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社会主义复习初步整理稿.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221421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6.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社会主义复习初步整理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科学社会主义复习初步整理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科学社会主义复习初步整理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科学社会主义复习初步整理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科学社会主义复习初步整理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科学社会主义复习初步整理稿.docx

《科学社会主义复习初步整理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社会主义复习初步整理稿.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科学社会主义复习初步整理稿.docx

科学社会主义复习初步整理稿

答案参考网址:

http:

//202.119.2.197/graduate/%BF%C6%D1%A7%C9%E7%BB%E1%D6%F7%D2%E5%C0%ED%C2%DB%D3%EB%CA%B5%BC%F9/test_1.htm

绪论

1.“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这门课程的基本特点和主要线索?

答: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这门课程的基本特点和主要线索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理解:

(1)科学社会主义是整个马克思的核心马克思主义是各国共产主义政党和各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指导思想,它大体上包括十多个组成部分,其中最主要的是哲学,经济学和社会主义学这三个组成部分,但科学社会主义是其核心。

这主要是因为:

一、从马克思主义三大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来看,科学社会主义比之哲学和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更加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要理论体系的核心部分;二、从理论对实际的指导意义来看,科学社会主义是比马克思主义哲学更直接、比马克思经济学更全面地指导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地解放运动地一个组成部分。

(2)科学社会主义地研究对象和科学性质①科学社会主义又可称为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学,与其他学科一致,也是一门学科,它要求众多的人来掌握、研究、探索运用、发展这门学科;②科学社会主义是研究改变资本主义世界、建设社会主义世界的一般规律的科学;③科学社会主义是一门综合性科学(3)科学社会主义认识地三次飞跃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地三种形态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地理论先驱,社会主义思想认识地第一次飞跃是马克思恩格斯把空想社会主义变成科学社会主义,第二次飞跃是社会主义在落后国家首先建立,形成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第三次飞跃是通过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探索各具本国特色地社会主义。

总之,只要正确理解和把握以上三个方面,我们就会很好地把握“科学社会主义地理论与实践”这门课地基本特点和主要线索。

2.准备如何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答:

在当代形势下,认真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有着多方面、多层次地重要意义,因此,为了学好“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这门课,我准备做到以下几点:

(1)了解学习与研究科学社会主义地理论与现实意义学习科学社会主义有助于我们树立科学世界观、革命人生观与正确价值观;有助于我们学好各门具体科学和专业学科;有助于深化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执行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和基本路线地自觉性,更好地为实现我国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贡献自己地力量。

学习科学社会主义将扩大我们的视野,增强我们对当代资本主义世界的分析能力,明确全世界走向社会主义与世界资本主义地关系,明确我们在改革开放中对世界资本主义应该采取地方针,洞察今后世界发展地趋势。

(2)掌握学习与研究科学社会主义地基本方法学习与研究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方法主要有:

理论联系实际,世界联系中国,成功联系挫折,现实联系历史,现在联系未来。

最后,在了解和掌握学习与研究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方法和意义的基础上,认真学好“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这门课

第一章

1.如何评价空想社会主义的积极贡献及其历史局限性?

积极贡献:

① 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揭露和批判,提供了研究资本主义早期发迹史的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也提供了启发工人阶级觉悟的极为珍贵的思想材料。

② 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来源

历史局限性:

① 否认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崇拜幸运的偶然性,宣扬天才论和英雄史观。

② 空想社会主义看不到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无产阶级群众的力量,因而始终没能找到改造现代社会的物质力量。

③ 空想社会主义者离开阶级斗争去设计、谈论和实践社会主义,他们的设想便成空话,他们的实践活动也充满幼稚的思想。

④ 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理论基础是理论原性,他们的社会主义是从道德情感出发的社会主义。

缺乏科学性。

⑤ 空想社会主义“不成熟的理论,是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

⑥ 空想社会主义有许多消极的成分:

如保留奴隶与奴隶劳动、殖民地、宗教神秘主义因素、劳动偏见、政治极端主义和最高领导人职务终身制等;

2.《共产党宣言》主要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哪些基本理论?

