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近代史毛中特思修法重要分析大题30道 2.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269341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5.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政治近代史毛中特思修法重要分析大题30道 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考研政治近代史毛中特思修法重要分析大题30道 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考研政治近代史毛中特思修法重要分析大题30道 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考研政治近代史毛中特思修法重要分析大题30道 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考研政治近代史毛中特思修法重要分析大题30道 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研政治近代史毛中特思修法重要分析大题30道 2.docx

《考研政治近代史毛中特思修法重要分析大题30道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政治近代史毛中特思修法重要分析大题30道 2.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考研政治近代史毛中特思修法重要分析大题30道 2.docx

考研政治近代史毛中特思修法重要分析大题30道2

——————思修法——————

一、结合爱国主义相关材料,分析当代大学生如何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种族和文化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重要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

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爱祖国的灿烂文化,爱自己的国家。

(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精神支柱,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措施)

1.自觉维护国家利益:

承担起对国家应尽的义务,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2.促进民族团结和统一:

3.增强国防观念:

4.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经济全球化与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

1.任由地域和信仰的差别,但报效祖国不受限制;

2.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

3.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要始终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

二、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1.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

人生观是通过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三个主要方面体现出来的。

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

人生目的决定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人生目的决定持什么样的人生态度,人生目的决定采取什么样的人生价值标准。

2.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所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看法。

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表现和反映。

3.端正人生态度。

人生须认真,人生当务实,人生应乐观,人生要进取。

4.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

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是正确的人生观。

一个树立了为人民服务人生观的人,对人生的意义就能够有真切的理解;有了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就能够时时处处为人民着想,助人为乐、造福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时代最崇高的精神。

反对拜金主义人生观,反对享乐主义人生观,反对个人注意人生观。

它们都是剥削阶级的人生观,反映的都是狭隘的阶级利益,它们都没有把握个人与社会的正确关系,他们对人的本质的理解是片面的。

三、结合材料中某某的价值选择,分析人生价值内容、评价标准和方法,及实现条件和途径

(内容)

人生价值是一种特殊的价值,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关于人生意义的看法和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

评价人生价值的基本尺度,是劳动以及通过劳动对社会和他人作出的贡献。

在社会主义中,衡量人生的价值,标准就在于看一个人是否以自己的劳动和聪明才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真诚奉献,为人民群众尽心尽力服务。

(方法)

●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需尽力相统一

●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

●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

●坚持和效果相统一

(实现条件)

●客观:

实现人生价值要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

人生价值目标要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具有客观真理性的主导价值目标相一致。

●主观:

实现人生价值要从个体自身出发

不断提高自身能力,锻炼实现人生价值的“本领”

立足于现实,坚守岗位做贡献

实现人生价值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

(途径)

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走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四、结合当前大学生心理问题多发的材料,分析如何保障大学生心理健康

(产生原因)

●内因:

大学生处于特定的心理期。

从心理上讲,大学生正处于迅速走向成熟而尤为真正成熟的过渡阶段,在心理发展上表现出许多过渡状态的矛盾性:

抽象逻辑思维迅速发展但易带主观片面性,情绪情感日益丰富但波动性较大,自我意识增强但发展还不成熟,独立性、闭锁性与依赖感、归属感同时存在。

●外因:

社会环境的影响。

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错误思想的影响。

(方法)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人际交往

●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合理的调控情绪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保持身体健康

五、如何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个人人格完善的重要条件。

(如何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

中华民族的道德传统是一个矛盾体,具有鲜明的两面性。

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既不能全盘否定、全面抛弃,也不能全盘肯定、全面继承。

要按照是否有利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是否有利于建设和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是否有利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否有利于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标准,做好取舍和创造性的转化工作。

反对文化复古主义思潮,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

这两种错误思潮在对待道德问题上都割裂了共性和个性、抽象和具体、一般和个别以及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在批判的基础上加以借鉴、吸收,剔除其带有阶级和时代局限性的糟粕,吸收其带有普遍性和一般性、对今天有积极意义的精华。

六、分析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的根本思想,就是正确处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

1、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

在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家利益、社会利益体现着个人根本的、长远的利益,是集体所有成员共同利益的统一。

每个人的正当利益,又都是集体利益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是相辅相成的,集体利益的发展,本身就包含着集体中每个人利益的增加,而集体中每个人利益的增加,同样有利于集体利益的扩大。

