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2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247829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768.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上册2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2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2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2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2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上册2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教案.docx

《八年级物理上册2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上册2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教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物理上册2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教案.docx

八年级物理上册2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教案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2.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

2.通过学习控制噪声的办法,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通过调查、访问网站、查阅资料等多种途径获取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环境保护出发,突出噪声的危害和怎样减弱噪声,联系实际,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教学要从环境保护出发,突出噪声的危害和怎样减弱噪声,联系实际,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噪声的等级。

闹钟、纸盒、耳罩、泡沫塑料、示波器、铁钉、玻璃、相关课件。

讨论法、阅读法、实验法。

 

一师一优课 一课一名师 (设计者:

   )

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

放一段视频,先播放一段优美的旋律,然后播放一段嘈杂的声音。

然后引入新课:

优美的声音使人心情愉快,而杂乱的声音令人心烦意乱。

那么,令人心烦杂乱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它对人有没有危害?

怎样才能防止这些声音的产生或者削弱它呢?

板书课题

第4节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二、自主学习,指向目标

学生自学教材第42页至第44页,完成学生用书第一部分的内容。

三、合作探究,达成目标

 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活动一:

1.演示:

观察噪声的波形(教材第42页图2.4-1)

演示:

播放一段噪声,如建筑工地的敲击声、混凝土搅拌机的轰隆声、电锯声、机器的轰鸣声等。

学生观察、直觉思维理解噪声。

2.学生阅读课本第43页“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请学生回想在这些环境中的感受,并归类。

3.小组讨论:

我们校园内有哪些影响我们学习、休息的噪声?

师生共同归纳小结噪声的来源与危害。

【反思小结】

噪声定义不唯一,乐音也能变噪声;分贝强弱要注意,人耳极限零分贝。

【针对训练】完成针对练一:

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1.关于乐音和噪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D)

A.乐音的振动是规则的,而噪声的振动是不规则的

B.乐音使人心情舒畅,而噪声使人烦躁不安

C.从环境保护角度看,一切干扰人们学习、休息和工作的声音都叫噪声

D.乐音是由乐器发出的,噪声是机器发出的

【教师点拨】

从物理学角度讲,乐音是物体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可以使人心情舒畅,噪声是物体无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但从环境保护角度看,即使是悠扬的音乐,如果影响到他人的正常生活也属于噪声,所以D不正确。

 控制噪声的措施

活动二:

1.学生讨论:

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方法控制校园周围的噪声?

2.学生讨论教材第44页图2.4-3几种控制噪声的措施,归纳总结控制噪声的方法与措施,并举例生活中治理噪声的例子。

【反思小结】

控制噪声要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和防止噪声进入耳朵三个方面来考虑,即在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传播、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针对训练】完成针对练二:

控制噪声的措施

2.城市里部分道路设计成如图所示,这种下凹道路在控制噪声方面的作用是(D)

A.防止车辆产生噪声

B.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教师点拨】

下凹的道路,周围建筑物可将声音反射,阻断了声音的传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四、总结梳理,内化目标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内容:

1.噪声的来源及其波形的特点;

2.从物理学和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噪声分别指什么;

3.噪声的危害;

4.减弱噪声的有效途径。

五、达标检测,反思目标

学生完成学生用书“课后评价案”部分的内容。

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

1.小花同学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时,记录实验的数据如表。

这种液体的密度和空量杯的质量分别是

液体与量杯的质量m/g

30

50

70

液体的体积V/cm3

10

30

50

A.

10gB.

10g

C.

20gD.