答:

1.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核心思想;2.关于社会变迁的理论;3.关于阶级斗争的理论;4.关于社会结构的理论

(1)资产阶级。

(2)无产阶级。

(3)中间等级。

(4)流氓无产阶级。

5.关于无产阶级社会革命和无产阶级民主专政的理论6.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

(1)共产党的性质和特点。

(2)共产党的基本纲领。

(3)共产党与其他工人政党之间的关系。

(4)共产党的策略原则。

7.关于国家问题的理论;8.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9.关于资本主义的全球化发展与无产阶级国际联合的思想;10.关于阶级解放与人的解放的理论

3.试举例说明马克思恩格斯对待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态度。

P134马克思恩格斯始终是以严肃的科学态度对待科学社会主义的,他们总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自己认识的深化而不断丰富、完善或修正自己的理论。

他们先后为《共产党宣言》所撰写的七篇序言就是这方面的典范。

几乎每篇序言都反映了作者在撰写新序言之时对新的、已经变化了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的最新认识水平。

科学社会主义创立之后,他们仍然随时关注着科学研究的最新发现和成果。

人们从《共产党宣言》等著作的许多注释中都不难发现这点。

如《宣言》最初发表时写道:

“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得历史”,而在1888年英文版印行时,恩格斯特意为这句话中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加了一个长长的注释:

“这是指有文字记载的全部历史”。

同时马克思恩格斯也从不唯我独尊、用宗派主义的态度对待别人,包括资产阶级学者。

这便是马克思恩格斯对科学社会主义所持的严肃地态度的科学态度。

另答:

首先,1848年革命失败后,马克思在总结这次革命的经验教训的过程中,批判地考察了1789年以来法国资产阶级国家演变的历史,阐明了无产阶级对待资产阶级国家的根本态度:

过去的“一切变革都是使这个机器更加完备,而不是把它摧毁。

那些相继争夺统治权的政党,都把这个庞大国家建筑物的夺得视为胜利的主要战利品”。

无产阶级革命则完全不同,它“不应该再像以前那样把官僚军事机器从一些人的手里转到另一些人的手里,而应该把它打碎,这正是大陆上任何一次真正的人民革命的先决条件”。

在总结巴黎公社革命的经验教训时,马克思进一步把这一思想明确地概括为“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并把它作为对《共产党宣言》的重大的修改和补充写进了《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

打碎旧的国家机器,是指摧毁和铲除资产阶级国家政权中一切具有纯粹压迫性质的机构,尤其是它的庞大的军事官僚机构。

这些机构是旧的国家机器的主要支柱,也是用来镇压和奴役人民的重要的暴力工具。

奴役和压迫人民的政治工具当然不能当成解放他们的工具来使用。

巴黎公社废除资产阶级常备军;警察以及旧官任机构的措施受到了马克思的高度赞扬。

  其次,为了认识欧洲1848年革命后的现实,马克思恩格斯再次从社会革命的前台退回到书房,重新开始了艰苦的理论探索和研究工作。

为了阐明革命的经济根源和社会基础、革命的动力、革命失败的原因以及革命的未来发展趋势,马克思开始系统深入地研究政治经济学。

这一科学研究的最终成果便是巨著《资本论》的问世。

1867年《资本论》第一卷的出版,实现厂政治经济学的伟大革命,标志着工人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正式诞生。

在这部著作中,唯物辩证法得到了具体面生动的运用和发展,唯物主义历史观也由假设变成了“科学地证明了的原理”,科学社会主义初创时期的尚显粗糙的剩余价值学说有了更加系统化和完善化的表述。

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分析,揭示了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对立的经济根源,阐明了无产阶级在整个资本主义制度中的真正地位,总结了无产阶级反抗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斗争史,阐明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

4.科学社会主义形成后,在19世纪下半叶的实践中有哪些新发展?

P111-132

《共产党宣言》发表后,欧洲经历了两次重在的革命,即1848-1849年的欧洲革命和1871年的巴黎公社,此后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主义运动有重大发展,世界资本主义也得到了重大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对19世纪下半叶社会主义实践经验进行了进行了新的总结,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1、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

2、工人阶级不能简单的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身的目的。

3、无产阶级的彻底解放要经过一系列将把环境和人都加以改造的历史过程。

4、不发达国家有可能不通过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过渡到高级形式的社会。

5、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必须得到农民的“合唱”。

6、民族独立是各民族和谐合作的必需条件。

7、工人阶级只有组织起独立的政党才能作为一个阶级来行动。

5.如何认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真理性?

