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9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271571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7.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9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语文9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语文9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语文9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语文9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9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

《语文9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9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9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

语文9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1、《窃读记》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受到感染。

  4、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5、通过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使读书真正进入学生的生活中。

教学重点:

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时快乐与惧怕夹杂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课前准备:

   1、学生按照常规进行前置性学习,完成预习作业。

   2、课前发动学生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读书名言.

   3、教师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书入手,交代背景

1、师:

记得我们学过一幅对联:

“好读书不好读书,好读书不好读书。

”我国著名的作家冰心曾说过:

“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

同学们,你们喜欢读书吗?

你能说说你喜欢的一次读书体验及其中独特的读书经历吗?

2、今天,老师要带着大家共同走进一位女作家的童年故事,讲述的就是她与书的故事。

这位女作家的名字叫林海音。

【屏幕出示】:

林海音的照片,师口述林海音的情况。

(林海音出生在1918年,在她小时侯那个年代,读书是有钱人的享受,劳动人民因为生活贫困读不起书,一辈子与知识无缘。

那些只供得起孩子上学的家庭,也没有余钱给孩子们买课外书读。

虽然林海音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的家庭,但是贫困的经济状况还是无法满足她那颗渴望读书的心。

她是怎样读书的呢?

)请同学们自己去读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理解题目

1、学生读课文,教师巡视。

2、交流预习中容易容易读错写错的词语,重点指导:

贪婪、饥肠辘辘、腋下、惧怕、踮起脚尖、屋檐、唾沫、皱起眉头

“踮(diǎn)起脚尖”中“踮”的读音应该是第三声“暂时”中的“暂”读zàn;

有一些字的笔划较多,如“饿”“惧”“檐”“酸”“撑”等,要提醒学生注意各个部件的组成。

还有一些字虽然笔划较多,但是形声字,要引导学生根据这一特点进行记忆。

3、理解课题:

窃读记

(1)指导“窃”字的写法,“记”就是指记载描写事或物的文章,比如《桃花源记》《岳阳楼记》等。

本课是一篇记叙文,就像同学们平时写日记、周记,也会写游记、参观记。

作者叙述了童年因家境贫寒而去窃读的事,所以叫《窃读记》,

(2)根据词语手册第三页提示选择窃在题目中的意思,“窃”的含义有三种:

①偷;②偷偷地;③谦指自己。

你认为应该选择第几种解释?

(第二种)(板书:

偷偷地)结合课文说说文中窃读具体指作者怎样读书?

随即理清课文主要内容。

小结:

“窃”本来是一种让人唾弃的不耻的行为,可是当它和“读”这个字放在一起的时候,就变了,产生了一种让人回味、难以忘怀的滋味!

三、品读1-7,感受“滋味”

1、课文中有一句话直接道出了作者窃读时的滋味,你能找出来吗?

请用直线画出来.

【出示】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2、默读课文1——7自然段,你从哪儿能感受到种种窃读的心情,用波浪线画出相关语句,圈划或者旁注心情词语,想想是通过什么描写来实现心情的刻画的。

3、重点交流,归纳“我很快乐“中苦中有乐的心情

  句1:

暗喜、苦:

“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

我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

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a.默读边读圈出表示动作的词。

谈谈自己特别有感触的动作处的理解,如:

踮、钻、总算挤,感受读书的迫切渴望

  b.从这一系列的动作中揣摩揣摩小海音的心理是怎么想的?

  c、师:

品析了动作,揣摩了心理,我们读一读。

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海音?

句2:

害怕

我害怕被老板发现,每当……有时,一本书要到几家书店才能读完。

a.理解适宜,想象不适宜再读下去的时候是哪些时候。

b.理解知趣,场景运用词语。

  c、师:

同学们,从“一”和“几”字你感受到了什么?

