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复习整理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288484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概复习整理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毛概复习整理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毛概复习整理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毛概复习整理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毛概复习整理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毛概复习整理版.docx

《毛概复习整理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概复习整理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毛概复习整理版.docx

毛概复习整理版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

(1)紧密联系中国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问题。

(2)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3)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的文化之中,赋予马克思主义鲜明的中国特色。

2、毛泽东思想的含义和主要内容。

含义:

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主要内容: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4)政策和策略理论;

(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6)党的建设理论。

(7)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理论,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

(8)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它们之间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首先,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最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主要内容:

(貌似这个不重要,随便看看)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

一切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理论。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清醒地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依据,从这个最大的实际来思考和解决当代中国的一切问题。

(3)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理论。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根本任务。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4)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理论。

必须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的前提下,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布局。

(6)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按照“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要适应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宗旨。

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有人民共享。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力量

(9)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理论。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理论。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根本保证。

5、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和核心。

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内容:

33页

核心:

实事求是34页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1、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

性质:

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

主要矛盾:

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其中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主力军和最基本的动力。

最基本动力:

无产阶级

主力军:

农民

革命的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3、新旧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区别。

 1、领导权不同。

旧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而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民主革命。

  2、指导思想不同。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3、领导的政党不同。

旧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国民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4、革命的目的不同。

旧民主主义革命是要在我国建立资本主义社会的国家,而新民主主义革命是要把中国建立成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国家。

  5、革命的彻底性不同。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妥协性,其进行的民主革命具有不彻底性。

而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彻底的民主革命。

  6、建立了不同的国体。

旧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法宝。

三大法宝: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一化三改”。

“一化”:

社会主义工业化。

“三改”:

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两者相互联系,不可分离,“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实质:

使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成为我国国家和社会的唯一经济基础

2、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方法。

(1)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2)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

(3)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思想成果

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取得了哪些重要的理论成果。

(1)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2)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3)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4)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

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1)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3)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

(4)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5)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

(6)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建设社会主义,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

第五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1、我国最基本的国情。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我国的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地区发展不平衡,科学技术水平和人们的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社会的具体制度还不够完善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及特征。

科学含义:

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

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前一层含义是阐明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后一层含义阐明了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

特征:

1)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2)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

3)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

4)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

5)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转变为全国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

6)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

7)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

8)广大人民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

9)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

主要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根本任务: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

1.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

2.“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基本途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3.“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这是实现奋斗目标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

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要紧紧依靠各族人民

4.“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是党的优良传统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根本立足点。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保证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成果。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4、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5、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坚持节约资料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6、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实现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最高纲领,在实现共产主义的每个发展阶段都需要体现出符合实际的理论,是当的最低纲领。

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辩证统一于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的全部历史过程中。

最高纲领为最低纲领的制定指明前进方向,最低纲领为最高纲领的实现准备必要的条件。

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必须坚持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统一,毫不动摇的贯彻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致力于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去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第六章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1、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科学内涵。

1)突出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

意义:

①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

②对建设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

1)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2)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3)坚持科学发展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

1、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4、中国梦的思想内涵和实现途径。

中国梦的内涵: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中国梦的实现途径:

1.坚持中国道路,走中国特色社会道路

2.弘扬中国精神,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3.凝聚中国力量,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1、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原因:

(1)从国内来看,“文化大革命”给党和人民以及社会主义事业带来重创。

民主法治遭到破化,经济停滞不前,人民生活困苦。

(2)从国际环境来看,世界范围内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

2、改革的性质及其是非得失的评判标准。

性质:

改革开放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不是对社会主义的否定。

评判标准:

“三个有利于”标准

1.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2.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3.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是衡量一切工作得失成败的最根本的判断标准、不是判断姓“资”姓“社”的标准而是为了给社会主义改革的方法和手段提供一个是否对错的判断标准。

3、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如何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

1.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就是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个立国之本。

最核心的是在改革中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2.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发展作出的历史性贡献。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既能够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能够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特色和优势。

4、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应如何正确处理哪些方面的重大关系?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应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关系:

改革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发展是解决一切经济社会问题的关键,稳定是改革发展前提。

1.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

2.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协调统一起来,在改革和发展中保持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3.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4.在保证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5、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所面临的困难、挑战和新举措是什么?

