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复习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208194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生物学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微生物学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微生物学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微生物学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微生物学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微生物学复习题.docx

《微生物学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生物学复习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微生物学复习题.docx

微生物学复习题

微生物学复习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二、判断题(正确的划“√”,错误的划“×”,错误的要将其改正,每小题1分,共10分)

三、填空题(每小格1分,共15分)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六、论述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七、填表题(共6分,每空格0.5分)

1.细菌、病毒大小的常用单位

细菌常用单位微米μm,病毒常用单位纳米nm

2.什么是荚膜?

它可以分为几类?

荚膜的功能?

有何实际应用?

荚膜:

是一些细菌细胞外的一层胶状粘液物质,其成分为多糖,糖蛋白或多肽,与染料亲和力低。

分类:

大荚膜、微荚膜、黏液层和菌胶团等数种。

荚膜功能:

①保护作用(保护细菌免受干旱破坏;防止噬菌体的吸附和裂解;使致病菌免受突破主白细胞吞噬);②贮藏作用;③作为透性屏障或离子交换介质;④附着作用;⑤细菌间的信息识别作用;⑥堆积代谢废物。

实际应用:

①用于菌种鉴定;②用作药物和生化试剂;③用作工业原料,如黄原胶;④用于污水的生物处理。

3.芽孢和伴孢晶体定义,研究细菌芽孢有何理论和实际意义?

芽孢:

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的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低、抗逆性强的休眠构造,由于每一营养细胞内仅形成一个芽孢,故芽孢并无繁殖功能。

伴孢晶体:

又称δ内毒素。

少数芽孢杆菌产生的糖蛋白昆虫毒素。

某些芽孢杆菌,如苏云芽孢金杆菌(Bacillusthuringiensis,)简称Bt,在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形成一颗菱形或双锥形的的碱溶性蛋白晶体,称为伴孢晶体。

这种蛋白质结晶体可被苯胺染料深着色,是一种对多种鳞翅目害虫有很强毒性的内毒素,可以破坏害虫的肠道而致其死亡。

研究细菌芽孢有何理论和实际意义:

①芽孢的有无、形态、大小和着生位置等是细菌分类和鉴定中的重要形态学指标;

②这类菌种芽孢的存在,有利于提高菌种的筛选效率,有利于菌种的长期保藏;

③是否能杀灭一些代表菌的芽孢是衡量和制定各种消毒灭菌标准的主要依据;

④许多产芽孢细菌是强致病菌。

例如,炭疽芽孢杆菌、肉毒梭菌和破伤风梭菌等;

⑤有些产芽孢细菌可伴随产生有用的产物,如抗生素短杆菌肽、杆菌肽等。

4.多角体定义,朊病毒定义

多角体:

多数昆虫病毒可在宿主细胞内形成光镜下呈多角形的包含体,其直径一般为3μm(0.5~10μm),成分为碱溶性结晶蛋白,其内包裹着数目不等的病毒粒。

可在细胞核或细胞质内形成,功能是保护病毒粒免受外界不良环境的破坏。

朊病毒:

又称“普列昂”或蛋白质侵染因子,是一类不含核酸的传染性蛋白质分子,因能引起宿主体内现成的同类蛋白质分子发生与其相似的构象变化,从而可使宿主致病。

 

5.土壤中三大类群微生物以数量排序

细菌>放线菌>真菌

6.病毒特性。

病毒的三种对称机制。

病毒分类。

病毒特性:

①形体极其微小,一般都能通过细菌滤器,故必须在电镜下才能观察;

②没有细胞构造,其主要成分仅为核酸和蛋白质两种,故又称“分子生物”;

③每一种病毒只含一种核酸,不是DNA就是RNA;

④既无产能酶系,也无蛋白质和核酸合成酶系,只能利用宿主活细胞内现成代谢系统合成自身的核酸和蛋白质组分;

⑤以核酸和蛋白质等“元件”的装配实现其大量繁殖;

⑥在离体条件下,能以无生命的生物大分子状态存在,并可长期保持其侵染活力;

⑦对一般抗生素不敏感,但对干扰素敏感;

⑧有些病毒的核酸还能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中,并诱发潜伏性感染。

三种对称机制:

无包膜有包膜

螺旋对称:

烟草花叶病毒(TMV)(杆状)流感病毒(卷曲状)

大肠杆菌的f1、fd、M13噬菌体(丝状)狂犬病毒(弹状)

二十面体对称:

骨髓灰质炎病毒(小型)疱疹病毒

腺病毒(大型)

复合对称:

