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22674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3.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说明:

试题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为第1页至第5页,第II卷为第5页至第8页。

试题答案请用2B铅笔或0.5mm签字笔填涂到答题卡规定位置上,书写在试题上的答案无效。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共3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3题。

(每小题3分,共9分)

①,烟台大学7位保洁员吃学生剩饭的照片蹿红网络。

这些老人②食用学生的剩菜剩饭,只是为了向莘莘学子传递“节俭是一种习惯”的理念。

其实,我们③是一个崇俭抑奢的民族。

《左传》有言: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李商隐《咏史》诗曰: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节俭败由奢。

”然而,不知从何时起,奢靡之风逐渐抬头,浪费现象悄然流行。

一些人以为宁剩毋缺才够档次,以为一饭千金才算有面子,于是个人消费竞相攀比、④奢华。

太史公高呼:

“一饱之需,何必八珍九鼎?

七尺之躯,安用千门万户?

”司马光也谆谆告诫:

“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如果人人厉行节约,13亿人积腋成裘、聚沙成塔,那将是多么巨大的财富?

相反,浪费起来,又将是多么巨大的损失?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画线词语的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蹿(cuàn)红  奢靡(mí) 宁(nínɡ)剩毋缺  一饱之需

B.蹿(cuàn)红  奢靡(mǐ) 宁(nínɡ)剩毋缺  八珍九鼎

C.蹿(cuān)红  奢靡(mí) 宁(nìnɡ)剩毋缺  厉行节约

D.蹿(cuān)红  奢靡(mǐ) 宁(nìnɡ)剩毋缺  积腋成裘

2.文中①②③④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①日前   ②自愿   ③一直   ④追逐

B.①近期   ②志愿   ③一直   ④追求

C.①近期   ②自愿   ③一贯   ④追求

D.①日前   ②志愿   ③一贯   ④追逐

3.文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莘莘学子 B.一饭千金 C.谆谆告诫 D.聚沙成塔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是

A.美国索尼公司制作了一部广泛引发关注的《刺杀金正恩》的影片,制作虽然粗糙,剧情狗血,但至少就影片的制作到公映而言,美国始终在以一颗平常心看待这一封闭的国家。

B.农民工小秦从寒风中钱款吹散一地,到钱款被纷纷送还,我们看到警方的用心、路人的良心、社会的爱心,这一切汇聚成可贵的正能量。

C.要改变城管被“妖魔化”的现状,首先要为城管的职责准确定位,解决地方政府把“烫手山芋”都推给城管,“城管是个筐,啥都往里装”的怪现象。

D.近来,许多青少年戴着“头上长草”的发卡,这些卡通发卡有小草、小蘑菇、玫瑰等造型,一经推出即刮起流行旋风。

对此,有人欣然接受,认为此举可以舒缓压力和焦虑,有人不以为然,认为头上插草有点不吉利;更多人表示“我不会戴”。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近年来出现了所谓国学热。

重要的不是意见之争,而是学理或技术性争论。

①就像自然生态需要多样性,不能随便说哪个物种是“坏的”,要不能随便认为哪种文化不应该存在。

②关于国学到底“好不好”这样的问题几乎没有意义。

③但居然演变成一种“轻浮”的文化争论,这就让人失望了。

④何况国学存在数千年,自有其伟大力量和深刻道理。

⑤过于随便地进行批判,没有任何建设性。

⑥国人对国学有兴趣,本是理所当然的事。

A.⑥④②③①⑤B.②①④⑤③⑥C.②①⑤③④⑥D.⑥③⑤①④②

二、(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过传统节日

翁敏华

过节是全世界各民族的普遍文化现象,并非中国独有。

英语作holiday,含有神圣(holi-ness)的意味;日语作“祭ヮ”,突出节日活动;但是这些都不如“节日”来得形象生动。

2005年11月,韩国的“江陵端午祭”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这一事件让我们警醒。

几年来,每到端午节,我们心里总有一丝隐痛。

它让我们认识到:

所谓国家意识,绝不仅仅指空间上的领土。

派定哪些日子作为节日?

