的地方。

(4)客房服务电梯应根据旅馆建筑等级和实际需要设置,五、六级旅馆建筑可与乘客电梯合用。

(5)消防电梯的设置应符合现行的《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

9.当旅馆建筑中采用方便残疾人设施时,应符合现行的《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

·客房部分

(1)客房

A客房类型分为:

套间、单床间、双床间(双人床间)、多床间;多床间内床位数不宜多于4床。

B客房不宜设置在无窗的地下室内,当利用无窗人防地下空间作为客房时,必须设有机械通风设备。

C.客房内应设有壁柜或挂衣空间。

D.客房的隔墙及楼板应符合隔声规范的要求。

E.客房之间的送风和排风管道必须采取消声处理措施,设置相当于毗邻客房间隔墙隔声量的消声装置。

F.天然采光的客房间,其采光窗洞口面积与地面面积之比不应小于1/8。

G.跃层式客房内楼梯允许设置扇形踏步,距内线0.25m处的宽度不应小于从0.22m

 

(2)客房净面积不应小于下表的规定

C.客房层全部客房附设卫生间时,应设置服务人员厕所。

D.客房层开水间应设有效的排气措施,不应使蒸汽和异味窜入客房。

E.楼层内的服务走道与客房层公共走道相连接处如有高差时,应采用坡度不大于1:

10的坡道。

(6)门、阳台

A.房人口门洞宽度不应小于0.9,高度不应低于2.1m

B.房内卫生间门洞宽度不应小于0.75m,高度不应低于2.1m

C.作套间又可分为两个单间的客房之间的连通门和隔墙,应符合客房隔声标准。

D.相邻客房之间的阳台不应连通。

·公共部分

E.门厅设计应满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

(2)旅客餐厅

A.根据旅馆建筑性质、服务要求、接待能力和旅馆邻近的公共饮食设施水平,应设置相应的专供旅客就餐的餐厅。

B.餐厅分对内与对外营业两种。

对外营业餐厅应有独立的对外出人口、衣帽间和卫生间。

C.一、二级旅馆建筑应设不同规模的餐厅及酒吧间、咖啡厅、宴会厅和风味餐厅;三级旅馆建筑应设不同规模的餐厅及酒吧间、咖啡厅和宴会厅;四、五、六级旅馆建筑应设餐厅。

D.一、二、三级旅馆建筑餐厅标准不应低于现行的《饮食建筑设计规范》中的一级餐馆标准;四级旅馆建筑餐厅标准不应低于二级餐馆标准;五、六级旅馆建筑餐厅标准不应低于三级餐馆标准。

