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分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300255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近几年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近几年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近几年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近几年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近几年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近几年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分析.docx

《近几年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近几年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分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近几年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分析.docx

近几年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分析

我国13亿多人口,其中农民达9亿多。

农村经济的发展极大影响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十分萧条,农村市场发育滞后,农产品商品率低下,产供销体系不完善,资源配置不够优化;农村人口众多,劳动力严重过剩。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城乡居民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中指出:

“农业是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自立的基础,农民和农村经济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

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

”可见,农村经济的发展已经严重束缚着国民经济的发展。

因此,我们必须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要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发展乡镇企业;要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促进新农村建设开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社会背景下,解决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分析、制定科学合理的农村经济发展战略是新农村建设的客观需要,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前提。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经济发展战略土地流转制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科学合理

 

引言5

1农村经济发展的整体特点5

1.1经济主体趋向多元化6

1.2农村经济成份与产业结构逐渐转向多元和复合6

1.3农村经济关系开始走向市场6

2农村经济发展战略研究的意义6

2.1农村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6

2.2农村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是政府管理的客观需要7

3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7

4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和困难8

4.1农产品品质差9

4.2农民收入低,城乡差距大。

9

4.3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10

4.4农村经济发展生产经营发展模式落后11

4.5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制度不健全13

4.6劳动力过剩,农民综合素质低14

5农村经济发展战略调整的措施15

5.1完善农村基础设施15

5.2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村生产经营发展模式转变16

5.3大力提高农村教育水平19

5.4多种渠道、多种形式解决发展农村经济所需要的人才19

5.5搞好金融服务,支持农村经济发展19

5.6有效转变政府职能20

5.7加强生态环境保护20

6结束语21

参考文献22

 

近几年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分析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能够正确认识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形势,并据此确定其发展方向及任务,是一个关系国民经济全局发展的大问题。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

农业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着、左右着国民经济全局的发展。

农业是国民经济中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

农业经济的发展决定了农村的发展。

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已经证明,农业发展顺利,增长速度快,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就快;反之,农业生产出现倒退,就会给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的损坏。

所以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把新农村建设的进行落到实处,是解决我们经济发展,中国农业发展的重大课题。

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只有拥有了充足的粮食才能不受制于人,才能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中谋求自己的繁荣和强大。

农村经济发展战略是在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社会背景下,对农村经济发展做出各种正确合理科学的发展计划、目标、方法,以及运用于农村经济建设过程中具体实施的手段和方法。

1农村经济发展的整体特点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农村经济一直发展相对平稳。

农村经济在多年的发展中其成果表现如下:

1.1经济主体趋向多元化

大部分的生产资料掌握在农户手里,一些农户开始掌握了一定的生产经营权,农户开始以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身份出现,并具有独立财产权和经营权;对于农村的集体所有制企业,生产资料和产品主要由集体控制并拥有,企业的经营计划和生产经营活动主要由集体来决定,国家对其的控制变得越来越弱;此外,农村还出现了很多私人企业和“三资”企业,它们为了实现其独立的经济利益,对行使商品生产经营者的主权有很高的要求。

1.2农村经济成份与产业结构逐渐转向多元和复合

经济体制在不断的改革下,农村经济原有的自给经济逐渐转变为商品经济,农村经济原有的单一经济形式已逐渐转变为多种经济形式,单一的经济结构也变成了一体化经营的复合经济结构,以公有制为主导、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新格局逐渐形成。

1.3农村经济关系开始走向市场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原来计划经济下的指令性特点逐渐消失,农村里面的生产经营活动已经逐步市场化,完全由市场经济的市场机制、价值规律来自由调节,由市场去优化配置农业各种资源。

2农村经济发展战略研究的意义

经济发展战略的引导地区或国家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基本前提,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保证。

2.1农村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科学合理的农村经济发展策略是引导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保证。

农村经济发展的相对落后的客观存在要求农村应该拥有科学合理的农村经济发展策略。

农村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有利于依据农村实际情况作出正确的发展策略,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业生产结构和经营模式的转变,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意识的改观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2.2农村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是政府管理的客观需要

