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规章制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209337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量规章制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测量规章制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测量规章制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测量规章制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测量规章制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测量规章制度.docx

《测量规章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量规章制度.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测量规章制度.docx

测量规章制度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测量规章制度

 

  篇一:

测量、计算管理制度

  测量、计量管理制度

  第一章测量管理制度

  

(一)测量仪器管理及维护

  第1条仪器检校

  测量小组每个月月底应对所有仪器进行自检,并填写相应的记录。

若仪器标定时间到期,应送往法定单位重新标定。

  检校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水准仪:

圆水准器的水准轴应与仪器的旋转轴平行的检校;十字丝横丝应与仪器旋转轴垂直的检校;望远镜视准轴应与水准管的水准轴平行的检校。

全站仪:

双轴补偿纵、横向指标差;垂直编码度盘指标差;水平视准差;水平轴倾斜误差。

  第2条仪器使用

  所有测量作业中,作业人员务必小心使用仪器,使用时须轻拿轻放,实习生使用仪器必须有其师傅在场。

仪器若损坏,应立即停止该仪器的使用,并联系测量主管。

  所用的测量仪器和工具使用前,须检查是否完好,尤其是计算器、经纬仪及矿灯电池,必须检查,交接清楚,在运输和使用测量仪器的过程中,须严加爱护,如发现仪器有异常,应立即停止使用并送检,并对上次测量成果重新做出评定。

若仪器由于保管、使用不当造成损坏或丢失,由本人承担相关损失,故请技术人员务必交接清楚、爱护及保管好仪器。

  

(二)测量技术要求

  第3条布点。

  ①隧道内临时施工导线点(吊篮点),应布在距盾构机尾部10环以上位臵,臵镜点与后视点间距一般不超过盾构台车长度,且不宜小于20m。

②隧道内临时施工水准点,应与施工导线点一致。

  ③施工平面控制导线可分为地面控制导线与地下控制导线。

地面控制导线点采用设计院提供的点,地下控制导线点应交叉布设在隧道两边上,点应以强制对中的形势布设,且直线隧道施工控制导线点平均边长150m,特殊情况下,不应

  短于100m。

曲线隧道施工控制导线点宜布在曲线元素点上,一般边长不应小于60m。

  ④施工控制水准可分为地面控制水准与地下控制水准。

地面控制水准点应采用设计院提供的点,传递高程的地下近井点不应少于2个,地下控制水准点宜每200m设臵一个,点应用膨胀螺丝钻进管片布臵。

  ⑤布点后应做好成果(如点之记等)并归档,以便于后查找。

  第4条施测

  ①联系测量

  定向测量直接按精密导线测量要求往隧道里传递。

传递高程应用钢尺法,传递时,地上和地下安臵的两台水准仪应同时读数,每次应独立观测三测回,每测回应变动仪器高度,三测回测得地上、地下水准点的高差较差应小于3mm。

  ②精密导线测量

  本项目的施工控制导线均采用精密导线,其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1。

  水平角观测宜采用方向观测法,其技术要求不应超过表2的规定:

  表2水平角方向观测法的技术要求

  精密导线点上只有两个方向时,宜按左、右角观测,左、右角平均值之和与360°的较差应小于4″。

  水平角观测遇到长、短边需要调焦时,应采用盘左长边调焦,盘右长边不调焦,盘右短边调焦,盘左短边不调焦的观测顺序进行观测。

  精密导线的边长测量,应根据表1中的规定执行,每条导线边应往返观测各

  二个测回。

每回间应重新照准目标,每测回应三次读数。

  测距时,一测回三次读数的较差应小于3mm,测回间平均值的较差应小于3mm,往返平均值的较差应小于5mm。

气象等数据每条边在一端测定一次。

  ③精密水准测量

  精密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3规定

  表3精密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精密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如下:

  往测时:

奇数站上为:

后—前—前—后

  偶数站上为:

前—后—后—前

  返测时:

奇数站上为:

前—后—后—前

  偶数站上为:

后—前—前—后

  由往测转向返测时,两根标尺必须互换位臵。

  精密水准测量时相关参数不应超过表4、表5的规定。

  表4精密水准测量观测的视线长度、视距差、视线高的要求(m)

  表5精密水准测量的测站观测限差(mm)

  ④施工导线、水准测量

  施工导线可按二级导线测量要求进行;水准测量可按三等水准测量要求进行,其闭合差应在±12√L范围内。

(L为往返测段的路线长度(以km计))。

  ⑤沉降监测

  隧道沉降测量必须测,盾构掘进时:

每前进百环做首次测量,隔半个月复测。

连续三次沉降在2mm/次内时,可适当减少测量频率,沉降测量须直至隧道验交完毕。

  第5条测量成果处理

  对于控制测量的每次测量成果,其两人独立计算后由第三人复核,复核人级别至少为主管;其它施工测量可由各主管相互复核。

各成果应符合本制度及相关规范所要求。

  施工控制导线最远点点位横向中误差应在±25mm之内。

施工控制导线在隧道贯通前应至少测量三次。

重合点重复测量的坐标值与原测量的坐标值较差小于10mm时,应采用逐次的加权平均值作为施工控制导线延伸测量的起算值。

  第6条测量复核制

  为顺利、圆满完成本标段测量任务,确保本区间隧道顺利贯通及隧道轴线,在遵守地铁测量规范及业主要求的基础上,针对本工程特点,对测量工作作如下要求:

  1、施工控制点复测

  地面控制测量(包括导线、水准)每个季度至少复测一次,测量须按精密导线、水准要求进行,由测量主管组织安排。

地下控制测量(包括导线、水准)应满足每月至少二次,但盾构机最后一台车与已知控制点已有100环的距离时须测量,特殊情况下应加大频率,测量须按精密导线、水准要求进行。

  2、日常施工测量复核

  

(1)地面部分:

  地面常规放点,抄标高均由各主管技术员自己组织测量,每次测量均应有记录,记录格式要采用目前规定的格式,点坐标及测量成果须及时复核。

  

(2)地下部分:

  地下常规放点,抄标高(如中线放样,倒九环测量,中线测量、沉降测量等)均由各主管技术员自己组织测量每次测量均应有记录,记录格式要采用目前规定的格式,点坐标及测量成果各主管可相互复核。

  3、其他具体要求

  

(1)所有施工导线点、吊篮点、水准点在正式使用前,应有两次独立测量成果,如有困难可在次日内加以复测。

  

(2)施工吊篮点或倒九环臵镜点/临时施工水准点自启用起最多只能使用3天,且距盾构掘进面不得大于150m,超过3天或大于150m必须复测或更换。

  (3)盾构施工“倒九环”每日必须测,以指导盾构掘进,现定为每天2次(若盾构姿态不好,测量频率由工程部通知调整),测量时间晚班交接班前,测量环数不得小于当天推进环数。

  (4)隧道轴线(平面)检测,每推进100环一次,每次起始点续上次测量终点,方法与倒九环同,待隧道贯通后须对全线进行再次检测。

  (5)隧道沉降监测,现规定如下:

每推进100环测一次,每5环一点,测点为大里程方向管片底,一个月复测一次。

  第7条测量设备的使用

  

(1)测量设备必须经计量人员实施使用前的检定、校准或送检;

  

(2)大型、精密、复杂的测量设备使用前,应由计量管理人员组织编制操作规程,并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建立测量设备履历表;

  (3)施工生产中阶段性使用的测量设备,在不使用期间可以封存。

封存前应由使用部门向计量管理人员填报《测量设备封存审批表》,经单位主管领导批准;

  (4)封存的测量设备需再次使用时,应由使用部门向计量管理人员填报《测量设备启用审批表》,经单位主管领导批准后,计量管理人员对启用的测量设备进行重新检定或校准合格,换贴相应标识,方可投入使用。

  第8条测量设备的管理

  

