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山东省德州市乐陵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末模拟检测解析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252079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92.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山东省德州市乐陵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末模拟检测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历史山东省德州市乐陵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末模拟检测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历史山东省德州市乐陵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末模拟检测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历史山东省德州市乐陵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末模拟检测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历史山东省德州市乐陵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末模拟检测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山东省德州市乐陵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末模拟检测解析版.docx

《历史山东省德州市乐陵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末模拟检测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山东省德州市乐陵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末模拟检测解析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山东省德州市乐陵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末模拟检测解析版.docx

历史山东省德州市乐陵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末模拟检测解析版

山东省德州市乐陵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末模拟历史检测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2小题,共48分)

1.【加试题】清朝官员斌椿考察欧洲,所著《乘槎笔记》被认为是中国知识分子最早亲历欧洲的记述。

下列项中,不可能在其笔记中出现的是(  )

A.在伦敦,访威斯敏斯特宫(议会所在地),“高峻宏敞”

B.到曼彻斯特,观纺织工厂“皆用火轮法,总轮有四百匹马力”

C.在巴黎,见“电机寄信法,…通都大邑以及乡村镇市,线到处,皆可通信.”

D.到柏林,访帝国议会,见“会议厅甚大…旁有皇座,备德皇降临之用焉”

2.大数据分析为历史认识提供了新的方法。

下图所示为德国在1820一1870年、1870-1913、1913-1950、1950-1973年四个时期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

结合所学分析判断,反映1913-1950年经济增长情况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在美国1787年宪法的讨论中,有人主张联邦政府享有最高权威,甚至试图在宪法中加入国会有权否决各州立法的条款。

有人则要求保护各州的自主权,将联邦体制--对政府的不同层次、不同部门权力进行特别划分--视为防止过多国家集权的保障。

它反映(  )

A.大州与小州的利益之争      

B.南方与北方的权力之争

C.立法与行政的职权之争      

D.联邦与各州的权限之争

4.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香港政权交接仪式隆重举行,香港回归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它的重要意义是(  )

A.在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

B.中国在完成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

C.为安全先行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提供范例

D.推动中国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5.某抗日将领在一次战役时写给妻子的信说:

新秋入序,暑气渐消,尤以夜间气爽,想皖地亦同此景象而……昨日,又由日运来援军五万余口……汇山码头(黄浦江下游西岸)为我军占领,敌人虽有大部援军,无法登陆……寇日内再不解决,或即参加战斗也。

这位将领参加的战役是(  )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枣宜会战

6.有学者痛陈:

“当20世纪揭开帷幕的时候,中国是那样贫穷、衰败,任人摆布,仿佛奄奄一息,颜临灭亡的边缘。

”下列项中体现这一说法的是(  )

①民族工业发展出现第一个高潮         

②北京东交民巷被侵华列强划为“使馆界”

③美国商品借资本输出完全垄断中国市场 

④侵华列强丧心病狂地毁坏中华文明遗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劳伦斯•萨默斯曾说,300年后的历史书会把冷战的结束作为第三等重要的事件,把伊斯兰世界和西方世界的关系作为第二等重要的事件,而头等重要的事件是包括中国、印度等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崛起以及它们与发达国家的关系。

这说明在作者看来(  )

A.发展中国家的崛起是影响历史进程的重要因素

B.中国与印度将是主导未来世界的两大关键力量

C.世界格局多极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D.冷战的影响在短期内将会持续存在

8.二战后,德国和朝鲜形成分裂局面的相同原因是(  )

A.国内民族矛盾的激化       B.美国和苏联的相互对抗

C.世界多极化趋势演变       D.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推行

9.“‘人民委员’(部长)命令将土地划分给农民,不给原主人任何赔偿;对银行国有化,在此过程中没收私人账户的存款;将工厂的控制权交给工人;并开始与德国谈判有关结束战争的条约问题。

”上述举措实施的背景是(  )