农村经济发展必须依据科学合理的发展册落的引导和支持。

农村作为我国落后地区,以政府为主体引导农村经济发展的模式短期不得改变。

政府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策略制定的主体单位,必须依据农村经济发展实际生活情况做出科学合理的经济发展策略,农村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是政府管理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3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农业生产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粮食产量稳定在一万亿斤的水平上,经济作物、水产品、水果、蔬菜和畜产品等几倍甚至十几倍地增长,农产品供应充足,实现了我们长期以来梦寐以求的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历史性跨越。

农业和农村形势的巨大变化,主要归因于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正确的政策和措施:

农村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家有计划地大幅度提高粮食、棉花等主要农产品的收购价格,放开了其他农副产品的价格,建立了农副产品市场;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支持农民进城打工;增加了农业收入,加大了工业对农业的支援;大力推广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等等。

这些政策和措施,极大地调整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近年来,我国在科学发展观思想的指导下,统筹城乡发展,实施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使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成绩。

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实行了“两减免、三补贴”的政策,减免农业税、免征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实行种粮直接补贴、购买良种补贴、购置大型农机具补贴,农民从中直接受惠451亿元。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资料,在国家支农政策及粮食市场回升等其它有利因素的推动下,2011年的粮食总产量达到11421亿斤,比2010年增加了493亿斤,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977元,比2003年增长率1177元。

同时,自20005年以来,我国在政策和财政上每年都在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支持力度,农村经济水平有效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每年稳步上升,实际增长幅度连续每年超过8%,是20多年来农村经济发展中的第一次。

此外,全国范围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约有8.15亿农民参保;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也得到全面推行,4284万贫困农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

农村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也得到了很大改善。

尽管我国农村发展已取得一定进展,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当前我国农村经济落后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农村经济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农业依然是我国经济发展最薄弱的环节。

4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4.1农产品品质差

目前,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是,农产品供给由过去长期、全面的短缺转为结构性、地区性和阶段性的过剩I”。

我国农产品虽然在产量上呈大幅度增长趋势,但产品质量长期处于低下水平,导致产品积压。

造成这种现象一是由于人均资源匮乏。

人多地少.人均资源匮乏始终是困绕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我国是一个资源短缺的围家,特别是耕地和水资源极度短缺.要想在这种有限的资源空间中生产出越来越多、越来越优的农产品,就不得不提高农业技术成本。

以使农业生产达到预期目标。

二是由于农业科技发展水平滞后。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追求农产品产量最大化的技术模式,虽然这种模式随着社会发展进行了一定的调节。

但仍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在中国市场国际化的形势下。

必须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农业竞力.而目前我国农业科技投资相对不足,己成为影响农业技术进步制约素。

随着国内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需求结构的变化以及国际市场农产品市场准入条件的提高。

再继续追求过去那种农产品产量最大化的生产方式,就会难以适应市场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此时,选择新的农业发展方式势在必行。

4.2农民收入低,城乡差距大。

从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来看,农村经济发展一直处于全国经济发展最低水平,农民收入低,增长缓慢。

根据我国目前绝对贫困标准683元和相对贫困标准958元测算,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调研数

据显示,到2006年底,全国农村绝对和低收入贫困人口总数达到5700万。

自2005年国家实行“两减免、三补贴"政策以来,虽然我国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以6%以上的幅度快速增长,但由于农产品价格下跌,而物价上涨,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价格增长,从而导致农业生产成本居高不下,这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支农政策给农民带来的增收实惠。

此外,虽然近5年来农民收入增长很快,但速度仍然落后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年加大,2010年,全国农村居民收入增速自1998年以来首次快于城镇,但目前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然巨大。

土地制度和户籍制度的缺陷难以克服,城乡管理体制之间尚存巨大鸿沟,以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在扩大。

4.3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基础设施是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经济开发的基本物质保证,完善的基础设施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前提。