  引读:

  师:

请同学们捧起你的书,让我们一起感受作者的辛苦。

  师:

放学后,我急匆匆地从学校起到一家书店——“我跨进店门……”

  师:

在一排排花花绿绿的书里,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却找不到那本书。

  师:

我又急匆匆地赶到另一家书店——“我跨进店门……”

  师:

在一排排花花绿绿的书里,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却找不到那本书。

可这时候,我该回家了。

  师:

第二天放学后,我又急匆匆地从学校起到一家书店——“我跨进店门……”

  师:

在一排排花花绿绿的书里,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却找不到那本书。

从头来,再找一遍——“啊!

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贪婪地读着。

  师:

这就是“窃读”的滋味。

  句3:

辛苦

“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着用一条腿支撑着,有时又靠在书柜旁,以求暂时的休息。

  师:

这一读就是多少时间?

是啊,两个多钟头,120多分钟,7200多秒!

现在,让我们一起体验体验开头最轻松的120秒,默读《走进书里去》的第2篇《背书》,并想一想是作者是怎样背书的。

  师:

一个窃读,一个背书,有什么相似之处吗?

谁来说说自己的体会?

  师:

缩小范围拓展阅读,这篇文章的作者李晴是怎样背书的?

选其中一句你最有感触的句子再读一读。

  师:

同学们,这种的酸只是身体上酸。

比这种酸还要酸还要辣的在哪里?

  句4:

快乐:

“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1)师:

同学们,这是一个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

  

(2)师:

“饿狼”给我们留下的是不太美好的形象,可“我”却把自己比作“饿狼”,那样“贪婪地读着”,这样写有好不好?

能不能说“我像一只小兔子,悠闲地读着。

”你有什么想说的?

  (3)这样的读书,就是如饥似渴地读书。

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验吗?

谈体验,再读句子。

(4)你想到了什么成语或者读书格言,交流。

出示高尔基格言读,背。

  句5:

依依不舍:

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

  

(1)闭眼想像作者的滋味。

  句5:

担心又高兴:

“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

‘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

‘大些!

再大些!

’”

  师:

“装”这个词说的好!

一起看看“我”是怎么“假装”来掩人耳目的呢?

每人一句,读读这一段。

  师:

哦,作者表面做的和心里想的可不一样啊!

如果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这就是──

  师:

对于这种表里不如一,你怎么理解?

  师:

为了多读书,作者窃读时还要忍受哪些不好受的滋味啊?

  (五)总结滋味

  师:

忍受了腿酸腰麻、饥肠辘辘,经历了担忧恐慌、惧怕痛苦,最终体验了惊喜快乐、满足幸福。

在酸甜苦辣的交织中,作者却仍旧说“我很快乐”。

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对书的挚爱)诗人徐志摩曾这样形容读书的愉悦:

“如听到绝妙的音乐,五官受了感动,精神上复新了一般。

似乎每一个字有灵魂,它们在那里活泼地跳跃着。

许多字合起来,就如同一个绝大的音乐会,很和谐地奏着音乐。

这种美的感觉,音乐的领会,只有自己在那一瞬间觉得,不能分给旁人的。

”你有过类似的体验吗?

说一说。

(生交流)

四、作业布置,强化巩固

1、课堂作业本1、2、3、5

(1)、(3)

2、《走进书里去》的第2篇《背书》再读读,《走进书里去》的第6篇《高尔基的童年》,比较异同

板书设计:

1、窃读记 

偷偷地

苦、酸、甜、甜中有苦,苦中有辣

1、《窃读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概括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组织结构,恰当表述文题;

2、品味语言艺术,体会动作、心理描写,能有感情朗读;

3、情节猜写,相机拓展,激起学生走进原著的阅读冲动。

教学重点:

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时快乐与惧怕夹杂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课前准备:

   1、阅读走进书里去相关读书文章.