A.巴黎进行无产阶级专政的尝试   B.英国爆发了宪章运动

C.俄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0.如图是上海造币厂制作的《卡尔•马克思逝世100周年》大铜纪念章的背面。

图案是一位妇女张开双臂护佑着一堵墙边的殉难者,这堵墙是一次革命终结的地方。

它位于(  )

A.英国伦敦  B.法国巴黎  C.德国柏林  D.俄国莫斯科

11.特里•伊格尔顿在《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一书中认为,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是有史以来最彻底的,而且资本主义越发达,马克思主义越适用,一点也没有过时的感觉。

这说明马克思主义(  )

A.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B.是建立在发达资本主义基础上

C.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本质规律 D.只适用于发达资本主义阶段

12.“参议院(上院)也不再有任何‘贵族院’的色彩,而只是‘人民的另一种代表方式’,之所以还必须实行两院制,纯粹是因为人们对于立法权‘无法完全相信’的缘故”。

下列对此制度解读正确的是(  )

①参议院在政治结构中的权力很小   ②体现分权制衡的政治原则

③美国是实行这一制度的典型国家   ④议会只是粉饰门面的形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3.担任过十月革命时期《真理报》副主编的季诺维耶夫曾说:

“二月革命胜利后,弗•伊(列宁)带着整个革命的现成政治图纸回到俄国。

”“现成政治图纸”最主要的主张是(  )

A.提出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   B.制定武装起义方针

C.号召俄国人民退出世界大战    D.建立苏维埃政府

14.英国前首相丘吉尔说:

“核武器……不仅威胁着像英国这样的小国的生存,而且威胁着美国和苏联这样的超级大国的生存。

”因此,美苏在处理相互关系时,往往表现出坚忍和理性。

下列历史事件能够体现这一特点的是(  )

A.北约建立  B.古巴导弹危机 C.出兵越南  D.马歇尔计划

15.公元前536年,郑国的执政子产顺应时势,铸刑书于鼎,公布于公元前452-451年。

古罗马编订出十个法表,镌刻在十块青铜牌上,分布于罗马广场。

由此可见(  )

A.体现了文明发展的诉求      B.两国已进入了法治时代

C.中国青铜技术传到罗马      D.中国成文法律早于罗马

16.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坚决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积极开展多边外交。

如图图片中能够反映我国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的是(  )                 

   

A.①④    B.①②④   C.③④    D.①③④

17.1971年10月,美国代表布什说:

“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

”这里“击败美国”的事件是指(  )

A.中国在日内瓦会议上取得胜利   B.中日关系实现正常化

C.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D.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以恢复

18.蒋廷黻先生在所著《中国近代史》中指出:

“当时的人对于这些条款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

……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来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

可是当时的人并不这样看。

” 材料中涉及的条约给中国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

A.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化程度加深

C.列强对华开始大规模资本输出   D.清政府已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

19.有人把太平天围运动的发展历程分为“宗教构梦、战争追梦、政策筑梦、内乱毁梦”四个篇章。

“战争追梦”主要是指(  )

A.北伐西征,军事全盛       B.金田举义,建号天国

C.干王理政,《资政新篇》     D.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20.公元前480年,波斯入侵雅典。

最终雅典人决定放弃雅典城,全体公民上船与波斯人决战。

作出这一决定的应该是(  )

A.公民大会  B.五百人议事会 C.执政官   D.民众法庭

21.阅读下列关于苏格拉底之死的材料

雅典人口总数

雅典公民总数

陪审、审判人员及产生方式

表决形式

程序

罪名

陪审员

审判员

产生方式

约40万

约4.2万

6000

501

抽签

举手

一审

怠慢神和蛊惑青年

依据表格不能反映雅典民主政治存在的问题是(  )

A.民主范围狭窄 B.参政方式原始 C.国家权力滥用 D.雅典社会衰落

22.如图图片最能展示罗马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是(  )

