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各科知识总结doc.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216084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各科知识总结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考各科知识总结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考各科知识总结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考各科知识总结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考各科知识总结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各科知识总结doc.docx

《中考各科知识总结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各科知识总结doc.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各科知识总结doc.docx

中考各科知识总结doc

一、初中语文试卷结构

内容

分值

题量

一、文言文(42分)

(一)

默写

18分

6

(二)

诗词鉴赏

4分

2

(三)

文言文阅读

(一)

约8分

3

(四)

文言文阅读

(二)

约12分

4

二、现代文(48分)

(一)

现代文阅读

(一)

约22分

5

(二)

现代文阅读

(二)

约26分

5—6

三、写作

作文

60分

1[tr][/tr]

合计

150分

26-27[tr][/tr]

二、考试细则

1.试题的难易比例约为1:

1:

8。

2.  试卷总分:

150分。

3.  考试时间:

100分钟。

4.  考试形式:

闭卷书面考试,分为试卷与答案纸两部分,考生必须将答案全部做在答题纸上。

5.  基本题型:

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写作题。

基本知识点梳理:

一、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

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

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

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

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

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

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

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

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

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

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

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

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

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

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

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

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

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十四、其他: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

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

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

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

(2)结合句子语境。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

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

(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

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

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

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

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初中语文古诗鉴赏梳理:

初中古诗阅读技巧:

课标要求:

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背诵优秀诗文80篇。

一、古诗鉴赏表述方法常见的套话:

1、思想情感:

忧国伤时:

揭露统治者的荒淫残暴;反映离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担忧。

建功报国:

建功立业的渴望;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壮志难酬的悲叹。

思乡怀人:

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

生活杂感:

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昔胜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青春易逝的伤感。

2、情感表达: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的作用。

二、创作风格:

朴素自然、清新飘逸、沉郁顿挫、淡雅高远、雄健高昂、悲壮苍凉、严谨细腻、清丽婉约……

明特色(用一两个词准确点名语言特色)+列例证(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析感情(指出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三、赏析表达技巧

1、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

2、结构形式:

照应、衔接、过渡、铺垫、伏笔等。

3、修辞手法:

比喻、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复等。

4、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想象、烘托、欲扬先抑、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等。

5、意象:

作品中具体的人、物、景等

意境:

由寄托作者思想的意象艺术的组合到一起,形成诗歌基本的整体情境。

如孤独凄凉、激情飞越、闲适淡泊、清新飘逸、沉郁顿挫……

6、作用:

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7、词语赏析:

释含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描景象(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析效果(该词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古诗词赏析答题方式:

这……句运用了……写作手法(修辞手法),描绘了……,抒发了作者……感情。

其中,“……”词使用得好,传神地表现了……

熟练掌握答题方法,大胆使用常用的鉴赏术语,做到卷面整洁、表述严密、条理清晰、逻辑合理。

初中语文文言文梳理:

初中文言文中常见的18个虚词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因、焉、也、于、与、则、以、之、者

掌握150个文言实词

比、鄙、兵、病、彻、乘、驰、从、当、道、得、定、伐、犯、方、负、赋、覆、更、故、顾、固、观、归、号、好、还、惠、及、极、疾、计、加、假、间、简、见、节、竭、尽、进、居、举、具、聚、苦、劳、类、良、临、虑、论、漫、糜、灭、卑鄙、布衣、菲薄、间隔、交通、绝境、阡陌、驱驰、痛恨、问津、无论、牺牲、鸿儒、白丁等等

掌握12大修辞手法的用法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借代、对比、反复、反语

掌握10大表现手法

象征、衬托、对比、借景抒情、先抑后扬、侧面描写、伏笔和铺垫、照应、联想、想象

如何进行初中语文阅读训练

此法需要三个工具:

一分集中的注意力、一个想动的脑子、一支勤奋的笔。

第一步:

通观全文、标记段落,了解文章大致段落结构。

第二步:

速读文章,勾出每段中精彩的词语和句子,掌握文章文体。

第三步:

细读文章,根据精彩句子和词语找出各段中心句,构建各段中心意思。

第四步:

结合文体和各段中心意思找出文章主题思想。

第五步:

结合题目和文章中心思想开始答题。

第六步:

将文章中精彩的词语和句子归类整理到笔记本上,并了解记忆。

以方便在以后自己写作文时,直接将这些优美的句子和词语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给自己文章增色加分。

第七步:

根据标准答案,修正试卷答案,并找出错误原因。

第八步:

对照标准答案对文章进行再次阅读,理解记忆。

如何进行初中作文写作

一、初中作文题型的特点:

1、全命题作文:

指向明确、限制严格

2、半命题作文:

处在“命”与“非命”、“限制”与“非限制”之间

3、话题作文:

写作范围较其他类型广、指向性、相关性、激活性

4、材料作文:

理解材料是前提,处理材料应灵活

5、选题作文:

富有弹性、选择性、适应性

二、作文题目的指导:

1、全命题作文的审题:

找准题眼、抓限制词、悟出题“神”、思考文体

2、半命题作文的补题:

从被选词语中选择自己最拿手的;所补内容力求展现生活;补题后再次进行审题;

3、话题作文与材料作文的拟题:

大化小,小化大;虚化实,实化虚;题目新,角度小;(主副标题、内容反差、修辞修饰、标点润饰、特殊符号)

三:

作文材料的选择

1、材料不可胡编乱造

2、材料不能游离主题

3、材料不应过于陈旧

四:

作文立意指导:

1、立意的原则:

正确、鲜明、新颖、客观

2、立意的方法:

避熟避俗;忌夸大歪曲;角度决定深度

五:

作文语言的运用

1、善于运用修辞、适当运用文言、巧妙引用名言

2、灵活运用各种句式

3、清新自然

初中数学

初中数学试卷结构

  1.“图形与几何”部分占全卷分值的40%左右,其他部分占全卷分值的60%左右。

   2.客观题与主观题所占分值比约为12:

13.

考试细则

试题难度分布控制在1:

1:

8左右。

试卷总分:

150分。

考试时间:

100分钟。

考试形式:

闭卷书面考试,呈试卷与答题纸两部分,考生必须将答案全部做在答题纸上。

基本题型:

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

234知识点、28章内容、25种解题方法、4大解题思想

六年级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数的整除

第二章分数

第三章比和比例

第四章圆和扇形

第五章有理数

第六章一次方程(组)及一次不等式(组)

第七章线段与角的画法

第八章长方体的再认识

七年级知识点整理

第九章整式

第十章分式

第十一章图形的运动

第十二章实数

第十三章相交线平行线

第十四章三角形

第十五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八年级知识点整理

第十六章二次根式

第十七章一元二次方程

第十八章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

第十九章几何证明

第二十章一次函数

第二十一章代数方程

第二十二章四边形

第二十三章概率初步

九年级知识点整理

第二十四章相似三角形

第二十五章锐角三角比

第二十六章  二次函数

第二十七章圆与正多边形

第二十八章统计初步

 

  通过分值分布了解考题着重点,以便复习更有方向性:

  一、代数和几何的比例今年150分内代数约占90分,几何约占60分,比例在6∶4

  二、各章节分值情况

  1、方程(28分左右)和函数(32分左右)占较大的比重函数部分所涵盖的知识点基本考查到位,但是难度降低

  2、统计的分值约占10%3、锐角三角比板块分值与统计类似,约占10%

  3、二次根式、因式分解、不等式分值统计。

  因式分解3分左右,不等式分值大于二次根式,关注不等式知识点复习的有效性

  三、考点分析

  1、方程:

(1)解方程(组):

主要是解分式方程、无理方程及二元二次方程组。

(2)换元(化为整式方程)。

  (3)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的应用:

主要是求方程中的系数。

(4)列方程解应用题。

  "方程与不等式"的考法一般可分为如下的三大类:

技能层面上的题目--多以考方程与不等式的解法为主;能力层面上的题目("列方程或不等式"解应用题)--多以情境化的形式出现;"方程思想"层面上的应用--?

