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二上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254099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828.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二上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学年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二上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学年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二上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学年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二上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学年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二上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二上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

《学年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二上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二上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二上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

学年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二上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8-2019学年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二上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考试时间:

90分钟满分:

100分

选择题部分(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1.王家范先生认为,西周时期是中国历史真正进入“文明时代”的关键时期,后世的中国文明,正是从这里扎下了根。

西周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是

A.等级分明的礼乐制度

B.“封建”式的地方管理方式

C.世代公卿的选官制度

D.“四方”臣服中央的国家观念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礼乐制度到了春秋时期就已经是礼崩乐坏了,不能说是对后世影响深远,故A项错误;封建指的是分封制,到了春秋战国基本崩溃,逐渐被中央集权制度取代,故B项错误;世卿世禄制主要流行于商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阶层的变动,新兴地主阶级冲击原有的世卿世禄制,基本上退出历史舞台,故C项错误;西周时期士大夫思想中是家国天下的观念,这种思想下任何出现在中央王朝视野中的民族部落政权都要臣服于中央王朝,臣服于天子脚下,显然已经出现“四方”臣服中央的国家观念,故D项正确。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

2.宋代从乾德元年(963年)开始,朝廷陆续“命大理正奚屿知馆陶县、监察御史王祐知魏县、杨应梦知永济县、屯田员外郎于继徽知临清县(知,即兼理、兼管之意)”。

北宋知县的设立表明

A.中央集权得到了加强

B.地方行政区划的变迁

C.提高了君主的权力

D.县取代州成为基层单位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反映的是宋代以较高官职监理县官的做法,是中央政府针对地方政府采取的措施,用以加强中央集权,故选A;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地方行政区划,排除B;北宋知县的设立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而不是加强君主的权力,排除C;D材料无法体现,排除。

3.“他们凭藉祖先的余荫……凡州郡掌管选举诠叙的官吏,如中正、主簿、功曹之类,都非由他们中择人任用不可,而且由中央到地方的高级长官亦由他们包揽独占,使一般平民不易有参加的机会。

”材料反映的是

A.科举制形成的必然性

B.察举制引发社会动荡

C.科举制打破特权垄断

D.世家大族垄断选官权

【答案】D

【解析】

从材料中“他们凭藉祖先的余荫……凡州郡掌管选举诠叙的官吏,如中正、主簿、功曹之类,都非由他们中择人任用不可”说明当时选官权力掌握在世家大族的手中,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A选项没有反应出这一点;B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九品中正制;C选项错误,科举制在这个时期还没有形成。

4.雅典的伯利克里于公元前451年规定担任一天陪审员,给费2个奥勃,后来增至3个奥勃,约相当于那时候雅典一般老百姓半天的所得。

这一举措主要是为了

A.提高陪审员的收入

B.鼓励公民参加国家事务

C.促进商品经济发展

D.保证司法独立与公正

【答案】B

【解析】

题干描述可知伯里克利时期,给参政公民发放津贴,这可以进一步调动公民参加国家事务的积极性,故本题答案选B项;A项不是伯里克利改革的目的;C项与题干描述无关;D项与题干无关,不选。

5.恩格斯说:

“在英国,谁都知道,土地贵族和(工业)资产阶级这两个阶级争夺统治的要求,是英国全部政治斗争的中心。

”下列能反映这一“要求”的史实是

A.1688年光荣革命

B.《权利法案》的颁布

C.责任内阁制形成

D.1832年议会改革

【答案】D

【解析】

【详解】A、B、C三项中的事件发生时,英国的工业资产阶级还未强大起来,还不可能与土地贵族争夺政权,排除;1832年议会改革是工业资产阶级争夺政权的斗争,D项正确。

【点睛】抓住关键信息“土地贵族和(工业)资产阶级这两个阶级争夺统治的要求”,联系所学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的背景分析解答。

6.《西方政治制度史》中提到:

“总统虽由两院议员选举产生,并在某些方面受到议会两院制约,但仍拥有巨大的权力。

”材料反映的政治制度依据的法律是

A.《权利法案》

B.1787年宪法

C.1875年宪法

D.1871年宪法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根据法国1875年宪法,总统由参议院和众议员联席会议选出,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的最高统帅,有权任命文武官员、缔结条约、实行大赦等,因此C项正确;A、D两项分别为英国和德国的法律,两国是君主立宪制,没有总统,可以排除;B项为美国宪法,美国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不符合“总统虽由两院议员选举产生”,排除。

