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陵园建设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267594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89.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烈士陵园建设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烈士陵园建设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烈士陵园建设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烈士陵园建设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烈士陵园建设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烈士陵园建设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烈士陵园建设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烈士陵园建设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烈士陵园建设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烈士陵园建设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概要

(一)项目名称 

萧县长山烈士陵园建设工程项目

(二)项目建设性质

新建

(三)项目建设单位

单位名称:

萧县民政局

法人代表:

(四)项目建设地点

萧县龙城镇长山(萧县县城东北3.5公里)

(五)可行性报告编制的依据

1、承办单位关于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委托书及要求;

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内容深度的规定;

3、萧县民政局提供的基础资料;

4、国家现行的各设计专业的设计规范及有关规定:

5、安徽省民政局、安徽省财政局《关于申报2012年零散烈士纪念设施抢救保护项目的紧急通知》(民优函[103]、[104])

(六)可行性报告编制单位

萧县工程咨询研究所

二、项目建设规模、内容及实施计划

(一)项目建设规模

项目占地面积267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总投资2960.59万元。

其中:

一期工程投资1687.06万元、二期工程投资490.10万元、三期工程投资783.43万元。

(二)项目建设内容

1.平整场地

2、烈士墓

3、纪念碑

4.附属建筑工程

(三)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项目建设期36个月,即2012年1月—2014年12月。

三、项目单位简介

萧县民政局作为县政府的主要职能部门,承担多项社会事务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主要有城乡低保、救灾救济、农村五保供养、城乡医疗救助、双拥优抚安置、婚姻管理、基层政权、行政区划、社会事务、社会福利及慈善、老龄等30多项工作。

局内设人秘、救灾、城乡低保、社会事务、双拥、优抚、老龄等股、室、办和社会福利院、光荣院、殡仪馆、公墓、烈士陵园等多个股级事业单位。

局机关现有干部职工36名,是一支老、中、青结合的民政队伍,也是一支具有较强业务能力和敬业精神的工作队伍。

近年来,近年来,萧县民政局始终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新要求,始终把解决民生、落实民权、维护民利、推进民主放在首位,努力践行“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宗旨,在推进社会公平、推动社会进步、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积极发挥作用,尤其在民生工程、救灾救济、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等方面,充分发挥民政部门职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促进萧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突出贡献。

几年来,萧县图书援建获得民政部表彰;福彩发行量全市第一,被省、市评为先进县;农村低保被省民政厅评为先进单位;城乡医疗救助被评为全市先进单位;农村五保供养得到省、市充分肯定,被评为全市先进单位;在县委、县政府组织的万人行风评议活动中,萧县民政局年年被评为满意单位。

四、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零散烈士纪念设施的集中建设管理工作是一项“党心工程、民心工程、社会工程”做好这项工作的指导思想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提升零散烈士纪念设施建设管理保护水平,充分发挥烈士纪念设施“褒扬烈士,教育群众”的主题功能,推进烈士褒扬工作的创新发展,进一步在全社会弘扬烈士精神,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萧县做出新贡献。

我县零散烈士纪念设施集中建设管理保护工作的总体目标任务是:

从2011年开始,依托现有烈士陵园,统筹规划,适当集中,分类实施,确保在2014年10月1日前完成全县所有散葬烈士墓的迁移、整合、修缮工作,完成零散烈士纪念设施的维修改造,基本建立起长效管理保护机制,充分发挥烈士纪念设施“褒扬烈士、教育群众”的主题功能。

建设管理工程可分期分批组织实施,今年下半年各乡镇做好前期准备工作,选择一批基础好的地方开展一期工程。

今年完成20%,明年完成30%,2013年完成30%,2014年完成剩余的20%。

五、存在问题与建议

该项目建设迫在眉睫,要求极高。

建议项目单位尽快申报该项目,加强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沟通,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迅速落实项目建设资金。

同时,在具体建设过程中,应加强成本控制和建设管理,杜绝浪费和挪用现象的发生,积极争取各审批部门及援助单位的过程监督,共同将萧县长山烈士陵园灾后迁建项目建成萧县爱国主义教育的示范基地。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背景与必要性