一是以"横向"联系、"知识综合"、"解决实际问题或变化过程的即时性(阶段性)问题"为主.二是关注试题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一些热点问题

  2、函数

  

(1)求函数值。

(2)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结合求系数的值。

  (3)函数与几何结合求值或证明。

(4)求函数解析式及定义域。

  3、几何证明及计算

  

(1)特殊三角形的边、角计算

(2)特殊三角形的边、角计算。

(3)特殊三角形、特殊四边形的性质应用(4)三角形中位线(5)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应用(6)正多边形的对称性问题(7)圆的垂径定理,圆的切线判定及性质(8)图形运动问题(平移、旋转、翻折)(9)几何图形与锐角三角比结合证明或计算(10)几何图形与函数结合证明或计算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的考察加大力度,主要考察学生的思维及能力解决。

  4、统计

  

(1)求平均数。

(2)求中位数。

(3)求数据总数。

(4)求频率。

  (5)与方程结合。

(6)根据图像回答有关问题。

如补齐图形。

(7)用统计学知识判断某些统计方法的合理性。

  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尤其是热点问题及背景模型的能力解决

  四、出现得比较多的考点

  1、圆与正多边形知识的考查2、统计方面的知识点

  至少有一道大题是关于统计方面。

而且都与图表相联系。

  3、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根的判别式

  由于一元二次方程和二次函数有较大的关系,因此,这方面的内容有较多的考查点及考查形式,但是新教材中由于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出现在拓展2中,已经不在属于或不会进入考试范围。

  4、几何图形运动:

有2题左右出现

  5、几何和代数结合

  单纯的考查几何证明题可能性不大,很多都是与代数的内容相结合,特别是和函数的内容结合起来,综合考查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及方程思想。

  五、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1、基础题量大,特别注意速度,但保证准确率

  2、试题趋向简约流畅,不是拘泥于数学知识、技巧,而是突出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

多收集类似题型

  3、创设具有实际背景的应用性问题,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应用类试题为各种类型的应用问题,创设比较熟悉的生活背景,结合社会热点设计,如2000年的第27题"拖拉机的噪声影响问题",2007年第21题"学生上网时间调查"、药品降价问题,2008年的"旅游问题","建筑图纸缩略图"等。

突出考查学生用数学知识、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类问题把重心放在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上,对技能的要求不是很高。

今年的应用问题与增长率问题和统计结合,是一道强调问题解决的好题,难度不大。

但注意基本知识的灵活运用。

  4、对学生的探究能力开始有一定的要求。

  去年在最后两大题的最后一问中都有体现,许多考生考到140分以上的学生就是最后这两小问的探索中没有考虑到分类讨论需要全面,关键找到分类的标准和对临界问题的思考。

  总的说来,这类试题不拘一格,无现成的模式可套,突出探索、发现和创造。

设问方式灵活多样,探求的结论广泛、灵活,甚至隐去结论,留出空间让学生想象、发挥和创造。

  5、几何证明题注重对探索、分析、猜想、归纳能力的考查。

几何题在内容上和函数、三角比等相结合,综合考查学生的应用知识的能力。

去年的第23题,是一道纯粹的几何论证,考查的知识点有等腰三角形、菱形和正方形的判定。

论证方法灵活,过程简单,大部分同学都有办法解决,这是今后几何证明考查的方向。

尤其是本题是课本习题的条件变式,从课本习题演化而来,学生不会感觉陌生。

今年的最后一道几何题还是与函数相结合的综合问题,与往年比较,难度在提高,但是在模拟考中已经有很多体现。

  6、考点的隐蔽性:

有些问题进行了"改头换面"需要对问题分析后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如2009年第22题,似乎是考统计,实际是方程增长率问题。

今年的第24题的第2小题也是如此,对于点的位置有两种情况,也有一定的隐秘性。

  六、考试策略

  1)确保基础题细心做,不丢分;提高题努力做,少失分;难题(最后一题)尽量做,多得分。

(8:

1:

1)

  2)作试卷的答题原则与技巧:

在数学答题过程中,要正确、仔细、认真地审题,将审题贯穿整个解题过程之中。

要遵循先易后难,先简后繁,合理用时,审题要慢,答题要快,积极联想,大胆类比,立足一次成功的解题原则。

最后要重视复查收尾和分段得分的环节,就一定能取得满意的成绩!

  3)对于压轴题:

多思考关联知识点的常规图形,几何部分找函数关系时等式的建立大多数是利用勾股定理和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等,最后一问的求值往往和上一问相关,多想一想数学课本中几何部分有哪些等式,从而采用方程思想来解决问题。

  总之,2011的中考题型在保留开放型、动手操作型、识图、阅读理解型、读图、画图、读表型、会增加方案设计型、猜想型、探索"存在"或"可能"型等新的试题形式。

几何证明题是同一体系内纵向整合,注重基本知识基本能力的融合,应用题是圆的垂径定理和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横向整合,体现了实际应以用思想,压轴题把几何论证、计算和数形结合、分类讨论、运动问题联系起来,而应用题的情景将更新,如"磁悬浮、洋山深水港、东海大桥等、国际汽油涨价、台湾水果零关税进入、人民币升值、利息税、个税起征点的调整"等新的问题情境将进入命题人的视野,在技巧、方法的要求上不会过高,但运用的数学知识的难度在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上会有所加大。

初中英语

初中英语试卷结构

  试卷由三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为听力;第二部分为语言知识(词汇、语法和语言功能);第三部分为读写。

试卷结构具体如下:

  

     内容    分值    占总分比例

            

PartI    Listening    30    20%

            

PartII    VocabularyandGrammar    46    约30%

            

PartIII    ReadingandWriting    74    约50%

            

  

  第一、三部分考查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第二部分以考查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为主。

试卷采用试卷与答题纸分开的形式。

所有试题统一排序,用连续的阿拉伯数字表示。

考试细则

考试内容的比例:

见试卷结构。

测量目标的比例:

语言知识:

语言能力=3:

7。

试题难易的比例:

易:

中:

难=8:

1:

1。

试卷总分:

150分。

考试时间:

100分钟。

考试形式:

闭卷书面考试,氛围试卷与答题纸两部分,考生必须将答案全部做在答题纸上。

基本题型:

选择题、填空题、问答题、作文。

  2009-2010初中英语试卷题型与分值变化表

题型/分值    2009    2010

第一部分听力    30(20%)    30(20%)

Ⅰ根据听到的句子,选择相应的图片    1/6    1/6

Ⅱ根据听到的对话和问题,选择恰当的答案    1/10    1/10

Ⅲ根据听到的内容,判断正误    1/7    1/7

Ⅳ听对话,完成表格    1/7    1/7

第二部分语法与词汇    46(31%)    46(31%)

Ⅰ选择最恰当的答案    1/26    1/26

Ⅱ用所给单词的适当形式完成句子    1/8    1/8

Ⅲ根据要求改写句子    2/10    2/10

第三部分阅读与写话    74(49%)    74(49%)

Ⅰ阅读理解    0    0

A根据内容判断对错    1/7    1/7

B阅读短文选择恰当答案    1/7    1/7

C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2/14    2/14

Ⅱ选择最恰当的词或短语完成短文    2/14    2/14

Ⅲ给出首字母,填词完成短文    2/14    2/14

Ⅴ写话    18    18

    听力部分分析:

  近5年中考听力考试的考核内容与形式变化并不大。

以下几方面在复习中需要重点关注:

  1.根据句子选图部分  在听力里面属于基本层次,试题难度较低,且听力内容完全围绕学生的日常生活,且不会超出这一范围。

我认为应对此类题目的备考措施为:

学生要掌握日常琐事的英语表达方式,如刷牙、洗脸、洗澡、睡觉、吃饭、读书、看报、学习、游戏、活动、运动、旅游、生病、请假等等。

这一部分,可以布置学生写生活日记,且规定出来要涵盖哪些词汇,经过一段时间练习以后,学生对此部分的问题基本就可以解决。

  2.根据短文判断对错,都是细节题,只有一道可能是整体概括性的,而且题目是根据短文由上而下出题,只要仔细寻找可能被替换的词加以猜测,相对不难。

  3.根据短文填表。

这样的题目设置体现出一定的梯度,易于选拔。

对于这一部分的应考,学生在现阶段的听力训练中,听短文时要有针对性的捕捉“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结果”等要素,听的同时要学会做好记录工作。

    语法与词汇部分分析:

    中考核心词汇1800个,考纲要求3000个。

  5年的中考试卷显示,词汇和语法的考核变化并不大,但是题目设置都特别灵活,且贴近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社会大事。

每年的语法和词汇考察项目也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

  在05(15.9万人)年上海JW提出要建立以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为基础,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招生考试制度。

  06(12万人)年的中招方案,提高了英语等三门学科的分值,由120提高到150,卷面分数与高考分数统一。

增加的30分主要分散在文章的阅读理解、完形填空和命题作文等语言综合能力应用题上。

此外,在题型设置上也出现一些变化,听力部分取消了第二题应答题型对语言功能的考核,而是把这部分的分值分配到侧重交际能力的其他部分。

根据研究发现,06年试卷之所以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有三方面原因:

1、与高考接轨2、为了推进二次课改的进行3、完善05年中招中,由于英语试卷区分度不大带来大量低分、同分的情况。

提高分值可以提高选拔度。

  07(11万人)年试题从难度、结构看来与06年的基本相当。

阅读选择的分值改为一分一题,而完型和首字母改为2分一题。

  08(10万人)年试题与07年也变化不大。

  09(9.5万)年试题去掉了选择近义词部分,语法选择改为26题,阅读判断、选择、回答问题都各增加了1题,作文增加了2分。

中考英语作文一直是考生们难以准确掌握分数的考题之一,如何有效的根据英语作文的评分标准来有效的提高英语作文的成绩?

中考英语作文的评分标准。

  官方评分标准

  8+8+4

  内容分8分。

内容切题,意思连贯,表达清楚,完整.

  语言分8分。

学生需用语规范,表达准确,无或少见语法错误,词汇拼写正确,句型使用恰当。

首先是字数,少于60字的作文要酌情扣分。

其次是语法和拼写错误,每个扣0.5,动词重要大错误扣1-2分,重复错误不计;标点错误每4个扣0.5.

  组织结构分4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文采分。

根据学生使用复杂句型/单词和谚语/俗语的情况来加分。

  (每次考试可能按照对扣分情况做微调,但总体8+8+4原则不变)

  实际评分标准

  1.Globalscoring整体评分

  很多老师其实不是每个部分分项评分,很多情况时阅读完第一句第二句在脑海里给出一个大致的该学生的起评点,12+,15+10+

  首句很重要,首句以及后面的一句会对该起评点多少有一定作用

  2.字数问题:

80-90最佳105以上啰嗦/心情烦躁/影响评分60字以下/直接扣内容分扣分3-4分

  (个人觉得中考写作要把握“止损”原则,不要一畏多写,首先中考试卷部分大致格子加上利用空隙最大程度只能完成115字左右,其实从来也没有老师因为你多写而给你额外分数,在完成写作后,多写只能增加“失误”“错误”的可能性)

  3.要点问题:

根据要求如果以下要点仅供参考,不包括不会直接扣分。

不要受到要点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