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小升初综合复习四解析版.docx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小升初综合复习四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小升初综合复习四解析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小升初综合复习四解析版
主题
第20讲综合复习(下)
学习目标
1.复习巩固课内重点文言文;
2.梳理记叙文考点,掌握答题思路方法;
3.作文《懂得》审题、素材、立意、构思分析,优秀作文赏析。
教学内容
一、上次课后巩固作业复习:
前次课重点知识:
期末综合复习(上)
作业讲解:
课内元曲、说明文/议论文讲解
二、互动探索
预习作业:
富翁
蒲松龄
富翁某,商贾多贷其资。
一日出,有少年从马后。
问之,亦假本者。
翁诺之。
至家,适几上有钱数十,
少年即以手叠钱,高下堆垒之。
翁谢之,竟不与资。
或问其故,翁曰:
“此人必善博,非端人也。
所熟之技,不觉形于手矣。
”访之果然。
【注释】①本,指经商的本钱。
②博,赌博。
1.这篇作品和课文《狼》一样,选自蒲松龄的《》。
(2分)
2.对画线句翻译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富翁感谢了他,但竟然没有借给他钱。
B.富翁拒绝了他,竟然没有借给他钱。
C.富翁感谢了他,但最终没有借给他钱。
D.富翁拒绝了他,最终没有借给他钱。
3.根据文意,“访之果然”的“然”所指代的具体内容是。
(请用原文回答)(2分)
4.作品中的富翁借钱给人本是为了获利,但他却遵循着一定的原则,请结合相关情节加以分析。
(3分)
参考答案:
1.《聊斋志异》
2.D
3.此人必善博,非端人也。
4.富翁通过仔细观察少年的行为,发现他“以手叠钱,高下堆垒之”,从而推测出少年“善博”,所以他遵循着不能纵容别人犯错的原则,没有借钱给少年。
【知识梳理1】
教学建议:
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回顾文言文部分的考查内容及相关的考题形式,同时提醒学生重难点题型。
文言诗文考点列举
考点1
考点2
考点3
古诗文默写
课内古诗文默写
课内诗歌
词句的理解
诗歌内容主旨的把握
课内文言文
文学常识
句子翻译(主观题)
文章内容主旨的把握
课外文言文
实词解释
句子翻译(客观题)
内容理解,人物性格分析
黔之驴
柳宗元
1、文学常识
选自《柳河东集》。
柳宗元,唐代文学家。
“唐宋八大家”中和他同一时代的文学家是韩愈。
2、内容理解
中心:
描述了虚有其表的驴子最终被老虎所食的故事,旨在讽刺当时统治集团中官高位显,又无才无德、外强中干的人物。
启示:
启示人们要敢于向貌似强大的敌人作斗争。
3、重点句子翻译
1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蔽林间窥之。
翻译:
一只老虎看到它,觉得是个形体高大、强壮的家伙,就把它当作神奇的东西,便隐藏在树林中偷看它。
2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翻译:
过了一会儿,才渐渐靠近它,小心翼翼的,不知道它究竟是什么东西。
3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翻译:
认为它将会咬自己,非常害怕。
可是来来回回地观察它,感到它没有什么特别的本领似的
4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翻译:
渐渐听惯了它的叫声,就又走近它的身前身后,但终究不敢向它进攻。
5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
翻译:
老虎又渐渐靠近驴,进一步戏弄它,碰撞,挨近,冲撞,冒犯它。
驴忍不住发起怒来,用蹄子踢老虎。
6技止此耳!
翻译:
驴的本领不过如此罢了!
狼
蒲松龄
1、文学常识
选自《聊斋志异》中的《狼三则》。
作者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
2、内容理解
本文写了屠户从遇狼、惧狼、避狼到毙狼的经过,生动地揭示了狼贪婪、凶残、狡猾的本质,细致地刻画了屠户由惧狼到奋起杀狼的变化过程,赞扬了屠户的机智和勇敢。
启发我们:
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论怎样狡诈,终归要失败的。
也告诉我们:
面对狼一样的恶势力,只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段意:
第一段写屠户遇狼、惧狼、避狼到毙狼的经过。
第二段讽刺狼的愚昧。
3、重点句子翻译
(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翻译:
骨头已经扔完了。
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2)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注视的样子)
翻译:
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2)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一会儿;径直;离开;像狗一样)
翻译: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
(3)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翻译:
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
(4)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闭眼;空闲)
翻译:
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
(5)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正在,将要;柴;打洞;打算;钻洞)
翻译:
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
(6)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睡觉;原来)
翻译:
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7)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欺骗;多少;同“只”,只是,仅仅;罢了)
翻译:
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
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黠鼠赋
苏轼
1、文学常识
选自《东坡全集》,苏轼,北宋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唐宋八大家”之一。
2、内容理解
中心:
写了一只狡猾的老鼠利用人的疏忽乘机逃脱的故事,说明了最有智慧的人类,尽管可以“役万物而君之”,却难免被狡猾的老鼠所欺骗,原因全在疏忽大意。
启示:
告诉我们做事应当一心一意,专心致志,才能成功。
3、重点句子翻译
1拊床而止之,既止复作。
翻译:
苏子拍击床板,声音就停止了,停止了又响起一次。
2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
翻译:
这只老鼠被关住就不能离开了。
3是方啮也,而遽死耶?
