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届河南省百所名校高三仿真模拟八.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216271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4.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届河南省百所名校高三仿真模拟八.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语文届河南省百所名校高三仿真模拟八.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语文届河南省百所名校高三仿真模拟八.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语文届河南省百所名校高三仿真模拟八.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语文届河南省百所名校高三仿真模拟八.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届河南省百所名校高三仿真模拟八.docx

《语文届河南省百所名校高三仿真模拟八.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届河南省百所名校高三仿真模拟八.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届河南省百所名校高三仿真模拟八.docx

语文届河南省百所名校高三仿真模拟八

2011年河南省百所名校高三仿真模拟(八)

语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8页,第Ⅱ卷9至10页。

考试时间150分,满分150分。

考生应首先阅读答题卷上的文字信息,然后在答题卷上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文,完成1-3题。

诗---中华文化的灵魂

周笃文

世界上没有哪种艺术像我国古诗一样如此久远辉煌地影响着国家的政治文化。

早在4000年前的《尚书晓典》,就提出了“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的诗乐结合的理论。

虞舜的《南风歌》、《卿云歌》也正是同一时期的产物。

“卿云烂兮,纠缦缦兮。

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只十六字却昭示出一个伟大民族诗意的觉醒,从太古洪荒迎着朝阳高歌猛进。

此后的《诗经》、《乐记》也都被尊为经典。

隋唐以后朝廷以诗赋取士,影响更大。

正如《乐记》所说“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

”可见地位之显赫。

  从艺术上讲,集汉语言文字声情意象之美的古典诗词,它精炼、美听、微妙、易让,具有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

从诗经、楚辞、汉魏乐府、唐诗、宋词、元曲直至近世,真如群星丽天,森罗万象,美不胜收。

上从帝王将相,下到渔父耕夫,无不喜闻乐诵,成了人们文化生活的首选。

流传之广,辐射之大。

积淀之深都是绝无仅有的。

古诗所构建的美学理念,也随之深入人心,渗透到中华文化各个方面,成为其支柱、灵魂乃至积淀为潜意识的存在。

诗,成了构建民族气派、传统风格的重要“基因”。

比如音乐,刘勰就提出了“诗为乐心,声为乐体”的命题。

再如绘画,董其昌认为“诗以山川为境,山川亦以诗为境。

”《诗经》云:

“诗者天地之心……万物之户。

”画家为山水写生,本身就是宇宙诗化的再创造。

建筑艺术也不例外:

东坡《涵虚亭》诗:

“惟有此亭无一物,坐观万景得天全。

”真是天人合一的化境。

我国的戏剧,本质是诗剧。

唱腔、对白多为韵语。

场景布置讲究空灵,象征,处处诗意洋溢。

乃至如《本草纲目》这样的医药典籍,也博引诗文,极富文采。

被王世贞称为“实性理之精微、格物之通典”,“津津然谈议,真比斗以南一人。

”甚至连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李政道也说过杜甫的“细推物理须寻乐”之诗句激励着他钻研物理。

这就是中国人的“诗歌情结”,这几乎无处不在了。

诗主性灵,重高节,它对于人格的形成,智性的开发影响巨大。

岳飞的《满江红》、文天祥的《正气歌》、谭嗣同的《狱中题壁》都集中体现了先烈们在困厄面前的浩然正气。

它将亿万斯年鼓舞着人们奋发前行。

  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名片,早已蜚声世界。

十八世纪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在读到康熙皇帝1693年为宣武门教堂作的对联:

“无始无终,先作心身真主宰;宣仁宣义,聿昭开济大权衡。

”极为钦佩,认为是对上帝与人生最好的觉解。

上世纪美国大诗人庞德最佩服中国古诗。

他认为“中国诗人把诗质呈现便很满足”,他欣赏汉诗的“意象叠加”与“错乱语法”并用来突出意象的视觉性,与空间的对位关系,从而开创了“意象诗派”。

“斧藻江山,追逐风月”是古诗的一大亮点。

东坡的“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之句便使西湖大添娇妩。

1920年罗素来到杭州,对西湖之美赞不绝口。

他说:

“西湖的古文明,其绝顶之美赛过意大利。

”我相信“中国人才是世界最文明的人。

与欧洲相比,我觉得中国充溢着哲理平和的气氛。

”(《罗素回忆录》)正是这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才使这位睿智的老人如此动情。

“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

”杜甫就是这样在尊重前贤的基础上创造出一方崭新的诗歌天地。

作为身处时代壮潮的我们,应当谦恭地学习古人,接通文脉。

并立足当代美学思潮,勇于探索,继雅开新,为中华诗词的繁荣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选自《东坡赤壁诗》,2010年第4期)

1.下列对中华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诗对中国政治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从《尚书晓典》中的诗乐结合的理论,到后来的《诗经》、《乐记》都被尊为经典。

B.隋唐以来朝廷以诗赋取士,因此古诗的地位更加显赫,也对中国人文化心理的影响极大。

C.古典诗词集汉语言文字声情意象之美,精练、美听、微妙,美不胜收,具有无与伦

比的艺术魅力。

D.古诗构建的美学理念,渗透到中华文化的各个方面,诗成了构建民族气派、传统风

格的重要基因。

2.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古代上从帝王将相,下到渔父耕夫,吟咏古诗成了中国人文化生活的首选,因此可以说是中国人的“诗歌情结”。

B.文章举例翔实,分析透彻,巧妙引用,含蓄典雅,说明古诗是中华文化的支柱、灵魂乃至积淀为潜意识的存在。

C.美国诗人庞德非常欣赏汉诗的“意象叠加”与“错乱语法”,并用来突出意象的视觉性与空间的对位关系,认为是对上帝与人生最好的觉解。

D.古诗中丰富的营养,可以增长知识,启迪智慧,丰富思想,陶冶情操,鼓舞斗志,培育浓厚的文化气质,给读者带来良好的审美享受。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引用杜甫的诗句,高度赞扬了杜甫在诗歌创作中尊重前贤、勇于创新的可贵做法,及其因此而取得的骄人成绩。

B.如音乐、绘画、戏剧等其他艺术,甚至医药典籍等都深受诗歌影响。

如戏剧本质就是诗剧,唱腔、对白多为韵语,处处诗意洋溢。

C.作者充分肯定古诗的作用,号召人们虚心学习古诗,勇于探索,锐意创新,为中华诗词的繁荣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D.自古至今,很多名人高度评价中国古诗,如1920年罗素对西湖之美赞不绝口,认为西湖充满诗情画意的自然风光,其绝顶之美赛过意大利。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19分)

源贺,西平乐都人。

贺伟容貌,善风仪。

太武素闻其名,及见,器其机辩,赐爵西平侯。

谓曰:

“卿与朕同源,

因事分姓,今可为源氏。

”从击叛胡白龙,又讨吐京胡,皆先登陷阵。

以功进号平西将军。

太武征凉州,以为乡导,问攻战之计。

贺曰:

“姑戚外有四部鲜卑,各为之援,然皆臣祖父旧人。

臣愿军前宣国威信,必相率请降。

外援既服,然后攻其孤城,拔之如反掌耳。

”帝曰:

“善。

”乃遣贺招慰,下三万余落。

及围姑臧,由是无外虑,故得专力攻之。

凉州平,以功进爵西平公。

贺为人雄果,每遇强寇,辄自奋击,帝深诫之。

时断狱多滥,贺上书曰:

“案律,谋反之家,其子孙虽养他族,追还就戮,所以绝罪人之类,彰大逆之辜。

其为劫贼应诛者,兄弟子侄在远道隔关津皆不坐。

窃惟先朝制律之意,以不同谋,非绝类之罪,故特垂不死之诏。

若年十三已下,家人首恶。

臣愚以为可原其命,没入官。

”帝纳之。

出为冀州刺史,改封陇西王。

既受除,上书曰:

“臣闻人之所宝,莫宝于生命;德之厚者,莫厚于宥死。

然犯死之罪,难以尽恕。

权其轻重,有可矜恤。

臣愚以为自非大逆、赤手杀人之罪,其坐赃及盗与过误之愆应入死者,皆可原命,谪守边境。

是则已断之体,更受生成之恩;徭役之家,渐蒙休息之惠。

刑措之化,庶几在兹。

”帝嘉纳之。

已后入死者,皆恕死徙边。

久之,帝谓群臣曰:

“昔源贺劝朕,宥诸死刑,徙充北藩诸戍。

自尔至今,一岁所活,殊为不少。

济命之理既多,边戍之兵有益。

苟人人如贺,朕临天下,复何忧哉!