20g

2.a、b是两个由同种材料制成的金属球,它们的质量分别为128g、60g,体积分别为16cm3、12cm3。

在这两个金属球中,如果有一个是实心的,那么

A.这个实心球是a,金属的密度是8g/cm3B.这个实心球是a,金属的密度是5g/cm3

C.这个实心球是b,金属的密度是8g/cm3D.这个实心球是b,金属的密度是5g/cm3

3.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情景,下列有关设计和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该装置的应用是照相机

B.若只将光屏和蜡烛互换后,光屏上仍能成清晰的像

C.若在透镜前佩戴一个近视眼镜,保持光屏不动将蜡烛靠近透镜后光屏上能成清晰的像

D.烛焰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以速度v从1.2f处匀速运动到1.9f处(f为焦距),这段时间内像移动的速度为v′,则v′>v

4.如图所示,一束光线射向O处的光学元件后会聚于主光轴上的S点,去掉光学元件后,光线会聚于S1点,则该元件一定是

A.平面镜B.凹面镜C.凸透镜D.凹透镜

5.如图所示,有一束光线射入杯中,在杯底形成光斑,逐渐往杯中加水,光斑将

A.向右移动B.向左移动C.不动D.无法判断

6.日常生活和自然界中有许多光学现象,如:

插入水中的筷子在水面处“弯折”;湖岸景色在水中形成倒影;雨后彩虹;日食和月食等。

上述现象的成因与物理知识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筷子的“弯折”﹣﹣光的折射

B.景色的倒影﹣﹣平面镜成像

C.雨后彩虹﹣﹣光的反射

D.日食和月食﹣﹣光的直线传播

7.将刚烧开的水倒入干冰(固态二氧化碳)中,水像重新沸腾一样,水中有大量气泡,同时水面上有大量“雾气”。

“雾气”通过鼓风机喷入舞台,即可制造“云雾缭绕”的舞台效果。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雾气”是水蒸气B.“雾气”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C.气泡内主要是水蒸气D.气泡内主要是二氧化碳气体

8.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其物态变化属于升华的是

A.

吉林冬天树上的“雾凇”

B.

水蒸气在凉玻璃上形成水珠

C.

冬季,堆在户外的“雪人”没熔化却变小

D.

晾晒的湿衣服逐渐变干

9.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我们可以利用回声来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

B.用听诊器检查身体是利用了超声波

C.“声纹门锁”是依据声音的响度来识别的

D.在遂宁市区铁路高架桥两侧修隔音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10.在课堂大声回答问题,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

这里的“大声”与“轻声”是指声音的

A.音调B.响度

C.音色D.速度

二、填空题

11.碳纤维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具有不少“特殊本领”。

碳纤维被广泛应用在火箭、导弹、飞机、汽车的制造中,好处之一是可以大大减轻它们的质量,这是因为碳纤维的_____较小;和铝相比,碳纤维比铝轻但强度相似,其中“碳纤维比铝轻”是指:

在_____相同的情况下,碳纤维制作的实心物体的_____比铝材料制作的小。

12.近视眼需要戴_____,远视眼需要戴_____。

(选填“凸透镜”“凹透镜”)

13.下面的图是超市中用来识别货物和价格的条形码,它就是黑白相间的条纹,当扫描仪照射它时,黑条纹将光________(选填“反射”或“吸收”),白条纹将光________(同上),再通过电脑解码就可以了.

14.甲、乙是两种声音在同一个示波器上显示出来的波形,从图形可知图________是噪声的波形,在嘈杂环境中戴上耳塞是从________控制噪声.

15.甲乙两辆车同时向西行驶,它们的s﹣t图象如图。

则乙车的速度为_____m/s,若甲车长5m,则完全通过长75m的一座桥用时间是_____s;车上的乘客发现自己对于对面的乘客是静止的,但是相对于窗外的景物是运动的,这说明运动和静止具有_____;汽车必要时会鸣笛是利用了声音能传递_____

16.下表列出来几种物质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熔点和沸点,根据表中数据回答:

生活中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_____的性质制成的。

若要测量萘的熔点,温度计的玻璃泡里不能选_____(选填“水银”或“酒精”)做测温物质:

若要测量固态甲苯的温度,温度计的玻璃泡里应选_____(选填“水银”或“酒精”)做测温物质。

物质

水银/℃

酒精/℃

甲苯/℃

荼/℃

熔点

﹣39

﹣117

﹣95

﹣80.5

沸点

357

78

111

218

三、计算题

17.实验室需要密度为1.1×103kg/m3的盐水。

现配制了500mL的盐水,称得它的质量为0.6kg。

①通过计算说明配制的盐水是否合乎要求?