目前我国农村基础设施仍然十分落后。

1)道路交通的不完善

道路交通是打开农村对外开放大门的基本物质条件,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中之重。

目前,我国农村广大地区道路建设十分落后,道路承载量低、质量低,宽度不够,无法承载大刑载重车辆,交通网络结构单一,乡村公路质量低,甚至有的地方还未实现乡村交通网。

2)水、电、通讯网络不健全

水、电、通讯网络是农村农民生活的物质保障之一,是获取信息的主要工具。

目前我国大量农村自来水网络不健全,生活用水质量低,电力低无法进行大规模建设;通讯网络不健全,农民获取信息的手段单一。

目前我国正逐步进入后工业时代,即以信息为支撑的信息经济时代,水、电、通讯网络的不健全降低了人们生活的质量,减少农民获取经济和社会信息的渠道,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发展。

4.4农村经济发展生产经营发展模式落后

农村经济发展缓慢最重要的原因是农村落后的生产经营模式,生产经营模式的落后。

主要在农村生产力的落后,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的影响。

1)生产力的落后

生产力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形成科学合理的生产关系的保证。

目前我国大量农村生产力水平低,存在“靠天吃饭”的现象,处于以牛、耕、锄为主要生产工具的原始农业时代,属于典型的自家经营、自主消费的小农经济生产模式。

生产技术含量低,劳动者素质低。

2)农业结构单一

我国农村土地作为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主要生产方式以种植业为主,结构单一。

没有形成农、林、牧、副、渔业一体化农业,没有形成种植多样化、特色化农业生产结构,作物品种单一,质量低。

3)农村市场不规范

农村市场的健全繁荣程度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

目前我国大量农村市场不健全,市场场所不健全,市场管理交易不规范,市场小。

商品流通量低。

农村市场网络化程度低,农产品流通市场量小。

同时,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发展缓慢,市场仍不健全。

4)农村资源开发利用率低

作为我国资源的宝库,具有强大的潜在资源优势。

目前我国广大农村资源开发力度低,资源开发利用率低,造成大量资源闲置、浪费,无法促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实现资源的经济价值。

如:

农村剩余劳动力作为农村基本人力资源,目前我国开发粒度仍不大。

5)乡镇企业发展缓慢

乡镇企业作为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处于重要的地位。

目前我国农村乡镇企业发展十分缓慢,没有实现自身主力军的作用。

经营管理及生产模式落后,科学含量低,从事简单的农产品加工、销售。

无法带动农村形成产地—市场加工—销售一体化农产品市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力量低。

6)农村经济发展的对外开放程度低

农村经济发展对外开放程度低,是目前我国农村普遍存在的现象。

对外开放程度低,导致外部资金无法进入,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人才无法引入,内部市场无法与外界市场相接合和经济形式和市场动态的掌控和了解,阻碍农村资源开发、农村市场健全和农村经济发展。

4.5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制度不健全

完善的农村经济发展政策制度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制度保障和政策前提。

目前我国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村经济发展政策尚不健全和完善,存在严重的政策制度缺陷。

1)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

目前我国农村的部分地区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力度低,医疗保障制度存在很大弊端。

如:

医疗保障制度中药品价格和质量问题,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中“门槛费”问题等。

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加重农民的后顾之忧,无法调动农民自主投资生产积极性,阻碍农村经济发展。

2)基层干部管理机制不健全

基层干部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直接管理者,在农村经济建设过程中处于重要地位。

目前我国干部管理呈现反金字塔形,呈头重脚轻之势,造成基层管理力度下降,基层干部素质降低,社会基层腐败现象严重。

3)农村经济发展中激励机制不健全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处于缓慢发展阶段,呈现疲惫状态,需要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运用于农村经济建设过程中。

目前我国农村的部分地区激励经济发展的激励机制不健全,执行力度低,调动农村经济发展的积极性程度低,没有取得较高的成就。

4)人力资源开发机制不健全

人力资源开发机制是政策引导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保证,是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基层管理者管理能力、转变农村落后观念的保证。

目前我国农村关大地区人力资源开发机制不健全,农民特别是农村剩余劳动力没有得到合理开发和引导,造成农村劳动者素质低,阻碍农村经济的发展。

4.6劳动力过剩,农民综合素质低

当前,劳动力就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需要急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我国农村人口基数大、人口众多,近几年由于城市下岗人数增多,企业发展不景气,以及经济危机等原因,加上自身文化素质不高,农村劳动力输出、农民外出务工就业难度增加,农村劳动力回流开始上升。