”群臣咸曰:

“非忠臣不能进此计,非圣明不能纳此言。

上书称病乞骸骨,至于再三,乃许之。

朝有大议,皆就询访,又给衣药珍羞。

太和元年二月,疗疾于温汤。

孝文、文明太后遣使屡问消息,太医视疾。

患笃,还于京师。

三年,薨,赠侍中、太尉、陇西王印绶,谥曰宣王。

(选自《北史·源贺列传》,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拔之如反掌耳拔:

攻下B.辄自奋击,帝深诫之诫:

告诫

C.已后入死者,皆恕死徙边徙:

迁移D.又给衣药珍羞羞:

通“馐”,美味的食物

5.以下句子中,全都能表明源贺善于言辞的一组是()

①臣愿军前宣国威信,必相率请降②每遇强寇,辄自奋击

③以不同谋,非绝类之罪,故特垂不死之诏④其坐赃及盗与过误之愆应人死者,皆叮原命,谪守边境

⑤非圣明不能纳此言

A.①③⑤B.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太武帝平索听说过源贺的名字,见到后,欣赏他魁梧高大的身材,因此十分器重源贺。

B.源贺凭借战功屡屡升官,他多次给太武帝进计献策,深受太武帝的信任。

C.源贺为人仁慈宽厚,他向太武帝进谏请求免除死刑犯的死罪,太武帝采纳了。

D.太武帝很看重源贺,即使源贺退休在家,太武帝一有大事还是要派大臣与之商量。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臣闻人之所宝,莫宝于生命;德之厚者,莫厚于宥死。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群臣咸曰:

“非忠臣不能进此计,非圣明不能纳此言。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11分)

离亭燕

张昪①

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

水浸碧天何处断?

霁色冷光相射。

蓼屿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

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②。

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

怅望倚层楼,寒目无言西下。

[注]①南宋初人,作者经历宋由盛到衰的时代。

此词为作者退居期间所作。

②低亚:

低垂。

8.“水浸碧天何处断”中的“浸”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请简要赏析。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简要分析“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这句话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劝学》)

天下云而响应。

(贾谊《过秦论》)

(2)仰观宇宙之大,。

(王羲之《兰亭集序》)

,常在于险远。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李白《蜀道难》)

,孤舟一系故园心。

(杜甫《秋兴八首之一》)

乙选考题

请考生将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记分。

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大题号涂黑。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我心如秤

从前的秤十六两一斤,因此有半斤八两之说。

还在十六两一斤的年代,县城南街开着两家米店,一家字号“永昌”,另一家叫“丰裕”。

“丰裕”米店的老掌柜眼看兵荒马乱生意不好做,就想出个多赚钱的主意。

这一天,他把星秤师傅请到家里,避开众人,对星秤师傅说:

“麻烦师傅给星一杆十五两半一斤的秤,我多加一串钱。

星秤师傅为了多得一串钱,就忘掉了行德,满口答应下来。

老掌柜吩咐完毕,留下星秤师傅在院里星秤,自己就踱进米店料理生意去了。

米店老掌柜有四个儿子,都帮他料理米店。

最小的儿子两个月前娶一塾师的女儿为妻。

新媳妇正在屋里做针线,爹吩咐星秤师傅的话被她听见了,老掌柜离开后,新媳妇沉思了一会儿,走出新房对星秤师傅说:

“俺爹年纪大了,有些糊涂,刚才一定是把话讲错了。

请师傅星一杆十六两半一斤的秤,我再送您两串钱。

不过,千万不能让俺爹知道。

”星秤师傅为了再多得两串钱,就答应了。

一杆十六两半一斤的秤很快制成,星秤师傅果真没把秤的变化告诉老掌柜。

老掌柜曾多次请他星秤,对他的手艺信得过,当天就把新秤拿到米店使用了。

一段时间后,“丰裕”米店的生意兴旺起来,“永昌”米店的老主顾也赶热闹,纷纷转到“丰裕”买米。

又一段时间后,县城东街、西街的人也舍近求远,穿街走巷来“丰裕”买米,而斜对门的“永昌”米店简直门可罗雀。

到了年底,“丰裕”米店发了财,“永昌”米店没法开张了,把米店让给了“丰裕”,年三十晚上,一家人围在一起吃饺子。

老掌柜心里高兴,出了个题目让大家猜,看谁猜得出自家发财的奥秘,大家七嘴八舌,有说老天爷保佑的,有说老掌柜管理有方的,有说米店位置好的,也有说是全家人齐心合力的……”掌柜嘿嘿一笑,说:

“你们说的都不对。

咱靠啥发的财?

是靠咱的秤!

咱的秤十五两半一斤,每卖一斤米,就少付半两,每天卖几百几千斤,就多賺几百几千个钱,日积月累,咱就发财了。

”接着,他把年初多掏一串钱星十五两半一斤秤的经过说了一遍。

儿孙们一听,都惊讶得忘了吃饺子。

惊讶过后,大家都说他不显山不露水的,连自家人都没察觉,就把钱赚了,老人家实在高明。

老掌柜高兴极了,把胡子捋了一遍又一遍。

这时,新媳妇从座位上慢慢站起来,对老掌柜说:

“我有一件事要告诉爹,在没告诉爹以前,希望您老人家答应原谅我的过失。

”待老掌柜点头后,新媳妇不慌不忙,把年初多掏两串钱星十六两半一斤秤的经过讲给大家听。

她说:

“爹说得对,咱是靠秤发的财咱的秤每斤多半两,顾客就知道咱做买卖实在,就愿买咱的米,咱的生意就兴旺。

尽管每一斤米少获了一点利,可卖的多了获利就大了。

咱是靠诚实发的财呀。

”大家更是一阵惊讶,一个个张大了嘴巴。

老掌柜不相信这是真的,拿来每日卖米的秤一校,果然每斤十六两半,老掌柜呆住了,一句话也说不出,慢慢地走进自己的卧室。

第二天吃过年初一早饭,老掌柜把全家人召集到一块儿,从腰里解下账房钥匙说:

“我老了,不中用了。

我昨晚琢磨了一夜,决定从今天起,把掌柜让给老四媳妇,往后,咱都听她的!

众人为秤,半两之差,心明如镜。

做生意,讲究“诚”,做人岂不如此?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本文的故事情节都是围绕“丰裕”和“永昌”两家店铺命运的兴衰展开的。

B.在情节安排上,文章善于铺设伏笔,前后照应,结尾出人意表,又在情理之中。

C.以“永昌”的衰落反衬“丰裕”的兴盛,从而更好地突出诚实是致富之本这一主题。

D.在人物描写方面,主要运用了对话和动作描写的手法,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

E.丰裕的老板“想出个多赚钱的主意”,两家米店的一盛一衰,也从侧面反映出旧中国的黑暗和人心不古。

(2)老掌柜为多赚钱请人星十五两半一斤的秤,星秤师傅为多得钱而星不合标准的秤,这些现象表明了什么?

作者这样写的用意又是什么?

(6分

(3)通观全文,分析新媳妇的人物形象。

(6分)

(4)试结合小说内容探究:

你觉得文章最后一段结尾有没有必要写?

