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doc.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26059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doc.docx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doc.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doc.docx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doc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

篇一:

苏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_全册教案

引言

一.教学目的:

1.了解各种有趣物理现象;

2.知道物理实验是物理研究的基本方法;

3.了解科技探究的一般过程;

4.能对某一物理现象按常规步骤进行探究.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产生对物理学的兴趣;

2.知道什么是物理学,知道科学探究的环节和方法.

三.教学过程:

1.新课引入

同学们好!

从现在起,我们要学习一门新的课程———物理学。

物理是一门非常有趣、非常有用的自然科学。

可以这么说,我们身边处处有物理。

希望大家喜欢物理,去观察、实验、思考。

2.新课讲授

.在自然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现象一:

天公“发怒”是怎么回事?

雷雨过后为什么经常会出现彩虹?

现象二:

海市蜃楼的形成;

现象三:

冬天晚上睡觉时,脱毛线衣会看到电火花,它从哪儿来的?

.一些有趣的实验

实验一:

一密封的灯罩中有一长一短两支点燃的蜡烛,哪一支先熄灭?

实验二:

透过盛水的玻璃杯看书本上的字;

实验三:

将一个生鸡蛋放进盛有清水的杯中,然后逐渐向水里加盐并使其溶解,

会看到鸡蛋浮起来了.

.科学探究

阅读教材,发现科学探究的步骤是: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

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在科学探究中,大家要学会问,学会猜,学会做,学会想,学会合作。

.物理学的概念

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

一般规律的自然科.

3.小结

物理是一门非常有趣、非常有用的自然科学。

希望大家喜欢物理,去认真地观察、

实验、思考.

四.布置作业

1.阅读课文

2.什么是物理学?

科学探究的环节是什么?

谈谈对初中物理的想法。

第一章声现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的

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2.初步了解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声波具有能量;

3.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二.教学重点、难点

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三.教学过程

1.上节复习

随机检查概念;

2.导入新课

.我们随时随地都能听到声音.请同学们讨论:

如果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突然

变成一个无声的世界我们的学习生活又是一个什么样子?

.引出课题“声音是什么”.

3.探究“声音的产生”

.提出问题: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

实验:

将一只长尺沿着桌边放好,拨动直尺露出桌子的一边,然后再使其停止

振动.

.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总结发声物体的共同特征。

再看一看图1-1(a)、(b)两个实验,在此基础上归纳得出结论。

结论: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介绍什么是声源?

并让学生举出哪些物体是声源。

4.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

.提出问题:

“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吗?

.教材图1-2所示的实验,可以初步总结得出:

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

.教材图1-3所示的实验,可以初步总结得出:

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

.教材图1-4所示的实验,可以初步总结得出:

声音能在气体中传播,但不能

在真空中传播.

.小组讨论:

还有哪些实验或事实支持上述结论?

5.声音是一种波,声具有能量

.由水波的产生类比得出:

声音是一种波。

.教材图1-7所示的实验,总结得出:

声具有能量。

.指导学生阅读“用声波粉碎人体内的石头”

6.小结(让学生归纳小结:

本节课学到了什么?

7.课堂练习:

.教材P10WWW.1.

.将拨响的琴弦用手一按,响声立即消失原因是()

A声音被手挡住了B声音被手吸收了

C琴弦的振动变小了D琴弦的振动停止了

.在月球上宇航员,对着对方“大声说话”,对方也不能听到声音.这是因为

A说话时声带没有振动B月球上没有传声介质

C产生的声波被月球吸收了D耳朵失去听觉

.下列实验与实例,不能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条件的是:

A用手机拨打放在真空罩内的BP机,BP机显示手机号,却听不到BP机呼叫B下雷时,人们先看到闪电,隔一段时间才听到远处的雷声

C往鼓面上撒一些泡沫屑,敲鼓时看到泡沫屑不停地跳动

D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只能用无线电话交谈

.地震发生后缺乏必要的自救知识,是使丧生人数增多的一个原因,以下是关

于被埋在废墟里的人自救的一些措施,最有效的方法是:

A大声呼救B静等营救人员前来营救

C见缝就钻,从废墟中爬出来D用硬物敲击预制板或墙壁,向营救人员求救

.人说话、唱歌时发声靠的是_____________的振动,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

____________传播的.

.将要上钩的鱼会被岸上的说话声或脚步声吓跑,这说明__________能传声.

.歌中唱道“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面涉及到的声源分别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隔墙有耳”这句谚语主要涉及到的物理知识是_______________.

四.布置作业

一份练习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的

1.知道声音的三大特征;

2.了解影响弦乐器的音调的因素;

3.了解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知道在不同介质中声音的速度不同;

4.回声的利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声音的响度、音色;

2.区分声音的音调和响度的不同.

3.回声

三.教学过程

1.上节复习

.作业部分讲解

.概念检查.

2.导入新课:

为什么用口琴、长笛或电子琴等演奏美妙动听的乐曲不一样呢?

3.探究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幅度的关系

.响度和振动幅度定义:

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振动的幅度叫做振幅.