   2、教师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研读害怕,感受窃读

1、回顾上节课窃读心情,读重点句

2、下面咱们再来品一品窃读时的另外一种滋味——惧怕。

你从哪些描写中体会到这种怕

句1、我害怕被书店老板发现,每当我觉得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再读下去的时候,我会知趣地放下书走出去,再走进另一家.一本书要到几家书店才能读完。

(1)、出示内容,读

(2)、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再读下去的时候,你认为会是怎样的一种情况呢(假设1:

书店的人少了,她容易被发现;假设2:

书店的店员或老板已经发现了她,盯着她看以示警告;假设3:

书店的店员或老板用语言呵斥,轰赶她出去……)

(3)、同学们可能很难理解,小林海音为什么会如此费尽周折的隐藏自己!

读了原文中的一段话,一定会有更深刻的感觉的!

请大家齐读一下原文片段:

在这次屈辱(rǔ)之后,我的小心灵的确受了创伤,因贫苦而引起的自卑(bēi)感再次触发。

我不再去书店,许多次经过文化街都狠心咬牙地走过去……

(4)是怎样的屈辱让这颗小小的心灵受到了创伤,甚至产生了对大人仇恨。

你能猜到这段话背后隐藏的一个故事情节吗?

想象说话,当堂练写,教师巡视。

(5)、想看看林海音自己是怎么写的吗?

教师配乐朗读原文片段——

那次,我又伸手去拿那本躺在那等着我的书,但和我同时抵(dǐ)达的,还有一双巨掌,十个手指大大地分开来,压住了那本书的整个:

“你到底买不买?

”……我像一个被捉到的小偷,涨红了脸。

我抬起头,难堪(kān)地望着他——那书店的老板,他威风凛凛(lǐn)地俯视着我。

店是他的,他有全部的理由用这种声气对待我。

在众目睽睽(kuí)下,我几乎是狼狈地跨出了店门,身后紧跟着的是老板的冷笑:

“不是一回了!

不是一回了!

师:

同学们,有没有哪些词句特别能触动你心弦的?

生读,并交流感受

师:

同学们,大作家的文笔就是这样的耐读!

小林海音啊,或许正是经历了这么多坎坷的读书经历,这么心酸,她才对窃读有这么深刻的体会!

板书:

身体是饥饿的,精神是富足的。

双腿是麻木的,心灵是轻松的。

3、其他害怕的句子粗略研读

4、资料链接,感受类似的害怕

  1、课外阅读:

   窃读滋味

  孔乙己说:

“窃书不算偷。

”那我窃读更不算偷了,所以窃读之事我但说无妨。

  问我为什么要窃读?

家里穷吗?

非也,非也,只因为我要看的书是恐怖小说,与学习无关,没获批准购买,只好在妈妈逛商场之际死缠烂打溜进书店窃读。

  窃读有两大要点:

其一,脸皮厚;其二,要有速度。

本人两样无一具备,因此常挨营业员白眼。

  经常窃读也积累了些许经验:

  先找到爱看的书,拣个人多嘴杂的地方蹲下。

嗨,可别以为我学习认真喔,人家只是为了不让营业员看到。

但呆在一个书架前看书,不被营业员的“火眼金睛”发现可有点难。

蹲下之后,就是一场消耗战了:

腿会酸,就站起来,站起来,体力不济,又蹲下……加上营业员每过30分钟就会来个大扫荡,运气不好头一个赶你出去,运气好的见别人被识破了,赶紧放下书,休息去,回来再打持久战。

反正不管怎么样,都先出去一趟,再厚着脸皮回来吧!

回来的时候,多少要遭白眼:

“不要坐在书上,不要老是看书,你爱买买,不买走人!

  《读者》上曾有一篇《窃读记》说主人公窃读太久,一个女孩就送了他一本书。

唉,我可没那么好的运气,而且脸皮也不够厚,白看多次不好意思,还是见好就收吧。

二、小结回顾,提升感悟

1、对比感悟:

你有没有发现,这些词写的都是窃读的“乐”,而这都是写的窃读的“苦”。

在林海音的童年记忆里,窃读是有苦有乐、苦乐相伴的滋味。

如果让你来做一道算数题,要在苦和乐之间划上一个什么符号:

等于?

