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工程安全控制和相关法规.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268992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66.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具体工程安全控制和相关法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具体工程安全控制和相关法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具体工程安全控制和相关法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具体工程安全控制和相关法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具体工程安全控制和相关法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具体工程安全控制和相关法规.docx

《具体工程安全控制和相关法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具体工程安全控制和相关法规.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具体工程安全控制和相关法规.docx

具体工程安全控制和相关法规

安全控制及法规

2K320160明挖基坑施工安全控制

2K320161掌握防止基坑坍塌、淹埋的安全措施

(一)基坑施工时的安全技术要求

1.基坑坡度或围护结构的确定方法

2.尽量减少基坑顶边的堆载

3.要做好降水措施,确保基坑开挖期间的稳定

4.严格按设计要求开挖和支撑

(二)应急措施

1.及早发现预兆,及时抢险,避免事故的发生。

2.及早发现凶兆,以人身安全为第一要务,及早撤离现场。

3.要熟悉各种抢险支护和抢险堵漏方法。

[案例2K320161]1.背景

某市政工程基础采用明挖基坑施工,基坑挖深为5.5m,地下水在地面以下1.5m,坑底黏土下存在承压水层。

坑壁采用网喷混凝土加固。

基坑附近有高层建筑物及大量地下管线。

设计要求每层开挖1.5m,即进行挂网喷射混凝土加固。

某公司承包了该工程,由于在市区,现场场地狭小,项目经理决定把钢材堆放在基坑坑顶附近;为便于出土,把开挖的弃土先堆放在基坑北侧坑顶,然后再装入自卸汽车运出。

由于工期紧张,施工单位把每层开挖深度增大为3.0m,以加快基坑挖土加固施工的进度。

在开挖第二层土时,基坑变形量显著增大,变形发展速率越来越快。

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加,坑顶地表出现许多平行基坑裂缝。

但施工单位对此没有在意,继续按原方案开挖。

当基坑施工至5m深时,基坑出现了明显的坍塌征兆。

项目经理决定对基坑进行加固处理,组织人员在坑内抢险,但已经为时过晚,基坑坍塌造成了多人死亡的重大事故,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2.问题

(1)本工程基坑侧壁安全等级应属于哪一级?

(2)本工程基坑应重点监测哪些内容?

当出现本工程发生的现象时;监测工作应做哪些调整?

(3)本工程基坑施工时存在哪些重大工程隐患?

(4)项目经理在本工程施工时犯了哪些重大错误?

3.分析与答案

(1)基坑侧壁安全等级应定为一级。

(2)侧壁水平位移、基坑周围建筑物及地下管线、地下水位都是监测的重点。

如果坑底存在承压水层时,坑底隆起也是基坑监测的重点内容。

本工程应加密观测次数,如果变形发展较快应连续监测。

(3)本工程施工中存在的最大隐患有:

1)不按设计要求施工,将每层开挖深度由1.5m增大到3m。

2)在基坑顶大量堆荷,把大量钢材及弃土堆集于坑顶。

(4)1)本工程在基坑出现坍塌预兆后没有引起注意是施工单位的一大失误。

2)当基坑变形急剧增加,应以人身安全为第一要务,人员要及早撤离现场。

本工程已经出现坍塌凶兆时,项目经理还组织人进入基坑抢险,造成人员伤亡是一个重大错误。

2K320162掌握开挖过程保护地下管线的安全措施

[案例2K320162]

1.背景

某地铁基坑工程采用地下连续墙及φ609mm钢管支撑。

由于支撑不及时,随着基坑开挖地下墙水平变形越来越大。

开挖至4m时,基坑南侧地下墙出现大面积渗水。

经调查,该侧存在一根大口径上水管。

由于变形过大,管线破裂造成大量漏水。

随后,经过调查发现基坑周围还存在5根其他管线,其中东侧有一根天然气管。

这些管线都或多或少出现了变形过大的问题。

2.问题

(1)市政基坑工程周围可能存在哪些管线?

哪些管线应作为保护的重点?

(2)本工程施工时有哪些失误造成了管线破坏?

(3)对基坑周围管线调查时,应做好哪些调查工作?

(4)哪些管线是监测的重点?

(5)对变形过大的管线应采取哪些保护措施?