同时,乡镇企业发展落后,也难以充分吸收回乡劳动力。

因此,解决农村富裕劳动力就业问题仍是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文化素质方面,由于经济落后、生活贫困,农民受教育的机会较少,文化层次普遍较低。

根据2000年全国人口抽样调查结果推算,在全国15岁及15岁以上人口中,约有文盲2亿多,占总人口的18%,其中绝大多数人口在农村。

小学程度以下的占有51.68%。

较低的文化水平也使得农民接受新知识、新思想、新技术的能力较差。

同时,农村的教育培训体系也比较落后,农民很少有机会得到职业、科技知识的培训和深造,这也是农村科技难以推广的重要原因之一。

5农村经济发展战略调整的措施

农村经济发展战略调整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经阶段,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过程。

5.1完善农村基础设施

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我国新的投资领域。

1)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建设

农村道路交通建设要求国家加大投资力度,提高农村道路交通质量,提高农村道路利用率,加宽路面,加大硬化力度和保养力度。

同时,加强道路“乡乡通”“村村通”建设,打造乡村、城镇立体化交通网络。

2)健全农村水、电、通讯网络建设

坚强农村自来水网络化建设,控制水价,实行“谁安装谁受益”原则,提高农民生活用水和农业用水质量;加强农村电网改造,控制电价,提高电量,促进农村工程开发;完善农村通讯网络,普及电脑技术等,促进农村信息化建设,提高农村信息对称度。

5.2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村生产经营发展模式转变

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村生产经营发展模式转变,要求不断促进农村生产经营发展模式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封闭半封闭状态向对外开放型发展。

1)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

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引进先进生产技术、管理技术、加工技术,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生产能力,提高管理者管理水平。

实行小机械生活蚕经营模式,摆脱以牛、犁、锄为主要生产工具的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模式,转向机械化、信息化的现代农业生产模式,。

从而形成现代农业的生产关系。

2)实行立体化农村经济发展结构改造

立体化农村经济发展结构改变目前我国广大农村农业结构单一现状,因地制宜的实行立体农业改造,形成农、林、牧、副、渔业一体化农业。

以“一乡一产,一乡一特色”为引导,树立科学合理的农业结构分布布局。

如:

林业开发依据各地区实际情况实行,原始林、薪碳林、果林、经济林、用材林等相间的立体林业结构。

渔业、种植业、养殖业经济作物区等相间的立体化农村经济发展结构等。

3)规范农村市场

规范农村市场要求政府加大市场管理,逐步健全农村市场管理制度,确定农村市场场所,规范市场交易活动、管理市场秩序,完善农村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促进农村市场繁荣。

规范农村市场要求不断健全农村市场,实行供、产、销一体化结构,同时加强与各个农村、市场的联系,形成乡乡、乡镇、城乡一体化市场体系。

4)加大农村资源开发力度,提高资源利用率

农村资源丰富,具有强大的资源开发潜力。

科学合理的大力开发农村资源有利于直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使农村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农村资源开发应该以可以持续发展观和生态保护为依据,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提高资源利用的价值,运用循环经济理念,使资源开发和资源环境问题相协调。

5)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带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首先以改革为突破口,再造乡镇企业机制优势。

在改革中要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因地制宜,不搞一个模式,不搞一哄而起。

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组建企业集团、中外合资、租赁、兼并、出售等形式都可以尝试。

通过发展混合经济,集体资产可以通过参股、控股的方式实现产权和投资主体的多元化,真正搞活集体企业。

其次调整产业产品机构,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

乡镇企业应尽早从不占优势的产业中退出来,发挥与农民、农业、农村联系密切的天然优势。

主攻农业产业化,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推进贸工农一体化。

乡镇企业与农业有着血缘关系,投身农业产业化,从事农副产品的加工占有天时、地利、人和之优势,发展空间巨大,理应成为农业产业化的“龙头”。

再次是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乡镇企业提高素质主要包括提高企业领导者的素质,提高企业的科技进步贡献率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等三大方面。

企业整体素质的提高,归根到底是人的素质的提高,包括提高企业家素质、提高企业员工素质。

要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就要加强学习、拓展思路、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