2、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冲突,尤其是发生激烈冲突的时候,必须坚持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原则,几个人应当以大局为重,是个人利益服从于集体利益,必要时为集体利益做出牺牲。

3、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

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只有在集体中,才能有个人自由。

对于集体主义来说,只有个人价值、尊严得到实现,个人正当利益得到保证,集体才能有更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

将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具体道德要求分为三个层次:

1、无私奉献、一心为公。

这是集体主义的最高层次。

2、先公后私,先人后己。

3、公私兼顾。

这是对我国公民最基本的道德要求。

七、结合我国当前社会公德现状,说明加强社会公德建设的必要性和措施

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循的道德准则。

(现状)

我国当前社会公德的基本现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过程中,不断加强全社会的公德建设,我国社会公德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我国当前社会公德的主流是健康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甚至令人忧虑的现象。

(必要性)

当代大学生已成为我国传播社会公德意识和践行公的规范的重要力量,大学生是社会整体文化素质水平较高的青年群体,社会对大学生公德的修养和时间水平有更高的期望与要求。

(措施)

●应该在实践中增强公德意识,努力做社会公德规范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一方面,应当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公德意识和责任意识;

●另一方面,应当从小事做起,从小节改起,带头践行社会公德规范。

八、结合网络生活特点,分析当代大学生如何加强网络共的自律

网络具有方便快捷、信息量大、覆盖面广的特点,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极大地促进社会的发展,又可能因使用不当或缺乏规范而损害社会公德、妨碍社会发展。

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是人们在网络生活中为了维护正常的网络公共持续需要共同遵守的基本道德准则,施工的规范在网络空间的运用和扩展。

大学生应当在网络生活中加强自身道德的自律。

1、正确使用网络工具

2、健康进行网络交往

3、自觉避免沉迷网络

4、养成网络自律精神

九、结合大学生就业难的材料,分析大学生如何正确树立择业观、创业观,在艰苦锻炼中成长

(就业难原因)

1、我国人口基数大,需要就业的人员多,酒业高峰持续时间长

2、就业机制有待完善

3、就业观念有待更新

(择业观)

●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重视人生价值的实现

●服从社会需要,追求长远利益

●打下坚实基础,做好充分的准备

(创业观)

●要奠定力足创业的思想和心理基础

●要有敢于创业的勇气

●要提高创业的能力

在艰苦中锻炼时成才的必要条件。

只有经过艰苦的锻炼才能成才。

艰苦是开发人的巨大潜能所不能或缺的动力。

只有自觉在艰苦中锻炼,才能变压力为动力,变困惑为通达,变逆境为顺境。

一十、分析中国法制现状,说明培养法律思维方式的必要性和途径

(中国法治的基本现状)以下四点特点摘自网络,仅限参考

1.寄生性:

中国的民间自由主义和法律人共同体(以律师和法学家为主)以法治为核心话语,结合人权、民主,塑造了一个封闭自足的合法性体系;

2.工具性:

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同时继承其专政职能(从“反革命罪”到“危害国家安全罪”,以及对付群体性事件的刑法与行政法手段)。

3.实证性:

法律实证主义,中国没有自然法的背景,也没有强有力的宪法解释传统,法治(法律的统治)实际上日益成为规章乃至规范性文件的统治,司法的规范审查机制与能力几乎为零。

4.立法与执法的脱节:

改革三十年的法治成就,最要指标就是人大的立法成绩,据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基本形成;但群体性事件和重大公共安全事件频发,立法越多而秩序越少;执法普遍打折扣,法律规避的现象官民皆有;立法的民主性和科学性是原因之一,但更重要的原因是执法不力,执法力量被利益集团与特权阶层俘获的现象非常明显,缺乏一种平等的社会文化和一个结构均衡的公民社会。

中国法制现状——已经建立了一个合理的法制体系,但是从总体上看来还需要不断完善。

 

(必要性)

在通常情况下,法律问题往往还包含着政治、经济或道德问题,可以从道德的、经济的角度来思考和处理,但一旦这些问题被纳入法律调整的范围,就应当按照法律的规定、原理和精神来思考和处理,在法律问题的思考与处理上,法律思维应当优先,我们不能用道德的原则和评价取代法律的规则和评价。

(途径)

