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浙江新高考学考考纲考试标准word版.docx
《地理浙江新高考学考考纲考试标准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浙江新高考学考考纲考试标准word版.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理浙江新高考学考考纲考试标准word版
地理
一、考试性质与对象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是在教育部指导下,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的全面衡量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的考试。
其主要功能一是引导普通高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必修和选修课程教学要求,检测高中学生的学业水平,监测、评价和反馈高中教学质量;二是落实《浙江省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要求,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既是高中学生毕业的基本依据,又是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实行全省统一命题、统一施考、统一阅卷、统一评定成绩,每年开考2次。
考试的对象是2014年秋季入学的高中在校学生,以及相关的往届生、社会人员和外省在我省异地高考学生。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暨高考选考科目考试标准》是依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和《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地理》(2014版)的要求,按照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选考科目考试的性质和特点,结合本省高中地理教学的实际制定而成的。
二、考核要求
(一)知识考核要求
地理学科知识考核要求划分为“识记”、“理解”、“简单应用”、“综合应用”四个认知层次。
认知层次
符号
基本含义
举例
识记
a
能对重要地理事实性知识进
行回忆、再认、图上指认
●规范书写地名、地理术语
●记忆重要的地理数据
●在地图上指明地理位置
●识别与指认地理事物
●说出地理事物的分类与构成
●列举归属某一类的地理事物
理解
b
能对主要地理原理性知识进
行解释与说明
●解释地理概念
●描述地理景观并加以区分
●概述地理过程、地理特征
●阐述地理规律、地理成因
●比较地理事物的异同点
简单应用
C
能将某一方面地理知识应用
到新情境中
●运用地理原理分析或推测某一地理事象
●根据某一地理事象论证地理原理
●分析某一地理事象的成因
●归纳某一地理事象的特征
●评价某一地理事象的优劣
●阐明某一地理事象的地理意义
●找出能够支持地理原理的地理证据
●依据图表、文字材料进行图文转换
综合应用
d
能在复杂情境中对多元地理
知识进行综合应用
●分析地理事象之间的空间关系
●分析某一地理因素变化对其他因素产生的影响
●归纳某一区域地理环境的整体特征并分析区内差异
●预测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趋势
●发现地理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建议
(二)学科能力考核要求
地理学科命题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应用地理基础知识的能力
(1)了解重要的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名称、分布以及重要地理数据。
(2)理解重要的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
(3)了解我国及世界各大洲、部分国家的主要地理特征。
(4)了解当前国内外发生的重要事件及其蕴含的地理学科知识。
(5)了解并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国外在资源开发、经济和人口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经验和教训。
2.掌握地理基本技能和方法的能力
(1)阅读各类地理图表、文字和数据资料,获取地理信息。
(2)设计和绘制地理图表.进行各种地理计算。
(3)对地理思维进行文字准确、条理清楚、逻辑严密的表述。
3.注重地理思维的能力
(1)分析、比较和归纳不同区域的主要地理特征。
(2)分析、解释各类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联系及其发展变化规律。
(3)分析和评价各类地理资料,分析、评价和反思人类在地理环境中的各种活动,发现地理问题,解释地理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三)品质考核要求
考试内容主要是从地理认知的视角来表述“知识与技能”的内容,但其中也表明地理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要求。
在这些内容要点的落实过程中,还应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从而积累并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1.考试内容主要包括湘教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地理Ⅰ、Ⅱ、Ⅲ以及选修Ⅴ《自然灾害与防治》、选修Ⅵ《环境保护》等模块的有关内容。
2.对所列考试内容的考查程度不超过《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和《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指导意见·地理》(2014版)规定的要求。
考试内容及要求见下表。
地理I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节次
考试内容
必考要求
加试要求
地球的
宇宙环境
1.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1)主要的天体类型和特点
(2)天体系统的级别和层次
(3)太阳系示意图及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a
a
C
2.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及原因
b
太阳对地
球的影响
3.太阳辐射与地球
(1)太阳辐射的概念及能量分配
(2)太阳辐射对地球环境和人类的影响
a
b
4.太阳活动与地球
(1)太阳活动的类型和特点
(2)太阳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a
b
地球
的运动
5.地球的自转
(1)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周期
(2)昼夜交替现象
(3)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现象
(4)地方时与区时的区别及计算
(5)国际日期变更线
分析地球自转
的地理意义
6.地球的公转
(1)地球公转的方向、速度、周期
(2)地球公转的轨道、黄赤交角及图示
(3)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分布规律
(4)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5)四季变化和五带分布
分析地球公转
的地理意义
地球
的结构
7.地球的内部圈层
(1)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及各层的特点
(2)岩石圈的范围
b
a
8.地球的外部圈层
地球的外部圈层及特点
b
节次
考试内容
必考要求
加试要求
地壳的物
质组成和
物质循环
1.地壳的物质组成
(1)地壳的物质组成
(2)矿物与岩石的关系
(3)三大类岩石及其成因
a
b
b
2.地壳的物质循环
三大类岩石之间及岩石与岩浆之间的相互转化及图示
C
地球
表面
形态
3.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主要表现形式
a