一、项目建设的背景

萧县是革命老区,具有悠久的革命传统。

中华民族的历次革命斗争,都在这个地方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感人事迹,也是全省散葬烈士较多的县区之一。

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等各个历史时期,全县先后有2000多名革命烈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而且很多先烈连姓名都没有留下。

经过摸底排查统计,全县现有零散烈士墓1171座(其中独葬1107座,合葬64座),安葬烈士1888名(其中有名589人,无名1299人),碑、亭、馆115座,这些零散烈士纪念设施由于历史原因等诸多因素影响,普遍年久失修,破损严重。

萧县现有一处烈士陵园规模小,档次低,烈士墓又不集中,无烈士事迹陈列馆、纪念碑和相关配套设施,也不能称萧县现有烈士陵园为真正的爱国主义教肓基地。

萧县烈士陵园是先进文化、红色文化和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没有其他文化、思想可代替,在军队、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广大人民群众和学校师生中发挥了独特的教育作用,必须新建萧县长山烈士陵园。

在这种背景下,萧县民政局提出本项目的建设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树立无军不稳的思想”。

没有和平的环境就没有社会的发展,社会要进步,经济要发展,必须要有一个和谐的环境。

萧县的改革与发展,均离不开人民解放军这块坚强的柱石。

萧县长山陵园的建设,可集中安葬有600多位英勇牺牲的烈士,这是人民解放军的一个缩影,通过烈士陵园这块阵地,可以激发人民群众的爱国主义情操,树立无军不稳的思想,加深对子弟兵的热爱,增强国防意识,形成军爱民、民拥

2、萧县现有烈士陵园工程的基础设施建设已不能满足国防教育基地最终需求。

纪念馆内部装饰和设备购置、墓间道路硬化、墓地绿化、停车场较小、中心纪念碑装饰、烈士英名录老化等问题,急需对烈士陵园进行整体修缮,并对萧县烈士陵园进行新的规划和建设。

3、项目建设是恢复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传统教育基地的需要,是方便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大中小学师生,社会各界人士和广大人民群众传承革命烈士事迹,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和传统教育工作的需要。

第三章项目区经济状况与选址条件分析

一、项目区概况

(一)行政区划

本项目法人单位位于安徽省宿州市萧县,萧县位于安徽省最北部,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总面积1871平方公里,大部分为平原,东南部为海拔100—300米的低山矮岭。

人口140万,辖18镇5乡708个行政村。

 

(二)地理位置

萧县紧靠徐州都市经济圈中心城市徐州市,县城距京杭运河30公里、徐州观音机场50公里、连云港出海口260公里,素有“徐州的西大门”之称。

(三)自然条件

1、气候条件

萧县地处中纬度地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

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春温多变,秋高气爽,冬季显著,夏雨集中,无霜期长,日照充足。

主导风向全年以偏东风为主,其次为偏北风和偏南风。

历年极端最低气温为-12.4℃,历年极端最高气温为38.0℃,年均气温14.4℃;历年平均降水量为811.2毫米,年平均无霜期208.3天,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0%,年平均蒸发量为1500.0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220-2480小时。

2、水文条件

萧县位于淮河流域中游,二、三级支流范围里,隶属于华北平原南部的淮北平原中部。

萧县水资源总量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两部分,全县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总量为2.6亿立方米/年,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的丰枯基本依赖降水补给的多寡,地下水资源赋存于地层的多孔介质之中,水的运动较为缓慢。

近年来,城区及近郊区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给水能力逐年减少,呈现超采现象,应该予以防范。

全县水资源的水质较好,均为重碳酸钙型,矿化度小于1.0克/升,但其钙镁离子偏高,导致水的硬度较大。

3、地质地貌

萧县主属黄淮海冲击平原,地面高呈由西北向东南缓倾,海拨高度介于32-50米之间。

地形大致可分为两个单元,即东南部分布着一些低山丘陵,其余为黄泛平原。

山丘、谷地占总面积22.2%,平原占77.8%。

土壤为潮土类、褐土类、石灰土类、棕壤土类、砂疆黑土类,以淤土、两合土、沙土、盐碱土、土淤土为主,其中淤土平均有机质1.35%、碱解氮含量为70mg/kg、速效磷含量15mg/kg、速效钾含量120mg/kg、PH值为7.0,两合土平均有机含量1.25%、碱解氮含量60mg/kg、速效磷含量12.5mg/kg、速效钾含量100mg/kg、PH值为7.2,沙土平均有机质含量1.1%、碱解氮含量为50mg/kg、速效磷含量8mg/kg、速效钾含量75mg/kg、PH值为7.5。

