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教案本.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298077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121 大小:1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货币银行学教案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1页
货币银行学教案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1页
货币银行学教案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1页
货币银行学教案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1页
货币银行学教案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货币银行学教案本.docx

《货币银行学教案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货币银行学教案本.docx(1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货币银行学教案本.docx

货币银行学教案本

湖南都市职业学院

HunanUrbanProfessionalCollege

 

教案

 

系(部):

经济信息管理系

课程名称:

货币银行学

教学学期:

2016—2017学年第1学期

教学时数:

68

授课班级:

15级财务管理1、2、3班金融与证券1、2班

******

 

教案编写规范

教案是教师在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学方法等前期工作的基础上,为实现教学大纲而精心设计的授课框架,是教师为实现一定阶段预期的教学目标,运用系统观点和方法,遵循教学基本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规划和安排,为传授每一知识点(群)的而制定的以课时为单位的教学实施方案。

一、教案编写的基本原则

(一)根据《教学计划》要求,紧扣教学大纲,切合教材、专业和学生实际。

(二)理论联系实际,教学与实际职业工作过程相对接。

(三)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创新精神为本位,以工作项目为导向。

(四)教学目明确,教学内容充实,重点、难点突出。

(五)教学方法科学,教学过程合理、紧凑。

二、教案构成

教案由封面、课程授课计划及进度安排、各教学单元(或专题)教案、教学后记等四部分构成。

三、教案格式及填写说明

(一)教案封面

系(部):

该课程教学任务所属的系(部)。

课程名称:

教学计划中该课程的名称。

教学学期:

20××—20××学年第×学期。

教学时数:

教学计划中该课程的教学时数。

授课班级:

担任该课程教学任务的专业及班级。

主讲教师:

教师本人姓名。

(二)课程授课计划及课程授课进度安排

教师制定并经该课程教学任务所属的系(部)批准的学期授课计划。

分为课程授课计划与课程授课进度安排两部分:

1、课程授课计划:

课程名称,教学学期,授课班级,课程教学总时数、理论教学时数、实践教学时数,课程教学所对接的职业工作与其职业能力要求,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及其突破方法。

教学支撑环境与教学资源,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学生学习成绩考核与评价办法等。

2、课程授课进度安排:

分教学单元的教学进度安排。

(三)教学单元(或专题)教案

教学内容:

本教学单元授课的章节、内容。

授课班级:

授课的年级、专业、班级。

如同一内容在多个班级授课,应分别填写。

教学时间:

原则上以二课时为一教学单元。

教学内容所对接的职业工作与其职业能力要求:

本单元教学内容所对接的职业工作,从事该职业工作应必备的职业能力。

教学目标:

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态度目标。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教学单元的重点、难点及其突破方法。

教学支撑环境与教学资源:

本教学单元的教学场地、仪器设备、网络要求,教具、图表、光盘、软件要求,教学参考资料。

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演示、实验、讨论、案例分析、上机操作、仿真或现场实训、教学辅助手段、师生互动等。

教学过程:

本教学单元教学步骤安排,各教学步骤的时间分配、教学内容及方法。

学生课外学习任务:

学生课外学习任务、作业及要求。

教学小结;本单元教学任务完成情况,学生上课、完成学习任务、能力提高情况。

(四)教学后记

该课程一学期 的教学任务结束后,授课教师对本人本课程的教学情况进行总结,包括:

教学任务完成情况,学生学习情况、职业能力掌握情况,教学内容重构及教学方法改进的意见,教案的改进和调整等。

四、编写教案的要求

1、每位教师(含兼职教师、外聘教师)所担任教学任务的每一门课程,都必须编写教案。

2、教师不同学期所授的同一门课程的教案,必须更新,积极吸收本专业最新科研成果,充分体现教学改革思想,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不断充实完善教学内容。

3、分教学单元(或专题)撰写教学教案。

4、开学前,教师应完成二个星期以上的教案;任一单元的教学单元教案,必须在上课的二个星期前完成。

4、每教学单元的教案不得少于3页(任教时间不满二年的教师不得少于5页)。

5、提倡教师用电脑编写及打印教案。

6、学期结束,教师的教案交该门课程教学任务所属系(部)归档,存入教师个人教学档案。

 

课程授课计划

课程名称

货币银行学

教学学期

2016—2017学年第1学期

授课班级

15级金融证券1、2班财务管理1、2、3班

教学课时

68课时

课程教学总学时

68

教学场地要求

理论课课时

68

教室

实践课课时

0

 