4.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和六大板块的分布
(2)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的关系
(3)地质构造的类型
(4)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的关系及图示
a
b
a
C
分析世界典型地表形态的成因
5.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及图示
C
6.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C
大气
环境
7.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大气的垂直分层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3)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4)影响地面获得太阳辐射大小的主要因素
a
b
b
b
1.分析常见天气
系统对天气的
影响
2.分析气候的特点及成因
8.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1)热力环流原理及图示
(2)水平气压梯度力
(3)风的形成过程
(5)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移动及图示
C
a
b
C
9.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气压带、风带移动及海陆分布对季风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的影响
(2)太阳辐射制约下的气温特点
(3)大气环流控制下的降水特点
(4)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及成因
b
b
b
b
lO.常见的天气系统
(1)冷锋与暖锋天气系统特点及天气状况
(2)低气压与高气压系统的气流运动特点及天气状况
b
b
水循环和
洋流
11.水循环
(1)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2)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a
b
12.洋流
(1)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图示
(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C
b
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节次
考试内容
必考要求
加试要求
自然地理
要素变化
与环境
变迁
1.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
(1)地球生物进化的一般序列
(2)生物进化对地球环境的改造和环境变迁对地球生物的影响
a
b
2.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
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
c
自然地理
环境的
整体性
3.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1)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
(2)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
4.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
b
C
分析地理环境
要素之间的相
互关系
(1)影响土壤发育的主要因素
(2)不同自然因素对土壤发育和性状的作用
a
b
5.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资源综合利用
自然资源利用对环境整体性的影响
b
自然地理
环境的
差异性
6.地球表层差异性的表现
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现象
b
概述陆地自然
带的分布特征
7.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
(1)地球表面地域分异的四种基本规律
(2)产生地表不同分异规律的主导因素
a
b
8.主要陆地自然带
陆地自然带的基本类型、分布及其特征
b
9.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因地制宜
因地制宜进行农业生产和生态建设
b
第四章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节次
考试内容
必考要求
加试要求
地形对
聚落及
交通线
路分布
的影响
1.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聚落的概念和分类
(2)地形条件对聚落类型、分布、规模和发展的影响
a
d
分析影响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综合因素
2.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地形条件对交通线路密度、布局、形态和走向的影响
C
全球气
候变化
对人类
活动的
影响
3.全球气候变化
(1)地质时期、历史时期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
(2)近现代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与图示
b
C
分析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4.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d
自然资源
与人类活动
5.自然资源概述
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及基本属性
a
6.自然资源及其利用——以煤炭为例
(1)世界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的变化
(2)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的变化及图示
b
C
7.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不同历史阶段,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及开发利用条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b
自然灾害
对人类的
危害
8.自然灾害的概念
自然灾害的概念和分类
a
分析自然灾害的危害及成因
9.自然灾害的危害
主要的自然灾害及其危害
b
10.中国的洪涝灾害
我国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
C
地理Ⅱ
第一章人口与环境
节次
考试内容
必考要求
加试要求
人口
增长
模式
1.人口增长
(1)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
(2)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因素
a
b
阐述人口增长
模式并分析其
形成原因
2.人口增长模式
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及典型分布地区
b
人口
合理
容量
3.环境的限制性
环境对人口发展的限制性
b
4.人口的合理容量
(1)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和环境承载力
(2)人口容量的特点
b
b
人口
迁移
5.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
人口迁移的概念和类型
a
1.分析人口迁移的特点
2.理解人口迁移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6.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
(1)人口迁移的因素
(2)世界和我国人口迁移的现状
C
b
第二章城市与环境
节次
考试内容
必考要求
加试要求
城市
空间
结构
1.城市区位分析