3.分析与答案

1)可能存在包括上水、雨水、污水、电力、电信、煤气及热力等管线。

在各种管线中,天然气和上、下水管及刚性压力管道,为监测的重点。

(2)本工程施工时支撑不及时,造成基坑变形过大,引起管线破坏。

另外,根据背景材料可以看出,施工前没有对基坑周围地下管线做好调查工作,当然也不可能做好监测工作。

(3)监测前应摸清基坑周围地下管线种类、走向和各种管线的管径、壁厚、管节长度、接头构造和埋设年代,以及各管线距基坑的距离。

(4)管线监测点布置应优先考虑天然气、煤气和大口径上水管。

对受基坑开挖影响大的管线要加密布点。

(5)如果管线的沉降较大,变形的曲率过大时,可采用注浆方法调整管道的不均匀沉降;若沉降幅度或变形的曲率特别大,注浆加固起不到调整管道不均匀沉降效果时,需考虑搬迁、暴露悬吊或以其他方法处理。

2K320163熟悉基坑施工安全监控量测的内容和方法

[案例2K320163]1.背景

某市政基坑工程,基坑侧壁安全等级为一级,基坑平面尺寸为22m×200m,基坑挖深为10m,地下水位于地面下5m,采用地下连续墙及钢支撑,设3道支撑。

基坑周围存在大量地下管线等建(构)筑物。

为保证基坑开挖过程中的安全,施工单位编制了监测方案,监测方案包括:

监控目的、监测项目、工序管理和记录制度。

施工过程中,监测单位根据监测方案对基坑进行了监测,工程结束后,监测单位提交了完整的监测报告。

2.问题

(1)本工程监测方案内容是否全面,如不全面还应包括哪些内容?

(2)根据背景资料及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应监测哪些项目?

(3)上述监测项目可分别采用什么方法监测?

(4)监测单位的作法有哪些不妥之处?

(5)简述监测总报告包括的内容。

参考答案:

(1)不全面。

监控方案应包括监控目的、监测项目、监控报警值、监测方法及精度要求、监测点的布置、监测周期、工序管理和记录制度以及信息反馈系统等。

(2)应监测的项目有:

地下连续墙水平位移,周围建筑物、地下管线变形,地下水位,地下连续墙内力,支撑轴力,土体分层竖向位移。

(3)地下连续墙水平位移一般采用测斜仪监测;周围建筑物、地下管线变形采用水准仪量测;地下水位采用水位计量测;地下连续墙内力、支撑轴力采用应力计量测;土体分层竖向位移采用分层沉降仪监测。

(4)基坑开挖监测过程中,监测单位应按照监测方案进行监测,施工单位应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施工方案。

本工程监测单位在工程结束后提交监测报告,已经失去了监测的意义。

(5)工程结束时应提交完整的监测报告,监测报告内容应包括:

(1)工程概况;

(2)监测项目和各测点的平面和立面布置图;

(3)采用仪器设备和监测方法;

(4)监测数据处理方法和监测结果过程曲线;

(5)监测结果评价。

2K320170桥梁工程施工安全控制

2K320171掌握桥梁工程沉人桩施工安全措施

一、水上打桩作业

二、陆上打桩作业

(一)施工前准备

1、必须配备相应防高处坠落、临边作业、安全警示、地基处理及地下管线保护等安全防护设施和相应的救生用品及个人防护用品。

2.配备经行业培训合格持有效上岗证的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桩机驾驶员、焊工、电工、起重挂钩指挥和打桩操作工等特种作业人员。

3、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针对性的安全技术措施并经审批合格。

4.选用与施工组织设计相符合的桩机及其他起重机械。

所有桩工机械必须验收合格方可进场使用。

5、进行安全教育、安全技术和安全操作规程的交底;实行开打令签发制度。

6、掌握各种管线、架空线路及水文、地质等情况并进行逐级书面安全交底。

7、涉及道路交通的施工作业,必须及时办理有关手续。

8.打入桩施工前,必须进行作业面地基加固

9.打人桩施工作业必须将作业面有效隔离。

10.桩头堆放处应在摸清地下管线,不影响交通的情况下选址堆放,确保不损坏地下管线、不影响交通。

(二)桩机组装

4.起扳桩机时,必须设置溜绳。

5.安装时,桩锤等构件应运送到龙门正前方2m以内。

6.起吊桩锤等桩机大型构件时,严禁拖吊和碰撞脚手架。

7.桩机必须设置可靠的避雷装置。

(三)打入桩施工

3.起吊时桩身上不得有附着物,桩下不得有人。

4.打人桩作业必须实行统一指挥、统一指令,严禁多人指挥;