A.圆形竞技场 B.罗马长城遗址

 C.古罗马奴隶角斗场面 D.罗马法

23.罗马共和国早期,祭司们为了永远垄断法律的解释权,常常把法律的“奥秘”处记载成册,藏于密室。

公元前304年,罗马官员弗拉维乌斯首度公布了民事诉讼程序。

这一官员的做法(  )

A.开始限制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  B.使罗马公民法发展为万民法

C.维护了罗马全体居民的合法权益  D.有利于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

24.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将雅典民主政体定义为:

“一种使人乐意的无政府状态的花哨的管理形式。

在这种制度下不加区别地把一种平等给予一切人,不管他们是不是平等者。

”在柏拉图看,雅典的民主政体(  )

A.体现了人民主权、轮番而治的特点 B.有利于民众直接参与管理国家

C.直接民主过于泛滥        D.表明公民只享有形式上的平等权

25.罗马法规定,要式买卖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如果做错一个动作,说错一个词语,买卖就没有法律效力,不受法律保护。

对此理解和评价正确的是(  )

①僵化刻板的规定抑制了商业发展    ②以严格的程式维护社会经济秩序

③罗马法不能适应经济活动的需要    ④罗马法的特点是注重程序和形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26.毛泽东曾这样描述某次军事行动,“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纵横十一个省。

”这次军事行动指(  )

A.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B.中央工农红军长征

C.八路军进行百团大战       D.解放军跃进大别山

27.“你可知Macao,不是我真姓?

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在20世纪90年代末,这恐怕是炎黄子孙最为熟悉的歌曲。

Macao能够顺利回归,其因素包括(  )

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②“一国两制”方针的指导

③中英坚持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④回归是人心所向,符合历史潮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8.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

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一部法律,它成为我国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这部法律是(  )

A.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

29.某导演创作了一部电视片《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政治建设》.下列题材,可以入选的有(  )

①历史新纪元--开国大典 

②以和平代替武力--《告台湾同胞书》发表 

③“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新阶段 

④扩大基层民主--《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④

30.“权威民所赋,权为民所用”观念在现代中国政治制度中最为根本的体现是在(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依法治国”为核心的宪法体系

31.

如图是杨之光在1954年所作的一幅宣传画《一辈子第一回》,画中老人手捧着一张崭新的选票,满脸露出无比的喜悦。

此宣传画从一个侧面表明了我国正在逐步形成(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政治协商制度          D.基层村民自治制度

32.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说过,“中国不把自己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强加于人,也绝不允许别人把自己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强加于中国”,“中国不打美国牌,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

从中反映出新时期我国的外交政策是(  )

A.反对新老殖民主义,维护民族独立 

B.反对美苏霸权,实行改革开放

C.维护国家利益,坚持真正的不结盟 

D.坚持独立自主,妥善处理大国关系

二、材料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33.国家的对外事务既是一国的政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内政的延续,也是其综合国力的体现。

结合回顾新中国外交走过的风雨历程,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60年11月4日,尼克松对《纽约每日新闻》发表谈话时说:

“我愿非常明确地表示,我反对给共产党中国外交承认。

我同样反对接纳共产党中国进入联合国。

依照联合国宪章,一个国家必须爱好和平才具有进入联合国的资格。

十分明显,中国不是。

美国不应该尊敬一个海盗。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解放台湾是中国的内政,别国无权干涉;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必须从台湾撤走……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和对外政策有着本质的区别,但双方同意,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应根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引自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材料三  日本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中国政府宣布,为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放弃对日本国的战争赔偿要求。

中国政府和日本政府同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两国间持久的和平友好关系,并进行以缔结和平友好条约为目的谈判。

──引自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

请回答:

(1)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美国对华政策有何变化?