(1)测量设备一经购臵并投入使用,直至报废,整个过程都应由计量管理部门建立台帐,进行管理。

其内容应能够满足和反映测量设备现状特征;测量设备台帐实施分级管理,各级分别建立本单位的计量管理台账。

  

(2)测量设备按在施工生产中的作用、国家的管理要求、使用环境条件等,划分为A、b、c三类,划分范围。

  A类测量设备:

要求建立履历表及技术档案;使用中必须有有效期内的计量检定合格证。

A类测量设备检定率要达到100%。

  篇二:

测量部门管理制度

  测量部门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本工区工程测量管理,提高工程测量水平,保证工程质量,加快施工进度,

  促进测量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防止测量事故发生;在测量成果交接、复测、施工过程检查等各个工程测量管理环节上,保证所建工程的平面位臵及空间位臵达到设计标准及规范要求。

根据本项目的工程特点和项目的管理模式,特制定如下管理制度:

  一、施工测量复核制度

  1、对设计单位交付的本标段范围内的控制点、水准点、定期进行复测,并与相邻

  标段闭合,及时上报复测数据,直到复测数据得到审批后方可用于施工放样。

测量方法及精度应满足《铁路工程测量规范》、《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程》、《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等标准规范的要求。

  2、在进行结构物放样前,测量人员必须熟悉国家或行业的有关测量规范、施工规

  范、工程设计文件、施工图纸,了解工程设计与施工意图,做到对测量任务心中有数;对图纸上有关测量方面的数据按照一人计算,一人复核原则进行认真、细致的审核,审核过程中,如发现有错误或标示不清楚的地方及时上报到技术部。

对核对的结果要进行签认,签认后确认无误的方可用于施工放样。

  3、所有施工放样测量都必须进行换手测量。

对工程项目的关键测量部位必须实行

  彻底换手测量,一般测量部位实行同级换手测量。

彻底换手测量须更换测量人员、仪器及计算资料;同级换手测量须更换测量和计算人员。

  4、测量外业工作必须有多余观测,构成闭合检测条件。

控制测量、定位测量和重

  要的放样测量必须采取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测量方法进行测量和复核测量,测量中严格执行一人测量、另外一人复核的办法。

