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草畜产业发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232181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9.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夏回族自治区草畜产业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宁夏回族自治区草畜产业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宁夏回族自治区草畜产业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宁夏回族自治区草畜产业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宁夏回族自治区草畜产业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宁夏回族自治区草畜产业发展.docx

《宁夏回族自治区草畜产业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夏回族自治区草畜产业发展.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宁夏回族自治区草畜产业发展.docx

宁夏回族自治区草畜产业发展

宁夏回族自治区草畜产业发展

“十三五”规划

草畜产业是我区农业优势特色产业,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是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机遇期,为了落实《农业部关于促进草食畜牧业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农牧发[2015]7号)、《全国牛羊肉生产发展规划》(2013-2020年)和《宁夏现代农业“十三五”发展规划》(2016-2020),促进全区草畜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二五”草畜产业发展成就

“十二五”期间,我区畜牧业生产以扩量、提质、增效为重点,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草原生态建设,畜牧业取得较快发展。

畜牧业产值122.9亿元,比“十一五”末增长61.4%。

(一)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高。

奶牛存栏58.5万头,肉牛、肉羊饲养量分别达到250万头、1700万只,比“十一五”末分别增长35.3%、32.1%、30.7%;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29.2万吨、8.8万吨和136.5万吨,比“十一五”末增长35.9%、-1.6%和52.8%,牛羊肉占肉类总产量的67.8%,比“十一五”末提高3.2个百分点;人均牛奶、牛肉、羊肉占有量分别为205.3公斤、14.6公斤和15.2公斤,分居全国第2位、第6位和第5位。

(二)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

突出重点,分区推进,产业带及核心区优势进一步凸显。

依托北部引黄灌区农业产业优势,着力打造奶牛优势产业带,优势区奶牛存栏和产奶量分别占全区的93%和99%;依托中部干旱带滩羊种质资源优势,着力打造滩(肉)羊优势产业带,饲养量占到了全区的92%。

依托南部山区生态及优质牧草资源优势,着力打造环六盘山肉牛优势产业带,肉牛饲养量和基础母牛存栏占到全区的73%和75%;建设以引黄灌区粮草轮作、中部干旱带旱作人工草地、南部山区退耕种草为主的优质牧草产业带,紫花苜蓿等多年生牧草占全区人工草地面积的67%。

(三)规模养殖快速发展。

采取收购、代养、托管、入股等方式,出户入场、整村推进,加快规模养殖场、养殖园区、家庭牧场建设,主体多元、协调互补、多种养殖模式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初步形成。

全区各类规模养殖场(园区)6215个,其中奶牛268个、肉牛1073个、滩(肉)羊4575个,规模养殖比例分别达到了84%、38%和47%,比“十一五”末分别提高14个、9个和9个百分点。

(四)良种繁育体系不断健全。

建立区、县、乡、村四级畜禽改良站(点)736个、良种繁育场47家,生产性能检测(测定)中心2个。

累计推广优质奶牛冻精193万支、肉牛冻精128万支、种公羊6.25万只,改良奶牛107.2万头、肉牛57万头、羊260万只。

奶牛、肉牛、肉羊良种覆盖率分别达到100%、80%、90%。

(五)草畜产品加工能力不断增强。

全区规模以上乳制品加工企业19家,清真牛羊肉加工企业9家,草产品加工企业8家,培育出“夏进”、“涝河桥”、“穆和春”等知名清真品牌,蒙牛、伊利、中地、中牧、皓月、万家灯火等知名企业集团陆续落户宁夏。

(六)科技支撑能力显著增强。

以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园区为平台,以重大推广项目为抓手,引进、示范、推广了高效繁殖、精准化养殖、粗饲料加工、智能化管理等一大批先进技术,畜牧科技支撑产业发展能力显著提高。

奶牛平均单产7200公斤,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000公斤以上,居全国第四位。

高档牛肉生产和母牛低成本养殖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规模养羊场75%以上繁殖母羊实现了“两年三产”。

