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检测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270760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54.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检测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检测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检测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检测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检测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检测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docx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检测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检测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检测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docx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检测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

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

测控导航表

知识点

题号

1.生态系统的概念

1,6

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2,3,4,8,10

3.食物链和食物网

5,7,9,11,12,13

4.综合

14,15

A级 基础练

1.(2016黑龙江伊春期末)生态系统的结构是指( C )

A.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B.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

C.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

D.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

生态系统的结构是指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和营养结构(即食物链和食物网)。

2.连接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两个重要环节是( D )

A.生产者和非生物成分B.消费者和非生物成分

C.生产者和消费者D.生产者和分解者

解析:

从生态系统的三种生物成分的作用考虑,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只有通过生产者才能进入生物群落;将动植物的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则需依靠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3.在生态系统中能将无机物中的化学能转化到生物群落中的是( C )

A.蚯蚓B.金鱼藻C.硝化细菌D.酵母菌

解析:

在生态系统中,能将无机物中的化学能转化到生物群落的生理过程为化能合成作用,四个选项中只有硝化细菌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故A、B、D错误,C正确。

4.绿眼虫是一种原生生物,在有光条件下能进行光合作用,无光条件下却能在水中摄取周围环境中的有机物。

在生态系统中它( D )

A.是生产者B.是分解者

C.既是分解者又是消费者D.既是生产者又是分解者

解析:

在有光条件下,绿眼虫可进行光合作用,属于生产者;在无光条件下,绿眼虫以环境中的有机物为食,属于分解者。

5.(2016河南鹤壁月考)下列最可能用于描述同一生物的一组名词是( C )

A.初级消费者,第一营养级

B.次级消费者,自养型生物

C.分解者,异养型生物

D.生产者,异养型生物

解析:

初级消费者为第二营养级;次级消费者为肉食性动物,为异养型生物;分解者属于异养型生物;生产者都为自养型生物,进行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合成有机物。

6.在阳光明媚、水草丰茂的鄂尔多斯草原上,生活着牛、羊、鹿、狼、兔、鼠,还有秃鹫、蜣螂、细菌、真菌等,关于它们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D )

①它们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②它们中的牛、羊、鹿分别组成了3个种群 ③它们中的所有动物是一个生物群落 ④它们中的蜣螂、腐生菌是分解者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解析:

草原上的草等植物为生产者,牛、羊、鹿、狼、兔、鼠是消费者,秃鹫、蜣螂、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为分解者,此外还包括了阳光、空气等无机环境,因此它们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其中的牛、羊、鹿分别是3类动物的总称,每一类动物都会涉及很多具体的物种,因而不能看作是3个种群。

它们中的所有动物是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

7.如图是几种生物的食物关系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

A.草属于生产者

B.食草昆虫属于第一营养级

C.该食物网中有3条食物链

D.猫头鹰只占一个营养级

解析:

食物网中,草处于第一营养级,属于生产者,A正确;食草昆虫属于第二营养级,B错误;该食物网中有2条食物链:

①草→兔→猫头鹰,②草→食草昆虫→食虫鸟→猫头鹰,C错误;猫头鹰在食物链①中处于第三营养级,在食物链②中处于第四营养级,即猫头鹰在该食物网中占有两个营养级,D错误。

8.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每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只能处在一个营养级上

B.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

C.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D.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两类

解析:

由于一种生物可以以多种生物为食物,也可以被多种生物所摄食,因此一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可以处于不同的营养级,A错误;有些动物属于分解者,如蚯蚓,食草动物直接以生产者为食,处于第二营养级,B错误;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C正确;硝化细菌等是生产者,D错误。

9.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农业生产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但是我国的农业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如生物多样性的破坏和环境污染等。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某农业生态系统进行了调查分析,并绘出了如图所示的食物网。

请据图回答:

(1)在这个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中有    条食物链。

 

(2)该食物网中占有不同营养级的动物有       ,青蛙和蜘蛛的关系属于       。

 

(3)研究小组的同学如果想对鼠这种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进行种群密度调查,常采用       法。

 

解析:

(1)食物链是从生产者为起点到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最高营养级为终点,由图可知共有5条食物链。

(2)在该食物网中,鸟占有第三和第四,两个营养级;青蛙占有第三和第四,两个营养级;蛇占有第三、第四和第五,三个营养级。

青蛙和蜘蛛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因为有相同的食物——昆虫。

(3)对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的种群密度调查应用标志重

捕法。

答案:

(1)5 

(2)鸟、青蛙、蛇 捕食、竞争

(3)标志重捕

B级 能力练

10.如图为生态系统结构的关系图,a代表的成分是( B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不能确定

解析:

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生物群落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从箭头的方向上分析,a的能量和物质来自b,并可传递给c,所以a是消费者。

11.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C )

A.该食物网中共有6条食物链

B.该食物网中的所有生物构成生物群落

C.蝗虫和老鼠在不同食物链中都属于同一营养级

D.老鼠全部死亡对狼的影响比对猫头鹰的显著

解析:

图中共有5条食物链;图中所有生物不能构成生物群落;蝗虫和老鼠都处于第二营养级;若老鼠全部死亡,猫头鹰无法生存,而狼仍可以浣熊和鹿为食。

12.如图表示一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间的相互关系。

图中各种生物均生活在退潮后暴露出的岩石上,其中海藻、藤壶、贻贝和海葵固着于岩石表面,海星、石鳖和石槭则在岩石表面来回爬动找寻食物。

图中的数字表示海星食物中各种类所占的比例(%)。

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C )

A.此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海星、荔枝螺、海葵

B.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的种类是海星和荔枝螺

C.当除去全部海星一年后,石鳖、石槭数量增加

D.当除去全部海星一年后,藤壶成为优势种,石鳖、石槭数量减少

解析:

图中数字表示海星食物中各种类所占比例,从图中看出,藤壶提供了海星食物的64%,当海星全部死亡后,这部分藤壶得以生存,并迅速繁殖,占据大量岩石表面,从而使海藻在竞争中处于劣势,石鳖和石槭因食物减少而减少。

需注意的是,海星去除后,对其他生物也有影响,但不如对藤壶的影响大,因为藤壶为海星提供的食物最多。

若没有图中数字比例,是不能做出上述判断的。

13.下面表格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情况(“√”表示存在捕食关系),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C )

    被捕食者

捕食者    

昆虫

狐狸

昆虫

狐狸

A.此食物网有三条食物链

B.次级消费者有鸟、鹰、狐狸

C.人类大量捕杀鼠会使狐狸的数量增多,鹰的数量减少

D.鹰占有第三、第四两个营养级

解析:

根据表中生物间的捕食关系,可知该食物网如图:

大量捕杀鼠,狐狸的数量会减少,鹰的数量可能减少,也可能依靠大量捕食鸟而维持基本不变,故C错误。

14.下图1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图2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1中,从营养功能的角度来填写成分:

B , 

C        。

B主要是指          。

 

(2)图1中,    和    是联系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两大“桥梁”。

 

(3)图2中,该生态系统共有    条食物链。

鹰占有      个营养级,请写出鹰最高营养级的一条食物链   。

 

蛇和鹰的关系是      。

要使该生态系统完整,还需要增加的成分是 。

 

(4)图2中,若植食性昆虫减少,在短期内哪种生物数量将锐减?

    ,理由是 。

 

解析:

(1)无机环境和生产者之间的物质联系是双向的,因此图1中A是消费者,B是分解者,C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D是生产者;分解者主要是指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

(2)生产者和分解者是联系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两大“桥梁”,是生态系统必不可少的组成成分。

(3)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以不能再被其他生物捕食的生物为终点,图2中的植物是各条食物链的起点,共有8条食物链;在不同食物链中鹰占有4个营养级,其中鹰最高营养级的食物链是最长的食物链;蛇和鹰存在捕食关系,在都以食虫鸟或老鼠为食时,两者是竞争关系;该食物网中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应有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4)若植食性昆虫减少,在短期内食虫昆虫会锐减,因为其食物单一且有许多天敌。

答案:

(1)分解者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 

(2)D B (3)8 4 植物→植食性昆虫→食虫昆虫→蛙(或食虫鸟)→蛇→鹰 捕食和竞争 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4)食虫昆虫 其食物单一且有许多天敌

C级 拓展练

15.某岛屿栖息着狐和野兔,生态系统相对稳定。

后来有人登岛牧羊、捕食野兔和狐,狐也捕食羊羔。

第5年,岛上狐濒临灭绝,但野兔数量大大超过人登岛前的数量。

第6年,野兔种群暴发了由兔瘟热病毒引起的瘟疫,其数量骤减。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与狐的种间关系是     ,兔瘟热病毒与野兔的种间关系是     。

 

(2)画出由人、羊、狐、野兔和牧草组成的食物网。

(3)人登岛后的第5年,与登岛前相比,野兔种内斗争强度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一般情况下,被捕食者传染病的流行程度将随捕食者种群密度的增加而    (填“增强”“减弱”或“不变”)。

 

解析:

(1)根据题中的信息可知,人捕食狐且人和狐又捕食野兔,故人和狐的种间关系是竞争和捕食;兔瘟热病毒寄生在野兔体内。

(2)由人、羊、狐、野兔和牧草之间的捕食关系,可绘出食物网。

(3)人登岛后的第5年,狐濒临灭绝,野兔数量大幅度增加,由于岛上的资源和空间有限,野兔种内斗争强度增大。

(4)一般情况下,在捕食过程中,捕食者优先捕捉的是老弱病残的个体,随着患病个体不断被淘汰,传染病的流行程度将随着捕食者种群密度的增加而减弱。

答案:

(1)竞争和捕食 寄生

(2)如图

(3)增大 (4)减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