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17课内文言文阅读及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223201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28 大小:160.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17课内文言文阅读及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8页
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17课内文言文阅读及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8页
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17课内文言文阅读及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8页
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17课内文言文阅读及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8页
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17课内文言文阅读及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17课内文言文阅读及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docx

《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17课内文言文阅读及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17课内文言文阅读及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docx(1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17课内文言文阅读及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docx

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17课内文言文阅读及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

2019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17:

课内文言文阅读及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

 

【安徽省】

【三】

【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立身成败,在于所染①。

陛下贞观之初,砥砺名节,不私于物,唯善是与②,亲爱君子,疏斥小人。

今则不然,轻亵小人,礼重君子。

重君子也,敬而远之;轻小人也,狎③而近之。

近之则不见其非,远之则莫知其是。

(节选自魏征《十渐不克终疏》)

【注】①染:

熏陶,沾染。

②与:

赞许。

③狎:

亲昵,亲近。

13.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⑴此后汉所以倾颓也所以:

⑵未尝不叹息痛恨痛恨:

⑶愿陛下亲之信之愿:

⑷不私于物私:

⑸今则不然然:

1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此系贞良死节之臣。

⑵亲爱君子,疏斥小人。

15.【甲】文段中,“亲贤臣,远小人”是为了追求“”,【乙】文段中,对待“君子”和“小人”的不同态度则关系到“”。

(用原文语句填空)

16.请结合【甲】【乙】两个文段,指出“唯善是与”中的“善”主要包含哪两个方面的意思。

【答案】13.⑴这里表示原因⑵感到痛心、遗憾⑶希望⑷用私情⑸这样(每小题1分,意思对即可)

14.⑴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

⑵亲近爱戴君子,疏远排斥小人。

(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

15.汉室之隆立身成败(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

16.①品行端正,有名声,有气节②对朝廷忠诚,以死来报效国家。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甲】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西汉之所以兴隆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东汉之所以衰败的原因。

先帝在世的时候,每逢跟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做法感到叹息痛心遗憾的。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诚实、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兴隆就指日可待了。

【乙】立身成败,在于受到什么熏陶濡染。

陛下在贞观初年,磨炼修养,讲究名声气节,不把私情用于外人外物,爱好的是善良,亲近爱戴君子,疏远排斥小人。

今天却不是这样了,亲近狎亵小人,却从礼节角度心怀警戒地过于看重与君子的交往。

过于慎重地对待君子,于是敬而远之;过于随便地看轻与小人的交往,于是狎亵而亲近起来。

亲近起来就看不到他的错处了,敬而远之就看不到他的对处了。

【北京市】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14题。

(共8分)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甲】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因于心,街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乙】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告子下》)

1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举于市举一反三举足轻重轻举妄动

B.人恒过过目不忘悔过自新言过其实

C.衡于虑不足为虑深思熟虑处心积虑

D.征于色声色俱厉眉飞色舞喜形于色

13.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甲】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翻译:

用(这些)来使他内心受到震动,性格变得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才能。

理解:

孟子认为,只有让一个人内心愁苦、筋骨劳累,挨饿受冻,身体疲乏,有做不完的事,才能锤炼他的意志,增长他的才干。

【乙】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翻译:

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人(或国家)常处于忧愁祸患之中可以生存,而常处于安逸享乐之中则会灭亡。

理解:

孟子在阐明困境能使人奋起的道理,并指出造成国家灭亡的原因之后,才得出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结论。

14.上文论述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结合下面两则【链接材料】,简要说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赵襄子和隋炀帝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4分)

【链接材料一】

赵襄子①攻翟②,胜老人、中人③,使使者来谒之,襄子方食抟饭④,有忧色。

左右曰:

“一朝而两城下,此人之所以喜也,今君有忧色何?

”襄子曰:

“今赵氏之德行,无所于积,一朝而两城下,亡其及我乎?

”孔子闻之曰:

“赵氏其昌乎!

”夫忧所以为昌也,而喜所以为亡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慎大览·慎大》)

【链接材料二】

(隋炀帝)恃其富强,不虞⑤后患。

驱天下以从⑥欲,罄⑦万物而自本,采城中之子女,求远方之奇异。

宫苑是饰,台榭是崇,徭役无时,干戈不戢⑧。

遂以四海之尊,殒⑨于匹夫之手,子孙殄绝,为天下笑,可不痛哉!