苜蓿标准化生产、柠条加工和非常规饲料开发利用技术取得突破,秸秆加工利用率达到65%以上。

(七)草原生态保护和建设效果明显。

加强禁牧封育,全面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做好天然草原退牧还草、补播改良和优质牧草生产,强化草原防火和鼠虫病害防治工作,优质牧草生产能力逐年提高,草原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全区草原植被综合覆盖度达到58%,比“十一五”末提高10个百分点;天然草原理论产草量达到195万吨,比“十一五”末增长10.9%。

人工草地由700万亩,增加到850万亩。

二、宁夏发展现代草畜产业的机遇与挑战

(一)发展机遇

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国家相继出台了《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西北农业可持续发展意见》和《关于促进草食畜牧业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将草食畜牧业发展作为推进农业结构调整、适应消费结构升级、实现资源综合利用和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攻方向。

自治区党委政府将草畜产业列入“1+4”(粮食+草畜+蔬菜+枸杞+葡萄)农业战略性主导产业,不断加大支持力度,推进加快发展。

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的加快,我国城市居民对优质安全牛羊肉、乳制品消费从少数民众消费变为全民性消费,从节假日消费变为全年性消费,从区域性消费变为全国性消费,从保健品消费转向日常食品消费,需求呈持续较快增长态势,草畜产业供给侧改革潜力巨大。

“清真”食品外向型发展的优势明显。

宁夏成为我国首个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加强了我区同阿拉伯国家及世界穆斯林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构筑了对外开放新通道,为清真畜产品外向型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草畜产业仍有较大发展潜力。

基于资源和环境优势,我区盐池滩羊肉、六盘山牛肉等清真牛羊肉产品的优质特色已被国内市场广泛认可;生鲜乳质量在国内领先,成为主要的黄金奶源基地;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粮改饲引草入田,优质饲草产量和质量提升具有较大潜力,草畜产业提质增量仍然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二)面临挑战

资源硬约束日益趋紧。

我区引黄灌区适宜发展规模养殖的土地和水资源紧缺约束加大。

中南部地区受水资源限制,饲草料季节性不平衡、区域性不平衡问题依然严峻。

随着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力度加大,对养殖污染防控提出了更高要求,粪污等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还没有成熟模式,缺乏设施设备和技术,农牧结合、循环发展机制仍需探索。

养殖效益不断压缩。

随着国内主要农产品成本持续增长,饲草料价格不断攀升,畜产品成本与价格同国外同类产品相比缺乏竞争优势,价格“天花板”和成本“地板”的双重挤压愈来愈烈。

我区牛肉、羊肉成本比澳大利亚高出55%和72%,牛奶价格显著高于世界主要奶业国家价格。

随着中澳、中新等自贸协议的履行,国内畜产品受国际市场的冲击将进一步加剧。

龙头加工企业带动能力还不强。

产业发展链条短,特别是加工企业生产规模小、深加工能力弱,缺乏强势龙头企业带动。

优质乳制品收购加工能力不足,清真牛羊肉加工企业普遍存在只能进行初级加工,产品附加值低,主营业务仍然以活畜屠宰和胴体初级加工为主,产品品牌影响力较小,缺乏市场竞争力,带动产业发展的水平和能力处于较低层次。

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

随着养殖密度不断增加,畜禽流通日趋频繁,动物疫病发生风险明显加大。

布鲁氏菌病、炭疽等人畜共患病隐患犹存,防治难度加大,防控形势严峻,公共卫生安全面临挑战。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央、自治区关于农村农业工作的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和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持粮经饲统筹、产加销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高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重点,在“规模、质量、高效、安全”上下功夫,着力构建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品牌化发展、社会化服务的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加快推进草畜产业现代化,把宁夏打造成国家级草畜产业示范区。

(二)基本原则

——坚持创新发展。

创新支持政策,建立财政直补、担保、贴息、股权投资、产业基金等多种形式的支持体系;创新科技服务,推进产业技术研发、示范、推广有机结合,构建适应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草畜产业发展要求的技术体系;创新发展方式,鼓励发展互联网+等新业态,构建产加销协同发展,一二三产业交互融合的现代草畜产业生产体系,引领草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坚持提质增效。

建立完善现代产业技术支撑的标准化生产、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和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验体系,强化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健全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支持优质和差异化产品开发,用足用好“清真”、“绿色”品牌,拓展市场空间。