5.严禁吊桩、吊锤、回转、行走等2个或3个以上动作同时进行。

6.插桩时,身体的任何部位不得进入桩与龙门之间。

8.打桩机在吊有桩和锤的情况下,操作人员不得离开岗位;桩机行走时,桩锤应放至最低位置,斜坡上禁止回转。

18.若遇六级以上大风、大雪等恶劣气候,应停止作业,并将桩机可靠固定,必要时应放倒桩机或对桩机施加缆风绳。

2K320172掌握桥梁工程钻孔灌注桩施工安全措施

2、施工作业区应设置明显的标志且与非作业区严格隔离。

3.陆上钻孔桩施工一律按规定采用硬地坪施工法,即钻机应置于地基处理坚实平整的混凝土地面上,确保钻机运转时平稳。

5、当桩孔附近有管线时,护筒埋入深度宜超过管线深度,埋设后的护筒应加盖。

6、钻机就位,机架不能靠在护筒上

7、机械操作人员不准随便离开岗位。

8、冲抓钻或冲击钻操作时,不准任何人进入落钻区,以防砸伤。

9、在钻进过程中,若发生钻机突发卡钻震动迹象时,必须立即停机。

10.桩孔成型后,应尽快灌注混凝土,若因故不能灌注混凝土时,应在护筒上加盖,以免掉土和发生人员坠落事故。

11.钢筋笼子的吊点必须焊接牢固,起吊时必须设专人指挥,不准斜吊或横向拖拉,确保钢筋笼垂直入钻孔。

13.必须采取切实措施,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从每根桩开钻至混凝土浇筑完成必须连续作业,禁止中间停顿。

14、设备的电源必须是整根导线,不准有破皮、接头;钻孔桩机的控制电箱,严禁外接其他用电设备。

15.夜间施工,应配置足够的照明,照明灯高度≥3m,其金属外壳必须有可靠保护接地(零)。

16.钻机各类安全防护装置应齐全可靠有效。

2K320173掌握桥梁工程模板支架搭设及拆除安全措施

一、模板安装的技术要求

1.模板不应与脚手架连接,避免引起模板变形。

3、模板安装完毕后,应对其平面位置、顶部标高、节点联系及纵横向稳定性进行检查,签认后方可浇筑砼。

二、支架、拱架制作安装

4、支架和拱架应稳定、坚固。

安装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支架立柱必须安装在有足够承载力的地基上,立柱底端应设垫木来分布和传递压力。

(2)船只或汽车通行孔的两边支架应加设护桩,夜间应用灯光标明行驶方向。

5、支架或拱架安装完毕后,应对其平面位置、顶部标高、节点联接及纵、横向稳定性进行全面检查,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下一工序。

三、模板、支架和拱架的拆除

(一)拆除期限的原则规定

1、

(1)非承重侧模板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致因拆模而受损坏时方可拆除,一般应在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2.5MPa时方可拆除侧模板。

(2)芯模和预留孔道内模,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不发生塌陷和裂缝现象时,方可拔除。

(3)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承重模板、支架和拱架,应在混凝土强度能承受其自重力及其他可能的叠加荷载时,方可拆除,当构件跨度不大于8m时,在混凝土强度符合设计强度标准值的75%的要求后,方可拆除;当构件跨度大于8m时,在混凝土强度符合设计强度标准值的100%的要求后,方可拆除。

2.石拱桥的拱架卸落时间应符合下列要求;

(1)浆砌石拱桥,须待砂浆强度达到设计要求,或如设计无要求,则须达到砂浆强度的80%。

(2)跨径小于10m的小拱桥,宜在拱上建筑全部完成后卸架;中等跨径的实腹式拱,宜在护拱砌完后卸架;大跨径空腹式拱,宜在拱上小拱横墙砌好(未砌小拱圈)时卸架。

(二)拆除时的技术要求

1.模板拆除应按设计的顺序进行,设计无规定时,应遵循先支后拆,后支先折的顺序,拆时严禁抛扔。

2.卸落支架和拱架应按拟定的卸落程序进行,在纵向应对称均衡卸落,在横向应同时一起卸落。

在拟定卸落程序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2)满布式拱架卸落时,可从拱顶向拱脚依次循环卸落;拱式拱架可在两支座处同时均匀卸落。