指出其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中国政府对美国、日本与中国发展友好关系提出的相同条件是什么?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新中国外交政策的认识。

34.【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9世纪中后期,日本政府大力推行殖产兴业政策,迅速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阅    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兴办生产事业亦属急务,但人民还没有这种志愿,所以暂时创办官立事业,示以实例,以诱导人民。

——守屋典郎《日本经济史》

材料二  自明治初年,渐行所谓奖励工业。

……(工部省)开拓矿山、制造机械和造船……不计利息,不计减损……产品不能销售之物,则自行标价,尽藏库中……故而穷于支付工资与购入材料,只能以补贴营业金的名义从大藏省申报领取。

即或是矿山、造船等需用几十万元的官营事业也都是如此弊病。

——高桥龟吉《日本近代经济形成史》

材料三  经济学者田口卯吉……(1880年)发表评论说:

“政府之制造,已确实妨碍民间同种产业之兴起,……应该中止劝奖保护之政策,使政府的事务限定在适当的领域之内……日本人民业已足以同外国人竞争,业已能够经营制造商业,何须政府自身为之?

——米庆余《明治维新--日本资本主义的起步与形成》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明治维新之初政府殖产兴业的方式及原因。

(2)19世纪80年代,日本殖产兴业的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依据材料二、三,概括这种变化的原因。

(3)日本大地震引发福岛核泄露事故以后,政府对东京电力公司实施了监管。

据此并综合上述材料,请就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谈谈你的认识。

35.

制度是强制执行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外国观察家们都被中华文明的久远性与稳定性所深深震撼。

19世纪中期在中国任职的英国领事官员T.T. Meadows根据他所获得的第一手观察资料对这些做出了以下解释。

……其真正原因可归结为三个原则和一种制度……这三个原则是:

(1)以德治国优于凭武力治国。

(2)选拔最有贤能的人为国家效力是实现国家的政治清明必不可少的条件。

(3)如果君主道德败坏、醉生梦死,并由此导致高压的暴政,那么人民有权力处置这样的君主。

一种机制是:

公开选拔文官的科举考试制度。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自秦汉开始,中央设置御史大夫,“位次丞相,典正法度,以职相参,总领百官,上下相监临”,其主要职责是监察。

从汉武帝开始,监察与行政相分离,以行政区域划分为原则,设十三州刺史,监察地方,开创我国巡视监察制度之先河。

自曹魏开始,监察向组织机构化方向发展,其标志是中央御史台的设立。

——卜宪群《重视中国古代反腐倡廉经验》      

材料三  封建君主对官员的道德要求首先是“忠”,其次才是“廉”,而人治下的反腐倡廉难免具有主观随意性。

皇帝口含天宪、出言即法,随意性极大。

——于永军《封建社会反腐败最终“败”在哪里》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治国中选官制度的演变有何规律?

(2)据材料二,归纳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设置的根本原因。

(3)据材料三,指出作者对封建社会反腐败的看法,并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目前中国反腐倡廉的建议。

36.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  北美史学家时常抱怨,中国也有“教科书问题”,总是腰斩他们的“革命史”,把一部完整的美国革命史按照自己的口味裁剪成一段“亚非拉人民要解放”的早期历史,视野所及,似只有从1775年到1782年的独立战争,却将更为重要的1782年至1787年的制宪历史弃之不顾。

另有一些美国历史学家认为,要理解这场革命,仅仅延伸至1787年也还不够,这场革命有三个段落,第一段落为独立战争,第二段落为制宪活动,第三段落是从费城制宪1800年杰斐逊大选获胜,政党轮替执政,人类第一次实现统治权力的和平交接。

美国革命如果仅仅停留在第一段落,那就不是革命,而是一场战争,甚至仅仅是一场内战:

同一民族内部母邦与移民之间发生的分裂性内战,并不是外来异族统治与原住民之间发生的“民族战争”。

这场“内战”后来之所以发展为“革命”,是在“内战”结束之后的第二、第三段落,从1787年至1800才从容开展。

——朱学勤《近代革命与人性改造--<阳光与闪电—

法国革命与美国革命启示录>(中译本)序》

指出材料中中美两国史学家关于“美国革命史”的不同叙事模式,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这两种叙事模式。

(评价要求:

观点明确,逻辑清晰,表述合理,论述充分。

答案解析

1.D

【解析】由时间可知1871年才成立的德意志帝国,设立帝国议会,因此该时段不可能存在.故D合题意.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BC均有可能出现,故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德国政治制度确立的相关知识.属于情景题,必须结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本题通过创设情景考查相关历史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

2.C

【解析】由于政治不统一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德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进展不大,1820年-1870年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增长率偏低,较符合④.