.探究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幅度的关系

活动一:

拿出大鼓,敲鼓时鼓面振动发声。

怎样才能使鼓面振动发出的声音更响,同学们很容易想到应该使鼓面振动的幅度更大些,关键是设计一种能显示出鼓面振动大小的方法。

如在鼓面上撒些纸屑,通过纸屑向上跳的高低来显示鼓面振动幅度的大小。

也可以将鼓侧放,然后将细线悬吊泡沫塑料小球与鼓面接触,通过泡沫小球向外弹的远近来显示鼓面振动幅度的大小,你还能设计出哪些方案?

活动二:

一个同学讲话,另一个同学分别在距离第一个同学5m、7m、9m处听,感觉声音大小.

通过上述探究活动,我们得出结论:

声音振动的幅度越大,响度越大;距离声源越近,响度越大.

4.探究声音的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音调与频率的定义:

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每秒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单位为赫

兹,简称为赫,符号为Hz.

.探究声音的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活动:

将一根钢皮尺放在桌边上,一头伸出桌面,一只手压紧放在桌面上的部

分,另一只手拨动伸出桌外部分(尺的弯曲程度相同),尺子就会振动并发出声音。

改变伸出桌面尺子的长度,一次伸出四分之三,另一次伸出四分之一长,看尺子振动的快慢,听尺子发出声音的高低,比较声音的高低与振动的快慢(频率)的关系.

通过上述探究活动,我们得出结论:

物体振动的频率越大,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调

越高.

5.影响弦乐器音调的因素:

影响弦乐器音调的因素有三;弦的长短;弦的粗细;弦的松紧.

6.辨别声音

活动:

让后排的一位同学朗读课文,前排的同学不看后排,辨识刚才是哪一位同学

在朗读。

通过上述活动,体验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品质,感悟音色的含义。

7.声音的传播速度

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

声音在气体、固体、液体中的传播快慢依次是:

固体、液体、气体.

8.回声

.定义:

声音在均匀介质中传播时,遇到较小的障碍物会绕过继续传播,当遇到较

大的障碍物时,将在界面发生反射,声波返回形成回声.若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和原声区分开,若不到0.1s,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回声的重要应用是测距、测深.测量的原理:

s=1/2v声t,其中t为从发声到听到

回声的时间,v声为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注意v声在不同介质中是不同的.

9.课堂练习:

⑴.声音的三个特征为

⑵.声音的叫做响度,响度跟声源有关,振幅大,响度。

⑶.女同学的声音比男同学的尖,这是指声音的特征中的。

⑷.关于声音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切振动的物体都会发出声音

B、物体振动时偏离原来的位置叫振幅

C、物体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

D、空气中的声速跟音调无关

⑸.闻声不见其人时,你往往根据说话声就能判断出是谁在讲话,这是因为不同人

的声音具有不同的

A、响度B、音调C、音色D、频率

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收音机中的音量开关是调节音调的

B、收音机中的音量开关是调节响度的

C、一个人的音色是不会改变的

D、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是不会变的

.小明对着高山大喊一声,经过3s听到了自己的回声,则小明离大山的距离大约

是多远?

四.布置作业

一份练习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的

1.能从物理学的角度和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认识噪声和乐音;

2.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3.知道控制噪声的途径和方法;

4.知道可听声的频率范围;了解人和一些动物的听觉频率范围;

5.知道什么是超声波、次声波;知道它们的性质以及在科学、社会、技术上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区分乐音和噪声,了解噪声的来源及危害,控制噪声的三种方法;

2.人耳听不见声音的频率范围,超声波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

1.上节复习

.作业部分讲解;

.概念检查.

2.噪声和乐音的区别:

乐音通常是指那些动听的、令人愉快的声音。

乐音的波形是有规律的。

噪声通常是指那些难听的、令人厌烦的声音。

噪声的波形是杂乱无章的。

3.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噪声的来源主要有三大部分:

工业噪声、交通噪声和居民噪声。

噪声的危害:

心理效应:

使人烦躁,精力不集中,妨碍睡眠和休息;生理效应:

耳茸、头疼、消化不良、视觉模糊等,严重时会使人神志不清,休克或死亡;

物理效应:

高强度噪声能损坏建筑物。

人们用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4.减弱噪声的途径:

在声源处减弱,如改造声源结构,减少噪声的强度,再声源处加防护罩等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如:

城市内种树,修隔音墙等.

在人耳处减弱.如戴上防噪声耳塞,用双手捂住耳孔等.

5.人耳听到声音的频率

人耳听到声音的频率为20Hz---20000Hz

6.超声波

定义:

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做超声波.

性质:

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传播距离远.

用途:

超声波的声呐测距、超声成像、超声测速、超声清洗、超声焊接及超声碎石.

7.次声波

定义:

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叫做次声波

用途:

可用来预报地震、台风和监测核爆炸.

8.课堂练习:

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噪声是指声源做________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的声音,以及人们在某些场合_________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人们把_____________称作“隐形杀手”,这是因为它影响人睡眠、休息、学习和工作以外,还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