(3)简支梁、连续梁宜从跨中向支座依次循环卸落;

3.墩、台模板宜在其上部结构施工前拆除。

拆除模板,卸落支架和拱架时,不允许用猛烈敲打和强扭等方法进行。

2K320174掌握桥梁工程吊装作业安全措施

一、起重机械“十不吊”

1.斜吊不吊;

2.超载不吊;

3.散装物装得太满或捆扎不牢不吊;

4.指挥信号不明不吊;

5.吊物边缘锋利无防护措施不吊;

6.吊物上站人不吊;

7.埋人地下的构件情况不明不吊;

8.安全装置失灵不吊;

9.光线阴暗看不清吊物不吊;

10.六级以上强风不吊。

二、安全管理

2.起重机械应具备有效的检测检验报告及合格证,并经进场验收合格;起重机械驾驶人员、起重指挥及起重挂钩人员等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有效的特种操作人员上岗证。

3.起重吊装作业前,应对所有作业人员进行书面的安全交底。

5.起重吊装作业应实行“吊装令”签发制度

7.起重吊装作业的全过程,必须设专职人员进行安全监控。

三、安全作业

1、必须设置供作业人员安全上下的登高设施以及供作业人员安全带能可靠悬挂保险钩的安全设施。

4.在无法建立安全防护设施的特殊情况下,高空作业人员必须系好安全带,并扣好保险钩,或加设安全网。

5、钢结构的吊装,构件一尽可能在地面组装,并应搭设供临时作业的脚手架等高空安全设施,随构件同时上吊就位。

6.起重吊装作业时,起重臂和重物的下方严禁有人停留、工作或通过;重物吊运时严禁从人和起重机驾驶室上方通过;严禁用起重机载运人员,并严格实行重物离地20~30mm试吊,确认安全可靠,方可正式吊装作业。

11.吊索与物件的夹角宜采用45°~60°,(应为600以上)且不得小于30°,吊索与物件棱角之间应加垫块保护。

12.严禁起吊重物长时间悬挂在空中。

2K320180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安全控制

2K320181掌握生活垃圾渗沥液渗漏的检验方法

为确保防渗层完好,当前修建生活垃圾填埋场内都不允许打水质观测井。

为有效检测防渗效果,目前采用的检验方法是,在填埋场区影响区域内打水质观测井,提取地下水样,利用未被污染的水样与有可能被污染的水样进行比较的方法,对防渗效果的有效性进行检验

若设双层排水系统时,可随时从提升泵井中抽出地下水的水样,进行分析比较。

比一般单排水系统更为直接准确。

2K320182熟悉垃圾填埋场选址准则

场址的选择是卫生填埋场规划设计的第一步,主要遵循以下两个原则:

一是从防止污染角度考虑的安全原则;二是从经济角度考虑的经济合理原则。

安全原则是基本原则。

在选址过程中,应满足以下基本准则。

一、场址选择应服从总体规划

二、场址应满足一定的库容量要求

一般合理使用年限不少于10年,特殊情况下不少于8年。

应充分利用天然地形以增大填埋容量。

对于长而窄、两头开口的山沟,大大增加了临时作业支线,管理不便,应谨慎使用。

三、地形、地貌及土壤条件

不宜选择在地形起伏较大的地方和低洼汇水处。

原则上地形的自然坡度不应大于5%。

应利用现有自然地形空间,将场地施工土方量减至最小。

四、气象条件

场址应避开高寒区,不应位于龙卷风和台风经过的地区,宜设在暴风雨发生率较低的地区。

场址宜位于具有较好的大气混合扩散作用的下风向,白天人口不密集地区。

五、对地表水域的保护

其位置应该在湖泊、河流、河湾的地表径流区以外。

最佳的场址是在封闭的流域内,这对地下水资源危害风险最小。

填埋场不应设在专用水源蓄水层与地下水补给区、洪泛区、淤泥区、距居民区或人畜供水点500m以内的地区、填埋区直接与河流和湖泊相距50m以内地区。

六、对居民区的影响

场地应位于居民区500m以外或更远,最好位于居民区的下风向。

七、对场地地质条件的要求

场址应选在渗透性弱的松散岩石或坚硬岩层的基础上,天然地层的渗透性系数最好能达到l0-8m/s以下,并具有一定厚度。

场地基础的岩性最好为黏滞土、砂质黏土以及页岩、黏土岩或致密的火成岩。

八、对场地水文地质条件的要求

场地基础应位于地下水最高丰水位标高至少1m以上,及地下水主要补给区范围以外;场地应位于地下水的强径流带之外;场地内地下水的主流向应背向地表水域。

地址不应选在渗透性强的地层或含水层之上,应位于含水层的地下水水力坡度的平缓地段。

九、对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的要求

场地应选在最密实的松散或坚硬的岩层之上。

填埋场场地不应选择建在砾石、石灰岩溶洞发育地区。

十、场址周围应有相当数量的土石料

填埋场的覆土量一般为填埋场库区库容量的10%一20%,并且土源宜为黏土或黏质土。

城市附近土地紧张,应尽量利用丘陵或高阶台地上冲积、残积及风化土,以减少侵占农田;

十一、场址应交通方便、运距合理

2K320190市政公用工程技术资料的管理方法

2K320191掌握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的内容和编制要求

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技术文件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施工组织设计

1.施工单位在施工之前,必须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2.施工组织设计必须经上一级企业(具有法人资格)的技术负责人审批加盖公章方为有效,并须填写施工组织设计审批表(合同另有规定的,按合同要求办理)。

在施工过程中发生变更时,应有变更审批手续。

3.施工组织设计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1)工程概况,包括工程规模、工程特点、工期要求、参建单位等。

(2)施工平面布置图。

(3)施工部署和管理体系

(4)质量目标设计

(5)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6)安全措施。

(7)文明施工措施。

(8)环保措施。

(9)节能、降耗措施。

(10)模板及支架、地下沟槽基坑支护等专项设计。

二、施工图设计文件会审、技术交底

1.工程开工前,应由建设单位组织有关单位对施工图设计文件进行会审并按单位工程填写施工图设计文件会审记录。

2.施工单位应在施工前进行施工技术交底。

施工技术交底包括施工组织设计交底及工序施工交底。

各种交底的文字记录,应有交底双方签认手续。

三、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设备出厂质量合格证书;出厂检(试)验报告及复试报告

(一)一般规定

1.必须有出厂质量合格证书和出厂检(试)验报告,并归入施工技术文件。

2.合格证书、检(试)验报告为复印件的必须加盖供货单位印章方为有效,并注明使用工程名称、规格、数量、进场日期、经办人签名及原件存放地点。

3.凡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应有法定单位鉴定证明和生产许可证。

4.进入施工现场的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在使用前必须按现行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抽取试样,交由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试验机构进行复试,复试结果合格方可使用。

5.对按国家规定只提供技术参数的测试报告,应由使用单位的技术负责人依据有关技术标准对技术参数进行判别并签字认可。

6.进场材料凡复试不合格的,应按原标准规定的要求再次进行复试,再次复试的结果合格方可认为该批材料合格,两次报告必须同时归人施工技术文件。

7.必须按有关规定实行见证取样和送检制度,其记录、汇总表纳入施工技术文件。

8.总含碱量设计有要求的地区,应对混凝土使用的水泥、砂、石、外加剂、掺合料等的含碱量进行检测,并按规定要求将报告纳入施工技术文件。

(二)水泥

2.水泥使用前复试的主要项目为:

胶砂强度、凝结时间、安定性、细度等。

(三)钢材(钢筋、钢板、型钢)

(四)沥青

沥青使用前复试的主要项目为:

延度、针入度、软化点、老化、粘附性等(视不同的道路等级而定)。

(五)涂料

(六)焊接材料

(七)砌块(砖、料石、预制块等)

用于承重结构时,使用前复试项目为:

抗压、抗折强度。

(八)砂、石

试验项目一般有:

筛分析、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和紧密密度、含泥量、泥块含量;针状和片状颗粒的总含量等。

