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储部内审检查表.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24820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5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仓储部内审检查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仓储部内审检查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仓储部内审检查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仓储部内审检查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仓储部内审检查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仓储部内审检查表.doc

《仓储部内审检查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仓储部内审检查表.doc(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仓储部内审检查表.doc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检查表

受审核部门:

仓储部

陪同人员:

审核日期:

第页/共页

审核准则:

ISO9001体系文件、适用的法律法规

审核员:

条款

检查内容

检查方法

检查发现

结果

评价

管理

体系

ISO

9001

项目

提问

文件查阅

现场检查

4.2.1

总则

4.2.1

总则

◆是否有文件化的管理体系?

相关文件是否齐全?

文件是书面形式还是电子形式?

◆与管理体系相关的文件有多少?

是否符合标准的要求?

◆与受审核部门相关的文件有多少?

◆是否有组织结构图、管理方针?

◆电子形式文件的使用是否有效?

◆管理体系文件是否覆盖了标准的适用要素(或过程)并符合其要求?

要素(或过程)之间相互作用关系是否给予确定及描述?

◆管理体系文件的内容是否满足ISO9001的要求?

◆管理体系要素(过程)间的逻辑关系、文件的接口是否清楚?

◆查询相关文件的途径

◆有否规定查询相关文件的途径?

◆文件是否便于查阅?

4.2.2

综合管理手册

4.2.2

质量手册

◆管理手册的覆盖面是否完整?

如对ISO9001标准有剪裁,剪裁细节说明的是否合理?

◆管理手册是否包括管理体系的范围?

◆管理手册是否包括任何剪裁的细节与合理性?

◆管理手册是否引用或包括程序文件?

◆管理手册是否包括管理体系过程(或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表述。

◆手册和程序是否相互协调,是否有可操作性?

4.2.3

文件控制

4.2.3

文件控制

◆制定的文件控制程序是否符合要求

◆文件控制程序内容是否完整,是否有可操作性?

程序中是否对文件的编制、批准、发布、存档、查找、修订、评审做出了规定?

◆程序文件是否有效版本?

◆外来文件(如标准)是否包括在控制范围内?

◆是否规定了文件的保管办法?

◆是否规定了适时和定期评审文件的有效性?

◆对体系的运行起关键作用的岗位是否得到现行有效文件?

◆是否规定了失效文件的处置、管理办法?

◆文件的编写、批准、发布、保管、修订、评审情况

◆所有文件是否字迹清楚?

◆所有文件标识是否明确?

◆文件发布前是否得到授权人的批准?

◆所有文件是否均注明制定或修订日期?

◆文件修改后是否重新批准?

◆识别文件现行修改状态的方法是什么?

是否满足要求?

◆使用处是否都使用适应文件的有效版本?

◆文件的查找是否方便?

◆文件的保管是否有效?

◆外来文件的控制

◆是否对外来文件的收集、审查、批准、归档、发放、使用、评审、更新、补充和作废等作了规定?

◆执行的如何?

◆作废文件的管理

◆是否对保留的作废文件进行标识和管理,以防止误用?

4.2.4

记录控制

4.2.4

记录控制

◆是否有对记录进行管理的程序

◆程序中是否对记录的标识、收集、编目、归档、保存、维护、查阅、处置等管理内容做了规定?

◆与本组织有关的记录有哪些?

◆与受审核部门有关的记录有哪些?

◆程序中是否包含对记录的质量要求?

◆是否有保存期限的规定?

◆记录管理的实况

◆是否对记录进行了清理,并列出了清单?

◆对记录的标识、贮存、检索、保护是否与书面程序的要求相一致?

◆记录是否填写正确、字迹清楚?

◆贮存是否便于存取和检索?

◆贮存环境如温度、湿度是否适宜,防尘、防蛀等保护措施是否得当?

◆过期记录是否按要求进行处置?

◆现行记录是否完整?

能否提供足够信息?

信息是否可靠、可见证?

◆记录能否做到对相关活动、产品或服务的可追溯性?

◆员工在需要时能否从组织的记录/信息管理系统获取相应信息?

5.2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5.2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组织是怎样做到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

◆组织是通过什么方法掌握顾客、员工以及其他相关方对产品质量的要求?

◆组织如何将顾客的要求转化为各项工作的要求并实施,从而达到顾客、员工以及其他相关方的满意?

◆管理方针的传达与管理

◆如何向全体员工传达的?

◆采取了那些方式?

◆询问员工,看员工是否了解管理方针?

◆为公众获得管理方针提供了何种方便?

◆公众如何获得管理方针?

5.4.4

管理目标

5.4.1

质量目标

◆组织是否设定了管理目标和指标

◆目标和指标是否形成文件?

◆是否经领导批准?

◆是否分解到有关的职能和层次?

◆设定目标和指标时应考虑的内容

◆是否符合方针的要求?

◆是否包括产品要求及满足产品要求所需的内容?

◆是否考虑了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是否考虑了技术、财务及实施的可行性?

◆是否体现了预防为主和持续改进的精神?

◆是否具有可测量性,有无测量目标和指标的方法?

◆是否为目标和指标的实现设置完成时间?

◆目标和指标的实现情况

◆受审核部门是否均有相应的目标和指标?

◆目标和指标是否具体并尽可能量化?

◆是否设置了必要的可测量参数?

◆是否制定了实施目标和指标的方案?