②如果不合要求,应加盐还是加水?

加多少?

18.近几年我国高速铁路发展迅速。

现已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行速度最高、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

假期,小明同学乘坐G1619次高铁列车从合肥去黄山旅游,下表是G1619次高铁列车时刻表。

站次

车站

到时

发车

里程(km)

1

合肥南

﹣﹣

09:

08

0

2

巢湖东

09:

29

09:

31

70

3

无为

09:

44

09:

46

105

4

铜陵北

09:

58

10:

00

139

5

南陵

10:

12

10:

14

173

6

泾县

10:

24

10:

26

194

7

黄山北

10:

56

11:

00

306

(1)G1619次高铁列车从合肥南到黄山北行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2)途中G1619次高铁列车以144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400m的桥梁,列车全部通过桥梁的时间是20s。

求该列车的长度是多少m?

四、实验题

19.小强同学为了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进行了以下实验:

(1)在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的右侧,此时应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平衡螺母。

(2)调节天平平衡后,小强又进行了以下三项操作:

A.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液体的总质量;

B.将待测液体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

C.将烧杯中液体的一部分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液体的体积;

如图所示,以上操作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

(3)由上图可得:

该液体的密度为_______kg/m3。

(4)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判断,该种液体可能是下面四种液体中的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水B.水银C.香油D.盐水

20.甲乙一起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甲乙用相同规格的凸透镜做实验,分析数据时发现,他们实验时物距相同但像距不同,可能原因是__;

(2)如图所示,线段AB为凸透镜成像的物距倒数和像距倒数的对应关系,则透镜焦距为____cm;若用此透镜成像,当物距为0.3m时,可在光屏上看到_____的像。

21.课题四:

与镜子有关的实验探究

小玉他们在做“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

(1)小玉在玻璃板的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还要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B,对蜡烛A和B的要求是_____,这是为了_____。

(2)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如图,眼睛应该在蜡烛_____(填“A”或“B”)这一侧观察。

小马无论怎样调节后面的蜡烛,都不能与蜡烛的像重合,请你推测可能的原因是:

_____。

(3)小张对小马的实验进行改进,用跳棋代替蜡烛进行实验,如图所示,但看不清跳棋的像。

请你帮他想个办法看清跳棋的像:

_____。

22.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小华使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根据实验数据作出“温度

时间”图象如图乙。

实验中所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______原理制成的。

从图乙中可知实验测得水的沸点是______

,说明此时实验室中的大气压______

选填“小于”、“大于”或“等于”

标准大气压。

水在沸腾过程中,图a、b所示的是观察到的两种情景,其中水沸腾时的情景为______

填“a”或“b”

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将______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并看到有“白气”不断冒出,这些“白气”是由于水蒸气______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

而产生的。

该同学按实验步骤进行了正确操作,但发现从开始加热到水沸腾这段时间过长,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

写出一种原因即可

,解决的办法是______。

23.如图所示,一个正在发声的警报器置于密闭的玻璃罩内悬浮(与玻璃罩及底座没有接触),阿恩能听到警报器的声音。

(1)步骤1:

开启抽气泵后,阿恩听到警报器的声音逐渐变弱。

步骤2:

关停抽气机,重新向玻璃罩内放气时,警报器微弱的声音又逐渐变强。

上述实验说明了_____。

(2)多次重复上述实验,均有上述的实验现象。

阿恩从气泵说明书上了解到:

抽气泵无法把玻璃罩内空气全部抽出,根据上述实验和信息,能否就得出结论:

“真空不能传声”?