结构或设计有特殊要求时,还应按要求加做压碎指标值等相应项目试验。

(九)混凝土外加剂、掺合料

(十)防水材料及粘接材料

(十一)防腐、保温材料

(十二)石灰

石灰在使用前应按批次取样,检测石灰的氧化钙和氧化镁含量。

(十三)水泥、石灰、粉煤灰类混合料

(十四)沥青混合料

连续生产时,每2000t提供一次。

(十五)商品混凝土

(十六)管材、管件、设备、配件

5.混凝土管、金属管生产厂家应提供有关的强度、严密性、无损探伤的检测报告。

施工单位应依照有关标准进行检查验收。

(十七)预应力混凝土张拉材料

1.应有预应力锚具、连接器、夹片、金属波纹管等材料的出厂检(试)验报告及复试报告。

2.设计或规范有要求的预应力锚具,锚具生产厂家及施工单位应提供锚具组装件的静载锚固性能试验报告。

(十八)混凝土预制构件

1.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梁、板、墩、柱、挡墙板等预制构件生产厂家,应提供相应的能够证明产品质量的基本质量保证资料。

如:

钢筋原材复试报告、焊(连)接检验报告;达到设计强度值的混凝土强度报告(含28d标养及同条件养护的);预应力材料及设备的检验、标定和张拉资料等。

(十九)钢结构构件

四、施工检(试)验报告

五、施工记录

六、测量复检及预验记录

七、隐蔽工程检查验收记录

凡被下道工序、部位所隐蔽的,在隐蔽前必须进行质量检查,并填写隐蔽工程检查验收记录。

隐蔽检查的内容应具体,结论应明确。

验收手续应及时办理,不得后补。

需复验的要办理复验手续。

八、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资料

3.单位工程完成后,由建设工程项目负责人主持,进行单位工程质量评定,填写单位工程质量评定表。

由建设工程项目负责人和项目技术负责人签字,加盖公章作为竣工验收的依据之一。

九、功能性试验记录

(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功能性试验主要项目一般包括:

1.道路工程的弯沉试验。

2.无压力管道严密性试验。

3.桥梁工程设计有要求的动、静载试验。

4.水池满水试验。

5、消化池严密性试验。

6.压力管道的强度试验、严密性试验和通球试验等。

十、质量事故报告及处理记录

工程质量事故报告及质量事故处理记录必须归入施工技术文件。

十一、设计变更通知单、洽商记录

1.设计变更通知单,必须由原设计人和设计单位负责人签字并加盖设计单位印章方为有效。

2.洽商记录必须有参建各方共同签认方为有效。

3.设计变更通知单、洽商记录应原件存档。

如用复印件存档时,应注明原件存放处。

4.分包工程的设计变更、洽商,由工程总包单位统一办理。

十二、竣工总结与竣工图

十三、竣工验收报告与验收证书

(一)工程竣工报告

工程竣工报告应经项目经理和施工单位有关负责人审核签字加盖单位公章。

实行监理的工程,工程竣工报告必须经总监理工程师签署意见。

(二)工程竣工验收证书

2K320192掌握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管理方法

市政基础设施施工技术文件,一般应按下列方法进行管理:

1.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技术文件由施工单位负责编制,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负责保存,

2.建设单位应按《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GB/T50328—2001)的要求,于工程竣工验收后三个月内报送当地城建档案管理机构。

3.实行总承包的建设工程项目,由总承包单位负责汇集、整理各分包单位编制的有关施工技术文件。

4.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技术文件应随施工进度及时整理,所需表格应按建城(1994)469号文规定的要求认真填写、字迹清楚、项目齐全、记录准确、完整真实。

5.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技术文件中,应由各岗位责任人签认的,必须由本人签字(不得盖图章或由他人代签)。

工程竣工,文件组卷成册后必须由单位技术负责人和法人代表或法人委托人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

6.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在签订施工合同时,应对施工技术文件的编制要求和移交期限做出明确规定。

建设单位应在施工技术文件中按有关规定签署意见。

实行监理的工程应有监理单位按规定对认证项目的认证记录。

7.建设单位在组织工程竣工验收前,应提请当地的城建档案管理机构对施工技术文件进行预验收,验收不合格不得组织工程竣工验收。

8.不得任意涂改、伪造、随意抽撤损毁或丢失文件,对于弄虚作假、玩忽职守而造成文件不符合真实情况的,由有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