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课收获交流.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249938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3.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十三课收获交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第二十三课收获交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二十三课收获交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二十三课收获交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二十三课收获交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十三课收获交流.docx

《第二十三课收获交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十三课收获交流.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十三课收获交流.docx

第二十三课收获交流

幸福课第二十三课收获交流

 我们今天早上和班上的助教吃了早餐,这是我们最后一次的早餐聚餐,我有点伤心,希望上完这节课后能开心一点。

今天我们会讲完自尊,下节课是我们最后一次上课,至少是这个学期。

我会总结一下我们讲过的内容,我们讲过的和我们将要讲的内容。

  先回顾一下我们讲过的,就在幻灯片上,有很多研究,有很多观点都说了自尊有多重要。

自尊确实很重要,有研究表明它与我们的健康、成功有关,低自尊通常与犯罪、药物滥用、心情低落、焦虑、抑郁有关,所以自尊很重要,这我们知道,但是在自尊这个课题里也不是天下太平的,我们上节课讲过了,问题之一就是自相矛盾的证据,一方面,高自尊的人通常都仁慈、慷慨和富有同情心,但另一方面高自尊的人又会表现出敌意、缺乏合作精神、有抵触情绪。

另一问题就是人们误解自尊对表现的影响,对幸福的影响,以及当中的原因,自尊的矛盾,有时候我们觉得自己表现很优秀,受到很多赞扬,但自尊上升后,很快又回落到基本水平,甚至更糟,因为我们要尽更大努力才能让自尊回到基本水平,我们要得到更多的赞扬,取得更多的成就,做什么都不够了。

所以有证明表明自尊的来源以及它的后果存在矛盾,解释这些矛盾的方法之一就是借鉴别人的研究,例如Maslow,NathanielBranden或者CarlRogers,Rollo  MayLovinger。

  看看我们怎么分解自尊的基本构成,这就是我的论文的内容,也是上节课我跟大家讲的内容,基本上就是讲了自尊这个领域里的研究人员的观点,那些思考这个问题的人,例如马路对面的教育学院的RobertKegan,他研究自尊的角度更倾向于发展心理学,我给大家介绍了那个渐成模型,渐成,再说一次,他的意思就是必须实现了一层,或者至少部分实现了一层,才能去到下一层,这三层分别是依赖型自尊、独立型自尊和无条件型自尊。

依赖型自尊,它有两个构成部分。

首先,有高度依赖型自尊的人时刻需要他人的赞扬,不管是选择职业还是决定下午做什么这样的小事,都是根据他人的认同来做决定的,有依赖型自尊的人在能力感方面总是拿自己跟别人比较,我比他们好还是差?

比他们优秀还是不如他们?

独立型自尊是一种取决于自我的自尊,这样的人在评价自己时用的是自己的意见,他们的能力感取决于自己认为自己进步了多少、改善了多少、觉得自己的潜力发挥了多少,这就是独立型自尊,并不取决于他人的言论或想法。

无条件型自尊是最高层次的自尊,也就是Maslow所说的“自我实现”,DavidSchnarch所说的“分化良好型”想被了解,而不是被认可,无条件型自尊是指我们的自尊高到让我们对自己感觉很好,所以我们并不在乎别人怎么看自己,甚至不在乎自己怎么看自己。

在比较方面,我们不会比较,我们是相互依存的,相互联系的。

我上节课举的一个例子是写书,假设我出版一本好书,我是一个高度依赖型自尊的人,首先,我写这本书,我出版这本书是我为了得到赞扬,我的首要动机是获得外界认同,我的的首要动机是想出版一本比别人的书都好的书,相比较而获得的能力感以及取决与外界。

又假设我写了一本书,我是一个高度独立型自尊的人,我写了书,我自己评价“这是一本好书”或者“这本书不怎么样,需要修改”。

在比较方面,我跟自己比较“我比起刚开始写时进步了很多,这本书比我之前一本要好,我的书写得更真实了。

”这是独立型自尊的评价。

无条件型自尊,是我们所知的最高层次自尊,我写了一本书,我不在乎评价,不管它是好事坏,我当然想变得越来越好,但这并不影响我对自己的感觉,我就是我,我写了这本书,我处于心流状态,我体验这种经历,至于这本书是不是比别人的好或者比我以前写的好,这都不重要,我高兴的是我写了一本书,如果别人也写了一本书,我也同样替他感到高兴,别人写了一本更好的书,我会同样高兴,甚至更高兴这本书更能帮助到人。