为什么?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亦雅亦俗汪曾祺

黄 波

买到汪曾祺的两本小书,都是山东画报出版社在汪氏逝世后出版的,一为《文与画》,收录其关于国画的文字,并配有他自作的画;二为《五味》,均为谈吃的美文。

其实汪氏小说集散文集舍中均有购藏,这次再度解囊,实在是这两本小书装帧精致,开本小巧,也便于把玩。

在开始回暖的阳光下,不带任何功利目的地随便翻翻,我突然想起,汪先生的诞辰(3月5日)就要到了。

我不懂文学,当代作家作品寓目者极少,而汪曾祺是这极少数中我最喜欢的一个。

可是说到喜欢的理由,一时又无从置答。

喜欢其文字的清和雅?

喜欢他于文字中透露的那种仿佛不经意的淡淡的情致?

……好像是,又好像不完全是。

这回重读的汪曾祺作品,均非其专攻所在,不过是其创作之余事,居然对上面这个连自己也茫然的问题若有所悟。

汪曾祺谈吃,一点儿也不气派。

拌菠菜、干丝、豆汁儿、芸豆……都是家常物什。

他自己婉辞“美食家”的桂冠时,即以此为谦谢的理由,说:

“大菜,我做不了。

我到海南岛去,东道主送了我好些鱼翅,我放在那里一直没有动,因为不知道怎么做。

”不喜“大菜”,只好“小菜”,这本系文人故习,犹如作诗不能露出富贵气一样。

著有《随园食单》的清代诗人袁枚在一封书信中就说:

“饮食之道不可以随众,尤不可以务名。

燕窝、海参,虚名之士也,盗他味以为己味。

”他讥讽为世人所艳称的“燕窝、海参”为“虚名之士”,正和汪曾祺把“鱼翅”轻轻抛在一边如出一辙。

不过,文人的这种习性也要拿捏得恰到好处才行,否则,过犹不及,容易显出几分矫饰的味道,像袁枚就多少有一点,因为我们很难想象,时不时要在显贵府上打秋风的他,会一心把那张馋嘴放在家常小菜上。

而汪曾祺不同,他一下笔,我们就知道,这些小东西,他是真喜欢。

饮食一道,汪曾祺嗜好从选料、收拾到调配、下厨,都不假手外人,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享受到的不仅是食之味,更是食之趣,而他通过那些淡淡的文字,又把这种趣味传递给了我们。

所以,简直没有资格上餐桌的拌萝卜丝,在他手里和眼里竟是这般精致,“小红水萝卜,南方叫‘杨花萝卜’,因为是杨花飘时上市的。

洗净,去根须,不可去皮。

斜切成薄片,再切为细丝,愈细愈好。

加少糖,略腌,即可装盘,轻红嫩白,颜色可爱。

”黄瓜皮在他那里也是下酒的佳品,“黄瓜切成寸断,用水果刀从外至内旋成薄条,如带,成卷。

……扦瓜皮极脆,嚼之有声,诸味均透,仍有瓜香。

此法得之海拉尔一曾治过国宴的厨师。

一盘瓜皮,所费不过四五角钱耳。

”“嚼之有声”四字真是妙极!

世间老饕甚多,不知道有多少还会于大快朵颐中细品那一记脆声?

汪曾祺作画,他自己说“无师法”,只是“瞎抹”,也许近于事实,因为他原无意在画家中争一席地。

汪氏之画是真正的“写意”,略有一点构思,便信手挥洒,不过事经营,不刻意求工,逸笔草草,以抒其意。

这也不算稀奇,大体还是传统文人画的路子。

值得注意的,是其入画的对象,大蒜,红萝卜,扁豆花,盘中的一尾鱼,完全的生活化平民化。

齐白石的画,间有乡野小品,但像汪曾祺这样主要地、大规模地以日常物事入画,似不多见。

汪曾祺文与人的风格还是他自己的文字说得最为到位。

“做菜的乐趣第一是买菜,我做菜都是自己去买的。

……我不爱逛商店,爱逛菜市。

看看那些碧绿生青、新鲜水灵的瓜菜,令人感到生之喜悦。

”有不喜欢汪曾祺的人讥讽他像遗老,可谁曾见过“爱逛菜市”、在买菜中体味“生之喜悦”的遗老?