课程教学内容

所对接的职业工作

与其职业能力要求

使学生能充分了解金融与一国经济的相关性以及金融固有的独特性,能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金融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以及我国在金融领域的具体实践。

培养学生具有能运用这些基本理论知识来识别、阐明、分析、研究、探索当前金融主要问题,特别是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存在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能独立思考、比较正确的处理这些问题的能力。

 

 

知识目标

使学生能充分了解金融与一国经济的相关性以及金融固有的独特性,能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金融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以及我国在金融领域的具体实践。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具有能运用这些基本理论知识来识别、阐明、分析、研究、探索当前金融主要问题,特别是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存在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能独立思考、比较正确的处理这些问题的能力。

态度目标

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过程中,要从货币及货币制度入手,按逻辑顺序,逐一阐述信用、利率、金融市场、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中央银行及货币政策、货币供求与均衡、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金融危机等一国金融领域的各个重要课题,同时结合我国实际,重点讲解我国信用、金融市场的发展状况,利率市场化、银行商业化改革,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运用,及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防范通货膨胀、通货紧缩、金融危机等金融发展和改革问题。

教学支撑环境

与教学资源

王五祥《货币银行学》教材、自编教案以及备课本

 

 

主要教学方法

与手段

案例教学法、理论教学法

辅以多种多样小型案例使学生加深对基本原理和方法的理解与运用,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定期进行作业练习,使学生课上所学得到巩固,也以检验学生对当次课讲授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同时也作为考核学生平时情况的依据;通过布置课外阅读材料以及课堂中课外知识的补充,使学生自学与教师讲授相结合,并扩大学生视野;以鼓励学生上课上交手机、积极回答问题可以增加学习平时成绩为激励措施,督促学生认真、积极参与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课程授课进度安排

周次

课次

课时

授课方式

授课章节与内容

作业

备注

理论

实训

其它

1

 

4

√ 

 

 

 货币制度与货币流通

 

2

 

4

√ 

 

 

 信用与信用工具

 

3

 

4

√ 

 

 

 利息与利率

 

4

 

4

√ 

 

 

 金融机构体系概述

 

5

 

4

 

 

复习 

 案例分析

 

6

 

4

√ 

 

 

 商业银行

 

7

 

4

√ 

 

 

 中央银行

 

8

 

4

√ 

 

 

金融市场

 

9

 

4

√ 

 

 

 货币供求与均衡

 

10

 

4

 

 

复习 

 案例分析

 

11

 

4

√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12

 

4

√ 

 

 

 货币政策

 

13

 

4

√ 

 

 

 金融风险

 

14

 

4

√ 

 

 

 金融发展

 

15

 

4

 

 

复习 

 案例分析

 

16

 

4

 

 

复习 

 题库

 

17

 

4

 

 

复习 

 题库

 

 

 

 

 

 

 

 

 

 

 

 

 

 

 

 

 

 

 

 

第1教学单元(专题)教案

教学内容

第一章货币制度与货币流通

授课班级

15级财务管理、金融证券

教学课时

6课时

教学内容对接的

职业工作与

职业能力要求

理解货币在经济领域的作用,并能够简单分析日常生活中的货币现象。

 

 

教学目标

1、了解货币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及货币形式的演化;

2、掌握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3、掌握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

4、了解货币制度的历史演变过程;

5、掌握各种货币制度的内容与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掌握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2、掌握不兑现货币制度的特点。

教学支撑环境与

教学资源

1.姚遂,李健.货币银行学.第2版.北京:

中国金融出版社,1999;

2.黄达.金融学.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3.曹龙骐.货币银行学.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中国货币网。

主要教学

方法与手段

多媒体教学

案例教学

图示教学

学生课外

学习任务

课外作业、阅读课外书籍

教学小结

 

主要是理论概念的讲解,适当结合案例分析,促进学生对相关概念的理解。

主要是理论的学习,学生学习兴趣不大,学习主动性不强。

 

 

第一节货币的产生与发展

一、货币是商品交换的产物

(一)货币是商品经济内在矛盾发展的产物

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形成了剩余产品、社会分工以及私有制,商品交换开始出现。

只有通过商品交换才能解决商品生产的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二)货币是商品价值形式发展的必然结果

商品的价值形式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即由简单的偶然的价值形式,经过了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最后才达到货币形式。