利用控制点时,在测量放样之前,必须先对控制点的高程、平面位臵利用第三点进行复核,保证放样的准确无误。

  5、一段落或分项工程完毕时,都要经过复测。

  6、自检合格的段落或分项要及时联系监理工程师抽检,抽检合格后方能进行下一

  道工序施工。

  7、外业工作完成回来后,班组之间要及时的再一次对原始记录采取不同的方法相

  互检查,确认无误后,签字,归档。

如有问题及时反馈,并搞清楚原因,及时解决。

  二、测量仪器管理制度

  1、测量所用的gps、全站仪、水准仪、钢卷尺等测量器具必须按计量法规的要求进

  行定期送检。

超过检定周期或精度达不到要求的禁止使用。

  2、测量仪器一般情况下不允许外借,外借时需经主管领导批准,办理外借手续。

  3、测量人员必须熟悉测量仪器的性能、操作规程、日常保养知识以及了解各种仪

  器使用时必须具备的外界环境条件,避免因操作不当对测量仪器造成损害或使测量结果产生错误。

  4、所用仪器根据使用频率和使用时间进行及时保养;雨天尽量避免使用,如果确实需要使用,要作好避雨措施,用完后要及时清洁仪器,并把仪器架在即安全又通风的地方晾干。

  5、测量仪器转站时,严禁将支架的仪器横扛在肩上,必须装箱搬运。

外业的仪器

  运输中,尽可能的把仪器抱在身上,不得无人监管使其受到震动。

工作时严禁坐仪器箱和脚架,仪器操作要小心轻放,做到人不离机。

  6、仪器的保养应由专人负责,根据实际情况,约半个月清洁一次。

  7、测量仪器必须由经过培训能够熟练操作的人员使用,未经相关培训的人员不得

  擅自操作精密测量仪器。

  8、建立测量仪器台账和使用档案。

  三、外业施工测量管理制度

  1、按要求实行测量通知交接单制度,现场技术员应填写好通知联系单(联系单内

  要写清楚放样的具体内容),并且要求提前12小时送到测量组。

在没有特殊情况下,测量组没有提前收到通知联系单,有权不放样。

若未及时预约所造成的现场滞工,测量部门不负责任。

  2、测量负责人要根据通知联系单上的放样内容,并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

  任务,保证各工点施工任务均衡进展。

  3、所有测量外业工作人员必须具有强烈的责任心,端正的工作态度,在外业工作

  开展前,保证所用的已知控制点准确,测量仪器是鉴定合格且性能稳定。

放样时要求:

a:

观测者必须保证在整个放样过程中,仪器一直都处于水平状态,严禁不懂仪器者触摸仪器;

  b:

记录者记录完整清晰,无乱涂乱改现象,并同时计算,复核放样数据;

  c:

跑前站者也必须保证在放样中,棱镜、RTK以及塔尺都处于水平或铅垂状态,打点或打木桩时要保证放样好的点位位臵和做点的点位位臵完全重合并且须有明显的标志,以便现场技术负责人或施工技术员进行施工;

  d:

现场技术人员应到现场,做好数据的确认,交接等配合工作;

  e:

对于桩基来说,在点位确定后,现场施工员要及时配合施工队做出桩基中心点位的保护桩(即引桩,至少四个,埋设要足够牢固),防止点位丢失,保护桩直至桩基浇灌结束方可移除,在钻孔过程中禁止碰动保护桩,现场人员可以利用四个保护桩拉出十字线以核对孔位的正确性,在桩基浇灌砼时校对桩基钢筋笼的中心位臵。

  在放样完毕并确保放样数据的精确度满足《铁路施工技术规范》及《铁路工程测量规范》的有关规定时,对现场技术员进行测量交底,把测量放样数据及时提供给他们,并要求他们进一步对放样内容的核对,在核对过程中,对于施工人员提出的疑问要耐心、细致的解释清楚,直到他们最后认可,并在测量交底单上签字,(交接单见附表1)。

  4、在整个外业测量作业时,都要提高安全意识,遵守项目的安全规章制度。

  四、内业资料的管理制度

  1、在完全确认测量数据的准确后,根据自检数据及时整理内业资料,资料的填写

  要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

经监理工程师签字后及时整理,归档。

  2、仪器检校、保养等均要建立台帐管理。

  3、内业资料的整理,报送,归档都由  

专人负责。

  五、人员培训管理制度

  1、根据工程实施情况,采取对全体测量人员开展不定时,不同内容的培训。

  2、对每个新员工都开展定期的,有计划的培训,直到能够完全胜任本职工作。

  六、结构物变形观测管理制度

  1、变形观测的平面控制网通常要作一级布设,网形主要取决于建筑物的形状和建

  筑物所处的地形和环境条件,可以布设成边角网、导线网或gps网;高程控制网通常布设为两级,用精密水准测量方法施测。

控制网的精度及变形观测的精度应符合《工程测

  量规范》的规定。

变形观测是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在工程建筑物的设计阶段就要同时作出设计,制定出变形观测方案,在施工时按设计要求埋设监测标志,从建筑物施工起始即开始观测,直至建筑物趋于稳定不再变形为止。

  2、建筑物在垂直方向上发生的位臵变动称为垂直位移,其表现形式主要是建筑物

  的沉陷,因此垂直位移观测又称其为沉陷观测或沉降观测。

为测定建筑物的沉降,必须在最能反映建筑物沉降的位臵上设臵观测点,采用水准测量方法从临近水准点引测观测点高程。

临近的水准点称为工作基点,工作基点的稳定性必须通过远离建筑物的水准基点进行检测。

  3、设臵沉降观测点,应选择能够反映建筑物沉降变形特征和变形明显的部位。

  测点应有足够的数量和代表性,点位应避开障碍物,标志应牢固的和建筑物结合在一起,以便于观测和长期保存。

  4、变形观测是一项较长期的连续性工作,为了保证观测成果的正确性,应尽可能

  做到固定观测人员,使用固定的仪器和工具,使用固定的工作基点,按照固定的方法及既定的路线、测站进行观测。

  七、测量误差报告管理制度

  1、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对设计单位提供的控制点进行复核联测以及导线点的加密应严格按照一级导线测量方法进行,计算时全线统一平差。

