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鉴赏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266773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8.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美术鉴赏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中美术鉴赏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中美术鉴赏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中美术鉴赏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中美术鉴赏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美术鉴赏教案.docx

《高中美术鉴赏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美术鉴赏教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美术鉴赏教案.docx

高中美术鉴赏教案

第二课西方古典艺术的发源地──希腊、罗马美术

  一、教材分析

  本课分为古希腊美术、古罗马美术和相关链接三部分。

  古希腊美术,着重鉴赏古希腊美术中最突出、最具影响力的人像雕刻和建筑艺术。

前者是古希腊雕刻中的经典作品,其中包括奠定了西方人体美术传统的人体雕塑。

所选建筑,是古希腊最著名的雅典卫城、以及其中的主要建筑──帕特农神庙和伊瑞克提翁神庙,同时介绍古希腊人创造的三种柱式。

所有这些,都为后来的西方古典建筑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古罗马美术,着重鉴赏它的多种建筑类型和对后世的影响;同时鉴赏古罗马美术中特点,最大富有特色的肖像雕塑的代表作。

  相关链接,主要是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希腊、罗马美术对后世的影响。

所选作品集中在人体艺术和古典建筑方面。

这部分也是课程内容的延伸,以激发学生进一步自主学习,努力探究的精神。

  二、学生分析:

大多数学生对本部分的内容是既好奇又陌生。

教学中应紧紧抓住这一特点,抓住学生最关注的个别作品讲情、讲透,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鉴赏习惯、掌握鉴赏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于其他作品的鉴赏。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和感受希腊、罗马美术在雕刻和建筑方面的突出成就,以及对后来西方乃至世界美术的深远影响。

  ②初步掌握欣赏西方古典雕塑和古典建筑的基本方法。

  初步了解西方古典美术的艺术传统。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鉴赏古希腊美术和古罗马美术,要树立正确的审美态度和价值观。

  ②鉴赏相关连接部分,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利用艺术手段传达信息及表现情感的意识。

  ③通过鉴赏中国为奥运所建的新比赛场地,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

  3.过程与方法:

联系中国现在的大事,以提问的形式导入新课。

本课重难点结合课件详略得当的讲解。

让学生在小组内、小组间及时进行讨论对比分析,以便集思广益。

  四、重点和难点:

  古希腊美术鉴赏的重点是:

人物雕刻的写实与理想化的结合,追求和谐的理想美(强调人体各部分的比例),以人体为美的审美风尚;神庙建筑的重要基础是柱式,古希腊人创造的三种柱式。

难点是学生不了解古希腊人的社会风尚和审美取向,也缺乏西方古典建筑的基础知识。

  古罗马美术鉴赏的重点是:

罗马人创造的新的建筑类型(输水道、万神庙、纪念柱、凯旋门等),罗马人在建筑材料和建筑技术上的重要贡献──混凝土和拱券与柱式的结合;古罗马肖像雕塑的特点──个性化。

难点是对庞大的罗马帝国的特点缺乏了解。

  本课的难点是,涉及的问题比较多,要善于抓住重点,同时要适当介绍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历史背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希腊、古罗马美术的成就。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问:

现在我们全国上下都关注的一件大事是什么?

这件事和我今天的课还有联系?

(多媒体展示课题)

  学生答:

奥运会

  师问:

还差天在北京举办的奥运会是多少届奥运会?

有没有同学知道第一届奥运会是哪年什么地点举办的呢?

  学生答:

1896年希腊雅典

  奥运会全称奥林匹克运动会起源于古希腊,因举办地点在奥林匹克而得名。

  据记载第一届古代奥运会始于公元前776年举行,到公元394年共举行了293届。

运动会每隔1417天即4年举行一届。

后因战乱停止,自1883年开始,法国人顾拜旦致力于古代奥运会的复兴。

经他与若干代人的努力,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于1894年6月23日成立。

1896年4月6─15日,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希腊的雅典举行。

(展示希腊地图)

  

(二)授新课:

  据地图讲解古希腊历史背景:

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它当时的势力范围,远远超出现在希腊的地理范围,影响到欧、亚、非三洲。

古希腊的历史,最早可以上溯到爱琴文化时期(约公元前3000年-约公元前1100年),但它最繁荣的时期是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中期,史称“古典时期”。

古希腊是奴隶制民主制的国家。

看古希腊地理位置,三面环海,地中海,爱琴海。

说到古希腊就应了解一下古代奥运会的特色。

  古希腊历史上的特色奥运会

  第一,古代奥运会是以祭神为主,内容丰富多彩,是形式多样的全希腊综合盛会。

包括祭祀天神宙斯,朝拜、祝寿众神、诗人朗诵作品演说家发表祝词、开展集市贸易等活动,体育竞技仅作为其中的一项内容。

  第二古代奥运会是希腊各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它起到了团结各族人民,维护国家统一,减少和制止战争的积极作用,与政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第三,由古希腊的风俗习惯、艺术风格、地理环境和物质生产等因素决定,“赤身运动”是它的一大特色。

  古希腊人认为,人体是最美的,向他们敬奉的神灵展示人体,是对神灵的最大奉献。

当时,肌肉发达,健壮有力,被人们公认为是美的象征。

  比赛时,要求裸体的运动员全身涂上橄榄油,以使身体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光,肌肉更富有弹性,更加显示出运动员健美的体态,使人们从中得到一种美的享受。

  希腊人为了适应对外掠夺战争或防御战争的需要,也为了他们赖以谋生的海上贸易,迫切需要体魄健全、尚武善战的斗士,为此从很早起就非常重视体育运动。

  另外,古希腊奥运会的规则规定:

禁止女子参加和参观比赛,违反者要受到极刑处置。

原因有二:

一是古代奥运会的大部分比赛项目,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要求运动员赤身裸体进行比赛,妇女到场有伤风化。

二是古希腊的体育竞技,是宗教庆典内容之一,是不允许妇女出席。

  看一段视频加深对古代奥运会特色的了解。

  [过渡]:

  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古希腊的特殊社会风俗,给古希腊艺术家提供了大量的创作素材。

促进了希腊人体雕像的发展,并且形成了西方美术中崇尚人体美的艺术传统。

  古希腊美术史的分期通常分为荷马时期、古风时期、古典时期、希腊化时期。

古希腊最著名的雕刻与建筑,就产生在“古典时期”及其以后的“希腊化时期”。

  作品赏析:

  古典时期

  米隆《掷铁饼者》(详讲)(大理石,罗马复制品,公元前5世纪,罗马国立博物馆藏)

  米隆善于运用写实手法创造性地刻画人物在剧烈运动中的动态。

《掷铁饼者》创造了一个出色的充满活力的运动员形象。

他出色地概括了掷铁饼这一运动的整个连续过程,表现了一种动态的美。

掷铁饼者张开的双臂像拉满的弓,使人产生一种发射的联想(以静制动)。

铁饼和人头的两个圆形,左右呼应;紧贴地面的右腿如同一个轴心,使曲折的身体保持稳定。

脚重心的变化突破古埃及雕刻的正面律模式。

面部宁静。

整个雕像给人的印象是:

健美、庄重、和谐,洋溢着青春的活力。

在体育比赛中得奖的运动员,人们要为他们制作雕像以资鼓励和纪念。

雕塑创作成了古希腊人生活的一部分,运动员之所以呈现出裸体的形态,是由古希腊人的社会风俗所决定的。

因为,古希腊人在从事体育运动和宗教性的文艺演出活动时,男子往往赤身裸体。

他们认为完美健康的人体乃是人的骄傲,是神性的体现。

这种社会风俗反过来也促进了希腊人体雕像的发展,并且形成了西方美术中崇尚人体美的艺术传统。

  波利克利托斯《持矛者》(大理石,罗马复制品,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

  擅长表现青年运动员的形象,所用材料都是青铜。

据说他还写了一本论述人体比例的论文:

《规则》。

可惜他的原作均已不存。

《持矛者》又称《“规则》,它塑造了一个体格健壮、充满朝气的青年战士的形象,体现了古希腊人在希波战争胜利后对英勇保卫国家的战士们的崇敬心情。

同时,它也是作者长期研究人体比例的验证,即他认为最理想的人体比例,是头与全身的比例为7∶1。

按照这样的比例塑造的人体,显得比较粗壮,但它是以均衡自然的体态和严格的比例表现出来的,符合当时希腊人审美趣味的标准的人体美。

当时的雕刻家们把它看作是人体美的规则和典范。

  [过渡]:

希腊神话又具有”神人同形同性“的特点,为神造像也是为他们理想化了的人造像,神像也是人像。

  《三女神》(帕特农神庙正面山墙上的浮雕,大理石,高112厘米,公元前449年-前400年)

  这是希腊古典时期著名的雕刻杰作之一。

旧称”命运三女神“是巴特农神庙的东面人字形山墙上全部雕像中的一组雕像残片。

三位女神是克罗索、克拉西斯和阿特罗波斯。

她们的任务是纺制人间的命运之线,同时按次序剪断生命之线。

她们是宙斯的御前顾问西米斯的女儿。

  风格特点

  现存的这三个女神的雕像,头部和四肢都已失去,但那健美的身躯,恬静而潇洒的姿态,仍给人以极其优美的形象,使人切实地感受到孕育在她们体内的无限生机和活力。

尤其是三女神的衣服的处理,希腊式薄衫穿在三神的身上,纤细而又繁复的湿衣褶,随着人体的结构而起伏,女性人体的优美轮廓生动地展现出来。

人们从三女神的姿态神情中看到的不是神,而是人间姐妹之间亲密动人之情,从坐躺姿态中隐现出各人的个性气质。

使得这些雕像不像是由冰冷的大理石雕凿而成,而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

  

(二)希腊古典时期后期

  普拉克西特列斯《赫尔墨斯与幼年的狄奥尼索斯》(详讲)希腊古典时期后期

  是表现希腊神话中的传信使者赫尔墨斯抱着宙斯的私生子、希腊神话中的酒神、幼年的狄奥尼索斯去山中神女那里,在途中稍事休息片刻的情景。

现在,赫尔墨斯的右手已损坏,据考证,原来的右手是拿着一串葡萄在逗孩子。

  学生讨论分析该雕像与《掷铁饼者》的风格特点异同:

赫尔墨斯的人体追求一种女性的美,即整个人体自上而下形成三个自然的转折(头、躯干和下肢),使整个身姿构成一个S形,接近于后来在女性人体上所追求的曲线美。

同时,作者还充分发挥了大理石质地的特点,努力追求人体肌肉的细腻变化和美妙含蓄的线条,使整人体更接近于女性肌肤的丰润。

这与古典时期前期男性雕像所表现的刚劲有力的风格,恰好形成鲜明的对比。

所以一般都将普拉克西特列斯看作是开一代雕塑新风的雕塑家。

  (三)希腊化时期

  米洛斯的阿芙罗狄德与史前维纳斯对比讲解(详讲)亚历山德罗斯(希腊)大理石雕刻约完成于公元前150年,现藏于巴黎卢浮宫希腊化时期

  《米诺斯的阿芙罗狄德》属希腊化时期的作品。

是古代希腊美术进入高度成熟时期的经典之作。

  阿芙罗狄德是希腊中爱与美的女神,在罗马神话中称维纳斯,她掌管人类的爱情、婚姻、生育和一切动植物的繁殖、生长。

  据多媒体图片讲解:

  她那匀称、妩媚的腰枝,丰腴起伏的乳房,柔软细腻而富有弹性的肌肤体现着健美的青春活力,也体现着古代希腊的人本主义精神。

”s“曲线,脐部为黄金分割点。

  据石膏像讲解:

  椭圆的脸庞、直鼻、窄额和丰满的下巴以及那含蓄、安详的面孔、微微扭转的动势既来源于希腊女性又超越希腊女性,既模仿自然又超越自然的理想古典美体现。

虽然她的双臂已经残缺,但并不影响她的整体美感,无论人们从哪个方位欣赏,都能得到美的享受。

  史前美术中奥地利出土的维林多夫母神也是生育神被称为维纳斯。

  两个雕像对比:

头发面部五官对比、身体比例对比、体形对比等。

  萨莫德拉克的胜利女神(大理石,高328厘米,公元前200年左右

  这一作品因1863年在爱琴海北部的萨莫德拉克小岛上发现而得名。

雕像出土时已成碎块,经过四年的精心修复,才重新站立起来,但仍然缺头无臂。

它是小亚细亚的统治者德梅特里奥斯一世为纪念他一次海战中大败托勒密王国的舰队而创作的。

它原安放在萨莫德拉克岛海边的悬崖上,面对着茫茫大海。

胜利女神虽是古希腊雕塑常用的题材,但与其他胜利女神雕像有重要的区别。

  风格特点:

  首先,这尊雕像的构思非常新颖,作者将底座制成一艘战舰的船头,胜利女神从天而降,飞立船头,引导着舰队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它既符合纪念一场海战胜利的需要,又形象地表达了战斗胜利的主题。

  其次,作品充分发挥了雕塑立体造型的特点。

尽管雕像已失去头与双臂,但不论从哪个角度都能感受到胜利女神展翅欲飞的雄姿。

雕像上身呈前倾姿势,静中见动面看,女神的乳峰为最高点,脸和双翼的波状线构成一钝三角形,从而加强了前进的态势。

  像这样杰出的作品,无怪乎巴黎卢浮宫要将它和该馆收藏的《米洛斯的阿芙罗狄特》、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并称为卢浮宫三宝。

  古希腊的艺术具有人类童年时代特有的纯净和理想化、理念化的端庄和典雅,这就形成了希腊艺术所特有的审美境界。

  《拉奥孔》(大理石,高178厘米,公元前1世纪末,哈格桑德罗斯、波利多鲁斯、阿典诺多鲁斯等作,现藏罗马梵蒂冈博物馆)

  这件著名的群雕取材于希腊神话中关于特洛伊战争的传说。

传说希腊人与特洛伊人作战,10年不分胜负。

后来希腊人巧施木马计,攻入了特洛伊城。

该城神庙祭司拉奥孔在特洛伊城被攻陷前,曾识破这木马计,并提出警告。

他的这一行动违背神意,宙斯派巨蛇将拉奥孔父子三人活活咬死。

这件群雕正是表现拉奥孔父子被巨蛇缠咬,濒于绝境时肉体的痛苦和拼命挣扎的情景。

  在这一雕像中,拉奥孔丝毫没有神话人物的特点,而是一个普通的父亲。

他带着两个儿子处在即将被两条凶猛的大蟒咬死的危险之中。

作者在表现三个人的危境上,作了精心的安排。

拉奥孔的左侧是其长子。

他的脸被蛇缠住。

他被吓呆了,极力想把脚从蛇的缠绕中拔出来。

拉奥孔的次子已被蛇紧紧地缠住,在上胸已绕成一个结。

他正努力挣脱右臂。

他用左手想把蛇头拉开,而蛇则正想从他手下钻过去,没有咬他。

位居中央的拉奥孔极力想使自己和他的孩子从两条蛇的包围中挣脱出来。

他抓住了一条蛇,正因为此他的臂部被蛇咬了一口。

拉奥孔的身体急剧地向一边躲避,胸部挺起,腹部收缩,头垂向受伤的一边。

全身的肌肉运动已达到极限。

像一座座小山丘相互紧密毗连,表达出在痛苦和反抗状态下的力量与极度紧张。

  雕塑家们这一精心安排,使三个人物的动作、姿态、表情既统一而又有变化,且显得很有层次。

从单人圆雕,发展到像《拉奥孔》这样的多人群雕,这是古希腊雕塑的重大进步。

  古希腊美术小结:

古典时期和希腊化时期的雕刻,其共同特点是追求一种和谐的理想美。

  [过渡]:

古希腊人追求和谐的理想美的风尚,同样体现在建筑艺术上,优秀的建筑就像一座精美的巨型雕刻。

  建筑

  雅典卫城(古希腊)(公元前5世纪,位于今雅典城西南)

  著名雕刻家菲地亚斯负责。

菲地亚斯和著名建筑师伊克提诺斯共同制订宏大建筑群方案。

工程始于公元前448年,公元前406年全部竣工,前后历时42年。

  建城原因:

卫城原是防御外敌入侵的城堡,后变成城邦保护神雅典娜的圣地。

雅典卫城原来包括山门、胜利女神庙、帕特农神庙、伊瑞克提翁神庙和高约11米的作为雅典保护神的雅典娜铜像。

这些建筑和雕像分布在东西长约280米、南北最宽处约130米的山顶上。

卫城的中心是身着戎装,手执长矛,威严地守护着卫城的雅典娜铜像。

  希腊神话:

智慧女神雅典娜与海神波塞冬争夺雅典保护神。

  帕特农神庙(公元前五世纪,希腊雅典)(详讲)

  建于古希腊最繁荣的古典时期。

它是雅典卫城的主体建筑,是为了纪念雅典战胜波斯侵略者的伟大胜利而建的。

长70米,宽30米,高20米。

它原是供奉雅典的保护神雅典娜的,”帕特农“在古希腊语中即是”雅典娜处女庙“的意思。

它采用希腊神庙中最典型的长方形平面的列柱围廊式。

46根大理石柱建在一个三级台基上。

屋顶是两坡顶,顶的东西两端形成三角形的山墙,上有精美的高浮雕。

这种格式被认为是古典建筑风格的基本形式。

神庙的列柱采用雄浑、刚健的多立克柱式,比例匀称,是多立克柱式的典范。

整个神庙的造型是建立在严格的比例关系上的,体现了以追求和谐为目的的形式美。

所以,整个神庙尺度合宜,饱满挺拔,各部分比例匀称,风格开朗,并有大量的精美雕刻相衬托。

现在神庙虽已被破坏,但那庄重而又完美的形象仍使人为之神往。

  古希腊的三种基本柱式特点:

  1.多立克柱式形态简洁,雄浑、刚健、粗壮。

其柱高是其直径的6倍,雄健有力,象征男性美,如古典时期雕刻米隆《掷铁饼者》;

  2.爱奥尼柱式纤巧妙条,秀美华丽、比例轻快、开间宽阔。

柱高是直径的8至9倍,柱头用巻涡装饰,富有曲线美,象征女性美。

这种拟人的处理,其实就反映出古希腊的人本主义思想,而且形态也的确动人。

如希腊古典时期后期普拉克西特列斯《赫尔墨斯与幼年的狄奥尼索斯》;

  3.科林斯柱形态更复杂、更修长、更有女性美。

上部是藤蔓似的卷涡,下面是莨苕花的茎叶图案。

如希腊化时期《米洛斯的阿芙罗狄特》。

  伊瑞克提翁神庙女像柱(古希腊)(公元前421年-公元前406年)

  这一神庙以其复杂生动的形体和精致完美的细部装饰闻名于世。

女像柱的运用便是其重要特征之一。

古希腊建筑中应用女像柱虽然不是从这一神庙开始的,但是,在这之前,古希腊建筑中应用女像柱大多是成对设置的,并未像伊瑞克提翁神庙这样形成一个有6个女像柱的柱廊。

据古罗马著名建筑学家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记载,古希腊神庙中出现女像柱,原是作为对背叛整个希腊共同利益的某个城邦的惩罚,让这一城邦的妇女成为永受凌辱的奴隶形象出现的。

所以,这些女像柱原来的创作意图实质上是一种耻辱柱。

但是,由于女像柱的作者出色地解决了雕像与柱子的关系,使它们既能支撑起建筑屋顶的重荷,又能让人们透过女像雅致的服装以及衣褶下垂的线条,觉察出人体的优美形态和量感。

再加上年代的久远,人们早已忘记了它原来的创作意图,留给后人的则是一种美的享受。

  [思考与探究]古希腊的雕刻家为什么流行人体雕刻?