是的,汪曾祺雅,但他更是俗的,他对世俗生活的热爱,装是装不出来的。

汪曾祺让我想起两个古代文人,就是陶渊明和苏东坡。

他们身上的一个共同点,我以为可用一句话概括,即“士大夫的趣味,平民的情怀”。

陶、苏的风雅自不消说得,而同时他们与世俗的亲近也是真诚的。

邻居杀只鸡邀陶渊明同享,他会乐不可支地写一首赴席的好诗;坡翁街头听人谈鬼,说咱们姑妄谈之姑妄听之。

这样的文人,既耿介清高,又让我辈平民可亲可感。

汪曾祺继承的,正是陶渊明和苏东坡的余韵。

我们看他的小说和散文,抒情节制,也不刻画大奸大恶,更不以污秽的东西入文,其矜持颇近于传统美学所谓“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是典型的士大夫的审美趣味,而现在我们通过《文与画》和《五味》所看到的,则是一个世俗化、平民化的汪曾祺。

“士大夫的趣味,平民的情怀”,这可说是中国文人的一种很好的传统。

但时至今日,我们不得不想一想,应该如何使这样的传统不致消失了。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作者买到汪曾祺的两本小书,一为《文与画》,二为《五味》。

原因是这两本小书装帧精致,开本小巧,也便于把玩。

B.作者喜欢汪曾祺是缘于他文与人的风格:

其文字清新,且透露出那种仿佛不经意的淡淡的情致;其人雅,但更是俗——真正热爱世俗生活。

C.汪曾祺喜欢从菜市选料如萝卜、黄瓜、鱼翅类,一直到调配、下厨的全过程都独自完成,从中享受做菜的趣味和菜的滋味。

D.汪曾祺自称作画“无师法”,只是“瞎抹”,但从他画的对象和“写意”的风格来看,他的画是雅致的,其创意似不多见。

E.汪曾祺为文,体现出传统的“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审美趣味,其选材不写大奸大恶、污秽之物,抒情节制,而让平民可亲可感。

汪氏如陶渊明、苏轼一样有“士大夫的趣味,平民的情怀”。

(2)请你结合文意谈谈对“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理解。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将汪曾祺与袁枚比,又将汪曾祺与陶渊明和苏轼比,试说说这两处对比的异同(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着重写“谈吃,一点儿也不气派”,“作画,只是‘瞎抹’”皆属俗事,而文题是“亦俗亦雅”,结合原文,探究作者对“俗”、“雅”的处理是否得当,并谈谈你对“俗”、“雅”的理解。

(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精神的炼金术能使肉体痛苦变成欢乐。

于是,烧了房子,有庆贺的人;箪食瓢饮,有不改其乐的人;千灾百毒,有谈笑自若的人。

B.世界经济飞速发展,时代步伐快速迈进,国家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全球一体化浪潮来得生猛,中国也难独善其身。

C.作为一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邓子新强调,如何在使用先进生物技术的同时实现趋利避害的目标,造福人类,是科学家的责任。

D.有关专家认为,编撰过程草率、缺乏来自教学一线的情况反馈和教育心理学研究,可能也是目前国学教材虽层出不穷但又备受争议的原因。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两会代表们期盼国家医药管理局尽快制定措施,尽量降低药品的价格和流通环节,让老百姓能看得起病,更好地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

B.中国古老的智慧、经典的知识尽管难以具有实际的功效,但它有着益人心智、怡人性情、改变气质、滋养人生的价值同样不可小觑。

C.与早已流行的互联网论坛和博客相比,微博以140字的限制、便捷的转发机制以及对终端设备的简单要求降低了民众表达言论的门槛。

D.“新生代农民工”自从被列入政府重点关注的对象之后,各级政府积极行动,将关心新生代农民工成长作为下一年度的工作重点。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名著重拍应有传播民族优秀文化的担当,。

,,,。

,其未来的发展就会像逐浪的浮萍,难以找到自己的根系。

某些名著重拍对民族文化的肆意放逐,实际上反映了创作者艺术良心的普遍缺失,缺乏担当意识的名著重拍,其艺术生命一般不会走得很远。

①用当代文化去激活民族优秀文化

②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