(1)影响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因素
(2)城镇空间布局的特点
C
b
1.分析影响城
市形成和发展
的区位因素
2.理解影响城
市功能分区的
因素
2.城市土地利用
城市土地利用的主要类型
a
3.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
(1)城市功能区的分类
(2)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
a
b
4.中心地理论
中心地理论的主要观点
b
城市化
过程与
特点
5.城市化
城市化的含义和意义
b
6.城市化动力机制
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b
7.城市化特点
(1)城市化特点的地域差异
(2)现阶段中国城市化的特点
b
b
城市化
过程对
地理
环境的
影响
8.城市化与我们的生活
城市化对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影响
d
分折城市环境
问题的形成及
解决措施
9.城市环境问题
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
C
10.我同城市发展趋势
我国城市发展趋势
b
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
节次
考试内容
必考要求
加试要求
产业活动
的区位条
件和地域
联系
1.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
(1)现代产业活动的种类
(2)不同产业活动的主导区位
a
b
2.产业活动中的地域联系
产业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
b
农业区位
因素与
农业地域
类型
3.农业区位因素
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因素、科学技术因素对农业布局的影响
d
评价农业地域
类型的区位条件
4.农业地域类型
(1)常见的农业地域类型
(2)水稻生产的地区分布及区位条件
c
c
工业区位
因素与
工业地域
联系
5.工业区位因素
(J)工业区位的三大主要因素
(2)工业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
(3)环境与工业布局的关系
b
c
c
1.分析工业区化因素
2.阐述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和发展特点
6.工业联系和工业地域
(1)工业联系的主要方式
(2)工业区位因素变化对工业转移、集聚的影响
b
b
交通运输
布局及
其对区域
发展的
影响
7.交通运输与聚落
(1)交通运输对聚落形成和空间布局的影响
(2)交通运输条件变化与城镇分布和发展的关系
c
b
分析交通运输
条件对区域发
展的影响
8.交通运输与商业网点布局
交通运输与商业网点布局的关系
b
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节次
考试内容
必考要求
加试要求
人类面
临的主
要环境
问题
1.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
(1)环境问题的概念和成因
(2)环境问题的分类
b
a
2.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b
人地父系思想的演变
3.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a
可持续发
展的基本
内涵
4.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a
b
协调人地
关系的
主要途径
5.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a
6.控制人口规模
人口规模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b
7.转变发展模式
(1)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特征
(2)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的特征
b
b
8.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可持续利用的措施
b
地理Ⅲ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节次
考试内容
必考要求
加试要求
认识大洲
1.认识大洲
(1)亚洲地理位置的特点
(2)亚洲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及相互关系
b
d
1.归纳区域的自然环境特点
2.阐述区域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3.分析区域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4.阐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认识地区
2.认识地区
(1)欧洲西部地理位置的特点
(2)欧洲西部地形、气候的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b
C
d
认识国家
3.认识同家
(1)美同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美同自然环境的主要特点
(3)美国区域发展的三个阶段及主要特点
(4)美国农业生产布局最主要特征
(5)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的含义
(6)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问题及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和途径
a
b
b
a
b
d
区域差异
4.区域差异
(1)我国东部季风区、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的自然地理
环境特点
(2)我同四大地区的发展差异
(3)我国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意义
(4)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
(5)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差异
b
b
b
b
C
比较不同区域
的差异
区域联系
5.区域联系
(1)我国东西部经济合作的主要方式
(2)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方案及图示
(3)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我国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
(5)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a
C
C
b
b
分析区域合作
对区域发展的
影响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
节次
考试内容
必考要求
加试要求
荒漠化的
危害与
治理
1.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
(1)荒漠化的含义
(2)荒漠化形成的原因
(3)荒漠化产生的危害及综合治理措施
b
C
b
分析某地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
湿地资源
的开发与
保护
2.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1)湿地的概念和类型
(2)湿地的重要价值
(3)湿地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保护措施
a
b
C
分析某地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流域综合
治理与
开发
3.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
(1)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地理背景
(2)流域开发和建设的基本内容
