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高考地理 专题06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精准对点练习.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29421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5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战高考地理 专题06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精准对点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备战高考地理 专题06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精准对点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备战高考地理 专题06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精准对点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备战高考地理 专题06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精准对点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备战高考地理 专题06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精准对点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备战高考地理 专题06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精准对点练习.docx

《备战高考地理 专题06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精准对点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高考地理 专题06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精准对点练习.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备战高考地理 专题06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精准对点练习.docx

备战高考地理专题06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精准对点练习

专题06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考点

3年全国卷考情统计

考查趋势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Ⅲ7—9题

2016年新课标全国卷Ⅱ6—8题

2016年新课标全国卷Ⅰ第37题第

(2)问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是名副其实的高频考点,立足于地理位置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考查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用比较思维分析自然环境差异性,因地制宜的发展生产是考查方向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Ⅰ第37题

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Ⅰ1—3题

2016年新课标全国卷Ⅰ10—11题

2016年新课标全国卷Ⅲ10—11题

考点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018年江苏卷)近年来,我国外来物种种数大增,有些物种在新环境中急剧繁殖扩散,严重危害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农林牧渔业生产以及人类健康,成为外来入侵物种。

图11为“我国各省区外来入侵植物种数分布图”。

读图回答1—2题。

1.【读图题】外来入侵植物种数在我国的总体分布格局是

A.高寒及荒漠地区少B.东部由低纬向高纬减少

C.面积大的省区较多D.边境省区比较多

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云南省和广东省成为我国入侵植物种数最多省份的原因是

A.位于沿海地区,经济发达

B.地形复杂,环境多样

C.地处亚热带热带,水热条件优越

D.交通方便,人口稠密

【答案】1.AB2.BC

2.云南省并不临海,A项错误;云南以山地、高原为主,广东以丘陵为主,两地均地形复杂,环境多样,适合多种外来物种生存,故B项正确;两地均地处亚热带和热带的交界地区,该地区降水较多,水热条件好,故C项正确;云南经济落后,交通不便,人口稀少,D项错误。

(2018年海南卷)历史上,黄河输沙量居世界大河之冠。

近几十年来,我国重点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并在黄河上修建水库,使下游年均来沙量大幅减少。

治理前后黄河下游来沙量的变化充分反映了“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蕴涵的地理原理主要是

A.水循环与水平衡原理

B.陆地水体相互转化原理

C.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

D.地理环境地域分异原理

【答案】3.C

(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Ⅲ)一般情况下,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但在不同的季节、海域,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主导因素不同。

图3示意长江口附近海域某年8月浮游植物密度的水平分布。

据此完成4—6题。

4.【读图题】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

A.递减B.先减后增

C.先增后减D.递增

5.【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导致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水体营养盐B.太阳辐射

C.水体含沙量D.洋流流向

6.【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夏季相比,冬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

A.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

B.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

C.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

D.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

【答案】4.D5.C6.A

【解析】4.结合图例可以判断,8月份,在长江口附近的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逐渐增大,故选D。

5.读图并结合上题分析可知,长江口附近8月的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密度逐渐增大,由于夏季河流径流量大,携带泥沙能力强,所以流水携带的泥沙到河口地区沉积,泥沙中的营养盐类物质丰富,有利于浮游植物生长。

河口处因泥沙量大,水较混浊,不利于浮游植物光合作用,而向东泥沙量小些,水较清,利于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因此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递增,故选C。

6.与夏季相比,冬季海水水温低,浮游植物总数相对减少,河流径流量降低,携带泥沙能力降低,流速减慢,河口地区泥沙淤积量少,所以总体浮游植物的密度降低,总量减少。

因泥沙量变小,河口处水没夏季那么混浊,故密度高值向陆地方向移动,故选A。

(2016年新课标全国卷Ⅱ)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东北长白山高山苔原带矮小灌木的冻害反而加剧。

调查发现,长白山雪期缩短;冻害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西北坡为冻害高发区。

据此完成7—9题。

7.【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在高山苔原带,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的指标是

A.大气温度B.降水量

C.积雪厚度D.植被覆盖度

8.【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长白山西北坡比其他坡向冻害高发,是因为该坡

A.年降水最少B.冬季气温最低

C.年日照最少D.冬季风力最大

9.【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气候变暖但冻害加剧的原因可能是

A.蒸腾加剧B.低温更低

C.降雪期推后D.太阳辐射减弱

【答案】7.C8.D9.C

8.东北地区位于季风区,距离冬季风源地较近。

冬季,强烈的西北风使山地的西北坡成为迎风坡,受大风影响,产生冻害。

9.积雪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雪层以下地面起到保温作用,降低气温大幅下降所造成的灾害程度。

根据材料可知,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东北长白山地区的降雪期推后,使地面在初冬没有雪层保护下迅速降温,冻害加剧。

10.(2018年北京卷)【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生物生境】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与多米尼加等拉丁美洲国家的经济交流合作不断深化。