二、货币形式的演变与发展

(一)实物货币

实物货币产生的背景:

生产力水平较低,交易规模尚小

此时的货币,如盐、毛皮、贝、布帛等,刚脱胎于普通商品,主要特征是能代表财富

缺点是不宜分割、易腐烂,非理想币材

(二)金属货币

金属货币产生的背景:

生产水平提高,交易规模扩大

优点:

价值比较稳定,易于分割,易于保存,便于携带等

金属货币的演化沿着两个方向进行:

贱金属→贵金属,称量货币→铸币

(三)可兑换的信用货币

产生原因:

1、生产进一步扩大,贵金属币材的数量不能满足商品流通需要,携带不便,磨损率高。

2、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为信用货币的出现提供了可能性。

银行券成为银行发出的代替金银币流通的可随时兑现的信用货币。

(四)不兑现信用货币

典型的不兑现信用货币是政府纸币或称原始意义上的货币,它是指与银行券同时流通的,以国家政权为后盾的国家发行的强制流通的纸质货币。

特征:

国家信用为基础,强制流通,不可兑现

(五)存款货币和电子货币

产生背景:

1、大宗交易不方便,纸币也存在成本问题

2、信用制度发达、银行结算手段先进、计算机的普及应用

存款货币和电子货币的出现,打破了实体货币的观念,将货币由有形货币引向无形货币。

第二节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一、货币的本质

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并体现一定社会的生产关系。

1、货币是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

2、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①能够表现一切商品的价值

②具有与一切商品直接相交换的能力

3、货币能够体现一定社会的生产关系

二、货币的职能

(一)价值尺度

1、定义:

货币在表现商品的价值并衡量商品价值量大小时,执行价值尺度职能。

2、特点:

充当价值尺度的货币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

3、价格标准:

人们规定的货币单位及其等分。

(二)流通手段

1、定义:

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实现商品的价值时,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2、特点:

执行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但可以是不足值的货币。

3、作用具有二重性:

克服了物物交换的困难,促进了商品流通和市场的扩大;

将交换过程分离为买卖两个环节,出现买卖脱节、供求失衡的可能性。

(三)贮藏手段

1、定义:

当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持有者当作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化身而保存起来时,执行贮藏手段职能。

2、原因:

(1)货币是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贮藏货币等于贮藏社会财富;

(2)货币具有与一切商品直接相交换的能力,可随时购买商品。

3、贮藏形式:

个人窖藏银行存款

4、作用:

金属货币制度下可自发调节货币流通量;

信用货币制度下形成部分储蓄,影响即期购买力

5、不兑现信用制度下的特点:

(1)纸币和存款货币不会退出流通;

(2)纸币流通条件下的货币贮藏问题的前提条件是币值稳定;

(3)货币不是唯一的价值贮藏手段。

(四)支付手段

1、定义:

货币在实际价值的单方面转移时,执行支付手段职能。

2、特点:

价值的单方面转移

3、作用:

支付手段职能是在存在债权债务关系的条件下发挥作用,促进了商品生产和流通的发展,也扩大了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加大了发生危机的可能性。

(五)世界货币

1、定义:

当货币走出一国的国界,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作用时,执行世界货币职能。

2、特点:

①在铸币流通情况下,直接以重量计算的贵金属。

②在现代不兑现信用货币条件下,国际公认的币值相对稳定的硬通货。

三、货币对经济的影响

(一)货币是生产的第一推动力和持续推动力。

(二)货币指标和货币政策成为政府调控宏观经济的主要工具。

第三节货币制度

一、货币制度及其内容

(一)货币制度

货币制度,简称“币制”,是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本国货币的流通结构和组织形式,它由国家有关货币方面的法令、条例等构成。

(二)货币制度的内容

1、规定货币币材——首要步骤

选用不同的货币材料,就构成不同的货币制度。

国家对币材的选择要受客观经济条件发展的制约。

2、确定货币单位:

规定货币单位的名称及其所含的货币金属的重量

3、规定本位币和辅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

本位币:

又称主币,是一国法定价格标准的铸币。

其特点是:

在金本位和银本位货币制度下,它的名义价值与实际价值一致;可自由铸造;无限法偿。

辅币:

本位币以下的小额货币,零星支付之用。

特点:

不足值的货币;贱金属铸造,名义价值高于实际价值;不能自由铸造;有限法偿。

在纸币本位制度下,纸币的发行权由国家货币管理当局垄断,主币和辅币的名义价值都高于实际价值。

4、建立准备制度

金币制度下货币发行的准备为金准备,又称黄金储备,它是一国货币稳定的基础。

用途:

作为国内金属货币流通的准备金;作为支付存款和兑换银行券的准备金;作为国际支付准备金。

二、货币制度的分类

货币制度以其存在的具体形式看,可分为金属货币制度和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两大类。

从货币发展历史来看,各国先后曾采用过以下几种货币制度。

(一)金属本位货币制度

1、银本位制度

基本内容:

规定以白银为货币金属,享有无限法偿能力;规定银铸币的重量、成色、形状及货币单位;银币可以自由铸造和熔化;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成银币;白银可以自由输出输入。

2、金银复本位制

金铸币和银铸币同时作为本位币的制度。

金银复本位制在历史过程中有三种不同的形态:

(1)平行本位制:

两种本位币都按所含金属的实际价值流通。

(2)双本位制:

政府规定两种本位币的固定比价,按法定比价流通。

(3)跛行本位制:

政府仍规定两种本位币的固定比价,但金币可以自由铸造,银币不能自由铸造。

优点:

币材充足,可分别用于大宗交易和小额交易,便利商品流通。

缺点:

由于金和银本身实际价值的变化,两种货币之间的比率不断变动,造成物价波动。

劣币驱逐良币规律:

劣币-----实际价值低于法定价值

良币-----实际价值高于法定价值

在两种金属货币同时流通的情况下,实际价值高于法定价值的货币(良币),必然被人们熔化、输出而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低于法定价值的货币(劣币),则会充斥市场。

3.金本位制

以黄金为本位货币的一种货币制度,在金属货币制度中占有重要地位。

(1)金币本位制

(2)金块本位制

(3)金汇兑本位制

(二)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

1、纸币的产生:

纸币产生于货币流通手段的特点之中。

铸造货币的金属不能满足流通的需要。

2、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取代金本位的必然性

(1)黄金开发能力的制约;

(2)黄金充当货币,是社会财富的极大浪费;

(3)在一战的冲击下,黄金分配极不平衡,难以维持其铸造、熔化、流通、自由输出入的需要。

3、信用货币制度的特点:

(1)国家授权中央银行垄断发行货币,且具有无限法偿能力。

(2)货币由现钞与银行存款构成。

(3)货币主要通过银行信贷渠道投放。

(4)货币供应在客观上要受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5)货币供应量不受贵金属量的约束,具有一定伸缩弹性,通过货币供应量管理,可以使其与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

4、人民币的发行制度问题

人民币是信用货币

人民币的发行原则:

(1)集中统一发行原则;

(2)经济发行原则;

(3)计划发行原则。

三、货币制度与国家主权

国家制度与货币制度关系密切,国家对货币制度和货币发行进行管理,货币发行和货币制度成为国家的主权。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电子货币、网络银行的出现,国家组织结构和行为方式改变,货币制度也随之发生相应变化。

货币制度和国家主权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有所分离。

我国现行的是信用货币制度,具有“一国多币”的特殊性。

 

复习思考题:

1、为什么说货币是商品经济内在矛盾的产物?

2、货币的五大职能是什么?

其中,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有什么区别?

3、什么是货币制度?

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4、请阐述“劣币驱逐良币”规律。

5、不兑现货币制度具有哪些特点?

第2教学单元(专题)教案

教学内容

第二章信用与信用工具

授课班级

15级财务管理、金融证券

教学课时

6课时

教学内容对接的

职业工作与

职业能力要求

能够分析信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标

1、了解信用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及其演变;

2、掌握借贷信用的产生及特点;

3、掌握现代各种信用形式及其特点,应用范围;

4、掌握各种信用工具的特点;

4、正确理解现代信用与经济的关系,重点掌握现代信用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及其可能以出现的泡沫经济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掌握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的主要内容

2、信用工具的特点以及商业票据、债券、股票的主要内容

3、信用对经济的影响

教学支撑环境与

教学资源

1.戴国强主编.货币银行学.第2版.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2.曹龙骐主编.金融学.第2版.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3.艾洪德,范立夫编著.货币银行学.第2版.大连: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

主要教学

方法与手段

多媒体教学

案例教学

图示教学

学生课外

学习任务

课外作业、课外书籍阅读

教学小结

主要是理论概念的讲解,适当结合案例分析,促进学生对相关概念的理解。

主要是理论的学习,学生学习兴趣不大,学习主动性不强。

 