这个模型有很重要的一点是需要明白的,我们从很小的年纪开始就有这三层自尊,并非只有吹喇叭那个或特雷沙修女、曼德拉或者玛格丽特米德这样的名人才是自我实现的人,他们并不是不在乎别人的看法,但他们大部分时候都是自决的,做自己相信的事,和他人相互联系,想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但他们并不在乎,并非他们评价自己时不会跟自己比较、也不会跟别人比较,这是人的天性。

我犯过一个错误,当我开始这个研究时我跟自己说“好的,我想有独立型自尊。

”当后来我明白无条件型自尊是什么时我说“我想有无条件型自尊。

”我把这两种自尊列为好的,把依赖型自尊列为坏的,结果呢?

只加剧了我对他人的依赖,因为当我们有违天性时,天性就会跟我们作对,我们赢不了。

就像第二节课一样,如果我跟自己说“Tal别紧张,别紧张,别心急。

”结果呢?

我看到粉红色大象出来了,我变得更焦虑更紧张了,但当我接受这种天性时,放任它,不强求自己,它就顿时威力大减,因为我可以说“好的,这个人不喜欢我的书,我无所谓,不喜欢我的课,无所谓。

”我接受它,这是天性,我会伤心,我当然想他们都喜欢。

但转念一想,我就想通了“我要怎样做才能活出自我?

我作为一个老师要怎样才能被了解,而不是整天想着得到别人的认同?

”积极接受,回顾一下,接受我的天性,然后决定最合适的是做法是什么。

    我的榜样之一是WarrenBennis,WarrenBennis在领导才能这个领域做过很多研究、演讲和工作,他先在南州大学教旁听课,后来才来哈佛和麻省理工。

他来哈佛商学院教了三年,第一年,作为一个客座教授,第一年我上了他的班,一次非常特别的经历。

第二年他教那个班时,我当了他的助教,我经常和他一起工作、互动,我经常为Warren折服,Warren当时80岁,他现在83岁了,他走进教室时,整间教室都亮了起来,他的微笑、姿势、直率,他丰富的表达,都是为了和同学发生互动,他的一举一动让其他人对自己的感觉更好了,他自信坚强,我把这样的人视为自我实现的人,他有很高的无条件自尊。

我们走得很近,他在很多方面都给了我帮助,最大的帮助就是他活出自我,我观察他、学习他,吸收他给这个世界带来的东西,吸收他每天给数百万读他的书的人、听他演讲的人和他有过接触的人所带来的知识。

几年后,有一天,我是他的助教,我们关系很亲近,我跟他说“Warren,你是怎么变成现在这样的?

”你是怎么变成现在这样的?

他回应时,把手放在我肩膀,看着我,带着一个平静、接受、慷慨的微笑说:

“Tal,我不是一出生就是这样的。

”他就只说了这一句,这就是我需要听到的答案。

因为在他的回答里有很多重要的信息,而最重要的两个信息是。

第一个,他是慢慢进步成这样的,需要时间,你不会在20岁时,或者40岁时,一夜之间,去到第三层自尊,变成一个自我实现的人,需要时间,需要下功夫,需要一次次跌倒和站起来,学会失败,然后从失败中学习,需要学习接受自己,需要敞开心扉、接受伤害、犯错,需要做一个彻彻底底的人。

  我不是一出生就是这样的,他的回答中第二个信息是,Warren很真诚,他很真实,他没有跟我说“Tal,别夸我,我也不是很厉害,过奖了。

”他没有这样,他很真诚,他知道自己的价值,他自信,他没有虚伪的谦虚,这让我想起当我开始思考自尊时,自尊的真正意义Branden的著作中所写的意义,对了,他和NathanielBranden是好朋友。

当我开始读Branden的著作时,当我明白真正的自尊是什么时,我明白有高自尊的人都是谦虚的,你不需要显摆,你们知道,自大、自恋是自尊的对立。

目中无人,自以为是,跟真正意义上的自我感是完全对立的,所以当我明白了这点以后,我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变得谦虚,最重要的目标,所以我越来越觉得要让大家知道我很谦虚,英国哲学家FrancisBacon说:

“谦虚不过是换了个法子在显摆而已。

”这句活用在我身上最合适不过了,但对别人来说不总是这样。

我认为WarrenBennis是真正的谦虚,我认为曼德拉当他谦虚时,他是真正的谦虚。

但问题是,你怎样才能达到那种层次的谦虚?