答:

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不是空想

(1)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产生于历史的需要(现实条件)

15世纪上半叶,资本主义历史性转折:

第一次科技革命—产业革命。

它推动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根植于斗争实践。

(2)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世界文明大道发展的产物

1它是在批判地继承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基础上创立的

2它批判地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的优秀成果,创立了唯物史观,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了科学方法。

3它批判地继承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的优秀成果,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论证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经济运动的客观要求。

(3)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真理性的实践经验

1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巨大而深刻地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2中国共产党八十余年艰苦奋斗的历史事实

3《共产党宣言》最基本的原则未被证伪

4苏联以及东欧剧变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恰恰是修正主义的破产

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不会过时

(1)马恩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基本原则

1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的最终胜利是历史的必然

2关于资本主义灭亡,未来共产主义必胜的原则。

前提:

生产力高度发展;公有制,共同富裕;阶段性。

(2)马恩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本质特征:

与时俱进

1实践性实践是理论的源泉和不竭动力,是理论价值的表现,也是检验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2鲜明的历史性

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不可战胜

四科学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关键在党,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6.如何正确理解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最根本、最核心的原则?

(两个必然)

答:

科学社会主义是一个开放的、发展的思想体系

“社会主义自从成为科学以来,就要求人们把他当作科学来看待”

首先他不再把社会主义建立在主观臆想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对现实社会科学认识的基础上。

所以建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不是一劳永逸的过程,总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自己认识的深化而不算的丰富、完善和修正自己的理论

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科学,还在于它不断地吸收科学研究的成果,从而不固步自封、自视为穷尽一切真理的宗教教义

社会主义是科学,就要求人们在运用它以前,认真地、客观的研究它,以保证在运用这一理论时能够实事求是地考虑运动的实际出发点,而不是简单的照搬照抄现成的结论,用教条式的理论原则去剪裁现实。

要防止教条主义,就应该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把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原则与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情况相结合,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

列宁之所以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就在于他不是从书本里,而是从俄国的地实际出发找到了革命道路,形成了列宁主义

毛泽东之所以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就在于他并不是在前人的书本李寻求在落后的中国夺取革命胜利的途径,而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领导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

邓小平指出:

“革命是这样,建设也是这样。

在革命成功后,各国必须根据自己的条件建设社会主义,固定的模式是没有的,也不可能有。

墨守成规的观点只能落后,甚至失败”,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中药思想的指导下我国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第二章

1.战时共产主义向新经济政策转变为我们提供了哪些启示?

答:

战时共产主义是列宁为了对付战争,保卫苏维埃政权所采取措施:

第一,战时体制首先是1919年1月从余粮征集制开始的。

余粮征集制有三个特点:

一是强制性,在战争期间,大规模地组织工人征粮队下乡;二是规定阶级原则:

富农多征,中农少征,贫农不征;三是国家下达的征集数额是“余粮”,即农民除了留有极少口粮外都算余粮。

第二,实行了广泛的工业国有化。

除了已经国有化的大企业外,1918年6月规定把一部分中小企业也收归国有。

第三,为动员全部工业为前线服务,工业管理实行集中制,管理和计划集中于最高经济委员会各部门的总管理局。

第四,私人商业国有化,限制市场流通和私人贸易。

第五,不得不采取经济关系实物化。

第六,为了保证前线胜利和工厂的劳动力,实行了劳动义务制和劳动“军事化”。

然而,这种军事共产主义作为一种政策,一种体制,一种模式,虽然在战争环境中建立过不朽功勋,但是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高度来进行分析,作为小农经济环境和传统社会主义观念的产物,它毕竟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

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军事共产主义脱离了落后国家的客观现实。

在一个社会化生产程度很低的国家里,立即实行全面国有化,强调在组织生产、管理和分配方面建立整齐划一的统一措施,并不能真正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二,脱离了农民的需求。

十月革命后,经过土地革命,占全俄总人口82%的农民,从政治上讲,是支持苏维埃政权、拥护社会主义的,这是因为它解决了土地问题。

但是,从经济上讲,小农经济同社会主义还有较大距离。

军事共产主义采用余粮征集制,完全禁止集市贸易和私人买卖,脱离了农民的需求,因而不能接受的。

第三,实行无货币社会是脱离实际的空想。

由战争造成的经济实物化被看做是合理的东西,取消货币被认为是更加接近社会主义,这实际上是一种空想。

由于经济危机也引起农民的严重不满和频繁骚动。

因此,1921年5月,俄共举行的第十次代表会议通过了《关于新经济政策问题的决议》,其主要精神是:

新经济政策是一项长期政策;商品交换是新经济政策的主要杠杆;在国家监督下由合作社执行商品交换任务;部分修改大工业生产计划,发展日用品生产;发展中小企业,扩大地方和企业自主权。

列宁指出,这种新经济政策两个最重要的功能:

其一,新经济政策容易同农民结合,易于被农民接受;其二,党通过这种政策可以同资本主义展开经济竞争。

(启示略。

2.苏联新经济政策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启示?