答:

_____。

判断的依据是_____。

24.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某同学用刻度尺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如图甲所示),用停表测量小车通过该段路程所用时间(如图乙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同学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2)小车通过的路程为cm:

(3)小车通过该段路程所用时间为s;

(4)该段路程中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A

C

D

B

C

D

C

D

B

二、填空题

11.密度体积质量

12.凹透镜凸透镜

13.吸收,反射

14.乙人耳处

15.4相对性信息

16.热胀冷缩水银酒精

三、计算题

17.①配制的盐水不合乎要求;

②应加水,加500ml

18.

(1)170km/h;

(2)400m

四、实验题

19.左B、C.A1.1×103D

20.某次光屏上所成的像不是最清晰的像10缩小

21.完全相同比较像与物的大小A平面镜没有竖直放置用手电筒照亮跳棋

22.热胀冷缩97小于a不变液化水的质量太大减少水的质量

2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是不能传播声音的不能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用抽气机逐渐抽去玻璃罩内的空气,只能接近真空,但达不到真空

24.

(1)1mm;

(2)64.00;(3)32;(4)0.02m/s.

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情况中,物质密度不变的是()

A.把纸撕成碎片B.冰熔化成水

C.氧气罐中的氧气用去一部分D.把铁丝烧红

2.关于质量和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质量的大小与地理位置无关

B.由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体积大的密度小

C.冰熔化成水,密度变小

D.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3.下列关于对凹透镜的认识,正确的是

A.凹透镜的形状是中央厚边缘薄B.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C.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D.阳光透过凹透镜后能得到一个又小又亮的光斑

4.小华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另一侧的光屏移动到距凸透镜10厘米处时,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接着把光源换成蜡烛,调整好相关器材的高度,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中央50厘米刻度线处,移动蜡烛到光具座的左端并点燃,再移动光屏至如图所示位置时,在光屏中央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通过移动蜡烛及光屏的位置,下列成像情况符合实际的是(  )

A.若蜡烛放置在10厘米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不能呈清晰的像

B.若蜡烛放置在30厘米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清晰缩小的像

C.若蜡烛放置在35厘米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清晰放大的像

D.若蜡烛放置在45厘米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清晰放大的像

5.下列光学现象与规律不相符的是

A.小孔成像——光的直线传播

B.海市蜃楼——光的折射

C.湖光镜月——光的反射

D.人面桃花相映红——光的折射

6.在硬纸板上穿一个小洞,小聪通过小洞向外看,当他的眼睛向小洞逐渐靠近时,他看到外面景物的范围

A.变小

B.变大

C.不变

D.先变大,后变小

7.“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睐,下列对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雾凇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稀”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D.“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8.如图所示是小梦同学在﹣9℃的室外玩肥皂泡泡时拍摄的照片。

他发现肥皂泡泡在很冷的室外会迅速结冰,掉落在地面如同散落的玻璃球,神奇极了。

对这一现象包含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判断正确的是()

A.这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B.这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C.这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D.这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

9.关于声现象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的强弱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B.医用B超来检测人体的内部器官是否正常

C.声音在真空中和空气中都以340m/s的速度传播

D.在机器旁,工人戴防噪声耳罩是为了防止噪声的产生

10.梁老师和梁越群同学合唱歌曲《苔》的谱(部分简谱如图所示)。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唱谱时,声音主要是由声带的振动产生的

B.唱“苔”和“花”的音调时,振动的频率相同

C.与其它相比,唱“牡”的音调时,声带每秒振动的次数最多

D.根据音色,能分辨两人不同的声音

二、填空题

11.小强用天平、量筒和一个容器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经过规范操作,得到如下数据:

实验编号

1

2

液体的体积V/cm3

4

12

容器和液体的总质量m/g

20

28

则该液体的密度为________kg/m3,容器的质量为_______g,能正确反映容器和液体的总质量与液体的体积关系的图象是如图中的________

12.小明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他将烛焰放在距凸透镜15cm的位置,调节光屏位置,可以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_____(选填“等大”“放大”或“缩小”)的实像,实验中他不慎用手指尖触摸到了凸透镜,此时光屏上______(选填“会”或“不会”)出现手指尖的像。