萧县域境内水系发达,沟渠纵横,河流多系人工河道,河道平直,水量受季节影响,变化较大,夏季水流量大、水流急,冬季河水变浅,水流缓慢。

4、工程地质条件

萧县东、西有寒武、奥陶系地质构成。

山丘平行延伸两侧,其余均为平原,海拨一般为2.5-32.5米,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坡度为万分之一。

北区第四纪地层分布广泛,地基承载力山前地带可达18吨/平方米。

地下水层多为石灰岩层隙间水,含水较丰富。

项目区最大冻土深度20厘米,地震烈度6度。

建设用地的综合自然条件较好。

萧县区域大地构造属中淮地台鲁西隆起区南极,区境范围内除寒武系、奥陶系有部分裸露外,其余均为第四系掩盖,低山残匠占全部总面积的4.7%。

本区第四系分布广泛,孔隙水储存于第四系砂层之中,主要大气降水为主补给水源。

浅层地下水流向与地形坡降及河流方向一致,由西北向东南。

地下水位升降随季节(降水量)变化,地下水对混凝土无侵蚀作用。

根据项目区地质普查钻孔揭露地层属第四级河流冲击相地层,分述如下:

①粉质粘土,浅褐黄色,可塑状,中偏高压缩性,在埋深约1米以上及2.2-3.5米,粉粒含量较多,部分段为粉土,松散状,结构性差。

②粘土,棕褐色,青灰色,可塑性偏硬,中等压缩性,见少量淡水螺壳,完整。

③粉质粘土,黄绿色,硬塑状,中等压缩性,含有钙质结核,在埋深约6米处较富集。

④粉细砂,浅黄色,级配性差,中密,本层埋深7.1米钻至15.0米未揭穿。

层厚不详。

除第一层外,其他各层地基承载力标准值均在140KPa以上。

(四)交通运输条件

萧县东邻江苏徐州市25公里,素有“徐州的西大门”之称。

南接淮北29公里,西距河南商丘市150公里,北连山东济宁130公里,县城距合肥、南京、济南、郑州4省会均为3小时路程,距徐州观音机场40公里,连云港出海口260公里。

陇海、符夹铁路纵横穿境,连霍、合徐高速公路于县境内交汇,310、311国道,301、101、202省道与县乡道路交织成网,境内公路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30公里,已形成公路、铁路、航空相结合的,内外相联的立体交通网络,承东启西,南引北联,是重要的交通枢纽。

二、社会经济条件

(一)名优农产品基地众多

自然地理条件优越,名优农产品基地众多。

萧县植被保存完好,工业污染程度低,具有生产加工绿色食品的自然条件。

耕地面积10万公顷,农作物主要有小麦、棉花、大豆、玉米、山芋及花生、芝麻等。

全县水果挂果面积50万亩,主要有葡萄、苹果、梨、黄白桃、巴斗杏、柿子、樱桃、山楂等。

孙圩子胡萝卜、闫集黑皮冬瓜、马井韭青韭黄、圣泉萧国圣桃、黄河故道水晶梨、龙城石榴、新庄黄牛、黄口三元杂交猪、丁里华英鸭等名优农产品种养基地闻名全国。

(二)丰富的矿产资源

萧县矿产资源丰富,水电供应充足。

萧县为全国100个重点产煤县之一,已探明煤炭储量7.5亿吨,现有17对矿井,年产能力120万吨;探明石油储量7亿吨,煤层气储量1000亿立方米,石灰岩储量30亿吨;铁矿石、瓷石、高岭土等储量可观。