(补充题目,与上题有相似点)

3.试述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历史成就和特点及弊病。

答:

社会主义苏联模式是伴随着高速工业化、农业全盘集体化和大清洗三大运动形成的。

苏联用从1928年到1937年的两个五年计划的时间,实现了国家工业化目标。

工业化运动在短时间内就建立起比较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的基础,同时苏联也形成了重工业过重、农业和轻工业过轻的畸形经济结构和过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管理体制。

历史地看,斯大林体制在某些方面适应了当时国际形势的需要、满足了苏联社会发展的要求,并取得了重大的历史成就。

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历史成就表现为:

一是巩固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苏联在这一时期消灭了城市工商业资产阶级和农村富农阶级,建立了全民所有制和集体农庄所有制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基础,增强了工农联盟和各民族人民联盟,社会的阶级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得到了巩固,它同当时动荡不安的国际形势形成鲜明的对照。

社会的稳定,国家的巩固,为开展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保障。

在这样短的时间里,苏联从一个落后的小农国家发展为强大的工业国,其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二是取得了卫国战争的伟大胜利。

这不仅为人类的和平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使得社会主义苏联的威望空前增长,使得苏联以世界两大强国之一的面目出现在世界舞台上,推动了战后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和世界进步事业的发展。

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基本特征是过度集权。

一是在政治方面,党和国家领导体制过度集权,自上而下的干部委任制,软弱而低效的监督机制,国家安全机关地位特殊。

二是在经济方面,国家所有制占绝对优势,指令性的计划经济体制,过度集中的部门管理体制,以行政手段为主的经济管理方法,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

使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

三是在思想文化方面,思想文化管理体制过度集中,领袖言论成为真理与错误的惟一标准,舆论一律。

四是在对外关系方面,从20年代新经济政策阶段的对外开放转向对外封闭,从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和平共处转向冷战对峙。

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弊病:

(1)政治上民主太少,容易滋生个人专权;

(2)经济上管理过死,经济总体效益差。

由于现行体制被理想化、固定化,所以这种弊病后来长期没有得到有效的克服,由此也就产生了严重消极作用,即体制过于僵化,缺乏自我调整的能力。

(3)思想文化上严格控制,导致个人崇拜盛行,思想僵化,在这种体制和气氛之中,原本是充满批判意识、辩证法精神的马克思主义不再是行动的指南,相反成为僵化的教条,对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造成了严重的思想障碍。

(4)对外关系中的大党主义和大国主义,导致苏联走上霸权主义道路。

4.试述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在国际上推广的复杂性与差异性。

一国走向多国,但是各国的情况不尽相同。

一、各国的解放方式各异,国情不同,因而建立人民民主政权,走上这会主义道路的具体过程也各有特点。

例如,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中国都是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获得解放,自身拥有独立的武装力量和干部队伍,在人民民主政权建立之初就确立了自己的领导地位,随后又率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波兰、捷克斯洛伐克、朝鲜、罗马尼亚、保加利亚、越南、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是间接或直接依靠苏联的力量获得解放。

二、东欧各国走向社会主义有不同于苏联的新特点。

主要表现为不是建立一党制的无产阶级专政国家,而是多党制的几个阶级联合的人民民主国家,共产党和其他进步政党一起组成了联合政府。

东欧国家都主张走不同于苏联的道路,建立符合本国国情、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三、苏美爆发冷战时,东欧九国建立情报局,实际却成为苏联控制东欧各党、推广苏联模式的工具。

南斯拉夫与苏联关系破裂,苏联发起批判运动对南斯拉夫施加压力,强行推广苏联模式。

差异性:

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在国际上推广,其效果和影响存在差异性。

一、苏联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影响力存在差异性。

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虽实行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革,但是他的过度集权的管理体制和中央指令性计划给各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不利于社会主义建设。