(节选自《贞观政要·君道第一》)

注:

①[赵襄子]春秋末晋国大夫,赵氏家族首领,战国时期赵国的创始人。

②[翟(dí)]春秋时期的国家。

③[老人、中人]翟国的两座城池。

④[抟(tuán)饭]捏成团的饭。

⑤[虞]考虑,防范。

⑥[从]同“纵”。

⑦[罄(qìng)]用尽,消耗殆尽。

⑧[干戈不戢(jí)]战事终年不休。

⑨[殒(yǔn)]死亡。

【答案】12.D解析:

A.举:

被任用/提出/向上抬/行动;B.过:

犯错/经过/过错/超过;C.虑:

思虑/忧虑/思考/思虑D.色:

神态

13.【乙】解析:

【甲】中理解错误,理解中的内容相当于把“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翻译了一遍,其中“行拂乱其所为”,翻译错误,不是有做不完的事,而是扰乱他的行为,使他的行为不顺。

14.⑴赵襄子一天攻打下来两座城池,非但面无喜色,反而愁眉不展,是担忧赵国没有积累什么德行,很快也会灭亡。

是生于忧患的体现。

⑵隋炀帝倚仗国家强大,做事不考虑后患,骄奢淫逸,最后国家破灭,身首异处,被天下耻笑,是死于安乐的体现。

【参考译文】

【链接材料一】

赵襄子攻打翟国,取得胜利,攻下了左人、中人两座城池,前线派送捷报的人来见襄子。

赵襄子正在吃饭,听到这个消息,面露愁容。

他左右的臣僚说:

“一个早上就攻下翟国两座城池,这是人们所高兴的事,如今主上反而忧虑,这是为什么呢?

”赵襄子说:

“如今我赵氏的德行不高不广,一个早上却攻下两座城池,灭亡将要轮到我啊!

“孔子知道后说:

“赵氏将要昌盛啦!

他能预见到忧患就是昌盛的原因了。

如果一味只知道高兴就是灭亡的原因了。

【链接材料二】

这是(隋炀帝)倚仗国家富强,为所欲为,不考虑自己行为的后果所造成的。

他在位的时候,奴役天下所有的人来满足他一个人的私欲,收集天下所有的宝物供他一个人玩赏,挑选各地的美女供他一个人淫乐,寻找异域奇珍供他一个人消遣。

他居住的宫殿极其华丽奢侈,修筑的台榭无比瑰丽雄奇。

这就必然造成徭役烦琐,战争不断。

就这样,至高无上的君王——隋炀帝,到头来为叛贼所杀,死于非命,他的子孙也被杀尽,最终落得被天下人耻笑的结局,这怎么不叫人痛惜!

【重庆市A卷】

二、

(二)阅读《小石潭记》,完成9-12题。

(15分)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⑤同游者:

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曰恕己,曰奉壹。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

⑴潭中鱼可百许头()⑵佁然不动()

⑶俶尔远逝()⑷以其境过清()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⑴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11.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3分)

A.这篇短小精美的山水游记,按“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溪流-潭上感受-交代同游者”的顺序,记录了作者游览的经历。

B.文章开篇以环佩相击之音来写水声,表现出水声的清脆,令人愉悦;同时也借水声烘托出环境的幽静。

C.第②段写游鱼,先总体写鱼的大体数量和“空游无所依”的状态,接着采用特写镜头写日光鱼影,勾面出一幅生动活泼的游鱼图。

D.作者善用正面和侧面的描写方法来写景物,如“斗折蛇行”,就是采用侧面描写的方法写出了溪流的曲折蜿蜒。

12.作者感到“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这不仅仅是自然环境的冷清所致,还有更为深层的原因。

请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作者同时期在永州写给友人的信),探究其深层原因。

(4分)

【链接材料】

仆⑴闷即出游,时到幽树好石,暂得一笑,已⑵复不乐。

何者?

譬如囚拘圆土⑶一遇和景⑷,伸展支体,亦以为适,然终不得出,岂复能久为舒畅哉?

(选自柳宗元《与李翰林建书》,有删节)

【注】⑴仆:

对自己的谦称。

⑵已:

过一会儿。

⑶譬如囚拘圆土:

好像被因禁在圆形围墙之中。

⑷和景:

温暖的日光。

【答案】9.可:

大约佁然:

呆呆的样子俶尔:

忽然清:

凄清

10.⑴阳光向下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好像映在水底的石头上。

⑵两岸的地势象狗的牙齿一样相互交错,不知道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11.D(解析:

“斗折蛇行”运用的是比喻的修辞表现溪水的曲折蜿蜓。

12.⑴柳家元写小石潭的美景,是为写自己被贬后的愤懑孤凄做铺垫,以乐景写悲情,也隐喻自己如美景被埋没的境地;