向为何声,岂其鬼耶?
翻译:
老鼠刚才是在叫的,怎么会突然死了呢?
以前是什么声音,难道是鬼吗?
4覆而出之,堕地乃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
翻译:
(童子)把袋子翻过来倒出老鼠,老鼠一落地就逃走了。
就是再敏捷的人也措手不及。
5异哉!
是鼠之黠也。
翻译:
怪了,这是老鼠的狡猾!
6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
翻译:
所以(老鼠)是在不能够咬的时候咬破袋子,用假装咬袋子声音来招致人来;在没有死的时候装死,凭借装死的外表求得逃脱。
7扰龙伐蛟,登龟狩麟,役万物而君之,卒见使于一鼠。
翻译:
(人)能驯化神龙、捉住蛟龙、捉取神龟、狩猎麒麟,役使世界上所有的东西然后主宰他们,最终被一只老鼠利用。
8堕此虫之计中,惊脱兔于处女,乌在其为智也。
翻译:
陷入这只老鼠的计谋中,吃惊于老鼠从极静到极动的变化中,人的智慧在哪里呢?
”
【例题精讲】
【甲】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
“技止此耳!
”因跳踉大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乙】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1.【甲】文选自课文《_______》;【乙】文选自课文《狼》,出自著名短篇文言小说集《________》。
(2分)
2.从以上两则材料中我们可以得知:
【甲】文中的驴之所以避免不了悲剧命运,是因为它________________;
【乙】文中的屠户之所以没有被贪婪、狡诈的狼吃掉,是因为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分)
参考答案:
1.黔之驴(1分)聊斋志异(1分)
2.外强中干(虚有其表)(3分)机智勇敢(敢于斗争,善于斗争)(3分)
黠鼠赋
苏子夜坐,有鼠方啮。
拊床而止之,既止复作。
使童子烛之,有橐中空,嘐嘐聱聱,声在橐中。
曰:
“嘻!
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
”发而视之,寂无所有,举烛而索,中有死鼠。
童子惊曰:
“是方啮也,而遽死耶?
向为何声,,岂其鬼耶?
”覆而出之,堕地乃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
苏子叹曰:
“异哉,是鼠之黠也!
闭于橐中,橐坚而不可穴也。
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
吾闻有生,莫智于人。
扰龙伐姣,登龟狩麟,役万物而君之,卒见使于一鼠。
堕此虫之计中,惊脱兔于处女,乌在其为智也?
”
1.下列各项中与“橐坚而不可穴也”的“穴”用法不同的是()(2分)
A.使童子烛之
B.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C.以为且噬己也
D.役万物而君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
3.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文中“苏子”是本文作者的自称,即北宋文学家苏轼。
B.赋是一种文体,本篇赋主要通过议论和抒情给人以启示。
C.本文中的鼠之“黠’’具体表现在“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
、
D.本文通过写一只老鼠装死逃脱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不要被假象所迷惑。
参考答案:
1.C(2分)
2.这老鼠被困(关闭)在袋子里不能逃离出去了。
(3分)
3.B(3分)
【巩固练习】
黠鼠赋
苏子夜坐,有鼠方啮。
拊床而止之,既止复作。
使童子烛之,有橐中空。
嘐嘐聱聱,声在橐中。
曰:
“嘻!
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
”发而视之,寂无所有,举烛而索,中有死鼠。
童子惊曰:
“是方啮也,而遽死耶?
向为何声,岂其鬼耶?
”覆而出之,堕地乃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
苏子叹曰:
“异哉,是鼠之黠也!
闭于橐中,橐坚而不可穴也。
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
吾闻有生,莫智于人,扰龙伐蛟,登龟狩麟,役万物而君之,卒见使于一鼠,堕此虫之计中,惊脱兔于处女,乌在其为智也。
”
1.本文作者是(朝代)文学家。
(2分)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3分)
役物而君之
3.下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发而视之,寂无所有”是因为老鼠死了。
B“虽有敏者,莫措其手”间接写鼠的敏捷。
C“是鼠之黠也”赞美老鼠虽小但智慧超人。
D“乌在其为智也”揭示人的智慧更胜一筹。
参考答案:
1.(2分,各1分)苏轼记承天夜游
2.(3分)(人)驱使万物并统治它们
3.(3分)B
【甲】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乙】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1.甲文选自课文《》;乙文选自著的《聊斋志异》。
(2分)
2.甲文与乙文都进行了细致的动作描写:
甲文描绘了老虎对驴的观察,所用的动词有“”、
“”;乙文描绘了屠夫“”狼的过程,表现了屠夫的形象。
(6分)
参考答案:
1.黔之驴(1分)蒲松龄(1分)
2.见窥(“近”亦可,三选二)毙勇敢(机智)
【知识梳理2】
教法指导:
1.回顾春季课程关于记叙文板块学习的内容。
2.本表格归纳概括了记叙文的常见考点,教师可采用提问或学生互问的方式进行复习。
记叙文考点梳理
重点和高频考点
答题格式
注意事项
修辞手法及其效果
比喻:
把……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本体的特征、状态、过程,表达了……情感。
拟人:
同比喻
排比:
(增强语势)(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