E.为旅客就餐的餐厅座位数,一、二、三级旅馆建筑不应少于床位数的80%;四级不应少于60%;五、六级不应少于40%。

F.餐饮空间不宜过大,80座左右规模为宜,最大不超过200座。

G.顾客人座路线和服务员服务路线应尽量避免重叠。

服务路线不宜过长(最大不超过40m),并且尽量避免穿越其他用餐空间。

大型多功能厅或宴会厅应设备餐廊。

H.旅客餐厅的建筑设计除应符合上述各款规定外,还应按现行的《饮食建筑设计规范》中有关餐馆部分的规定执行。

(3)会议室

A.大型及中型会议室不应设在客房层。

B.会议室的位置、出人口应避免外部使用时的人流路线与旅馆内部客流路线相互干扰。

C.会议室附近应设盥洗室。

D.会议室多功能使用时应能灵活分隔为可独立使用的空间,且应有相应的设施和贮藏间。

(4)商店

A.一、二、三级旅馆建筑应设有相应的商店;四、五、六级旅馆建筑应设小卖部。

设计时可参照现行的《商店建筑设计规范》执行。

B.商店的位置、出人口应考虑旅客的方便,并避免噪声对客房造成干扰。

(5)美容室、理发室

A.一、二级旅馆建筑应设美容室和理发室;三、四级旅馆建筑应设理发室。

B.理发室宜分设男女两部,并妥善安排作业路线。

(6)康乐设施。

A.康乐设施应根据旅馆要求和实际需要设置。

B.康乐设施的位置应满足使用及管理方便的要求,并不应使噪声对客房造成干扰。

C.一、二级旅馆建筑宜设游泳池、蒸汽浴室及健身房等。

·辅助部分

(1)厨房

A.房应包括有关的加工间、制作间、备餐间、库房及厨工服务用房等。

B.厨房的位置应与餐厅联系方便,并避免厨房的噪声、油烟、气味及食品储运对公共区和客房区造成干扰。

C.厨房平面设计应符合加工流程,避免往返交错,符合卫生防疫要求,防止生食与熟食混杂等情况发生。

D.厨房净高(梁底高度)不低于2.8m,隔墙不低于2m外通道上的门宽不小于1.1m高度不低于2.2m;其他分隔门,宽不小于0.9m;厨房内部通道不得小于1m。

通道上应避免设台阶。

E.厨房适当位置设置职工洗手间、更衣室及厨师长办公室。

F.厨房与餐厅连接,尽量做到出入口分设,使送菜与收盘分道,并避免气味窜人餐厅。

G.房的建筑设计除应符合上述各款规定外,还应按现行的《饮食建筑设计规范》中有关厨房部分的规定执行。

(2)洗衣房

A.级旅馆应根据条件和需要设置洗衣房。

B.衣房应靠近服务电梯(或污衣井),同时避免噪声对外干扰。

C.洗衣房的平面布置应分设工作人员出入口、污衣人口及洁衣出

口,并避开主要客流路线。

D.洗衣房的面积应按洗作内容、服务范围及设备能力确定。

E.一、二、三级旅馆应设有衣物急件洗涤间。

(3)设备用房

A.馆应根据需要设置有关给排水、空调、冷冻、锅炉、热力、燃气、备用发电、变配电、防灾中心等机房,并应根据需要设机修、木工、电工等维修用房。

B.备用房应首先考虑利用旅馆附近已建成的各种有关设施或与附近建筑联合修建。

C.各种设备用房的位置应接近服务负荷中心。

运行、管理、维修应安全、方便并避免其噪声和振动对公共区和客房区造成干扰。

D设备用房应考虑安装和检修大型设备的水平通道和垂直通道。

(4)备品库

A.进货口和垃圾清运口位置应远离客人活动区。

B.货处和垃圾处理部分应紧靠后台,进出口直分设。

C.进货台一般需要容纳两辆卡车同时卸货(大于600间客房规模时,应容纳三辆卡车同时卸货)。

D.备品库应包括家具、器皿、纺织品、日用品及消耗物品等库房。

E.备品库的位置应考虑收运、贮存、发放等管理工作的安全与方便。

F.房的面积应根据市场供应、消费贮存周期等实际需要确定。

(5)职工用房

A.职工用房包括行政办公、职工食堂、更衣室、浴室、厕所、医务室、自行车存放处等项目,应根据旅馆的实际需要设置。

B.职工用房的位置及出入口应避免职工人流路线与旅客人流路线互相交叉

 

(四)防火与疏散

1.旅馆建筑的防火设计除应执行现行的防火规范外,还应符合下面的规定:

高层旅馆建筑防火设计的建筑物分类应符合下列规定。

2.一、二类建筑物的耐火等级、防火分区、安全疏散、消防电梯的设置等均应按现行的《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执行。

3.集中式旅馆的每一防火分区应设有独立的、通向地面或避难层的安全出口,并不得少于两个。

4.旅馆建筑内的商店、商品展销厅、餐厅、宴会厅等火灾危险性大、安全性要求高的功能区及用房,应独立划分防火分区或设置相应耐火极限的防火分隔,并设置必要的排烟设施。

5.旅馆的客房、大型厅室、疏散走道及重要的公共用房等处的建筑装修材料,应采用非燃烧材料或难燃烧材料,并严禁使用燃烧时产生有毒气体及窒息性气体的材料。

6.公共用房、客房及疏散走道内的室内装饰,不得将疏散门及其标志遮蔽或引起混淆。

7.各级旅馆建筑的自动报警及自动喷水灭火装置应符合现行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的规定。