提高企业素质,必须走内涵发展道路,把企业的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管理水平的轨道上来,提高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

6)发展农业科技,提高农业效益

我们要提高农业技术水平。

应着力做到以下几点:

(1)增加科教兴农的投入。

一方面加大财政对农机研究推广的转移支出,另一方面要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农科研究推广,特别是农业产业企业要加大投入。

促进自主创新。

(2)加大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力度,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农业科技体制,创建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农业信息体系。

(3)切实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和科技服务体系的建设。

加大基层农技所的设备、技术投入,配备更多更好的农技推广人员,重点做好对农户、农业企业的实地指导工作。

同时围绕推进农村经济产业化,抓好科技成果转化工作。

7)打开农村市场,实行“引进来,走出去”发展战略

农村市场的封闭性是造成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

农村经济发展应该在政府的引导下打开农村市场,实行“引进来,走出去”战略。

打开农村市场,引入先进的科学文化、技术和人才,引进大量的外部投资和科学发展和管理的手段和方法进行建设,并逐步树立自身的品牌,提高产品质量和资源开发力度,逐步打入外部市场,共同竞争。

5.3大力提高农村教育水平

教育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农村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如何改革农村教育,以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特别是农村经济发展做出贡献成为大家探讨的热点问题。

依据经济学的“水桶理论”——一水桶的盛水量是由最低的一块板的位置决定的。

从这点来说,农村经济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经济水平,而农村教育则代表了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

因此,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是一项重要的发展策略。

同时,农民素质的提高对于农业科技的推广能产生强大的助力作用。

5.4多种渠道、多种形式解决发展农村经济所需要的人才

解决人才问题需要从多方面想办法,要积极鼓励产业化搞得好的典型单位的人才很好地发挥扩散和带动作用,还要通过各种途径培训人才,同时吸引城市的专业技术人员下乡。

从福建的经验看,还可以通过合资、合作,从境外聘用管理人才和技术人员。

与此相配套,要进一步改革用人制度,广泛实行聘用制,采取多方面措施,鼓励人才向小城镇流动。

5.5搞好金融服务,支持农村经济发展

首先要牢固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

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深刻理解经济决定金融、金融反作用于经济的道理,进一步增强全局观念,切实把确保我国农村经济的一定的发展比例和速度放在首位,加强宏观调控,努力适时增加银行信贷的有效投入,正确处理好社会效益与银行自身效益的关系,把二者统一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其次要努力盘活信贷存量、优化信贷总量增量。

提高银行信贷资产质量,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其根本不是继续贷与不贷或贷多贷少的问题,而是如何按照商业银行法和贷款通则等法规努力做好银行信贷工作的问题。

所以,按照央行的指导意见适时增加有效信贷投入,努力盘活现有银行信贷资产的首要任务,无论是对整个国民经济还是对银行自身业务经营,都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5.6有效转变政府职能

发展经济.要根据外在环境的变化及时有效地转变政府职能。

政府职能转变问题,就是政府自身制度创新的问题。

如果政府能够根据外在经济社会运行的变化而及时进行自身制度创新,调整职能,转变职能,就会对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反之,则起阻碍作用。

因此,政府应尊重和维护市场的效率,转变观念,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新观念,对农户、乡镇企业等微观经济行为主体多给予(提供优质服务)、少索取(减少乱收费),为有效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深化政府机构改革、理顺政府与群众的关系提供条件。

5.7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要处理好生态保护与工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农村生态环境比较脆弱.保护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是发展工业的前提和基础。

农村地区工业发展决不能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而要坚持环境兴县,发展生态工业。

拒绝污染环境的项目,改善投资环境,加快新型丁业化发展.使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互动双赢.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可持续发

6结束语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如何增加收入问题,增加农民收入是农村小康建设的关键。

广大村干部应该围绕农民增收这一基本目标,突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条主线,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重要推动力,全面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生态农业,不断增强农业竞争力,提高农业效益,确保农民收人稳定增加。

农村经济发展是我园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层次.在国民经济中处于基础性地位。

没有农村经济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我国国民经济的现代化。

今后,我国需要继续加大农村经济建设力度,搞好产业结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日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