  首先,古希腊是奴隶制民主制度。

有相当一部分人专门从事与美术有关的手工业劳动和艺术创作活动,比之其他国家的奴隶制专制制度,人的创造力较少受到压制,艺术匠师的劳动较多地受到重视。

  其次,古希腊的文化艺术是生活的一部分。

a.希腊人为了适应对外掠夺战争或防御战争的需要,为了他们赖以谋生的海上贸易,迫切需要体魄健全、尚武善战的斗士,非常重视体育运动。

在体育比赛中得奖的运动员,人们要为他们制作雕像以资鼓励和纪念。

b.古希腊人笃信神灵,因此他们为神灵造像,而希腊神话又具有”神人同形同性“的特点,为神造像也是为他们理想化了的人造像,神像也是人像。

  特别的社会风尚审美观念:

古希腊男子在体育锻炼时是赤身裸体的。

这既有利于锻炼出健美有力的身体,又自然而然地培养出一种能够以坦荡无邪的态度去看待裸体形象,并且自觉地、热烈地追求人体美的风气。

以至一些全民性的盛大庆祝活动,成为炫耀与展示人体美的场合。

  古希腊人是一个美学观念特别发达的民族。

他们在人像雕刻和神庙建筑上一再探讨正确的比例关系,就是这种爱美观念的突出反映

  

(二)罗马美术

  教师讲解古罗马的历史背景古罗马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6世纪的”伊达拉里亚时期“。

以后经历了”共和时期“(公元前509年-公元前30年)、”帝国时期“(公元前27年-公元476年),以”帝国时期“最为强盛。

古罗马的雕刻、建筑名作多产生于”帝国时期“。

公元前146年,古罗马用武力征服了古希腊,但古希腊的文化艺术却征服了古罗马。

接下来我鉴赏的古罗马建筑会有怎样的建筑风格呢?

  加尔桥(公元14年,今法国尼姆)

  这是现存的著名的古罗马高架输水道,因位于今法国南部加尔河上,俗称”加尔桥“。

罗马人出于对外扩张和维护帝国统治的需要,同时也是为了满足奴隶主阶级奢侈生活的要求兴建的。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曾将罗马的输水道与埃及的金字塔看作是人类创造的奇迹。

当年的罗马城共拥有11条高架输水道。

  加尔桥特点:

桥长268.83米,共有三层,总高48米,每层均用券拱,最低层券拱的跨度为16米-24米;第二层券拱的尺寸与最低层相同,最高一层是输水道,券拱的跨度为4.6米。

整个输水道的造型极其宏伟壮观。

注重实用。

材料:

天然的火山灰、砂石和石灰构成的混凝土。

  罗马大角斗场(公元1世纪)

  从共和时期就开始兴建斗兽场,最著名的罗马大斗兽场始建于72年弗拉维王朝到82年提图斯时代才完成。

这是帝国征服了耶路撒冷后,为纪念胜利驱使8万犹太俘虏修建的。

斗兽场呈椭圆形,长轴为188米,短轴156米;中央区为86∶54。

周长527米,高57米,占地2万平方米,可容8万观众。

建筑形制椭圆的外形单纯、明确,浑然一体,无始无终;外观极其宏伟雄壮,高高的立面分为4层,自下而上分别采用多利克柱式、爱奥尼亚柱式和科林斯柱式。

  罗马万神庙(公元2世纪,位于今意大利罗马)