【点睛】抓住关键信息“总统虽由两院议员选举产生”,联系所学法国1875年宪法的知识分析解答。

7.有学者认为:

“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

”这里所说的“大势”主要是指

A.英国的船坚炮利

B.工业文明迅速发展

C.中国的闭关锁国

D.西方列强加紧对外扩张

【答案】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世界大势”来看,中国代表的落后的农业文明,而英国代表的是先进的工业文明,两种文明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故B项正确;ACD项也是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但不符合“世界大势”,排除。

点睛:

题干观点从“世界大势”角度认为鸦片战争具有必然性,“大势”的理解应从世界潮流角度。

8.钱穆先生提出了对太平天国的看法:

“他们对下层民众,想推行均田制度,粗浅一些的社会主义,大抵他们是有此想法的。

”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是太平天国

A.发动天京变乱

B.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C.定都天京

D.提出《资政新篇》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他们对下层民众,想推行均田制度”,结合所学,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表现了广大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愿望,故B正确;发动天京变乱、定都天京和《资政新篇》没有涉及“推行均田制度”的问题,排除ACD。

【点睛】抓住关键信息“他们对下层民众,想推行均田制度”,结合所学《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分析解答。

9.李鸿章在奏折中言:

“但令(北洋水师)游弋北海内外,作猛虎在山之势,倭尚畏我铁舰,不敢轻与争锋。

”他的这一论断

A.正确评估了中日双方舰队的实力

B.高估了日军的战斗力

C.导致黄海海战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D.与战争发展情况不符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反映了李鸿章认为日军不敢轻易发动战争,事实上日本军队主动出击,给北洋舰队以重创。

所以,李鸿章的判断与此后的事态发展不符,D项正确;从李鸿章的言论来看,他低估了日军的战斗力,A、B两项错误;李鸿章的论断并非战争失败的决定因素,C项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但令(北洋水师)游弋北海内外,作猛虎在山之势,倭尚畏我铁舰,不敢轻与争锋。

”联系所学甲午战争的史实分析解答。

10.据《每周评论》(1919年5月11日)记载:

学生们边行进,边宣传,“许多人民看见掉泪,许多西洋人看见脱帽喝彩,又有好些巡警也掉泪”。

这说明五四运动

A.与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势不两立的斗争精神

B.引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觉悟

C.展现了广大青年学生的先锋模范作用

D.展示了工人阶级作为主力军的光辉形象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1919年”“许多人民看见掉泪,许多西洋人看见脱帽喝彩,又有好些巡警也掉泪”,由此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从五四运动学生游行过程来看,支持者有人民、巡警等多方面的力量,B项正确;A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C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学生游行,没有涉及工人阶级,排除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1919年”“许多人民看见掉泪,许多西洋人看见脱帽喝彩,又有好些巡警也掉泪”,结合所学五四运动的影响分析解答。

11.2015年5月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参加了俄罗斯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莫斯科红场阅兵仪式,展示了我国作为和平大国的国际形象,这支军队创建于

A.黄花岗起义B.武昌起义C.南昌起义D.秋收起义

【答案】C

【解析】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爆发,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结合体中所表达的含义,我们可知本题选择C选项。

A、B选项所在的时期中国共产党还没有成立;D选项所在时期人民军队已经建立。

12.“这种制度,从根本上克服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两党制或多党制互相攻击、互相倾轧的弊病,能够保证集中领导与广泛民主、充满活力与富有效率的有机统一。

我们要继续坚持和完善这个制度------”“这个制度”是指中国的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基层民主制度

D.政治协商制度

【答案】D

【解析】

【详解】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两党制或多党制的中国的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D项正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民主制度不属于政党制度,排除ABC。

【点睛】抓住关键信息“克服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两党制或多党制互相攻击、互相倾轧的弊病”,结合所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知识分析解答。

13.有学者认为,1919年英、美、法控制着整个世界;而100年之后,任何政治集团将不仅是由3个西方人组成,而是由世界7个或8个主要文明的核心国家的领导人所组成。

这一观点成立的主要依据是

A.殖民体系瓦解,新兴力量崛起

B.国家利益冲突,意识形态对抗

C.国家实力消长,力量对比变化

D.区域集团发展,局部冲突加剧

【答案】C

【解析】

材料说明一战后是英法美主导世界格局,“世界7个或8个主要文明的核心国家的领导人所组成”说明当今世界格局特点是多极化趋势增强,世界格局的变化说明国家实力消长,力量对比变化,C正确;殖民体系瓦解是20世纪末期,A错误;国家利益冲突,意识形态对抗是二战后初期世界格局特点,B错误;材料中论述的是世界格局多极化力量加强,不是区域经济集团化发展,故D项错误。