——坚持市场导向。

坚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进草畜产业供给侧改革。

建立市场倒逼、龙头带动的产业推进机制,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活力,加快培育草畜产业新型经营主体,提升龙头企业带动能力。

大力推进特色优质农产品品牌战略,做优做强“盐池滩羊”、“固原肉牛”、“宁夏牛奶”等公用品牌。

积极开拓市场,聚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瞄准现实需求,把握潜在需求,注重提质增效,不断适应优质化、多样化、标准化的市场需求趋势,发展中高端牛羊肉和乳制品。

——坚持绿色循环。

优化生产结构,以养促种,推行种养一体化的草畜产业发展模式,实现草畜平衡发展。

注重健康养殖,强化疫病防治和投入品管理,保障畜体健康和畜产品优质。

大力发展生态养殖,加强种植业副产品与养殖业粪污等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建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新型草畜产业生产体系,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畜产品。

(三)发展目标

以草畜产业现代化为引领,加快草畜产业转型升级。

到2020年,着力实现“六个提高、一个率先、一个基本”的目标:

规模化程度提高,奶牛存栏80万头,肉牛、肉羊饲养量达到300万头、2000万只,奶牛、肉牛、肉羊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100%、60%和65%。

单产水平提高,奶牛平均单产8000公斤以上,肉牛胴体重300公斤,肉羊胴体重20公斤。

肉蛋奶产量提高,分别达到37.6万吨、11.8万吨和154.4万吨,年均增长5.2%、6.1%和2.5%。

饲草供应量提高,人工饲草地达到1000万亩,优质饲草供应量达到600万吨,秸秆加工利用率达到75%,饲料产量达到130万吨。

草原植被覆盖度提高,建立基本草原保护制度,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达到60%。

产业贡献值提高,畜牧业产值达到210亿元,占农业总产值比重提高到34.5%。

奶产业率先实现现代化,清真牛羊肉产业基本实现现代化。

四、产业布局和主要任务

在“十二五”产业带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统筹好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

(一)奶产业

产业布局:

进一步巩固银川吴忠奶业核心区中卫和石嘴山奶业发展区优势,重点建设兴庆、西夏、贺兰、灵武、利通、青铜峡、沙坡头、中宁、惠农等产业大县。

主要目标:

到2020年,奶牛存栏达到80万头,牛奶产量154.4万吨;成年母牛平均单产达到8000千克;规模化养殖比例达到100%,每年创建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场3个,自治区级标准化示范场10个。

发展方向:

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高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重点,以乳制品精深加工和产销协调发展为突破口,突出品种优化、品质提升和品牌培育,加快推进高产奶牛、优质牛奶、优质饲草和高端乳制品等四个生产加工基地建设。

加快高产奶牛核心群建设,持续提高奶牛群体遗传品质;加快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提高产业集中度;深入开展节本增效,大力推广高效繁殖、生产性能测定、精准饲养和信息化管理等技术,构建精准化健康养殖技术体系;积极引进培育知名企业,开发高端乳制品,打造宁夏优质乳制品品牌,提升产业竞争力,加快建立互利共赢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奶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良种奶牛繁育和优质奶源生产“两个基地”,发展种养一体、农牧结合、粪污资源化利用的循环生产体系。

(二)肉牛产业

区域布局:

加快环六盘山优质肉牛产业带和引黄灌区肉牛产业带产业升级,重点发展西吉、彭阳、原州、隆德、泾源、同心、平罗、永宁等产业大县。

主要目标:

到2020年,肉牛饲养量达到300万头,牛肉产量达到13万吨,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出栏肉牛胴体重达到300公斤,规模养殖比重达到60%以上。

发展方向:

以构建中高端肉牛生产经营体系为主线,大力培育产业龙头,坚持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同步推进,促进一二三产业有效融合,实现优质、安全、生态、高效发展目标。

加大养殖场、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扩大养殖规模,提高标准化规模养殖和基础母畜比例;加快品种改良与新品种(系)培育;深化节本增效,加大高效养殖、全混合日粮饲喂、信息化管理等技术推广,构建优质(高档)肉牛生产技术体系;积极发展以高端牛肉为主的牛肉加工生产、品牌培育,促进优质牛肉与高端牛肉生产协同发展。

(三)滩(肉)羊产业

区域布局:

做精做优中部干旱带滩羊核心区和引黄灌区及环六盘山区肉羊杂交改良生产基地,重点建设盐池、同心、红寺堡、海原等滩羊产业大县和灵武、平罗、西吉、原州等肉羊产业大县。

主要目标:

到2020年,羊饲养量达到2000万头,羊肉产量达到13.5万吨,滩羊饲养量稳定在700万只,羊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规模养殖比重达到65%以上。

发展方向:

以做强做优“盐池滩羊”驰名区域公用品牌为统领,以打造国内高端羊肉品牌为目标,紧紧围绕滩羊肉优异风味品质的保持与提升,全面构建品种认证、健康养殖、产品溯源、精细分割、品牌营销的全程标准化、规范化技术体系。

开展滩羊本品种选育和提纯复壮,加快新品种(系)选育,加大肉羊杂交改良;加强标准化养殖场示范创建;深化节本增效,加快“两年三产”、全混合日粮精准饲喂、优质羊肉生产和分级加工等技术推广,着力培育和发挥龙头企业、产业协会构建优质优价体系、开拓高端市场、带动农户增收的主体作用,稳步推进滩(肉)羊产业走精品化、高端化发展之路,打造全国高端优质清真羊肉生产基地。

(四)优质饲草产业

区域布局:

加快建设宁南山区优质饲草种养结合产业区、中部干旱带优质饲草节水生产区及引黄灌区高产优质饲草产业区,打造优质饲料生产加工基地。

主要目标:

到2020年,优质饲草种植面积达到1000万亩,其中苜蓿等多年生牧草留床面积650万亩;牧草种植良种覆盖率达100%,牧草生产加工机械化率灌区达到100%,山区达到70%以上,秸秆加工利用率达到75%,饲料总产量达到130万吨,饲料添加剂产品出口稳居全国前列,饲料产品质量合格率稳定在96%以上,优质饲草产业基本实现现代化。

发展方向:

以牧草良种良法配套为主线,以提升全程机械化水平为重点,着力打造有市场竞争力的牧草产品品牌,加快培育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饲草生产加工龙头企业和牧草专业合作组织,推动优质饲草产业持续扩量、增产、增效。

建立南部黄土丘陵区粮草轮作饲草基地,推进种养加紧密结合,适度发展草捆、草粉和颗粒等草产品,加大适合本地区新型饲草收割、加工的农机研发和示范推广。

建设中部旱作节水饲草生产基地。

稳定现有多年生草地面积,大力发展一年生禾草,加快以柠条为主的优质饲用灌木的开发利用;推广退化草原补播改良技术,建设天然草原打草场示范片区。

创建引黄灌区奶牛-苜蓿优质牧草生产基地,主推“粮、经、饲”三元种植模式,大力发展青绿饲料;打造品种良种化、经营集约化、生产机械化的现代优质牧草示范基地。

推进饲料加工企业技术、产品和经营模式创新,推动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构建管理规范、产品优质安全、资源高效利用的现代饲料工业体系。

五、重大项目

着力建设草畜产业9大体系、实施26个项目,推进草畜产业现代化。

明晰产业定位、明晰产业定位、明晰产业定位、明晰产业定位、明晰产业定位、。

.

(一)标准化规模生产体系

按照“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处理无害化、监管常态化”的要求,深入开展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创建活动,完善奶牛、肉牛、羊标准化规模养殖相关标准和规范,加快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

鼓励规模养殖场户开展标准化改造,强化粪污资源化利用。

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向养殖能手集中,积极培育和发展农牧结合的家庭牧场。

支持专业合作社发展适度规模养殖,鼓励龙头企业带动适度规模养殖发展,全面推进标准化生产。

 

重点项目

1.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

每年新建、改建奶牛、肉牛、肉羊规模养殖场(园区)50个以上,建设家庭牧场(养殖场)100个以上,重点支持标准化棚圈、饲草料加工、粪污处理利用、疫病防治等设施建设和设备配套。

2.标准化生产示范场创建。

每年创建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场5个、创建自治区级标准化示范场40个,引导家庭农场等适度规模经营主体开展标准化养殖。