●学习法律知识

●掌握法律方法

●参与法律实践

——————近代史——————

时间

阶段

国家性质

主要矛盾

历史任务

1840~1919

旧民主主义革命

半殖民地半封建

帝国主义

封建势力

反帝反封

1919~1949

新民主主义革命

半殖民地半封建

帝国主义

封建势力

官僚资本主义

反帝反封

1949~1956

社会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

无产阶级VS民族资产阶级

社会主义改造

1956~

社会主义建设

社会主义

物质需要VS落后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

一、结合辛亥革命的史实,分析其纲领、意义及失败原因

(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即三民主义:

民族、民权、民生。

民族主义:

最大限度的孤立了清朝统治,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

但没有明确的反帝主张,也没有明确的把汉族军阀、官僚、地主作为革命对象,从而给了这部分人后来从内部和外部破坏革命已可乘之机。

民权主义:

虽然强调了要建立民主共和国,却忽略了广大劳动群众在国家中的地位,因而难以使人民的民主权利得到真正的保证。

民生主义:

没有正面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不能满足农民的土地需求,难以成为发动群众的理论武器。

(意义)

1、推翻专制统治: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在中国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为中国人民斗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2、确立共和政体:

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3、启蒙民主思想:

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开启了思想进步和民族觉醒的大门。

4、发展民族经济:

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推动了民主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风气的改变和人们的精神解放。

5、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失败原因)

●外因:

当时中外反革命势力联合的力量远远大于革命力量。

●内因:

1、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2、没有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3、没有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4、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这些弱点错误,根源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二、结合第一次国共合作及北伐史实,分析大革命失败原因和经验教训

(失败原因)

1、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的联合力量大大超过刚刚兴起的革命联合力量,敌我力量悬殊太大

2、革命统一战线内部矛盾复杂多变,国民党内部不断分化

3、共产国际及其驻中国代表指导上的失误

4、中国共产党处于幼年时期,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领导上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经验教训)

1、国民革命时期的历史证明,国共合作的政策是完全正确的

2、必须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制定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

3、统一战线中,必须坚持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对资产阶级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

4、必须把广大农民充分发动起来

5、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建立一支强有力的人民军队作为革命的坚强后盾

三、结合毛泽东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分析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可能性、必要性、途径以及意义

(可能性)

1、中国是一个几个帝国主义国家间接统治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这是红色政权能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2、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影响

3、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

4、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是红色政权存在的必要条件

5、共产党组织的力量和它的政策不错误,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根本保证

(必要性)

●近代中国国情和革命战争的特点,“人民内无民主,外无民族独立”—>必须革命

●中国革命中敌强我弱的态势和敌我实力分布状况—>必须到农村去

(途径)

1、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

2、开展敌后红军游击战争

3、制定土地革命纲领和路线

(意义)

1、实现了中国革命由城市向农村的历史性转变,保存和发展了革命力量

2、解释了中国革命发展的规律,指导中国革命取得最后胜利

3、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暴力革命的学说,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人民解放斗争提供了重要经验

4、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典范,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

四、结合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党连续出现的左倾错误,分析其产生原因、危害及纠正措施

(错误表现)

1、1927.11~1928.4瞿秋白左倾盲动主义错误的认为革命形势在不断高涨,盲目要求一些地区举行暴动

2、1930.6~9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的认为中国革命乃至世界革命进入高潮,盲目要求全国暴动和集中红军力量攻打武汉等中心城市

3、1931.5~1935.1王明左倾机会主义在革命性质和统一战线问题上,混淆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将民族资产阶级是为中国革命最危险的敌人,一味排斥和打击中间势力

(原因)

1、八七会议以后党内一直存在着的浓厚的左倾错误情绪

2、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不足,理论素养不高,实践经验缺乏

3、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内部事务的错误干预和瞎指挥和对于王明的全力支持

(危害)

王明等人的左倾机会主义错误,对中国革命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危害。

最大的恶果,就是是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战争中遭到惨败,不得不退出南方根据地实行战略转移。

(纠正)

1935.1.15~17遵义会议批评了博古李德在第五次反围剿中的错误,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成立了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新的三人团,全权负责红军的军事行动

五、结合抗日战争的史实分析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1、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

●1937.8,中国共产党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制定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强调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关键在于使已经发动的抗战成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

●毛泽东科学的预测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进程:

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

并指出战略相持阶段是整个战争的过渡阶段,也将是最困难的时期,然而是转变的枢纽,是抗日战争能否取得最后胜利的关键。

2、敌后战争的开辟与游击战争的发展。

随着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发展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中国抗日战争逐渐形成战略上互相配合的两个战场。