你要达到那种层次的谦虚,方法就是活出自我,活得真实,走完这个过程,这个过程就像我们上节课说的那样,就像学习走路,我们刚开始生出来时,我们连走路是什么都不知道,但慢慢地我们能站起来,但我们需要别人扶着,或者靠着什么东西,例如,我们靠着桌子小心地走出第一步,慢慢地我们可以自己走了,但我们还是要想着每一步怎么迈,我们跌倒了就再爬起来,学会失败或者一错再错,然后我们继续走,我们心里时刻想着怎么抬起这条腿,当你观察婴儿学走路时会觉得很神奇,他们需要调动很多东西,才能完成这么简单的一个动作,过了一段时间后,婴儿变得更自信了,她开始跑了,她不再想着怎么走或跑,因为她自然地就会走了。

自我感也是这样,一开始我们没有自我感,区分不开“我”和妈妈,或者世界上其他物件,慢慢地我们发展出自我感,但这个自我感是完全依赖外界的,不不管是身体上还是生理上我们都依赖于父母,重要的大人,哥哥或姐姐,然后过了一段时间,通常是到我们进入青春期后,我们开始获得独立,这时我们开始渴望听到自己的声音,想让别人听到自己的声音,青春期这段时间很难,对青少年来说难,对父母来说也能,但这是自然的,是进化的必经步骤,这时候我们需要我们的界限,但同时我们有时候又需要打破界限,我们需要试探现实,确定自我,然后随着时间过去,如果我们这么做。

随着时间过去,我们同时开始一个新过程,这个过程就是真正的分化,这时候独立的自我变得太强烈,我们能够和他们联系,再一次,引用回恋爱课的内容,NathanielBranden说过,我们越独立我们就越互相依存,然后我们进步,这需要很长时间。

如果我们没有依赖的一面,例如:

如果我们少年时没有得到任何赞扬,或者用CarlRogers的话来说无条件的自我关注,我们就会有这个需求,回忆一下那个渐成模型,我们不能跳过一层,通常我们需要一个治疗师,帮助我们找到无条件的自我关注,这样我们就能到达下一层,或者我们需要一段关系,或几段关系帮助我们培养无条件的自我关注,这样我们就能到达下一层。

如果...如果我们在青少年时期不停地有人叫我们安静、守规矩、阻止我们确立自我、活出自我,那么我们就不可能顺利地到达下一层。

通常在以后的生活里,我们需要做的事就是首先要确立自己,就像青少年那样,这样就能到达下一层。

但不管怎样,这个过程不会顺顺利利,为什么?

因为天下没有完美的父母,因为天下没有完美的成长环境,没有完美的老师帮助我们自然而顺利地通过这些阶段。

这是不现实的,在地球上不存在。

我们在艰苦中随着时间进步克服困难、犯错、跌倒,再爬起来,慢慢地独立的自我、无条件的自尊开始浮现,我们对自己更有自信。

Maslow说他没见过有45岁以下就自我实现的人,即使是那些自我实现的人仍然有残留的一丝丝独立型自尊和依赖型自尊,这种自尊是不会彻底消失的,但它这时变弱了,它不占主导地位,这时的人不再执着于获得更多赞扬,当别人不喜欢他们时就伤心欲绝,当自己不是最好时就伤心欲绝,他们接受了,他们会说“赢不了固然是好,赢不了也无所谓。

”,然后他们会继续前进,他们会问“我怎样才能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我怎么把积极情绪带给别人?

”Maslow没有见过45岁以下自我实现的人,Schnarch说要五六十岁时,人才分化,才到酝酿出一段关系中最高层次的感情,需要时间。

我不是一生下来就这样的,正如Bennis指出,不是一生下来就这样的,非常重要的一个道理。

  很多人都问这个理论是不是放之四海皆准,因为你们知道,独立或者说个人主义是西方文化,或者说美国文化、西欧文化,如果你去非洲,这会很不同,群体的概念比个体的概念更重要。

如果大家去亚洲“我们”的概念,集体的概念,群体的概念比个体的概念更重要,那在其他地方呢?

这是一个专属西方的理论吗?