从俾斯麦1871年统一德国后,从1871年到1913年,德国的GDP年平均增长率为2.83%,符合①

德国受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出现经融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经济变成一片废墟和萧条,与③吻合.

1950-1973德国成为欧洲经济的火车头,经济高速增长,符合②.

综上所述,故C正确,排除ABD.

故选C.

本题考查近代以来德国经济发展的相关知识.对材料信息的正确解读材料是解题的关键.

本题考查近代以德国经济发展的情况,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有一定的难度.

3.D

【解析】题干“有人主张联邦政府享有最高权威”“有人则要求保护各州的自主权”反映了联邦与各州的权限之争.

故选D.

本题解答的关键是从“有人主张联邦政府享有最高权威”“有人则要求保护各州的自主权”切入,结合美国《1787宪法》进行思考.

本题考查了美国《1787宪法》,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本题难度不大.与该题相关的知识点如《1787年宪法》的内容,体现的原则,评价要掌握.

4.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香港回归,是中国统一进程中的重大事件,故B正确,

回归时澳门依然被葡萄牙占领,故排除A.

CD是有关改革开放的论述,与中国统一无直接关系,故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香港回归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对选项进行分析是解题的关键.

本题考查香港回归的意义,旨在考查学生知识再现能力.本题难度偏低.

5.A

【解析】依据材料“汇山码头(黄浦江下游西岸)为我军占领,敌人虽有大部援军,无法登陆…寇日内再不解决,或即参加战斗也”可知该战役与上海有关,故A正确.

BCD均与关键词“汇山码头(黄浦江下游西岸)”无关,故排除.

故选A.

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汇山码头(黄浦江下游西岸)为我军占领,敌人虽有大部援军,无法登陆…寇日内再不解决,或即参加战斗也”.

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6.C

【解析】依据题干“20世纪揭开帷幕的时候”可知,时间是20世纪初,依据题干“任人摆布,仿佛奄奄一息,颜临灭亡的边缘”反映的是清政府已经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民族危机严重,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签订后的现象,民族工业发展出现第一个高潮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故①错误.

北京东交民巷被侵华列强划为“使馆界”是《辛丑条约》的内容,故②正确.

③说法过于绝对化,而且也不符合20世纪初史实,应排除.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对北京进行疯狂的抢掠,毁坏中华文明遗产,故④正确,故C项正确.

故选C.

本题考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需要掌握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的影响以及《辛丑条约》的内容.解题的关键是对“20世纪揭开帷幕的时候”的分析判断出时间,对“20世纪揭开帷幕的时候”的分析判断出现象,结合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的影响以及《辛丑条约》的内容解答即可.

本题考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考查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的影响以及《辛丑条约》的内容的把握,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A

【解析】依据题干“而头等重要的事件是包括中国、印度等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崛起以及它们与发达国家的关系”说明作者认为发展中国家的崛起是影响历史进程的重要因素,故A项正确.

中国与印度只是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材料没有体现两者是主导未来世界的关键力量,故B项错误.

题干与世界的多极化无关,故C项错误.

作者将冷战放在第三等重要事件,这是与另外两件相比较而言,没有涉及短期问题,故D项错误.

故选A.

本题考查多极化趋势的加强.考查发展中国家的崛起的影响.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分析理解的能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对“而头等重要的事件是包括中国、印度等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崛起以及它们与发达国家的关系”的分析理解.需要掌握发展中国家的崛起的影响.

8.B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德国和朝鲜是美苏对抗的结果,与国内民族矛盾无关,故A项错误,B项正确.

二战后形成的是美苏两级格局,故C项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初中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