●在战略防御阶段,对停止日军的进攻、减轻正面战场压力、是战争转入相持阶段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在战略相持阶段。

敌后游击战争成为主要的抗日作战方式

●游击战还为人民军队进行战略反攻准备了条件

3、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

●1939年冬到1940年春、1941年1月、1943年,国民党制造了三次反共高潮,中国共产党击退国民党的反共摩擦,坚持团结抗日

●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坚持、扩大和巩固,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总方针,对于全民族抗战到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4、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

●抗日民主政府在人员分配上实行“三三制”原则,即共产党员、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

●根据地内停止实行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普遍实行减租减息政策。

●为了克服经济困难,毛泽东提出了“发展生产,保障供给”的经济工作和财政工作的总方针,发出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

5、推进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

6、加强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

●毛泽东撰写了《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民主义论》等一批重要的理论著作,系统的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理论。

●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经验,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的三个基本问题,是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

●开展整风运动,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把故意整顿文风。

在全党确立起实事求是的基本路线。

六、结合抗日战争的史实,分析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上的重要地位,并说明其胜利原因、意义和基本经验

(地位)

1、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2、中国坚持持久抗战,抗击和牵制着日本陆军主力,大大减轻了其他战场的压力。

3、中国作为亚洲太平洋地区盟军对日作战的重要后方基地,威猛国提供了大量战略物资和军事情报

(原因)

1、中国共产党以自己坚定意志和模范行动,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2、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意义)

1、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

2、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是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3、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4、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

(基本经验)

1、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奋斗目标的力量源泉

2、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

3、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

4、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绝不惧怕战争

5、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捍卫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才能创造美好未来

七、结合党在各时期执行的土地政策,分析土地革命的经验和重要意义

阶段

时间

制定人及

实行地区

具体细则

评价

第一阶段

1928~1931

毛泽东

南方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土地法》:

没收土地归苏维埃政府

(第一个)不适合中国农村的实际

《兴国土地法》:

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的土地

(第二个)保护了中农的利益

第二阶段

1931~1934

王明

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

左的冒进,一味排斥和打击中间势力

第三阶段

1937~1945

抗日根据地

停止没收地主土地。

农民交租交息,地主减租减息

提高抗日和生产积极性

最大限度的团结了统一战线

第四阶段

1946~1948

解放区

《中国土地法大纲》

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的消灭封建剥削制度

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激发农民积极性;保障了解放战争的物质基础和人力资源

——第四阶段的经验:

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改革总路线,强调土改中必须注意两项原则:

必须满足贫雇农的要求,不能损害中农的利益。

(土地改革的意义)

⏹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

⏹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创造了条件。

⏹进一步巩固了工农联盟和人民民主专政。

⏹农业生产的发展为工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原料和广阔的市场,为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八、结合资产阶级对国家出路的探索,分析为什么资本主义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探索)海量扩展段还请自行论述

●百日维新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

●民主党派第三条路线

(原因)

1、帝国主义不允许中国走上自强的资本主义道路

2、作为帝国主义附庸的旧中国统治者也不允许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

3、国际无产阶级不允许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

4、民族资产阶级天生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决定了它不能带领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

九、结合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尤其是农业和工商业的改造),分析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变革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指导方针)

1、在中国条件下,可以走先合作化、后机械化的道路

2、通过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这种由低到高的互助合作组织形式,实行积极发展、稳步前进、逐步过渡的方针。

3、坚持自愿和互利的原则,采取典型示范、逐步推广的方法

4、始终把是否增产作为衡量合作社是否办好的标准

5、把社会改造同技术改造相结合

(工商业改造)

对资本主义工商企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就是要把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成为社会主义性质的企业,并对民族资产阶级实行赎买政策。

国家资本主义分为初级形式和高级形式。

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仍由资本家经营,其形式在工业中有收购、加工、订货、统购、包销。

商业中有经销、代销、代购代销、公私联营等。

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就是公私合营。

采用赎买和国家资本主义的办法,有偿地而不是无偿地,逐步地而不是突然地改变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在改造资本家同时,给予他们以必要的工作安排,不剥夺资产阶级的选举权。

(意义)

1、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中国及建立起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后,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在中国全面的建立起来了。

这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最主要的标志。

2、社会主义改造是在生产关系方面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一场重大变革,这就是社会生产力从旧的生产关系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对生产力的发展直接起到了促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化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