⑵材料中”警如囚居圆土”“然终不得出”等句,也表达了对统治者排挤埋没人才的不满和嘲讽,进一步抒发了自己内心的压抑和孤凄。

【重庆市B卷】

二、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15分)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⑴阡陌交通()⑵便要还家()

⑶便扶向路()⑷处处志之()

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⑵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本文构思精巧,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叙述了一个曲折有致的故事。

B.陶渊明虚构了一个世外桃源,以此寄托他的美好理想,又表现他理想无法实现的无奈。

C.“不足为外人道也”,短短几个字,却能表现桃花源人淳朴谦逊、不喜张扬的品质。

D.本文以“忘路之远近”开篇,到“遂迷,不复得路”结尾,渲染了桃花源的神秘虚幻。

12.文中描绘了陶渊明心中理想的生活图景,春秋时期的老子也有类似的描述,试结合链接材料,指出它们的相似点。

(4分)

[链接材料]

至治之极①甘②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八十章

注:

①至治之极:

国家治理得好极了。

②甘:

美味,以为甜美。

【答案】9.⑴交错相通⑵同“邀”,邀请⑶沿着、顺着⑷做标记

10.⑴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的散在地上。

⑵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

11.C

12相似点是:

都是当时不可实现的虚幻想象;都描绘了一个理想的社会生活状态。

【福建省】

二、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16分)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

教学相长也。

(节选自《礼记》)

【乙】师川外甥奉议①:

别来无一日不奉思②。

春风暄暖,想侍奉之余,必能屏弃人事,尽心于学。

前承示谕③:

“自当用十年之功,养心探道。

”每咏叹此语,诚能如是,足以追配古人。

然学有要道,读书须一言一句,自求己事,方见古人用心处,如此则不虛用功;又欲进道,须谢去外慕④,乃得全功。

读书先净室焚香,令心意不驰走,则言下理会。

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古之人⑤,功必倍之。

甥性识颍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节选自黄庭坚《与徐甥师川》)

【注】①奉议;官名,即奉议郎。

②奉思:

思念。

③前承示谕:

不久前你告知我。

④外慕:

学习之外的各种贪恋。

⑤半古之人:

花费古人一半的工夫。

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

⑴不知其旨也旨:

⑵然后能自反也反:

⑶诚能如是是:

⑷令心意不驰走走: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B.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C.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D.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分)

⑴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3分)

⑵必能屏弃人事,尽心于学。

(2分)

9.甲、乙两文都谈到学习,但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4分)

【答案】6.(4分)⑴味美⑵反思,反省⑶这,这样⑷跑(说明:

意思答对即可。

7.(3分)B

8.(5分)⑴(3分)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⑵(2分)(你)一定能抛开人世间的俗事,把全部心思都用在学习上。

9.(4分)①甲文侧重论述学和教是相互促进的;②乙文强调学习要独立思考,要专心致志。

(说明:

意思答对即可。

【参考译文】

【甲】即使有美味的菜,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的甘美。

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理解不了的地方。

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所以说:

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

《尚书·兑命》里说:

“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乙】写给外甥奉以郎师川的信:

自从告别以来,没有一天不怀念你。

(现在)春风熏暖,想来你在处理公事之余,一定会放下人世间的俗事,把全部心思都用在学习上。

前不久你告诉我说:

“自己一定要花费十年的功夫,修养身心探寻真理”,每每念此语我都会(无比)叹服。

诚然能够按照这样(的志向)去做,就足以赶得上古(圣贤)人并配得上古贤的称号,洗刷先人的惭愧。

然而学习必然要有规律方法,凡是读书,其中一言一句,都必须自己探寻意思并理解含义,才能体悟到古人用心的地方,照此行就不会白白浪费功夫;进一步想要寻求明白其中道理,就必须摒弃学习以外的各种贪念,才能获得全部功效。

读书要先让室内安静并焚烧香脑,让内心意念不要快速游动四散,这样才不致于无法理解言语之外的道理。

少年血气方刚,如果照这样作,(即使)花费古人一半的功夫,(也)能收获倍于古人的功效。

外甥(你)天性聪颖理解能力好,一定能够明白我说的话,所以一定要详细熟悉并努力做到。

【甘肃省兰州市】

二、

(二)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9~12题。

(17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砍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郑玄以山东无足问者,乃西入关,因涿郡①卢植,事扶风马融。

融门徒四百余人,升堂进者五十余生。

融素骄贵,玄在门下,三年不得见,乃使高业弟子传授于玄。

玄日夜寻诵,未尝怠倦。

会融集诸生考论图纬②,闻玄善算,乃召见于楼上。

玄因从质诸疑义,问毕辞归。

融喟然谓门人曰:

“郑生今去,吾道东矣!