西方每每同历史上的人事相关,无论是圣诞节、万圣节还是情人节;中国却不是这样。

你看:

一月一“元旦”,一年中第一个冉冉升起的旭日;三月三上巳,蛇开始活跃了,让我们亲近春水;五月五端午,毒虫百脚需要好好对付,才能平安度夏……原来,中国的节日尽是太阳的、月亮的、星星的、山的、水的节日,其本质就是一个和谐天人的节日。

我国的岁时节日还非常强调“节物”,比如,梅花是新年的节物,桃花是三月三的节物,石榴花是端午的节物,桂花属于中秋,菊花属于重阳。

新年的饺子年糕、元宵的汤圆、清明的青团、端午的粽子、七夕的巧果、中秋的月饼、九月九的重阳糕,包括腊月初八的腊八粥,凡此等等,也同样是“节物”。

传统节日,历来还是国人和谐人事的一个有效的时间节点,是国人沟通人心的一个有效的平台。

在孔夫子时代,人们过年,就是“乡人傩,一国皆若狂”,举国狂欢,真正起到了凝聚人心的作用。

我们能以什么样的名义凝聚在一起,温习、积累和增加我们的缘分?

在我看来,再也没有比传统节日更好的名义了。

“缘”,大概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个独特的命题,他国语言中很难有一个对应的译词来与之匹配了。

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缘”字:

相互关联的人们,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共同祭祀。

多少年过去,现代人也许早已不再记得传统节日各自的崇拜对象和初始起源了,但是,一种共同血脉的感觉还在,一种“我们感”在这些日子里显得格外强烈:

因为我是中国人,所以我今天过节。

我们的传统节日在一年四季中分布匀称,大小交替,大致一两个月必然有一节,也就是说:

“竹筒”有段时日了,该“竹节”一下了,聚一聚,聊一聊,深化一下感情。

江苏省中秋节有一个奇俗叫“摸秋”。

这一天晚上,无论男女,都可以到别人家的田地里偷一个瓜吃什么的。

人性中的一些缺点,比如说小偷小摸,一味的“堵”也不成,有的时候,得给它们一点出路。

它是民间的一种约定俗成:

平时不许偷,中秋夜允许他们稍稍地去过一下“偷”瘾。

注意:

只许“偷”别人家地里的东西,而且是小东西。

第二天就不行了。

这与西方的“万圣节”,孩子们戴着各种可怕的面具,到各家各户恶作剧,去闹,去讨糖果吃,有异曲同工之妙。

平日里,西方社会是最忌随便打搅别人的。

或许,安顿人们不太光彩的欲望,和谐人们疲惫的身心,原本就是节日的一个题中之义。

在一个个自古及今的节日里,我们善解天意,善解人意。

明天,也许我们又要各奔东西,但至少今天,借助传统节日,我们可以温暖自己、温暖别人。

6.选出下列对文章词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这一事件让我们警醒”意味着韩国申遗成功触发我们想到中国许多传统文化现在已到了危险的时候。

B.“所谓国家意识,绝不仅仅指空间上的领土”的潜台词是:

国家意识在时间上的体现便是寄予着民族文化的传统节日。

C.“相互关联的人们,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共同祭祀”这句话巧妙地将“缘”字拆分为“丝”“夕”“豕”三个字,作了意味深长的解释。

D.“‘竹筒’有段时日了,该‘竹节’一下了”形象地将过节的“节”解释成竹节的“节”,暗含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和祝愿。

7.选出下列对文章分析有误的一项

A.英语的节日作holiday,含有神圣(holi-ness)的意味,日语作“祭ヮ”,突出节日活动,但是这些都不如中国的“节日”更纯粹更有价值。

B.孔夫子时代的传统节日过年,举国狂欢,乡人同聚,驱鬼祈福,真正起到了凝聚人心的作用。

C.“摸秋”故事的插入,使得平实的论述一下子生动起来;画龙点睛的议论,有力地升华了节日故事背后的意义。

D.文章由韩国申遗成功引入,从三个方面谈了传统节日的价值,中外比较突出了我国传统节日的特性。

8.下列关于作者提出“过传统节日”的意义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我国的传统节日是国人和谐人事的有效时间节点,是国人沟通人心的有效的平台,使得“我们感”格外强烈。