◆企业资源是否能保证目标和指标的实现?

◆是否明确了执行部门和负责人?

◆是否已向有关人员传达?

◆有关人员是否清楚?

◆有无目标和指标实现的证据

◆检查绩效测量结果,确认目标和指标是否得到实现?

◆目标和指标是否定期评审、修订

◆目标和指标是否定期评审、修订?

◆依据什么评审、修订?

◆目标和指标的评审、修订是否体现持续改进?

5.5.1

职责和权限

5.5.1

职责和权限

◆是否明确规定了组织的组织结构、职责、权限

◆是否有清晰的组织结构图?

◆相关职能部门或岗位(尤其是从事管理、执行和验证工作的人员)的职责是否得到规定并形成文件?

◆受审核部门的职责是什么?

◆有关职责、权限如何传达到位的

◆各部门、各类人员的职责、权限及相互关系是如何传达的?

◆各有关人员是否明确各自的职责、权限及相互关系?

◆各类人员是否明确完成职责任务与实现管理方针之间的关系?

5.5.3

协商和沟通

5.5.3

内部沟通

◆是否制定了协商和交流的程序

◆组织是否有协商和交流的程序?

程序中是否对协商和交流的方式、内容做了规定?

程序制定过程中是否听取了员工意见?

◆程序中是否规定了与相关方的沟通和协商?

◆外部人员获取管理方针的途径和方法是否可行?

是否方便?

◆内部协商的内容

◆员工是否参与管理体系文件,特别是作业指导书的制定、修订和评审?

◆员工是否参与过程的识别与确定?

◆员工是否了解谁是员工代表以及谁是管理者代表?

◆协商和交流的记录

◆涉及重大投诉、事故的外部信息有无适当处理和记录?

◆是否保存有接受和答复员工已经建议的记录?

◆通报组织管理方针和管理体系有效性的过程

◆将管理体系审核和评审结果通报组织内所有有关人员的过程

◆异常、紧急情况下的信息如何交流

◆是否同员工、周围进行过信息交流?

◆是否将管理体系审核和评审结果通报组织内所有有关人员?

◆信息通报采用何种方式?

◆受审核部门涉及到哪些信息交流?

◆同外部相关方的信息交流

◆是否同供方和承包方交流有关信息?

◆如何处理顾客投诉?

5.6

管理评审

5.6

管理评审

◆是否有定期进行管理评审的规定

◆评审的时间间隔是怎样规定的?

◆是否按规定的时间间隔进行管理评审?

◆受审核部门应为管理评审提供什么资料

◆管理评审的输入是否充分

◆受审核部门应为管理评审提供什么资料?

◆管理评审的输入是否包括下列内容:

①内、外部审核结果。

②方针、目标和指标、管理方案实施情况。

③事故、事件调查处理情况。

④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实施情况。

⑤相关方(顾客)的投诉,建议及其要求。

⑥监视和测量情况报告;过程的业绩及产品符合性报告;法规及其他要求符合性报告。

⑦来自管理者代表的关于综合管理体系总体运行情况的报告;来自各部门经理关于局部有效性的报告。

⑧可能引起管理体系变化的企业内外部要素,如法律法规的变化、机构人员的调整,市场的变化等。

⑨改进的建议。

◆管理评审的实施情况

◆管理评审的内容是否充分

◆如何参加管理评审?

◆是否就下列内容进行了评审:

A)方针是否适宜?

方针实现程度如何?

是否需要更新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

B)过程控制情况如何(包括过程是否受控?

某些过程是否需要改善或优化)?

C)产品质量状况如何(有无重大质量问题)?

D)事故和事件的调查处理情况。

E)纠正和预防措施实施情况。

F)绩效趋势。

G)顾客的满意度、与顾客沟通的情况、顾客投诉处理的情况以及顾客反馈的其他信息。

H)相关方的投诉、建议及其要求。

I)法规和其他要求符合性状况如何?

J)资源是否配置得当,能否满足实现方针和目标的要求?

K)组织结构、管理职能是否合适和协调?

活动及其相应文件是否需要修正?

L)自前次管理评审以来所进行的内部审核和外部审核的结果及其有效性。

M)管理体系适应环境变化的应变能力。

N)需要改进和加强的领域是什么?

◆管理评审的输出是否完整并形成文件

◆有无评审记录和形成的其他文件?

◆“管理评审报告”中有无管理体系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的结论?

◆是否提出了需要加以修正的方针、目标和管理体系的其他要素(或过程)?

◆有无不符合,是否提出了纠正要求?

◆管理评审的后续管理

◆评审的后续工作进展如何?

◆对管理评审中的纠正措施是否进行了跟踪验证,验证的结果是否记录并上报给最高管理者?

6.1

资源提供

6.1

资源提供

◆组织怎样确定并提供所需的资源?

◆组织是否规定了提供资源的途径?

◆对与质量有关的人员如何进行培训?

◆如何进行人员补充?

设施、设备更新如何实施?

◆提供的资源是否满足体系的要求?

◆是否配备足够的资源?

6.3

基础设施

6.3

基础设施

◆组织怎样确定、提供并维护所需的基础设施?

◆组织是否规定了确定、提供并维护基础设施的方法?

◆提供的基础设施是否满足要求?

◆组织提供了哪些设施和设备?

◆设施和设备是否符合需要?

◆设施和设备是否得到了维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财会金融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