着力提高畜禽生产能力,改善生产设施和生产环境,强化科学管理和先进技术集成应用,发挥示范、引导作用,促进产品集聚,提高市场竞争力。

 

(二)良种繁育推广体系

按照“做强主导品种,做大特色品种,开发地方良种”的要求,引、繁、推、用相结合,建立完善奶牛、肉牛、滩羊及牧草良种繁育体系。

继续实施奶牛、肉牛、肉羊、牧草良种选育,加大滩羊、中卫山羊保护和开发利用力度。

进一步完善宁夏草食家畜及牧草种子培育、繁育、检测、推广体系,提高育种、制种能力,稳步提高群体遗传改良水平。

重点项目

1.畜牧良种补贴。

在现有国家奶牛、肉牛、肉羊良种补贴的基础上,实现奶牛、肉牛、肉羊良种补贴全覆盖。

在滩羊核心区,组建200万只滩羊繁殖母羊核心群。

在引黄灌区及环六盘山肉牛(羊)繁育区组建40万头优质母牛、300万只杂交母羊核心群,实行建档立卡和在线登记,开展选种选配,充分发挥优良品种在促进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2.良种繁育场建设。

加强育种核心场建设,建设自治区级种子母牛繁育基地,培育肉牛种子母牛场10个,单产9吨以上奶牛种子母牛场50个,单产10吨以上种子母牛场20个;改扩建滩羊良种繁育场3个,肉用种羊场2个,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供种质量和供种能力。

3.新品种(系)培育。

持续实施奶牛、滩羊、肉羊育种专项,启动肉牛育种专项,以提高个体生产性能和综合效益为主攻方向,选育具有地方特色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奶牛、肉牛、羊新品种(系)。

进技术集成应用,发挥示范、引导作用,促进产品集聚,提高市场竞争力。

 

(三)优质饲草料生产体系

加强优质牧草生产,提高饲草资源利用率。

建立健全牧草良种繁育体系,培育推广优良牧草品种。

积极推动南部山区退耕还林还草地区牧草集中开发利用。

积极推进“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和草牧业试点,因地制宜发展饲用玉米、苜蓿等优质饲草种植。

全面推广秸秆调制与加工利用技术,建立以青贮和秸秆加工为主的饲草加工调制配送中心。

加大马铃薯淀粉渣、葵花盘、柠条等非常规饲料资源的优质化处理和规范化利用力度,丰富饲料来源,提高饲草加工调制利用率。

提升饲料加工能力,为草畜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基础支撑。

重点项目

1.优质饲草基地建设。

组织实施“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退牧还草工程、退耕还草工程及草牧业试点项目,每年新增优质高产苜蓿饲草基地20万亩。

积极推进粮改饲试点,实施天然草原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牧草良种补贴项目,推广粮草轮作的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每年更新苜蓿人工草地50万亩,种植禾草250万亩。

2.饲草加工调制。

每年平茬柠条50万亩,加工柠条饲草5万吨。

推广玉米秸秆机械化打捆100万亩,收储秸秆饲草80万吨,支持建设抗灾保畜饲草配送中心。

推进全株玉米青贮饲料、秸秆黄贮饲料、复合秸秆成型饲料的示范推广,加工全株玉米等青贮饲料200万吨,秸秆利用率提高到75%以上。

3.反刍动物饲料和生物饲料开发利用。

加快发展与草食动物舍饲养殖配套的浓缩料、精饲补充料和全混合日粮,提高商品饲料入户率。

鼓励维生素、氨基酸等饲料添加剂产品生产,促进养殖业节本增效。

4.天然草原保护与利用。

实施退牧还草工程,提升草原生产能力,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达到60%。

积极探索禁牧封育草原休牧、轮牧,堵疏结合的管理新机制。

每年补播改良退化草原60万亩,建立补播打草示范基地5万亩。

加强草原鼠虫病害防治,大力推广应用生物防治技术,每年鼠虫病害防治面积达到600万亩。

加强草原防火监测预警。

新建草原防火应急通信视频会议系统4个,草原火监测站14处;新建市级防火物资库2个,县级防火站2个;新建区、市、县草原防火应急通信现场音视频双向传输工程31个,自治区草原防火综合演练基地1处。

 