14.唐人写淮北多有“稻垄泻泉声”之类的诗句,北宋仍有“水阔人间熟稻天”的描写。

但1678年,河道总督的奏疏已是“田地皆成沙土,止产粟米”,两年后就有人感叹是“沟洫之制,水陆失宜”。

淮北农耕变化表明古代农业

A.注重作物品种选择

B.需要政府合理作为

C.重视农田生态保护

D.全凭兴修水利工程

【答案】B

【解析】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材料中““田地竹成沙土,止产粟米”“水陆失宜”的信息说明属土流失严重,政府必须进行管理,故B项正确。

其它选项在题干中无法体现,均排除。

15.中国古代的手工业在许多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下列图片与对应的文字说明正确的是

A.图一为礼器的象征,代表权力和秩序,反映的是商朝高超的铸造工艺

B.图二甲骨文中出现了“蚕”和“丝”字,说明中国的养蚕和丝织技术是从西周开始的

C.图三青花瓷在宋代被奉为珍品

D.图四三星堆青铜礼器充分展示出东汉时期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

【答案】A

【解析】

【详解】司母戊鼎是礼器,代表权力和秩序,反映的是商朝高超的铸造工艺,故A正确;早在上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学会了养蚕缫丝了,B错误;元代出现青花瓷,C错误;青铜器在商周时期最盛,三星堆出土的是商周时期的青铜器,D错误。

16.“重农抑商”政策得以长久实行的根本原因是

A.适应了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需要

B.中国一向具有重视农业的优良传统

C.中国人口众多,解决吃饭问题是当务之急

D.有利于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答案】A

【解析】

【详解】封建社会“重农抑商”政策得以长久实行的根本原因是其适应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需要,因为重农抑商可以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以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巩固封建统治,故选A;BCD都不属于根本原因,排除。

17.美洲作物之引种中国大多发生在明清时期,总数接近30种。

新旧大陆物种的交流也包括中国的瓷器、丝绸、茶及一些农作物等输入美洲。

欧洲人饮用从中国和印度输入的茶、来自阿拉伯的咖啡和用来自美洲的可可加工成的巧克力。

随着热饮的盛行,购置中国瓷制的饮具、炊具成为欧洲家庭的时尚。

这表明

A.新航路开辟建立起全球性的联系,物种实现了世界的自由流动

B.殖民扩张活动扩展了欧洲的势力,加强了对美洲和亚洲的掠夺

C.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世界物种交流,丰富了世界各地人民的生活

D.欧洲殖民活动加强了世界的联系,成为沟通美洲和亚洲的纽带

【答案】C

【解析】

材料无法体现“物种实现了世界的自由流动”,排除A;“美洲作物之引种中国”和“中国的瓷器、丝绸、茶及一些农作物等输人美洲”体现不出欧洲“对美洲和亚洲的掠夺”,排除B;材料反映了世界物种的交流丰富了世界人民的生活,故C正确;D不符合材料的主旨。

【名师点睛】

材料反映的是世界各地物种交流的情况,不能错误的理解为西方殖民扩张活动扩展了欧洲的势力。

18.1904年,德国六个大的化学公司成立了两个大卡特尔。

他们集中管理,维持价格,以较少的企业进行大规模的生产,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直接推动因素是

A.蒸汽机的广泛使用

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C.德国统一的完成

D.“经营者革命”的推行

【答案】B

【解析】

【详解】“卡特尔”是垄断组织的一种表现形式,这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而蒸汽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故A项错误,B项正确;德国统一的完成是在1871年,德国统一有利于德国经济的发展,但不是垄断组织产生的直接原因,故C项错误;“经营者革命”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之后,D项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

19.1926年12月,有戏报鼻祖之称的《罗宾汉》在上海创办,该报内容兼电影、戏曲、演艺之类,后改为专业的戏剧报,每期都有关于戏剧界的掌故、趣闻、轶事和名角的花边新闻,得到广大戏迷和普通百姓的喜爱。

该报

A.推动了城市文化多元化的发展

B.是西方列强文化侵略的直接产物

C.是国民政府新生活运动的体现

D.说明近代上海传统文化的繁盛

【答案】A

【解析】

【详解】《罗宾汉》内容得到广大戏迷和普通百姓的喜爱,说明该报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使文化多元化,故A正确;B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1934年国民政府发起新生活运动,C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电影不属于传统文化,排除D。