大肠杆菌的T偶数噬菌体(蝌蚪状)痘苗病毒(砖块状)

分类:

从遗传物质分类:

DNA病毒、RNA病毒、蛋白质病毒(如:

朊病毒)

从病毒结构分类:

真病毒(Euvirus,简称病毒)和亚病毒(Subvirus,包括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

从寄主类型分类:

噬菌体(细菌病毒)、植物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动物病毒(如禽流感病毒、天花病毒、HⅣ等)

从性质来分:

温和病毒(HⅣ)、烈性病毒(狂犬病毒)

7.抗生素定义。

磺胺类药物抑菌机理、青霉素抑菌机理

抗生素:

一类由微生物或其他生物生命活动过程中合成的次级代谢产物或其人工衍生物,其在很低浓度时就能抑制或干扰他种生物(包括病原菌,病毒,癌细胞等)的生命活动的有机化合物。

磺胺类药物抑菌机理:

细菌不能直接利用其生长环境中的叶酸,而是利用环境中的对氨苯甲酸(PABA)和二氢喋啶、谷氨酸在菌体内的二氢叶酸合成酶催化下合成二氢叶酸。

二氢叶酸在二氢叶酸还原酶的作用下形成四氢叶酸,四氢叶酸作为一碳单位转移酶的辅酶,参与核酸前体物(嘌呤、嘧啶)的合成。

而核酸是细菌生长繁殖所必须的成分。

磺胺药的化学结构与PABA类似,能与PABA竞争二氢叶酸合成酶,影响了二氢叶酸的合成,因而使细菌生长和繁殖受到抑制。

青霉素抑菌机理:

青霉素阻抑粘肽合成(抑制细菌细胞壁四肽侧链和五肽交联桥的结合),造成细胞壁缺损。

由于敏感菌菌体内渗透压高,使水分不断内渗,以致菌体膨胀,促使细菌裂解、死亡。

8.酵母的繁殖方式。

举例说明3种酵母菌生活史的不同。

酵母的繁殖方式:

无性:

芽殖(各属酵母菌都存在)

裂殖(裂殖酵母菌中存在)

产无性孢子:

节孢子(地霉属);掷孢子(掷孢酵母菌);厚堩孢子(candidaalbicans)

有性(产子囊孢子):

酵母属,接合酵母属

①营养体既能以单倍体也能以二倍体形式存在(以酿酒酵母为代表)

特点:

单倍体营养细胞和双倍体营养细胞均可进行芽殖。

营养体既可以单倍体形式也可以双倍体形式存在;在特定条件下进行有性生殖。

单倍体和双倍体两个阶段同等重要,形成世代交替

②营养体只能以单倍体形式存在(以八孢裂殖酵母为代表)

特点:

营养细胞是单倍体;无性繁殖以裂殖方式进行;双倍体细胞不能独立生活,因为双倍体阶段短,一经生成立即减数分裂。

③营养体只能以二倍体形式存在(以路德类酵母为代表)

特点:

营养体为双倍体,不断进行芽殖,双倍体营养阶段长,单倍体的子囊孢子在子囊内发生接合。

单倍体阶段仅以子囊孢子形式存在,故不能独立生活。

9.比较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和发酵的差异。

比较项目

呼吸

无氧呼吸

发酵

递氢体

呼吸链(电子传递链)

呼吸链(电子传递链)

氢受体

O2

无机或有机氧化物(NO3-,SO4^2-,延胡索酸等)

中间代谢物(乙醛,丙酮酸等)

终产物

HO2

还原后的无机或有机氧化物(NO2-,SO3^2-,或琥珀酸等)

还原后的中间代谢物(乙醛,乳酸等)

产能机制

氧化磷酸化

氧化磷酸化

底物水平磷酸化

产能效率

10.一步生长曲线

一步生长曲线:

定量描述烈性噬菌体生长规律的实验曲线,又称为一级生长曲线,反映每种噬菌体(或病毒)的3个最重要的特征参数—潜伏期和裂解期的长短以及裂解量的大小。

11.不同乳酸发酵比较

类型

途径

产物/1葡萄糖

产能/1葡萄糖

菌种代表

同型

EMP

2乳酸

2ATP

德氏乳杆菌、粪肠杆菌

异型

HMP

1乳酸

1乙酸

1CO2

1ATP

肠膜明串珠菌、发酵乳杆菌

1乳酸

1乙酸

1CO2

2ATP

短乳杆菌

1乳酸

1.5乙酸

2.5ATP

两歧双歧杆菌

12反硝化作用

反硝化作用:

又称脱氮作用,反硝化细菌在缺氧条件下,还原硝酸盐,释放出分子态氮(N2)或一氧化二氮(N2O)的过程。

13.四种物质运输方式比较

比较项目

单纯扩散

促进扩散

主动运送

基团移位

特意载体蛋白

运送速度

溶质运送方向

由浓至稀

由浓至稀

由稀至浓

由稀至浓

平衡时内外浓度

内外相等

内外相等

内部浓度高得多

内部浓度高得多

运送分子

无特异性

特异性

特异性

特异性

能量消耗

不需要

不需要

需要

需要

运送前后溶质分子

不变

不变

不变

改变

载体饱和效应

与溶质类似物

无竞争性

有竞争性

有竞争性

有竞争性

运送抑制剂

运送对象举例

H2O、CO2、O2、甘油、乙醇、少数氨基酸。

盐类和代谢抑制剂

SO4^2-、PO4^3-、糖(真核生物)

氨基酸、乳糖等糖类,Na+、Ca2+等无机离子

葡萄糖、果糖、甘露糖、嘌呤、核苷和脂肪酸等

14.最适生长温度

最适生长温度:

简称“最适温度”,某菌分裂代时最短或生长速率最高时的培养温度,对同一种微生物来说,最适生长温度并非是其一切生理过程的最适温度,也就是说,最适温度并不等于生长得率最高时的培养温度。

15.表面消毒剂定义。

各种消毒方法的作用机理及适用范围

表面消毒剂:

指对一切活细胞、病毒粒和生物大分子都有毒性,不能用作活细胞或机体内治疗用的化学药剂,它适用于消除传播媒介物上的病原体,故在传染病预防中,可有效切断疾病传播途径,以达到控制传染病流行的目的。

各种消毒方法的作用机理及适用范围P177

16.巴斯德的曲颈瓶试验意义

证实了肉汤腐败产生大量细菌的原因只是接种了来自空气中的微生物“胚种”,从而于1861年发表论文和推翻了历史上流传已久的顽固的自然发生说,并确立了生命来自生命的胚种学说(又称生命论)。

以巴斯德的曲颈瓶试验为标志,一门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学科-微生物学终于建立起来了;与此相伴的一项具有微生物学特色、应用广泛的消毒灭菌技术也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故巴斯德当之无愧地可称为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17.嗜冷、嗜热微生物适应环境生化机制

嗜冷微生物嗜冷机理:

①E系在低温下仍能其催化作用;

②细胞膜含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在低温下仍具有通透性

嗜热微生物嗜热机理:

①细胞内的E具强抗热性;

②产生的多胺,热亚胺和高温精胺物质对蛋白质等组织结构具有保护作用;

③核酸也具有热稳定性的保护结构;

④细胞膜含有较多的饱和脂肪酸和直连脂肪酸使膜具有稳定性

18.原核微生物分类。

原核微生物的鞭毛组成。

原核微生物分类: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分化程度低,仅有原始核质,没有核膜与核仁;细胞器不很完善。

一般有细菌、螺旋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和放线菌这六种分类.

原核微生物的鞭毛都有共同的构造,由基体、钩形鞘和鞭毛丝3部分构成。

19.影响微生物生长的主要因素

影响因素:

温度,PH,氧气。

20.肽聚糖单体组成

肽聚糖单体包括四肽尾和肽桥、N-乙酰葡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两种单糖。

21.同步生长

同步生长:

通过同步培养的手段而使细胞群体中各个体处于分裂步调一致的生长状态。

22.温和噬菌体、烈性噬菌体

温和噬菌体(溶源噬菌体):

凡吸附并侵入细胞后,噬菌体的DNA只整合在宿主的核染色体组上,并可长期随宿主DNA的复制而进行同步复制,因而在一般情况下不进行增殖和引起宿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

烈性噬菌体:

凡在短时间内能连续完成噬菌体增殖过程而实现其繁殖的噬菌体。

23分批培养

单批培养:

又称分批培养,将微生物置于一定容积的培养基中,经过培养生长,最后,一次收获的培养方式。

24.为什么说土壤是微生物的“天然培养基”?