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各个国家,对苏联模式的借鉴和效仿程度有差异性。

,各国的具体情况不同,有些执政党对苏联模式的普遍性提出异议,甚至抵制苏联模式的推广,但是也未能完全摆脱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影响。

5.试述战后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多次错过改革机遇及其影响。

1)斯大林晚年压制改革,第一次错过改革开放的时机。

1940s末,苏联经济文化水平得到恢复和发展,社会主义建设积累了丰富的正反两方面经验,已经具备了在正常和平的条件下建设和完善社会主义的环境,改革条件成熟,呼声渐高,主要体现在:

(1)农村有些地方实行包产到户;

(2)主张对现行管理体制和经济结构实行改革;(3)在政治领域提出改革要求;(4)司法领域决定颁发废除思绪的法律。

但1952年斯大林发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将现行体制上升为基本原则,压制了改革。

2)赫鲁晓夫急噪冒进,第二次错过改革开放的时机。

此时国际趋势缓和,苏联经济政治农工业出现严重困难,改革迫在眉睫。

赫鲁晓夫上台后进行了大规模,有广度深度的改革,但他保留苏联模式基本框架改革不彻底,他只是对过左路线和过度集权的苏联斯大林模式做细枝末节的修改,从总体上依然维护苏联斯大林模式。

3)勃列日捏夫只搞“完善”,第三次错过改革开放的时机。

和平与发展越来越成为时代主题,但他只对苏联模式修修补补,只谈完善不谈改革:

政治上过度集权缺乏民主;经济上没有改变过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对外则闭关锁国。

错过了苏联历史上最好的改革时机。

第三章

1.改革开放前,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的探索有哪些宝贵的经验和应当吸取的教训?

2.试述邓小平理论对社会主义的重要贡献。

其一,邓小平理论突破了社会主义只有一种固定模式即前苏联模式的僵化观念,提出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上,一定要走自己的路,不把书本当教条,不照抄照搬外国的模式,牢固树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切实遵照中国的国情建设社会主义。

其二,邓小平理论突破了社会主义国家对自己的发展程度估计过高的错误观点,认定中国还处在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强调这样一个历史阶段至少需要一百年左右的时间才能走完、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制定一切方针政策,都必须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为出发点,否则,同样会在实践中碰壁。

其三,邓小平理论突破了过去一段时期内仅仅从生产关系和政权性质的视角去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的观点,科学地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其四,邓小平理论突破了过去一个阶段内盛行的那种认为社会主义制度完美无缺、勿需改革的错误认识,从而认定我们建立的制度是一个好的制度因而必须坚持,但在具体体制方面还存在弊端因而需要改革,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巨大动力,是一场革命,是中国走上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僵化停滞只能葬送社会主义的美好前程。

其五,邓小平理论创造性地提出了正确处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坚持改革开放之间的辩证关系的观点,从而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问题上为我们指明了正确的方针。

其六,邓小平理论创造性地提出了实现现代化分三步走的战略构想,从而为我们稳步步入现代化,规划了一个科学的蓝图。

其七,邓小平理论创造性地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的科学论断,因此,在对外关系上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争取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

其八,邓小平理论创造性地提出了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方式,实现祖国的最终统一的科学构想。

其九,邓小平理论面对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条件,创造性地提出了既要加强党的领导,又要改善党的领导的科学论断,为新的时期党如何加强自身建设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3.如何认识和实践“三个代表”主要思想。

认识: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发展先进的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人民群众是先进文化和先进生产力的创造主体,也是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实践:

⑴必须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落实到维护稳定的各项工作中去。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⑵坚持以马义毛思为指导的新民主义文化;坚持以马毛邓为代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⑶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

4.试述越南、老挝革新开放政策提出的背景、主要内容与成就?

答:

越南:

背景:

1945年建国后,越南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几乎照抄苏联模式以及中国的经验。

这种教条主义的做法,给越南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事业带来很大的损失。

从1977年开始农业合作化运动,越南的合作化运动不仅违背了了农民的意志,侵犯了农民的利益,急于求成,而且合作化后问题成堆,到1987年的时候就出现了“合作化危机”,合作社摇摇欲坠。

在城市,由于实行计划经济,忽视了市场、商品及价值规律的作用,导致市场不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自我管理与提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