20.从西方工业近代化的成功实践可以看出,其工业化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两条:

一是从银行融资,二是设立股份制公司吸引民间资本。

而洋务运动偏偏这两条路都行不通,从而决定了它最终崩溃的命运。

这一现象说明

A.洋务运动缺乏有力资金支持B.财政危机影响近代化发展

C.中国工业化道路具有特殊性D.西方发展经验不具借鉴性

【答案】C

【解析】

从材料对洋务运动失败原因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国工业化过程是与西方工业化有很大差别的,现实条件和历史背景都有很明显的差距,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A、B选项只是提到了原因中的一点;D选项说法错误,西方的经验有助于我们工业化的进程。

21.美国学者赫德里克.史密斯在《俄国人》一书中,讲到20世纪70年代的苏联时,说:

“这里是工人的乐园,是世界上工人们混日子的最好地方。

”这一现象的实质是

A.苏联最重视工业发展

B.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明显优越性

C.经济体制影响劳动者的积极性

D.工人阶级有强烈的主人翁精神

【答案】C

【解析】

【详解】20世纪70年代,勃列日涅夫改革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致使工人生产积极性下降,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苏联经济改革的消极影响,AB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工人们混日子的最好地方”说明工人生产积极性下降,故D错误。

【点睛】抓住关键信息“20世纪70年代的苏联”“工人们混日子的最好地方”,联系所学勃列日涅夫改革的知识分析解答。

22.1953—1957年间我国工业与基本建设投资情况统计

工业投资金额

基本建设投资项目数

行业

比例(%)

投资主体

比例(%)

金额(亿元)

重工业

85

中央

81.8

481.15

轻工业

15

地方

18.2

107.32

 

上表反映了新中国

A.产业结构的均衡发展

B.工业体系的构建模式

C.工业布局的合理发展

D.地方经济发展的困境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重工业、轻工业的投资金额与比例,二是中央和地方在基本建设上的投资数额与比例,材料数据说明1953-1957年中国工业体系主要由中央投资重工业领域,体现了工业体系的构建模式,故B项正确;由工业投资金额重工业、轻工业的比例分别是85%、15%,可知产业结构不均衡,A错误;材料数据无法体现工业布局是否合理,排除C;材料数据无法体现地方经济发展的困境,排除D。

23.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现代工业存在国营企业与公私合营企业两种主要形式,两种形式的主要区别是

A.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

B.生产的经营规模

C.生产的经营方式

D.生产的市场化程度

【答案】C

【解析】

【详解】1956年底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公私合营企业成为公有制,故A项错误;生产经营规模不是主要区别,故B项错误;我国对国营企业实行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对公私合营企业实行赎买政策,二者经营方式不同,故C项正确;无论国营企业还是公私合营企业都是公有制,在国家计划经济管理下,二者在生产上不受市场影响,故D项错误。

24.“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计划生育运动,到70年代初,规定城市和农村夫妻生育不能超过2个小孩,但到80年代,每个家庭只允许生育1个孩子。

”中国政府调整计划生育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A.人口增长过快

B.优生优育,提高国民素质

C.计划经济的发展要求

D.国民经济发展缓慢

【答案】D

【解析】

【详解】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中国经济发展缓慢才是导致计划生育政策调整的根本原因,故D项正确;ABC是中国政府调整计划生育政策的重要因素,但不是根本原因,排除。

25.以当代美国默里·N·罗斯巴德为首的新的经济学派认为,胡佛政府对于经济危机的政策并非“自由放任“,而是强制干涉给私营经济造成了沉重的负担。

胡佛对经济的干预包括抬高工资率和物价、扩张信贷、扶持濒临破产的企业和增加政府开支。

政府的不当干涉和对私营产值的掠夺,才导致经济危机形势愈益严重。

据此可以推断

A.罗斯福新政是对胡佛做法的全面否定

B.胡佛的举措为罗斯福新政提供了经验教训

C.胡佛对经济危机爆发负主要责任

D.胡佛开创了美国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答案】B

【解析】

材料中“胡佛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包括抬高工资率和物价、扩张信贷、扶持濒临破产的企业和增加政府开支”的信息说明胡佛政府也曾对经济进行干预,这给罗斯福新政提供了经验,故B项正确。