答案是“不一定”如果我们的目标是完全自我实现,或者用Rogers的话来说,在成为一个人的过程中向着这个目标奋进,那么最后,互相依存这个最后阶段对所有文化来说都一样,所有文化都重视这一点。

不同文化的人,这个过程可能看起来不同,日本人、美国人、埃及人、以色列人、津巴布韦人都各不相同,这个过程看起来不同,但它有很多相同之处,我在第三节课时讲过吹喇叭那个,他说他发现西方心理的一个问题是,我们太着重文化差异了,吹喇叭那个是一个文化触觉非常敏锐的人,他说差异确实存在,我们需要学习他们,但与此同时我们更需要学习相同之处,正是这些相同之处把我们联合起来,团结起来,而且相同之处多不胜数,希望不久的将来会有越来越多人研究这个话题,并把它应用于不同文化中,看看它与西方文化以外的世界有什么联系,因为我等一下提到的大部分研究都是在美国做的,有一些是在英国。

如果能看看别的地方这个过程是如何的,那会很有趣,但它的核心是相似多于差异。

  为什么独立很重要?

为什么我们要奋力地达到独立阶段?

为什么我们不应该遵从他人、依赖外界?

我的理由,以及很多研究结果,还有很多历史事件都表明培养独立是我们培养互相依存的一个重要途径。

首选,因为道德行为。

如果大家想想历史上最可怕的暴行,历史上最可怕的暴行正是那些遵从他人、服从权威的人犯下的那些种族主义或民族主义的信念和行为导致的。

现在来看看我刚才提到的三件事,服从权威,一个人如果有很高的依赖型自尊就越有可能服从权威人物,为什么?

因为这样的人寻求赞扬,他们寻求认同,他们没有强烈的自我感,他们需要一个有魅力的领袖告诉他们“你真棒,你真厉害,你太了不起了。

”因为他们的自我感依赖于这些赞扬。

如果我们需要不停地获得群体的赞扬,我们就更可能遵循群体的做法,大家想想Millgram的实验,Asch的实验,上过15节和第1节的同学,大家想想种族主义,什么是种族主义?

种族主义就是通过比较一些外在因素来证明自己高人一等。

换言之,我本身不够好,证明不了我有多好,我必须拿自己跟别人比较,我可以比较居住的地方,比较成长教育,比较肤色,它的中心是相对能力感。

但是独立的人没有这种比较的需求,或者说这种需求没那么强烈,遵循他人的需求也没那么强烈。

他们坚持原则,他们自己的原则,但原则并不是万灵药,原则并不总是好的,因为纳粹分子也很坚持自己的原则,但我等一下讲的研究表明坚持原则的人更可能听从自己的心,只要他们的心没有受伤,我说的受伤不是一个比喻,他们会追求做好事,他们会追求帮助他人,他们的移情会增加,这是移情的矛盾,当我培养移情时,或者说当我们培养...实在找不到更好的词,我也不想用一个新词,当我们培养自爱时,当我们培养自尊时,我们就会更有可能变得富有同情心,爱别人。

大家想想黄金原则,要像爱自己一样爱你的邻居,在这个原则里,爱你的邻居的先决条件是什么?

爱自己。

你就是标准,我们自己是我们评价他人的标准,因为我们怎么对待他们经常...不是通常,但经常都反映了我们怎么对待自己,所以那些培养独立自我感的人,那些有强烈自我认同的人,更能认同别人,除了道德行为以外,还会有更好的认知表现。

有强烈依赖型自尊的人,或者说行动主要由他人言论决定的人,会遵循别人在遵循的规矩,他们很可能变得就像一台机器一样,因为他们为了得到赞扬而努力。

努力是好事,但他们不会打破陈规,而有强烈独立型自尊的人就会打破陈规,选择别人没有走过的道路,但这并不代表他们不会选择别人已经走过的路,只是这是他们真正真正想要的生活就行了。

所以如果我们说“别人说走东,我偏偏走西。

”这同样也是依赖型的,因为我的行为还是取决于他人,所以这不是独立型自尊,而是依赖型自尊。

  如果我坐下说“好的,我该怎么过我的人生?

”我很认证地想,把自己置身于一个没人知道我在做什么的世界,我会更可能找到我的爱好,我的核心,我的使命。

也许是在投资银行工作,也许是在UniLu工作,这并不重要,问题是“我的动力是什么?

” 

  有独立型自尊的人活到老学到老,回忆一下JohnCarlton的研究,在哈佛商学院的毕业生中,优等生与别的学生之间的区别就是,他们总是问问题,他们总是想学更多,他们不会从大学或商学院毕业后,或者读完博士诸如此类的学位后,说“我懂得够多了”,“现在我是经理了,现在我是领导了,我会告诉人们因该做什么。

”  这是WarrenBennis的一个优点,他总是问问题,他对别人做的事感兴趣,他总是在学习。

  我等一下会给大家看一个研究,当我们有独立型自尊时,我们的幸福感会更高,我们会更平静,我们不会不停地向别人证明自己,总是处于警惕状态是一件很劳心劳力的事。

这个人会喜欢我吗?