(四)草畜产业+互联网体系

加快草畜产业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建立畜牧业数据采集、处理和智能化管理系统,提高草畜产业中互联网技术运用水平,加快草畜产业+互联网建设步伐。

重点项目

1.畜牧业技术服务系统。

建设自治区级畜牧业数据中心,建立从自治区到县乡基层的畜牧业信息服务网络。

大力推行“互联网+草畜产业”,开展生产环节物联网示范工程,发展电子商务,引导各类营销组织通过互联网参与畜禽产品生产、流通和市场开拓。

2.草原信息化管理系统。

实现草原生态监测数据、项目建设数据、草原资源管理数据等草原综合信息的现代化采集和数字化管理。

运用信息技术和空间技术,建立有效的信息网络和共享机制,实现不同空间范围多领域、多尺度数据的集成分析,草原生态状况及灾害的综合评价,为落实草原生态保护措施、生态补偿机制和保障生态安全服务。

3.畜产品可追溯系统。

以标准化养殖场为基础,建立和完善畜禽养殖各环节投入品、动物疫病防治等记录,建立基础信息、养殖管理、动物疫病防控管理、运输管理、屠宰管理、分割加工管理、销售管理、预警管理、网上查询管理等电子信息网络体系,实现主要畜产品有源可查,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

 

(五)优质畜产品加工营销体系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引进扶持一批经营水平高、经济效益好、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

鼓励龙头企业提升产品研发、精深加工技术水平和装备能力,奶产业重点发展鲜饮、酸奶等低温乳制品和婴幼儿配方奶粉等高附加值固态乳制品,清真牛羊肉产业重点推广产品贮藏、保鲜等初加工技术与装备;大力发展畜产品冷链生产和冷链配送体系。

鼓励草畜龙头企业走出去,开展国际贸易、海外并购和跨境投资。

大力推进草畜产业O2O等新业态,创新流通方式,培育产值过亿元的企业30家以上,过十亿元的企业10家以上。

重点项目

重点龙头企业引进培育。

引进培育一批带动农户显著、有技术品牌优势、管理经验先进、产加销一体化的龙头企业,补齐产业链条短板。

支持龙头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及国内外大型企业合作,引进现代化装备,加快开发新产品,研究应用新工艺、新技术,提升产品研发、精深加工技术水平和装备能力。

鼓励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采取自建养殖基地、订单养殖等方式,建立集约化养殖、优质畜产品加工、冷链配送、品牌销售于一体的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鼓励加工企业建设和完善畜产品仓储、冷藏等设施,发展电子商务,推行畜产品配送服务。

 

(六)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继续完善奶牛、肉牛、肉羊、牧草等自治区农业特色优势产业技术支撑体系,探索产学研推紧密结合的新机制。

在加强自治区、市、县、乡四级畜牧技术推广服务机构能力建设的同时,加快发展现代草畜产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公司),为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支撑。

重点项目

1.节本增效科技示范。

推进草畜产业节本增效科技示范,优化集成高效繁殖、低成本养殖、生产性能测定、全混合日粮饲养、高效舍饲养殖等技术,构建环境控制、饲养管理、饲料配制等精准化饲养体系和精细化管理体系。

2.设施生态养殖技术示范推广。

针对不同区域、不同畜种生产需要,集成与示范养殖场规划布局与畜舍设计、高效日粮配方、牧场科学管理、饲(草)料保障、疫病防控、粪污无害化处理等技术,提高牧场集约化饲养能力和水平。

3.特色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

根据区域特色资源、生产特点和不同目标市场的态势,组装集成目标市场标准、产地环境监控、畜禽关键生产环节或过程调控、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等技术,推行标准化生产,建立畜产品从“基地到目标市场”的全程质量控制体系,拓展市场空间,逐步提高国内外市场占有率。

4.优质牧草生产综合配套技术推广。

通过联合攻关、集成试验示范推广,进一步加快优良品种推广、推进激光平地仪平整土地、抗旱精量播种、病虫草害安全防控、配方平衡施肥、适时机械收获等提质增效关键技术,全面提高牧草产量和质量。

通过天然草原退化补播改良、天然草原生产力监测、草原鼠虫病害监测预警及生物防控等技术的综合应用,进一步提高天然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和产草量。

5.培育畜牧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