  1.1导线测量技术要求:

  1.2符合导线长度:

10km

  1.3平均边长:

0.5km

  1.4每边测距中误差:

17mm

  1.5测角中误差:

5″

  1.6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1/15000

  1.7方位角闭合差:

+10√nmm(n为测站数)

  1.8测回数:

2个

  2、据本工程的特点,高程控制测量要求严格按照四等水准测量。

具体要求如下:

  2.1每公里高差中数的偶然中误差+5mm,全中误差+10mm。

  2.2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

20√Lmm(L为水准点间

  的路线长度,单位:

km)

  2.3检测已测测段高差之差:

+30√Lmm(L为测段长度,单位:

km)

  3、现场对各个分部、分项工程放样的误差应在《铁路施工技术规范》及《铁路工

  程测量规范》的有关规定之内,精度应满足施工要求。

  4、在施工放样过程中如发现某分部,或分项工程有误差,并且误差超出了规范要

  求,应立即上报,查找原因,及时解决。

  八、对大包队伍测量组的管理制度

  1、根据大包队伍所承包的段落的大小,每个队伍都要配备2~4个专业测量人员和

  1~2台全站仪或gps以及其他的测量仪器。

测量人员必须熟悉国家或行业的有关测量规范、施工规范、工程设计文件、施工图纸,了解工程设计与施工意图,做到对测量任务心中有数,并能熟练的掌握测量仪器的操作过程和施工放样,以及测量内业的处理;测量仪器也必须是在规定时间内鉴定合格的仪器。

测量复核制度要严格按照项目部测量组的复核制度去执行。

  2、对于项目大包队伍的段落,大包队伍测量组在施工放样时,把要放样的内容和

  部位等信息通过电话或网络传达给项目部测量组,项目部测量组及时掌握工程的测量放样情况,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去抽查复核;对于关键部位,项目测量组必须去复核确认。

在项目测量组准备去复核时,如果项目部没有车,施工队应该及时派车接送项目部测量组人员。

  3、对于需要监理确认签字的部位测量,要提前给项目部测量组和监理沟通。

  4、按照监理和项目部要求,要及时的做好内业资料编写,整理。

内业资料要保质

  保量,字迹清晰工整,内容正确。

项目部测量组对施工队伍测量组上交的资料及时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反馈给队伍测量组,并要求他们及时整改。

  施工测量放样、检测交接单

  (测量保留)

  施工测量放样、检测交接单

  (现场保留)

  1、交接单分两部分,测量保留的表头由申请人填写施测部位及要求施测时间;字迹要

  篇三:

测量队规章制度

  测量队管理制度

  1施工测量放样制度

  

(1)放样前,要认真阅读有关图纸,然后拟定放样方法,再根据图纸计算放样数据,确认无误后方可实施。

测量仪器必须由专人操作,其他人员不得擅自动用,以免损坏仪器测量。

  

(2)放样数据必须由一人采用两种计算方法计算完成后,再由另一人复核,复核无误后方可进行现场放样。

  (3)所有施工放样测量都必须进行换手测量。

对工程项目的关键测量必须实行彻底换手测量,一般测量科目实行同级换手测量。

彻底换手测量须更换测量人员、仪器计算资料;同级换手测量须更换测量和计算人员。

  (4)仪器安置好后,必须对“检查点”进行测量检查,确认仪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后,方可开始测量。