材料并非是对胡佛做法的全面否定,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并不能说明胡佛对经济危机爆发负有主要责任,故C项错误;开创了美国经济发展的新模式的是罗斯福新政,故D项错误。

26.法国著名经济学家马赛在20世纪50年代末提出,国家对经济调节的最好方式是计划化,但所谓的“法国式计划化”,就是寻求一条中间道路,把人对自由的追求、个人创造性的发挥与发展经济的共同方向统一起来。

马赛的“法国式计划化”

A.把“计划”定义为计划经济

B.是国家协调所有社会力量的发展方式

C.主张实行完全的市场调节

D.是对“滞涨”引发经济危机的反思

【答案】B

【解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计划指的是制定经济计划,并不是计划经济体制,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把人对自由的追求、个人创造性的发挥与发展经济的共同方向统一起来”得出是由政府协调和调动社会力量发展经济,故B项正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采用政府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并不是完全由市场调节,故C项错误;“滞胀”是在20世纪70年代后出现的,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点睛:

解答本体的关键信息是“20世纪50年代末”“把人对自由的追求、个人创造性的发挥与发展经济的共同方向统一起来”,然后联系所学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知识分析解答。

27.下图反映的是某国际组织从1981年到2009年向各成员国提供贷款的情况(注:

图中“其他”指的是贷款额低于112.95亿美元的国家的贷款总额百分比)。

由此可判断该组织

A.致力于消除国际性贫穷

B.促进了国际汇率的稳定

C.消除了成员国贸易壁垒

D.是南南合作的重要成果

【答案】A

【解析】

从图表中可以看出,该国际组织主要提供给发展中国家贷款;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国际组织是指世界银行,世界银行贷款给成员国,有助于推动其经济发展,减少贫困,故A项正确;B项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排除;C项是关贸总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排除;D项不符合题意。

点睛:

首先从表格中分析出该组织的相关特点,从而判断出该组织;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四个选项即可。

28.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普遍蔓延,在这一过程中,少部分人成了赢家,而大多数人则为社会发展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资本主义的逻辑最终必然到达全球范围,它从16世纪在欧洲诞生到今天已经真正达到全球范围。

整个世界都是在这个单一的我们称之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社会分工架构之内运作的。

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经济全球化同科技革命紧密联系

B.资本主义在全球化过程中起核心作用

C.各国政治经济体制日益融为一体

D.经济全球化以全球的市场经济为基础

【答案】B

【解析】

据材料信息“资本主义的逻辑……已经真正达到全球范围”“整个世界都是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社会分工架构之内运作的”可知作者强调资本主义在当今世界中的地位、作用,即“资本主义在全球化过程中起核心作用”,B符合题意。

题干没有提及经济全球化同科技关系,排除A;各国政治经济体制不可能融为一体,排除C;题干没有提及市场经济体制的问题,排除D。

点睛:

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发达国家主导下,资本在世界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资本主义大发展推动了生产力、科技等的进步,促进了国际分工,制定了国际经济秩序,从而加强了世界的经济联系,促进全球化的发展。

资本主义在全球化过程中起到核心作用。

29.某地区一些国家签订了一份合作文件,包含如下主要内容。

该文件是

A.《关税和贸易总协定》

B.《罗马条约》

C.《欧洲联盟条约》

D.《北美自由贸易区协定》

【答案】C

【解析】

【详解】该合作文件“完善成员国范围内没有国界的内部大市场”即强调建立各国之间在资金、技术、商品等自由流通的自由市场;“建立经济与货币联盟”“建立政治联盟”反映了该国际组织的政治及经济货币联盟的性质,结合教材所学知识可知,当今世界区域集团组织只有欧盟有经济货币联盟和政治联盟的性质,故C正确;《关税和贸易总协定》是世界贸易组织,《罗马条约》、《北美自由贸易区协定》是经济联盟,不符合“政治联盟”,故排除ABD。

30.有学者认为:

“亚投行的成立,是由于美国拒绝改革布雷顿森林体系。

中国经济不断增长,但是其在美国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中的话语权没有与之俱进。

”亚投行的建立表明

A.中国致力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B.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被其取代

C.政治多极化推动经济格局改变

D.世界经济向体系化制度化发展

【答案】A

【解析】

结合“中国经济不断增长,但是其在美国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中的话语权没有与之俱进”可知,由于中国在国际货币体系中没有话语权,所以中国主导成立了亚投行,表明中国要积极参与和建立新的国际新秩序,故A正确;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形成牙买加体系至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卡通动漫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