书本上的:

由于土壤具备了各种微生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水分、空气、酸碱度、渗透压和温度等条件,所以成了微生物生活的良好环境。

可以说,土壤是微生物的“天然培养基”,也是它们的“大本营”,对人类来说,则是最丰富的菌种资源库。

在自然界,土壤是微生物生活的最适宜环境:

(1)土壤中的动植物遗体是异养型微生物最好的碳、氮能源

(2)土壤矿质成分中,可为微生物提供S、P、Fe、Mg、Ca、B、Mo、Zn、Mn等无机元素

(3)土壤的酸碱度大多接近中性

(4)土壤的渗透压与微生物细胞的渗透压相近

(5)土壤的含气量(7~8%)可保证好氧微生物的生长

(6)土壤表面温度虽然变化较大,但表层以内温度稳定,适合大多数微生物生长

25.比较酵母菌和细菌的乙醇发酵。

(1)酵母菌(ph=3.5-4.5时)的乙醇发酵:

p120

在无氧条件下,经EMP途径将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丙酮酸有在脱羧酶的作用下

生成乙醛和co2,最后乙醛再还原为乙醇。

EMP脱羧酶脱氢酶

葡萄糖——丙酮酸————乙醛————乙醇

(2)细菌的乙醇发酵:

P12

1.通过ED途径产生乙醇,总反应如下:

葡萄糖+ADP+Pi——2乙醇+2CO2+ATP(同型酒精发酵)

2.通过PK途径产生乙醇、乳酸等,总反应如下:

葡萄糖+ADP+Pi——乳酸+乙醇+CO2+ATP(异型酒精发酵)

Ø同型酒精发酵:

产物中仅有乙醇一种有机物分子的酒精发酵

Ø异型酒精发酵:

除主产物乙醇外,还存在有其它有机物分子的发酵

26.什么叫鉴别性培养基?

试以EMB为例分析其鉴别功能的原理。

鉴别培养基是一类在成分中加有能与目的菌的无色代谢产物发生显色反应的指示剂,从而达到只须用肉眼鉴别颜色就能方便地从近似菌落中找到目的菌菌落的培养基。

EMB培养基中的伊红和美蓝两种苯胺染料可抑制革兰氏阳性菌和一些难养的革兰氏阴性菌。

在低酸度下,这两种染料会结合并形成沉淀,起着产酸指示剂的作用。

产酸菌由于产酸能力不同,菌体表面带H+,与伊红美蓝结合从而有不同的颜色反应,可用肉眼直接判断。

27.什么是选择性培养基?

试举例并分析其中选择功能的原理。

选择培养基是一类根据某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其对某化学、物理因素的抗性而设计的培养基,具有使混合菌样中的劣势菌变成优势菌的功能,广泛用于菌种筛选等领域。

如酵母富集培养基中的孟加拉红抑制细菌的生长而对酵母菌无影响,偏酸性的环境有利于酵母菌的生长。

28.典型单细胞生长曲线分为哪几个时期?

各有何特点和在发酵工业中的应用?

①延滞期特点:

生长速率常数为零;菌体粗大;RNA含量增加;合成代谢十分活跃,核糖体、酶类和ATP的合成加速,易产生各种诱导酶;对外界不良条件反应敏感。

应用:

为产生诱导酶或合成有关的中间代谢物,就需要有一段用于适应的时间,即延滞期。

②指数期又称为对数期特点:

活菌数和总菌数接近,代时最短;酶系活跃,代谢旺盛;生长速率最大;细胞的化学组成及形态、生理特性比较一致。

应用:

该期的细菌生长中被用做种子和科学试验材料。

③稳定期特点:

活菌数保持相对稳定,总菌数达最高水平;细菌代谢物积累达到最高峰;芽孢杆菌这时开始形成芽孢;这是生产收获时期。

应用:

对以生产菌体或与菌体生长相平行的代谢产物为目的的某些发酵生产来说,稳定期是产物的最佳收获期;对维生素、碱基、氨基酸等物质进行生物测定来说,稳定期是最佳测定时期;通过对稳定期到来原因的研究,还促进了连续培养原理的提出和工艺,技术的创建。

④衰亡期特点:

细菌死亡速度大于新生速度;整个群体呈现负增长;细胞开始畸形、细胞死亡出现自溶现象。

应用:

有的微生物在这期会进一步合成或释放对人类有益的抗生素等次生代谢物。

29.比较细菌和病毒的不同。

比较项目

细菌

病毒

大小与结构

微米单细胞结构

纳米非细胞型

核酸组成

DNA和RNA

DNA或RNA

增殖方式

二分裂为主

复制方式

培养特性

人工无生命培养基

专性活细胞寄生

抵抗力

芽孢抵抗力强,繁殖体弱

耐寒不耐热

敏感药物

对抗生素不敏感

对多数抗生素不敏感,对干扰素敏感

30.脂多糖(LPS)、磷壁酸

脂多糖(LPS):

是位于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最外层的一层较厚(8~10nm)的类脂多糖类物质。