  神庙的形式改为古罗马特有的穹窿顶的圆形神庙。

三世纪初,塞维鲁王朝第一代皇帝塞维鲁或第二代皇帝卡拉卡拉,又在圆形神庙前建了一座长方形神庙,并将它与圆形神庙重新组合,以长方形神庙作为整个神庙的入口。

  万神庙的圆形大殿首先以它宏大的规模与精巧的建筑结构著称于世。

大殿是一个宏大的圆形大厅,上面覆盖着一个史无前例的大圆顶。

它的直径达43.43米,在现代建筑结构诞生以前,它一直是世界建筑史上最大的大圆顶。

从地面到大圆顶顶部的高度恰好也是43.43米。

这就意味着整个大殿的空间正好嵌得下一个直径为43.43米的大圆球,使整个大殿得到了高度的统一。

大圆顶的建筑方法,至今虽不很清楚,但它的结构技术是相当高超的。

这与古罗马人首先发明了以具有水泥性质的天然火山灰与沙石结合而成的混凝土有很大的关系。

  提图斯凯旋门和图拉真纪念柱

  凯旋门和纪念柱都是古罗马统治者为炫耀侵略战争的胜利而创造的纪念性建筑。

  提图斯凯旋门(公元81年建,高14.4米,宽13.3米,进深6米,意大利罗马)提图斯是罗马帝国时期弗拉维王朝第二代皇帝。

为了纪念他即位前镇压犹太人的胜利而建,始建于81年。

  提图斯凯旋门特点:

主面的台基与女儿墙都较高,给人以稳定、庄严威武雄壮之感。

建筑物用混凝土浇筑,大理石贴面,檐壁上雕刻着凯旋时向神灵献祭的行列。

  图拉真纪念柱(公元106年-113年间建,通高38米,意大利罗马)

  是与凯旋门同样性质的一种纪念性建筑,是古罗马人的创造。

  纪念柱特点:

是一根用大理石砌成的多立克式的大圆柱,由底座、柱身和柱顶三部分组成,总高38米。

柱身内部有一螺旋形梯子,可直登柱顶。

柱身绕有23圈,共长244米的浮雕带。

公元2世纪初,罗马帝国极盛时期的皇帝图拉真创造了罗马第一座纪念柱以炫耀罗马帝国的威力。

浮雕上共出现了二千五百多个人物,所表现的历史情节、人物容貌以至服饰等细节,有很高的真实性,为历史学家们所重视。

为了颂扬图拉真的功绩,图拉真在整个浮雕中先后出现达九十多次,竭尽了对帝王的歌颂。

  《卡拉卡拉像》(大理石,头高27.5厘米,公元3世纪初)

  卡拉卡拉是罗马帝国塞维鲁王朝的第二代皇帝。

他是古罗马历史上嗜血成性的暴君之一。

他曾以谋反罪处死他的岳父,并将妻子流放海岛,后又加以杀害。

他二十三岁即帝位后,与其弟弟的冲突日益加剧。

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他不顾母亲的劝阻将弟弟杀死,并将其弟的许多友人也加以杀害。

最后他自己也被人刺死,总共只做了七年皇帝。

了解了此人的为人,再来看他的肖像雕塑,人们就不难认识到,这个高度个性化了的作品,与古罗马其他优秀肖像雕塑所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它紧紧地抓住了”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个环节,着重刻画了那紧蹙的横眉之下的那双多疑而又凶残的眼睛。

那过于卷曲的头发和满脸的胡须,更进一步强化了他的凶残性格。

这一雕像的艺术技巧,标志着罗马的肖像雕塑已经达到了顶峰,这在世界艺术史上也是不多见的。

  古罗马美术小结:

古罗马建筑由于古罗马人发明了由天然的火山灰、砂石和石灰构成的混凝土,在券拱结构的技术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罗马建筑艺术风格华丽,罗马继承了希腊的柱式艺术,并把它和券拱结构结合创造了券柱式。

古罗马的雕刻,其特点是既写实而又个性化。

  知识拓展:

  [思考与探究]古希腊、古罗马美术对后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①绘画:

巴罗柯艺术(西班牙)维拉斯开兹《照镜子的维那斯》(油画约1650年)

  ②雕刻:

(法国)卡尔波《舞蹈》(大理石高330厘米1868--1869年)

  卡尔波法国雕塑家。

1827年5月11日生于瓦朗谢讷,1875年10月12日卒于库伯瓦。

早年从师F.吕德,又受到A.L.巴里的影响。

成名作是为巴黎歌剧院制作的《舞蹈》。

该作品因刻画一群裸体少年男女跳舞场面,曾引起争论,但其所具有的美学价值,则为众人所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