13.入冬以来,我市多次出现大雾天气,交警部门提醒广大市民:

雾天行车不能开远光灯,而应该打开雾灯.利用题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远光灯照射角度偏向上方,照射出来的平行光线打在浓雾中,反射光会杂乱无章的射向不同方向,导致车头形成白茫茫的一片,无法看到前方物体.这种反射叫____,此时_____(选填“遵循”或“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2)防雾灯分前雾灯和后雾灯(标志如图所示),其中后雾灯一般为比尾灯更明亮的红色,这是利用了红光____________(选填“易穿透”或“易反射”)的特性.将红光与____________两种色光等比例混合,可复合成白光.

14.如图所示为液态烛蜡和水在凝固时的温度﹣时间图象,则图_____(选填“甲”或“乙”)是表示水的凝固图象。

甲图中该物质在t1至t2时间内的状态是______。

15.一只小虫落在小李的新铅笔上,小李突发奇想,驱赶小虫从铅笔的左端爬到右端用时5s,并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如图所示,则铅笔的长度是_______cm;那么,小虫爬行的平均速度约是________m/s。

16.医生用听诊器为病人诊病。

听诊器运用了声音____________(填“具有能量”或“传递信息”)的道理;来自患者的声音通过橡皮管传送到医生的耳朵,这样可以提高声音的_____________(填“音调”或“响度”)。

三、计算题

17.一空瓶质量200克,装满水后总质量为700克,现向空瓶内装一些金属颗粒,使瓶和金属质量共为1000克,然后再向瓶内灌满水,用天平测得此时的总质量为1410克。

求瓶内金属的密度。

18.一辆汽车以速度v向一座山开去,离山700米时,鸣笛。

经过了4秒钟司机听到回声,求汽车的行驶速度?

(当时声速为340米/秒)

四、实验题

19.小永同学为了测量永春老醋的密度,进行以下实验:

(1)把天平放在______,将游码移至零刻度处,然后调节______,使天平横梁平衡。

(2)接下来进行以下三项操作:

A.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老醋的总质量m;

B.将待测老醋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老醋的总质量m;

C.将烧杯中老醋的一部分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老醋的体积V;

以上操作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填字母代号)。

(3)由图可得老醋的体积为______cm3,老醋的密度是______g/cm3=______kg/cm3

2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

(1)如图所示,此时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像的大小比物体________·

(2)如果想使上题中光屏上的像变小一些,在不改变凸透镜位置的情况下,应将蜡烛向________(填“左”或“右”)适当移动一段距离,再调整光屏的位置.

(3)实验中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时,如果将凸透镜换成焦距稍小的凸透镜,蜡烛和凸透镜位置不变,则光屏需向_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才能成清晰的像.

(4)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则光屏上成像的位置比没变短时成像的位置偏_______(填“上”或“下”).

21.如图所示为某小组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1)选择_____(选填“较厚”或“较薄”)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并将其竖直放置,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确定_____

(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另一支_____的蜡烛B,直到与A蜡烛的像_____为止,通过比较发现像与物_____

(3)某小组同学实验时发现蜡烛A在平面镜中的像不清晰,为此小组同学提出了几种解决方案。

方案一:

将实验搬至较暗或较亮的环境中,通过实验发现_____(选填“较暗”或“较亮”)的环境可以使看到的像更清晰。

方案二:

将蜡烛B也点燃,用来增加像的亮度,通过实验发现这样做_____(选填“能”或“不能”)使看到的像更清晰。

(4)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项操作?

_____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实验。

22.如图甲是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的装置: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91

93

95

97

99

99

99

99

99

(1)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在图乙中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_____)

(2)实验时,水的沸点为___________℃;

(3)将酒精灯移走,很快水就停止沸腾,说明水沸腾的条件是温度达到沸点,继续_____。

23.太阳光在通过透镜时会被会聚或发散,那么声音在传播途中遇到不同介质时,会不会像光一样也被会聚或发散呢?

在老师的帮助下,同学们用音叉、三个相同的气球(内部充有不同气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