萧县南北分属淮、黄河水系,地下水量为2.6亿立方米,水质优良,生产、生活用水充足。

电力供应属华东电网,设施完善,境内有11万伏以上变电所2个,生产生活供电充足。

(三)雄厚的经济基础

工业基础雄厚,门类齐全。

萧县工业发展历史久远,历经沧桑。

公元9年,出现铸造银、铜质钱币的造钱工厂;北宋年间,开始出现陶瓷生产,神宗元丰年间,开始出现小煤窑,苏东坡曾作《石炭歌》赞之。

改革开放以来,萧县工业在调整和机制创新中快速发展,现有48个县属工业企业,近2万家乡镇企业,广东锦丰、江苏维维、山东新汶、安徽省古井、深圳康达尔等一批国内知名企业相继来萧投资。

2003年全县工业总产值17亿元(1990年不变价),形成了煤炭开采、农副产品加工、建材、造纸、酿酒、化工、纺织、机械制造等八大主导产业,有较强的协作配套能力。

经省政府批准,在连霍、合徐两条高速公路交汇处设立的占地500余亩的工业园区,是萧县对外开放的窗口、体制改革的实验区,现已成为国内外客商投资的热土,是萧县工业发展的新亮点。

(四)较完善的基础设施

生产生活设施完善,人居环境良好。

萧县民风淳朴,社会治安稳定,邮电通讯发达,医疗卫生、环保、广播电视和教育等社会事业发展迅速,旅游、物流、金融、商贸、房地产等行业全面发展,服务规模不断扩大。

萧县是安徽省委20个精神文明建设示范县之一。

三、项目建设地点选择

(一)项目选址原则

1、交通条件:

通路明确,交通方便。

2、节约用地:

用地应该尽量减少回填,场地在形状和规模上都应该满足功能对总体布置的要求。

3、公共设施:

应尽量选择水、电管线等市政配套设施比较齐全或易于解决的位置,以减少项目基本建设的投资。

4、环境保护:

本项目应该根据环境保护的要求,充分考虑本工程对周围环境,以及交通的干扰,并妥善地对“三废”进行处理。

(二)项目选址分析

项目选址在萧县龙城镇长山山麓南坡,距县城3.5公里,这里山清水秀,道路通畅,“七通一平”工程已基本完成,有利于烈士陵园的建设,有利于红色教育基地工作的开展。

第四章建设内容及建筑功能布局

一、建设内容

1、平整场地

2、烈士纪念馆

3.烈士墓

4、附属建筑工程

(1)烈士纪念碑

(2)塑像

(3)烈士纪念亭

(4)纪念广场

(5)烈士安葬区域

(6)大门

(7)值班室

4、附属设施工程

(1)室外给排水管网

(2)室外消防系统

(3)室外强弱电系统

(4)道路

(5)绿化

(6)围墙

二、建筑功能布局

(一)设计思想

设计思想是要在保证各个区域在功能合理、结构清晰的基础上做到相互协调、有机联系,尽可能的创造一个设施完备、使用方便、功能齐全的红色旅游景区。

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特点。

(二)实施原则

本工程建设和规划旨在现人性化建筑特点,充分发挥拉萨烈士陵园红色旅游区的功能和用途。

在设计上主要是满足拉萨烈士陵园红色旅游服务的需求。

(三)设计分析

方案一:

本次设计的任务是将拟定的项目设计面积指标落实到基地上,同时对该地块的地形以及用地特征进行分析和布局。

设计主要着眼于寻求合理的综合整体关系,创造良好的空间

形态。

因此,本次设计作为整个设计过程中的第一步,旨在对今后的进一步设计给出基本构架及总体思路,并作为设计原则和基本的空间结构组成。

功能分区:

根据红色旅游行业特点及管理体制,对新建道路与原有建筑进行合理畅通,并标注了明确的路标。

交通组织:

本项目设计原有的道路基础上进行维修及新建道路。

方案二:

本次设计的任务是将拟定的项目设计面积指标落实到基地上,同时对该地块的地形以及用地特征进行分析和布局。

设计主要着眼于寻求合理的综合整体关系,创造良好的空间形态。

因此,本次设计作为整个设计过程中的第一步,旨在对今后的进一步设计给出基本构架及总体思路,并作为设计原则和基本的空间结构组成。

功能分区:

根据红色旅游行业特点及管理体制,对新建道路与原有建筑进行合理畅通,并标注了明确的路标。

交通组织:

本项目设计原有的道路基础上进行新建道路。

(四)项目主建筑安排

项目的主建筑是烈士事迹和烈遗物陈列馆,该建筑主要功能是作烈士事迹陈列馆、烈士遗物陈列馆和办公用房。

建筑一楼设烈士事迹陈列馆、烈士遗物陈列馆。

烈士事迹陈列馆是将各位烈士生前所发生感人事迹,进行收集、整理,向人们进展视;烈士遗物陈列馆是将烈士生前用过的物品,向人们展视,起到教育作用。

二、三楼主要是办公区,设业务室、接待室、会议室、办公室等。

 

第五章主要工程技术方案

一、建筑设计

(一)工程概况(烈士事迹和烈遗物陈列馆)

1、建筑面积:

2400m2

2、建筑结构形式:

框架

3、建筑层数:

三层

4、设计使用年限:

50年

5、抗震设防烈度:

7度

6、建筑耐火等级:

二级

7、屋面防水等级:

Ⅱ级

8、建筑设防标准:

重点类

(二)设计依据

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

2、《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3、《宿舍建筑规范》(JGJ36-2005)

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5、国家相关的建筑设计规范和定额指标

(三)平面设计

建筑平面呈“一”全长40米,宽20米,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一层层高4.5米,二、三层层高4.2米,走廊宽3米,梯宽3米。

在平面设计中将建筑主入口,放在“一”字型中间位置,便于通行畅顺。

(四)立面设计

整体建筑造型设计遵循园林、人脉、简浩、典雅、流畅的原则,注重陵园建筑的古朴性,运用现代材料使建筑有丰富内涵。

在建筑风格上,将城市文脉、承传烈士精神、材料等建筑语言,整合到建筑之中,形成简约古朴建筑风格。

在材质上采用玻璃与实墙的虚实结合,在色彩上以浅红色为基本色调外墙,以突出烈士文化为内涵。

实墙的厚重,浅红色墙面的古朴,清澈透明的环境,玻璃材料的精美,建筑在保留烈士精神的同时,赋予现代新材料的肌理,形成相互映衬,独特风格的新建筑形象。

(四)装饰标准

1、楼地面瓷砖地面,卫生间贴防滑地板砖。

2、内墙涂料、顶棚为普通抹灰、乳胶漆罩面、卫生间瓷砖墙面。

3、屋面防水:

刚性、柔性双层防水处理。

4、整块玻璃窗,白色玻璃。

(五)节能设计

1、屋面设计:

传热系数K不大于0.9,热惰性指标D不小于2.5。

屋面采用加气混凝土隔热板(150mm)。

2、墙面设计:

传热系数K不大于1.0,热惰性指标D不小于2.5。

外墙采用挤塑聚苯板(20mm)。

3、门窗设计:

采用塑钢窗,浅色窗帘。

4、楼板:

现浇,双面采用不小于25mm厚的保温砂浆罩面。

5、电器:

尽可能采用“变频型”“节能型”。

二、结构设计

(一)设计依据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一2001;

《建筑结构荷载设计规范》gb50009一200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一2001;8级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一2002;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一200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一2002;

2.建筑场区的地震基本烈度:

7度

3.结构安全等级:

二级。

4.结构形式:

框架结构

5.风荷载:

0.3kN/㎡

6.现浇钢筋混凝土楼面板,屋面板

7.240厚页岩砖及加气混凝土砌抉隔墙;

8.基础形式:

独立桩柱

三、给排水设计

1.设计依据

《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一2003;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一2006;

2.设计范围:

室内给排水系统,雨水排水系统,室内消防系统。

3.给水系统:

由城市给水管网引入。

4.排水系统:

排水采用室内污废合流,室外雨污分流,室内粪便污水经化粪池处理达标后排入城市下水管道;屋面雨水由落水管,地面雨水经室外雨水井排入城市管网。

5.消防系统:

烈士事迹陈列馆和烈士遗物陈列馆用水及消防合并为整个水系统,接城市供水网到烈士事迹陈列馆和烈士遗物陈列馆,保证消防用水,室内外消防用水量15l/s,同时发生火灾次数为一次,火灾延续时间按3h计,消防需水量200立方米,并按规范要求设置灭火器材。

四、电气设计

1.设计依据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一2006;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gbj/t16一92;

2.设计范围:

室内电力,照明设计,建筑物防雷接地设计。

3.设计为双回路电源,照明电线全部暗敷。

4.按三类防雷建筑设计,屋面设避雷带,利用结构柱内钢筋为引下线,基础钢筋为为接地面,电气设备接地与防雷接地共用,接地电阻要求不大于1欧。

第六章环境影响及保护措施

本项目的建设在施工期和使用期对声环境、大气环境、生态环境和景观环境有一定的影响。

因此,本项目的建设期和施工期要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使其不良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一、本项目对声环境影响分析及防治措施

1、施工期的声环境影响分析及防治措施

建设施工期的噪声主要来自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施工中有些机械产生的噪音高于100db(A),这种级别较高的噪声长期作用于人体,会诱发多种疾病。

为了保护施工人员的健康,建议施工单位合理安排操作人员进行高噪音和低噪音的工作时间,禁止超长时间的接触高噪声,给工人充分恢复听力的时间。

同时注意加强维护和保养机械,按照有关规范合理操作,尽量使施工机械降到最低声级水平。

2、使用期的声环境影响分析及防治措施

本项目使用期的噪声主要来自于进出车辆轮胎与路面的摩擦噪声,制动及鸣喇叭产生的噪声,这些噪声对陵园的声环境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二、本项目对大气环境影响分析及防治措施

由于施工或使用产生的大气污染主要是二氧化硫(SO2),烟尘、扬粉尘,这些污染物会不同程度地对人体、植物和气候产生有害的影响。

1、施工期对大气环境影响分析及防治措施

施工期大气污染主要是施工机械排放的污染物、施工运输车辆排放污染物、丢撒等。

施工期车辆、机械排放的大气污染物由于排放总量不大,其污染影响范围是有限的。

施工期主要污染是尘污染,这种污染是短期污染,建议设备应有良好的除尘密封装置;在施工中,应采取洒水等措施减少施工车辆运输产生的扬尘。

2、使用期对大气环境影响分析及防治措施

使用期大气污染主要是二氧化硫(SO2),烟尘。

影响大气质量主要因素是:

排放污染物的总量、气象条件和地理环境。

建议尽量增加绿化面积,执行环境检测,由当地环保部门定期进行大气质量检测,根据实际污染情况及时采取必要的环保措施以减轻不利影响。

三、本项目对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及防治措施

本项目在施工和使用阶段将产生生活污水,生活污水需经处理达标后方可排入下水道;固体垃圾应倒入垃圾箱进行定期焚烧,总之,本项目的主要污染对象为水体,因此要严格控制污水、废水的排放标准。

建议工程建设中要自始至终保留绿地的功能,严禁改作它用。

绿地建设好了,既有益于改善空气的质量,也可美化陵园环境,创造宁静、清幽的舒适环境和气氛;绿色植物是环境空气的净化器。

四、本项目的安全保护措施

1、消防安全

由于本项目建设是国家级重点红色遗迹保护单位,为杜绝消防事故,要按照消防规范标准设计消防装置,如消火栓、灭火器等;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防止由于操作不慎引发的消防事故。

加强对内部工作人员的消防知识宣传,增强消防意识,防患于未然。

2、劳动保护

本项目在施工期要注意施工人员的安全保护,要严格按照有关的规章制度进行施工和操作。

六、结论

本工程在施工期,产生的施工噪声、建筑扬尘、施工弃渣和施工废水等环境污染源,会对拉萨烈士陵园的生态环境质量形成暂时性影响。

这种影响的程度和范围有限,基本随工程施工结束而消失。

 

第七章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一、进度计划编制依据

(一)设计方案及相关技术资料。

(二)项目工程量及施工条件、劳动力、材料、构件等的供应条件所决定的工程工期。

(三)其他有关要求及资料,如:

项目业主的意见、风险因素等。

二、项目进度计划

该项目规划建设期3年,即2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