  (5)现场测量实行由专人观测记录计算、专人测量,交叉复核。

  (6)放样完成后,必须采用其它方法对放样成果进行复核,确认无误后,由立尺人将放样成果交付现场使用,并嘱咐有关注意事项。

  (7)各工区负责人与施工队伍应多进行沟通,对需要进行放样的内容进行核实,避免重复放样,确实放样内容后提前进行通知,并做好测量所需的准备工作。

  (8)测量队进行放样时,各工区必须有技术人员在现场进行协助,在放样完毕后当场复核测量成果并签字,如果现场没有技术人员在场,测量队优先对其他工区进行放样。

  2施工测量复核制度

  2.1交接桩及施工复测

  

(1)交接桩应在现场进行,并按有关规定办理书面交接手续。

  

(2)中线、高程必须与相邻标段贯通闭合,在两个施工单位的分界处,应有双方共同复测签认,线路中线和高程必须与管界外的控制桩和水准点闭合。

  (3)线路控制桩和路基中线、高程测量误差应符合现行工程测量的有关规定,测量工作必须贯彻“双检制”。

对主要的中线控制桩应加测横断面的地面线。

  2.2测量资料复核

  

(1)各种资料在使用前,必须进行检查和复核。

  

(2)检查的主要内容有:

外业记录和内业资料是否规范,测量方法是否合理,记录是否真实可靠,记注是否清楚明显,计算是否正确,签署是否齐全。

复核的主要内容有:

复核测站平差方法是否合理,成果是否正确,有无笔误,对最终平差成果进行换算、验算和反算,确保最终成果准确可靠。

  (3)所有记录测算资料,均应认真进行复核并签署完善、未经复核和验算不得使用。

  2.3施工过程中的测量检查复核

  在进行工程细部放样时,要根据设计图纸对放样资料进行认真核实,放样时要进行换手测量。

放样工作完成后,应进行各种检查。

对正在施工的工程,尤其是容易发生错误的环节进行抽查,抽查的部位、时间、采用的方法等,要作详细记录。

  2.4对已完工程的检查在验工计价前,测量主管工程师应及时对已完工程的位置、尺寸、标高、接线等控制项目进行实地检查,并对工程数量予以核定。

  3对施工队测量组制度

  

(1)根据大包队伍所承包的段落大小,每个队伍都要配备2-4个专业测量人员和1-2台全站仪或gps以及其他的测量仪器。

测量人员必须能熟悉国家或行业的有关测量规范、施工规范、工程设计图纸、施工图纸。

了解工程设计与施工意图,做到对测量任务心中有数,并能熟悉的掌握测量仪器的操作过程和施工放样,以及测量内业的处理。

测量仪器也必须在规定时间内鉴定合格的处理。

测量复核制度严格按照项目部测量队的复核制度去执行。

  

(2)对于项目大包队伍的段落,大包队伍测量组在施工放样时,要把放样内容和部位等信息通过电话或网络传达给项目部测量队,项目部测量队及时掌握工程的测量放样情况,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去抽查复核。

对于关键部位,项目部测量队必须去复核确认。

在项目部测量队准备去复核时,如果项目部没有车,施工队应该及时派车接送项目部测量队人员。

  (3)对于需要监理确认签字的部位测量,要提前给项目部测量队和监理沟通。

  (4)按照监理和项目部要求,要及时的做好内业资料编写,整理。

内业资料要保质保量,字迹清晰工整,内容正确。

项目部测量队对施工队伍测量组上交的资料及时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给队伍测量组,并要求他们及时整改。

  4内业资料管理制度

  

(1)在完全确认测量数据的准确后,根据自检数据及时整理内业资料,资料的填写要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

经监理测量工程师签字后及时整理,归档。

  

(2)仪器检校、保养等均要建立台账管理。

  (3)内业资料的整理、报送、归档都由专人负责。

  5人员培训管理制度

  

(1)根据工程实施情况,采取对全体测量人员开展不定时,不同内容的培训。

  

(2)对每个新员工都开展定期的,有计划的培训,直到能够完全胜任本职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