(3)流域开发综合治理的措施
b
C
b
分析某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
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节次
考试内容
必考要求
加试要求
地理信息
系统及其
应用
1.地理信息系统
(1)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
(2)地理信息系统的五个主要组成部分及工作过程
a
a
了解地理信息
系统在城市管
理中的作用
2.地理信息系统与城市管理
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
b
遥感技术
及其应用
3.遥感技术
(1)遥感的概念
(2)遥感的技术系统和分类
a
a
了解遥感在资
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4.遥感与资源普查
遥感在资源普查中的应用
C
5.遥感与环境和灾害监测
遥感在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C
全球定位
系统及其
应用
6.全球定位系统
(1)全球定位系统的概念和基本组成
(2)全球定位系统的工作过程
a
b
7.全球定位系统与定位导航
全球定位系统的主要应用领域
a
地理选修V《自然灾害与防治》
章次
考试内容及要求
自然灾害
概述
1.列举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
2.归纳自然灾害的特点
3.说明世界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
4.说明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的相互关系
自然灾害
的类型与
分布
1.分析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2.分析主要地质、地貌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
3.列举虫灾和鼠灾等生物灾害带来的主要危害
自然灾害
与环境
1.比较同一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2.分析某地或某种自然灾害频发的原因并列举防治措施
防灾与减灾
列举应对自然灾害的方法或应急措施
地理选修Ⅵ《环境保护》
章次
考试内容及要求
环境与
环境问题
1.说出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2.归纳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3.说明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
自然资源
保护
1.列举主要的资源问题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2.说明非可再生资源耗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并说出人类应采取的相应措施
3.理解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
4.分析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
5.评价人类保护和合理利用可再生资源的成功经验
生态环境
保护
1.说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阐述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一般过程
3.说明某一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其他区域的影响
4.说出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环境污染
及其防治
1.说明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及其原因、过程和危害
2.说出主要环境污染问题的防治措施
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
地理考试采用闭卷纸笔测试方式,其中必考题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70分,加试题考试时间30分钟,满分30分。
(二)试卷结构
1.考试内容分布
必考题为《浙江省普通高巾学科指导意见·地理》(2014版)中必修模块“基本要求”的内容。
加试题为《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指导意见·地理》(2014版)中必修模块“发展要求”的内容,以及选修模块地理V和Ⅵ中的相关内容。
2.考核要求分布
必考题
识记、理解
约占65%
简单应应用、综合应用
约占35%
加试题
理解、简单应用
约占40%
综合应用
约占60%
3.试题类型分布
考题题型由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组成,其中选择题约占75%,非选择题约占25%。
加试题题型为非选择题。
五、题型示例
地理考试采用的题型由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组成,非选择题包括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和材料分析题等。
(一)选择题
1.台湾最高峰玉山海拔3997米,从山麓到山顶自然带的更替,体现了
A.垂直分异规律B.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C.地方性分异规律D.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答案】A
2.下图为2007年我国三大自然区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青藏高寒区人均水资源拥有量最多,其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A.地势低平,水网密布
B.冰川广布,湖泊众多
C.植被稀疏,蒸腾量小
D.季风影响,降水量大
(2)为缓解水资源短缺对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可持续发展的压力,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有
①优化农业结构②实施人工增雨
③降低水费价格④推广节水技术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
(1)B
(2)B
3.2013年中国正式成为北极理事会永久观察员国。
开展对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对促进中国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下图为北极地区冰雪覆盖范围及变化预测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造成北极地区冰雪覆盖范围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沿岸暖流加强
B.全球气候变暖
C.极昼天数较多
D.太阳辐射增强
(2)北极地区冰雪覆盖范围的变化会给中国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A.森林生态系统得以改善B.极端天气事件明显减少
C.通往欧洲的北部航线开通D.人口大量向北极地区迁移
【答案】
(1)B
(2)c
4.浙江省于2014年1月17日起开始实施“单独二孩”政策:
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单独二孩”政策会直接提高人口的
A.出生率B.死亡率C.迁移率D.失业率
(2)该举措对浙江省社会经济的影响是
A.增加农业劳动力B.改变人口合理容量
C.延缓人口老龄化D.延长人口平均寿命
【答案】
(1)A
(2)C
5.读某市居民购物出行平均距离柱状图,2001-2011年该市居民购物出行平均距离变短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居民收入增加
B.交通条件改善
C.商业网点增多
D.出行次数减少
【答案】c
6.下图为浙江省某地5月29日~30日24小时内气温变化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此时段