困难、挑战:

全面深化改革要攻坚涉险,涉及的利益关系越来越复杂,碰到的阻力也越来越大;改革和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更复杂,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

新举措:

1.处理好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

2.处理好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

3.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6、为什么要始终不渝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1)是对中国发展历史经验教训深刻总结的结果。

(2)是顺应经济全球化大势和科技发展机遇的客观要求。

(3)是为了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

(3)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7、我国扩大开放所面临的问题表现在哪些方面?

如何应对?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置局

1、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基本要点是什么?

1.突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本质属性的观念,认为它们都是经济手段.

2.计划和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它们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存在着复杂经济关系的条件下,市场经济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更显著的优势和较高的效率.但两者都有自身的不足和缺陷,如计划经济不能有效解决效率和激励问题,市场经济的自发性、盲目性会引发恶性竞争、短期行为、道德缺失等.

3.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但是,它与社会主义相结合而形成的经济体制则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把发展市场经济与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机结合起来,既可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可以充分利用市场经济对发展生产力的作用.

(1)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区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标志,它们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而是资源配置的不同方式。

不能把计划经济与社会主义划等号,也不能把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划等号。

资本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2)社会主义实行市场经济是为了有效地发展社会生产力,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的矛盾。

实践证明,社会主义搞市场经济更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3)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调节的手段,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要把计划和市场有机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两种调节手段的长处。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1)所有制结构: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2)分配制度: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3)宏观调控:

社会主义国家把人民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政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的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3、根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应如何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关键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1)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2)强调市场不是不要政府,起决定性作用,不是起全部作用

3)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要发挥市场作用,也要发挥政府作用

4、为什么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

1)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2)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够发达,发展也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3)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实践证明,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把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初级阶段的现实需要有机地统一起来了,能够发挥多种所有制的优势,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巨大的优越性。

5、如何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

1)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私有化和单一公有制的观点。

2)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3)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4)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

(1)必须毫不动摇的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关键性作用。

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

(2)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个体.私营等各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3)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

各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来自XX)}

6、如何正确认识作为我国基本经济制度重要实现形式的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利弊。

利:

有利于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竞争力,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弊:

面临许多问题。

一方面是市场准入限制、融资渠道狭窄、实际税费负担较重、企业合法权益不时受到侵犯等经营环境和条件问题;另外一方面是经营模式粗放、核心竞争力不强、企业治理方式弊端突出、旅行社会责任不够等企业自身方面的问题。

(不知道对不对)

7、我国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分配制度: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为什么:

按劳分配体现和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建立和谐的经济利益关系,保证共同富裕

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可以保证多种所有制经济的运行,充分有效的利用生产要素

8、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以及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本质:

人民当家作主,充分享有管理国家及其它社会事务的权利。

基本特征:

第一,它是国体和政体的统一;

第二,它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各其它党派和人民团体共同管理国家的统一;

第三,它是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的统一;

第四,它是目的和手段的统一;

第五,它是民主与法制的统一

9、我国的国体和政体以及我国的政党制度。

人民民主专政,国体,国家的根本性质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体,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国家基本政党制度

10、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和基本方针。

(1)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方针不动摇

(2)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3)完善政府职能,依法行政。

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4)接受群众监督。

11、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包括哪些,它们在维护和保障人民民主方面有何特点或优点。

人民民主专政,国体,国家的根本性质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体,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国家基本政党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基本政策,政治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基本管理,政治制度

特点、优点:

课本157-158

12、为什么我们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方针?

第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第二,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足以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第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总之,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必须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之中,决不能把它们分割开或对立起来。

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1)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2)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3)文化石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智力支持,精神动力、思想保证)

14、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和中心环节以及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核心

核心内容和中心环节: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发展教育科学p165

民族精神的核心:

爱国主义

1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价值体系: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社会主义荣辱观

1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核心价值观:

国家: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个人: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社会:

自由、平等、公正、法制

17、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文化强国,是指这个国家具有强化的文化力量,表现在三个方面:

高素质的国民、发达的文化产业和强大的文化软实力

2)建设文化强国,需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自信

3)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4)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激发全民创造力

5)增加文化整理实力和竞争力

18、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

社会建设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形成:

毛泽东:

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邓小平:

开辟新道路

江泽民:

首次提出社会和谐

胡锦涛:

全面阐述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

特点: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主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19、联系实际谈谈如何搞好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1)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强社会艰涩,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

2)深化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

3)健全促进就业体制机制

4)形成合理有序的分配格局

5)建设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

20、联系实际谈谈如何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国家。

1)优化国土开发格局

2)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开发优先

3)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4)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政治体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制度规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