第一节信用的产生和发展

一、信用的产生

(一)定义

信用(credit),原义是指信任、声誉、遵守诺言或实践成约。

在经济学上信用是以偿还本金和支付利息为基本特征的借贷行为,是价值运动特殊形式。

表现为商品买卖中的延期支付与货币的借贷行为。

(二)信用的特征

1、信用是有条件的借贷行为。

其条件有二:

一是偿还本金,二是要支付利息。

2、信用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

价值是在没有放弃所有权的情况下,作为一种独立的形态,进行单方面的转移。

信用是从属于商品经济的范畴,它的产生同商品、货币,特别是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的发展密切相联。

三、信用的发展

(一)前资本主义信用——高利贷信用

高利贷是指通过贷放货币或实物而获取高额利息的借贷行为,是历史上最早的、最古老的生息资本的形式。

高利贷资本具有利息率高、非生产性和保守性的特点。

(三)资本主义信用——借贷资本

1、定义:

借贷资本是货币资本家为了获取利息而贷放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

它是生息资本的一种形式。

2、借贷资本产生于产业资本循环周转中暂时的货币资本闲置和临时补充资本的需要。

①在产业资本循环周转中必然出现一部分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其所有者需要通过贷放以求增殖。

(固定资本周转中、流动资本周转中、剩余价值使用前)②在生产过程中也必然出现临时补充资本的需要。

③通过信用方式联系资本的余缺,就会使闲置资本转化为借贷资本。

3、借贷资本的特点:

①借贷资本是一种作为商品的资本。

在借贷中,资本的使用价值即能够带来利润的能力,被当做商品转让出去,利息表现为其转让的价格,使借贷资本的运动具有了商品的转让形式。

(但不是真正的商品转让,不具备商品转让的实质)

②借贷资本是所有权资本

贷放中只转让使用权,不转让所有权。

③借贷资本具有特殊的运动形式。

(双重支付、双重归流)

(三)现代信用

现代信用也是借贷行为,但是范围更广,向全球化、一体化方向发展,信用形式也随之更加抽象。

第二节信用形式

一、商业信用

商业信用是企业以赊销商品和预付货款等形式提供的、与商品交易实际相联系的信用。

商业信用的表现形式:

提供商品的商业信用,主要是商品赊销、分期付款等。

提供货币的商业信用:

主要是预付定金、预付货款等。

(一)商业信用的特点

1、商业信用所贷放的资本是处于产业资本循环过程中最后一阶段的商品资本。

2、商业信用的债权人和债务人都是企业。

3、商业信用的供求在产业周期个阶段与产业资本状态相一致。

(二)商业信用的局限性

1、商业信用的规模和数量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2、商业信用有较严格的方向性;

3、信用能力有局限性;

4、商业信用在管理和调节上也存在局限性。

(三)商业性的地位和作用

1、商业信用的地位:

商业信用是信用制度的基础,是基本的信用形式。

首先、银行信用是在商业信用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基础上产生的,其次、商业信用直接为生产和流通服务,是企业信用的首选,最后、银行资产业务中的票据贴现、的票据承兑等业务也是在商业信用的基础上进行的。

2、商业信用的作用:

①商业性信用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②商业信用的合同化、票据化使分散的商业信用统一起来。

3、商业信用的工具——期票、汇票

二、银行信用

(一)定义和形式

1、定义:

银行信用是银行和各类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向企业提供的信用。

2、主要形式:

吸收存款、发放贷款。

(二)主要特点

1、以货币形态提供,克服了商业信用在数量上的局限性。

2、借贷双方一方是银行,另一方是企业,克服了商业信用方向上的限制。

3、与社会联系广泛,克服了商业信用在信用能力上的局限性。

4、在产业周期各阶段上,和产业资本的动态相反。

银行信用的中介工具——支票

三、国家信用

1、定义:

国家信用是国家以债务人身份,借助于债券筹集资金的一种信用形式。

2、国家信用的作用:

国家信用是调剂政府收支不平衡的手段;国家信用是弥补财政赤字的重要手段;国家信用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

3、国家信用的特点:

安全性高,信用风险小;具有“财政”和“信用”的双重性;用途具有专一性。

4、国家信用工具

国家信用工具按发行主体来划分,有中央政府债券、地方政府债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