我这么得到他们的认同?

当我们这样想时,我们会更平静,“让我表达自己,没错,我也许会受伤害,如果他们不喜欢我,我会伤心。

没问题,我承受得住,我很坚强,我可以接受。

”存在感更平静了,当我们表达自己,而不是时刻想着表现自己,想象一下我们的生活会变得多轻松。

如果,当我们在教室时,或者当我们走出教室时,我们感受到这种存在感越来越多地...重申一次,不是完全地,因为这有违人的天性。

但我们可以越来越多地单纯地存在,感激我们的存在,作为一个整体存在。

  我给大家讲几个研究,这样的研究不是很多。

我想给大家讲我做的一些研究,是我读博士学位时做的,后来还继续做了一点。

第一个研究时关于自尊的矛盾。

也就是说,有些人得到很多赞扬,但他们的自尊下降了。

而那些有很高自尊的人,有些有敌对情绪,但有些却对别人宽厚仁慈。

第一个研究时Kernis做的,他在1995年提出自尊稳定性这个概念,他说,真正能够预测一个人究竟是敌对还是宽厚,他们的自尊会随时间增高还是降低的,不是自尊本身而是自尊的稳定性,他发现...他追踪实验对象,例如,一两周,他会测评他们的状态自尊而不是特质自尊,他们当时的状态自尊。

有些人...假设这里是自尊水平,这里是时间,在某个时候有些人的自尊在这里,然后第二天在这里,然后这里,然后又回到这里,这里...(上下波动)。

假设他测了十次,他想测出这些数据分布的标准偏差,它有多接近?

有多稳定?

假设这个人平均来说有很高的自尊,但有很多起伏,有些人则像这样,也起起伏伏,有时有很大的起伏,但总体来说很稳定,同样水平的自尊,特质自尊,但状态自尊的起伏少了很多。

他发现是自尊的稳定性而不是自尊本身决定了一个人是敌对还是仁慈,自尊不稳定的人更可能充满敌对情绪,而自尊更稳定的人更可能宽厚仁慈,这就解释了自尊理论的很多矛盾和误解。

当我看到这个理论时,我顿悟了,亲身体验到一次顿悟,我说“就是它了,他找到答案了。

” 

    我在2000年写我的硕士论文时,我设计了一个问卷,一个很简单的问卷,测量依赖型自尊和独立型自尊的对比。

我测评学生,大部分是哈佛学生,我还在新加坡做了代表性抽样调查,我那时经常在新加坡,得出同样的结果,亚洲和美国的一样,至少新加坡和美国的一样。

我发现,依赖型自尊与不稳定性有关,而独立型自尊与稳定性有关,换言之,我只测量了一次,而不是十次,到底这种自尊会导致敌对情绪、焦虑还是平静或宽厚,我只用了一个测量数据,我发现依赖性自尊与自尊不稳定性高度相关,两者成正比。

而独立型自尊和自尊稳定性也成正比。

当时我的一些学生也就此做了一些研究,例如MellisaChristino,你们会在这门课上看到她写的一些东西,她本科时写的毕业论文就是表明独立型自尊和快乐,独立型自尊与心流的关系,那些有高度独立型自尊的人最有可能在运动场上体验到心流,因为这就是她的研究对象,哈佛运动员。

高度独立自尊的人也有更高的幸福感。

我的论文是想准确地找出自尊理论存在的问题,我说过,高度自尊意味着自恋,怎么区分这两者?

我在论文里发现自恋其实是与高度依赖型自尊有关。

而自恋与独立型自尊没有什么关系。

之于宽厚,这也许是研究中最令人意外的结果,有独立型自尊的人其实更宽厚仁慈,不仅自我报告如此,对他人的行为也是如此,非常强烈的自我感,我说过,像爱自己一样爱你的邻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当你对自我有一个高标准时,对他人也会有一个高标准,通常这是无意识地发生的,因为我们怎么对待他人就会怎么对待自己。

还有敌对情绪,敌对情绪与自尊本身没有关系,因为有些有高度自尊的人有很高的敌对情绪,但有些有高度自尊的人敌对情绪很低,而且更宽厚仁慈。

但依赖型和独立型自尊能预测敌对情绪。

那些有高度自尊的人,而且自尊主要是依赖型的,这样的人更可能...但也有例外,不是所有人都会这样。

但平均来说,这样的人更可能表现出敌对,而那些有高度自尊,而且主要是独立型自尊的人会更坦率,合作,宽厚。

   

  完美主义。

那时我有两个学生TiffanLgnaczyk和KateRichey她是这个班的助教,做了一个很优秀的研究,表明完美主义和自尊的关系。

有高度独立型自尊的人,他们是完美主义者的可能性更低。

为什么?