8.消防控制室应设置在便于维修和管线布置最短的地方,并应设有直通室外的出口。

9.消防控制室应设外线电话及至各重要设备用房和旅馆主要负责人的对讲电话。

10.旅馆建筑应设火灾事故照明及明显的疏散指示标志,其设置标准及范围应符合防火规范的规定。

11.电力及照明系统应按消防分区进行配置,以便在火灾情况下进行分区控制。

12.当高层旅馆建筑设有垃圾道、污衣井时,其并道内应设置自动喷水灭火装置。

(五)山地建筑设计——山地建筑的接地形态

山地建筑的接地形态是山地建筑与自然基面相互关系的概括和描述,它表现了山地建筑克服地形障碍获取使用空间的不同形态模式。

接地状态的不同,决定了山地建筑对地表的改动程度及其本身的结构形式。

设计中根据地形选择不同的接地形态,是思考建筑结合地形布局的关键因素。

根捉建筑底面与山体地表的不同关系,山地建筑的接地方式可分为地下式、地表式和架空式2大类。

1.地下式

采用“地下式”接地形态的山地建筑,其形体位于地表以内,对于山地地表的破坏相对减少。

有利于保护地形和自然植被,同时地下建筑也有很好的节能效果,冬暖夏凉。

中国传统的地下式建筑窑洞。

例如陇东庆阳县南大街张宅。

2.地表式

采用“地表式”接地形态的山地建筑,其主要特征是建筑底面与山体地表直接发生接触。

为了减少倾斜地形的改变,可以对地形做较小的修整,采取提高勒脚的手法,让建筑与倾斜的地面直接接触;也可以使建筑形成错层、跌落或错叠的形式与地表接触。

除此之外,较常见的台地式建筑,是以平地建筑的手法对待山坡基地,建筑形式与平地建筑处理方式相似,这里不再提及。

(1)倾斜型

在山体坡度较缓,局部变化多,地面崎岖不平的山地环境中,将

房屋的勒脚提高到一定高度,

是一种简捷、有效的处理手法。

当勒脚高度较大时,内部空间

也可形成“勒脚层”以供使用,

然后在上面设置主体建筑。

如新加坡国际学校。

(2)阶梯型

A错层。

在地形较陡的山

地环境中,为减少土方量,在

同一建筑内部形成不同标高的

底面,称之为错层。

错层的实

现主要依靠楼梯的设置和组织,

这样既满足了地形的要求,也

丰富了建筑空间。

错层适应山

地坡度10%~30%的地形。

B掉层。

山地地形高差悬

殊,建筑内部的接地面高差达

到一层或以上时,形成掉层。

陇东庆阳县南大街张宅(沿等高线组织窑洞)

掉层适应山地坡度30%~60%的地形。

其形式有纵向掉层、横向掉层和局部掉层三种。

建筑布置垂直于等高线,即出现纵向掉层。

纵向掉层跨越等高线较多,则底部常以阶梯的形式顺势掉落,为保证掉层部分的采光和通风,适应于面东或面西的山坡横向掉层的建筑,多沿等高线布置,其掉层部分只有一面可以开窗,建筑采光和通风多受影响;局部掉层的建筑因其平面布置和使用上都较特殊,一般在复杂的地形或建筑形体多变时采用。

C.跌落式。

单元式建筑顺势跌落,呈阶梯状的布置方式。

由于以单元为单位跌落,其平面一般不受影响,所以布置方式较为自由。

此种方式通常在住宅建筑中运用较多。

D.错叠(台地)式。

错叠与跌落式相似,也由建筑单元组合,通常建在单被基地上。

主要形式是建筑单元沿山坡重叠建造,下单元的屋顶成为上单元的平台。

由于外形是规则的踏步状,也称之为台阶式。

错叠式较适合住宅和旅馆等山地建筑,设计时可通过对单元进深和阳台大小的调节来适应不同坡地地形。

错叠式建筑设计应注意视线干扰问题,特别是居住建筑。

为了阻止视线,通常将上层平台的栏杆做成具有一定宽度的花台,避免正常情况下上下层的对视。

(3)架空方 

采用“架空式”形式的山地建筑,其底面与基地完全或局部脱开,以柱子或建筑局部支撑建筑的荷载。

架空式建筑脱离地面,有利于建筑的防潮,并能减少虫蝎的干扰,对地形也有很强的适应能力。

根据底面的架空程度,分为架空和吊脚两种类型。

架空的建筑,其底面与基地完全分开,用柱子支撑;吊脚的建筑底面局部坐落于地表,局部架空,如四川的吊脚楼民居样式。

(四)参考图录

示例一上海龙柏饭店

建筑面积:

12443m²

客房数:

161间

平均每间客房建筑面积:

773m²

层数:

6层

建造年代:

1982年

设计单位:

华东建筑设计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