它由类脂A、核心多糖和O-特异侧链三部分组成。

脂多糖为革兰氏阴性菌所特有。

磷壁酸:

又称垣酸,是结合在G+细胞壁上的一种酸性多糖,主要成分为甘油磷壁酸或核糖醇磷壁酸,是G+细胞壁所特有的成分。

它有两种类型,其一为壁磷壁酸,其二为膜磷壁酸。

 

31.溶源菌、原噬菌体

溶源菌:

凡能引起溶源性的噬菌体即温和噬菌体,其宿主就称溶源菌。

原噬菌体:

整合到溶源性细菌染色体中的温和噬菌体DNA,与细菌染色体一起复制,诱导后能增殖和裂解细菌。

32.分别用何种酶制备细菌和酵母菌的原生质体。

溶菌酶制备细菌的原生质体,而纤维素酶制备酵母菌的原生质体

33.分子氧对专性厌氧菌的抑制或致死作用原因。

分子氧对专性厌氧菌的抑制或致死作用是因细胞内缺乏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

34.生物固氮

生物固氮:

指固氮微生物将大气中的分子氮通过微生物固氮酶的催化而还原成氨的过程。

只有原核生物才具有固氮能力。

固氮生物又叫做固氮微生物。

根据固氮微生物的固氮特点以及与植物的关系,可以将它们分为自生固氮微生物、共生固氮微生物和联合固氮微生物三类。

35.次生代谢产物

次生代谢物:

指某些微生物生长到稳定期后,以结构简单、代谢途径明确、产量较大的初生代谢物作前体,通过复杂的次生代谢途径所合成的各种结构复杂的化合物。

包括:

抗生素,毒素,生长剌激素,色素和维生素等。

36.以能源和碳源为分类基础,将微生物划分为几种营养类型其各自特点是什么?

营养类型

能源

氢供体

基本碳源

实例

光能无机营养型

(光能自养型)

无机物

CO2

蓝细菌、紫硫细菌、绿硫细菌、藻类

光能有机营养型

(光能异养型)

有机物

CO2及简单有机物

红螺菌科的细菌(及紫色非硫细菌)

化能无机营养型

(化能自养型)

无机物

无机物

CO2

硝化细菌、硫化细菌、铁细菌、氢细菌等

化能有机营养型

(化能异养型)

有机物

有机物

有机物

绝大多数原核生物,全部真菌和原生动物

37.何谓噬菌体?

试述烈性噬菌体生活周期的主要阶段。

噬菌体:

侵染细菌。

放线菌等细胞型微生物的病毒,包括噬细菌体、噬放线菌体和噬蓝细菌体等,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根据细菌和宿主细胞的关系可分为烈性噬菌体和温和噬菌体两类

烈性噬菌体生活周期的主要阶段:

①吸附:

噬菌体尾丝散开,固着于特异性受点上。

②侵入:

尾鞘收缩,尾管推出并插入到细胞壁和膜中,头部的核酸注入到宿主细胞中,而蛋白质衣壳留在细胞壁外。

③增殖:

增殖过程包括核酸的复制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注入细胞的核酸操纵宿主细胞代谢机构,以寄主个体及细胞降解物和培养基介质为原料,大量复制噬菌体核酸,并合成蛋白质外壳。

④成熟(装配):

寄主细胞合成噬菌体壳体(T4噬菌体包括头部、尾部),并组装成完整的噬菌体粒子。

⑤裂解(释放):

子代噬菌体成熟后,脂肪酶和溶菌酶促进宿主细胞裂解,从而释放出大量子代噬菌体。

38.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主要的不同点。

比较项目

真核生物

原核生物

细胞大小

较大(通常直径>2μm)

较小(通常直径<2μm)

若有壁,其主要成分

纤维素,几丁质等

多数为肽聚糖

细胞膜中淄醇

无(仅支原体例外)

细胞膜含呼吸或光合组分

细胞器

鞭毛结构

如有,则粗而复杂(9+2型)

如有,则细而简单

鞭毛运动方式

挥鞭式

旋转马达式

遗传重组方式

有性生殖、准性生殖等

转化、转导、接合等

繁殖方式

有性、无性等多种

一般为无性(二等分裂)

39、设计培养基的原则和方法是什么?

四大原则:

目的明确;营养协调;理化适宜;经济节约

四种方法:

生态模拟;借鉴文献;精心设计;试验比较

微生物五大共性:

体积小,面积大(根本);吸收多,转化快(基础);生长旺,繁殖快;适应强,易变异;分布广,种类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