独立型自尊的人更注重表达自己,注重学习和成长。

而学习和成长就必定要跌倒再爬起,学习只有这个途径,而依赖型自尊更注重...我上节课引用MihneaMoldoveanu说的话,我们声称自己想要真相,但其实我们只是想自己是正确的,更依赖于他人的看法,更完美主义,更害怕失败,这同样适用于...我们之前讲过,但我想再说一次,适用于恋爱。

这也是DavidSchnarch就这个课题所做的研究,我们说过我们怎么达到被了解的阶段,而不是被认可的阶段,这并不代表在七八十岁时,当我们完全进化了,我们并不喜欢,或者不需要我们的伴侣的认可。

我们需要,但同时我们更关心的是表达自我。

DavidSchnarch是这样说的:

“分化是你维持自我感的能力。

当你情绪上和/或身体上与别人亲近,尤其这些人变得对你越来越重要时,分化使你维持自己的道路。

当爱人,朋友,家庭向你施压,让你同意和遵从时,分化良好的人能够同意,但又不会觉得你们‘失去自我’,能够不同意,但又不会觉得被排挤和难受。

”这正是被了解的含义。

你做自己,分化出来。

这就是独立型自尊的核心,这是最高境界的相互依存的真谛。

说来容易做来难,但用它来启发我们是非常有用的。

在我们潜意识里当它发生时,能够注意到。

因为在20岁这个年龄你们也会经历相互依存的时刻,与朋友家人产生真正的联系,走在后院里,欣赏美景,这些珍贵的时刻随着时间过去,我们会有越来越多。

只要我们跟从这条自然的道路,自然的发展。

继续用回走路那个比喻。

我经常...我们知道历史上有很多故事,有些人被迫穿上太小的鞋子,或者被剥夺走路的自由,Ceausescu统治下的罗马尼亚就是这样,人们无法自然发展,当我们的自然发展被阻碍了,这是有可能的,我们就不能如我们所能的那样发展。

所以在心理层面上也有这个问题,我们怎样才能如我们所能的发展?

你们在这个学期所学到的一些方法,不管是认知的学习方法,允许自己有人的天性。

还是你们具体地运用方法,例如写日记,做运动,学会感恩,冥想,练瑜伽,这些方法都是有助实现自我的方法,它们们能加速这个过程。

当我们加速这个过程,就意味着此时此刻我们就能越来越多地体验到那种存在感。

我们不用等到50、60或70岁,我们可以早早地就踏上那条健康的道路。

 

  那么我们该怎么做?

我们说回我们讲改变时讲过的那个模型。

我们讲过改变的ABC,A是情感,B是行为,C是认知。

我们说过改变的最重要方法,改变的最有效方法是B行为。

我用一个模型讲过态度如何改变行为,反过来行为如何改变态度。

大家回忆一下自我知觉理论,如果你想在某个生活领域得到改善,最好的方法就是自己的行为变得像改善了一样,如果我想要高度自尊,我的行为就要像一个有高度自尊的人。

为什么?

因为自尊就是一种态度,是我对自我的态度,是我对自己的评价。

要提高这种态度我就要...或者说最有效的办法,不是唯一的办法,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表现出一个有高度自尊的人的行为。

所以榜样的作用很重要。

我说的榜样不止一个,有榜样很重要,我们可以学习这些人,说:

“我想有这样的性格...不,我想有WarrenBennis那样的平静、包容、和慷慨精神。

我想有MarvaCollins身上的那种对教学的热爱。

”把榜样的所有优点综合起来,这样我们就能有他们那样的行为。

并且慢慢地培养我们追求的那种态度。

  我来讲一下提高自尊的几个方法,大部分都已经讲过了,所以这也算是很好地总结一下我们讲过的内容。

首先有高度独立型自尊的人通常...正如我们之前从研究中看到的那样,包括MelissaChristino和其他人的研究。

他们通常更平静,所以独立型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