大于?

小于?

2、小结回读:

正因为没钱买书而又极度渴望度读书,所以作者不得不窃读。

以作者提心吊胆地读,担惊受怕地读,阅读的快乐与心灵的惧怕交融在了一起,幻化为一种复杂而又难忘的滋味,所以作者这样写,读——【出示】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3、小结:

正因为有读书的乐,所以才会克服那么多的苦怕,即使提心吊胆,即使遭遇冷眼斥责,即使双腿酸麻,即使饥肠辘辘,林海音也对窃读乐此不疲,坚持不懈。

5、她总会想起国文老师鼓励他们的话,说说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是怎么理解的:

【出示】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1)、读句子

(2)、补充词语手册第5页林海音资料,进一步理解读书长大的

(3)说说读书带给自己的成长,或者书中读书带给某个人的成长

(4)格言补充

粮食哺育的是身体,而书籍哺育的是灵魂,一个只有知识与智慧不断增长的人,才是一个真正健康成长起来的人。

【莎士比亚说: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余秋雨说:

阅读最大的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

(5)拓展阅读同步第6题长大最好做一条书虫,完成第(3)题:

与课文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一个意思的话。

二、完成作业,课外拓展

1、课堂作业本4、5

(2)

2、同步

 

板书设计:

1、窃读记 

害怕

 

身体是饥饿的,精神是富足的。

双腿是麻木的,心灵是轻松的。

 

备课教师签名:

朱惠萍

年级组研讨后修改后签名: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

教学重点:

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概括地说出小苗和大树对读书的见解。

教学难点:

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会读书的方法,明晰读书对健康成长的意义。

教学准备

1、收集有关季羡林的资料。

2、布置学生列出自己喜欢的课外书清单。

3、课件准备。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1、齐读课题,提问:

课文中的小苗、大树分别指的是谁?

2、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季羡林的资料,为了解课文内容,进入采访角色做准备。

3、补充了解词语手册第9关于季羡林和苗苗的资料

4、如果你要采访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学者爷爷,你会问他什么问题呢?

5、讨论一下在采访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今天,就让我们跟着苗苗一起走进季羡林爷爷家,看看小作者是怎样采访这位酷爱读书、知识渊博的老爷爷,听听季爷爷对读书的见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2、字词交流,自主反馈自学情况。

3、快速默读课文,找出苗苗给季老提了哪些问题。

三、品读课文,感悟读书之道

1、对于苗苗天真而真诚的提问,季老是如何解答的呢?

请在读课文,找出季老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

2、学生边读边在表明季老观点的地方做上记号,也可以写出自己的感悟。

3、根据学生对访谈的再现,因势利导,明晰季老的见解以及对下一代的殷切期望。

过渡:

季老对于苗苗感兴趣的那些问题,持有什么态度,他是如何解答的?

交流预设:

1、把文章写好,要多看书:

(1)季老主张看闲书吗?

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2)同学们对《彭公案》、《济公传》、《施公案》、《三侠五义》有哪些了解?

补充阅读词语手册第10页资料

(3)季老在《我的童年》一书中记录了他小时侯偷偷看闲书的有趣经历。

补充阅读《我的童年》片段:

我虽然对正课不感兴趣,但是也有我非常感兴趣的东西,那就是看小说。

我叔父是古板人,把小说叫做“闲书”,闲书是不许我看的。

在家里的时候,我书桌下面有一个盛白面的大缸,上面盖着一个用高粱秆编成的“盖垫”(济南话)。

我坐在桌旁,桌上摆着《四书》,我看的却是《彭公案》、《济公传》、《西游记》、《三国演义》等等旧小说。

《红楼梦》大概太深,我看不懂其中的奥妙,黛玉整天价哭哭啼啼,为我所不喜,因此看不下去。

其余的书都是看得津津有味。

冷不防叔父走了进来,我就连忙掀起盖垫,把闲书往里一丢,嘴巴里念起“子曰”、“诗云”来。

到了学校里,用不着防备什么,一放学,就是我的天下。

我往往躲到假山背后,或者一个盖房子的工地上,拿出闲书,狼吞虎咽似的大看起来。

常常是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吃饭,有时候到了大黑,才摸回家去。

我对小说中的绿林好汉非常熟悉,他们的姓名背得滚瓜烂熟,连他们用的兵器也如数家珍,比教科书熟悉多了,自己当然也希望成为那样的英雄。

有一回,一个小朋友告诉我,把右手五个指头往大米缸里猛戳,一而再,再而三,一直到几百次,上千次。

练上一段时间以后,再换上沙粒,用手猛戳,最终可以练成铁沙掌,五指一戳,能够戳断树木。

我颇想有一个铁沙掌,信以为真,猛练起来,结果把指头戳破了,鲜血直流。

知道自己与铁沙掌无缘,遂停止不练。

什么样的书是闲书?

你的父母允许你看吗?

(4)季老是主张看闲书的,但是在课堂上和写作业的时候看行吗?

对于看闲书这问题,你有什么别的建议和看法,说一说

2、要努力培养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的人才,因此不能偏科:

(1)什么叫贯通?

同学们如何理解“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2)小组讨论,交流偏科的危害。

3、要学好外语,还要进行古诗文积累:

(1)“起码”怎么理解?

“注”是什么意思?

(2)交流:

“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你听了季老的话有什么感想?

四、品位人物,分角色朗读

1、过渡激趣:

此时此刻,进行“现场再现”,你能演好其中的角色吗?

看谁把人物的对话内容记得最牢,能够最传神地演绎文中的角色。

2、揣摩人物的特点。

3、说一说季老与苗苗分别有什么特点?

4、自由读课文,对话的内容记清楚,把人物的特点读出来。

5、同桌分角色读课文,读完后互相评价。

6、两名学生分角色一问一答,全班对他俩的朗读进行评价。

7、从朗读中,你觉得季老和苗苗分别是怎样的人?

五、回顾文题,体会寓意

1、通过同学们的朗读,我感觉到了苗苗对季老的尊敬爱戴,也感受到季老无名人架子,亲切随和,满含着对下一代的关爱。

现在,让我们再看一看课文的题目《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回味题目,你明白了什么?

2、对走进书里去8课再寄小读者,9课给颜黎明的信,说说他们对于读书的观点,你赞同哪些观点,对哪些观点有新的理解和看法?

六、扩展阅读,鼓励综合性学习

1、小小年纪、刚刚12岁的苗苗不仅采访过季羡林教授,她还采访过当今中国文学艺术界的大家臧克家、史铁生、黄宗江和王蒙,还有油画大师、美协主席靳尚谊和国宝级人物、笑星之首马季等,可真谓是茁壮的小苗苗和参天大树们的对话。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找到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全书,读一读苗苗和15位名人面对面的交流。

2、鼓励学生开展课外综合性学习。

 调查本班同学的阅读书目。

采访爱读书的人,列一个采访提纲,并做一份访谈记录。

 辩论

看闲书是否影响学习?