”玄自游学,十余年乃归乡里。

家贫,客耕东莱,学徒相随已数百千人。

(节选自《后汉书》)

[注]①涿郡:

郡名,为今河北省涿县治。

②图纬:

专论占验术数的书。

9.下面是关于“文言实词”学习方法的梳理。

请根据提示,完成填空。

(4分)

⑴积累迁移法

素:

①未经染色的生绢;②本然的,未加修饰的;③真情,后作“愫”;④蔬菜、瓜果类食品;⑤一向,平素;⑥预先。

我们由【甲】文“录毕,走送之”中“毕”的积累,迁移可知【乙】文中“问毕辞归”的“毕”是___

___之意;由【甲]文“援疑质理”中“质”的积累,迁移可知【乙】文中“玄因从质诸疑义”的“质”是②之意。

⑵查阅词典法

参考《古汉语词典》中“素”的义项,“融素骄贵”中“素”的意思是(填序号)

⑶语境推断法

根据语境,【乙】文“家贫,客耕东莱”中“客”是之意。

10.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公将鼓之B.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屠惧,投以骨

C.乃召见于楼上/所欲有甚于生者D.乃西入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4分)

⑴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⑵郑生今去,吾道东矣!

12.宋濂与郑玄在求师中都遇到了什么困难?

各自是如何克服的?

请简要概括。

(6分)

【答案】9.(4分)⑴①完成,结束②询问,质疑⑵⑤⑶客居

10.(3分)B

11.(4分)⑴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

⑵郑玄现在离去,我的学问就传到东方去了!

12.(6分)第一问(2分):

身边没有博学的人可以求教,求学中被老师怠慢。

第二问(4分):

宋濂:

①到百里外“执经叩问”;②态度恭顺,礼节周到,坚持求教。

(每点1分)

郑玄:

①西行入关,经人介绍从师马融;②不懈怠,跟随“高业弟子”求学,抓住机会向马融求教。

(每点1分)

【参考译文】

【甲】我年幼时就非常爱好读书。

家里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计算着日期按时送还。

冬天非常寒冷,砚台里的墨汁都结了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放松读书。

抄写完毕后,便马上跑去还书,不敢超过约定的期限。

因此有很多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于是我能够遍观群书。

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经赶到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乡里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

前辈道德高望重,门人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

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俯下身子,侧着耳朵恭敬地请教;有时遇到他大声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个字反驳;等到他高兴了,则又去请教。

所以我虽然愚笨,但最终获得不少教益。

【乙】郑玄因为在山东没有值得求教的人,于是他往西人关。

通过涿郡的卢植,拜扶风人马融为师。

马融有门徒四百余人,而能够进入厅堂听他亲自讲课的仅五十余人。

马融平素骄傲自负,郑玄拜在他门下,三年都不能见他一面,马融只是让自己的高材生给郑玄授课。

郑玄日夜探究、诵习,从未有过丝毫懈怠厌倦。

有一次遇上马融召集门生研讨图纬,听说郑玄善于计算,于是在楼上召见他。

郑玄趁机向马融请教各种疑难问题,问完之后就告辞回家。

马融很有感触地对学生们说:

“郑玄现在离开了,我的学问到东方去了。

”郑玄独自出外游学,十多年才回到家乡。

因为家境贫困,郑玄在东莱为人佣耕,跟随他的学生已经有成百上千了。

【甘肃省天水市】

二、

(二)阅读《岳阳楼记》,完成第16-19题。

(15分)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具通:

俱)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隐曜一作:

隐耀;淫雨通:

霪雨)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

⑴属予作文以记之:

⑵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⑶连月不开:

⑷春和景明:

17.翻译下列句子。

(4分)

⑴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⑵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寥寥几笔就描绘出洞庭湖壮阔浩渺的景象。

B.“政通人和,百废具兴”是作者对滕子京虽遭贬谪却政绩显著的充分肯定。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句,表明古仁人已无悲喜之情,心中唯有天下。

D.文中第③段所描绘的阴冷萧然之景,与第④段所描绘的晴朗明丽之景形成鲜明对出

19.有人认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伟大的事,与我们普通人无关。

对此,你怎么看?

(4分)

【答案】16.(共4分)⑴同“嘱”,嘱托⑵壮丽景象⑶天气放晴⑷日光

17.⑴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恐怕会有所不同吧?

(2分)

⑵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考虑,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就为国君忧虑。

(2分)

18.C(3分)

19.参考答案:

我不同意这种观点,“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担忧,为人民流血流汗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

(4分)

【甘肃省武威市】

三、

(一)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5—18题。

(6分)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