B.我国的传统节日往往跟“物事”相关,强调“节物”,在本质上就是一个和谐天人的节日。

C.借助传统节日,我们可以温暖自己,温暖别人。

D.利用传统节日,满足人们某些不太光彩的欲望,和谐人们疲惫的身心。

 

三、(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许翰,字崧老,拱州襄邑人。

中元佑三年进士第。

宣和七年,召为给事中。

为书诋时相,谓百姓困弊,起为盗贼,天下有危亡之忧。

愿罢云中之师,修边保境,与民休息。

高丽入贡,调民开运河,民间骚然。

中书舍人孙傅论高丽于国无功,不宜兴大役,傅坐罢。

翰谓傅不当黜,时相怒,落职,提举江州太平观。

靖康初,复以给事中召。

时金人攻京师甫退,翰造阙,即日赐对,除翰林学士,寻改御史中丞。

上疏言边事,因陈决胜之策。

陈邦昌为太宰,翰上疏力争之。

种师道罢为中太一宫使,翰言:

“师道名将沉毅有谋山西士卒人人信服不可使解兵柄。

”钦宗谓其老难用,翰曰:

“秦始皇老王翦而用李信,兵辱于楚;汉宣帝老赵充国,而卒能成金城之功。

自吕望①以来,用老将收功者,难一二数。

以古揆今,师道虽老,可用也。

”且谓:

“金人此行,存亡所系,令一大创,使失利去,则中原可保,四夷可服。

不然,将来再举,必有不救之忧。

宜起师道邀击之。

”上不能用。

擢中大夫、同知枢密院,论益不合,以病去,除延康殿学士、知亳州。

坐言者落职,提举南京鸿庆宫。

高宗即位,用李纲荐,召复延康殿学士。

既至,拜尚书右丞兼权门下侍郎。

时建炎大变之后,河北山东大盗李成、孔彦舟等,聚众各数十万,皆以勤王为名,愿得张所为帅。

所为御史,尝论黄潜善奸邪不可用,由此得罪。

李纲为相,乃以所为河北等路招抚使,率成等众渡河,号召诸路,为兴复计。

潜善力沮之。

宗泽论车驾不宜南幸,宜还京师,且诋潜善等。

潜善等请罢泽,翰极论以为不可。

李纲罢,翰言:

“纲忠义英发,舍之无以佐中兴,今罢纲,臣留无益。

”力求去,高宗未许。

时潜善奏诛陈东,翰谓所亲曰:

“吾与东,皆争李纲者。

东戮东市,吾在庙堂可乎?

”求去益力,章八上,以资政殿大学士提举洞霄宫。

复以言者落职。

绍兴元年,召复端明殿学士、提举万寿观,辞不至。

二月,复资政殿学士。

三年五月,卒,赠光禄大夫。

 

翰通经术,正直不挠,历事三朝,致位政府,徒以黼、攸、潜善辈熏莸②异味,横遭口语,志卒不展。

纲虽力引之,不旋踵去,翰亦斥逐而死。

所著书有《论语解》、《春秋传》。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二十二》,有删改)

[注]①吕望:

即姜子牙,年老时得遇周文王,后辅佐周武王灭商。

②薰莸:

香草和臭草,比喻志趣、政见不合。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书诋时相          诋:

指责

B.秦始皇老王翦而用李信  老:

认为•••••年老

C.将来再举            举:

行动,兴兵

D.纲虽力引之          引:

引导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中书舍人孙傅论高丽于国无功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因陈决胜之策因宾客至相如门前谢罪

C.乃以所为河北等路招抚使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D.舍之无以佐中兴操当以肃还付乡党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师道/名将沉毅/有谋山西/士卒人人信服/不可使解兵柄

B.师道名将/沉毅有谋/山西士卒/人人信服/不可使解兵柄

C.师道名将沉毅有谋/山西士卒/人人信服不可使/解兵柄

D.师道名将/沉毅有谋山西/士卒人人信服/不可使/解兵柄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书舍人孙傅因反对开凿运河被罢免。

许翰认为不应当罢免孙傅,因而惹怒了当时的宰相,也被降为江州太平观提举。

B.宋钦宗认为种师道年老不堪重用,许翰试图以王翦、吕望等为例来说明任用老将的必要性,但钦宗最终没有接受建议。

C.许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