板书设计: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闲书多看

偏科三贯通

学外语与母语有关

古诗文积累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

 

备课教师签名:

朱惠萍

年级组研讨后修改后签名:

 

3、《走遍天下书为侣》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正确读写”伴侣、娱乐、百音盒、毫不犹豫、一趟、背诵、

零次、编写、某种”等词语;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感受作者对阅读的热爱,

并受到启示;逐步培养学生“以书为侣”的阅读习惯。

3、通过多种形式地读,领悟作者的观点,体会假设、设问、反问、比喻等的表达

效果;学习用比喻的表达方式写出“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____,也是____”

4、阅读《神奇的书》,感悟比喻、拟人表达方式的妙处。

交流名人读书名言,增

加语言积累。

继续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

教学重点:

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继续开展读书的综合性学习。

教学难点:

理解反复读一本书的原因和方法。

课前准备:

1、让学生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读书名言。

2、把相关的句子制作成课件。

教学过程

一、漫谈引入,激趣导入

1、教师以诗为“谜面”,让学生猜猜这首诗当中写的是什么节日。

如:

月上柳稍头,人约黄昏后。

——元宵节

说说还有哪一些重要的节日。

再来猜猜:

四月一日是什么节日?

——愚人节

四月二日什么节日?

(世界儿童图书节):

2、引出作者:

在1974年的世界儿童图书节上,世界著名女作家尤安•艾肯做了献词:

如果你独自架舟进行世界旅行,如果只能带一样东西,你会带什么?

她带的是一本书。

2、她说(课件出示):

如果你问到我,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

“我会选择一本书。

”请大家读读这句话,你读出了什么味儿?

相机理解“毫不犹豫”的意思,朗读体会。

3、理解题目:

他还以此做为献词的题目——走遍天下书为侣。

(板书课题)朗读课题,解读课题:

⑴谁愿意来读课题?

指名读,齐读:

“侣”是生字,理解课题侣让你想到了哪一些词语(伴侣、同伴)能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吗?

⑵读了这个课题,你心中有什么疑问?

你猜猜作者会在文中告诉我们什么?

预测:

作者为什么要走遍天下书为侣?

怎样与书作伴侣?

与书为侣有什么感受?

二、初步感知,了解内容

1、读课文前,先琢磨琢磨题目的意思,猜一猜,想一想,是一种很好的读书习惯。

带着问题走进课文,更是一种会学习的表现。

现在,我们就去书中寻找问题的答案。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把自己认为不好理解的段落认真

读一读。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老师巡视、倾听、随机点评。

2、检查生字自学情况,尤其“侣、娱、趟、诵、盒、豫、趟、零、编、某”,引导学生识记,交流一些易混易错字的笔画。

如“豫”的左边的是“予”不是“矛”,“零”的下边是“令”不是“今”,“某”的上边是“甘”不是“廿”。

3、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

4、走进作者第一段创设的情景当中

(1)让学生了解完成环球航行的时间。

英国

日本:

中国:

185天时间

(2)让我们的想象随着一叶孤舟来到着茫茫的大海上。

教师配乐朗诵:

当…………的时候,她静静地读着这本书。

多少个白天,多少个黑夜,陪伴着她的就是这一本书。

(3)你有没有什么想问问作者。

学生:

你读了那么多遍,就不觉得厌烦吗?

为什么一本书要读一百遍一千遍呢?

她不觉得孤单吗?

三、读书交流,探究体验

1、作者为什么会如此毫不犹豫地选择一本书作为环游世界的伴侣?

现在,让我们

深入到课文的字里行间。

来细细地体会其中的道理。

请大家默读课文,用心思考。

(学生默读,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自读情况,鼓励学生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

2、全班交流作者为什么要选择书作为自己的伴侣的原因。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随机点评。

3、书像她的一个朋友,像一个家。

这是为什么呢?

课件出示:

你不会因为以前见过你的朋友就不愿意再见到他们了吧?

你不会因为熟悉家中的一切就弃家而去吧?

①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②对比阅读,抓住“?

”读出反问的语气感受反问的语气,以更强烈地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课件出示:

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一个家。

你已经见过朋友一百次了,可第一百零一次再见面时,你还会说:

“真想不到你懂这个!

”你每天都回家,可不管过了多少年,你还会说:

“我怎么没注意过,灯光照着那个角落,光线怎么那么美!

①理解比喻写法的好处:

作者把书当作什么?

(一个朋友和一个家)

②把这些句子多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