读图16,回答下列问题。

多米尼加动植物种类丰富,东北部海域为大西洋座头鲸的洄游区。

中部山区的植物达数千种,西南部湖泊是世界著名鳄鱼保护区。

说明多米尼加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原因。

10.【答案】海陆兼备;地处低纬,以热带气候为主;地形复杂,山区面积广;山地重直地带性明显。

11.(2018年海南卷)【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对如图所示区域的水土流失进行了大规模治理,重点实施了退耕还林(草)等生物治理措施。

在年降水量大于400毫米的地区,林草植被得到较好恢复。

在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的地区(地表1米以下一般存在含水量极低的干土层),人工连片种植的树木普遍生长不良,树干弯曲,根基不稳,枝叶稀疏,总也长不大,被当地人称为“小老头树”。

分析当地出现“小老头树”的环境条件。

11.【答案】降水量少(低于400毫米),地下水位低,树木生长所需水分不足。

地表1米以下存在干土层,影响树木根系发育和下扎。

风大,易动摇树木根系。

【解析】本题难度较小,将“小老头树”的形态特征与当地的自然条件————降水量低于400毫米、地表1米以下一般存在含水量极低的干土层、冬春季节多大风相结合即可。

12.(2016年新课标全国卷Ⅰ)【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生物生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科考队于8月考察堪察加半岛,考察中发现,堪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东西向气候区域差异显著;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但冬眠杂食性且善捕鱼的熊的数量较多;大量来自海洋的鲑鱼溯河流而上,成为熊的重要食物。

下图示意堪察加半岛的地形。

分析堪察加半岛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的原因。

12.【答案】纬度高,植物生长缓慢,食物供应量少;环境空间差别大,适宜生存的空间小;冬季寒冷漫长,

生存条件恶劣。

考点二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2018年天津卷)结合图1和图2中的信息,回答1—2题。

1.【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最有可能观察到图1中景观的地点,是图2中的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

2.【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在图1所示地区,年降水量最多的地带应位于

A.终年积雪区B.高山草甸带

C.云杉林带D.山麓草原

【答案】1.A2.C

(2018年江苏卷)图5为“我国西部某山地北坡垂直带谱示意图”。

据该山地海拔2500~3400m间的一小流域水量平衡实验资料,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60mm,水量支出中蒸发占28%,下渗占2%,不产生地表径流。

据此回答3—4题。

3.【读图分析图】该小流域内水量支出占比最大的是

A.地表蒸发B.植物截留和蒸腾

C.地下径流D.转化为固态水

4.【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分布】甲表示的自然带是

A.山地落叶阔叶林带B.山地草原带

C.山地常绿阔叶林带D.荒漠带

【答案】3.B4.B

4.甲自然带位于半荒漠带和山地针叶林之间,介于半荒漠和森林之间的应该是草原,所以甲自然带最可能属于山地草原带,故B项正确。

A、C、D项错误。

(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Ⅰ)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

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

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

据此完成5—7题。

5.【自然带的分布】当地自然植被属于

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D.针叶林

6.【影响植被分布的因素】造成图示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街道两侧

A.用地类型差异B.居民爱好差异

C.景观规划差异D.行政管辖不同

7.【影响植被分布的因素】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气温B.降水

C.光照D.土壤

【答案】5.B6.D7.A

相同,不存在居民的喜好影响,排除B;根据材料中提到,数年前两侧植被类型相同,排除C。

因此造成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街道两侧分属不同的行政管理部门。

7.由于常绿灌木冬季不落叶,所以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

景观植物的最大用途就是营造城市景观,因此需要保持常绿。

而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气温低,大多数植物都在冬季落叶,故制约常绿灌木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气温,气温低,热量不足,制约了常绿灌木的栽种范围。

(2017年北京卷)下图表示喜马拉雅山脉某区域不同海拔四个站点的最冷、最热月平均气温。

读图,回答下题。

8.【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该山地

A.海拔3000米左右积雪终年不化B.气温年较差随海拔升高递增

C.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坡D.地处板块的生长边界

【答案】8.C

【解析】读图可知,海拔3000米左右最冷月平均气温大于0℃,最热月平均气温约为14℃,积雪可能融化;气温年较差随着海拔升高减小;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北坡的是青藏高原,海拔4000米左右,而这四个站点海拔低于4000米,所以该山地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坡;喜马拉雅山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属于板块的消亡边界。

【点睛】解答该题关键是获取图中信息,根据四个站点的最冷、最热月平均气温,可以判断出气温年较差随海拔升高递减,另外还需要掌握喜马拉雅山脉的北坡在青藏高原上,北坡海拔起点高,从而可以判断该山地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坡。

(2016年江苏卷)某教授参加了新疆阿尔泰山科学考察,他在日记中写到:

“身后的森林戛然而止,眼前簇簇花草相映,再往上看,花开始变得星星点点,路旁出现了积雪,远处已经能够看到冰川的边缘,此时飘起了大雪……”据此回答9—10题。

9.【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分布】此时教授正站在阿尔泰山的

A.山地针叶林带B.高山草甸带

C.高山苔原带D.冰川带

10.【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阿尔泰山南坡

A.森林大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